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天净沙_秋思》课件(25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333291 上传时间:2021-08-28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2.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天净沙_秋思》课件(25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4课《天净沙_秋思》课件(25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课《天净沙_秋思》课件(25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天净沙_秋思》课件(25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第一单元,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马致远),在中国古代,美人迟暮,文士悲秋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刘禹锡的诗“自古逢秋悲寂寥”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成语中也有“老气横秋”之说,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看看马致远眼里的秋是怎样的,通过本文我们也一起探究探究古代文人悲秋的社会心理。,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默写诗歌。(重点) 2.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3.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难点)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素养),【马致远】

2、(约12511321以后),字千里,晚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粱梦等杂剧共15种,并写有小令、套数200余首,经后人辑入东篱乐府。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其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这首散曲选自全元散曲。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执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一生几乎都过着漂泊无定、困窘潦倒的羁旅生活。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充满悲恨的元曲 天净沙秋思。他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 这首小令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

3、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是元代的新诗体,分为散曲和杂剧。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散曲的题目。,“曲”分类,杂剧(戏剧),散曲,散套:由若干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小令:只有一支曲子,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2、读准字音,3、读准节奏,注意押韵,4、全班齐读,读出情感,枯 藤 老 树 昏 鸦, 枯藤(缠绕的)老树(栖集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 桥 流 水 人 家, 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农家。,天 净 沙 秋 思 游子思乡的

4、愁绪,枯藤:干枯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1、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古 道 西 风 瘦 马, (荒凉的)古道上萧瑟秋风里(走着一匹)瘦马。 夕 阳 西 下, 夕阳(已经朝着)西方落下, 断 肠 人 在 天 涯。 (漂泊未归的)断肠人(还远)在天涯。,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西风:秋风。 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1、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全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

5、,2、朗读诗歌,划分层次,理清思路。,第二层次(四、五句)“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断肠人在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系为此作铺垫。,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几种景物? 你认为这样做有何好处? 2.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渲染了怎样的氛围?对全曲有什么作用? 3.小令的最后两句各自写的是什么? 4.品味“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5.说说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其“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得到体现的? 6.天净沙秋思是如何运用对比

6、映衬手法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再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几种景物? 你认为这样做有何好处?,这首小令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景物。 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这些景物,极力渲染悲凉气氛,烘托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之人的惆怅之情和内心的悲戚之感。,2.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渲染了怎样的氛围?对全曲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极其出色

7、地运用了白描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苍茫悲凉的深秋晚景图。 前三句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笼罩在苍茫暮色中的枯藤、老树、乌鸦,呈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昏鸦归巢反衬出游子的漂泊无所归宿。小桥流水旁的人家虽然简陋清贫,却有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透露出游子对宁静温馨的家园生活的向往,也反衬出有家归不得的悲苦。寒风飕飕,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正在蜿蜒古道上艰难跋涉。这里虽然没有直接写人,但已不难想象马背上的游子疲惫、憔悴的神情。 寓情于景,为最后的抒情作铺垫。,3.小令的最后两句各自写的是什么?,“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的时间,也照应了前文的“昏”字,属于写景铺垫。“断肠人在天涯”点出了主人公,直抒天涯游子

8、之悲,属于卒章显志。此句为全篇的主旨句。,这是全诗的主旨句,贯穿着整首曲的情思。“断肠人”的意思是说:因悲伤、思念等让人纠结的情感而断肠,这种情感是会让人产生无尽的痛苦之情的。本来已是“断肠人”的诗人,又流落天涯,漂泊不定,生活无着,真是苦上加苦呀!“天涯”二字的指出,与夕阳配合,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无限的愁闷。用这样一个句子结尾,加深了诗歌的情感内涵,使人读来愁肠百结,不禁唏嘘!,4.品味“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5.说说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其“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得到体现的?,这首小令表现了天涯沦落人的凄苦

9、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难以表达的,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6.天净沙秋思是如何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作品中动景与静景、暗淡的色调与明亮的色调、天伦之乐与羁旅之苦,都形成鲜明的对比映衬,增强了视觉效果和感情色彩。 藤、树、桥、人家、古道是静景,鸦、水、风、马、夕阳是动景,动静结合,相互辉映。落日余晖的明亮,深秋晚景的暗淡,色调一明一暗,相反相成。昏鸦归巢衬托

10、了游子归宿无处,小桥流水人家的天伦之乐衬托了羁旅生活的艰难凄苦,感情上也成鲜明对照。,对比阅读次北固山下: 问题一:两首诗歌中各写了哪些景物?作者赋予这些景物什么特点?,次北固山下青山、行舟、潮水、海日、归雁,“思念家乡的情感”,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相同点: 不同点: 次北固山下表达了他在异地他乡的热切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乡之情。 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的表现出沦落人的孤寂之情。,都抒发了游子的乡愁。,对比阅读次北固山下: 问题二: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吗?,结束语: 秋思之美,美在意境,美在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孩子们,也许现在的大

11、家对故乡还没有特别的感悟,但有一天,你们背上了行囊,走向了远方,寻找属于大家自己的世界。你会发现,无论这世间多么繁华,都比不上家人欢聚时刻的热闹;无论走过的旅途有多么美丽,你,最喜爱的还是那条归家的小路。所以,孩子们,请珍视我们现在的点点滴滴。因为,若干年后,在那个秋风拂过瞬间或是月亮升起的夜晚,这些往事都将成为我们心中最柔软的伤痛与甜蜜。,1、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

12、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C,【解析】“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清雅、安适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净沙”是词牌,“秋思”是题目。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明净,温馨的画面,与游子心境相合。 C、“古道西风瘦马”写出了游子天涯漂泊的辛劳悲苦。 D、这首小令的主旨是表现秋天的悲凉景象。,A,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中三个景物,给人以萧索,寂寞,悲凉的感受。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写沿途所见温馨人家,一扫游子内心的悲凉。 C、“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抒游子的心理感受。 D、整首小令表达了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思乡的感情。,B,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 B.首句有萧瑟之气,第二句又明净纤细,前后不够协调。 C.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最后一句直抒胸臆。 D.全篇无一“思”字,而景物中处处有“思”情。,B,精神的三间小屋,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游子思乡图 深秋暮景图,写景,抒情,正面,侧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