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大题(3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43200349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大题(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口腔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大题(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腔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大题(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大题(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口腔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大题-第 3 页1根尖肉芽肿 根尖囊肿 根尖脓肿 大小 1cm 12cm 可以较大 不一定 形状 圆形 圆形 不规则 边缘 清晰 清晰有硬化边缘 模糊或者较清晰 包膜 无 可有 无 其他 周围骨质正常 偶有牙根吸收 周围骨质模糊或者硬化根尖脓肿影像学表现:早期看不出根尖周骨质改变,有时牙周膜间隙稍微增宽,随病变发展可见以病原牙为中心骨质被破坏程度较重,呈弥散性破坏边界不清。 (慢性根尖脓肿)影像学表现:在根尖区出现一边界清楚,边缘不光滑的小范围骨质破坏的低密度区,骨硬板消失。病变一般较局限,周围可有骨质增生反应 。根尖肉芽肿影像学表现:一般在病源牙的根尖、根侧方或根分叉

2、有圆形或卵圆形的密度减低区。病变范围一般较小,直径不超过1cm,周界清楚,无致密的骨硬板,病变周围的骨质正常或稍变致密 。根尖囊肿影像学表现:以病原牙根尖为中心形成形状较规则、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骨质破坏低密度病变区,边缘清晰锐利。由于囊肿发展缓慢,在囊肿边缘形成一致密的线条影。骨质变薄,牙可被推压移位,牙根偶有吸收2颌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临床表现)多无症状;多早期即有偏侧痛、麻。(骨质破坏)膨胀性骨破坏,除骨纤外,边缘多清晰锐利。;进行性、侵蚀性骨破坏,无明显膨胀,边缘不清,不规则。(骨皮质改变)膨胀变薄连续,部分可因压迫萎缩、中断。少数如成釉细胞瘤可侵蚀骨皮质。;

3、多数较早期即有皮质破坏中断。(骨膜反应)一般无,如伴感染或骨折 可见轻微骨膜反应。;除骨髓瘤、颌骨中央性癌外可有多种形式的骨膜反应,可见骨膜三角(生长速度与分房)生长慢,可见多房改变 ;生长快,无分房改变(牙齿变化)病区牙被推挤、移位扭转松动甚至脱落,牙根可有吸收;病区牙无移位而牙周骨组织破坏消失,牙浮立于软组织肿块中或脱落,一般牙根无吸收(周围软组织变化)多无肿胀或肿块,可见软组织被推挤、移位突出 ;常侵入周围软组织中形成肿块,边缘多模糊不清,其内可见肿瘤骨影 3骨肉瘤影像学表现:1、 骨质结构的变化: 骨松质变化:成骨型:病变区骨质增生,密度增高,形态不均匀性,呈片絮状,髓腔低密度影消失。

4、溶骨型:斑片状、虫蚀状或范围较大的溶冰状 低密度区,边缘模糊,其内可残存骨小梁。混合型:两者兼有之,多以溶骨破坏为主,融冰状,间有残存骨,可有病理骨折。骨皮质改变:早期肿瘤沿哈氏管向外侵犯,致密质骨内有不规则弯曲的隧道样缺损,进而肿瘤向骨皮质内外侧发展,使骨皮质凹凸不平,最后全部破坏中断、消失,伴有病理骨折。2、瘤骨形成:在髓腔内可表现为斑片状或大块状高密度,如象牙质样。如肿瘤突破骨皮质向外发展则在其软组织肿块中显示斑片状或棉絮状高密度,部分呈日光放射状,乱发状、毛刷状等。3、骨膜反应: 肿瘤恶性程度越高,距骨膜越近,骨膜反应越明显。早期:骨膜反应形成的线状高密度影与皮质间都有一个透亮间隙,随

5、着肿瘤的发展,迅速破坏了新生的骨膜,即进入晚期改变。晚期:靠近肿瘤中间的新生骨膜破坏,而两端的骨膜残余呈现三角形,称之为袖口征或骨膜三角(codman三角)4、局部软组织肿块形成:肿瘤突破新生的骨膜侵入软组织中,形成软组织肿块。X线检查:仅表现软组织明显肿胀,呈弥漫性,而内部细节和范围不能显示清楚。CT检查:受侵软组织多呈实质肿块表现,可见不规则瘤骨和液化坏死灶表现,强化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增强,往往与周围肌肉分界不清,向后可侵及颈鞘,向上可侵及颅底。MR检查: 肿瘤实质部分在T1WI像上呈低信号,T2WI像上呈混杂信号,病变瘤骨为低信号。5、转移性表现:肺内结节或棉絮状表现。4成釉细胞瘤;最常见

