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的临床分型与危险精选PPT.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43307487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脂异常的临床分型与危险精选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血脂异常的临床分型与危险精选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脂异常的临床分型与危险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脂异常的临床分型与危险精选PPT.ppt(4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血脂异常的临床分关于血脂异常的临床分型与危险型与危险第1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血脂异常分类血脂异常分类n n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脂质代谢异常的简称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脂质代谢异常的简称n n血脂异常是个复杂的问题血脂异常是个复杂的问题,血脂的主要成分为:总胆血脂的主要成分为: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及游离脂肪酸。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及游离脂肪酸。n n临床上将总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升高,称为高脂血症。临床上将总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升高,称为高脂血症。n n而实际上临床工作中把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以及包括而实际上临床工作中把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以及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代

2、谢异常的情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代谢异常的情况,统称为血脂异常。况,统称为血脂异常。第2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血脂异常分类血脂异常分类n n血脂异常的分类较为繁杂,归纳起来有 三种分类方法。n n一、继发性或原发性高脂血症 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有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机能减退、以及肾衰、系统性有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机能减退、以及肾衰、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原累积症、骨髓瘤、脂肪萎缩症、急性卟啉病、红斑狼疮、糖原累积症、骨髓瘤、脂肪萎缩症、急性卟啉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此外多囊卵

3、巢综合征等。此外,某些药物如利尿剂、某些药物如利尿剂、-受体阻滞剂、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升高。在排除了继发性高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升高。在排除了继发性高脂血症后血症后,即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即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脂血症。第3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血脂异常的分类血脂异常的分类n n二、高脂血症的基因分型法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高脂血症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已逐步深入到基因水平。已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认识已逐步深入到基因水平。已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高脂血症患者存在单一或多个遗传基因的缺陷。由于高脂血症患者存在单一或多个遗传

4、基因的缺陷。由于基因缺陷所致的高脂血症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基因缺陷所致的高脂血症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是的遗传倾向,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第4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家族性高脂血症家族性高脂血症n n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n n家族性apoB缺陷症n n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n n家族性异常脂蛋白血症n n多基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n n家族性脂蛋白(a)血症n n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第5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血脂异常分类血脂异常分类n n三、高脂蛋白血症的表型分类法n

5、n 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高脂蛋白血症分型,共分为6型如、a、b、和型。这种分型方法对指导临床上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帮助,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其最明显的缺点是过于繁杂。从实用角度出发,血脂异常可进行简易的临床分型。第6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血脂异常的临床分型血脂异常的临床分型分型分型TCTCTGTGHDL-CHDL-C相当于相当于WHOWHO表型表型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增高增高a a高甘油三酯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增高增高、混合型高脂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增高增高增高增高b b、低高密度脂蛋白低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血症胆固醇血症降低降低第7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血脂异常临床分型血

6、脂异常临床分型 尽管血脂异常分类比较繁杂,但为了指导临床医生进行血脂代谢异常的治疗。临床上多采用血脂异常的临床分型。这种临床分型方法对指导临床医生有很大的帮助,便于对血脂代谢异常的诊断和进一步的治疗。注意降脂治疗要达标。第8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整体危险评估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整体危险评估n n我国人群血脂的合适水平我国人群血脂的合适水平一一、总胆固醇(总胆固醇(总胆固醇(总胆固醇(TCTCTCTC)我国队列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队列研究结果显示:TCTCTCTC从从3.63mmol/L(140mg/dl)3.63mmol/L(140mg/dl)开始,随开始,随TCTC水平

7、的增加,缺血性水平的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增高。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增高。TCTC水平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关系水平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关系是连续性的,并无明显的转折点。诊断高胆固醇血症的切点只能人为是连续性的,并无明显的转折点。诊断高胆固醇血症的切点只能人为制定。制定。当当TCTC增至增至5.185.186.19mmol/L6.19mmol/L(200200239mg/dl239mg/dl)时,其缺血性心)时,其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较TCTC3.63mmol/L3.63mmol/L(140mg/dl140mg/dl)者增高)者增高5050左右。左右。当当TC

