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威宁县“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4315429 上传时间:2021-08-19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威宁县“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贵州省威宁县“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威宁县“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威宁县“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3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报告浙江经纬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二一六年三月31威宁自治县“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报告项目编制单位:浙江经纬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资质证书:工咨甲11220070052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法人代表:姚惠红项目组长:吴倍莉编制人员:吴倍莉 注册咨询师何 杰 注册咨询师马伟荪 注册咨询师项目编号:JWGLGYGHBG16026编制日期:2016年3月前 言“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是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威宁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的攻坚时期,是威宁县工业进一步

2、做大做强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机遇期,是工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补短板实现转型发展的攻坚克难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严格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国制造2025”战略、“一带一路”等历史机遇,以更大力度推动威宁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建设打造创新型社会,全力构建以绿色低碳为引领的现代工业体系。根据中国制造2025、贵州省“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等规划精神,编制了本规划。本规划旨在确定“十三五”时期威宁县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定位、发展方向、布局重点和措施保障,是指导“十三五”时期全县工业

3、发展的重要依据。目 录前 言I一、规划背景1(一)重点行业发展情况1(二)取得的成效4(三)存在的问题7二、“十三五”工业发展的环境条件8(一)经济政策环境8(二)资源和区位优势9三、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12(一)总体要求12(二)发展原则13(三)发展目标14四、重点任务与工作部署15五、重点产业布局17(一)做强传统支柱产业17(二)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1六、主要保障措施26附件29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为明确威宁县“十三五”工业发展目标,加快推进威宁县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促进威宁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特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十二五”期间,威宁县5

4、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由2010年的37家增加到2014年的89家。2014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7亿元,同比增长17.85%,比2010年增长3.9倍,年均增长48.7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52亿元,同比增长22.95%,比2010年增长5.03倍,年均增长56.71%。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由2010年的11.4%提高到2014年的27.2%,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28%以上。工业投资从2010年的16.8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75亿元,比2010年增加3.5倍,年均增长45.36%。2015年计划完成工业投资82亿元,同比增长10%。(一)重点行业发展情况

5、煤炭工业(1) 煤矿:一是煤矿建设情况。全县原有煤矿44个,总设计产能为年产原煤555万吨。到2014年底,建成生产煤矿19个,设计产能315万吨/年,煤炭产量为300万吨。二是煤矿兼并重组情况。完成煤矿兼并重组后,全县关闭煤矿为26个,保留煤矿为18个,单井产能技改为30万吨/年以上,设计总产能2018年达到800万吨/年以上。三是影响煤矿生产建设的主要因素:1)由于煤炭市场价格低迷,生产积极性不高,煤炭产量下降;2)建资金紧缺,煤矿建设进度缓慢;3)煤矿兼并重组时间过长,保留煤矿较少,关闭煤矿较多,原煤产量大幅下降。(2)煤炭加工业(煤化工、型煤、焦化、洗精煤):目前,全县煤炭加工企业19

6、家,设计总产能为1030万吨/年。其中,煤化工企业2家,主要产品为捣固机焦,设计产能为60万吨/年;工业型煤生产企业1家,产能10万吨/年;定型煤生产企业1家,设计产能60万吨/年;洗精煤企业15家,设计总产能为洗选原煤900万吨/年。受钢铁市场的影响,洗精煤、焦煤价格近3年连续下滑,企业生产不正常。 新能源开发威宁县风能资源可开发量预计200万kW,水能资源可开发量80万千瓦,光能资源可开发量100万千瓦。“十二五”期间,威宁县依托风能、水能和光能资源,全力推进风电场、水电站、光伏电站项目建设。(1)风电场:目前已完成马摆大山西凉山、麻窝山、岔河海拉、百草坪、雪山区域的风能资源开发。计划到2

7、015年底,全县累计建设风电场22个,总装机容量达110万千瓦。(2)水电站:在建项目3个,总装机容量38.5万千瓦、总投资41.5亿元。格闹河梯级一、二级水电站,牛栏江象鼻岭水电站、格闹河梯级三级水电站、龙河水电开发项目快速推进,计划2016年底建成投产。(3)光伏电站:装机容量3万千瓦、计划投资2.9亿元的平箐光伏电站于2015年6月建成投产。计划到2015年底,累计建成光伏电站2个,总装机容量5万千瓦。 冶金(有色、钢铁)工业威宁县共有冶金企业7家,其中,精锌企业4家,设计产能为10万吨/年;铸造铁企业1家,设计产能为45万吨/年;氧化锌企业2家,设计产能为2万吨/年。有色、钢铁企业因市

