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表征(19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43219200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表征(1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知识表征(1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表征(1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表征(19页).doc(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知识表征-第 18 页第四章 知识表征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知识是在头脑中是如何表征的,了解知识的基本表征形式,知识表征领域的重要研究及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 知识的心理表征知识的表征方式v 表征的概念表征(representation):用于代表客观世界中或我们想象中的事物的一组概念、符号或标记。外部表征:油画、菜单、蓝图、地图、书面语言等内部表征:事物在头脑中的表征知识表征(knowledge representation)是指信息在人脑中的存储和组织形式:即外在的事物、事件、观念等在人脑中呈现并为人脑所知的形式。 知识表征:语义表征和表象表征 图像与语言的

2、区别有些观念用图像来表征更好也更容易,有些则更适宜用字词来表征。例如:“鸡蛋的形状是什么样的?”,通过画一个蛋 比描述一个蛋容易。 “正义是什么?”,这时用图像描述就比用文字描述困难了。v 语言描述则不具备类比特征,因为语言符号和它所指代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强制性的;符号表征1、不连续的符号2、外显的,需要有表示关系的符号3、语法的,把不同类符号组织起来的规则4、抽象的v 图像更接近于客观世界,因为其结构与客观世界的结构很接近;类比表征1、没有不连续的符号2、内隐的,没有独立的关系符号3、没有组织各类符号的规则4、具体的知识表征的理论(重点)v Allan Paivio(1969,1971

3、)的双重编码理论(重点)表象是针对在环境中所观察到的诸如树、河流等物理刺激的类比编码,是一种维持了被表征物的主要知觉特征的知识表征。表象有着与知觉相似的性质,并且与外部客体相类似,例如视觉表象包含着客体大小和空间关系。语言表征是一种符号编码,是一种被任意选出以象征某物,并不从知觉上与所表征物相类似的知识表征。Paivio认为这两种编码将信息组织成知识,以便在后继的使用中对其进行操作和存储,进而在以后使用时进行从新提取。v Anderson & Bower(1973)的概念命题理论(命题理论)主要观点:1、知识以抽象的命题方式表征;2、命题表达了概念间的特定关系;3、表象是其他认知过程发生时的副

4、现象;4、图片和言语陈述都以抽象的深层语义关系来表征,不是具体的图片或言语。命题的概念:命题是指一个陈述的语义,不是指陈述本身, 而是指所表达的语义。命题是指潜藏于概念的特殊关系之下的意义。例如:看图,“椅子在猫的下方”,或“猫在椅子的上面”猫的下方是椅子心理表征的命题形式既非字词的又非意象的,而是一种更抽象的形式来表征知识的隐含意义。对句子而言,命题不会保留字词的声音或视觉成分,而对图像而言,命题不会保留图片精确的知觉形式。逻辑学家发明了一种简写法(谓语演算)来方便的表述一种关系的内在含义(命题):(要素间的关系)(主题要素),(客体要素)命题能够用来描述各种关系:动作、属性、空间位置关系、

5、类别从属关系等。 第二节 表象表象的概念:v 表象是不能即时被感觉器官所感知的、对事物(如物体、事件、场景)的心理表征(Behrmann, Kosslyn & Jeanerod)。v 普心(彭聃龄版):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讲,表象是指当前不存在的事物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v 心理表象 尽管你没有在激流中漂流过,但脑中也可以浮现出顺流而下漂流的情景。心理表象(mental image)是对事物形成的一种不能即时被感觉器官所感知的心理表征(Behrmann,Kosslyn和Jeannerod,1996)。 表象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所表征的事物

6、或事件可能是 经历过的事物,也可能是根本不存在的事物。表象与知觉(重点)1、功能对等假设:将表象在功能上与知觉相对等Paivio认为,尽管我们意象建构与知觉并非完全相同,但是意象建构的确与知觉在功能上对等。Neisser(1972)认为,表象活动运用的是知觉时的某些认知过程,只不过这是没有引起知觉的刺激输入而已。Kosslyn(1980,1981)将视觉表象看成类似于视知觉的人脑中的图画。这些观点都强调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机能等价的实验证据研究表象和知觉的机能等价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将在知觉条件下完成的一种作业与在表象条件下完成的同一作业进行比较,以发现是否有共同的或相似的情况。v Finke&

