黑龙江省煤炭志.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43605712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82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煤炭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煤炭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煤炭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煤炭志.pdf(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黑龙江省煤炭志黑龙江省煤炭志 编委会 主任:李树文 副主任:赵凤翔姜义发邓建中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马家骥 王化林 王浴浊 关玉铎 李芳春 佟承章 郑九如 戚文富 梁志义 褚式禹 褚金生 黑龙江省志煤炭工业志编辑人员 主编:邓建中 编辑:褚金生 李芳春 陈相吉 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责任副总编:张向凌 编辑(以姓氏笔画为序):阎剑英 鞠颖哲 概述 随着煤炭生产迅速发展,与煤炭生产有关的部门也获得了相应发展。煤田地质勘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煤田地质勘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满足不了建 井需要。经过多年建设和全体职工努力,截止 1985 年东煤公司地质局在黑龙江省有 3 个煤田地质勘探队

2、,在哈尔滨设有煤田地质办事处,地质科研所、试验大队,物测大队。共有固定职工 5407 人。拥有各种机械岩芯钻机 100 台、柴油机 88 台、泥浆泵 145 台、金属钻塔96 台、空气压缩机 16 台、各种汽车 161 台。勘探进度基本满足了建井需要。煤矿基本建设。1983 年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公司成立后,在哈尔滨设基本建设局,管理所属单位的基本建设工作。黑龙江省四大中直煤矿共有 9 个基本建设工程处。1985 年共有职工 24127 人。施工设备原值达到 10441 万元,净值 7035 万元。人均装备率达到 2016元。设备总功率达到 141133 千瓦,人均动力装备率达到 4 千瓦。

3、煤炭洗选。解放后,各矿务局洗选加工比重很小,以直销原煤为主。经过有计划的建设,截止 1985 年建成洗煤厂 9 座,设计年处理能力 1320 万吨,其中炼焦煤洗煤厂 7 座,能力1200 万吨,相当于建国初期的 8 倍。炼焦洗精煤产量达到 693 万吨,比 1949 年增长 69 倍。占全国炼焦洗精煤总量的 12%。居全国第三位。对保证鞍钢、本钢、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大连化工厂等冶金、化工企业用煤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还建成筛选厂 21 处,筛选煤产量达 635 万吨,满足各部门对粒度煤的需求。矿区铁路运输。随着矿区发展,自营铁路运输范围逐步扩大。截至 1985 年鹤岗、鸡西、双鸭山矿区已分别建成

4、线路、机车、车辆、信号、检修等设备比较完善的矿区铁路运输体系。全省四大中直矿区共有标准轨铁路专用线 5854 公里,蒸汽机车 62 台,电机车 20 台,各种车辆 736 辆。1985 年运送煤炭和各种物资 4671 万吨。矿区公路运输。公路运输是矿区地面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 1985 年,四大中直煤矿内有公路近千公里,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计有各种机动车辆 5078 台,在第 1 页促进生产,方便生活上起了重要作用。煤机制造。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鸡西、佳木斯、哈尔滨煤矿机械制造厂和鸡西煤矿 专用设备厂。主要生产各种采煤机、掘进机、运输机、支柱、绞车、钻机等产品。截至 1985

5、 年共有职工 7806 名,主要生产设备 2427 台,固定资产值 11452 5 万元,工业总产值达 11359万元,年实现利润 1057 万元。产品除满足本省煤矿需要外,还畅销全国各省煤矿。科学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煤炭科研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成长。截至 1985 年中直煤矿系统共有七个科研所。从事采掘机械、自动化、煤炭化工、微机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和对进口设备的检查测试工作。截至 1985 年有 20 项成果获科学大会奖,11 项获煤炭部科技进步奖,47 项获黑龙江省科学大会奖。促进了煤炭生产的发展。院校教育。为了培养煤炭工业生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截至 1985 年黑龙江省已建成矿业学院

6、 1 所,教职员工 754 人,在校生 1060 人。建成中等专业学校 7 所,教职员工 957 人,在校生 2770 人。干部学校 2 所,教职工 60 人,学员 310 人。技工学校 7 所,教职工 943人,在校学生 3405 人。坑木林场。煤矿是消耗木材多的部门之一。为提高坑木自给率,1964 年开始煤炭企业从原煤成本中每吨煤提取造林费 01 元作为造林费用,由各矿兴办坑木林生产基地。截至1985 年,全省中直煤矿共办坑木林场 26 个,造林面积 56423 公顷,年产木材 31059 立方米。此外,矿区还兴办了火药厂、建材厂、发电厂、机修厂等。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职工生活福利不断改善

7、。解放前矿工吃的是橡子面,穿的是麻袋 片,住的是草坯房,有病无处看。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不断改善矿工生活条件。截至 1985 年,全省中直煤矿企业公有家属宿舍 2487860 平方米,居住人数 623276 人,每人平均居住面积 3 99 平方米。职工私有家属住宅 2230600 平方米,居住 403935 人,平均每人居住 5 5平方米。企业公有单身宿舍 81859 平方米,居住人数 19156 人,平均每人 427 平方米。职工及其家属医疗条件也有了明显提高。截至 1985 年,四大中直煤矿共有四所总医院,病床1283 张,卫生技术人员 1522 人。此外还有职业病防治所、结核病防治所、卫

