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178-2009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君**** 文档编号:43509642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GJT178-2009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JGJT178-2009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JGJT178-2009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GJT178-2009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4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U l)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履 PJ G J/T1 7 8一2 0 0 9备案号J 887一2 0 0 9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T 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pplicationofshrinkage一compensatingconcrete2 0 0 9一0 6一1 6发布2 0 0 9一1 2一0 1实施中 华 人民共和国 住 房 和 城 乡建 设部发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T 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pplicationofshrinkage一compensatingconcreteJ G J/T1

2、7 8一2 0 0 9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0 9年1 2月l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9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T 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pplicationofshrinkage-colnpensatingconcreteJ 曰 T1 7 8一2 0 0 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北京密东印刷有限公司印刷开本:85 0 火1 1 6 8毫米1/3 2印张:1字数:4 5千字2 0 0 9年8月第一版2 0 0 9年8月第一次印刷定

3、价:1 0.0 0元统一书号:1 5 1 1 21 7 6 5 4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如有印装质量间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 0 0 0 3 7)本社网址:hi印:刀cabP网上书店:http:/www.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3 3 1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卒 卜 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 G J/T 1 7 8一2 0 0 9,自2 0 0 9年1 2月1日起实施。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 0 0 9年6月1 6日前一匕曰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

4、发(2 0 0 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 仁2 0 0 81 0 2号)的要求,本规程编制组 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外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 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设计原则;5原材料选择;6配合比;7生产和运输;8浇筑和养护;9施工缝、防水节点和施工缺陷的处理措施;1 0验收;附录A限制状态下补偿收缩混凝土抗 压强度检验方法。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负责具体技术 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 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地址:北京市朝阳

5、区管庄东里1号,邮政编码:1 0 0 0 2 4)。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长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中岩特种工程材料公司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天津豹鸣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江北特种建材有限公司浙江合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深圳陆基建材技术有限公司武汉三源特种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杭州力盾混凝土外加剂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赵顺增刘立游宝坤徐少骏敖鹏丁威刘加平王勇威李光明董同刚刘福全丁小富邓庆洪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王栋民徐湘生陈锡智曹永康阎培渝左克伟王子明张利俊陈彬磊李乃珍苑立东白生翔张培建目次1总则,12术语 ,23

6、基本规定 ,34设计原则 ,55原材料选择 ,96配合比 1 07生产和运输 n8浇筑和养护 1 29施工缝、防水节点和施工缺陷的处理措施 1 41 0验收 1 5附录A限制状态下补偿收缩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方法1 7本规程用词说明 1 8引用标准名录 1 9附:条文说明 2 1C ontents1G eneralP rovisions 12T erms 23B asicR equirements ,34D esignP rinciples 、55R awM aterials ,96M ixP roportioning 1 07M ixingandT ransportation n8P laci

7、ngandC uring 1 29T reatmentforC onstructionjoints,W aterproofJ ointsand C onstructionD efects 1 41 0C heckandA cceptance,1 5A ppendixAT estM ethodforC ompressiveS trengthof C onstrainedS hrinkage-C ompensatingC oncrete ,1 7E xplanationofW ordingin T hisS pecification 1 8N ormativeS tandards 1 9E xpl

8、anationof P rovisions 2 171总则1.0.1为规范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减少或消除混凝土收缩裂缝,提高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性能,保证 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1.0.3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混凝土膨胀剂expansiveagentsfor。oncrete与水泥、水拌合后经水化反应生成钙矾石、氢氧化钙或钙矾石和氢氧化钙,使混凝土产生体积膨胀的外加剂,简称膨胀剂。2.0.2限制膨胀率percentageof restrainedexpansion混凝土的膨胀

9、被钢筋等约束体限制时导人钢筋的应变值,用钢筋的单位长度伸长值表示。2.0.3自应力S elf-stress混凝土的膨胀被钢筋等约束体约束时导人混凝土的压应力。2.0.4补偿收缩混凝土shrinkage-compensatingconcrete由膨胀剂或膨胀水泥配制的自应力为0.2一1.oM P a的混凝土。2.05单位胶凝材料用量bindingmaterialcontent每立方米混凝土中使用的水泥、矿物掺合料和膨胀剂的质量之和。2.0.6膨胀剂掺量additionpercentageofe冲ansiveagentinbindingmaterial混凝土中膨胀剂占胶凝材料总量的百分含量。2.0