7、Klosslyn(1980)的锐敏度实验实验材料:刺激野、两个直径6mm的黑点、一个直径6mm的红点(注视点)实验流程:边缘视觉锐敏度实验:实验时,给被试呈现以上实验材料,被试用手柄缓慢地向左右(两个黑点竖直时),向上下(两个黑点横置时)移动红点,同时双眼追随此注视点,直到被试不能将两个黑点区分开时停止。记录这时的注视点与刺激野中心的距离,据此来计算边缘视觉锐敏度,并以度数来表示。表象锐敏度实验:这个实验与视觉锐敏度实验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实验时给被试呈现一个空的刺激野,不呈现两个黑点,而是让被试想象出两个黑点(事先会进行表象训练)。并且,在进行锐敏度实验以前,应用视觉表象鲜明性问卷对全体被试做

8、了测查,将其分为鲜明组和非鲜明组。实验结果:表象鲜明组的被试在知觉和表象两种条件下的锐敏度几乎没有差别,曲线形状也一样;非鲜明组在表象条件下的锐敏度低于知觉条件下,但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类似。结果提示:结果不仅支持表象与知觉具有机能等价的观点,而且提示其中存在个体差异。认知资源共享v 实验证据1:Brooks实验材料:字母实验流程:从左上角的星号开始,依次想象并报告每个角是不是外角。任务1:口头报告任务2:动作指点实验结果:动作指点比口头报告更难v 实验证据2:Segal&Fusella(1970)实验流程:让被试在头脑中保持一个视觉或听觉表象,同时对微弱的视觉刺激进行探测实验结果:视觉表象对视

9、觉刺激的探测有干扰,听觉表象对听觉信号的探测有干扰。结果提示:同一感觉道的表象和知觉有相似性,两者竞争同一心理过程或认知资源。脑机制有重叠v 脑成像研究:知觉与表象激活的脑区相似v 脑损伤研究:失去颜色知觉的病人,也无法想象带颜色的场景,看起来知觉和表象使用了相同的脑区。意象的心理操作1、 心理旋转Shepard & Metzler(1971)的研究(一)心理旋转 心理旋转是以心理表象为基础,在想象自我或客体旋转过 程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 谢帕德和梅茨勒等人(Shepard和Metzler,1971)对心理旋 转的信息加工机制的研究是空间认知领域的经典研究,对后来 的表象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0、。实验材料:10个小方块连接组成的图形(分为三种:平面对、立体对、镜象对)实验流程:实验过程中,用速视器给被试成对呈现图形,并要求被试判定每对的图形是否相同。实验操纵的自变量:转动角度行为指标:反应时实验结果:无论是平面对还是立体对,反应时随转动角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有着线性关系。结果提示:首先Shepard认为可以排除被试根据图形的一些表面特征来进行判断,因为这些图形看起来非常相似,很难找到一些表面的特征将它们分开;可以排除被试通过比较图像的代码来进行判断,因为如果进行比较代码判断,被试的反应时应该跟旋转角度无关。根据以上的实验结果,Shepard认为被试对两个图形进行比较时,是在头脑里将一

11、个图形转动到另一个图形的方位上,然后依据匹配的情况再作出判断。而且被试的自我报告也进一步证实了以上推断。实验结果还表明,表象可以表征物体的三维结构,而不仅是图形的二维结构,而且三维空间中和二维平面上的转动都是同样易于想象的。2、Cooper & Shepard(1973)的字符旋转实验实验材料:正的和反的字母和数字实验流程:用速视器将某个字符的某个角度的样本呈现给被试,被试的任务每次都是判定该字符是正的还是反的,按键反应,并记录其反应时。实验操纵的变量:旋转角度实验根据是否给出前行信息分为五种情况实验结果:无前行信息和只有字符或方位前行信息的反应时曲线不同于有字符和方位前行信息的,并且在180

12、 的两侧是对称的。在既有字符和方位前行信息的条件下,无论样本的方位如何,反应时都较短,而且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结果提示: 在无前行信息和只有字符或方位前行信息情况下,被试需要将该样本的表象转回到正位上,然后与长时记忆中的正位的表征做比较,才能判定正反。此外也反映了人在进行心理旋转时要采用一定的策略,表现出明显的智慧色彩。在既有字符和方位前行信息的条件下,由于被试事先知道将要呈现的字符及其方位后,在目标字符还没有呈现时就已经形成了该字符的表象并将其旋转到规定的方位。所以当目标刺激出现时,被试可以立即将它与已经形成的表象进行比较,无需在作心理旋转。v Cooper & Shepard(1984)