8、生防治站以及各矿的医院等专门医疗单位。职工集体福利设施有较大改善,截至 1985 年,共有集体食堂138 个,建筑面积 99034 平方米,饮食服务人员 2738人,就餐职工 42303 人。生产井口澡塘 58 个,面积 128140 平方米。福利澡塘 89 个,面积 33327 平方米。托儿所、幼儿园 66个,面积 47593 平方米,入托人数 7993 人,保教人员 1161 人。俱乐部 54 个,面积 70705平方米。游艺室 53 个,面积 22049 平方米。图书室 51 个,面积 11742 平方米。为煤矿职工提供一个较舒适的生活环境。第一篇 地质勘探 概述 史料记载,黑龙江省煤田

9、地质勘探,是从 1859 年(清咸丰九年)俄入施密特首次发现乌云煤田开始的。从 1859 年到 1945 年日本侵略者投降的 86 年中,历经同治、光绪、宣统、中华民国及东北沦陷时期,在全省境内共发现煤点 68 处。伪满煤质煤量调查委员会 1943年掌握的探明煤炭储量 323 亿吨,推定储量 732 亿吨。人民政府接收煤矿后,为了尽快恢复煤矿生产,各矿区及时组建勘探队伍,充实技术装 备,大力组织勘探。保证了煤矿生产恢复建设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矿井建设 规模日趋扩大,地质勘探跟不上生产建设需要。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期,出现了建井等待地质 资料或建井与勘探平行作业以及地质资料不齐、不全就盲

10、目施工等情况,曾给新矿井建设造 第 2 页成不少经济损失。为了达到地质先行、超前服务、适应生产建设需要,国家强调要把煤田地 质勘探放在煤矿基本建设首位。1954 年中央燃料工业部决定成立东北煤田第二地质勘探局(以下简称东北二局),担负吉林省长春以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地区的煤炭资源勘探任务。从此黑龙江省新区煤炭资源勘探由“东北二局”所属一 0 八、一 0 九、一一 0、二 0 四钻探队和物测大队承担。各矿区生产地质补充勘探由矿务局地质队自行负责,很快扭转了地质勘探落后于生产建设发展的被动局面。1946 年至 1985 年的 39 年中,煤田地质勘探技术获得显著进步,技术装备不断更新。勘

11、探手段由解放战争初期单纯靠打钻发展到采用地质测量、山地工程、重磁、电法、地震、测井、抽水试验及分析测试等多种手段,并获得了丰硕的勘探成果。查明了省内成煤时期、含煤地层、地质构造、资源分布。截止 1985 年底共施工钻探工作量 4552132 米,提出各类地质报告 234 件,累计探明煤炭储量 12597960 万吨,比 1943 年推定储量增加 78%。同时还为大兴安岭西坡呼伦贝尔盟地区提交扎赉诺尔、大雁、伊敏、大杨树等矿区最终地质报告 15 件;提交拉布达林、宝日希勒、免渡河、陈巴尔虎旗等煤田详查、普查、找煤报告 11件,提供保有储量 283 亿吨,为呼盟地区的褐煤和部分长焰煤的开发提供了依

12、据。各矿区的生产补充勘探为生产矿井局部地层、煤层构造,可采煤层变化,临时遇到的疑难问题等补充了大量地质资料,保证了各矿区煤炭生产稳步发展。第一章 地 质 第一节 煤田形成 一、含煤地层 黑龙江省煤田成煤时期有:古生代石炭二迭纪(纪指地质年代。),中生代侏 罗纪,新生代第三纪。含煤地层以侏罗系为主,其次是第三系(系指在某地质年代形 成的岩石。)。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分布零星。各含煤地层,从侏罗系开始,由老到新排列如 下:中侏罗统颜家沟组和中上侏罗统额木尔群:分别出露于本省西部和北部。颜家沟组含煤 性差,经济价值不大。额木尔群,因工作程度低,其含煤情况尚不清楚。上侏罗统兴安岭群:分布于大兴安岭东坡的红

13、光等地。主要为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局部含不稳定煤层。煤种为褐煤。上侏罗统鸡西群:是本省最主要的含煤地层(在鹤岗煤田称鹤岗群)。广泛分布于本省 东部的鸡西、七台河、双鸭山、三江平原和鹤岗等区。鸡西群(鹤岗群)自下而上由滴道组(北大岭组)、城子河组(石头河组)、穆棱组(石头庙组)组成。岩性以砂岩、泥岩、粉 砂岩、炭质泥岩和煤层为主,夹有砾岩。在鸡西、七台河、双鸭山和绥滨、集贤等区,于城 子河组中夹有海相层。本群中上部普遍夹数层凝灰岩或凝灰质砂岩,总厚 13002000 余米。以城子河组(石头河组)煤层发育为最好,其次是穆棱组(石头庙组)。滴道组(北大岭组)仅鹤岗含可采煤层一层,其它地区一般不含煤