8、TC增至增至6.22mmol/L6.22mmol/L(240mg/dl240mg/dl)以上时,其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发)以上时,其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较病危险较TC TC 3.63mmol/L3.63mmol/L(140mg/dl140mg/dl)者增高)者增高2 2倍以上,具有统计学倍以上,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显著意义。第9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我国人群总胆固醇分层的合适切点建议如下:TCTC5.18mmol/L5.18mmol/L(200mg/dl200mg/dl)为合适范围;)为合适范围;TC TC 5.185.186.19mmo

9、l/L6.19mmol/L(200200239mg/dl239mg/dl)为边缘升高;)为边缘升高;TCTC6.22mmol/L6.22mmol/L(240mg/dl240mg/dl)为升高。)为升高。第10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心血管病危险评估心血管病危险评估二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DL-CLDL-CLDL-C)随着随着LDL-CLDL-C水平的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的相对危水平的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的相对危险及绝对危险上升的趋势及程度与险及绝对危险上升的趋势及程度与TCTC相似。相似。LDL-CLDL-

10、C的分层切的分层切点应与点应与TCTC的分层切点相对应。根据我国资料:的分层切点相对应。根据我国资料:LDL-C LDL-C 3.37mmol/L3.37mmol/L(130mg/dl130mg/dl)与)与TC TC 5.18mmol/L5.18mmol/L(200mg/dl200mg/dl)的的1010年发病率(绝对危险)接近,年发病率(绝对危险)接近,LDL-C 4.14mmol/LLDL-C 4.14mmol/L(160mg/dl160mg/dl)与)与TC 6.22mmol/LTC 6.22mmol/L(240mg/dl240mg/dl)的)的1010年发病年发病率(绝对危险)接近,

11、说明对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影响程度相率(绝对危险)接近,说明对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影响程度相当。当。第11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中国血脂治疗指南中国血脂治疗指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层诊断的切点建议如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层诊断的切点建议如下:LDL-C LDL-C 3.37mmol/L3.37mmol/L(130mg/dl130mg/dl)为合适范围;)为合适范围;LDL-C LDL-C 3.373.374.12mmol/L4.12mmol/L(130130159mg/dl159mg/dl)为边缘升高;)为边缘升高;LDL-C LDL-C 4.14mmol/L4.14mmol/L(160mg

12、/dl160mg/dl)为升高。)为升高。第12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三、三、三、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DL-C)以以HDL-C 1.55mmol/LHDL-C 1.55mmol/L(60mg/dl60mg/dl)为参照组,对不同)为参照组,对不同HDL-CHDL-C水水平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关系进行多因素分析。平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关系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结果显示:随着HDL-CHDL-C水平的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增水平的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增加。当加。当HDL-C HDL-C 1.04mmol/L1.04mmo

13、l/L(40mg/dl40mg/dl)人群与)人群与HDL-C HDL-C 1.55mmol/L1.55mmol/L(60mg/dl60mg/dl)人群相比,缺血性心血管病危险增加)人群相比,缺血性心血管病危险增加5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因此,对我国因此,对我国HDL-CHDL-C的诊断切点建议为:的诊断切点建议为:HDL-C HDL-C 1.04mmol/L1.04mmol/L(40mg/dl40mg/dl)为减低;)为减低;HDL-C HDL-C 1.55mmol/L1.55mmol/L(60mg/dl60mg/dl)为升高。)为升高。第13页,讲稿

14、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四、四、甘油三脂(甘油三脂(TGTG)我国现有队列研究表明随我国现有队列研究表明随TGTG水平上升,缺血性心血管水平上升,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有所升高,但由于结果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意病发病危险有所升高,但由于结果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同时考虑到义,同时考虑到TGTG与心血管病的关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心血管病的关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建议仍沿用建议仍沿用19971997年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的标准:的标准:即:即:1.70mmol/L1.70mmol/L(150mg/dl150mg/dl)为合适范围)为合适范围 1.702.25mmol/L