10、.7膨胀加强带expansivestrengtheningband通过在结构预设的后浇带部位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减少或取消后浇带和伸缩缝、延长构件连续浇筑长度的一种技术措施,可分为连续式、间歇式和后浇式三种。连续式膨胀加强带是指膨胀加强带部位的混凝土与两侧相邻混凝土同时浇筑;间歇式膨胀加强带是指膨胀加强带部位的混凝土与一侧相邻的混凝土同时浇筑,而另一侧是施工缝;后浇式膨胀加强带与常规后浇带的浇筑方式相同。3基 本 规 定3.0.1补偿收缩混凝土宜用于混凝土结构 自防水、工程接缝填充、采取连续施工的超长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等工程。以钙矾石作为膨胀源的补偿收缩混凝土,不得用于长期处于环境温度高

11、于80 的钢筋混凝土工程。3.0.2卒 卜偿收缩棍凝土的质量除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棍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 B5 0 1 6 4的规定外,还应符合设计所要求的强度等级、限制膨胀率、抗渗等级和耐久性技术指标。3.0.3辛 卜 偿收缩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应符合表3.0.3的规定。表3.0.3补偿收缩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巨一、限制膨胀率(%)用途用于补偿混凝土收缩用于后浇带、膨胀加强带和工程接缝填充水中1 4 d)0.0 1 5水中1 4 d转空气中2 8d)一0.0 3 0)0.0 2 5)一0.0 2 03.0.4补偿收缩混凝土限制膨胀率的试验和检验应按照现行 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 B5

12、 0 1 1 9的有关规定进行。3.0.5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满足下列要求:1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或地下工程,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以标准养护6 O d或9 0 d的强度为准;2除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或地下工程外,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以标准养护2 8d的强度为准。3.0.6补偿收缩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 2 5;用于填充的补偿收缩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 3 0。3.0.7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检验应按照现行 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5 0 0 81执行。用于填充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检测,可按照本规程附录A进行。4设计原 则4.0.1设计使

13、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时,应在设计图纸中明确注明不同结构部位的限制膨胀率指标要求。4.0.2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设计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l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 0 0 1 0的规定。用于后浇带和膨胀加强带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应比两侧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2限制膨胀率的设计取值应符合表4.0.2的规定。使用限制膨胀率大于0.0 6 0的混凝土时,应预先进行试验研究。表4.0.2限制膨胀率的设计取值结构部位限制膨胀率(%)板梁结构)0.0 1 5墙体结构)0.0 2 0后浇带、膨胀加强带等部位妻0.0 2 54。0。3限制膨胀率的取值应以。,0

14、0 5的间隔为一个等级。对下列情况,表4.0.2中的限制膨胀率取值宜适当增大:1)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 5 0的混凝土,限制膨胀率宜提高一个等级;2)约束程度大的桩基础底板等构件;3)气候干燥地 区、夏季炎热且养护条件差的构件;4)结构总长度大于1 2 O m;5)屋面板;6)室内结构越冬外露施工。大体积、大面积及超长混凝土结构的后浇带可采用膨胀3 4加强带的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膨 胀 加强带 可采 用连续 式、间歇式或 后 浇式 等形 式(见图4.0.3一1图4.0.3一3);2膨胀加强带的设置可按照常规后浇带的设置原则进行;3膨胀加强带宽度宜为2 0 0 0?,并应在其两侧用密孔钢(板

15、)丝网将带内混凝土与带外混凝土分开;4非沉降的膨胀加强带可在两侧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2 8d后再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膨胀加强带应在两侧的混凝土中心温度降至环境温度时再浇筑。4.0.4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浇筑方式和构造形式应根据结构长度,按表4.0.4进行选择。膨胀加强带之间的间距宜为3 0?6 0 m。强约束板式结构宜采用后浇式膨胀加强带分段浇筑。表4.0.4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方式和构造形式结构类别结构长度L(m)结构厚度H(m)浇筑方式构造形式墙体L簇6 0连续浇筑连续式膨胀加强带L6 0分段浇筑后浇式膨胀加强带板式结构L蕊6 0连续浇筑6 0 L(1 2 0月镇1.5连续浇筑连续式膨胀加强带6