14、或含局部可采煤层。鸡西、鹤岗群各组煤层 的煤种,从长焰煤到无烟煤均有,其中以气煤为多,其次是焦煤和长焰煤。与鸡西群城子河组和穆棱组层位相当,在虎林、密山、兴凯湖一带称龙爪沟群上云山组 和珠山组。上云山组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珠山组为陆相沉积。两组岩性由灰黑色泥岩、粉砂 岩、砂岩和煤层等交互组成,夹凝灰岩。厚度大于 1000 米。含可采煤层 26 层。煤种由弱粘结到无烟煤均有。分布于西部西岗子地区的上侏罗统称扎赉诺尔群,由基底砾岩段、下部含煤段、中部泥 第 3 页岩段和上部含煤段组成。总厚度 1000 米左右。含可采与局部可采煤层 9 层。煤种为褐煤。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分布于本省中部的宾县、木兰、尚

15、志、延寿、绥棱及伊春等地。由砾岩、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厚 300500 米。含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 13 层,变化大、常分叉、尖灭、储量小。据现有资料分析其经济价值不大。煤种为褐煤、长焰煤。下第三系达连河组:以依兰煤田为例,岩性以泥岩为主,含油页岩、炭质泥岩和煤层。厚 300500 米。含 3 个煤层群,煤层总厚 3110 米。煤种为长焰煤。与此含煤层位相当的还有宝泉岭、桦南和五常等地。东部的虎林煤田煤层也很发育,煤种为褐煤,其层位暂划为下第三系。上第三系:分布于孙吴和逊克嘉荫等地。由疏松的砂砾岩、砂岩和泥岩等组成,含 可采煤层煤种为褐煤。此外,在富裕、依安和北安一带的含煤地层,暂定为第三系。

16、煤层不 稳定,其经济价值尚未查清。二、构造特征 黑龙江省煤田分布明显地受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控制。主要煤田集中分布于东部佳木斯隆 起和那丹哈达岭褶皱带所限定的范围内,通称为三江穆棱河聚煤盆地。这是一个巨型的 含煤沉积盆地。燕山运动晚期受依兰伊通、密山敦化断裂以及那丹哈达岭隆起的进一步 影响,被分隔成各自独立的煤盆地。其中赋存于绥滨穆棱河条带的即为鸡西群,以陆相沉 积为主;位于挠力河七星河条带的称龙爪沟群,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煤田的形态和构造复杂程度,因所处构造位置不同而异。位于聚煤盆地北部的鹤岗绥滨 集贤等诸煤田,仍和区域构造方向趋近一致,以北北东向为主,呈现为轴向不定的开阔向 斜和有稀疏的张性断裂

17、;分布在南部诸煤田,如双鸭山、七台河、鸡西等则形变为近东西向 的单斜或复式向斜,断裂和次级褶皱较发育,常伴有岩浆活动。三、水文地质 黑龙江省大部分煤田位于低山丘陵区,局部煤田位于平原区。大部分煤层埋藏在当地侵 蚀基准面以下。煤系地层大部分地区被残积坡积层所覆盖,厚度约 520 米。岩性为粘土类,在山间河谷和山前倾斜平原地区上复冲积、冲积洪积砂、砂砾、卵石和砂质粘土等。厚度不 等,一般为 510 米,个别地区达数十米。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的煤田,地形条件易于地下水的聚集,因而地下水动储量和静 储量丰富,矿井涌水量较大,致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和排水困难。侵蚀基准面以上的煤田,充水量很少,易于处理。

18、根据主要充水岩层地质条件等特征,黑龙江省煤田水文地质可分 3 种类型:(一)孔隙水类型 以五常煤田为代表,含煤地层为新生界第三系。岩石为泥岩、粉砂岩、砂岩呈松散半胶 结状态。其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据五常山河屯小井开采情况,矿井涌水 量一般在 1040 立方米时,矿井充水因素与坚硬裂隙类型相似。(二)裂隙水(煤层为主要含水层)类型 这类煤田基本上分布在本省西部,如黑河西岗子煤田即属此类。其特征:煤层是主要含 水层;煤层围岩为疏松半胶结岩石,岩石很松软,抗压强度只有 2080 公斤平方厘米,开采时巷道不易维护;含煤地层中泥岩较发育;矿井涌水量随时间推移而渐减,因气候比较干燥和岩石性

19、质等因素的影响,矿井涌水量呈明显的以静储量为主的特征。(三)裂隙水(煤层的围岩为含水层)类型 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煤田均属此类型。其特征:第一,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岩石透水性显著减弱;第二,地形及补给条件对矿井充水有显著影响。离地面水体远,没有 第四纪含水层覆盖的分水岭或斜坡一段,矿井涌水量很小,易疏干;反之矿井涌水量大而有 持久性,并有突然涌水危险。第三,矿井涌水量雨季(69 月)比旱季增加一半至一倍。第 4 页 第二节 主要矿区煤田地质 一、鸡西矿区 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属鸡西市管辖。矿区范围西起西麻山、光义和小金山,东至密山镇,北起基盘,南至邱家大院胜利附近。东西长 135 公里,南