6、的牙源性肿瘤。 影像学表现(1)多房型 ,为最多见。(2)单房型 较多房型少见。(3)蜂窝型,较多房型少见。4)既不恶性征型,最少见 除以上四型外,尚有一些共同的 X 线特征:(1)颌骨膨胀,以向唇侧为主;(2)牙根呈锯齿 状吸收;(3)肿瘤侵入牙槽侧,造成牙根之间的牙槽骨浸润及硬骨板消失;(4)肿瘤边缘可 有部分增生硬化;5)肿瘤区牙可被推移位或脱落缺失;(6)瘤内罕见钙化(7)瘤内可含牙。5原发性骨内癌(颌骨中央性癌)影像学表现:1、溶冰状骨破坏,边缘不清。2 、无死骨,无新生骨;无骨质增生,无骨膜反应。3、病区牙浮立于软组织中,可脱落,无牙根吸收,无牙移位。4 、可有病理骨折。6牙源性角

7、化囊性瘤影像学表现1、部位:以下颌第三磨牙区及附近多见,次之上颌及上颌窦区2、单囊多见,多囊者分房大小相近3、膨胀性骨破坏,沿颌骨长轴发展,膨胀以向舌侧为主,常穿破舌侧骨板4、病灶无钙化,含牙与否不影响诊断。5、累及牙根可见斜面状或截根状吸收。6、破坏边缘多清晰,但感染时间较长时可模糊。7、多发性伴皮肤基底细胞痣或癌者称为 “多发性基底细胞痣综合征”或“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见:大脑镰、小脑幕、蝶鞍韧带钙化。脊柱、肋骨畸形如叉状肋。8术后复发率高,复发者可侵犯周围软组织7骨折的基本x线表现:(1)骨折线;是贯穿密质骨与松骨质的透光线,呈线状或锯齿状,宽度不一,其形态多为

8、横 形,纵形,螺形或丫形等。 (2)异常致密线,骨折两断相重叠时可见,多见于嵌入性骨折。 (3) 骨小梁扭曲紊乱,可见松骨质,牙槽骨骨折。 (4)游离碎骨片;多见于粉碎性骨折。 (5) 压缩变形;如髁突骨折常表现有髁突变形,上颌骨颧骨骨折,可引起上颌窦变形及积液。 (6)骨缝分离;常见为骨缝裂开,如颧额缝等8骨折 X 线片观察要点1)骨折的部位数目;骨折线的具体部位,是单发或多发。要注意颌骨的特殊解剖形态,如 下颌骨的外形为 U 形结构,受外伤时可发生直接骨折或间接骨折。2)骨折的类型;分为完 全性和不完全性骨折;横形,斜形和纵形骨折;粉碎性,嵌入性和凹陷性骨折;以及青枝裂 隙骨折等。3)骨折

9、的移位;骨折端断移位见于完全性骨折。4)骨折线与牙的关系;应注 意观察牙是否在骨折线上;有无牙折或病变牙;混合牙列期应注意骨折线与牙胚的关系以及 骨折段上的牙是否存在等。5)骨折线与营养管及正常骨缝影像的区别;骨折线是密质骨和 松质骨断裂而显示不整齐,密度减低的条状阴影,呈直线状,锯齿状或不规则状,密质骨和 骨小梁终止于骨折线的边缘而失去连续性,新鲜骨折线边缘清晰而锐利。正常骨缝和营养管 有恒定的位置和走行方向,显示为均匀的线状低密度影,正常骨缝连接端无错位,衔接紧密。 9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骨质的改变(器质性改变)1).髁状突的改变:功能区:髁状突前斜面 关节结节后斜面a.髁突硬化:髁状突皮