16、0 1.5分段浇筑后浇式、间歇式膨胀加浸带L 1 2 0分段浇筑后浇式、间歇式膨胀加强带注:不含现浇挑檐、女儿墙等外露结构。4.0.5补偿收缩混凝土中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补偿收缩混凝土应采用双排双向配筋,钢筋间距宜符合表4.0.5的要求。当地 下室外墙的净高度大于3.6 m时,在墙体高度的水平中线部位上下5 0 0 mm范围内,水平筋的间距不宜大于1 0 omm。配筋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 0 0 1 0的有关规定。图4.0.3一l连续式膨胀加强带1一补偿收缩混凝土;2一密孔钢丝网;3一膨胀加强带混凝土图4.0.3一2间歇式膨胀加强带1一先浇筑的补偿收缩混凝土;

17、2一施 工缝;3一钢板止水带;4一后浇筑的膨胀加强带混凝土;5一密孔钢丝 网;6一与膨胀加强带同时浇筑的补偿收缩混凝土2 3乞钾性夕兰以声 了仑姗乒扒认元艺图4.0.3一3后浇式膨胀加强带1一补偿收缩混凝土;2一施工缝;3一钢板止水带;4一膨胀加强带混凝土7表4.0.5钢筋间 距结构部位钢筋间距(?)底板1 5 0?2 0 0楼板1 0 0?2 0 0屋 面板、墙体水平筋1 0 0?1 5 04。0.6水时,附加钢筋的配置宜符合下列规定:1)当房屋平面形体有凹凸时,在房屋和凹角处的楼板、房屋两端阳角处及山墙处的楼板、与周围梁柱墙等构件整体浇筑且受约束较强的楼板,宜加强配筋。2)在出人口位置、结

18、构截面变化处、构造复杂的突出部位、楼板预留孔洞、标高不同的相邻构件连接处等,宜加强配筋。当地下结构或水工结构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作结构 自防在施工保证措施完善的前提下,迎水面可不做柔性防水。5原材料选择5.0.1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 B1 7 5或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 B2 0 0的规定。5,0.2膨胀剂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混凝土膨胀剂J C4 7 6的规定。膨胀剂应单独存放,并不得受潮。当膨胀剂在存放过程中发生结块、胀袋现象时,应进行品质复验。5.0.3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减水剂、缓凝剂、泵送剂、防冻剂等混凝土

19、外加剂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 G B80 7 6、混凝土泵送剂J C4 7 3、混凝土防冻剂J C4 7 5等的规定。2粉煤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 B15 9 6的规定,不得使用高钙粉煤灰。使用的矿渣粉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 B/T1 80 4 6的规定。5.0.4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 G J 5 2的规定。轻骨料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集料G B/T1 7 4 3 1.1的规定。5.0.5拌合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混凝土用水标准J G J 6 3的规定。6

20、配合比6.0.1补偿 收缩混凝 土 的配合比设计,应 满 足设计所 需 要 的强度、膨胀性能、抗渗性、耐久性等技术指标和施工工作性要求。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 G J 5 5的规定。使用的膨胀剂品种应根据工程要求和施工要求事先进行选择。6.0.2膨胀剂掺量应根据设计要求的限制膨胀率,并应采用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经过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后确定。配合比试验的限制膨胀率值应比设计值高0.0 0 5%,试验时,每立方米混凝土膨胀剂用量可按照表6.0.2选取。表6.0.2每立方米混凝土膨胀剂用量一 一甫一途一一一赢 骊 颧 瘾 蔽入 蔽一用于补偿混凝土收缩用于后浇带、膨胀加强