20、北宽 25 公里,面积 3375 平方公里。含煤地层:上侏罗统鸡西群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自下而上分 3 组。(一)滴道组 由砂岩、粉砂岩、泥岩、炭质泥岩、薄煤层(不可采)和砾岩组成,局部地区有安山岩 和集块岩等。本组厚 0400 米。(二)城子河组 由底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等组成,含煤 740 余层,可采 317 层。本组厚701100 米。(三)穆棱组 由砾岩、中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凝灰岩和煤等组成。以粉、细砂岩为主,含凝灰质 成分较高,呈灰绿色而区别于城子河组。含煤 1017 层,可采 38 层。本组厚 150900米。构造:鸡西含煤盆地走向大致呈近东西向。盆地中间有一向东倾伏的

21、前古生界基底的凸 起和近东西向的麻山平阳逆冲断层,使煤田分割成南、北两个条带。北部条带含煤地层呈 二不对称的向斜构造,向斜北翼,局部伴有次一级的短轴背向斜,南翼被麻山平阳逆冲断 层切割,倾角较陡。南部条带为一个被次一级缓波状褶曲复杂化了的单斜构造。区内断裂发 育。密山敦化大断裂和麻山平阳逆冲断层对本区构造形态起控制作用。其它小断层较多,分北东和北西向两组,多为高角度正断层,落差多在 50100 米左右。火成岩:对煤层起破坏作用的主要是白垩纪中性次火山岩。在南部条带张新矿闪长斑岩 以岩床产出侵入煤层,使 8 号煤层失去开采价值。在北部条带滴道、新生和永丰等区闪长斑岩以岩墙侵入煤层,但破坏影响不大

22、。水文地质:本区主要含水层(带)有第四系松散物孔隙含水层,由粗砂、砾砂和砾石组 成,局部夹有淤泥层,厚 210 米。单位涌水量 15125 公升秒米。上侏罗统含煤地层裂隙含水带,分为:风化裂隙含水带,单位涌水量 0240273公升秒米;构造裂隙含水带,单位涌水量 010050 公升秒米。煤种与储量:(一)煤种:鸡西煤田为多煤层多煤种煤田。煤种从气煤到瘦煤各种牌号皆有,以焦煤、气煤为主。(二)储量:截止 1985 年末累计探明储量 299629 6 万吨,保有可利用的储量 262539 7 万吨。1980 年煤田预测储量 659971 万吨(按地质构造推断,物探证明的估算量。),其中 可靠预测区

23、 11 处,面积为 10035 平方公里,可靠预测储量 111522 万吨(物探证明后又经钻探,按钻探面积和煤层计算的储量)。二、鹤岗矿区 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属鹤岗市管辖。其范围南起峻德,北至梧桐河,西自含煤地层露 头,东至深部预测区边界,东西宽 5 公里,南北长 42 公里,面积 252 平方公里。含煤地层:上侏罗统鹤岗群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分为北大岭组、石头河组、石头庙组。第 5 页 (一)北大岭组 主要由灰白色石英粗砂岩、灰黑色粉砂岩、泥岩、凝灰岩和煤组成。含煤 25 层,以薄煤层为主。本组厚 134575 米。(二)石头河组 由灰白色中粗粒砂岩、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砾岩组成,含煤

24、 3040 层,有 30个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本组厚 500900 米。(三)石头庙组 由砾岩、灰黄及绿色砂岩、粉砂岩、凝灰岩组成,含煤 15 层,有 12 层可采。本组厚 250760 米。构造:本区为一走向近南北,向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区内断裂和小的褶曲发育,各区的 情况略有不同。北部石头庙子至新建村之间,地层走向北北东、倾向南东,倾角 2545 度,北北西向正断层发育。在新一矿至义地岗(群英山)一带,走向北东,倾角 17 度,断裂发育,北北西向断层将地层切割成阶梯状或地堑地垒状。富力矿以南,地层走向北北东,倾向东,倾角 20 度,北北东向正断层发育并伴有平缓褶曲。区内断距在 50300 米

25、以上的断层有 23 条,主要有北北西和北西西向两组,多属正断层,倾角一般在 4060 度左右,较大逆断层仅有两条。火成岩:在石头庙子附近,新一矿深部,北大岭和义地岗等区,有晚白垩世中性岩类以 岩脉、岩床侵入含煤地层,使部分煤层受到破坏或变质为天然焦。水文地质:本区主要含水层有:第四系冲积,洪积孔隙含水层,分布于兴安、峻德含煤地层之上。由粗砂和砾石组成,厚度由北向南从 4 米增至 32 米。单位涌水量 068394 公升秒米,渗透系数 823623 米日。上侏罗统含煤地层裂隙含水层(带);强裂隙带,由各种粒度砂岩组成,深度 070 米,含水及透水性斜坡带单位涌水量 00804 公升秒米,渗透系数