13、的验证应用了与前一个实验相同的实验程序。但是在记录反应时时有所变化:记录了事先进行心理旋转所需的时间。流程:呈现前行信息后,要求被试将该图形的表象旋转到规定的方位上,并且半数被试沿顺时针旋转,半数按逆时针旋转,记录完成旋转的时间。接着呈现刺激样本,要被试作出正反判断。实验结果结果提示:进一步证实了心理旋转心理旋转的连续性Metzler(1973)的研究实验材料:与前面提到的手柄状图形相似实验结果:心理旋转的认知阶段(Johnson)1、 形成一个客体的心理表征2、 将客体旋转至标准客体的角度3、 进行比较4、 作出判断5、 报告结果影响心理旋转的因素v 旋转角度v 刺激复杂性v 性别差异:男性

14、快于女性v 年龄:年龄大的被试反应慢结论(1) 表象这一心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用科学的实验方法 证明的。(2)证明了表象是物体的抽象的类似物的再现。 事实上,心理旋转正是真实的物理旋转的一种类似物。只不 过表象是这种实物旋转在头脑中的复现而已,并且复现时不受 任何感觉通道的束缚。2、 心理扫描心理扫描研究所隐含的关键思路是:与知觉能够被扫描非常相似,表象也能够被扫描。此外,还预期对意象扫描的策略和反应与用于知觉扫描的策略和反应是功能对等的。柯斯林(Kosslyn,1973)认为表象操作与对事物的知觉相似,视觉表象中客体也有大小、方位、位置等空间特性。为此他们进行了心理扫描的实验研究,这些

15、研究主要集中在距离效应和大小效应两个方面。1、 距离效应 Kosslyn(1973)的实验 实验材料:一套图片,如汽艇、飞机等 实验流程:在实验中先让被试识记一套图片,然后一次表象出其中一个。 实验条件1:让被试“注视”表象出的客体的某一部分 实验条件2:要求被试注意整个表象 被试“注视”后,实验者说出原来的该图片中可能有的一件东西的名称,要求被试判定是否真的有实验记录的行为指标:反应时 实验结果: 如果让被试“注视”的是尾部,而实验者要求确定的是艇首的旗帜,则反应时较长; 如果“注视”的是中部,要求确定的依然是艇首的旗帜,则反应时较短; 如果注意整个表象,则没有这种时间差别。 结果提示:表象

16、也能被扫描,并且扫描所需的时间随扫描的 距离而增加,这些都类似对实际的图像的扫描。 柯斯林等人(1978)曾经做了更为复杂的心理扫描实验。 他们让被试识记一个小岛的地图,图中画有茅屋、树、石头、水 井、池塘、沙地和草地,其准确的位置在图中以表示。实验流程: 记忆阶段:给被试呈现这幅图,知道被试能够在记忆中将图精确地再现出来,能将物体放回原位。 表象扫描阶段:实验者给被试读一个物体的名称,并要求被试形成小岛的表象,并且直接进行心理扫描以找到提及的物体,并且一到达就立即按键反应,注视5s后,实验者读出第二个物体,被试再次进行心理扫描以找到正确的位置,并在找到时按键反应,如果本物体不是原图上的,则按

17、另一个键。记录反应时实验操纵的自变量:物体间的距离实验结果:结果提示:对表象进行扫描同知觉时对图画进行扫描是一样的,这说明表象是类似图画的表征。2、大小效应 在视知觉中,存在分辨局部或者我们多观察事物的细节的觉察清晰度,通常来说,分辨大件物体的特征细节比分辨小件物体的细节更容易。Kosslyn(1974,1975)的研究 实验流程: 要求被试表象出四组成对的动物:一只大象和一只兔子,一只兔子和一只苍蝇,一只兔子和一只大象尺寸的苍蝇,一只兔子和一只苍蝇尺寸的大象。 接着,就兔子的特征向被试提出具体问题:例如兔子是否有耳朵?并要求被试利用他们已经构成的表象来确认,记录其反应时。实验结果:对较小表象

18、的细节判断要比较大表象的细节判断慢。结果提示:评定主观表象较小的客体要难于主观表象较大的客体。类似于知觉中的局部和细节判断。实践与应用表象的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把其融人作为信息内部表征的认知模型中,二是作为一种量化评估和治疗的工具。总体上,表象在心理咨询、音乐和体育领域中显示出了较高的应用价值。表象在咨询和治疗中的运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领域大量地运用了表象的操作技术,如冥想放松、催眠和系统脱敏等。各种咨询和治疗技术可以通过表象对自我情绪进行调控,促进心理和谐和心理健康。 例如:意象对话第二节 语义表征系统(重点) 陈述性知识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与事实有关的知识。是知

