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中气化参数对气化单元性能的影响.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43519542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0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中气化参数对气化单元性能的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中气化参数对气化单元性能的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中气化参数对气化单元性能的影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中气化参数对气化单元性能的影响.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29 卷 第 23 期 中 国 电 机 工 程 学 报 Vol.29 No.23 Aug.15,2009 2009 年 8 月 15 日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09 Chin.Soc.for Elec.Eng.1 文章编号:0258-8013(2009)23-0001-06 中图分类号:TM 611 文献标志码:A 学科分类号:47020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中 气化参数对气化单元性能的影响 陈晓利1,吴少华1,李振中2,庞克亮2,王阳2,王颖1(1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150001;2国家电站燃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

2、 沈阳市 110034)Effects of Gasification Parameters on Performance of Gasification Unit in 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 System CHEN Xiao-li1,WU Shao-hua1,LI Zhen-zhong2,PANG Ke-liang2,WANGYang2,WANG Ying1(1.School of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01,He

3、ilongjiang Province,China;2.National Power Plant Combustion Research Center,Shenyang 110034,Liaoning Province,China)ABSTRACT:Gasification-island in 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IGCC)system contained gasification unit and depuration unit.Gasification unit is composed of gasifier,waste heat

4、boilers and air separation.Syngas heating value and cold gas efficiency which are the key parameters to evaluate syngas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of gasifier influenced the efficiency of whole IGCC power system directly.Based on software“ThermoFlex”,the gasification system of 200 MW IGCC was simulated

5、 and calculated.The effects of coal-slurry concentration,O and Cs mol ratio (=O/C),gasification temperature and gasification pressure on gasification system performance were mostly researched.The results show that increasing coal-slurry concentration makes for enhancing cold gas efficiency and synga

6、s heating value at lower gasification temperature.Adjusting has well sensitivity and validity to adjust gasification temperature.Additionally,also can distribute chemistry energy of coal.Namely can adjust the distribution proportion between chemistry energy and physic sensible heat of syngas.Syngas

7、heating value can be enhanced at high pressure and low temperature.KEY WORDS: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gasification unit;gasification parameter;cold gas efficiency;O and Cs mol ratio 摘要: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863 计划)(2006AA 05A110,2007AA05Z247)。The

8、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863 Program)(2006AA05A110,2007AA05Z247)cycle,IGCC)发电系统中气化岛包含气化单元和净化单元,气化单元由气化炉、废热锅炉和空分分离装置组成。合成气化学能和冷煤气效率直接影响着整个 IGCC 电站系统效率,是衡量合成气品质和气化炉性能的关键参数。采用Thermoflex 软件对 200 MW 级 IGCC 气化单元进行模拟计算。着重研究水煤浆浓度、氧碳摩尔比、气化温度、气化压力对气化单元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较低气化温度下增加

9、水煤浆浓度有利于冷煤气效率和合成气化学能的增加。调节氧碳摩尔比对调节气化炉温度水平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有效性。另外,氧碳摩尔比还能够起到分配煤中化学能的作用,即调节煤中化学能在合成气化学能和物理显热之间的分配比例。采用低温、加压方式,有利于提高合成气化学能。关键词: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气化单元;气化参数;冷煤气效率;氧碳摩尔比 0 引言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是实现洁净煤发电的重要途径之 一1-4。国外已经进入商业化运行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传统的 IGCC 发电技术己趋于成熟。目前,美国等先进国家正在开展IGCC 氢能发电和 CO2近零排放5的研究工作,并取得重要进展6-9。我国

10、也即将参加美国发起的FutureGen 计划,即以煤气化为基础的 IGCC 近零排放发电计划。可以说,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大规模发展 IGCC 电站已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IGCC 系统主要由气化岛、燃机岛和常规岛组成,其中燃机岛和常规岛都是常规的成熟技术,不同的主要是气化岛。气化岛包括气化单元和净化单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2 中 国 电 机 工 程 学 报 第 29 卷 元。其中气化单元包括空气分离装置、气化炉、废热锅炉。气化炉的气化性能直接影响着合成气化学能和冷煤气效率。合成气化学能是合成气品质的一个衡量标准,而冷煤气效率是反映 IGCC 电站中气化炉

