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中央集权的加强 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ppt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321965 上传时间:2021-08-22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32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讲 中央集权的加强 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3讲 中央集权的加强 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讲 中央集权的加强 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讲 中央集权的加强 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pptx(2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讲:中央集权的加强,1、秦朝: 阅读材料,秦王嬴政最后以什么方式管理国家 材料1:丞相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材料2: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郡县制的全面推行,郡县制的全面推行,特点:郡守、县令(长)由皇帝直接任命 评价:形成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实现对地方有效控制;标志官僚政治开始形成。,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时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

2、”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试题分析】 解答时需要从对比分封制和郡县制这一角度入手,再结合对“公天下”的理解,分析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化,即从分封制下的“世卿世禄”到郡县制下的“依据才干政绩”来选官,故D项正确。 答案:D,贵族政治,官僚政治,权力世袭,皇帝任免,依据图示结合所学,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重点理解,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 杀守窃令而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 ) A分封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 C宗法制的确立 D

3、三省制的确立,B,2、汉: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时期,推恩令(嫡长子继承王国,其他子弟为列侯,侯国归郡管辖); 此外,设刺史制度;“酎金夺爵”,七国之乱,材料: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2019年全国卷1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C,(2017年全国新课标1卷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

4、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C,(2019怀化模拟)下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内容的变化表。据此可知西汉() A.王国问题死灰复燃 B刺史逐步丧失监察职能 C社会问题不断暴露 D州已成为地方行政区划,C,3、唐:节度使总揽地方行政、财政、军权,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4、宋:削实权,以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制钱谷,设转运使,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 收精兵,收地方将领兵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材料:(宋)太祖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其故何也? 普对曰:

5、“无他,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评价:中央集权得以强化;埋下“三冗两积”隐患,据宋史记载:“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其官人受授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故仕人以登台阁、升禁从为显宦,而不以官之迟速为荣滞;以差遣要剧为贵途,而不以阶、勋、爵邑有无为轻重。”此现象直接导致了() A中央集权削弱 B行政效率降低 C腐败现象丛生 D积贫积弱局面,B,5、元:行省制,作为中书省派出机构,下设路府州县,边疆少数民族由宣慰司管理; 河北、山东等腹里直属中书省; 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及全国佛教事务; 6、明:设立三司;改土归流;,了解:三司

6、,拓展:“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即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又称土司改流、改土设流、废土改流,始于明代中后期,是指将原来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废除,改为朝廷中央政府派任流官。改土归流就是把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变成汉族式的官员管理方式。土司即少数民族的首领,流官由中央政府委派。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央对西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统治。,(2019梅州模拟)元代以前常“因山川民俗以制州界”,而元代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这表明元代() A以山川地理环境来划分行政区域 B以消除割据可能性划分行政区域 C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划分行政区域 D

7、以文化认同作为行政区划的依据,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犬牙交错”原则可知,材料讲述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是为了限制地方势力壮大,防止割据,以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2016全国卷)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B,总趋势:中央不断加强,地方不断削弱,总结: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秦:郡县制

8、 汉: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刺史制 隋唐:节度使藩镇割据局面 宋朝: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明朝:地方设立三司,改土归流,3.选官用官制度 (1)汉朝,主要实行“察举制”“征辟制”,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人 (2)魏晋南北朝,主要实行“九品中正制”,由世家大族担任的中正官依据家世、才能评定人才等级 (3)隋炀帝时期,科举制形成,依据考试成绩选取人才,认识:地方掌握选官权力,破坏中央集权孝、廉的选拔标准不合理,认识:世家大族掌握选官权力;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门阀政治),选官权力收归中央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官僚政治进一步发展;推动阶层流动,缓和社会矛盾,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世官制,官职世袭,血

9、缘,察举制 征辟制,推荐征召,孝廉德才,九品中正制,选拔推荐,门第,科举制,分科考试,才学 知识,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1、世卿世禄制阶段(西周),3、科举制阶段(隋唐以后),三个阶段,选官标准:,血缘,军功,孝廉,门第,才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趋势及影响 (1)变化趋势 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 选官方式: 选拔方式: 人才选拔: 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才学,家世门第,地方评议,考试,趋严密科学,逐渐制度化,(2)积极影响 选官标准从家世、门第到才学的变化,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为官,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

10、家的发展。 选官制度的变化,特别是科举制的实行,树立起了中央权威,保证了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国家政令的推行,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制度化的选官制度,提高了官员队伍素质,有利于社会长治久安。,(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B,(2018全国卷25)表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11、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B,演变 (1)秦朝:中央设御史大夫,地方设监御史。 (2)西汉:中央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地方实行刺史制度,设刺史监察地方。 (3)汉代以后:历朝都有监察机构的设置,如御史台、都察院等。 (4)明清:都察院、东西厂、密折制度 目的:监察百官,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四、监察制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在中央设都察院,后升为正二品衙门,集纪检、组织、公安、司法职能于一身。为了监察中央六部的活动,还创立了六科给事中,并建立了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明朝监察制采取“以卑临高”的制约机制,赋予监察文武百官的大权,有事可以

12、直除天子。监察官的选拔非常严格,非进士不能录用,使监察官的职位显得十分尊崇,升迁也非常快。明朝的监察制度具有动态机制,采取定期与临时相互交替的巡按方式对地方官员进行考察监督。 明代监察制度只赋予监察官“弹劾权”,对贪官的惩治取决于皇帝的好恶与喜怒,随着封建制度的日益衰败,最终沦为统治阶级集团内部争权夺势、党同伐异的工具,从而失去了澄清吏治的制衡作用。在明世宗嘉靖至明神宗万历的近百年间,无论是监察官还是被监察的廷臣,都高举着效忠皇上与反腐败的大旗,相互攻讦,形成了东林、齐、楚、浙四党交恶和内阁、吏部与言官三足鼎立的局面。 摘编自赵刚制度不是万能的杂谈朱无璋反腐败和明朝的监察制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13、学知识,指出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设立专门监察机构;,形成一套监察体系;,采用“以卑临高”和动态制约机制;,重视监察官员的选拔和任用;(选拔严格),依附皇权,行使有限的监察权,作用:有利于澄清吏治,加强皇权专制,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后期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材料二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发端于1809年,是一个由宪法或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或国会决定的、由一个独立的高级官员负责的办事机构。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目标是改进公共行政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后因保护人权、反腐败等需要,监察专员逐渐向地方政府、国际组织、公司以及非政府组织、大学扩展。监察专员制

14、度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监察专资采取非司法方式解决行政机关与普通公民之间的行政争端;二是监察专员通过约束政府权力,弥补司法系统对行政权约束的不足;三是监察专员通过为普通公民提供及时救济,保护公民的相关权利。监察专员制度逐渐与各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合流,成为各国加强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編自袁新华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对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启示 概括西方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功能。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体制的角度分析两种监察制度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原因:中国:封建制度衰落,君主专制强化;监察制度是服务于皇权的工具,是人治的体现。 西方:监察专员制度是西方民主与法治的体现,有法制保障;具有独立性。,主要功能:解决行政争端;完善法治机制;保护人权。,察举和征辟 察举是西汉选官常用的方式,指的是由地方官员将其辖区内的人才推荐给朝廷的方式。此外,皇帝和高级官员也可以征聘有名望和才能的人做官。由朝廷征聘的官员为“征”,由高级官员征聘为自己属官的为“辟”,二者统称为征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