15、1.702.25mmol/L(150199mg/dl150199mg/dl)为边缘升高)为边缘升高 2.26mmol/L2.26mmol/L(200mg/dl200mg/dl)为升高)为升高第14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血脂水平分层标准血脂水平分层标准分层分层血脂项目血脂项目mmol/Lmmol/L(mg/dlmg/dl)TCTCLDL-CLDL-CHDL-CHDL-C TG TG合适范围合适范围 5.185.18(200200)3.373.37(130130)1.041.04(4040)1.701.70(150150)边缘升高边缘升高5.186.195.186.19(200239200

16、239)3.374.123.374.12(130159130159)1.702.251.702.25(150199150199)升高升高6.226.22(240240)4.144.14(160160)1.551.55(6060)2.262.26(200200)降低降低1.041.04(4040)第15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心血管病综合危险的评价心血管病综合危险的评价n n 国内外大规模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患心血管国内外大规模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性不仅取决于个体有病的危险性不仅取决于个体有某一某一危险因素的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严重程度。而。而且更取决个体同时

17、具有危险因素的且更取决个体同时具有危险因素的数目数目。是危险因素的数目和。是危险因素的数目和严重程度共同决定了个体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程度,称之为多严重程度共同决定了个体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程度,称之为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危险。重危险因素的综合危险。n n 我国流行病研究资料表明: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我国流行病研究资料表明: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作用强度与西方人群相同。血清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险因素,其作用强度与西方人群相同。血清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第16页,讲稿共

18、41张,创作于星期三第17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n n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和脑卒中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和脑卒中n n冠心病: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PCIPCI及及CABGCABG后的后的患者、心源性猝死患者、心源性猝死n n脑卒中: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脑卒中: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n n我国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病率约为冠心病事件的我国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病率约为冠心病事件的2 2倍以上。我倍以上。我国学

19、者提出用国学者提出用“缺血性心血管病缺血性心血管病”(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危险,来反映血脂异常及其他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综合致危险,来反映血脂异常及其他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综合致病危险。这一新指标使得对高病危险。这一新指标使得对高TCTC对我国人群心血管健康绝对危对我国人群心血管健康绝对危险的估计上升至原来的险的估计上升至原来的3-53-5倍,更恰当地显示了血清胆固醇升倍,更恰当地显示了血清胆固醇升高对我国人群的潜在危险。高对我国人群的潜在危险。第18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综合危险综合危险”的含义的含义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所述的“综合危险”:一一、

20、是指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所导致同一疾病的危险总和 二、是指多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本指南仅包括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总和。第19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n n 根据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的根据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的大小大小,来决定干预的,来决定干预的强强度度,是国内外相关指南所共同采纳的原则。,是国内外相关指南所共同采纳的原则。n n 全面评价心血管病的综合危险是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全面评价心血管病的综合危险是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的必要前提。我国人群流行病学长期队列随访资料常的必要前提。我国人群流行病学长期队列随访资料表明,高血压对我国人群的致病作用明显强于其他心表明,高血压对我国人群的致

21、病作用明显强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血管病危险因素。n n 故建议按照有无冠心病及其等危症、有无高血压、其故建议按照有无冠心病及其等危症、有无高血压、其它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多少,结合血脂水平来综合评估它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多少,结合血脂水平来综合评估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将人群进行危险性高低分类,此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将人群进行危险性高低分类,此种分类也可用于指导临床开展血脂代谢异常的干预。种分类也可用于指导临床开展血脂代谢异常的干预。第20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血脂异常危险分层血脂异常危险分层方案方案方案方案 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危险分层(血脂危险分层(血脂mmol/Lmg/dl)mmol/

22、Lmg/dl)TC 5.186.19TC 5.186.19 (200239)(200239)LDLC 3.374.12LDLC 3.374.12 (130159)130159)TC 6.22 (240)TC 6.22 (240)LDL-C 4.14 (160)LDL-C 4.14 (160)无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数无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数315%15%。如以下情况:。如以下情况:(1 1)有临床表现的冠状动脉以外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有临床表现的冠状动脉以外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 脑卒中、周围动脉疾病、腹主动脉瘤和症状性颈动脉病等脑卒中、周围动脉疾病、腹主动脉瘤和症状性颈动脉病等(2