10、质骨板不均匀增宽、增厚 。髁状突弥散性硬化骨髓腔内可见斑点状不均匀致密增高的影象。 b.髁突皮质骨模糊不清c.髁突的凹陷性缺损d. 髁突的广泛性破坏e. 髁突的囊样变(假囊肿)由于微小创伤形成微裂,压力使滑液顺裂隙进入,开始很就在皮质下逐渐增大皮质下囊肿 f. 髁状突骨赘(骨质增生)明显的退行性改变,好发部位:髁突前斜面 经咽侧位显示最清 g.髁突磨平变短:破坏、修复、 变短、开合为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早期表现 。2) .关节凹,关节结节关节凹,关节结节皮质硬化关节结节骨髓腔硬化关节凹浅平宽大10阻生牙影像学表现:检查目的是为了确定或了解:阻生牙的位置;(有无阻生牙,高或低位阻生)高位:牙颈部以上

11、;低位:牙颈部以下。骨内阻生或软组织内阻生,部分阻生或完全阻生。阻生牙的方向:近中还是远中、前倾或后倾、水平或垂直、颊舌向阻生。阻生牙牙体情况:有无病变(龋、根尖周病变)阻生牙与邻牙的关系:是否紧密接触、邻牙有无龋或根尖周病变牙根数目及形态:单个或多个牙根、牙根的形态及根的分叉 阻生牙与下颌神经管的关系:观察牙周膜及骨硬板的连续性。11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X线表现:病变符合长管骨Osteomyelitis改变,早期骨破坏不明显,约10-14天后可见骨破坏。骨质变化分四期。1、弥散性骨破坏期 局部骨小梁模糊 点状骨破坏 斑片状骨破坏,骨膜增生。特点:骨破坏以病原牙为中心,向周围发展与正常骨分界

12、不清,呈移行状态无骨增生,但有骨膜反应。2、病变开始局限期 有效治疗或减压成功,可见两种情况:病变边界渐清晰,无明显死骨 新骨形成痊愈;病变边界渐清晰,破坏范围大,死骨形成,伴或不伴病理骨折。如有死骨,密度较高。骨膜增生成骨明显。包壳渐形成。3、新骨显著形成期: 病灶局限,边缘清晰,周围骨小梁粗大、增多、致密,死骨完全分离,包壳骨形成,死骨亦可自行向牙槽嵴侧移位。此期以骨质修复新生为主。4、改建塑形期(痊愈期)病灶区已修复,骨小梁粗大致密甚至分不清皮质髓腔,不符合力学排列 ,可有畸形及颌紊乱。骨缺失时发育中心受影响 致小颌畸形。12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X-ray manifestation片

13、位首选:升支侧位与升支切线位。1、升支侧位 软组织肿胀升支部弥散性密度增高 骨膜增生一般有 88阻生可见升支有局限性低密度区(骨破坏),但一般无死骨 周围有骨质硬化现象。可见升支后缘及乙状切迹处有骨膜增生。 2、升支切线位 升支外侧(明显)骨膜增生,边缘光整,少见骨皮质有破坏,软组织肿胀 13舍格伦综合症 是一种以外分泌腺损害为主的自身免疫病,可分为原发性舍格伦综合症及 继发性舍格伦综合症,经临床检查证实有口干及眼干者为原发性舍格伦综合症;口干和眼干 伴有结缔组织病者为继发性舍格伦综合症,常见的结缔组织病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 狼疮,硬皮病和多发性肌炎等。男女之比 1:10。 影像学表现;

14、1 腺体形态正常,排空功能迟缓,功能正常的腮腺,在正常的腺泡充盈状态下, 经酸刺激 5 分钟后,适量碘水造影剂应当能够完全排空。舍格伦综合症患者排空功能迟缓的 表现。2 涎腺未梢导管扩张;其典型所见为主导管无改变,腺内分支导管变细,稀少或不显 影。 未梢导管扩张分 4 期 (1) 点状期; 未梢导管呈弥漫, 散在的点状扩张, 直径小于 1mm.,(2) 球状期;在较重的病例,未梢导管扩张呈球状,直径 12mm; (3)腔状期;更严重的病例显 示为未梢导管球状扩张影像融合,呈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腔状; (4)破坏期;在病变晚期, 周围的导管及腺泡被破坏,不能显示,造影剂进入腺体分隔和包膜下。 3