11、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它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IGCC 电站系统效率;废热锅炉通过回收合成气的显热影响 IGCC 系统效率,并影响着常规岛中余热锅炉的蒸汽热能,进而影响蒸汽轮机的效率。因此,研究气化单元是研究 IGCC 整个系统的前提。气化机理和模型早已引起研究者的普遍重视。P.J.Ashman10等研究了褐煤的燃烧和气化特性。Caixia Chen11等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气化炉。H.Watanabe12等模拟了喷流床气化炉,Y.C.Choi13等对喷流床气化炉的气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张斌14等采用 Aspen Plus 建立喷流床煤气化炉模型。吴玉新15等用 Fluent 建立 Texaco

12、气化炉模型。本文采用 Thermoflex 软件建立了 200 MW 级IGCC 气化单元模型,并计算研究了气化参数对气化单元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为 IGCC 电站系统设计中气化工艺及参数的选择提供了参考。1 模型建立及计算条件 图 1 为 200 MW 级 IGCC 气化单元模型图。气化单元包括空气分离装置、气化炉、辐射废锅、对流废锅蒸发器、对流废锅省煤器。汽水侧流程如下:来自余热锅炉的高压给水首先通过对流废锅省煤器回收一部分合成气显热后,进入余热锅炉高压省煤器。从余热锅炉高压省煤器出来的高压水一部分进入辐射废锅和对流废锅蒸发器,回收一部分合成气显热,被加热蒸发后,进入余热锅炉高压过热器。气

13、化炉采用水煤浆气化,煤质如表 1 所示。假 给水 给煤 压气机抽气 1 环境大气 进入余热锅炉高压过热器来自高压省煤器给水 高压给水 制浆 2 3 4 5 1空气分离装置;2气化炉;3辐射废锅;4对流废锅蒸发器;5对流废锅外置式省煤器。图 1 气化单元模型图 Fig.1 Model of gasification unit 定在不同计算工况下,合成气和汽水侧经气化单元内各设备时的压降不变,各计算工况下碳转化率不变,气化单元设计计算工况如表 2 所示。表 1 煤质资料 Tab.1 Proximate and ultimate analysis of coal 元素分析/%C H N S O Ma

14、r/%Qnet,ar/(MJkg-1)流动温度/57.81 3.62 0.84 0.33 0.3 17.3 21.74 1 260 表 2 气化单元设计工况 Tab.2 Design parameters of gasification unit 气化参数 数值 气化参数 数值 气化压力/MPa 3.6 合成气流量/(th1)160.9 气化温度/1 311.7 水煤浆浓度/%60.5 氧煤比/(tt1)0.739 氧气纯度/%99 合成气低位热值/(kJkg1)8 147 对流废锅蒸发器出口温度/350 辐射废锅出口温度/650 对流废锅省煤器出口温度/260 碳转化率/%98 2 计算结果

15、及分析 2.1 水煤浆浓度对气化性能的影响 水煤浆浓度是指固体煤的质量浓度,它直接影响水煤浆的着火性能和热值。水煤浆浓度越大,含水量越少,越容易点燃且发热量高。但浓度的提高会影响到水煤浆的流动性,而流动性是影响水煤浆存储的稳定性、输运的流动性、雾化及燃烧效果的重要因素。根据实际需要和煤质特性,将水煤浆浓度控制在 60%70%16。冷煤气效率定义为气化生成合成气的化学能与气化用煤的化学能之比,合成气与煤的化学能可采用相应的低位发热量。冷煤气效率是衡量气化炉工作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显然,提高气化炉的冷煤气效率可以把煤中蕴储的化学能更多地转化为合成气的化学能,即更多的能量将被送到动力系统中做功,从而

16、有利于 IGCC 系统整体性能的提高。图 2 为不同气化温度下,水煤浆浓度对冷煤气效率的影响。由图可知:在较低的气化温度下,增加水煤浆浓度,有利于适当地提高冷煤气效率。60 70 62 66 68 煤浆浓度/%707478冷煤气效率/%64 667276806812 24 42 0 18 30 48 6 36(CO),(CO2),(H2)/%1 300 1 500 CO H2 CO2 CH4 1.2 2.4 4.2 0 1.8 3.0 4.8 0.6 3.6(CH4)/%图 2 水煤浆浓度对冷煤气效率、合成气组分含量的影响 Fig.2 Effects of coal-slurry concen