23、 2)糖尿病:)糖尿病:A.A.有糖尿病而无冠心病者,心血管危险性与有心肌有糖尿病而无冠心病者,心血管危险性与有心肌 梗死史而无糖尿病者相等;梗死史而无糖尿病者相等;B.B.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后的病死率比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后的病死率比 非糖尿非糖尿 病者明显增高。病者明显增高。(3 3)有多种危险因素其发生主要冠状动脉事件的危险相当于已确)有多种危险因素其发生主要冠状动脉事件的危险相当于已确 立的冠心病,或心肌梗死或冠心病死亡的立的冠心病,或心肌梗死或冠心病死亡的1010年危险年危险20%20%。第23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二、二、二、二、危险评估包括的其它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

24、危险评估包括的其它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危险评估包括的其它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危险评估包括的其它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n n评价心血管病综合危险因素除血脂异常外,还包括下列具有独立评价心血管病综合危险因素除血脂异常外,还包括下列具有独立作用的主要危险因素:作用的主要危险因素:n n高血压高血压高血压高血压:血压血压140/90mmHg140/90mmHg或接受药物治疗。有大量的研究或接受药物治疗。有大量的研究 资料显示,高血压对我国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的影响资料显示,高血压对我国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的影响 远大于其它危险因素。是我国人群发生心脑血管病远大于其它危险因素。是我国人群发生心脑血管病 首要危险因

25、素,独立致病的相对危险为首要危险因素,独立致病的相对危险为3.43.4,人群,人群 归因危险百分比为归因危险百分比为35%35%。n n吸烟吸烟吸烟吸烟:对我国人群的心血管病致病相对危险约为对我国人群的心血管病致病相对危险约为2 2倍,人群倍,人群 归因危险百分比达归因危险百分比达32%32%,仅次于高血压。,仅次于高血压。第24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n n低低低低HDL-CHDL-CHDL-CHDL-C:1.04mmol/L(40mg/dl)1.04mmol/L(40mg/dl)胆固醇的逆向转运(胆固醇的逆向转运(RCTRCT)就是)就是HDLHDL的主要功能,的主要功能,是指将非肝

26、脏产生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和类固醇生成组是指将非肝脏产生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和类固醇生成组织。织。HDL-CHDL-C能够降低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称能够降低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称“保护性因保护性因素素”。第25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n n肥胖:肥胖:肥胖:肥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表明,肥胖在心血管病发生中具有独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表明,肥胖在心血管病发生中具有独立的作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立的作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体重指数体重指数(BMI):(BMI):超重超重 BMI 24-27.9kg/BMI 24-27.9kg/肥胖肥胖 BMI 28kg/mBMI 28kg/m2 2n

27、n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男性一级直系亲属男性一级直系亲属5555岁前岁前 女性一级直系亲属女性一级直系亲属6565岁前曾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病者岁前曾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病者n n年龄年龄年龄年龄:男性男性4545岁,女性岁,女性5555岁岁第26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 三、三、三、三、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nome,MSmetabolic syndnome,MSmetabolic syndnome,MSmetabolic syndnome,MS)n n代谢综

28、合征它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系列同时或先后发生代谢综合征它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系列同时或先后发生的病变。是一组代谢起源的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的集合,这些因的病变。是一组代谢起源的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的集合,这些因素直接促成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也增加发生素直接促成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也增加发生2 2型糖尿病的危险。型糖尿病的危险。n n公认的代谢危险因素为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高公认的代谢危险因素为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高TG TG 和和apoBapoB、低、低HDL-CHDL-C和和sLDLsLDL增多)和血糖升高,患者常有促栓状态增多)和血糖升高,患者常有促栓状态和促炎状态。和促炎

