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评课稿(13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43157455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评课稿(1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地理评课稿(1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评课稿(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评课稿(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地理评课稿-第 13 页地理课评课稿2006年12月15号上午第三节听了师傅陈老师在高一(5)上的地理课-人口的合理容量,是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也有所要求,体现学科特点;能以新课程的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2、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

2、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对该节课知识内容的传授较准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1、从教学思路设计看: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课堂导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侧击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实践图示教学法,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体现了

3、地理教学的特点。同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 夏炜老师:指教天气和气候风趣幽默,驾驭课堂,使课堂达到“三动”动口、动手、动脑;“四活”用活教材、盘活课堂、激活思维、学活知识。建议进一步加强普通话修炼。 刘新梅老师:指教滔滔黄河她高质的学案,优秀的课件,科学的程序,熟练的操作,使课堂“起点学案化,过程探究化,知识图象化,学生愉悦化,小结纲要化。” 建议问题设计要严密。2、从课堂结构安排看:课堂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过渡自然,讲解和学生活动时间

4、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较高。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1、老师讲解和学生活动有效结合:在课堂上教师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补充:“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熟练适时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为学生形象直观的展示知识内容。同时也不忘把本部分重点的知识系统的罗列在黑板上。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1板书:设计较合理,依纲扣本,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2教态: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态明朗、快活,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3语言:生动形象,准确

5、清楚,有启发性。语速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六、课堂教学值得讨论的问题比如:1、有关概念的讲解以及相似概念之间如何进行区分这些知识点落实问题。如“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之间”。2、学生讨论分组是否有明确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竞争意识。3、要注意精讲精炼,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效益。2007年5月24号上午第二节听了章献红老师的一堂地理课-中国地理分区。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也有所要求,体现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2、从目标达成来看

6、: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对该节课知识内容的传授较准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三、从教学方法上看这堂课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章老师比较法在这堂课中用的恰到好处。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通过表格的形式对北方三大地形区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说明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

7、是通过各种类型的地理事象的比较,经过思维加工,并获得地理知识的方法。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1有助于认识地理事象的特征和规律。比较的目的就是认识比较对象的共性和个性,亦即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由此使地理事象自身的特征更加突出,使地理事象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更加明了,这样也使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做到思路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教学效果。2有助于使知识系统化。无论是同一时间尺度不同地域的地理事象的比较,还是同一空间范围不同时段的地理事象的比较,它都至少有两个比较对象,这样,在比较过程中就把几个地理事象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所比较的内容既有旧知,又有新

8、知,这样也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由此可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由于比较法所涉及的是不同地理事象的比较,不同知识点的比较,因而在比较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广开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使所学知识前后贯穿起来。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地理事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使所获取的知识记忆牢固,这样在知识的获取比较获取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运动中,使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并在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比较分析能力。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如何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回顾什么;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

9、学生参与那些活动;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采取了哪些教学手段;设计那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设计活动步骤);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安排那些练习让学生动手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课堂教学氛围如何。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者应该关注: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1、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2、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

10、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3、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5、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6、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7、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

11、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8、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9、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10、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11、教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12、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13、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

12、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14、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15、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16,教师的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促成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17、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18 、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19、探究活动的设计,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20、留意指导学生自己得

13、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21、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1、身体语言。课堂是表演的艺术。钟老师的身体语言是丰富的,听完后,一直到今天脑海里都活跃着其上课的身影。在上课的过程中不停地用各种身体语言传递着信息,使学生接受丰富的感官刺激,并从老师的眼神、手势、弯腰、颔首等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并使学生能够和着老师思维的节拍,把握课堂的进程,共同完成师生互动的教学进程!3、教具课堂必不可少的硬件建设。地理作为一门空间的科学,地图作用非常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活用地图往往能起到意想不

14、到的作用,突破难点,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等,地图在教学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钟老师在这节课中使用了两幅图,一幅是世界地图,一幅是自制的反映中国气候、降水状况的地图。整个课堂是以图带课,以课说图的。我在当时的点评中写道:“这应该是地理课堂的理想状态”。 当然,唯一的遗憾是自制地图可以边讲边绘,让学生领略制图的全过程。因为绘图能力本身就是地理学科能力之一,而且高考中也经常会考察的。4、师生互动的理想课堂。钟老师打破了传统的阶段教学法,整个课堂是由师生互动来完成的,体现了教师对现代教学艺术的感悟和理解。传统的课堂教学把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场所,规定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而钟老师的这节地理课打破了这种理

