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竞赛动物学教学课件 脊椎动物学.ppt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322874 上传时间:2021-08-22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竞赛动物学教学课件 脊椎动物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生物竞赛动物学教学课件 脊椎动物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竞赛动物学教学课件 脊椎动物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竞赛动物学教学课件 脊椎动物学.ppt(9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脊椎动物亚门的比较,第一章、脊椎动物外形比较 第二章、脊椎动物皮肤及衍生物比较 第三章、脊椎动物骨骼系统比较 第四章、脊椎动物肌肉系统比较 第五章、脊椎动物消化系统比较 第六章、脊椎动物呼吸系统比较 第七章、脊椎动物循环系统比较 第八章、脊椎动物排泄系统比较 第九章、脊椎动物的生殖系统比较 第十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与感官比较,第一章、脊椎动物外形比较,脊椎动物的外形 两侧对称,典型种类身体可分头部、颈部、躯干部和尾部四部分。 头部明显,为脑、感觉器官(眼、耳、鼻等)和摄食器官(上下颌)的所在地,有利于捕食或逃避敌害。 颈是陆生脊椎动物所特有。鱼类无颈椎,脊椎骨和头骨相连,头不能转动。 躯干包

2、括胸部和腹部,包括全部内脏,连有两对成对附肢(圆口纲除外),为五趾肢。 尾部紧接在躯干部之后,这两部的分界处就是肛门。肛后尾是脊索动物的特征之一。,一、鱼纲 1体形:多为纺锤型或流线型(适于在水中游泳),少数为侧扁型、平扁型和棍棒型及其它特殊体型。 2身体分部:都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头部:身体最前端至最后一对鳃裂(软骨鱼)或鳃盖后缘(硬骨鱼)。躯干部:鳃盖后缘至肛门或臀鳍前端。尾部:肛门以后部分。 3鳍:偶鳍包括胸鳍和腹鳍各一对,相当于陆生脊椎动物的前后肢;奇鳍包括背鳍、臀鳍和尾鳍。 偶鳍:保持躯体平衡和进行转向、拐弯等运动方向;奇鳍:背鳍和臀鳍可防止鱼左右倾斜和摇摆,控制垂直平衡; 尾鳍

3、:是使身体向前的主要运动器官,兼有舵的作用。,4尾鳍的类型 原尾型:尾椎末端平直,将尾鳍分成对称的上、下两叶。刚孵化的幼鱼和圆口纲为原尾型。 歪尾型:尾椎末端上翘,伸入尾鳍上叶,将尾鳍分成不对称的二部分,为软骨鱼类和少数硬骨鱼的尾型。如鲨、鲟(鲟龙)。 正尾型:尾椎末端仅达尾鳍基部,末端稍上翘,但尾鳍外形仍对称。为硬骨鱼类的尾型,是高等鱼类的特征之一。,二、两栖纲 身体分为头、躯干、尾、四肢四部分,颈部不明显。 体型大致可分蚓螈型、鲵螈型、蛙蟾型。 三、爬行纲 身体明显地分为头、颈、躯干和尾部。因此头能灵活转动,以便在陆地上更好地寻找食物、发现敌害。具典型五指(趾)型四肢,指端具爪。 为适应不

4、同的生活环境,爬行动物的体形向多样化发展,可分成三种类型: 龟鳖型:五部分化明显,躯体扁平,尾长短于体长。 蜥蜴型:五部分化明显,尾长长于体长。 蛇型:五部分化不明显,四肢退化,尾长短于体长。,四、鸟纲 躯体呈纺缍形,体表覆羽,具流线形外廓,减少飞行阻力。颈长而灵活,可弥补前肢变成翅后的不便。前肢变为翼,后肢具4趾,以适应树栖握枝(外形上与其他脊椎动物不同的显著标志;鸟趾的数目及形态变异是鸟类分类学的依据)。尾生有尾羽利于飞行的稳定。 五、哺乳纲 哺乳类体外被毛(特有)。四肢适于快速运动。前肢的肘关节向后转、后肢的膝关节向前转,从而使四肢紧贴于躯体下方,大大提高了支撑力和跳跃力,有利于步行和奔

5、跑,结束了低等陆栖动物以腹壁贴地,用尾巴为运动辅助器官的局面。尾为运动平衡器官,大都趋于退化。,一、皮肤的功能 1保护 2调节 3感觉 4排泄 5分泌6呼吸 7运动 8生殖 9食物储存(皮下脂肪) 二、皮肤的构造 表皮、真皮、皮下组织表皮由深至浅分 为四层: 基底层、棘细胞层、颗粒层和角质层。 基底层增殖的新细胞由深至浅逐渐完 成角质化。表皮高度角质化,并产生 多种衍生物。,第二章、脊椎动物皮肤及衍生物比较,三、脊椎动物皮肤比较 圆口类 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构成,无角质层,表皮内有丰富的单细胞腺。七鳃鳗口漏斗内有角质齿,能周期性脱落。真皮薄,由结缔组织形成网状,内有色素细胞、神经、血管的分布。,

6、鱼类 皮肤:富有粘液腺,能分泌大量粘液.鱼鳞:最原始的是盾鳞,软骨鱼类特有的鳞片,由表皮(外胚层)和真皮(中胚层)共同形成的,来源上与牙齿是同源器官。 真皮鳞是被覆鱼类体表上的鱼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是一种坚硬的骨质物,亦称骨质鳞,均起源于中胚层。硬鳞见于硬骨鱼类,是硬骨鱼中最原始的鳞片,骨鳞为大多数硬骨鱼类型所特有,由真皮形成的。骨鳞根据游离缘的结构,分为圆鳞和栉鳞两种。 圆鳞或栉鳞表面均有同心圆的环纹,称年轮。可依此推测鱼的年龄、生长速度及生殖季节等。,侧线鳞:有侧线器官穿孔的鳞片。 侧线上鳞:由背鳍起点基部至侧线这一长度上的鳞片数目; 侧线下鳞:由臀鳍起点基部至侧线这一长度上的鳞片数目。