26、 006 一 05 米日;河谷附近单位涌水量 0212 公升秒米,渗透系数 0220 米日;煤层层间含水层,在强裂隙带以下,单位涌水量 14 号煤层间为 00020169 公升秒米;57 号煤层间 0005055 公升秒米;810 号煤层间 01013 公升秒米。本区为坚硬裂隙矿床水文地质类型。水文地质条件,在石头庙子区比较简单,北大岭至富力矿属中常地区,兴安矿以南为复杂地区。煤种与储量:(一)煤种:以气煤为主,另有弱粘结煤、焦煤及无烟煤等。(二)储量:截止 1985 年底,累计探明储量 224520 2 万吨,保有可利用储量 190842 6 万吨。1980 年煤田预测储量 233220 万

27、吨,其中可靠预测区 1 处、面积 92 平方公里,可靠预测储量 172380 万吨。三、双鸭山矿区 位于本省东部,属双鸭山市管辖。矿区范围东西长 50 公里,南北宽 815 公里,面积约 600 平方公里。含煤地层:上侏罗统鸡西群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分为城子河组和穆棱组。(一)城子河组 由灰白色中粗砂岩、灰色粉砂岩夹凝灰质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含煤 3070 余层,可采和局部可采 816 层,东部最为发育。本组厚 180690 米。(二)穆棱组 由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与粉砂岩互层、凝灰质粉砂岩、泥岩和煤等组成。含不可采薄 第 6 页煤 515 层。本组厚 340605 米。构造:矿区呈走向北

28、西折向北东的靴形向斜构造。北翼地层较缓,倾角 1015 度,南翼较陡,倾角 3040 度,局部直立、倒转。区内断裂发育,煤田南缘逆冲断裂呈北西西东西北东向延伸,为主干断裂,落差百 余米至数百米。在矿区内主要有两三组正断层,一组为北东向,落差几米至百米;另一组 为近东西向,落差数 10400 米;再一组为北西向。火成岩:前古生代和海西期花岗岩类为本区的基底组成部分。燕山期中基性闪长岩、辉 长岩、闪长玢岩、辉绿岩和煌斑岩等,呈岩床、岩脉、岩墙产出,侵于含煤地层、对煤层有 一定的影响或破坏作用。水文地质:本区主要含水层(带)有第四系砾砂含水层;第三系孔隙含水层;煤层裂隙 含水层(带)。双鸭山煤田和集

29、贤煤田的分别情况是:双鸭山煤田: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冲积砾砂含水层,主要分布在山间、河流两侧河漫滩 上,宽 4004000 米,厚 060 米。单位涌水量 07724 公升秒米,渗透系数为 10651137 米日。煤系裂隙含水层,垂直分布 3 个带:强裂隙含水带单位涌水量 140 公升秒米,渗透系数 375 米日;弱裂隙含水带单位涌水量 036 公升秒米,渗透系数079 米日;孔隙裂隙含水带,单位涌水 01065 公升秒米,渗透系数 013 米日。集贤煤田: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冲积砾砂含水层,南部薄而层多,厚 8050 米,向北接近松花江,逐次增厚,最厚达 300 米,富水性由南向北逐渐增强。单位

30、涌水量 0283129 公升秒米,渗透系数 0552288 米日。第三系含水层主要分布于煤田东部及东荣全区。东部单位涌水量为 083 公升秒米,渗透系数 77 米日,为矿井水主要补给来源之一。东荣区单位涌水量 0 00120 023 公升秒米,渗透系数 0 00840 053米日。煤系裂隙含水层垂直 3 个分带单位涌水量分别为 026、05、00193 公升秒米,渗透系数分别为 031、09653、0048 米日。煤种与储量:(一)煤种:以气煤为主,长焰煤次之,贫煤、无烟煤、焦煤和弱粘结煤均为接触变质 型煤,为数很少。(二)储量:截止 1985 年底累计探明储量 243612 1 万吨,保有可

31、利用的储量 226672 6 万吨。1980 年煤田预测储量 280029 万吨,其中可靠预测区 4 处,面积 202 平方公里,可靠预测储量 82076 万吨。四、七台河矿区: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属七台河市管辖。其范围西起青龙山断层,东至宝密公路,北起倭 肯河,南至那丹哈达岭分水岭,东西长 100 公里,南北宽 20 公里,面积约为 2000 平方公里。含煤地层:上侏罗统鸡西群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在七峰山以东、有海陆交互相沉积。自下而上分为 3 组。(一)滴道组 由细砂岩、砂岩、凝灰岩和薄煤等组成,含局部可采煤层 12 层。本组厚 250970 米。(二)城子河组 由中粗砂岩、粉砂岩、泥岩、炭

32、质泥岩和煤组成。含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 40 余层。本组厚 11001300 米。(三)穆棱组 由细砂岩、粉砂岩、凝灰质粉砂岩和煤等组成。含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 9 层。本组厚8001000 米。构造:本区为一弧形构造盆地。弧的西翼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南、倾斜缓;东翼走向东 第 7 页北,倾角较陡;弧顶端走向东西,倾角变陡。弧顶及东翼次级向背斜发育,其中较大者有七 峰十八里复向斜、珠山复向斜及七峰老黑山背斜等。全区断裂发育可分 3 组:北西向断层,西部最发育,多为正断层,落差 50400 米;北东东东西向断层,多为逆断层,落差大者达 1000 米以上,对煤田影响较大;近南北向断层,如青龙山、桃山、富