17、tration on cold gas efficiency and component content in syngas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第 23 期 陈晓利等: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中气化参数对气化单元性能的影响 3 图 2 还给出 为 0.96 时,水煤浆浓度对合成气组分含量的影响。由图可知:出口合成气中 CO 含量随水煤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水煤浆浓度越大,含水量越少,越容易点燃且发热量高,使气化炉内的平均温度升高,进而使反应(1)向正方向进行,还原产物 CO 含量增加,CO2含量降低。C+CO2 2CO 162.4 MJ(km

18、ol)1(1)随水煤浆浓度的变化,出口合成气中 H2含量变化不大,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有 2 方面原因,一方面水煤浆浓度的增加导致入炉水量的减少,而水量减少势必影响反应(2)向正方向进行。C+H2O CO+H2 131.5 MJ(kmol)1(2)另一方面随着水煤浆浓度增大,气化炉内的平均温度增加,而温度的增加使反应(2)向正方向进行。因此,水量的减小导致 H2浓度降低,而温度的增加又导致 H2浓度的增加,但水量减少占主要因素,故 H2含量呈下降趋势。增加水煤浆浓度有利于增加合成气中有效气(CO 和 H2)含量,虽然由图 2 可知,增加水煤浆浓度使 CH4含量降低,但计算表明:水煤浆浓度从 6

19、0%增加到 70%,合成气化学能从 8 094.4 kJkg1增加到 9 073.9 kJkg1,增加12%。因此,增加水煤浆浓度有利于提高合成气化学能,增大冷煤气效率,但是也会引起煤浆黏度剧增,给气化炉加料带来困难。因此,不同煤种都有一个最佳的浓度,需预先进行实验选择,根据本文采用的煤种,得出最佳的煤浆浓度为 60.5%。2.2 氧碳摩尔比对气化性能的影响 在水煤浆气化过程中,氧碳摩尔比 是影响水煤浆气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工程中常称为氧煤比,是指入炉原料中氧原子和碳原子的摩尔比,是一个无量纲量,数值与氧煤比接近。图 3 为 对气化炉出口合成气组分含量的影响图。由图可见:合成气中 CO 含量随

20、 的增加,先呈上升趋势,在 为 0.99 时,达到最高值 37.1%,0.80 1.15 0.90 1.05 1.10 203035(CO),(CO2),(H2)/%1.00 1025151 3 1 2 4 0(CH4)/%CH4 0.85 0.95 CO CO2 H2 图 3 氧碳摩尔比对合成气组分含量的影响 Fig.3 Effect of on component content in syngas 而后随 增大而减小。这是由于 比较低时,增加 使煤裂解后生成的煤焦一方面和剩余的氧气发生燃烧反应(3)、(4),生成 CO、CO2等气体,放出大量反应热;另一方面,煤焦与 H2O/CO2发生气

21、化反应(1)、(2),吸收煤焦燃烧的放热,生成 CO、H2。2C+O2 2CO+231.4 MJ(kmol)1(3)C+O2 CO2+393.8 MJ(kmol)1(4)如果继续提高,气化炉内由于过量 O2的存在,发生反应(5),CO 转变成 CO2,导致 CO 含量降低,CO2含量增加。2CO+O2 2CO2+571.2 MJ(kmol)1(5)H2含量随 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是由于在 比较低的条件下,增加 加快了半焦的反应速度以及气相燃烧反应的速度,使反应温度提高。随着反应温度提高,煤焦与 H2O 的反应速度加快,即发生反应(2),使 H2含量增加。当 达到 0.83 时,H2与

22、O2燃烧反应(6)占优,如果继续提高,H2含量则降低。H2+1/2O2 H2O+245.3 MJ(kmol)1(6)CH4含量随 增加呈明显的先下降后不变的趋势。这是由于在 比较低的条件下,反应温度较低,煤在气化过程中主要发生热解反应。此时,合成气主要来自煤中的挥发分,CH4含量较高。随 增加,反应温度升高,驱使反应(7)向负方向进行,导致CH4含量降低。超过 0.99 时,CH4含量基本趋于不变,这是在高温下受反应(7)、(8)混合影响的必然结果。CO+3H2CH4+H2O+319.3 MJ(kmol)1(7)C+2H2 CH4+74.9 MJ(kmol)1(8)CO2含量随 增加呈先降后升