7、鳞式是鱼类分类的依据之一。,两栖类 皮肤薄、软、湿而粘滑,皮下有丰富的淋巴间隙。构造与鱼类相似,陆生种类皮肤加厚,表皮的外层细胞稍有角质化,真皮分两层,外层为疏松层,血管、神经、淋巴细胞,腺体较丰富,致密层分布众多的毛细血管,与皮肤呼吸有关。色素细胞分布于表皮和真皮之间。,爬行类 皮肤特点为表皮高度角质化,成为厚而干燥的角质层,有特化的角质鳞,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保护身体,适于陆地生活。但角质鳞妨碍生长,有周期性蜕皮现象,在蛇和蜥蜴最明显。除口腔、泄殖腔等部分外,缺乏皮肤腺。真皮较薄,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上部富有色素细胞,下部由成束的结缔组织构成。龟鳖类和鳄类有真皮组织形成的骨板。,鸟类 适应

8、飞翔生活,表皮和真皮都薄而柔软, 具羽和角质鳞,缺乏皮肤腺(仅具尾脂腺)。 羽、角质鳞、角质喙是表皮的衍生物。,正羽 (羽片、羽茎、羽根),绒羽 纤羽,哺乳类 皮肤厚,表皮可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生发层。其中颗粒层和透明层为哺乳动物所特有。真皮甚厚,真皮乳突发达,皮下组织发达。皮肤衍生物有毛、皮肤腺、角质鳞、爪、甲、蹄、角等。,毛的结构,哺乳动物的角,洞角:由真皮的骨质心和表皮角质鞘组成,无分叉,终生不脱换,雌雄均有,如牛羊角。 实角:真皮骨质角,分叉,多数为雄性具有,每年脱换一次。鹿科动物具有。,四、总结:脊椎动物表皮和真皮产生的衍生物: 表皮衍生物如腺体(粘液腺、皮脂腺、汗腺、乳腺和

9、气味腺)、角质鳞、喙、角质齿、羽毛、毛、爪、蹄、指甲、犀角等; 真皮衍生物如骨鳞、硬鳞、鳍条、骨板、实角等; 还有一些皮肤衍生物是由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的,如盾鳞、牙齿、洞角等。,牛刀小试,28软骨鱼类的盾鳞又称为齿鳞,它应于( )同源 A毛 B角质齿 C角质鳞 D牙齿,析:盾鳞软骨鱼类特有的鳞片,由表皮(外胚层)和真皮(中胚层)共同形成的。盾鳞不但全身分布,还延伸至口中的上下颌,执行着牙齿的功能。从脊椎动物牙齿的发生和结构看,盾鳞和牙齿应该是同源器官。,D,29.鳞式中的带分数的整数表示 A体鳞数 B侧线鳞数 C侧线上鳞数 D侧线下鳞数,B,31.下列哪一种鸟的尾脂腺特别发达 A鸭 B鸡 C猫

10、头鹰 D翠鸟,A,32.下列有关哺乳动物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洞角不分叉,终年不更换 B犀牛角是毛的特化产物 C实角是真皮骨化的产物 D长成后的鹿角可作为贵重的中药鹿茸,析:雄鹿的嫩角没有长成硬骨时,带茸毛,含血液,叫做鹿茸。是一种贵重的中药,用作滋补强壮剂,对虚弱、神经衰弱等有疗效。,D,33.哺乳动物的乳腺是下列哪种腺体的特化? A皮脂腺 B汗腺 C味腺 D臭腺,B,解析:哺乳类皮肤腺来源于表皮的生发层,为多细胞腺, 主要有四种类型,即皮脂腺,汗腺,乳腺和味腺(臭腺)。 皮脂腺为泡状腺,多开口于毛囊基部。 汗腺为管状腺,下陷入真皮深处,盘卷成团,外包以丰富的血管。血液中所含的一部分代谢废物

11、(如尿素),从汗腺管经渗透而达于体表蒸发(即出汗)。 乳腺为哺乳类所特有的腺体,是一种管状腺与泡状腺复合的腺体, 认为是特化的汗腺。 味腺为汗腺或皮脂腺的衍生物(如麝的麝香腺,黄鼠狼的肛腺),对于哺乳类(特别是社会性集群种类)同种的识别和繁殖配对有重要作用。本题易错选A。,34.在脊椎动物中由表皮形成的衍生物是(多选) A毛 B羽 C皮肤腺 D骨鳞,ABC,35.下列动物中哪种动物的皮肤缺乏皮肤腺 A鲤 B蛙 C鸽 D兔,C,第三章 脊椎动物骨骼系统比较,脊椎动物的骨骼主要是指它的内骨骼而言,和软体动物及节肢动物的骨骼,在特性上完全相反。第一,节肢动物等的骨骼在身体的外部,把身体包着,所以叫外

12、骨骼;脊椎动物的骨骼则在身体的内部,所以叫内骨骼。第二,节肢动物等的外骨骼,由细胞的分泌物构成,其中没有活物质,是死物;脊椎动物的内骨骼,由活细胞构成,是活的物质,起源于中胚层。,一、头骨的比较 头骨最复杂,包括脑颅和咽颅两部分,脑颅为保护脑和感觉器官的骨骼,咽颅为支持消化道前端(咽部)侧壁的骨骼。咽颅由一系列咽弓组成,咽弓数目一般为七对,在进化过程中趋向减少。除圆口类和软骨鱼类的头骨停留在软骨阶段,其他的头骨均骨化为硬骨。,鱼纲 咽颅:咽颅有七对弓状结构,围绕在消化道前端。第一对为颌弓,包括上颌的腭方软骨和下颌的麦氏软骨;第二对为舌弓;后5对为鳃弓。 头骨与脊柱的第一脊椎骨以枕髁(头骨和脊椎