29、状态。n n内脏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两种基本危险因素,还与增龄、缺内脏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两种基本危险因素,还与增龄、缺少体力活动和内分泌失调相关。少体力活动和内分泌失调相关。n n其中,高血压、血脂异常及血糖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其中,高血压、血脂异常及血糖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3 3个危险因素个危险因素第27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中国人代谢综合征判断标准:中国人代谢综合征判断标准:具备以下三项或更多者判定为代谢综合征:具备以下三项或更多者判定为代谢综合征:1.BMI25kg/m1.BMI25kg/m2 2;2.2.血血TG 1.70mmol/L(150mg/dl);TG 1.7

30、0mmol/L(150mg/dl);3.3.血血HDL-C:HDL-C:男男0.91mmol/L(35mg/dl),0.91mmol/L(35mg/dl),女女 1.01mmol/L(39mg/dl)25kg/m2BMI25kg/m2人群的相应的腰围在男性中约为人群的相应的腰围在男性中约为90cm90cm,女性为,女性为85cm85cm。根据我国低根据我国低HDL-CHDL-C的诊断切点:的诊断切点:1.04mmol/L(40mg/dl),1.04mmol/L(40mg/dl),故故对代谢综合征的组分量化指标修订如下:对代谢综合征的组分量化指标修订如下:第29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修订

31、代谢综合征指标:修订代谢综合征指标:修订代谢综合征指标:修订代谢综合征指标:具备以下三项或三项以上:具备以下三项或三项以上:1.1.腹部肥胖:腰围男性腹部肥胖:腰围男性90cm,90cm,女性女性85cm;85cm;2.2.血血TG 1.70mmol/L(150mg/dl);TG 1.70mmol/L(150mg/dl);3.3.血血HDL-C1.04mmol/L(40mg/dl);HDL-C2020岁人群,患病率岁人群,患病率23.7%23.7%n n中国中国 患病率患病率1416%1416%,随年龄增加而增高,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代谢综合征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比无代谢综合征者显著增高。代谢

32、综合征即是多种代谢综合征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比无代谢综合征者显著增高。代谢综合征即是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集合,其致病风险强度必然较高。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集合,其致病风险强度必然较高。代谢综合征主要临床结局:糖尿病和冠心病代谢综合征主要临床结局:糖尿病和冠心病 MSMS按照是否伴有糖尿病分为两个亚型。按照是否伴有糖尿病分为两个亚型。美国第三次营养调查: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冠心病发病率美国第三次营养调查: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冠心病发病率19.2%19.2%无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冠心病发病率无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冠心病发病率13.9%13.9%无糖尿病无代谢综合征:冠心病发病率无糖尿病无代谢综合征:冠心

33、病发病率8.7%8.7%有代谢综合征者患冠心病风险是无代谢综合征者的有代谢综合征者患冠心病风险是无代谢综合征者的2 2倍。倍。有代谢综合征者应属于高危人群,必须进行积极的治疗。有代谢综合征者应属于高危人群,必须进行积极的治疗。第31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 四、四、四、四、其它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其它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其它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其它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主要有:主要有:1.1.缺乏体力活动:缺乏体力活动:2.2.致粥样硬化性饮食:致粥样硬化性饮食:二者都是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过程中的更上游的危二者都是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过程中的更上游的危 险因险因素素致病作用:通过生物学危险因

34、素如血脂异常、高血压、超重、致病作用:通过生物学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高血压、超重、肥胖、糖尿病等,因而不参加缺血性心血管病的肥胖、糖尿病等,因而不参加缺血性心血管病的 综合危险评估,但仍很重要。综合危险评估,但仍很重要。因处于上游,改变其中之一可使几个下游危险因素同时改善,临因处于上游,改变其中之一可使几个下游危险因素同时改善,临床上检出直接参与综合评估的危险因素时,应注意了解和评估患者床上检出直接参与综合评估的危险因素时,应注意了解和评估患者的这两项危险因素,以利于指导性的这两项危险因素,以利于指导性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第32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n n致粥样硬化性饮食主要指