8、场长期疲软,产品价格过低,2011年以来一直处于停产状态。 建材工业2010年以来,一批建材企业入住威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水泥、混凝土、装饰玻璃、环保新型砖等建材产品初具规模,发展前景较好。目前,威宁县产值500万元口径建材企业达26家,其中产值2000万元口径建材企业4家(表1)。2014年建材行业实现产值12.1亿元,2015年建材行业预计实现产值14亿元,同比增长 16.7%。表1 威宁县“十二五”产值2000万元口径建材企业及其产品、产量、产值企业名称设计产能(万吨/年、万m3/年)主要产品2014年产量(万吨、万m3)2014年产值(万元)西南水泥有限公司120水 泥1012628

9、8遵义鸿鑫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威宁公司100混凝土9330064贵州省金阳建筑型钢有限公司10建筑型钢86578威宁贵兴玻璃有限公司10装饰玻璃9.910018 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属威宁县新兴产业。2010年,威宁县首家装备企业草海农机装备公司入住,其后保龙塔筒、中复联众等装备制造企业入住威宁,为国电龙源、华能新能源提供风电设备,推进了威宁县风能资源开发进度。2014年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6.56亿元,2015年装备制造业预计实现产值8亿元,同比增长22%。表2 “十二五”期间威宁县装备制造企业及其产品、产量、产值企业名称设计产能(台套/年)主要产品2014年产量(套/年)2014年产值(万元

10、)备注贵州保龙塔筒有限公司300风机塔铜21934933中复联众(贵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500风机叶片30031733贵州威宁草海农机装备有限公司20000农机设备在建中 民族医药产业威宁县利用生物资源多样性的特点,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党参、天麻、半夏等中药材药理成分优势,在哲觉、海拉结合中药材基地建设,引进优强企业和先进技术,开发中药深加工项目。2013年,贵州片仔癀大明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中药材饮片加工项目投产运营,同年实现产值16005万元;2014年民族医药产业实现产值24717 万元,同比增长54.5%。 特色农产品加工威宁县依托丰富的马铃薯资源,大力发展马铃薯淀粉、变性淀粉、全粉加工产业

11、,依托丰富的高原有机茶、芸豆、魔芋、苦荞、大蒜、生姜、干鲜果品、蔬菜以及牛、羊、猪、鸡、皮毛制品等特色农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畜产品加工项目,努力打造中国南方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2010年以来,威力淀粉、久圣淀粉、鑫振誉燎原、芦丁食品、鹤乡果、恒丰科技、草海荞制品、爱心培等农特产品加工项目建成投产,农特产品加工业规模不断增大,深加工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产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14年,农特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0.4亿元,同比增长20.9%。(二)取得的成效 工业经济总量增大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从2010年的37家增加到2014年的89家。2014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7亿元,同

12、比增长17.85%,比2010年增长3.9倍,年均增长48.7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52亿元,同比增长22.95%,比2010年增长5.03倍,年均增长56.71%。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由2010年的11.4%提高到2014 年的27.2%,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28%以上,工业支撑地位得较大提升。表3 “十二五”期间威宁县主要工业品产量表 (单位:万吨、亿千瓦时)年份原煤洗精煤焦煤水泥生铁精锌风力发电2010年132463124120.52011年211983691191.32012年2681466113450.23.42013年281183621330.245.820

13、14年28630848978.92015年3003204011012 工业投资力度加大工业投资从2010年的16.8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75亿元,比2010年增加3.5倍,年均增长45.36%。2015年计划完成工业投资82亿元,同比增长10%。乌江源、马摆大山、麻窝山、大海子、雪山风电场,鹤乡果核桃、爱心培农特产品深加工以及中复联风电设备制造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草海农业装备、格闹河水电站、象鼻岭水电站等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工业投资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已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主导力量。 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明显立足资源优势转换,确立了“一园三区”发展战略和各功能区产业定位,推进了

14、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狠抓项目落地。截止2014年,威宁五里岗工业园区开发面积已达 9.8平方公里,建成园区道路37.5公里、标准化厂房60万平方米,规模工业企业入驻园区达67家。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得到进一步凸现。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以来,共争取专项金额34万元,扶持“创业小老板”47户,共培育11户私营企业成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民营经济增加值从2010年的26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68亿元,民营经济威宁县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2010年的40.1%提高到2014年的48.5%。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原煤生产通过多次煤矿资源整合,关小上大,逐步形成了规模开采;焦化行业在全面淘汰取缔改良焦的基础上