19、道“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书本知识以及一切可以用语言表达的事实。 其表征(representati)形式主要有命题、表象和图式等,比如你 的生日,你朋友的名字,大熊猫的样子以及夏天的温度通常比冬天 高等。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一件事情应该怎么做的知识。例如如何系鞋带、开车、计算、修理等。 程序性知识通常不能单纯用语言来描述,更不是靠语言描述就能掌握的,往往需要反复的练习才能获得。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为产生式。(一) 产生式规则 程序性知识在人脑中也是以产生式规则来表征和存储的,每个产生式规则均表述为“如果一那么”(ifthen)的形式,可以称之为产生式的“条件一行动”公式。如果产生

20、式规则条件得到满足,那么个体就做出某种相应的行为。例如,如果你的收音机打开开关后没有声音,那么首先要检查电池的情况。在产生式规则中,“如果”部分指明了“那么”部分所必须满足的一些条件。1、 认知阶段 在认知阶段,个体学习相关的知识和动作要领。例如一个人学习开汽车,先要学习相关的知识,了解各种操作的要领。这时,个体行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看一步走一步,对每一个产生式规则都有清晰的认识,并干出相当大的意志努力。 2、联结阶段在联结阶段,个体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反复的练习熟悉产生式系统。这时,个体联结执行各个产生式规则,使之成为一个问题解决的程序系统,并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在这个阶段,个

21、体解决问题已经不需要太多的意识和意志努力。3、 自动化阶段 在自动化阶段,个体在熟练运用产生式系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协调和精细化。这时的个体更加善于识别各种条件以及条件之间的细微差别,使自己的反应更加适合、更加精确,解决问题时的意识和意志努力也进一步减少,人们在使用产生式系统时很少或者没有意识到系统的运作。 探索的问题:在头脑中组织的词语和符号是如何进行表征和组织的?语义表征的层次:一、 概念符号知识的基本单位是概念为理解世界提供方法的某种观念。概念:是事物本质的反映,是对一类事物进行概括的表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

22、概念。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 通常,一个单一的概念可能就记录在一个单一的词中,例如“鸽子”;各个概念都与其他概念相联系,如“会飞”,“鸟”等。下面我们将讨论几种主要的以概念为基本单位的语义表征理论。 (一)层次网络模型v Collins & Quilian(1969)提出的知识是按照一个层次语义网络来进行表征的,该网络由各要素(概念)互相链接而成。语义表征的基本单位是概念,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相关概念以逻辑关系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层次的网络系统。概念及其特征按照逻辑关系分级存储。层次网络模型片段1、模型的结构v 语义记忆的的基本单元是概念,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v 有关概念(图中

23、圆点为节点,代表一个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有层次的网络系统.v 带箭头的连线表示概念间的从属关系。v 连线还表示概念与特征的关系,指明各级概念分别具有的特征。v 连线把代表各级概念的结点联系起来,并将概念与特征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复杂的层次网络。v 连线具有一定意义的联想。v 对概念的特征实行分级贮存。v 每一级概念水平上只贮存该级概念独有特征。v 同一级的各概念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则贮存于上一级概念的水平上。v 概念按上下级关系组成网络,v 每个概念和特征都在网络中处于特定的位置,一个概念的意义或内涵要由该概念与其他概念和特征的关系来决定。v 搜索是这个模型的加工过程。2、对模

24、型的验证v 范畴大小效应Collins & Quillian的句子验证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编码是否按照层次网络模型来组织的。实验材料:简单的陈述句首先,句子按判断所需信息的存储水平分为三级:0、1、2;其次,句子又分为两种性质:实验结果:自变量:句子水平愈高, 因变量:反应时愈长;各个水平的特征句的反应时均多于相应的范畴句。结果提示:范畴大小效应,即当谓语的范畴变大,判断句子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同一水平上,特征随概念而储存,搜索一个特征比搜索相应的概念需要更多时间.实验结论: 语义表征具有层次网络结构的特点。3、对模型的批评层次网络模型还难于解释一些现象, v 熟悉效应:Rip