21、带和工程接缝填充3 0?5 04 0?6 06.0.3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水胶比不宜大于0.5 0。6.0.4单位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 B5 0 1 1 9的规定,且补偿收缩混凝土单位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3 0 0 kg耐,用于膨胀加强带和工程接缝填充部位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单位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 3 5 okg/m3。6.0.5有耐久性要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其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 B/T5 0 4 7 6的规定。7生产和运输7.0.1补偿收缩混凝土宜在预拌混凝土 厂生产,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 B5 0 1 6

22、 4的有关规定。7.0.2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应采用专用计量设备进行准确计量。计量设备应定期校验,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0.2的规定。表7.0.2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一石 丽坛 杯一允许偏差(%)封一邺一封水泥、膨胀剂、矿物掺合料细骨料外加剂私一水7.0.3补偿收缩混凝土应搅拌均匀。对预拌补偿收缩混凝土,其搅拌时间可与普通混凝土的搅拌时间相同,现场拌制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比普通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延长3 0 5以上。8浇筑和养护8.0.1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 B5 0 1 6 4的有关规定。8.0.2

23、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浇筑前应制定浇筑计划,检查膨胀加强带和后浇带的设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浇筑部位应清理干净。2当施工中因遇到雨、雪、冰雹需留施工缝时,对新浇混凝土部分应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当出现混凝土 已硬化的情况时,应先在其上铺设3 0一5 0 mm厚的同配合比无粗骨料 的膨胀水泥砂浆,再浇筑混凝土。3当超长的板式结构采用膨胀加强带取代后浇带时,应根据所选膨胀加强带的构造形式,按规定顺序浇筑。间歇式膨胀加强带和后浇式膨胀加强带浇筑前,应将先期浇筑的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并充分湿润。4水平构件应在终凝前采用机械或人工的方式,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三次抹压。8.0.3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养

24、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对暴露在大气中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潮湿养护,养护期不得少于1 4 d。对水平构件,常温施工时,可采取覆盖 塑料薄膜并定时洒水、铺湿麻袋等方式。底板宜采取直接蓄水养护方式。墙体浇筑完成后,可在顶端设多孔淋水管,达到脱模强度后,可松动对拉螺栓,使墙体外侧与模板之间有2一3 mm的缝隙,确保上部淋水进人模板与墙壁间,也可采取其他保湿养护措施。2在冬期施工时,构件拆模时间应延至7 d以上,表层不得直接洒水,可采用塑料薄膜保水,薄膜上部再覆盖岩棉被等保温材料。3已浇筑完混凝土的地下室,应在进人冬期施工前完成灰土的回填工作。4当采用保温养护、加热养护、蒸汽养

25、护或其他快速养护等特殊养护方式时,养护制度应通过试验确定。9施工缝、防水节点和施工缺陷的处理措施9.0.1墙体混凝土预留的水平施工缝和竖向施工缝应在迎水面进行混凝土自防水 的修补处理,可在浇筑混凝土时沿缝预 留凹槽,也可在拆模后在施工缝位置开凿深1 0、宽1 0 omm的凹形槽。穿墙管(盒)、固定模板的对穿螺栓等节点位置,应开凿凹槽。应先用清水将凹槽冲洗干净,再涂刷一层混凝土界面剂,然后再用膨胀水泥砂浆填实抹平并湿润养护1 4 d,也可在修补部位表面涂刷防水涂料。9.0.2现浇混凝土所产生的外观质量缺陷,应按照现行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 B5 0 2 0 4的相关规定进行处

26、理。较大的蜂窝、孔洞等应采用比结构混凝土高一个强度等级的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修补;对有防水要求的部位,还宜在修补的表面采用膨胀水泥砂浆进行防水处理,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或膨胀水泥砂浆修补的部位应湿润养护1 4 d。9.0.3对于贯穿性的混凝土裂缝,当混凝土有防水要求时,应采用压力灌浆法进行修补。对于非贯通性的混凝土裂缝,可进行表面封堵,也可沿着裂缝开凿凹形槽,采用刚性防水材料或膨胀水泥砂浆修补。1 0验收1 0.0.1补偿收缩混凝土工程的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 B5 0 3 0 0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 B5 0 2 0 4的有关规定。1 0.0.2补偿