23、的趋势。这是由于 CO 和 CO2含量分布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CO含量多时,CO2相对就少;而 CO 含量少时,CO2相对较多,在分布规律上是刚好相反的。图 4 为 对冷煤气效率和气化温度的影响图。可知:随 增大气化温度近似直线上升,每增加0.1,气化温度增加 220,这说明调节 对调节气化炉温度水平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有效性。由图 4可知,增大却导致冷煤气效率降低。由前面的计算可知,H2含量从 29.37%增大到 30.37%后快速降为 17.44%,而 CH4含量从 3.44%降为 0.000 1%。虽然 CO 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但 CH4的热值远大于CO 和 H2,因此使得合成气化学能降

24、低,导致冷煤气效率降低。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4 中 国 电 机 工 程 学 报 第 29 卷 0.80 1.15 0.90 1.05 1.10 707882冷煤气效率/%1.00 6274661 200 800 1 400 1 800 1 000 气化温度/0.85 0.95 气化温度 冷煤气效率 图 4 氧碳摩尔比对冷煤气效率和气化温度的影响 Fig.4 Effects of on cold gas efficiency and gasification temperature 表 3 为 与合成气化学能低位发热量和废锅回收的显热之间的关系。由表可见

25、,随 增大,气化炉出口合成气化学能由9.51 MJkg1降到6.38 MJkg1。而增大 却使废锅回收的显热增加,从 45.7 MW 增到 117 MW,增加了 2.5 倍。表 3 氧碳摩尔比对合成气化学能和废锅回收显热的影响 Tab.3 Effects of on syngas heating value and recovery sensible heat by exhaust heat boiler Qnet,ar/(MJkg-1)显热 Hr/MW 0.78 9.51 45.7 0.83 9.19 49.6 0.91 8.60 61.0 0.96 8.14 72.2 1.04 7.46

26、89.3 1.09 7.02 100.0 1.17 6.38 117.0 与图 4 冷煤气效率随 的变化规律结合看,增加,合成气化学能降低,说明原煤的化学能转移到合成气中的化学能降低,导致冷煤气效率降低。而废锅回收的显热增加,说明 起到分配煤的化学能的作用,即调节煤中化学能在合成气化学能和显热间的分配比例。比煤耗定义为每产生 1 000 m3有效气(CO+H2)所消耗的干煤量。比氧耗定义为每产生 1 000 m3有效气(CO+H2)所消耗的氧量。图 5 为 对比煤/氧耗和产气率的影响。可见,为 0.780.88 时,比氧耗 0.80 1.15 0.90 1.05 1.10 500700比煤耗/

27、(kg(1 000 m3)1),比氧耗/(m3(1 000 m3)1)1.00 3006004002.48 2.40 2.56 2.60 2.44 产气率/(m3kg1)0.85 0.95 产气率 比氧耗 2.52 比煤耗 图 5 氧碳摩尔比对比煤/氧耗和产气率的影响 Fig.5 Effects of on ratio coal/oxygen consumption and ratio of created gas 从 326.2 m3(1 000 m3)1增到 334.0 m3(1 000 m3)1,增大 7.8 m3(1 000 m3)1。为 0.881.17 时,比氧耗达 到334.05

28、49.84 m3(1 000 m3)1,增 加 了215.84 m3(1 000 m3)1,故比氧耗随 增大呈先缓慢增大后显著增大趋势。比煤耗随 增大呈先降低后增大趋势,当 为 0.88 时,比煤耗达到最小值590.11 kg(1 000 m3)1。产气率的定义为产生合成气的体积流率与给煤的质量流率的比值。由图 5 可知,产气率随 增大呈明显增大后变化不大的趋势。当 超过 0.93,产气率基本趋于不变。因此,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存在一个最佳,该最佳 为 0.88。2.3 气化温度、气化压力对气化性能的影响 表 4 为气化温度与冷煤气效率和合成气化学能低位发热量的关系。可见,随气

29、化温度增加,冷煤气效率和合成气化学能均呈降低趋势。这是由于气化温度升高,煤的化学能转化为合成气显热的量增加,所以合成气化学能随气化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结合 对气化性能的影响可知,是通过直接影响气化温度而间接影响冷煤气效率和合成气化学能。表 4 气化温度对冷煤气效率和合成气化学能的影响 Tab.4 Effects of gasification temperature on cold gas efficiency and syngas heating value 气化温度/冷煤气效率/%Qnet,ar/(MJkg-1)900 81.2 9.65 1 020 78.7 8.93 1 140 76.5