35、高饱和脂肪酸和高胆固醇致粥样硬化性饮食主要指高饱和脂肪酸和高胆固醇膳食模式。膳食模式。n n前瞻性研究表明,此种膳食模式显著增加缺血性心血管前瞻性研究表明,此种膳食模式显著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病危险,显著增加血脂异常。病危险,显著增加血脂异常。n n进食蔬菜、水果、全谷类、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膳食模进食蔬菜、水果、全谷类、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膳食模式的心血管病基础危险较低,且这种低危险不能够用传式的心血管病基础危险较低,且这种低危险不能够用传统危险因素解释。统危险因素解释。n n国际上,多个对膳食疗法荟萃分析结果表明,合理国际上,多个对膳食疗法荟萃分析结果表明,合理膳食具有良好的降脂、降压效果。膳食具

36、有良好的降脂、降压效果。第33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心脑血管疾病可防可治心脑血管疾病可防可治n n 胆固醇在动脉壁的沉积,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性标胆固醇在动脉壁的沉积,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性标志,初期胆固醇沉积(脂纹)始发于青少年期,发展到志,初期胆固醇沉积(脂纹)始发于青少年期,发展到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管腔狭窄。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管腔狭窄。需要十几年的时间,这期间的十几年为预防工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机会。尤这期间的十几年为预防工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机会。尤其是发生在心脑血管管腔,造成血管狭窄危害最大。为其是发生在心脑血管管腔,造成血管狭窄危害最大。为预防突发心肌

37、梗死、心脏猝死,脑卒中等。以预防为主,预防突发心肌梗死、心脏猝死,脑卒中等。以预防为主,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防患于未然。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尤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防患于未然。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尤为重要。为重要。第34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性系统性疾病CRP=C-reactive protein;LDL-C=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ibby P.Circulation.2001;104:365-372;Ross R.N Engl J Med.1999;340:115-126.单核细胞单核细胞LDL-C黏附分子黏附分子巨噬细胞巨噬细

38、胞泡沫细胞泡沫细胞氧化的氧化的LDL-C斑块破裂斑块破裂平滑肌细胞平滑肌细胞CRP斑块不稳定斑块不稳定和血栓形成和血栓形成氧化氧化炎症炎症内皮功能受损内皮功能受损内皮功能失调炎症/氧化斑块形成不稳定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LDL-C“LDL-C 斑块斑块斑块斑块 CVCVCVCV事事事事 件件件件”链链链链LDL-C:LDL-C:动脉粥样硬化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因子之一启动因子之一启动因子之一启动因子之一斑块斑块斑块斑块:一切心血管事件的根源一切心血管事件的根源一切心血管事件的根源一切心血管事件的根源第35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Nissen SE.Am J Ca

39、rdiol.2000;86(suppl):12H-17H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猝死猝死稳定型稳定型(劳力性劳力性)心绞痛心绞痛 不稳定斑块的进展过程 稳定斑块的进展过程不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斑块破裂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稳定斑块稳定斑块斑块体积增加斑块体积增加管腔狭窄管腔狭窄斑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斑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第36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全面控制危险因素全面控制危险因素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在于积极全面控制各种危险因素 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可控制的危险因素:血脂、血糖、高血压、肥胖、代谢综:血脂、血糖、高血压、肥胖、代谢综合征、吸烟、过

40、量饮酒、缺乏锻炼。合征、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年: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年 龄、性别龄、性别第37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全面控制危险因素全面控制危险因素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TLC)n n适当有氧运动,增加体力活动,保持正常体重n n低脂、低糖、低盐、清淡饮食n n纠正致动脉粥样硬化性饮食-指高饱和脂肪和高胆固醇膳食模式n n戒烟限酒 男30g/日 女25g/日n n心理平衡 保持良好的心态第38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控制综合危险因素要达标控制综合危险因素要达标空腹血糖 5.6mmol/L血 压 130/85mmhg 血 脂 TC4.6 mmol/L 5.2 mmol/L LDL-C2.6-2.0mmol/L 1.04 mmol/L体重指数 BMI 24 kg/第39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运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生第40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感感谢谢大大家家观观看看第41页,讲稿共41张,创作于星期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