27、收缩混凝土的原材料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类型、同一编号且连续进场的膨胀剂,应按不超过Z O 0 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应少于一次,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2水泥、外加剂等原材料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 B5 0 2 0 4的规定进行验收。1 0.0.3对于补偿收缩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的检验,应在浇筑地点制作限制膨胀率试验的试件,在标准条件下水中养护1 4 d后进行试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配合比试配,应至少进行一组限制膨胀率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配合比设计要求。2施工过程中,对于连续生产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应至少分成两个批次取样进行

28、限制膨胀率试验,每个批次应至少制作一组试件,各批次的试验结果均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3对于多组试件的试验,应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4限制膨胀率试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 B5 0 1 1 9的有关规定进行。1 0.0.4当现场取样试件的限制膨胀率低于设计值,而实际工程没有发生贯通裂缝时,可通过验收;当现场取样试件的限制膨胀率符合设计值,而实际工程发生贯通裂缝时,应按本规程第9章的措施修补,或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认可后进行处理。处理后应重新检查验收。当现场取样试件的限制膨胀率低于设计值,实际工程也发生贯通裂缝时,应组织专家进行专项评审并提出处理意见,经认可后进行处理

29、。处理后,应重新检查验收。附录A限制状态下补偿收缩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方法A.0.1本方法适用于在限制状态下养护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验。A.0.2试件尺寸及制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5 0 0 81的有关规定,应采用钢制模具。装人混凝土之前,应确认模具的挡块不松动。A.0.3试件养护和脱模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带模养护不应少于7 d。2龄期7 d后,可拆模并进行标准养护。脱模时,模具破损或接缝处张开的试件,不得用于检验。A.0.4抗压强度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5 0 0 81的有关规定。本规程用词

30、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的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 的,采用“可”。2条文 中指明应按照其他有关标准执行 的写法为:“应按照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引用标准名录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 0 0 1 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5 0 0 81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

31、范 G B5 0 1 1 9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 B5 0 1 6 4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 B5 0 2 0 4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 B5 0 3 0 07((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 B/T5 0 4 7 68通用硅酸盐水泥G B1 7 59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G B2 0 01 0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 B15 9 6n混凝土外加剂G B80 7 61 2用 于 水 泥 和 混凝土中 的 粒 化高炉 矿 渣 粉G B/T1 80 4 61 3轻 集 料 及 其 试 验 方 法 第1部 分:轻 集 料G B/T1 7 4

32、 3 1.11 4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 G J 5 21 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 G J 5 51 6混凝土用水标准J G J 6 31 7混凝土泵送剂J C4 7 31 8混凝土防冻剂J C4 7 51 9混凝土膨胀剂J C4 7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补偿 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 G J/T1 7 8一2 0 0 9条 文 说 明制订 说 明辛 卜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 G J/T1 7 8一2 0 0 9,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 0 0 9年6月1 6日以3 3 1号公告批准发布。本规程制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现状与发展和工程应用实例的

33、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补偿收缩混凝土工程应用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日本膨胀混凝土设计施工指南和美国混凝土协会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标准做法(A C 1 2 2 3.I R),通过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基本性能试验、配合比设计试验和干燥收缩开裂试验等取得了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基本性能、配合比及质量控制等重要技术参数。为方便广大设计、施工、科研、院校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的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的顺序编制了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 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 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

34、规定的参考。目次1总则 2 42术语 2 53基本规定 ,2 74设计原则 2 85原材料选择 3 36配合比 3 57生产和运输 ,3 78浇筑和养护 3 89施工缝、防水节点和施工缺陷的处理措施 3 91 0验收 4 0附录A限制状态下补偿收缩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方法4 11总则1.0.1制定本规程的目的,即规范补偿收缩混凝土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突出补偿收缩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性能,从而保证补偿收缩混凝土工程的质量。1.0.2本规程的适用范围。本规程的直接服务对象是设计和施工人员。1.0.3补偿收缩混凝土源于普通混凝土,二者在制备工艺、施工工艺、工作性能与强度性能等诸方面基本相同,又确无必要一一列