33、源等大断层,多为煤田构造分区的界线。火成岩:前古生代和海西期花岗岩为本区基底的组成部分。早白垩世中酸性脉岩类及晚 白垩世中酸性喷发岩和次火山岩类,对东部含煤地层和煤层破坏严重,并使煤层接触变质。水文地质:本区主要含水层有第四系冲积孔隙含水层,分布于河谷两岸。倭肯河冲积含 水层宽约 10003000 米,含水层厚 412 米,单位涌水量 1.451.98 公升秒米。下白垩统砾岩裂隙含水层:受大气降水补给,单位涌水量 0.258 公升秒米。上侏罗统含煤地层裂隙含水层:具明显的垂直分带,可分:强风化裂隙含水带,深 070 米,单位涌水量 0.57 公升秒米;风化裂隙含水带,深 70150 米,单位涌

34、水量小于0.001 公升秒米,透水性微弱。煤种与储量:(一)煤种:本区煤种比较齐全,以焦煤为主,气煤次之,另有弱粘结煤、长焰煤、肥 煤、瘦煤、贫煤和无烟煤等。(二)储量:截止 1985 年底累计探明储量 1315805 万吨,保有可利用储量 1263176万吨。1980 年煤田预测储量 262805 万吨,其中可靠预测区 6 处,面积 2765 平方公里,可靠预测储量 65161 万吨。五、依兰煤矿 位于松花江与牡丹江汇合处的西南,北距依兰镇约 20 公里,境跨依兰、方正和通河 3县,属合江地区管辖。煤田内为广阔冲积平原地貌,地势比较低洼,海拔标高 79 米左右。松花江由南向北流经本区,牡丹江

35、在依兰镇西注入松花江。附近还有达连河、西北河以及一些牛轭湖和沼泽湿地。含煤地层:下第三系达连河组为本区含煤地层。可分为上中下 3 段。下部含煤段:为本区煤层集中的岩段,由油页岩、炭质泥岩、夹粉砂岩和 3 个煤层群组成,底部为花岗质砂岩;中部油页岩段:下部为灰褐色夹黑褐色油页岩,上部为褐色粉砂岩、薄层油页岩及炭质泥岩;上部砂岩段:为灰褐、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和砂岩互层、夹薄煤层,底部含砾 粗砂岩。下部含煤段的煤层与炭质泥岩交互成群。根据层间距和煤层结构等特点,将煤层分为 3个层群。上层群:在东部由 17 个分层组成,厚度 091786 米;西部为 25 个分层,厚度 4262 米。中层

36、群:由 2 个分层组成,厚度在东部为 058 米;西部 3188米。下层群为单一煤层。全区发育稳定,煤厚为 0624 米。另外,中部油页岩段,也是本区有益矿产的基位。油页岩厚约 100 米,含油率最高达10%左右,发热量在水份 20%以下为 10001300 大卡公斤。构造:本区处于佳伊地堑,构造比较简单,含煤地层为走向近东西,向南倾斜的单斜构 造,倾角 1020 度。区内 10 余条断层可归为两组,一组为北东向,另一组为北西向,均为正断层,断距 50100 米。水文地质:本区地表水非常复杂,除松花江、达连河以外,还分布有很多牛轭湖和沼泽 湿地,对开发有一定影响。根据含水性和补给等条件,本区可

37、分为风化裂隙含水层和孔隙含 水层。第四系砂砾孔隙含水层:由砂砾组成,单位涌水量 004177 公升秒米,渗透系第 8 页数 5867 米日,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河水。含煤地层风化裂隙含水层:埋藏深度 50 米以上,单位涌水量 0018015 公升秒米,渗透系数 00340056 米日。因中部油页岩段厚度大,为自然隔水层,故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差。煤种与储量:煤种为长焰煤。本煤田截止 1985 年已探明储量 228536 万吨,保有储量21754 万吨。六、东宁、老黑山煤田 位于本省东部东宁县境内。东宁煤田北起绥芬河、南至石门子村,西起东宁大肚川一 线,东止瑚布图河与苏联接境,南北长 20 公里

38、,东西宽 12 公里,面积 240 平方公里。老黑山煤田位于东宁镇南约 52 公里,其范围北至老黑山村,南至黑瞎子沟,西起二道沟河,东止九佛沟河,长宽各 13 公里,面积 160 余平方公里。区内交通以公路为主。含煤地层:东宁、老黑山两煤田地层发育状况基本相同。上侏罗统穆棱组为本区含煤地 层。由上、下两个含煤段组成,下含煤段由灰白色砂岩、砂砾岩、砾岩、粉砂岩、凝灰质泥 岩和煤层等组成,厚 200250 米;上含煤段由绿色淡紫色火山碎屑岩及砂岩、粉砂岩、砾岩和煤等组成,厚 110140 米。东宁煤田含煤 7 层,可采和局部可采 3 层。老黑山煤田含煤 13 层,仅 8 号煤层发育较好,厚度为 0