15、论束缚。整个课堂充满了师生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融。在这样的教学场,教师的教学成为一种享受;而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劳动。整个教室充满了人性的理智,应该是成熟教师驾御课堂的境界!5、板书简练。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课程是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有老师喜欢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全部搬到黑板上去,这样的做法势必加重学生听课的负担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钟老师的板书是简练而全面的,而且是边讲授边板书,以板书来演绎课堂的进程。板书采用了系统论原理,把整个内容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在最后以小结来作为整个内容的补充和完善,指出:“城市的区位因素不能孤立地看待,应该把握城市因素内部的联系。”这样整个内容一气呵

16、成,浑然天成!6、关注热点,关心生活。对热点的关注,是文科的一大特色。当然理科也要关注,但作为人文学科的地理,对社会热点的关注是非常必要的。这节课经常性有意地去引导学生关注世界热点,比如,对伊拉克战争,钟老师时刻把思维带入那战火纷飞的伊拉克,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关注战争爆发与城市形成的联系,吸引学生的注意;对生活的关注也是这节课的一大特色,如在讲分宜城市形成时就提到袁河和渝水,并让学生联系分宜地区的水质,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知不觉地关注身边的事物,以此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听了高一地理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公开课后,地理教师们进行了课题探讨,教学者也谈了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教学效果方面的一些想法。

17、通过听课和评课,感触颇深,提出来供同行们思考。优点评价:1. 教学目标确定得比较准确,并且落实得比较好;2. 教学方法比较灵活,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多媒体的应用能够辅助地理教学,能帮助学生化解思维难点,提高教学的直观性;4. 教学语言和蔼可亲,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5. 重点讲解细致,难点能够化解,学生参与了课堂教学;6. 板书清晰,结构合理,课堂教学环节紧凑,环节承转自然,课堂结构科学。 不足之处:1. 虽然地理教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图片入手来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突出了新课程“用教材”的思想和紧密联系生活与生产实际的理念,但是如果这些图片能够结合乡

18、土地理,这种设置情景的方式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篇二:初中地理评课日本七年级下第七章第一节日本评课分析xxxx学校 xxx3月18日我听取了我校骨干教师xx老师讲授的七年级下册日本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各种地理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能积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综合运用讲授、谈话、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x老师的上课风格给我下了很深的印象,具体如下:一、教学设计思路清晰x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符合教学

19、内容实际,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然后在现有的基础水平上建构新的知识。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首先是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亚洲处于怎样的地理位置?”,“我们国家周边有哪些重要的亚洲国家?”接下来便是自主导学:自学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即临海、邻国,经纬度、到与大小的比较以及内海等硬件知识。然后深入读图,一下组分工合作的方式解决:日本的地形、气候以及河流特点三个问题。联系旧知识,知识贯穿良好。再次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学习日本频发地震的原因以及相应措施。再通过课堂小结的形式来概括本节课的内容。最后有反馈评价,进一步巩固教学目标。最重要的是,陈老师的这种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非常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

20、性,且将知识点落实到位。二、课堂结构安排严谨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既能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又能引出下一问题。如:“既然日本频发地震,又有这么多的预防措施,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呢?”这一过渡就能很好的体现这一点。时间的分配也很合理,密度适中,重点突出,效率高。三、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的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进步。有效的利用课堂的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四、注重学生能力培养x老师善于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做法是:采用问题的方式

21、,将学生的思维层层的深入。如本节课中的探究日本为什么频发地震,其中要求学生作出假设,x老师就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作出假设。五、教学语言独具特色x老师的语言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让学生一听就知道哪些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语速上的变化能使学生改变对一个问题的关注程度。另外,x老师的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极具启发性,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从学生知识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问题熟悉,同时又新奇而富有挑战性,使学生处于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究求知的欲望

22、。播放视频创设出了很好的情景,引课十分成功。二、注重学生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教师讲授,实行自主探究完成教学内容的方法,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做到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教师适当点拨,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一步,深化一层,拓展一圈,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思维的习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三、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实行赏识教育,对学生提出和回答的问题给予积极肯定的态度,注重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统一,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

23、,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实现了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四、教师专业素质过硬教师教态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精炼,富有亲和力,专业素质十分过硬。而画在黑板上面的日本地图更是让我震撼,地图逼真,繁简得当,可见功底深厚。教学过程中能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为宗旨,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性,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注意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在呈现教学内容上做到图文并茂,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师生和生生信息交流充分、有效。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也谈谈这节课中值得思考的地方:一、还有少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

24、现还不够强。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但是有少数学生不能够完成任务,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提醒与帮助,如果老师能够顾及全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的话,也许会更好。二、如果在课堂结束之前系统的总结一下这节课学习的知识,效果肯定就会更好了。总之,这是一堂成功的课,值得我学习的课。篇三:地理学科评课稿地理评课稿(整理)(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1、看教学思路设计写作要有思

25、路,写文章要有思路,上课同样要有思路,这就是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有效果。2、看课堂结构安排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