25、s等(1973)发现,判断一个包含直接的上级概念的句子有时要慢于判断一个包含更高的上级概念的句子。实验结果: 判断“狗是哺乳动物”慢于 “狗是动物”。原因: 可能由于人经常将狗与动物联系在一起,而较少地将狗与哺乳动物联系起来。这种对较熟悉的句子判断较快的现象成为熟悉效应。支持实验: Conrad(1972)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Conrad认为,概念与特征的层次距离对搜索或提取所需时间的影响小,而概念与特征联系的频率或强度则决定搜索或提取需要的时间。v 典型性效应:所谓典型性效应是指对一个范畴或概念的典型成员的判断要快于非典型成员的判断。例如,判断“鸽子是鸟”快于判断“企鹅是鸟”。v 否定判断:

26、判断同一范畴的两个词比判断不同范畴的两个词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4、对模型的其它批评层次网络模型的核心是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而组成网络,具有简洁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1、层次网络模型涉及的概念间联系的种类极少。事实上,概念之间除了垂直方向的上下级关系外,还有许多横向联系,其数量远远超过垂直的联系。2、层次网络模型对概念特征分级储存(认知经济原则),虽然节省了空间,但增加了提取信息所需的时间。3、难以解释典型性效应.5、否定判断金丝雀不是鸵鸟网络层次模型对判断同一范畴的两个词比判断不同范畴的两个词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Schaeffer,Wallace)。对伪句的判断与对真句一样,也

27、有范畴大小效应(Meyer,1970):判断“雏菊是动物”的反应时 判断“雏菊是鱼”的反应时(二)激活扩散模型v Collins & Luftus(1975)提出也是一个网络模型,但是放弃了概念的层次结构,而以语义或语义相似性将概念组织起来。一个概念的激活将向周围的概念扩散,被激活的强度依赖于概念间的联结强度。1、模型的结构v 概念以方块表示,概念间的连线表示它们的联系,连线的长短表示联系的紧密程度;v 概念间有愈多的共同特征,或两个节点间通过其共同特征有愈多的连线,则联系越紧密;v 概念特征不一定要分级储存。2、模型的加工过程当一个概念被加工或受到刺激,在该概念节点就产生激活,然后激活沿该节

28、点的各个连线,同时向四周扩散,先扩散到直接相连的节点,在到其他节点。激活在网络中的扩散是逐渐减弱的,它与连线的强度成正比,而连线的强度依赖于其使用频率的高低。从语义网络中提取信息:例如对“苹果是水果”和:“苹果是蔬菜”作判断。包括两个过程: 搜索+决策搜索:收集足够的肯定和否定证据不同性质的激活交叉,从产生激活交叉的不同通路可以得到肯定或否定的证据。决策:对不同通路的证据进行相加,最后结果若达到肯定标准,则作出肯定判断,达到否定标准,则作出否定判断,未达到任一标准则答不知道。3、模型的验证:启动效应先前的加工对后续的加工所起的易化作用。l Freedman & Loftus(1971)的研究实

29、验1:“说出一种水果名称是以A开头的” “说出一种以A开头的水果名称”实验2:被试先回答“说出一种水果名称是以A开头的” ;再回答“说出一种水果名称是以P开头的”的反应变快。l Meyer(1971)的研究Nurse(护士)Doctor(医生)Bread(面包)Doctor(医生)前一个词对发生启动效应,反应快于后一个词对。“护士”与“医生”有紧密的语义联系。l 很容易解释层次网络模型无法解释的“熟悉效应”和“典型性效应”。(三)特征比较模型v Smith, Shoben & Rips(1974)提出概念在语义表征中是由两类属性或特征来表征的: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对句子的判断是通过对其中概

30、念的特征的比较来实现的。v 定义性特征:定义一个概念所必须的特征;v 特异性特征:对定义一个概念并不必须,但具有一定的描述功能。 例如:”鸟,字典解释:脊椎动物的一类,温血卵生,用肺呼吸,几乎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一般前肢变为翅,大多数能飞。 两阶段加工过程二、命题v 命题是指具有内在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组合而构成的事实,由一种关系和一组论题构成。v 命题是指一个陈述的语义,不是指陈述本身, 而是指所表达的语义。v 在个体的认知结构中,陈述性知识的命题表征并不等同于日常意义中的句子。两个不同的句子可能表示的是一个命题。v 句子与命题间的关系为:命题用句子表述但不等于句子,命题只涉及句