39、8328 米,平均厚度 18 米。其余煤层为局部可采或不可采薄煤层,且稳定性差。本区煤的焦油产率比较高,东宁 3 号层含油率 101814%,4 号层 8121308%,老黑山 8 号层为 9051305%。属富油煤和高油煤。构造:东宁、老黑山煤田为两个独立的含煤盆地,构造比较简单,均为两翼平缓的向斜 构造,轴向北东,地层平缓,倾角一般为 28 度。在东宁煤田发育有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在老黑山区未见较大断层,仅发育一组近于南北向的正断层,规模较小。火成岩:在东宁煤田有燕山期玢岩侵入含煤地层,但对煤层破坏影响不大。水文地质:本区没有进行专门水文地质工作,仅据大乌蛇沟区的勘探资料表明,在 4号

40、煤层以下的砾岩孔隙含水层,曾有漏水现象,但消耗不大,对 4 号层的开采无大影响。据以往生产矿井的调查,涌水量为 315 立方米时,雨季最大涌水量 3090 立方米时,这与地面补给水有密切联系。煤种与储量:本区煤种为长焰煤。截止 1985 年探明储量 28272 3 万吨,保有储量 27561 2 万吨。其中:老黑山南村精查区探明 3497 万吨,保有 3497 万吨;东宁煤矿探明 5705万吨,保有 2202 万吨;新城子沟煤矿探明 536 万吨,保有 5014 万吨;东方红煤矿探明5887 万吨,保有 7666 万吨;大乌蛇沟区探明 1143 万吨,保有 10313 万吨;老黑山普查区探明

41、147419 万吨,保有 146195 万吨;三岔口普查区探明 69252 万吨,保有69252 万吨。第三节 煤层质量 一、煤质特征 东部晚侏罗世烟煤灰分较高,原煤灰分为 26 一 40%,属中高灰分煤。只有双鸭山煤田灰分较低,为 1030%,属低中灰分煤。煤的挥发分为 2038%,胶质层厚度为 528MM,煤的发热量为 60008800 千卡公斤,碳含量 8291%,氢含量在 5%左右,氮含量在 1%以下,硫含量在 06%以下,磷含量在 001%以下,属于低硫、低磷炼焦用煤。本区晚侏罗世烟煤的煤岩宏观呈条带状结构,主要是细条带中条带结构。条带宽度为 25 公分,由镜煤、亮煤、暗煤及丝炭组成

42、。一般薄煤层构造简单,厚煤层构造复杂。煤第 9 页的光泽为玻璃光泽或弱玻璃光泽,少量为脂肪光泽。按煤的光亮程度,可分为全亮煤、半亮煤、半暗煤和全暗煤 4 种类型,以半亮煤和全亮煤为主要类型,全暗煤仅在个别情况下出现。本区晚侏罗世烟煤的显微煤岩特征:煤岩组份以镜质组份为主,镜质组份含量为 7095%,为镜煤化基质体,结构镜煤和无结构镜煤,以不均匀基质体和结构镜煤居多。半镜质组份含量较少,在 8%左右。丝质组份含量为 525%,一般含量在 14%左右,为保留不同程度植物细胞结构的丝炭和半丝炭。细胞腔为空腔,少数被方解石或粘土矿物所充填,稳定组份含量为 09%,个别可达 10%以上,为孢子花粉、薄壁

43、和厚壁角质层,木栓组织及树脂体,树皮偶尔可见。树脂体在某些个别煤层的分层中大量富集,成为树脂残植煤,如东宁煤的成因就属于腐质残植煤。鸡西煤田的正阳煤矿 53、54 号层也属于向树脂残植煤过渡的类型。一般的显微煤炭类型为木质镜煤及丝炭质亮煤或暗亮煤。第三纪的煤田在东部及西部皆有零星分布。但面积小、储量少、煤炭质量不高,主要是 褐煤,无重要的工业价值。二、煤种分布 本省的煤种分布可划分为两大区域:(一)炼焦煤和气煤区 包括:三江穆棱河含煤区的鸡西、勃利(七台河)、双鸭山、集贤、鹤岗等煤田。1鸡西:煤种从气煤到瘦煤各煤种皆有,主要为焦煤类,次为气煤类。煤种垂直分带明显,在同一个煤质剖面图上都有两个以

44、上煤种。位于上部层位的煤层为气煤,中部层位为焦煤,下部层位为瘦煤。煤种侧向变化也很明显,位于煤田西端的麻山矿为焦煤,向东至二闾地区为瘦煤。大通沟、滴道矿为焦煤,煤田中部的城子河东部和正阳矿煤种为气煤。再向东经东海矿至永丰和密山地带又以焦煤为主。全煤田呈现中间低两侧高的变化规律。2勃利(七台河):从气煤到无烟煤皆有,主要为焦煤。煤种垂直分带非常明显。位于 上部层位的一般为气煤,中部层为焦煤,下部层为瘦煤、贫煤或无烟煤。煤层在倾斜方向上 由浅部向深部变质程度逐渐增高,而且煤层倾角愈陡,变质亦愈急剧。全煤田呈一向南凸出 的弧形构造,位于弧顶部煤的变质程度高,为无烟煤、贫煤和瘦煤;由弧顶向两翼则变质程

