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网络心理精选PPT.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43302615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网络心理精选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青少网络心理精选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网络心理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网络心理精选PPT.ppt(5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青少网青少网络络心理心理第1页,此课件共56页哦青少年网络心理w一、网络特点w二、青少年网络心理w三、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w四、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四、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w(一)网络成瘾的概念、诊断及特点w(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危险因素w(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与治疗第2页,此课件共56页哦引言:w案例1:w“周末,读大学的GG回来,给偶带了很多好东西,都系偶非常稀饭的。就酱紫,偶就答应陪他去逛街吃KPM。”w女儿日记:“没想到偶最好的朋友竟欺骗偶,TMD,偶恨不得一脚TST。”踢死她他妈的哥哥我喜欢这样子肯德鸡、比萨饼、麦当劳气死我了第3页,此课件共56页哦w案例2:w“熊猫烧香”电脑

2、病毒的制作者李俊:“武汉男生”病毒、“武汉男生2005”病毒、“QQ尾巴”病毒等w北京一少年为偷钱上网,将奶奶砍死爷爷砍成重伤w15岁重庆中学生李骁受邀参观美国微软公司总部引言:第4页,此课件共56页哦w案例3:w“网络寡妇”的出现w网络诈骗等引言:第5页,此课件共56页哦w网民网民(互联网网民互联网网民)定义:定义:平均每周使用互联网至少1小时的6周岁以上中国公民。w2007年1月23日,CNNIC发布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中国内地网民达1.37亿,宽带用户达1.04亿人。另外手机上网人数已经达到1700万人。我国网民情况:第6页,此课件共56页哦网民的职业分布第7页,此课件共5

3、6页哦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网络?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网络?第8页,此课件共56页哦一、网络特点w(一)网络采用的是不同于传统媒体的链接方式。w(二)网络的匿名性(Anonymous)。w(三)网络的互动性和即时性w(四)网络内容及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w总:网络的网络的“去抑制性去抑制性”:指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基于个体的内心准则和社会规范的制约而形成的行为的自我克制大大削弱或不复存在,从而人们的网上行为表现出一种解除抑制的特点。网络是个没有警察的大城市!第9页,此课件共56页哦“一台电脑,一根电话线,一个ISP的帐号,和一些简单的网络工具,人就变得那样的朦胧美丽而不可捉摸。网络开启了人类交流的另一

4、条通道,让人从感情的井底之蛙变成可以四处象闲云野 鹤般地游荡,在这里比现实中更容易找到心有灵犀的感觉。”链接方式:第10页,此课件共56页哦“在这里,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w此为此为“身份丧失身份丧失”w平等感,在网上你的社会地位没有任何作用。w自由感,你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w身份虚幻感,编造假的自我,尝试不同生活。w评价:宣泄被压抑的情绪,获得一定的心理治疗效果;起到“角色扮演”的作用。使人丧失现实感,混淆虚拟世界和现实;进行性骚扰等;第11页,此课件共56页哦二、青少年网络行为特点w中学生:w调查的人中,上网查资料的为10%,发邮件的占40%,打游戏、聊天的占了42%。其它情况占了8%。

5、由此看出,中学生上网还是以打游戏、聊天、发邮件为主。w每周上网超过10小时的占75%40%的同学每天上网超过2小时,上网感到疲劳的人数达到18%。w在问及上网的原因时,40%是感到学习压力过大,通过上网来放松自己,20%人是为了拓展视野,增长知识,30%是迷恋游戏或聊天,10%是其他原因上网。第12页,此课件共56页哦大学生上网内容:使用电子信箱的人数最多,占74.696,其次是多媒体娱乐、信息查询、聊天室和网上寻呼机等,使用最少的是网上炒股、视频会议、网上支付、网上购物等。第13页,此课件共56页哦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动机中,最常选的是信息查询,达75%;其次是与家人朋友联系、娱乐休闲、结交朋友

6、、扮演角色、学习。第14页,此课件共56页哦年龄特点:w(1)上网内容的年龄特点:w网络使用总体呈增加状态;电子信箱、上传下载、网上寻呼机、BBS、网上支付等功能的使用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而聊天室的使用随着年级的上升显著减少;网络多媒体娱乐的使用趋势是先增长后降低。w接触网络时间的增长,网络的使用越来越成熟,倾向于更多地使用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功能。第15页,此课件共56页哦年龄特点:w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获取信息的使用动机和娱乐的动机呈增长趋势,保持联络的动机则有所减少。w网络人际互动特征没有显著差异。w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通过网络与熟人的联系有所减少,与陌生人的联系有所增加。第16页,此课

