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课件(63张)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ppt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334823 上传时间:2021-08-28 格式:PPTX 页数:63 大小:96.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课件(63张)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课件(63张)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课件(63张)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课件(63张)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pptx(6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顶洞人,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年前,距今约3万年前,我来想一想,议一议:,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猎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结论: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解决办法: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开始农耕生活 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1、知道我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基本史实;,【学习目标】,2、掌握原始农业兴起与发展的4个重要标志;,3、重点掌握黄河流域半坡居民、长江流域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基本

2、知识;,目,录,1,2,河姆渡人的生活,半坡居民的生活,3,原始农业的发展,原始农业的发展,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的分布,浙江余姚 河姆渡遗址 约7000年前,陕西西安 半坡遗址 约6000年前,思考: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说一说,古之人,皆食禽兽,至于神农,人民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神农播种五谷,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粟,俗称小米,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刻符龟甲和骨笛,北方地区的先民

3、开始栽培粟和黍,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和黍,原始农业的发展,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稻作和粟作农业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农业在人们生活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同时家畜的饲养也开始出现。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页10。,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1)表现,表现1:农业向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思考: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都有哪些表现呢?,原始农业刀耕火种(想象图),翻土工具耒耜(模型图),表现2:刀耕火种耒耜耕作,原始农业的发展,(1)表现,刀耕火种:人们砍去树木,铲除荆棘和杂草,晒干后焚毁,灰

4、烬成了天然的肥料,进行简单的松土平整后即行播种,这种原始农业通常称之为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发展,(1)表现,表现3:家畜饲养开始出现,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距今约7000年前),河姆渡遗址陶塑家猪模型 (距今约7000年前),原始农业的发展,(2)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页10。,农作物的种植,家猪饲养的出现,聚落的形成,磨制石器的发展,原始农业兴起与发展的4个标志:,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1. 时间: 2. 兴起地区: 3. 发展变化:,1、水稻:

5、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2、粟: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目前发现最早的栽培粟类 遗存约在距今7000年至距今5000年,中国黄河、长江流域,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原始农业的发展,耒耜的发明有什么意义?,以此工具进行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现,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兴起和发展的意义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河姆渡人的生活,文本,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遗存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7000年前),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遗存 新石器时代(

6、距今约7000年前),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7000年前),河姆渡人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河姆渡人农业,骨耜为河姆渡人大量使用的农具。河姆渡出土的骨耜主要是用鹿、水牛的肩胛骨制作而成。其上端厚而窄,是柄部;下端薄而宽,是刃部。,水稻,河姆渡出土动植物遗物,植物之果核,南酸枣,菱角,稻谷,河姆渡人家畜饲养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距今约7000年前),河姆渡遗址陶塑家猪模型 (距今约7000年前),主要饲养何种家禽?,以猪、狗、水牛为主,河姆渡出土动物遗物,狗头骨,猪下颌骨,干栏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呢?,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干栏式建筑能通风

7、防 潮、防虫蛇猛兽; 房屋下面还可以饲养家禽家畜;,河姆渡人的生活,生产工具: 生产状况:,以骨耜最为典型,农业:,水稻是主要农业物,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稻水稻的遗迹,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多角沿釜 (相当于现在的锅),出土炭化稻谷,石磨盘和石球 (稻谷加工),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朱漆碗 (距今约7000年前),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象牙雕刻 (距今约7000年前),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装 饰生活器具的表面,河姆渡人手工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河姆渡人的生活,手工业: 会制作陶器和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 运用雕刻等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作成古朴的艺

8、术品,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 会使用天然漆,旧石器,新石器,这两种石器有何区别?,旧石器是打制的,比较粗糙; 新石器是在打制石器的基础上,在砺石上加水夹砂磨光,是磨制的,平整光滑、刃部锋利,反复磨制刃部,还可以多次使用,因此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叫新石器时代。,石凿,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半坡居民的生活,西安半坡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气候温暖,适宜人类活动,半坡居民的生活,半坡居民的生活,阅读课文,请你能找到下列内容,所处流域:,黄河流域,发现地点:,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距今时间:,距今约6000年,半地穴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

9、屋?,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防寒保暖。,顺应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科学合理。,8/28/2021,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的遗址,为什么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建筑不同,因为河姆渡人居住在长江流域,气候湿热, 干栏式房屋可以防潮,还可以防蛇虫猛兽之害; 半坡人居住在黄河流域,风大、干旱寒冷, 半地穴式房屋可以御寒保暖。,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利于农业生产 的发展。,石磨盘,陶器,纺轮,粟、菜籽,鱼钩,石斧,西安半坡出土,生产工具磨制石器,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

10、鱼纹彩陶盆,图片欣赏,半坡的原始纺织业,半坡居民的生活,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还从事捕猎、捕鱼和采集,会制造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有纺轮,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会制作装饰品、乐器、骨针、骨锥,河姆渡、半坡原始农耕生活简表,约7000年前 今浙江余姚(长江流域) 骨耜 水稻 水牛、猪、狗等 制作陶器、玉器 干栏式房屋,约6000年前 今陕西西安(黄河流域) 磨制石器,骨器、角器 粟 猪、狗等 彩陶 半地穴式房屋,原始农耕生活,半坡居民,居住区,河姆渡人,原始农业的发展,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房屋、水井,农业生产,雕刻艺术,课堂小结,1.下列现象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北

11、京人使用天然火 B半坡人使用耒耜耕地 C山顶洞人使用骨针缝制衣服 D河姆渡人使用弓箭打猎,检测目标,D,2.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 学会建造房屋 B 原始农业的发展 C 氏族公社的形成 D 知道挖井取水,检测目标,B,3.很多同学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到香喷喷的米饭()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汉口 D浙江河姆渡,检测目标,D,4.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而半坡居民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的原因是? A 生活习惯 B 地理与气候 C 生产生活能力所致 D 历史传统,检测目标,B,5.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原始居民 D 半坡原始居民,检测目标,D,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课后作业: 1.整理本课知识点 2.完成同步练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