13、骨相关节的关节突)相关节。单枕髁的有硬骨鱼、爬行类、鸟类;双枕髁的有软骨鱼、两栖类、哺乳类。 鱼类是鳃呼吸,具外鼻孔,但与口腔不相通,只司感觉。,两栖纲 脑颅:具2个枕骨髁。颅骨数目减少,一部分还保留软骨状态。 咽颅:舌颌骨进入中耳腔,变为耳柱骨,参与声波传导。正常咽弓因鳃退化而消失或构成支持喉的软骨。两栖类陆生后,出现内鼻孔,内鼻孔与口腔相通。因而进食频率不同,呼吸效率也不高。,爬行纲 脑颅:具单一的枕髁。脑颅顶壁隆起,属于高颅型,优于两栖类的平颅型。 头骨两侧、眼眶的后面具有颞窝,分为3类:无颞窝,如龟鳖类;合(单)颞窝,头骨每侧只有一个颞窝,如哺乳类;与古代兽齿类头骨构造一致,是哺乳类起

14、源于古兽齿类的证据之一。 双颞窝,每侧有上下2个颞窝,大多数现代爬行类(蜥蜴、蛇、鳄)和鸟类属于此类。 咽颅:由前颌骨、上颌骨的腭突、腭骨和翼骨愈合而成雏形的次生腭,使内鼻孔后移至口腔后端,口腔和鼻腔分开,解决了动物同时进行摄食和呼吸的矛盾。,颞窝为爬行类头骨最重要的特点,在头骨两侧、眼眶后部有1-2个孔洞,由周围一定骨片形成的颞弓所围成,称颞窝。颞窝是颞肌(咬肌)的附着部位,它的出现与咀嚼肌有效的执行咀嚼功能有关,并为更发达的咀嚼肌的收缩提供足够的空间。,次生腭由前颌骨、上颌骨、腭骨等骨的腭突共同形成。次生腭出现使口腔和鼻腔得以分隔,内鼻孔后移,使呼吸通道畅通,呼吸效率提高,而且当动物吞食大

15、型食物时仍得以正常呼吸。鳄类有完整的次生腭,鼻腔和口腔完全分隔。,小词典,鸟纲 骨片薄;大骨中空,且有气囊穿入;中空的骨块内有骨质小梁;骨片多愈合。这样就大大减轻了身体重量,而又不乏结构的稳固性,为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 脑颅:头部各骨块愈合成一整体。单一枕髁,枕孔移至头骨底部。属双颞窝,但颞窝间的骨弓消失,颞窝与眼窝合并而成更大的眼窝。 咽颅:上下颌骨极度前伸,构成鸟喙。与两栖爬行类相似,舌颌骨进入中耳变为镫骨(与耳柱骨同源)。 哺乳纲 哺乳类的头骨与鸟类相似,头骨形成一个完整而坚固的骨匣。 脑颅:具2枕髁,枕孔移至脑颅腹(底)面;咽颅:上颌的方骨已进入中耳,成为3对听小骨之一的砧骨,下颌的关

16、节骨也进入了中耳,成为听小骨之一的锤骨。下颌仅由1对齿骨组成。次生腭进一步完善,出现肌肉质软腭。,头骨的演变趋势 愈是低等脊椎动物,保留软骨的成分愈多,愈是高等种类,软骨被硬骨替代愈完全。 愈是低等种类,软骨性脑颅愈完整, 愈是高等种类愈不完整,甚至残缺。 愈是低等种类,头骨骨块数目愈多, 愈是高等种类,骨块数目愈少。各骨块之间的连接由疏松而紧密至彼此愈合。 愈是低等种类,脑颅与咽颅的区分愈加明显,在高等种类多为相互愈合而难以区分。 脑颅的变化和脑的发达程度有关,咽颅的变化与动物由水生到陆生,肺呼吸代替鳃呼吸相关,随着鳃的消失,支持鳃的鳃弓发生深刻的变化。,头骨小结,颌弓与脑颅的连接类型: 大

17、致可分为: 两接型 颌弓由它本身和通过舌颌软骨与脑颅连接起来。腭方软骨本身的突起(腭突、耳突)借韧带与脑颅相连,同时舌颌骨借韧带连接于脑颅与上下颌。见于原始的软骨鱼类。 舌接型颌弓借舌颌软骨与脑颅连接。腭方软骨借腭突和脑颅疏松联络,舌颌软骨借韧带上和脑颅相连,前和上下颌后端相连,多数鲨鱼属于这种类型,大多数鱼类属此类型。,二、脊椎动物颌颅连接类型,自接型 腭方软骨直接与脑颅连接。舌颌骨不参与悬器作用,腭方软骨与脑颅愈合,下颌借镫骨间接与脑颅相连,舌颌骨退化,见于全头类;上颌与脑颅愈合,下颌靠方骨间接与脑颅相连,见于两栖、爬行、鸟类; 颅接型 上颌与脑颅愈合,下颌的齿骨直接与脑颅关节,方骨和关节

18、骨均不再起悬器作用,见于哺乳动物。, 鱼类脊柱仅分化为尾前椎(躯干椎)和尾椎。椎体双凹型。体椎附有肋骨,尾椎特有血管弧。软骨鱼类脊柱为软骨,具有完整的椎骨构造,脊索退化,残存在椎体之间,在椎体内常有钙质沉淀物,以加强椎体的坚硬性。低等硬骨鱼类脊柱骨化程度差,脊索终生存在。肺鱼脊索具厚的脊索鞘,支持椎弓和脉弓,缺少椎体。现存总鳍鱼不具椎体,有骨化的椎弓、椎棘,尾椎有脉弓、脉棘。软骨硬鳞类有发达的脊索及椎弓、椎棘。真骨鱼类脊柱完全骨化,形成强有力的支柱,仅在连接椎弓、脉弓处常未骨化而保留软骨状态 。,两栖类 现代两栖类低等种类双凹型椎体,高等种类前凹型椎体或后凹型椎体。脊柱可区分为颈椎、躯干椎(躯