15、 向心性萎缩, 在涎腺造影片上显示为仅有主导管和某些叶间导管显影周缘腺体组织不显示, 说明腺体萎缩变小。 4 肿瘤样改变;这是由于局部腺小叶受侵,融合,形成包块;其中腺体已大部分被破坏,代 之以淋巴组织,形成一无包膜包绕的包块牙源性角化囊肿与成釉细胞瘤的影像学鉴别? 成釉细胞瘤,分房大小不等,相差悬殊,有的大小基本一致,各房间分隔锐利,略呈弧形, 骨皮质膨胀多向唇颊侧,可菲薄,邻牙牙根吸收,可呈锯齿状。 牙源性角化囊肿,不易鉴别,但可多发,颌骨膨胀多向舌侧,邻牙吸收较少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鉴别 X 线早期无症状慢性期可出现 变化不明显,可见骨密质1)弥散破坏期 不光滑,有小片死

16、骨形成。2)病变开始局限期 3) 新骨形成期 4)愈合期。球上颌囊肿和正中囊肿球上颌囊肿的鉴别 指发生于上颌侧切牙和尖牙之间的囊肿。X 线特点 ;在上颌侧切牙和尖牙(均 为活髓牙)之间有倒梨形囊状透射区,并可见两牙根被推分开。 正中囊肿 系位于上颌或下颌中线区的囊肿。X 线特点上颌或下颌中线区有囊状低密度影,与 牙无关。龋病影像学表现1.浅龋:只累及釉质或牙骨质。对于临面牙颈部的龋坏,需X线检查。常规用根尖片或合翼片。X:圆弧形的凹陷缺损区,边缘不光滑,其范围一般较小。牙颈部好发应与burnout征像相鉴别。2. 中龋:龋病已进展之牙本质浅层。X:圆弧凹陷状牙硬组织缺损,口小底大的倒凹状的缺损

17、。在洞底相应的有牙本质修复,故边界清楚 。3.深龋:龋病进展至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室甚至于牙髓室相通。检查目的:了解龋坏的程度,是否伴有根尖周炎症X:见到较大的龋洞,洞底与髓室接近,髓室角变低,髓室变小。不能单从X线片确定龋坏的深度及是否穿髓,应结合临床。4. 继发龋:是指龋病治疗后。窝洞周围牙体组织又发生龋坏。X:在金属填充物的窝洞边缘,牙硬组织破坏形成密度减低的不规则窄缝,边缘常不光滑。牙龈癌 平片:早期:表现为牙槽突破坏吸收 晚期:牙龈癌继续发展可使颌骨呈扇形破坏,边缘可整齐也可凹凸不平,对生长缓慢的病变其破坏的边缘可有增生硬化表现。上颌窦癌一、X线 受累鼻窦窦腔扩大,窦腔密度增高。窦壁

18、骨质破坏,上颌窦壁骨质破坏,常见内侧壁。窦腔内肿瘤早期为窦壁周围高低不平肿块,后可充满窦腔。窦壁破坏后侵犯周围组织致密度增高。CT/MRI诊断上颌窦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CT等密度,密度不均匀。MRIT1WI 等信号, T2WI不均匀高信号。 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窦壁骨质破坏为其诊断的重要征像,最常见为内壁破坏,窦壁膨胀扩大。肿块向周围侵犯,如向内侵入鼻腔,也可破坏前壁,外侧壁以及向上向下侵犯,如后外方脂肪影被肿瘤占据则表明癌肿侵入颞下窝和翼腭窝 骨折的特点:僵硬、小梁中断、边缘锐利,可不规则。骨缝与营养管:有边缘硬化、柔合,走向固定。上颌骨骨折 LeFort型:骨折线经梨状孔下缘-牙槽突底部

19、上颌 结节-止于颌骨翼突。LeFort型:骨折线 横过鼻根,通过眶内下眶底-颧骨下-向后方终止于上颌骨翼突。致单/双侧上颌骨与周围骨骼分离。LeFort型:骨折线横过鼻根- 经泪骨-横过眶底经颧骨上方向后终止于上颌骨翼突。伴有颅脑损伤。涎腺造影正常图像:腮腺造影侧位片:充盈良好的腮腺造影侧位片评价标准应清楚的显示导管系统及少量腺泡充盈影像。导管长约5,最大管径0.94.0 。约半数人有副腺体,副腺体位于主导管上方。涎腺造影及X线表现:1 .导管系统变化(1)良性肿瘤:导管受压移位、拉长、扭曲征、抱球征、密集的绒束征,近、远心端导管扩张征。(2)恶性肿瘤:导管受浸、紊乱、粗细不均、中断征。2 .