45、 度逐渐降低,呈现为焦煤或气煤。煤田的东部尚有双桥、隆庆、岚峰、十八里、七峰、珠山 等区,其煤种主要为气煤,少部分属粘结煤。3双鸭山:煤田西部安邦河流域的岭西及岭东煤矿以焦煤和肥煤为主。中部扁食河区的四方台、宝山煤矿为气煤。东部的七星矿为长焰煤。煤的变质程度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煤质在倾斜方向上,由浅向深变质程度增高,垂深 600 米以上主要为气煤,600 米以下为焦煤。4鹤岗:该煤田主要为气煤。煤的变质程度垂直分带不明显,煤田南部的峻德矿、兴安台矿主要为气煤,部分为弱粘结煤。向北至新一矿和岭北矿为气煤和焦煤,再北部义地岗区地质构造更趋复杂,煤种有气煤、焦煤,同时由于接触变质作用而出现贫煤及无烟煤

46、。在走向方向上有由南而北煤的变质程度逐渐增高的趋势。在倾斜方向上,由浅到深变质程度逐渐增高,如南山煤矿是气煤,沿倾斜方向到双泉岭则为焦煤。东部 4 个主要煤田的煤种分布有如下特点:第一,在垂直剖面上,煤种分带显著。城子河组变质程度高于穆棱组。城子河组下部层 煤变质程度高于上部层,个别也有因煤岩组分、聚煤环境有别,而出现相反现象。第二,同一煤层随深度加深,煤变质程度逐渐增高。第三,与接邻区相比,构造较复杂(或褶皱多),浅成岩或次火山岩活动频繁的地段,煤变质程度相应增高。依据煤质变化的规律,对上述 4 个煤田深部(6001200 米)的煤种预测是:鸡西和勃利(七台河)煤田的深部赋存以肥焦煤或主焦煤

47、为主的煤种带;双鸭山和鹤岗煤田的深部赋存以肥气煤或焦煤为主的煤种带。第 10 页 (二)褐煤区 包括黑河的东方红、西岗子、宋集屯和呼玛县、黑宝山等煤田,基本上是褐煤。个别地 方如呼玛、黑宝山煤矿因煤变质程度稍高,其煤种为长焰煤。这种煤田均为地方煤矿所利用。(见附图)(见附图)三、煤质分析 根据煤质化验资料,本省东部煤田中央直属的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 4 大矿区和依兰、东宁 2 个地方煤矿的煤炭质量情况如以下各表所载。第四节 煤炭储量 东北沦陷时期,据伪满煤质煤量调查委员会 1943 年的资料记载,黑龙江省煤炭埋藏量(储量)为 3234 亿吨,推定量为 7319 亿吨。(见附图)第 11

48、页 日本投降后,人民政府接管了各煤矿。从 1947 年到 1985 年,通过各种勘探手段,在本省累计探明煤炭储量 1259796 万吨。其中保有储量 11579456 万吨。探明储量比伪满 1943年掌握的储量 3234 亿吨,增长 39 倍。这些储量属中直煤矿的有 8993426 万吨,占71%。属地方煤矿的有 162230 万吨,占 12 9%。其它煤田储量 198222 9 万吨,占 15 7%。中直煤矿占有的储量,分布在正规生产矿井 5404045 万吨,无能力井 849 万吨,报废井 169937 万吨,小井 3890 万吨,在建井 622503 万吨,可供建井 69452 万吨,可

49、供进一步勘探储量 2680098 万吨。第二章 物探 第一节 重磁勘探 重磁勘探适用于大面积资源普查,用以初步了解探区地质构造和地层发育,预测含煤区,为下步勘探提供依据。根据黑龙江省煤炭资源普查的需要,19601970 年的重磁勘探主要放在了三江平原、虎林平原、松辽平原和第四系全掩盖区。10 年共提出报告 5 件,完成物理点 33776 个,控制面积达 41862 平方公里,解决了下列地质问题:1、划分区域性地质构造单元。虎林地区,褶皱基底具有较复杂的古地形,经勘探确定盆底中部是一较大突起带,向西倾伏至兴凯湖北。可划分几个次一级构造单位:七虎林河边缘断陷;虎林凸起;穆棱凹陷;青山凸起;兴凯湖凹

50、陷。其它探区也划分了构造单元,搞清了东部构造,起到了指导下步勘探作用。2、了解基岩、盖层的赋存情况。虎林盆地是由前寒武纪褶皱基底与新生代沉积盖层组成。于第三纪岩层中含可采的褐煤。三江平原基底大致可分:富锦大断层以南,由古代变质岩系与元古代花岗岩组成,是稳定的古老地块性质。富锦隆起基底由古生代泥盆纪,石炭一二迭纪及海西期花岗岩组成,是海西褶皱基底;富锦隆起以东基底是由中生代三迭纪、侏罗纪组成。以重磁勘探资料结合地面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断了各地区较大断裂构造:虎林地区推断了穆棱河等 5 条断层,平阳镇密山区推断了密山敦化深断裂等 5 条断层,三江平原西部推断了舒兰依兰地堑西侧等 11 条断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