19、干椎、胸腰椎)、荐椎、尾椎几部分。颈椎一枚,亦称寰椎,有两个凹窝与头骨的两个枕骨关节,使头部能上下活动,荐椎一枚,与腰带相接,有尾类椎骨数目多,无尾类减至7-9枚,尾椎愈合成尾杆骨,颈椎和荐椎是陆栖脊椎动物的特征。,爬行类现存爬行动物的椎体大多为前凹型,少数为双凹型和后凹型。脊柱可区分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五部分。颈椎数目多,一般7-9枚,第1、2枚特化为寰椎和枢椎,寰椎呈环状,前一个膨大的凹窝与枕骨髁相关节,枢椎的齿突插入寰椎的下方。荐椎2枚,支持作用更强。,鸟类脊柱可区分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五部分。由于适应飞翔生活,除颈椎外,其椎骨多愈合。颈椎的椎骨间的关节面呈马鞍形,称

20、异凹型椎骨(特有),第1、2枚颈椎特化为寰椎、枢椎,颈椎与爬行类相似,但活动性更大。胸椎除一部分愈合外,最后一枚胸椎、全部腰椎、荐椎、前面的部分尾椎愈合在一起形成综荐骨(愈合荐椎是鸟类特有的),最后几枚尾椎愈合成尾综骨。, 哺乳类 椎体双平型。脊柱可区分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五部分。颈椎除海牛、树懒外均为7枚,寰椎有两个凹窝与枕骨髁关节;胸椎925枚,一般1215枚,马18枚、象20枚、树懒25枚;腰椎29枚,多47枚,鲸类多达21枚:荐椎25枚,有愈合现象;尾椎数目变化大,350枚。,胸骨是陆生脊椎动物特有的结构。 从两栖类开始出现胸骨,但无胸廓,无肋骨; 羊膜类胸骨发达并形成胸廓(

21、由胸椎、肋骨及胸骨借关节、韧带连接而成),其作用除保护内脏外,更主要的由于肋间肌的收缩,使胸廓体积扩张和缩小,加强了肺的呼吸运动。 鸟类胸骨特别发达,绝大多数形成龙骨突,与飞翔生活相适应。 哺乳动物胸骨包括一系列骨片,肋骨:靠脊柱的一段为硬骨,称硬肋;靠胸骨的一段为软骨,称软肋,仅胸椎具肋骨。,2、胸骨,3、附肢骨骼的比较 带骨 带骨是连接肢骨的骨骼,分为肩带(即前肢骨)和腰带(即后肢骨)。肩带由背部的肩胛骨区、腹部的乌喙骨区及膜质骨成分组成,连接前肢处称肩臼;腰带由髂骨、坐骨、耻骨组成,连接后肢骨处称髋臼,腰带无膜质骨成分。 肢骨 四足动物前肢骨骨块包括上臂的肱骨,小臂的尺骨、桡骨,枝梢部分

22、的腕骨、掌骨、指骨;后肢骨包括大腿的股骨,小腿的胫骨、腓骨,枝梢的跗骨、蹠骨、趾骨。 四肢骨:是陆生的模式 。两栖类呈愈合简化,从爬行类开始为典型的五指(趾)型四肢,出现了跗间关节。,脊椎动物带骨和肢骨模式图,脊柱、胸骨小结,牛刀小试,36、鲤鱼脑颅与颌弓的连接方式是 A舌接型 B双接型 C自接型 D颅接型,解析:脊椎动物的颌弓与脑颅的连接有四种类型: 舌接型,上、下颌弓通过舌弓的舌颌软骨与脑颅连接,见于大多鱼类。 双接型,上颌直接与脑颅连接,下颌通过上颌及舌颌骨与脑颅连接,多见于原始的板鳃类。 自接型,上下颌直接与脑颅连接,见于全头亚纲、总鳍鱼、肺鱼、多鳍鱼和哺乳动物以外的陆栖动物。 颅接型

23、,上、下颌更紧密地与脑颅连接,方骨成为砧骨,下颌的关节骨成为锤骨,舌颌骨成为镫骨,见于哺乳动物。,A,37鸟类的椎体特征是 A前凹型 B双凹型 C 双平型 D异凹型,解析:鸟类的椎体呈马鞍形,为异型椎体。鱼类和少数爬行类为双凹型,两栖和多数爬行类为前凹型,哺乳类为双平型。,D,38.具有一个枕骨髁的动物是 A两栖类和爬行类 B鸟类和爬行类 C鸟类和哺乳类 D两栖类和哺乳类,B,39.动物头部的骨骼是靠枕骨髁与颈椎相联接的,人类具有2个枕髁,哪类动物与人类一样具2个枕髁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鸟类,B,40.爬行类的颌弓与脑颅的连接属于 A两接型 B舌接型 C自接型 D颅接型,C,41.

24、哺乳类的下颌是由 构成 A齿骨和隅骨 B齿骨、隅骨和关节骨 C齿骨、隅骨和方骨 D齿骨,D,42.具有双平型椎体的动物是 A鲫鱼 B鲸 C蛇 D青蛙,B,43.陆生动物的特征是 A颈椎和尾椎的出现 B颈椎和躯干椎的出现 C荐椎和尾椎的出现 D颈椎和荐椎的出现,D,47、鸟的三骨孔是由哪三块骨骼组成的? A、锁骨、肩胛骨、乌喙骨 B、锁骨、肱骨、胸骨 C、锁骨、肱骨、肩胛骨 D、肱骨、肩胛骨、乌喙骨,解析:三骨孔是用于改变飞行肌方向的一个结构,是由组成鸟类肩带的三块骨骼即锁骨、肩胛骨、乌喙骨组成,它们在彼此关节处形成一个孔。,48.环颈雉的颞窝属于 A上颞窝 B下颞窝 C双颞窝 D合颞窝,C,A