26、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

27、了更广阔的知识空间,它为各科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其次,言简意赅,再次,条理性强,字工整美观,板画娴熟。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六)从教学效果上分析巴班斯基

28、说:“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经济工作要讲效益,课堂教学也要讲效果。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参与,喜欢。还要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考过程。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以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总之,课堂评价

29、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只有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保护教师的课改积极性,正确引导课改走向深入。今天下午地理备课组成员听了郭永平老师上的一节课,内容是必修1第二单元第三节 大气环境中的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经过听课评课,我们觉得郭永平老师的课有以下几个优点:1. 善于设置问题情景,如:大气通过什么方式削弱太阳辐射?地球表面白天的温度为什么不会很高?夜晚的温度不会很低?夏季有云的白天气温为什么不会太高?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现蔚蓝色?青藏高原紫外线辐射为什么强烈?地球表面昼夜温差较大,但与月球相比,有何不同?为什么?等通过问题,引出矛盾,创设思维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注意和思考的

30、指向性和集中性。在教学中应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2. 多次转换和综合运用了教学手段心理研究表明:“在适当的教学条件下,少年稳定地保持注意40分钟是毫无困难的。”本堂课郭永平老师运用阅读、讲授、多媒体、投影片、画图、录像片和提问等活动,不仅稳定了学生的注意,同时保证了整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3. 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如通过具体事例:大棚温室农业、北方农民秋冬季节燃放,冬天穿羽绒服,盖被子等说明保温作用原理。运用大气热力性质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得出相关的知识结论。通过知识的迁移和运用,使学生运用知识和理解知识以及思维能力的提高。4. 价值观念的教育在本节课中,体现的较好。如

31、在大气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上,即在人地协调发展的教育上,在课后布置了探究性问题:当今世界气候变化怎样?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这种变化会造成什么影响?人类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达到体验和自我教育的目的。使学生更加关注人类生存的环境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一、地理好课的基本要求1、激发学习热情问题:应对高中结业考试、高考而教学。要求:在引导学生认知的同时, 给学生送去快乐和愉悦。2、强调主动参与广度:全部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来了。深度: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探究。3、加强地理学习指导引导学生用地理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5w原则指导学生用地理

32、学习方式:图表法、比较法、观察法4、体现动态生成由于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和达成的过程,是与社会生活密切关联的过程,因而有着许多不确定因素。教师应随机应变、充分利用课程教学资源、因势利导,达到教学效益最大化。5、彰显实用价值实用性的重要体现: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的东西是否能应用到今天和将来的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6、追求实在效果问题教学目标过多过高,不切实际课堂教学做秀二、地理课堂教学评课的主要内容 要求 结合学生能力、教学进度、课程标准等实际情况进行目标的实施 在一种自然状态下进行师生真诚的对话,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学生的学:学习情绪,参与交流,思维过程,学习方式教师的教:教学设计,

33、角色把握,环境营造,技术应用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一:学生的学主因素 子因素1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情绪 2学生是否能保持良好的注意状态3学习过程是否轻松、愉悦1学生是否全员参与教学全过程参与交流 2学生参与的形式是否多样3师生、生生间是否积极交流协作1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并踊跃发言思维过程 2学生是否敢于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3学生回答问题是否流畅、有条理学习方式 1学习是否体现现代学习方式特征2学生是否积极运用地理学习方式地理课堂教学评析内容二:教师的教主因素目标教学设计 内容过程角色把握环境营造技术运用 子因素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清晰具体、有针对性 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否关注生活、体现

34、学科教育价值、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新颖 是否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是否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环境 是否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 是否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是否能够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 是否恰当教学媒体的选择是否能熟练、准确运用,规范操作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看图说出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2学生能够说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二)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看着表格,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比较说出不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的选择性吸收。2. 学生能够画出简图说明大气的整个受热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

35、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密切性,学生能够增强大气环保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三、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1.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主要包括大气的削弱作 用、保温作用和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本节课在教材中体现的图表比较多,而文字较少, 因此在对本堂课的讲解时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图表能力的分析,并且适当补充概括性的文字内容。本节课的内容课程标准是“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本条“标准”旨在认识导致大气 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2、重难点分析要说明对流层的大气受热过程,那么首先就要认识大气的垂直分布。其次要明确大

36、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了解不同的大气物质对太阳的不同波长的光有其选择性吸的特点。第三,明确什么是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以及大气逆辐射,重点掌握这三者的受热关系,能够学会运用图表分析。这个也是课标中明确要求的。3、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2. 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和温室效应(二)难点: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大气1、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2、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3、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

37、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5、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6、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7、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8、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

38、和激励性。9、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10、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11、教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12、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13、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14、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

39、。15、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16,教师的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促成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17、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18 、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19、探究活动的设计,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20、留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21、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