35、人本规程。因此,补偿收缩混凝土在应用过程中,除执行本规程的规定外,同时要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本规程的有关内容,将随着建筑技术和新材料开发的进步以及工程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得到补充和完善。2术语2.0.1本规程所指的膨胀剂,包括水化产物为钙矾石(C 3 A3 C asq3 2 H 2 0)的硫铝酸钙类膨胀剂、水化产物为钙矾石和氢氧化钙的硫铝酸钙一氧化钙类膨胀剂、水化产物为氢氧化钙的氧化钙类膨胀剂,不包括其他类别的膨胀剂。氧化镁膨胀剂虽然在大坝混凝土中已有使用,但由于技术原因,目前还没有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进行的研究也比较少,因此不包括在本规程中。2.0.2通过测量配筋率一定的单向限制器具的

36、变形可 以获得限制膨胀率。膨胀剂的限制膨胀率是膨胀剂产品的关键质量和技术指标,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膨胀剂J C4 7 6规定的方法测定。补偿收缩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是工程设计指标,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 B5 0 1 1 9规定 的方法测定。2.0.3补偿收缩混凝土膨胀时,会对其约束体施加拉应力,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约束体会对其产生相应的压应力,由于此压应力是利用混凝土自身的化学能(膨胀能)张拉钢筋或其他约束体产生的,有别于外部施加的机械预应力,所以称为 自应力。自应力按照公式。一。E。产计算(。为 自应力值;E为限制钢筋的弹性模量,取2.0X1 0 5M P a;产为

37、试件配筋率),对于钢筋混凝土而言,在一定范围内,配筋率与 自应力值成正 比关系;配筋率一定时,限制膨胀率高,自应力值就大。2.0.4按膨胀能大小可以将膨胀混凝土分为补偿收缩混凝土和自应力混凝土两类,其中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自应力值较小,主要用于补偿混凝土收缩和填充灌注。用于补偿因混凝土收缩产生的拉应力、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改善变形性质时,其自应力值一般为。2一0.7 M P a;用于后浇带、连续浇筑时预设的膨胀加强带、以及接缝工程填充时,自应力值为0.5?1.O M P a。在这两种情况下使用的膨胀混凝土,由于自应力很小,故在结构设计中一般不考虑 自应力的影响。日本认为当膨胀混凝土经过干燥收缩后

38、尚残留压应力,称为自应力混凝土,否则为补偿收缩混凝土。我国所称的自应力混凝土的自应力值较大,在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 自应力的影响,自应力混凝土主要用于制造 自应力混凝土压力输水管。以前是使用膨胀水泥拌制膨胀混凝土,自从膨胀剂问世后,由于其成本低,使用灵活方便,现在基本上都使用膨胀剂拌制膨胀混凝土,鉴于两种工艺拌制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性质大致相同,因此使用膨胀水泥拌制补偿收缩混凝土时,本规程也具有一定参考性。2.0.5因为膨胀剂与水泥一样,参与水化作用,属于胶凝材料,所以单位胶凝材料用量应该为(C十E十F),此处C表示单位水泥用量,E表示单位膨胀剂用量,F表示除膨胀剂以外的掺合料(如粉煤灰、磨细矿渣粉

39、等)的单位用量。2.0.6膨胀剂掺量是指膨胀剂与水泥、膨胀剂和矿物掺合料等胶凝材料的百分比,即 E/(C+E+F)。2.0.7膨胀加强带一般设在原设计留有后浇带的部位,收缩应力 比较集中,需要采用 自应力大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对两侧混凝土进行强化补偿。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和施工要求,膨胀加强带分为连续式、间歇式和后浇式三种构造形式。3基 本 规 定3.0.1本条明确了补偿收缩混凝土的主要使用场合。对膨胀源是钙矾石的补偿收缩混凝土使用条件进行了规定。因为钙矾石在80以上可能分解,所以从安全性考虑,规定膨胀源是钙矾石的补偿收缩混凝土使用环境温度不高于80,膨胀源是氢氧化钙的补偿收缩混凝土不受此规定的限制。