25、,49.胸骨的出现从什么动物开始 A两栖类 B爬行类 C鸟类 D哺乳类,A,50(2010年)在古生物研究中,骨骼化石是发现和研究最多的部分,请根据以下骨骼描述判断具备此种骨骼的生物和现存生物的哪一类最相似 1)脊柱有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的分化 2)胸廓由胸椎、肋骨和胸骨围成 3)头骨每侧有2个颞窝 4)口腔内具有广泛着生的牙齿 A两栖类 B爬行类 C鸟类 D哺乳类,析:两栖类首次出现一枚荐椎及一枚颈椎,爬行类有荐椎两个,颈椎数目增多。爬行类首次出现胸廓。现代爬行类中,除龟鳖类外均为双颞窝,鸟类为双颞窝后代,哺乳类为合颞窝后代。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一生中会不断替换更新牙齿,属于多

26、生齿列。有出资料背景题趋势,B,第四章 脊椎动物的肌肉比较,1肌肉的特点 肌肉发生于中胚层。 包括骨骼肌(横纹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 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一般认为是肌动蛋白丝(细)在肌球蛋白丝(粗)之间滑动所形成的。 机体内来自运动神经的冲动不是单一的,而是一连串的,如果成串冲动的间隔时间很短,那么在前一次单收缩没有完成之前就接受又一次冲动刺激而发生再一次收缩。当冲动或刺激的频率增加到一定数值时,使许多单收缩融合在一起,肌肉持续处于收缩状态,称为强直收缩。正常机体内骨骼肌的收缩都是不同程度的强直收缩。 心肌除有收缩性、兴奋性和传导性外,还有自动的节律性。 平滑肌收缩慢、比较持久,不易疲劳。,2肌

27、肉的进化 圆口类与鱼纲的肌肉系统分化程度都不高,均由肌节组成,肌节形态为侧写的“W”形。 四足类自从两栖纲的肌肉分节现象消失,成为肌肉束。 爬行纲出现了肋间肌和加强了的皮肤肌,分别参与呼吸和鳞片的运动。 鸟纲与翼运动有关的胸肌(胸大肌、胸小肌)特别发达。后肢具有适应树栖握枝的肌肉。贯趾曲肌和腓骨中肌以长肌腱连到脚趾。脚趾抓握树枝时由于体重作用,使屈肌肌腱拉紧,自动紧握树枝。当鸟抬起身体、跗间关节伸开才使紧握的四趾松开。 哺乳纲的皮肤肌、咀嚼肌和四肢肌均较其他脊椎动物发达,此外还具有哺乳类所特有的膈肌。,第五章 脊椎动物消化系统比较,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均是由胚胎时期的原肠及其突出

28、分化形成的。在胚胎早期内胚层形成原肠管,两端外胚层凹入,与内胚层相通成口及肛门。原肠形成消化道的内壁粘膜上皮和许多衍生物,中胚层的结缔组织、平滑肌、浆膜构成消化道外壁。原肠管在成体分化为口腔、咽、食道、胃、肠、泄殖腔。原肠衍生物形成脑下垂体前叶、咽囊、甲状腺、鳔、肺、肝、胰、卵黄囊、尿囊等,口腔中的齿:软骨鱼类上下颌具同型齿,其结构与盾鳞相同,与其他脊椎动物的齿同源。硬骨鱼类的齿着生在颌及口腔内的一些骨骼上(分为口腔齿和咽喉齿),为同型端出齿。鲤形目的第五对鳃弓特化成咽骨,上面着生有咽喉齿,形状与食性相关(07实验题) 。两栖类的牙齿一般是同型多出齿。爬行类的牙齿基本为同型齿,依着生位置分为端

29、生齿(蛇)、侧生齿(蜥蜴)、槽生齿(鳄) ;现代鸟类无齿。哺乳类的牙齿为异型、槽生、再出齿。,哺乳动物的牙齿最为复杂,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异型齿。各种哺乳动物的齿数和排列的方式都是恒定不变的,叫齿式,是哺乳动物分类的根据之一 。,齿式中横线上面的数字分别代表左上颌的门齿、犬齿、前臼齿、臼齿的数目;横线下面的数字则代表左下颌相应牙齿的各类和数目。,肠-动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圆口纲、鱼类的肠无明显分化,两栖类有小肠和大肠的分化,爬行类首次出现盲肠。哺乳动物肠分化最复 杂,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分为盲肠、结肠、直肠。 消化腺 :脊椎动物的消化腺除了胃腺、肠腺外,还有口腔腺、肝脏、胰脏。 口

30、腔腺-圆口类有特殊的口腔腺,其分泌物可以使寄主血液不凝。鱼类无口腔腺。两栖类开始出现口腔腺,为颌间腺。爬行类口腔腺发达,毒腺是口腔腺的变态。哺乳动物的口腔腺发达,包括耳 下腺、颔下腺、舌下腺(兔还有眶下腺),含有消化酶。 泄殖腔与泄殖窦 泄殖腔:肠末端膨大,输尿管和生殖管均开口于此,是粪、水和生殖细胞共同排出体外的地方。例如,软骨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单孔类。 泄殖窦:输尿管和生殖管汇合处,而消化道单独以肛门与体外相通。例如,圆口类、硬骨鱼类和哺乳类。,57.鸟类位于泄殖腔背面的腔上囊是重要的 A造血器官 B淋巴器官 C内分泌器官 D副性腺器官,B,解析:腔上囊在幼鸟发达,至成体

31、则失去囊腔成为一个具淋巴上皮的腺体结构,是鸟类T淋巴细胞发育的场所。,牛刀小试,58.不少食草兽类与其食性和取食行为相适应,消化系统出现了复胃,牛、羊具有4室,哪部分属于真正的胃 A瘤胃 B网胃 C瓣胃 D皱胃,解析:牛、羊等食草动物的反刍胃由瘤胃、网胃、瓣胃、皱胃4室组成,其中前三室为食道的变形,皱胃为胃本体,具有腺上皮,能分泌胃液。反刍的简要过程是:当混有大量唾液的纤维质食物进入瘤胃以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分解(有时也能进入网胃),存于瘤胃和网胃内的粗糙食物上浮,刺激瘤胃前庭和食道沟,引起逆吐反射,将粗糙食物逆行经食道入口再行咀嚼,咀嚼后的细碎或比重较大的食物再经瘤胃与网胃的底部,最后到