15、,对焦化企业进行了进行资源整合和更新改造,开发煤焦油、粗苯和尾气发电等深加工项目;冶金产业通过工艺技术改造,实现了优化升级;以威宁马铃薯、威宁苦荞为主体的农产品深加工业已初具规模。表4 “十二五”期间威宁县工业发展规划目标完成情况表主要指标目 标2015年计划完成情况煤炭产量(万吨/年)60030050%电力装机容量(万千瓦)风电:13011084.6%水电:4000%光电:30516%冶金产业产值(亿元)20市场因素停产建材产业产值(亿元)1014140%装备制造产业产值(亿元)10880%煤焦化产业产值(亿元)401230%民族医药产业产值(亿元)102.424%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产值(亿

16、元)301343.4%(三)存在的问题威宁县工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工业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工业经济总量与金沙、织金等县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做大经济总量,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仍是当前和今后全县工业发展的重点;二是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偏重。从产业结构看,煤炭、电力、建材等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煤化工、装备制造业、食品和其他轻工业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步伐较慢。工业发展过度依赖能矿产业,重工业比重偏重,能源资源开发程度偏低,就地加工转化能力弱,发展主要依靠增加物资资源消耗,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转型升级压力大;三是比较优势不突出,产业集聚度低。威宁县

17、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比较初级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上,产业序次低、产业链没有得到较好拓展,产业支柱特征不明显,工业生产主要以原料初加工为主,缺乏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出口创汇、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生产,没有形成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四是要素配套能力弱,推动发展束缚较多。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土地、资金、技术、人才、运输等要素供给能力不足,发展配套环境差,一方面制约着现有工业的扩能改造、做大做强,另一方面造成区域投资吸引力不足,制约着对外招商步伐,现引进的企业多数是冲着我们丰富的资源而来,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难以引入。五是民营经济发展滞后,经济活力不足。威宁县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着数量少、规模小、分布

18、散、层次低等问题,多数发展粗放,科技含量低;自主创新能力弱,发展活力不足,是制约全县民营经济发展步伐的重要因素。二、“十三五”工业发展的环境条件(一)经济政策环境 随着国家结构的转型调整,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重点实施产业调整、鼓励民间投资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使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呈现全新的局面。 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启动和实施了下一个十年(2011-2020年)新扶贫规划纲要,为威宁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和深入推进

19、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2013-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为威宁县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 贵州省已于2014年被纳入国家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规划、珠江至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有利于威宁县与成渝经济圈、滇中经济圈和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合作,广泛吸纳、承接产业转移。强势突破发展瓶颈,促项目集聚。 贵州省“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威宁县产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威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并于2014年通过了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3-2030年)。规划提出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省委、省

20、政府召开“毕节试验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大会”,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毕节试验区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县域经济发展积淀和努力打造威宁经济社会“升级版”造就了威宁发挥后发优势的机遇。威宁处于经济欠发达、欠落后贵州省毕节市的一个后发区域,收入水平、技术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与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但是也有可以研究分析发达地区曾经走过的道路寻求最短的发展路径、便于吸引先行者资本和技术的移入、便于用较低廉的成本生产出具有价格比较优势的产品来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吸引必须在清洁生态环境下生产的绿色产业项目(特别是马铃薯加工項目)等后发优势,加之在应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积累的“威宁经验”和保持稳定发展的成

21、功做法,这些都为威宁发挥后发比较优势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多党合作助推。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国家有关部委及社会各界始终关心和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形成了统一战线参与试验区建设的毕节经验。(二)资源和区位优势1、区位优势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给威宁区位优势凸显带来的新机遇。威宁地处云贵毗邻地区,从宏观区位看,属于长三角经济圈;从生产力布局看,属黔中、滇中经济区和黔北经济协作区的门户城市;从交通地理区位分析,是国家高速公路沪昆线的分支,也是全省公路“六横七纵八联”规划打通西南出口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威-水、威-昭高速公路通车和草海机场、城际快铁、昭-黔铁路过境威宁项目的建设将使

22、威宁交通融入到全国铁路大动脉和贵州省快速立体交通网络之中。昔日制约威宁发展的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瓶颈将逐渐通畅,区位优势正在凸现。“南接东南,打通西北”,紧依云南经济活跃地区的威宁,必将成为经济发达地区产业扩张的外延、辐射承接地。良好的区位优势将为威宁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支持力度,为促进威宁县融入周边省市“一小时快捷经济圈”和加强地域间的经济联系,率先进入绿色发展的前沿,大力实施产业生态绿色化带来新的契机。2、资源优势 矿产资源威宁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有煤、铁、铜、铅锌、银、铝、钴、汞、稀土、铀钒、泥炭、油页岩、硫铁矿、莹石、粘土等21个矿种。其中,煤炭资源较为丰富,根据2010年