40、3.0.2掺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仍属普通硅酸盐体系的混凝土,其使用也在普通混凝土的范围之内,故需满足普通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标准,但是掺人膨胀剂后,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在多数情况下新拌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略快、坍落度偏低、坍落度损失略大,在确定其工作性指标时,应予以注意。3.0.3限制膨胀率指标是依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 B5 0 1 1 9的规定确定的。其 中用于后浇带、膨胀加强带和工程接缝填充的混凝土限制膨胀率,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调整至一。0 2 0。根据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定义,自应力为。2?1.oM P a时,相应 的限制膨胀率约为0.0 1 5一0.0 6 0%,故最

41、小限制膨胀率取0.0 1 5。3.0.4本条规定了补偿收缩混凝土限制膨胀率的试验和检验方法。3.0.5本条规定了补偿收缩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验龄期。3.0.6本条规定了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最低抗压强度设计等级。3.0.7本条规定了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对膨胀较小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 B/T5 0 0 81检测。对用于填充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有时因膨胀过大会 出现无约束试件强度明显降低的情况,按照本规程附录A进行,使试件在试模中处于限制的状态,比较符合实际使用情况。4设 计 原 则4.0.1随着国内建设的高速发展,现浇大体积、大面积和超长混凝土

42、得到大量应用,同时其开裂情况不断增多,补偿收缩混凝土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手段。本条是对补偿收缩混凝土设计的一般规定。不同的结构部位受约束的程度不同,因此补偿收缩时需要的膨胀能也 不一样,需要明示限制膨胀率取值范围。膨胀剂掺量不能准确反映混凝土的膨胀能,规定了限制膨胀率后,可以根据限制膨胀率经过配合比试验确定膨胀剂的准确掺量。由于导人混凝土的自应力值很小,在计算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设计轴向压缩极限应力和设计弯曲拉伸极限应力时,可不考虑膨胀的影响。4.0.2在胶凝材料用量和水胶比相同的条件下,补偿收缩混凝土的2 8d强度与普通混凝土相当;在限制充分的状态下,强度高于普通混凝土;无约束试件6 0 d龄期强度

43、一般比2 8d增长1 5%以上。从过去的研究结果和工程实践来看,我国的膨胀剂配制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在 中等强度等级(C 2 5一C 4 0)的水平上较适于体现膨胀的有益作用,因此需要注重膨胀与强度的协调问题,不宜过大追求混凝土的富余强度。但是高强度混凝土是混凝土的发展方向,应该努力探究提高混凝土的补偿收缩能力的新措施。后浇带和膨胀加强带的部位收缩应力一般比较大,故在强度设计时作适当提高。本条所述限制膨胀率设计取值,是指本规程第3章规定的水中1 4 d龄期限制膨胀率。基于限制膨胀率检测误差等考虑,限制膨胀率的取值一般以0.0 0 5为级,如0.0 1 5、0.0 2 0、0.0 2 5,0.0

44、6 0。根据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定义,自应力为。2一1.oM P a时,相应的限制膨胀率约为0.0 1 5一0.0 6 0%,故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最小限制膨胀率为0.0 1 5%,最大限制膨胀率为。0 6 0%,限制膨胀率大于0.0 6 0的混凝土可归为 自应力混凝土,所以如果在特殊条件下需要使用 自应力混凝土时,事前应进行必要的试验研究,重点研究膨胀稳定期、强度变化规律等。设计选取限制膨胀率时,需要综合考虑混凝土强度等级、限制(约束)程度、使用环境、结构总长度等因素;另外,同一结构的不同部位的约束程度和收缩应力不同,其限制膨胀率的设计取值也不相同,养护条件的差别会影响混凝土限制膨胀率 的发挥,也是

45、设计取值的考虑因素,因此,墙体结构的限制膨胀率取值高于水平梁板结构。大的限制应该用大的膨胀进行补偿,故后浇带、膨胀加强带的取值要高一些。板梁和墙体结构部位,限制膨胀率的取值主要考虑结构长度、约束程度和混凝土强度,结构长度小、约束较弱、混凝土强度较低的情况下,可取低些,反之则取高些。后浇带、膨胀加强带等填充部位,限制膨胀率的取值主要考虑结构总长度和构件厚度,一般随着结构体总长度增加或厚度增大,限制膨胀率渐次增大。4.0.3膨胀加强带的设计。补偿收缩混凝土基本能够补偿或部分补偿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因此与一般混凝土相比,用于释放变形和应力的后浇带可以提前浇筑,为降低温度应力的影响,大体积混凝土应该在温