20、腺泡改变:(1)良性肿瘤:腺泡充盈缺损、周边腺泡呈过度充盈。(2)恶性肿瘤:腺泡不均匀的充盈缺损、周边不整齐。3 .造影剂外溢:主要见于恶性肿瘤;点、片、斑4 .临界征:5 .腮腺深叶肿瘤:主导管后段移位变直;腺体后部与升支后缘间距离增大;末梢分支导管受推压下后移位。6.Warthin瘤:(1). 多位于腺体后下部;(2). 主导管屈曲(3). 分支导管排列紊乱、扭曲、狭窄、扩张;(4). 腺体内可多发肿瘤。7.下颌骨改变:良性肿瘤:可致下颌骨后下缘边缘整齐的凹陷5.6%;恶性肿瘤:可致下颌骨后下缘溶骨性破坏或骨膜增厚7.4%。涎石病阳性结石的检查方法1疑颌下腺涎石在导管前段者,采用下颌横断牙

21、合片2疑颌下腺涎石在导管后段者,采用颌下腺侧位片 3疑腮腺导管前段涎石可自制口内三角片检查4疑腮腺导管后段涎石可用鼓颊后前位片检查涎腺肿瘤CT表现 :1.良性肿瘤: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均匀,平扫CT值多为3045hu,增强可达60hu。于脂肪瘤的鉴别。2.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组织间模糊,邻骨破坏。3.低度恶性肿瘤或具有侵蚀性的良性肿瘤:(如多形性腺瘤)界限清楚,边缘不规则,密度均或不均。4.肿瘤的定位:腮腺深叶肿瘤和咽部肿瘤的鉴别,CT检查是一个优点。5.肿瘤与颈鞘的关系:(1).血管与肿瘤间有腮腺组织或脂肪间隙(2).血管形态正常,与肿瘤邻近;(3).血管被肿瘤推挤移位;(4).血

22、管受压,弧形压迹,伴有或不伴有血管移位。(牙合)翼片,正常图像此片主要显示上下牙的牙冠部。常用于检查临面龋,髓石,牙髓腔的大小,临面龋与髓室是否穿通和穿通程度,以及充填物边缘密合情况,主要用 于前磨牙和磨牙区检查。此外尚可清晰地显示牙槽嵴顶,可用于确定是否有牙槽嵴顶的破坏 性改变。在儿童可用于观察滞留乳牙根的部位及位置,恒牙胚的部位及其与乳牙根的关系以 及乳牙根的吸收类型。 釉质发育不全;影像学表现;患牙比正常的釉质薄,X 线片上显示牙冠部密度减低,牙冠 磨耗变短小,与邻牙接触点消失;严重者可显示釉质大部分缺损,密度不均匀,失去正常牙 冠形态;而牙根牙周膜间隙,骨硬板,髓室等无异常改变。 遗传

23、性乳光牙本质影像学表现;牙冠严重磨损,变短小,邻牙间隙增大。牙本质在髓腔侧的 异常形成,致使髓室和根管部分或全部闭塞,牙根短而尖细。此点为本病特点,也是与牙釉 质发育不全的区别点。 19 牙周炎影像学的检查方法有;根尖片,曲面体层片,和(牙合)翼片 牙周炎所引起的牙槽骨吸收常表现为三种类型: (1) 牙槽骨水平型吸收:表现为多数牙或全口牙的牙槽骨从嵴顶呈水平方向向根尖 方向高度减低吸收程度比较均匀一致。 (2) 牙槽骨垂直型吸收;表现为 牙槽骨或牙槽间隔的一侧,沿牙体长轴方向向根端 吸收。 (3) 牙槽骨混合型吸收;表现为牙槽骨在水平型吸收的基础上,又同时伴有个别牙 或多数牙牙槽骨的垂直吸收,