32、达皱胃进行化学性消化。,D,59.下列属于同源器官的是 A盾鳞与牙齿 B盾鳞与骨鳞 C骨鳞与皮肤腺 D皮肤腺与牙齿,A,60.没有泄殖腔的动物是 A硬骨鱼B软骨鱼 C青蛙 D鸭嘴兽,A,61.下列哪一组动物均有肛门 A软骨鱼、硬骨鱼、爬行类 B七鳃鳗、硬骨鱼、狗 C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D软骨鱼、鸟类、单孔类,B,62.(2010年)牙齿可以反映哺乳动物的食性、取食行为、生活方式、体型及代谢水平等特征。根据以下牙齿特征判断此动物的类别和食性(1分)1)一生中经历乳齿和恒齿两个阶段;2)恒齿齿式为:31423143;3)全部为短冠型齿;4)上颌第1、2切齿齿冠为三峰型,其余切齿各有大小两个尖峰;

33、5)犬齿挈弯曲的圆锥形,尖端锋利;6)前臼齿为三峰型,臼齿为多峰型;7)上颌第4前臼齿和下颌第一臼齿最大,这两枚最大齿的大尖锋咬合完整密切。A灵长目,杂食性 B长鼻目,植食性 C食肉目,肉食性D鲸目,肉食性 E啮齿目,杂食性,析:资料背景题。犬的齿全部为短冠型。上颌第1、2切齿齿冠为三峰型,中部是大尖峰,两侧有小尖峰,其余切齿各有大小两个尖峰。犬齿呈弯曲的圆锥形,尖端锋利,阻力臂长,是进攻和自卫的有力武器。前臼齿为三峰型,臼齿为多峰型,上颌第4前臼齿和下颌第一臼齿最大,其余向前向后依次变小。这两枚最大齿的大尖锋咬合完整密切,阻力臂短,是强有力的撕裂装置,故称裂齿,裂齿为判定肉食性动物的标志。,

34、C,第六章 脊椎动物呼吸系统比较,水生脊椎动物主要以鳃进行呼吸,四足动物主要以肺(内胚层起源)进行呼吸,此外在低等脊椎动物还有一些辅助呼吸器官,如鱼类的口咽腔、肠、皮肤、鳃上器官、鳔;两栖类的皮肤、口咽腔及龟鳖类的副膀胱等。在发生上,鳔和肺同是原肠突出而形成。 鳔-大多数硬骨鱼类都有鳔,少数种类(如金枪鱼、蓝点马鲛)和软骨鱼类没有鳔,这是一种次生现象。鳔是在胚胎期食道背方突出向后扩展形成的囊状结构。有鳔管的称管鳔类或喉鳔类,如鲱形目、鲤形目等;无鳔管的称闭鳔类。,鱼类的闭鳔类的成体鳔内的气体是通过特有的红腺的微血管网分泌的,红腺位于鳔前腹面的内壁上,为单层或多层上皮褶,下面大量的微血管按一定次

35、序排列在红腺下组成特异的网状构造,行气体交换。鳔内气体的减少是靠卵圆窗吸收(闭鳔类)或通过鳔管排放。,鳃 鳃位于咽部,发生于咽部的鳃裂(5个)。鳃裂的前后壁表皮形成许多鳃丝,组成鳃瓣,其间充满了微血管。软骨鱼类鳃有发达的鳃间隔,鳃裂直接通体表或具膜质鳃盖。硬骨鱼类鳃间隔退化,鳃裂不直接通体外,有鳃盖保护。,小词典 鳃间隔:在两列鳃片间,有结缔组织的支持物,称鳃间隔.软骨鱼类的鳃间隔发达,而硬骨鱼类的鳃间隔趋于退化.,肺脏的比较解剖 两栖动物-肺的结构简单,位于心脏和肝脏的背侧,有尾类的肺呈细长的囊状,一般左肺比右肺长;无尾类的肺呈椭圆形薄壁囊状结构,内呈蜂窝状,以增大肺脏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需皮

36、肤辅助呼吸。,有尾类的肺,无尾类的肺,鸟类-具有非常发达的气囊和肺气管相同,肺体积小,紧贴胸腔背部,肺分为左右两叶,为缺乏弹性的海绵状体,是由各级支气管形成的彼此吻合相通的网状管道系统。气囊的壁光滑,无气体交换功能,但在呼吸活动中起重要的作用,使鸟类产生独特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哺乳动物的肺脏-极为发达,结构非常复杂。,陆生脊椎动物的呼吸方式 两栖动物-由于尚未形成胸廓,其呼吸方式为特有的口咽式呼吸,即呼吸时主要依靠口腔底部的颤动升降来完成,并通过口咽腔粘膜进行气体交换。 爬行动物-形成的胸廓,其呼吸方式除了口咽式呼吸外,发展了胸式呼吸。 鸟类-具有脊椎动物中最独特的呼吸方式,即双重呼吸。,哺

37、乳动物-呼吸的完成靠膈肌和肋间肌运动,改变胸腔体积,使气体进出肺。包括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两种形式。在正常生理状况下,哺乳动物的呼吸方式为胸腹式呼吸。,哺乳动物的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气管和喉头:甲状软骨和会厌软骨为哺乳动物特有。,哺乳动物的喉头与气管,A腹面观,B背面观,牛刀小试,63. 鸟类呼吸时气体交换的真正部位是 A背支气管 B腹支气管 C微气管 D平行支气管,解析:鸟类的呼吸较特殊,为双重呼吸,即吸气和呼气均有新鲜空气通过肺。鸟类的肺相对体积较小,是一种海绵状缺乏弹性的结构,这种结构主要由大量的细支气管组成,其中最细的分支是一种呈平行排列的支气管,成为三级支气管或平行支气管,在三级支气管