46、度降至环境温度下再浇筑后浇带。后浇带详细构造见现行 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 B5 0 1 0 8的要求。采用普通混凝土施工时,关于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不同的规范要求也 不相同,现行 国家标准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 B5 0 1 0 8一2 0 0 8要求在两侧混凝土浇筑4 2 d后再施工,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该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 4 d后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 0 0 1 0一2 0 0 2在条文说明中认为后浇带混凝土在两个月后施工比较合适。采用了补偿收缩混凝土,由于可以补偿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根据大量的工程实例,2 8d可以浇筑后浇带混凝土。膨胀加强带是一种 旨在提高

47、混凝土结构抗裂性能的技术措施。施工中采用膨胀加强带的目的是代替后浇带,进一步简化施工工艺,所以一般设置在后浇带 的位置。为了有效发挥膨胀效果,增加长度方向的膨胀量值,所以其宽度应该比后浇带更宽一些;膨胀加强带是一种“抗”的措施,在连续施工的混凝土结构中,为提高其抵御收缩应力的能力,增设一些附加钢筋。膨胀加强带的构造与后浇带基本相同,但是在较厚的板中,一般不用设止水带。图4.0.3一1一图4.0.3一3是工程实践过程中应用效果比较好的部分节点构造示例,工程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工程特点选择更合理的构造形式。其 中图4.0.3一1一图4.0.3一3是板式结构中三种膨胀加强带构造示意图。图4.0.3一1是

48、连续浇筑混凝土时的膨胀加强带构造示意图,图4.0.3一2是与先浇筑混凝土相接时采用的膨胀加强带构造示意图,图4.0.3一3是一种类似于后浇带的后浇筑方式,除大体积混凝土考虑温度收缩应力外,一般可以在浇筑完两侧膨胀混凝土的任何时候回填浇筑。墙体一般采用后浇式膨胀加强带,在两侧混凝土浇筑完7一1 4 d后回填浇筑。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有“抗”与“放”两种措施。设膨胀加强带方式属于“抗”,后浇带或后浇式膨胀加强带方式属于“放”,同时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后浇带、膨胀加强带体现了“抗”与“放”的结合。对于地下结构及较薄的构件,以“抗”为主较为有利;对于地 上结构及厚大构件,结合采用“放”的措施较

49、为妥当。设置的膨胀加强带条数及形状依工程构造、尺寸和施工组织安排,由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视工程具体情况酌定。4.0.4本条规定了超长结构采取的浇筑方式和结构形式。表4.0.4体现了约束弱、结构总长度小、结构厚度小的构件,连续浇筑的区段长,反之则短的原则。采用膨胀加强带取代后浇带,简化了施工工艺。超长、大面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时,一般采用分段浇筑,在相邻区段之间设后浇式膨胀加强带比单设后浇带有利于缩短工期。后浇式膨胀加强带实质上是一种加宽、加强的后浇带。另外,跳仓施工也是超长、大面积分段浇筑中常用的施工方式,与后浇带、后浇式膨胀加强带相比,减少了一条施工缝。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 0 0 1 0一

50、2 0 0 2第9章指出,在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预加应力或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收缩的措施时,可以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补偿收缩混凝土膨胀产生的自应力(化学预应力)能够抵消混凝土结构因为收缩产生的拉应力,因此可以减免为释放收缩应力而设置的伸缩缝或后浇带,延长浇筑区段,故本条规定与混凝土结构设 计 规范G B5 0 0 1。2 0 0 2的第9章规定是统一的。4.0.5补偿收缩混凝土主要用于避免或减少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裂缝,并不承担提高承载能力的任务,所以配筋率按现行设计规范取值。改善配筋方式,分散配筋可以充分发挥混凝土的膨胀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在一些薄弱部位增设附加钢筋,能够发挥混凝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