7、件共56页哦三、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w积极影响:w(一)扩大了人际交往圈子,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w(二)为个体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良好途径w(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专业心理援助w(四)提高自信心、激发想象力、创造性,有利于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第17页,此课件共56页哦(一)扩大了人际交往圈子,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w1、人际关系的重要性w不同学派的心理学者在心理疾病的原因与心理治疗技术的研究中,都非常重视人际关系的地位与作用。w2、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w扩大范围、平等交流w3、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与网络人际关系w科恩“青少年在心理发展方面最重要的是对友伴亲密程度的增强,友伴交往的选择性和稳

8、定性也同时有了飞跃性的增长。”第18页,此课件共56页哦(二)为个体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良好途径w心理咨询与资料治疗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受到压抑的心理症结提供宣泄和释放的渠道。w“发泄网”“发泄游戏”“发泄球”“发泄吧”等w青少年情绪特点:倾向体验有两极性且不稳定,“成人感”让他们“深沉”。w“朋辈心理咨询”“同辈教育”“心理支持”等第19页,此课件共56页哦(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专业心理援助w1、网站:w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http:/www.bnu.edu)、华东师大心理学(http:/)等。w国内网络心理医院站点或主页,如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医科大学第六医院,http

9、:/)、中德心理医院(http:/)等。w国内以心理学为主题的个人主页w2、对青少年的影响第20页,此课件共56页哦(四)提高自信心,激发想象力、创造性,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w青少年认为制约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缺乏机遇(30.49)。w期望与现实的冲突w网络游戏、网页、博客等w网络中成功的相对性与可能性吸引着尚未成功的青少年第21页,此课件共56页哦w消极影响消极影响w(一)网络引发的各种心理障碍w1、网络成瘾w2、人际关系障碍w3、人格障碍w4、性心理障碍w(二)自我认同失败w(三)情感问题w(四)安全焦虑三、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第22页,此课件共56页哦(一)网络引发的各种心理障碍w1、网络

10、成瘾症、网络成瘾症w典型症状:整天挂在网上,通宵达旦,导致体能下降、生物钟紊乱、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低落、思维模糊、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等不良生理和心理反应,严重者甚至“走火入魔”,出现体能衰竭或精神异常。“上网时间长了,我连用嘴怎么说话都忘了,和人说话很费力”(一网友告白)第23页,此课件共56页哦w2、人际关系障碍、人际关系障碍w“国际互联网会不会制造一个充满孤独者的世界?”(斯坦福大学,偌曼尼教授)w(1)网络孤独症w沉溺于网络,脱离现实,寡言少语,社交面狭窄,人际关系冷漠。w(2)人际信任危机w(3)各种交际冲突第24页,此课件共56页哦w3、人格障碍、人格障碍w攻

11、击型人格障碍、退缩型人格障碍、双重人格障碍或多重人格障碍等w(1)双重或多重人格:)双重或多重人格:是指在一个人身上体现出两种或多重人格,在不同时间与地点交替出现。w当多重角色之间的冲突达到一定程度或角色转换过频时,就会出现心理危机,导致双重或多重人格障碍。第25页,此课件共56页哦w(2)攻击型人格障碍)攻击型人格障碍w一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w分被动与主动攻击型人格。w情绪急躁易怒;性格表现出向外攻击、鲁莽和盲动性;行动反复无常;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和犯罪的倾向;心理发育不健全和不成熟;冲动的动机形成无常。(反社会人格)w网络匿名性;网络暴力游戏第26页,此课件共5

12、6页哦w(3)“数字化数字化”人格障碍人格障碍w缄默、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暴力、谎言、缺乏责任心和敲诈等心理第27页,此课件共56页哦w4、性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w性心理障碍分为三类:性身份障碍、性偏好障碍、与性发育和性取向有关的心理及行为障碍。其中大多数是指各种性变态。w青少年处于性意识从萌芽到日渐明确和成熟的阶段,对性的理解模糊,自制力缺乏,加上我国当前性知识和性教育渠道不通畅,致使很多青少年沉迷于黄色网站。第28页,此课件共56页哦(二)自我认同失败w自我认同(Self-identity):个体依据个人的经历所反思性地理解到的自我。w网民的自我系统中至少存在三种自我,即“主观自我”