30、 8.50 1 200 75.4 8.31 1 320 73.4 7.92 1 500 69.5 7.34 图 6 为气化温度与比氧/煤耗之间的关系。由图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随气化温度的提高,比氧耗先有小幅度的降低之后,明显增加,且气化温度每增加 100,比氧耗增加 5.9%。比煤耗在 1 080 时达到最低值 586.93 kg(1 000 m3)1,可见,在满足气化炉正常液态排渣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气化温 900 1 500 1 300 气化温度/360460比氧耗/(m3(1 000 m3)1)320400340620 580 660 680 600 1 100 比氧耗 640 比煤

31、耗 比煤耗/(kg(1 000 m3)1)380420440700 1 400 1 200 1 000 图 6 气化温度对比氧耗和比煤耗的影响 Fig.6 Effects of gasification temperature on ratio coal/oxygen consumptio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第 23 期 陈晓利等: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中气化参数对气化单元性能的影响 5 度,可获得较优的气化指标。气化炉在较低温度下操作,气化炉内灰渣黏度偏高,极易引起渣口的堵塞造成排渣困难,形成的大渣块堵塞和损坏了气化炉的排渣通道,导致气化炉停

32、炉。气化炉在较高温度下操作,气化炉内灰渣黏度偏低,在炉内不能形成稳定流动的黏性保护膜,灰渣中侵蚀性元素活动活跃,在耐火层形成相互的渗透体,煤灰中的元素渗透进入耐火层,耐火材料会慢慢溶解扩散进入流动的煤灰中而排出气化炉,这将加速耐火层的侵蚀,缩短气化炉内耐火层的运行周期。因此,气化温度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一般超过流动温度的 3050 16,本文所选煤种的流动温度为 1 260,因此,最优的气化温度为 1 310,所对应的最佳 为 0.961.01。图 7 给出不同压力下气化温度对 CO、H2、CH4含量的影响。可见 3 种组分在不同气化压力下的含量分布基本相似,这说明气化压力对气化的影响是表现在

33、整体效果上的。其中 CO 和 H2含量随气化压力的增加变化不大,而 CH4含量随气化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因为提高气化压力既增加了反应物的浓度,又提高了反应速率。提高气化压力有利于反应(7)向正方向进行,使 CH4含量显著增加,因而提高了合成气化学能,与计算结果一致。另外,当气化温度从 1 300 增加到 1 500 时,气化压力为 4 106 Pa时产生的CH4含量与3 106 Pa时的差值降低了 15 倍,这说明在低温高压下,有利于 CH4生成,因此,在生产高热值合成气时,往往采用低温加压的方式。此外,气化压力的选择还取决于产品合成气的用途,当用作化工原料气时,气化压力应考虑与后续工艺压力适应

34、,可节省动力消耗。1 350 1 500 1 450 气化温度/36.8(CO)/%36.037.636.41 400 CO(3.6 106 Pa)37.238.01 300 23(H2)/%252224(CH4)/%1 8 2 3 4 5 6 7 CO(4.0 106 Pa)H2(3.6 106 Pa)H2(4.0 106 Pa)CH4(3.6 106 Pa)CH4(4.0 106 Pa)图 7 气化温度对合成气组分含量的影响 Fig.7 Effect of gasification temperature on component content in syngas 3 结论 本文采用 T

35、hermoflex 软件建立了 200 MW 级IGCC 气化单元模型,详细讨论了气化参数对气化单元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1)氧碳摩尔比通过直接影响气化温度而间接影响冷煤气效率和合成气化学能,是影响气化单元性能的关键参数。调节氧碳摩尔比对调节气化炉温度水平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有效性。另外,氧碳摩尔比还能够起到分配煤的化学能的作用,即调节煤的化学能在合成气化学能和物理显热之间的分配比例。2)较低气化温度下增加水煤浆浓度和气化压力均有利于提高冷煤气和合成气化学能。控制气化温度不要过高,也能降低有效气(CO+H2)的比氧耗和比煤耗,提高收益。在本文的计算工况内,最佳气化温度为 1 310,对应的最佳氧