24、多见于牙周炎晚期。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是 由放射线照射导致的,不能愈合的,细胞缺氧性损伤,而非受照射 骨的真性骨髓炎。 影像学表现,X 线检查下颌病变时拍摄照曲面体层片,检查上颌病变时可拍摄牙合片及华位片 (1) 牙及牙周,放射线对涎腺的损害使唾液分泌量减少,缓冲能力下降,黏度及酸 度增加,致使口腔正常的自洁作用和唾液的抑菌作用丧失,其结果是易发生龋齿;可有牙周 膜增宽,骨硬板密度减低或消失和牙槽突吸收,高度减低等。 2颌骨,病变早期,由于少量放射照射可使成骨细胞的活力减低,破骨活动相对 增强,为骨质吸收创造了条件。因此,骨质呈弥散性疏松,进而有不规则破坏,呈斑点状或 虫蚀样。有时病变区中间有散

25、在增粗的骨小梁和密度增高的小团块病理性骨沉积。由于多野 照射,多次照射,多疗程照射,致放疗中难以严格控制辐射范围,所以病变边界多不清楚。 病理性骨折多发生于下颌骨。含牙囊肿;属颌骨发育性牙源性囊肿,系因牙胚胎期在缩余釉上皮和牙冠之间,或缩余釉 上皮之间出现液体积聚所致。 含牙囊肿包围着一个未萌出的牙冠且附着于该牙的颈部。在牙发育过程中,感染和外伤可能 是该囊肿形成的诱发因素。最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区。年龄最多见于 2040 岁。男性多于女 性。临床检查常见于缺牙伴该区颌骨膨胀。手术治疗后很少复发,预后好。 影像学表现: 颌骨中边缘光滑的类圆形透射阴影内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未萌出牙 (恒牙多见, 也

26、可有额外阻生牙)牙瘤属于成牙组织发育畸形,而非真性肿瘤。分混合性牙瘤和组合性牙瘤。 影像学表现;X 线平片,混合性牙瘤主要表现为颌骨内异常高密度团块状影像,病变边缘光 滑,周缘多有一条清晰的低密度条带状纤维包膜围绕,颌骨可有膨胀。组合性牙瘤主要表现 为颌骨内有许多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小牙堆积。瘤体大小变异很大,恒牙常为肿瘤阻挡而 不能萌出。有时牙瘤可与囊肿同时存在,故有囊性牙瘤之诊断。骨化纤维瘤;影像学 X 线平片,骨化纤维瘤多以高密度混合表现为主。部分病变以低密度变化为主。间有少量钙化或骨化。病变内部的异常高密度硬组织成分的形态变化多样,或为 纤细和粗糙的线隔;或为点状或斑片状形态。 骨折愈

27、合在 X 线片显示的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年龄,营养,健康状况,骨折的性质, 程度及临床治疗情况等。颌面骨骨折 12 个月后,临床上已明显愈合但由于此时是未钙化的 骨样组织,X 线片上并不能显示骨性愈合。一般在 36 个月方可见骨性愈合 X 线 征象,儿童 则可在 2 个月或更短时间内便可显示。 上颌骨骨折按其好发部位,X 线分为 3 型 1,LeFort I 型骨折;骨折线从梨状孔下部,经牙槽突基底部,向后至上颌结节呈水平地延 伸至翼突,为一条密度减低不整齐的裂隙影。显示出上颌窦内侧壁,颧牙槽嵴折裂,并可伴 有牙损伤。此型骨折发生于上颌骨下部,为上颌骨低位骨折。 2 LeFort II 型骨

28、折,骨折线横过鼻背,通过眶内下,眶底,经眶下缘,颧骨下方向后达翼 突。还可波及颧骨,鼻骨和泪骨等相邻诸骨,甚至波及颅底。此型骨折为上颌骨中位骨折。 3 LeFort III 型骨折;骨折线横过鼻背,眶部,经颧骨上方达翼突。常伴有颅脑损伤及颅底 骨折。还可致颅颌面骨分离。当此型骨折累及蝶骨翼突时,由于其位置隐蔽,常规 X 线摄片 不能显示,CT 显示良好。郎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又称组织细胞增生症 X 或单核-吞噬细胞增生症,包括嗜酸性 肉芽肿,汉-许-克病和累-赛病。影像学表现主要 X 线表现是骨骼系统的损害,颅骨为最好发生病理损害的部位;其次为颌骨 等。部分患者可累及股骨等长骨。汉-许-克病