13、(自我评价中的我)、“网上的我”、“网下的我”。这三个“我”相互交织,相互冲突。第29页,此课件共56页哦(三)情感问题w网恋、失恋、多角恋等w“见光死”现象w网络情感犯罪第30页,此课件共56页哦w电子邮件随时可能被人轻而易举地偷看到,连电脑上的全部信息都可能被浏览或破坏。w利用善良人们的信任,利用网络交际去物色和接近目标,继而实施生活中的欺诈与暴力犯罪。(四)安全问题第31页,此课件共56页哦第32页,此课件共56页哦关关于于青青少少年年网网络络成成瘾瘾第33页,此课件共56页哦w1999年美国心理学年会报告指出,上网人群中网络成瘾的比例约为6%。w一项对广州市5所大学1568名上网学生的

14、调查发现,6.34%的学生患有网络成瘾症。北京大学心理系钱铭怡教授对北京12所高校的约500名本科生进行抽查,发现有6.4%的被试存在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而民盟北京市委2000年提交的一份名为5电子网络游戏与未成年人教育的报告中称北京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高达14.8。四、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第34页,此课件共56页哦w1、年龄:w国外网络问题人群集中在20至30岁之间,而中国则集中在1515至至2020岁岁之间。w2、成瘾类型:w国外过度使用网络的主要问题在于信息下载、网络通信、网上聊天、网络购物、网络赌博、网上色情信息等多个领域。而中国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网网络络游游戏戏上,超过了其他问题的总和

15、。中国特色的网络成瘾第35页,此课件共56页哦四、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w(一)网络成瘾术语的使用(一)网络成瘾术语的使用w网络成瘾的概念、特点及诊断网络成瘾的概念、特点及诊断w(二)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风险因素(二)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风险因素分析分析w(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与治疗(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与治疗第36页,此课件共56页哦(一)网络成瘾术语的使用w1、网络成瘾的概念w(1)Goldberg在1994年的一个学术会议上首先提出互联网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1998年Goldberg提出了IAD的科学概念,主要是作为应对机制的行为成

16、瘾,认为它是缓解压力的方式。w(2)Kimberly Young提出“问题互联网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PIU)”,认为PIU是“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即PIU是一种冲动控制障碍。第37页,此课件共56页哦w(3)Davis 使用“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提出了认知行为模型,强调非适应性认知与心理机能障碍对PIU的影响,并且将PIU分成一般型和特殊型。w(4)Hall和Jeffrey提出用“网络行为依赖(Internet Behavior dependence,IBD)”他们认为网络行为依赖其并

17、发症包括有意志消沉、冲动控制障碍和低自尊。它是生活中的一个良性问题,可弥补在生活其它方面缺少的满意感,IBD仅仅是一种适应不良的认知应付风格,可以通过基本的认知行为干预加以纠正7。w由于由于IADIAD提出的时间早提出的时间早,为更多的人熟悉了解,因此为更多的人熟悉了解,因此一直沿用到现在,为大多数人采用。一直沿用到现在,为大多数人采用。第38页,此课件共56页哦w从临床角度来看,IAD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受损的现象。Grohol与Kiseler就认为不能够通过过度的互联网使用来判定互联网成瘾的存在。第39页,此课件共56页哦2、网络成瘾的特点w突

18、显性(Salience)w情绪改变(Mood Modification)w耐受性(Tolerance)w戒断反应(Withdrawal Symptoms)w冲突(Conflict)第40页,此课件共56页哦3、网络成瘾的诊断wYoungYoung是最早设定诊断标准的人是最早设定诊断标准的人 w1、你是否着迷于互联网?w2、为了达到满足你是否感觉需要延长上网时间?w3、你是否经常不能控制自己上网、停止使用互联网?w4、停止使用互联网的时候你是否感觉烦躁不安?w5、每次在网上的时间是否比自己打算的要长?w6、由于互联网你的人际关系、工作、教育或者职业机会是否受到影响?w7、你是否对家庭成员、治疗医