36、碳摩尔比为0.961.01。参考文献 1 徐钢,俞镔,雷宇,等合成气燃机轮机燃烧室的试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26(17):100-105 Xu Gang,Yu Bin,Lei Yu,et al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gas turbine combustor for burning syngas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6,22(17):100-105(in Chinese)2 段立强,徐钢,林汝谋,等IGCC 系统热力与环境性能结合的评价准则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24(12):263-267 Duan Liqia

37、ng,Xu Gang,Lin Rumou,et al New evaluation criterion of IGCC system performance integrating thermodynamics with environmentJ 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4,24(12):263-267(in Chinese)3 崔玉峰,徐纲,聂超群,等数值模拟在合成气燃气轮机燃烧室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26(16):109-116 Cui Yufeng,Xu Gang,Nie Chaoqun,et al Application of nume

38、rical simulation in the design of gas turbine combustor for burning syngas 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6,26(16):109-116(in Chinese)4 邓世敏,危师让,林万超IGCC 系统专用单元模型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1,21(3):34-36 Deng Shimin,Wei Shirang,Lin Wanchao Study on modeling typical parts of IGCC system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1,21

39、(3):34-36(in Chinese)5 关键,王勤辉,骆仲泱,等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的优化及性能预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26(9):7-13 Guan Jian,Wang Qinhui,Luo Zhongyang,et alOptimization and performance prediction of a new near zero emissions coal utilization system with combined gasification and combustionJ 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6,26(9):7-13

40、(in Chinese)6 Garcia G O,Douglas P,Croiset E,et al Technoeconomic evaluation of IGCC power plants for CO2 avoidanceJ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006,47(15-16):2250-2259 7 林汝谋,段立强,金红光 CO2准零排放的 IGCC 系统探索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23(6):661-664 Lin Rumou,Duan Liqiang,Jin Hongguang Groping research of CO2 nea

41、r-zero emission in IGCC systemJJournal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2002,23(6):661-664(in Chinese)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6 中 国 电 机 工 程 学 报 第 29 卷 8 Chiesa P,Lozza G CO2 emission abatement in IGCC power plant by semi-closed cyclesPart A:With oxygen-blown combustionJ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42、Gas Turbine and Power,1999,121(4):635-641 9 Andrea C,Lidia LBiomass 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 with reduced CO2 emission: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life cycle assessment(LCA)JEnergy,2004,29(12-15):2109-2124 10 Choi Y C,Li X Y,Park T J,et alNumerical study on the coal gasification character

43、istics in an entrained flow coal gasifierJFuel,2001,80(15):2193-2201 11 Chen Caixia,Masayuki H,Toshinori KUse of numerical modeling in the design and scale-up of entrained flow coal gasifiersJFuel,2001,80(10):1513-1523 12 Watanabe H,Otaka M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al gasification in entrained flow

44、coal gasifierJFuel,2006,85(12-13):1935-1943 13 Ashman P J,Mullinger P JResearch issues in combustion and gasification of ligniteJFuel,2005,84(10):1195-1205 14 张斌,李政,江宁,等基于 Aspen Plus 建立喷流床煤气化炉模型J化工学报,2003,54(8):1179-1182 Zhang Bin,Li Zheng,Jiang Ning,et alModeling of entrained bed coal gasifiers wit

45、h Aspen plusJ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2003,54(8):1179-1182(in Chinese)15 吴玉新,张建胜,王明敏,等简化 PDF 模型对 Texaco 气化炉的三维数值模拟J化工学报,2007,58(9):2369-2374 Wu Yuxin,Zhang Jiansheng,Wang Mingmin,et al3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exaco gasifier using assumed PDF modelJ 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46、 and Engineering,2007,58(9):2369-2374(in Chinese)16 许世森,张东亮,任永强大规模煤气化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50-153,170-175 收稿日期:2008-12-17。作者简介:陈晓利(1982),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 IGCC 系统及多联产,;吴少华(195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863”计划能源技术领域专家,研究方向为清洁煤燃烧、烟气污染控制技术等;李振中(1956),男,教授,博士生导师,“863”计划能源技术领域专家,研究方向为煤的燃烧、IGCC 及多联产技术。陈晓利 (编辑 张媛媛)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