38、周围有放射状排列的微气管,其外分布有众多的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即在此进行。,C,64下列各组动物中,哪一组代表脊椎动物呼吸系统的复杂性增加的顺序 A江豚大鲵扬子鳄肺鱼 B肺鱼大鲵扬子鳄江豚 C大鲵扬子鳄江豚肺鱼 D扬子鳄大鲵肺鱼江豚,解析:从鱼类到哺乳类,呼吸系统得以进化,复杂性不断增加,肺鱼属鱼类,大鲵属两栖类,扬子鳄属爬行类,江豚属于哺乳类。,B,65.陆生脊椎动物的肺,从来源和位置来说,它起源于 A外胚层 B中胚层 C内胚层 D不能确定,C,66.以下各种鱼的鳃具有鳃间隔的是 A鲤鱼 B白斑星鲨 C小黄鱼 D鲸,B,67.下列脊椎动物中,不具有内鼻孔的动物是 A鱼 B蛙 C蛇 D鸟,A,6

39、8.下列哪一类动物的肺中,既没有肺泡也没有弹性 A鹰 B猪 C人 D鳄鱼,析:鸟肺并不象哺乳类那样微支气管末端成为盲端的肺泡,而是各级支气管(尤其是微支气管)彼此连通成网状,并与毛细血管网相互交织在一起,气体交换即在其间进行。,A,69(05年)下列哪一组动物均有内鼻孔?( ) A蛙、龟、鸵鸟、肺鱼 B七鳃鳗、狗、猫、石龙子 C草鱼、陆龟、鸭嘴兽、文鸟 D文昌鱼、蟾蜍、肺鱼、鲤鱼,A,第七章 脊椎动物循环系统比较,心脏 :原始脊索动物(文昌鱼)没有心脏的分化,其腹大动脉具有:常律性搏动的能力。从圆口纲开始出现心脏,由静脉窦、心房、心室3部分构成。软骨鱼纲的心脏最为典型,由4部分组成。低等硬骨鱼

40、类的心脏基本同于软骨鱼类,但动脉圆锥趋于退化,高等硬骨鱼类更为退化,仅留痕迹,被动脉球所取代,动脉球不能搏动、内部无瓣膜,不是心脏的组成部分,为腹大动脉基部的膨大。两栖类心脏由静脉窦、二心房、一心室和动脉圆锥4部分组成。爬行动物具两心房、两心室,但心室具不完全分隔。,圆口类、鱼类及两栖类幼体,血液循环为单循环。两栖类和爬行类的血液循环虽为双循环,但乏氧血和富氧血在心室有一定程度的混合,属于不完全双循环。鸟类和哺乳类的心脏不具静脉窦,心脏完全分为2心房2心室,实现了血液在心脏内的完全分流,建立了完全的双循环。鸟类和哺乳类心脏左房室瓣膜均为二尖瓣,右房室瓣膜鸟类为肌肉瓣,哺乳类为三尖瓣。,两柄类,

41、爬行类 哺乳类,动脉 动脉系统的基本模式为腹大动脉,心脏发出的一条在消化道腹面前伸;背动脉,位于消化道背面的一对血管,后伸汇合成一条动脉弓,连接腹大动脉和背大动脉的血管。脊椎动物动脉系统基本模式大致相同,演变的部位主要在动脉弓(见下图)。,圆口纲全部动脉弓都同等发育,软骨鱼和少数硬骨鱼保留5对动脉弓,多数硬骨鱼保留4对动脉弓。 两栖类在胚胎期1、2对动脉弓已经消失。在无尾类背动脉根位于第3、4对动脉弓之间的血管退化并消失,第3对动脉弓的血液供应头部,称颈动脉弓;沿腹大动脉前伸的血管称外颈动脉,沿背动脉根前伸的血管称内颈动脉。 鸟类的动脉弓是左体动脉弓完全消失,剩下2个动脉弓与心室相连,肺动脉从

42、右心室发出,右体动脉弓从左心室发出。 哺乳动物的动脉弓是从原始的古爬行动物发展而来,右体动脉弓消失,与鸟类相反,从左心室发出左体动脉弓。,70.下列没有静脉窦 的动物是 A、鲤鱼 B、青蛙 C、蛇 D、家鸽,析:静脉窦是具有薄膜的腔,位于心脏的末端,可接受体静脉的血液。在鱼类中静脉窦发达,是心脏的组成部分;两栖动物的心脏由于心房间隔的出现,而分为左右两半,静脉窦向前移动而连于右心房上;爬行类的心脏,心室有室间隔,静脉窦开始退化;鸟类的心脏心室、心房完全分隔,静脉窦完全消失。,D,71.两栖类的成体的心脏是由 构成的 A静脉窦、心房、心室 B动脉圆锥、静脉窦、心房、心室 C动脉圆锥、心房、心室

43、D心房、心室,A,析:两栖类的血液循环由单循环变为不完全双循环。心脏由静脉窦、二心房、一心室和动脉圆锥4部分组成。因为只有一个心室,心室中同时有动脉血和静脉,这两种血有一部分是混合起来的,故输送氧的能力较低。,牛刀小试,72.鸟类心脏右房室间的瓣膜是 ( ) 哺乳动物右房室间的瓣膜是 ( ) A二尖瓣 B三尖瓣 C肌肉瓣 D半月瓣,析:鸟类心脏已分隔为二心房、二心室。静脉窦完全退化,鸟类左体动脉弓退化,右体动脉弓保留。右心室和右心房间的房室孔处的瓣膜是肌肉质的,与其他羊膜类不同。哺乳类四室心脏,右侧心房与心室壁均较薄,内贮静脉血,右心室和右心房间具膜质的三尖瓣,而非如鸟类那样是肌肉质的;左心房