19、生或其他人隐瞒了你对互联网着迷的程度?w8、你是否把互联网当成了一种逃避问题或释放焦虑情绪的方式?第41页,此课件共56页哦我国情况:w陶宏开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网络成瘾的10个等级。上网主体只要在5级以上,就可诊断为网络成瘾;8级以上则为严重的网络成瘾。w台湾学者陈淑惠的CIASR,白羽和樊富珉(清华大学),崔丽娟(华东师范大学)等。第42页,此课件共56页哦崔丽娟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中的因素结构第43页,此课件共56页哦(二)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风险因素w风险因素是指与某个物品的较高滥用率相关的环境、个体和社会方面的变量。wMorris和Ogan(1996)在解释网络成瘾现象时指出,社会和

20、心理的最初需要诱发人们对网络产生某种期望,这种期望导致各种各样的网络使用并让使用者获得了某种程度的满足和快乐体验。第44页,此课件共56页哦1、心理风险因素w情绪的研究。w 抑郁、孤独、悲观、自杀意念、w人格的研究。w 人格趋向于易激惹、易暴躁、古板、倔强、逆反、孤独感强等。w自我认知的研究。w 自我的非适应性认知主要包括自我怀疑、较低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否定的自我评价。第45页,此课件共56页哦2、社会风险因素w(1)宏观环境: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w文化传承的断裂。w 传统权威的瓦解。w人际关系的冷漠。w网络文化的娱乐化。第46页,此课件共56页哦w(2)微观环境:w家庭环境w父母教

21、养方式w亲子关系w社会交往、社会支持等第47页,此课件共56页哦w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类型教养方式特点子女个性特征专制型(支配型)态度生硬,言语粗鲁,方法简单;顺从、懦弱、缺乏自信、孤独、压抑,自卑;反抗、冷酷、残暴溺爱型(顺从型)过多的满足,包办幼稚、依赖、懦弱、任性、自私、骄傲、情绪不稳定、无责任感保护型(限制型)过分限制缺乏主见、脆弱、独立性差,社会适应能力差民主型(教导型)尊重和理解求知欲高、好奇心强并极具创造性第48页,此课件共56页哦(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与治疗(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与治疗w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w

22、(1)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w(2)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了解孩子的需要;w(3)提升青少年的自控力;w(4)家长与时俱进;w(5)寻求专业与社会力量的帮助。第49页,此课件共56页哦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了解孩子的需要w树立科学的成才观,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w改善青少年的人际环境,满足他们心理归属的需要。w注重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养成,培养良好的“道德智商”。w引导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满足他们渴望体验成功的需求。w尊重青少年成长中的需求,正确认识和面对网络游戏的“代偿”作用。你你尊尊重重孩孩子子了了吗吗?第50页,此课件共56页哦w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w要善于

23、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w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w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w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w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第51页,此课件共56页哦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第52页,此课件共56页哦2、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专业治疗w目前,国内外对网络成瘾的治疗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治疗模式。我国基本上是以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治疗网络成瘾。第53页,此课件共56页哦我国网络成瘾的治疗情况:w陶宏开教授提出的“谈话治疗法”:提倡用“爱心、耐心和诚心”来对待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w四川大学应用心理学副教授格桑泽仁:“得觉八式”催眠疗法,21天训练法,融合心理咨询技巧和

24、催眠潜意识沟通。w青岛市麦岛精神病院的于衍治:团体心理干预。w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率先提出了“网络成瘾治疗单元”。适合网络成瘾所导致的个体生理和心理受损的实际情况。包括药物治疗、心理咨询、物理治疗、人格行为矫正、习惯养成、社会工作、心理护理和康复及健康教育等内容。第54页,此课件共56页哦w“北京市青少年网络依赖戒除虹计划项目科研成果新闻发布会”举行,正式对外公布“虹”计划科研成果以及推广模式,揭秘网络成瘾的基本原理(2007年01月16日)。w提出了“失补偿”假说的新理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需要,并通过这些需要的满足来建立对自我的评价体系。如果仅仅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孩子,就会造成其自我认同感降低,为了减轻对压力和痛苦的感受,孩子便有可能通过诸如上网打游戏这种容易产生成就感的方式进行补偿。解释青少年网络成瘾病理心理机制 第55页,此课件共56页哦第56页,此课件共56页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