29、和累-赛病常累及肺。 37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影像学表现;骨纤维异常增殖一般仅依靠 X 线检查即可作出诊断。当上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 症扩展进入上颌窦,鼻腔及眼眶时,进行 CT 检查是必要的。 透射性改变,又称囊样型(2) (1 阻射性改变;包括橘皮样型,毛玻璃型及硬化型。 (3)透射及阻射混合改变。同时存在透射 性及阻射性两类 X 线改变,为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最常见的类型。名词解释1含牙囊肿(dentigerous cyst):又名滤泡囊肿,属颌骨发育性牙源性囊肿,系因牙胚期在缩余釉上皮和牙冠之间或者缩余釉上皮之间出现液体聚集所致,含牙囊肿包围着一个未萌牙的牙冠,且附着于该牙的颈部,感染和外

30、伤是其诱因,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区2椒盐征:颈动脉体瘤在MRI检查时,病变在T1加权像表现等信号,T2表现高信号,并具有特征性的椒盐征,该征象主要因为丰富的血管流空所致3静止性骨腔(static bony cavity):在迷走涎腺中下颌骨体内偶见涎腺组织,通常穿过舌侧密致骨,以蒂与正常颌下腺或舌下腺相连,称为舌侧下颌涎腺陷入,又称舌侧下颌涎腺缺损或者静止性骨腔4点扩征: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涎腺造影时主要表现是导管系统的扩张不等,首先表现为主导管扩张,瘢痕形成可成腊肠状,逐渐波及叶间和小叶间导管,晚期可以看到末梢导管扩张即点扩征象5根尖片平行投照技术:投照原理是使胶片与牙体长轴平行放置,投照时X线中

31、心线与牙体长轴和胶片均垂直,这种方法产生的牙变形最小,投照时需要使用长遮线筒,采用高电压和快速胶片,以减少曝光时间和降低曝光量6Burnout征:牙釉质在合面及切缘最厚,向侧方至牙颈部逐渐变薄,止于牙颈部,因此,拍摄根尖片时,牙颈部近中或远中因投照技术造成低密度影像,位于牙釉质和牙槽嵴顶之间,称为Burnout,为正常表现,易与根面龋混淆7codman三角靠近肿瘤中间的新生骨膜破坏,而两端的骨膜残余呈现三角形,称之为袖口征或骨膜三角8牙髓钙化: 牙髓组织血循环较差,髓室随着年龄增长其内层继发性牙本质也逐渐增多而 致髓室变窄,跟监控也逐渐变小,引起牙髓内血液循环减少,加之牙受到各种理化因素刺激,

32、 牙髓组织发生代谢障碍,细胞变性,纤维成分增多,牙髓活力降低,引起牙髓变性。牙髓变 性后钙盐沉积,形成大小不等的沉积物。有两种形式,一是髓石形成,一是弥散性钙化。 9牙内吸收 是由于牙髓受到不良刺激后,牙髓组织发生肉芽性变,其内产生破骨细胞而引 起髓室内牙本质吸收。一般由创伤或慢性炎症所引起,但在作过活髓切断术或种植术的牙也 可发生牙内吸收。 影像学表现;患牙髓腔扩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减低的透射影。发生于根管者 有长短不一,粗细不均沿根管的扩大影,髓室壁或根管壁变薄,可伴有根尖吸收和根尖感染, 甚至发生折断10囊肿;是一种内含流体或半流体的病理性囊腔,它不是真性肿瘤,也不属于脓肿性

33、病理囊 腔。 11涎石病; 涎腺导管或腺体内形成涎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涎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可能与唾液内电解质平衡失调,炎症,唾液淤滞,唾液 PH 改变等因素有关。 影像学表现:阳性涎石用 X 线平片即可检出。怀疑颌下腺涎石在导管前段者,用下颌横断片 检查。 阴性涎石在平片上不能显示,需用涎腺造影术检查。 12鼻腭管囊肿; 因导致鼻腭管囊肿发生的残余上皮来自鼻腭管内。 是非牙源性囊肿中最常见 的一种,发病年龄多在 3060 岁,男性比例为 3:1。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腭中线前方局部隆 起。X 线表现特点为病变位于上颌中线和左右中切牙牙根之间或后方,多呈心形或圆形低密 度改变。中切牙牙