44、与心室壁较厚,内贮动脉血,房室间具二尖瓣。,C,B,73.以下动物中保留左体动脉弓的是 A盲鳗 B黄鳝 C水蟒 D海豚,D,下图显示的是某种脊椎动物的心脏,请仔细观察。,74判断这种动物属于 A软骨鱼纲 B硬骨鱼纲 C两栖纲 D爬行纲,C,析:鱼纲中循环系统为单循环,心脏血为缺氧血,心脏(单心房,单心室,一静脉窦,软骨鱼有动脉圆锥。位置较其他脊椎动物靠前,血流速度慢)鳃(换气)背大动脉组织毛细血管静脉心脏 两栖纲循环系统: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心室-体动脉-全身各器官-体静脉-右心房-心室 。循环系统也有相当大的改变:心房分隔为两个,分别接纳来自肺循环与体循环的血液,心

45、室为1个,其中有混合的静脉血和动脉血,心室收缩先从右边开始,静脉窦和动脉锥仍然存在,且动脉圆锥当中有螺旋瓣分配血液。 爬行纲循环系统:三腔心脏,动脉圆锥退化消失,心室出现不完全中隔(鳄类仅有小孔相通),不完全双循环,出现肺动脉弓和左右体动脉弓,肾门静脉开始退化。 图中为一室两房腔心脏,属于两栖纲。,第八章 脊椎动物排泄系统比较 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其主要部分为一对发达的肾脏。文昌鱼无集中肾脏,由肾管来执行排泄功能。圆口类有集中的肾脏,胚胎期为前肾,成体为中肾。鱼类胚胎期为前肾,成体中肾。中肾是无羊膜动物成体的排泄器官。两栖类胚胎期为前肾,成体为中肾,吴氏管兼有输尿和输精之用,在雌性仅作输尿之用

46、。羊膜类胚胎期为前肾和中肾,后肾形成后,后肾管为输尿管,雌性中肾管退化,雄性的吴氏管专作输精之用。后肾是羊膜动物成体的排泄器官。鸟类的排泄物以尿酸为主,随粪便排出;哺乳类的排泄物以尿素为主,通过肾小管排出。爬行类和鸟类以排尿酸为主;而硬骨鱼排泄物主要为氨;软骨鱼、两栖类和哺乳类以排尿素为主。,脊椎动物肾脏 的发生演变过程: 肾脏由中胚层形成。在无羊膜类动物中,肾脏的发生连续经过前肾(胚胎期)和背肾(成体)两个阶段。在羊膜类动物中,肾脏发生经过三个阶段:前肾、中肾(胚胎期)和后肾(成体)。脊椎动物的肾脏分为全肾、前肾、中肾、背肾、后肾五种类型。全肾(原肾):最原始的肾脏.最早的脊椎动物肾脏由沿体

47、腔全长并按体节排列的肾单位组成。仅存在于盲鳗幼体和蚓螈幼体中。前肾:脊椎动物在胚胎期都要经历前肾阶段,但只有盲鳗和少数硬骨鱼类前肾终生保留。前肾小管状,分节排列,一端开口于体腔,一端通体外的前肾小管和环节动物的肾管很相似。中肾和背肾:背肾和中肾是非羊膜类动物的成体肾。中肾是指羊膜类胚胎期在前肾之后依次出现的肾,位于体腔中部;背肾是无羊膜类成体的肾,位于体腔的中部或后部。在一些无羊膜类,背肾的前面部分基本上失去泌尿的功能,在雄体则被输精管占据。在结构上背肾和中肾基本上相同。形成中肾时,原来的前肾管纵分为两管:一是中肾管,另一是牟勒氏管。在雌体中,牟勒氏管成为输卵管,这种情况出现于软骨鱼类和有尾两

48、栖类。 后肾:是羊膜类动物成体肾脏,保留直至终身。发生在中肾之后,位置在体腔的后部。后肾发生后,中肾管失去了导尿功能,在雄性成为输精管,在雌体退化;牟勒氏管在雌性成为输卵管,在雄体退化。 综上所述:脊椎动物肾脏的进化趋势为:肾单位的数目由少到多,肾孔由有到无,由体腔关系到血管关系,发生部位由体腔前部到体腔后部。,牛刀小试,79.下列哪种动物不具泄殖腔?( ) A鲤鱼 B黑斑蛙 C石龙子 D家鸽,解析:泄殖腔为肠的末端略微膨大处。 动物体中消化、排泄和生殖器官开口的情况不同:一种是排泄与生殖有共同的开口,称为泄殖孔,包括圆口类、硬骨鱼类和有胎盘哺乳类;另一种情况是消化、排泄与生殖管道最后共同汇入

49、同一腔,即泄殖腔,其共同的开口称为泄殖腔孔,包括软骨鱼、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单孔类(如鸭嘴兽)。上述4种动物中,只有鲤鱼不具泄殖腔。,A,80下列哪一组动物具有后肾?A鳐鱼,鲤鱼,中国大鲵 B鲸鱼,鲨鱼,狗C麻雀、扬子鳄、家兔 D鲨鱼,麻雀,鸭嘴兽,C,析:后肾是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其主要部分为一对发达的肾脏。从低等种类到高等种类,根据发展程度的不同,肾脏可以区分为三种类型,即前肾、中肾、后肾。后肾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成体的排泄器官,其位置靠近体腔的后段。,81.在脊椎动物中成体排泄器官均属于后肾的动物是 A鱼和蛙 B蛙和蜥蜴 C蜥蜴和鸟 D鱼和鸟,C,82.尿酸是以下哪些动物的主要排泄物 A哺乳类、鸟类、甲壳类 B爬行类、昆虫、哺乳类 C鸟类、寡毛类、昆虫 D爬行类、昆虫、鸟类,D,析:昆虫的排泄器官马氏管是一种陆地生活的适应性器官。马氏管的主要排泄产物是尿酸,尿酸是结晶,不溶于水,所以排出时不需要伴随多量的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