40、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篇四:八年级地理评课稿一、八年级(上)地理教案第二节 人口和民族中国的人口厚德中学 陈红梅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及由此产生的人口问题;2、理解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3、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和人口分布特点;4、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制作统计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3、通过让学生收集计划生育标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关心周围事物的意识。情感和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实行计划生育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2、正确处理人

41、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树立正确的人口观;3、培养学生参与国家大事的意识和辨证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分布特点;2、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对策。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制作统计图的能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教学过程:导入:在中国的疆域一课中我们知道了我国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那有谁知道我国的人口情况?有多少人?居世界第几位?生:我国人口已超过13亿,总数居世界第一。一、世界人口大国师:这位同学说中国人口世界第一,到底是不是呢?下面我们用数据说话。(指导学生完成课本11页活动题1:根据表1-2,分别计算不同年份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并绘

42、制成形象统计图。)(知识拓展):同学们知道形象统计图有哪几种吗?生:主要有饼状图、条形图、折线图。(根据回答,要求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种类,指导学生画图,对制作规范的进行展示)(学生亲手制作统计图,掌握制作方法和技巧,并在自己制作的图中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结论: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总数一直处于世界首位,人口在世界总人口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5以上。过渡:知道了我国人口的比例,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五十年以来我国的人口数量。我国已经进行了五次人口普查,请同学们根据我国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数绘制“人口数折线统计图”。(老师到学生中间指导学生画图,对制作规范的进行展示,根据折线图得出结论

43、。)结论:二、我国人口增长快。我国自七十年代以来就开始了计划生育,为什么人口增长这么快,是不是计划生育没有作用?课件展示:中国、叙利亚、阿曼三国自然增长率和年净增人口数的对比图。 1 、我国人口增长原因:人口基数大。众多的人口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讨论:人口众多且增长迅速对我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2、我国的人口问题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资金积累困难。2、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压力增加。3、对生态环境也造成巨大压力。4、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5、就业形势严峻,由于人口整体素质较低,结构性失业突出。6、老年人口增多,社会负担加重。7、流动人口增多,交通压力增加,也导致社会治安问题日益严重。3

44、、我国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 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实行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过渡:人口的数量会影响经济的发展,那么人口的分布会不会对经济也产生影响呢?三、人口分布课件展示“中国分省区人口密度图” ,引导学生根据图例看图,思考问题:1、人口密度如何计算?2、从沿海到内陆人口密度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3、你认为人口密度的这种分布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课堂小结(略)教学点评我国的人口,是中国地理非常重要的人文地理知识,是同学们学好中国地理,尤其是学好我国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等知识以及分区地理知识的基础。本节内容是学生比较了解和熟悉的,执教老师

45、让学生在统计、绘图等活动中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培养学生绘制图表的能力。特别是通过课件中三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年净增人口数统计对比图的展示,得出: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这一结论,可谓水到渠成,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度高。本课的导入可采用视频材料,让学生对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有切身感受,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素材作为教学内容。(如:了解家庭祖辈人口的变化,从小家延伸到国家,体会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出的意义。)本课教材中活动的篇幅很大,许多结论可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认识(如:众多人口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沉重负担),一些记忆性的知识也要在活动中得到落实。(如:从图中观察我国从沿海到内陆人口密度的变化,让学

46、生自己得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东部多、西部少这一结论。)地势与地形评课稿胡老师执教的初二地理地势和地形一课,属第二章第1节,教师由复习导入,引出新课;由观图册入手,导出中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特点;由教师板画,说明中国地形阶梯状特点。整节课环环相扣,教师条分缕析,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这节课另一个特点就是讲练结合,胡老师注重学生知识的反馈,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如看图例,填图,填充图。新授课前讲评上次作业,点评、简要讲解答案;课中布置学生在图册三阶梯示意图上填出三级交界处的山脉名称;新授课后思考活动课,指答并要求学生予以记录答题要点,教学过程较为严谨。略感不足的是:课的最后,完成思考练习一环节

47、,要有学生的互动交流就好,如让学生猜全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中国地形对交通的影响?在指名回答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意见(理由),不要全是“一言堂”。另读图部分,如果有条件,教师可出示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形图,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看地色)练习说出不同的地形特点,再出现国别,这样既能增加趣味性,又锻炼了学生读图能力,还学到了一点课外知识,可谓一举多得。篇五:地理评课稿评课稿0907079106王挺这是一节选自人教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中的,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第二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教时),主讲老师是龚国辉老师。下面我谈一下对这节课的看法,首先谈一下这节课中的亮点教师的教学热情很高涨,充分调动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通过师生间相互作用和同学间的相互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教师真诚的爱生态度和行为对于和谐的师生关系极为重要。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合同协议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