31、子所表达的意义。人们在长时记忆中保持的不是句子本身而是句子所表达的意义。以命题为单位的表征理论l Anderson & Bower(1973)提出了人类联想记忆(Human associative memory,HAM)模型。人类联想记忆模型以命题为基本单元的网络模型。命题由一系列的联想构成,每个联想将两个概念联系在一起。v 联想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上下文一事实联想:上下文指该事情何时何地发生;地点一时间联想:地点说明上下文的“何地”,时间说明上下文的“何时”;主词一谓词联想:主词指施动者、执行动作的人,谓词指主体的特性或实施的动作;关系宾语联想:关系指主体的动作或主体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宾语指动

32、作的对象,关系和宾语的结合构成谓语。v 若干个联想结合起来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命题表征,可以用命题树表示。v 命题树由节点和连线构成,节点代表各个概念,连线代表联想。在该模型中知识不是按照概念的特性或概念的语义距离而是按照命题的结构组织来表征的,具有网络性质。v 人脑中存储的陈述性知识是一个庞大的命题网络。 v 联想记忆模型可以实现命题间的嵌套,即一个命题嵌人另一个命题之中,产生类似主从复合句的命题形式。这样,就可以把几个命题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更为复杂的命题网络来表征更为复杂的知识。4阶段操作过程HAM模型的操作过程为匹配过程,当需要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来回答一个问题或理解一个句子,就需要

33、将这个问题或句子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匹配。阶段1:输入句子阶段2:对句子进行分析阶段3:从长时记忆的每个相应节点出发来进行搜索,以找到一个与输入的命题树相匹配的命题树;阶段4:搜索到的相应的命题树与输入的命题树成功的匹配。(四) 集理论模型 Meyer(1970):基本的语义单元还是概念。 每个概念都由一集信息或要素来表征。 信息集包括样例集和属性集。 样例集:鸟:知更鸟 金丝雀 属性集:鸟:是动物,有翅膀,会飞 案例 判断“金丝雀是鸟” 搜索金丝雀的属性集 搜索鸟的属性集 找重叠部分,重叠越多,肯定判断。 三、图式与脚本1图式v 图式是用以组织知识、创建相关概念的意义结构的一种心理框架一种

34、包含了环境和事件的一般信息的知识结构,是人们对事物典型特征及复杂关系的抽象表征。例如,人们对“超市”的图式包括较大的自由走动空间、货架、琳琅满目的货物、手推车、收银机与收银员等,可以根据这些基本特征形成对超市认知框架。图式可以看作是一种“信息包”,包括固定的和可变的两种成分分。如,“鲸鱼”的图式包括的固定成分是哺乳动物、生活在水中;可变成分包括体型、有无牙齿、食性等。 v 图式可以表示信息间的关系,包括以下几种:概念(猫和老虎的联系);概念中的属性(如大象的高度和重量);相关概念中的属性(如草莓的红和苹果的红);概念与特定环境(如鲸鱼和海洋);特殊概念和一背景知识(如鸦片战争的概念与关于清政府

35、的知识)等。鲁姆哈特和奥托尼概括出图式的四个基本特征:v 第一,一个大的图式可以包含其他小的图式。如在“动物”的图式中,包“松鼠”、“孔雀”、“鸵鸟”和“大象”等。v 第二,图式中既含有典型的、普遍的事实,也可以有变化。例如典型的脊椎动物包括头、躯干、尾三部分,不同的脊椎动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如鱼类和鸟类就有很大的区别。v 第三,图式可以按照层级组织起来,也可以嵌入到另一个图式中。如“医院”的图为较高的层次,“门诊”、“病房”等都是其下一层级的图式,“医生”、“护士”、“病人”也可以嵌入到“医院”这个图式之中。v 第四,图式的抽象性抽象程度可以不同。如“邪恶”比“麻雀”甚至比“鸟类”的图式的抽象度更高。 2脚本v 脚本(script)是一种关于常规性事件或人类行为的某些相对固定程序的图式:塞克和艾贝尔森(Schank和Abelson,1977)用这一概念来解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典型事件的顺序以及人类行为的某些相对固定的模式。如在餐馆就餐(表5一2)和看电影等。v 脚本是知识表征的高级心理单位之一,人可以通过分析脚本的结构和修正脚本从而让脚本更好地为自己服务。比如,一个早上上班或上学常迟到的人,可以调整早起的时间,还可以尝试在睡觉前准备好第二天穿的衣服,收拾好公文包书包等,这样可以简化第二天早上的事务。教学提示:本章的重点是知识表征的基本形式,意象的心理操作;难点是知识表征的实验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