34、根可被推开,但硬骨板和牙周膜的连续性存在。13颞下颌关节强直是指由于疾病, 损伤或外科手术而导致的关节固定和运动丧失。 表现为开 口困难或完全不能开口,在临床上分为真性关节强直和假性关节强直两类。14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是 由放射线照射导致的,不能愈合的,细胞缺氧性损伤,而非受照射 骨的真性骨髓炎。 影像学,X 线检查下颌病变时拍摄照曲面体层片,拍摄牙合片及华位片。填空1涎腺缺失和发育不全 核素检查是首选方法2牙槽突多发生于颌面前部 用根尖片 合片,颏孔区骨折 长段受降颌肌群下内移位 短骨升颌肌群上前方移位并稍偏内侧移位3曲面体层是一种结合体层摄影和狭缝摄影原理,应用于曲面物体的体层摄影技术4口外

35、片: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矫正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髁状突经咽侧位片、口腔体腔摄影片、线头影测量片。口内片:根尖片(牙片)、合翼片、合片(上颌前部合片、上颌后部合片、下颌前部合片下颌横断合片)5(1)上颌中切牙根尖片:切牙孔、腭中缝、 鼻腔及鼻中隔,上合磨牙区2根尖片:上颌窦底、 颧 骨,喙突,上颌结节,3翼钩下颌根尖片:切牙位:颏棘、颏嵴(内斜线,下颌舌骨线)、营养管,前磨牙位:颏孔、4磨牙位:下颌管、外斜线、下颌骨下缘、下颌角区6正常图像:此为颞下颌关节外侧1/3的侧斜位影像 髁状突:运动度的范围。关节间隙:上间隙后间隙前间隙,关节结节、关节窝:关节结节高7mm左右,斜度约

36、54度角,关节结节后斜面为功能面。两侧关节对称7涎腺造影禁忌症:碘过敏、急性炎症期、涎腺导管阳性结石8牙槽突多发生于颌面前部 用根尖片 合片,颏孔区骨折 长段受降颌肌群下内移位 短骨升颌肌群上前方移位并稍偏内侧移位9骨折的愈合基本过程;先形成肉芽肿组织,再由成骨细胞在肉芽组织内产生新骨,依靠骨痂使骨折端连接并固定10放射防护的三个主要原则: 实践的正当性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3)个人剂量的限 制。 11 在符合放射防护三原则基础上,结合口腔颌面 X 线检查的特点,防护应特别注意 (1)减 少照射时间, (2)进行必要的屏蔽,(3)提高 X 线的透过系数,(4)与 X 线源保持一定的距 离;12

37、骨肉瘤是发生于颌骨内较常见的恶性肿瘤。 影像学表现; (1)骨质结构改变2)瘤骨形成; (3)骨膜反应; (4)软组织肿块形成;13牙和牙周组织正常图像概述,牙由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及牙髓。 牙周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14上颌中切牙根尖片所见有关颌骨正常解剖结构:切牙孔腭中缝,鼻腔及鼻中隔。 磨牙可见上颌窦底部,颧骨,喙突,上颌结节及翼钩等结构。 15下颌前牙根尖片可见,颏棘,颏嵴,营养管等结构。 下颌前磨牙根尖片可见:颏孔,后磨牙可见:下颌骨外斜线,下颌管及下颌骨下缘等结构。16儿童 X 线中心线倾斜的角度应增加 5- 10。17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影像学表现;1 关节间隙改变;2 髁突运动度改变;3;两侧关节形态发育不对称;4;骨质 改变18下颌骨骨折 X 线检查可选择下颌骨侧斜位, 下颌骨后前位, 下颌开口后前位, 下颌前部 (牙 合)片及曲面体层片等;髁突骨折可选用颞下颌关节正位及侧位体层片。曲面体层片对显示 多发骨折比较理想。此外,也可选择 CT 检查。下颌骨骨折部位可发生于 ;正中颏部,体部及升支。(1)颏部骨折;(2)颏孔区骨折,(3)下颌角部骨折(4)髁突骨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合同协议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