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3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43179994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第 3 页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涵养了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语文文字文化等诸多方面。继承、传播、发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2-0247-01现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他们不大了解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却熟悉西方的情人节、愚人节、

2、圣诞节之类,开口便是流行歌,广告词,越来越远离了传统文化,这些现象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弥补传统文化缺失的教育,这一重任当仁不让地落在我们语文教师身上,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呢?一、扎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大力度对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的培养,为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下深厚的基础。首先,要教会学生读准字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有许多的生僻字,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拼拼音等形式读准字音。其次是要识别一定数量的文字。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有许多古今不同义的字词,了解它的古今意思,能更好的理解古文。再次是掌握一定

3、的词汇量,如谚语、俗语及成语等。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深入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 二、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进行因材施教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典籍众多,或短小精悍,或长篇论著,或浅显易懂,或深奥晦涩。选择适合小学生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培养学生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教给学生做人做事之道理。根据学生年龄的差异安排诵读内容:如: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百家姓;三年级学习千字文;四年级学习弟子规,背古诗词20首;五年级学习孝经,背古诗词20首;六年级学习增广贤文,背古诗词20首。而老子是经典中的经典,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它对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无法

4、估量的作用。老子则适合各年级学生诵读。 三、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 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的魅力。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努力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可以从课文注释、引语入手,挖掘有关民族文化信息;可以从故事情节人手,挖掘整篇(部)作品的文化内涵;可以从课文主题人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可以从课文词句人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还可以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人手,挖掘文化意趣。 四、诵读古诗文,挖掘优秀传统文化 在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之中,就方法而言,“读”是第一

5、大法,可谓“读”占鳌头。古训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说;东坡诗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种读,不仅仅是默读,更注重于朗读。中国语文教学方法以诵读为本是由汉字、汉语的特点决定的,汉语是以汉字为基础的,汉字一字一音、一形一义,独立性很强,其具体含义,得从上下文中体味。这种文字又具有声韵之美,只有读之于口,方能“声与心通,声可求气,亦可传情”,从而形成强烈的语感。可见,“眼观其文,口诵其声,心唯其意”的“诵读法”对汉语学习何等重要,自不待言。 五、结合课文内容,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机会,适时给学生传授优良传统文化知识。抓住语文常规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努力

6、营造语文课堂的优良传统文化气氛,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古代诗文是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载体,古代诗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们仔细地欣赏、品味。在我们小学阶段的课本当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内涵,感受古诗文所凝结的文化精髓。 六、加强习作指导,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得到升华 古人云:“文以载道。”“道”就是主题,就是让学生在习作中认识、明白一些道理。通过习作,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会进一步得到升华与提高,从而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7、习作写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就是通过习作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具体指导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会得到许多信息。如,传统艺术中的戏曲、相声、民歌、民族舞蹈、地方小调,种类繁多、妙趣横生;传统工艺中的编织、刺绣、剪纸、陶瓷都是我国的古老工艺,门类众多,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我国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活动更是数不胜数,像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学生通过习作自然会萌发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由衷喜爱之情。 七、通过传统节日和有关古诗教学感悟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他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

8、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如果能在重阳节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并吟诵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中秋节时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等诗篇,并收集有关月的古诗文,专门开一节专题课进行赏月品诗,进行一次诗文熏陶;在清明祭扫烈士墓和怀念亲人时引导学生诵读杜牧的清明等诗篇;在端午节时,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从而了解爱国诗人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到特有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八、借助先进的现代教学媒介,提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以我国传

9、统的文化作为依托,必然会出现一些令孩子难以理解的生僻的词语。如果处理不当,会使孩子的学习兴趣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当前的科技,将国学内容制作成短片或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漫,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充分调动孩子多种感官参与国学学习。借此培养孩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效果。我国当代音乐家谷建芬老师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把国学经典用音乐的形式演绎,情真意切地再现古诗、古文的韵律美。既淡化了读诗时的枯燥无味,又增添了语言文字的意境美。这不失是用现代媒介,为国学经典的一种创新。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给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采用以上八条有效策略,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合同协议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