23、贵州省地矿局一一三地质大队提供贵州省威宁县煤炭资源调查报告,全县煤炭资源远景储量56亿吨。已探明储量32.3亿吨,可供开发利用资源的潜力较大,主要煤种有肥煤(0.14亿吨)、焦煤(10.53亿吨)、贫煤(0.26亿吨)、瘦煤(6.58亿吨)、无烟煤(5.49亿吨)。全县35个乡镇中炉山镇、东风镇、猴场镇、新发乡、龙场镇、金钟镇等28个乡镇均有煤炭资源分布。其中位于县境南部的金龙矿区新寨、响水、疙瘩营、坪子、金斗五个井田,煤炭资源量均在亿吨以上。铅锌、铁、铜等矿产具有较大的开采价值。 农副产品资源威宁是传统的农牧业大县。马铃薯、大豆、苦荞、魔芋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质量好。盛产杜仲、半夏

24、、党参、天麻、三七等名贵中药材。马铃薯年种植面积160万亩,产量在230万吨。地方特产有草海细鱼、火腿、荞酥等。是著名的“马铃薯之乡”、“荞麦之乡”、“水果之乡”和“中药材之乡”。独特的气候条件,丰富的物产资源,造就了威宁各具特色的名特优产品,为威宁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资源威宁平均海拔2200米,低纬度、高海拔、高原台地的地理特征,使威宁县的光能资源和风力资源为贵州之冠。光能资源丰富,年均日照时数1812小时,最大值为2002小时,威宁县城被气象学界命名为“阳光城”,全县光能资源预计可开发量100万千瓦。风能资源潜力巨大,可开发量约200万千瓦。水能资源较为丰富,河

25、流主要有长江水系的二塘河、洛泽河、牛栏江和珠江水系的可渡河及其支流;水库有小米、杨湾河、赖子河、雪山等大小水库37座,水库库容6513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为2.2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0万千瓦,可开发量约80万千瓦。三、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一)总体要求“十三五”时期是贵州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进程的关键时期,是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威宁县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八大”提出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五年,是全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跨越发展、后发赶超和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五

26、年,是威宁县贯彻落实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重要时期。威宁县应围绕贵州省“十三五”工业布局及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市委一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四五六七”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主动适应新常态,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发扬“威宁精神

27、”,深入推进“威宁试点”和“省直管县试点”,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大力实施开放带动创新驱动,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更加注重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防控债务风险,更加注重强化民生保障,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又好又快发展。(二)发展原则 坚持立足资源、突出特色的原则。立足威宁县资源特色,发挥比较优势,统一规划,重点扶持,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形成规模效应,使其迅速成为威宁县经济新的增长点或支柱。 坚持集聚发展的原则。引导工业项目向五里岗工业区、金钟工业园区集中,集约利用土地,提高产业效率,降低建设投资和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产

28、业的集聚优势。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则。坚持把创新摆在工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依靠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支柱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坚持绿色发展的原则。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业强县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提高效益。 坚持择优扶强、壮大支柱的原则。遵循经济规律和竞争法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梯次推进;突破所有制限制、突破隶属关系和行政区域界线,真正做到谁有能力就扶持谁,谁有优势就扶持谁

29、,大力扶持并做大做强一批有规模、有市场、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品,壮大支柱产业。 坚持全面统筹,协调发展。统揽全局,处理好经济与社会、工业与农业、开发与保护、资源利用与强市富民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转、转中求改、改中求活、活中求实”的原则。(三)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县域工业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特色食品、民族医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不断加大,根本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状况,延长产业链。节能减排工作

30、取得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考核目标任务。到“十三五”末,力争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450亿元,年均递增 3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00亿元,年均递增18.1%;工业增加值120亿元,占全县GDP比重上升到30%以上;工业投资累计达 300亿元以上。煤炭产量达1300万吨,电力总装机达450万千瓦,水泥生产能力达到150万吨,新型墙体材料生产能力达150万m3/年。四、重点任务与工作部署 建立产业布局和发展引导机制立足威宁产业特点和资源禀赋,进一步打造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平台,形成产业聚集发展。以五里岗工业园区为重点,努力打造农特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和轻工业为主导的产业发

31、展平台。继续改造提升资源开发和资源深加工能力;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实行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建设资源深加工基地。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完善目标体系,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 提升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提高煤炭等能源矿产的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和水平。重点开展有色金属矿产共伴生资源的多元利用、梯级利用和高值利用。加大对排放量大、堆存量大、污染严重的固体废弃物的大宗利用和高附加值利用,继续推进粉煤灰、煤矸石、尾矿、脱硫石膏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对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32、废气及余压余热的回收利用。 建立资源加工循环利用体系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产能过剩行业坚持新增产能与淘汰产能“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的原则,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新增落后产能。依托现有工业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重构工业生产流程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注重上下游产业布局,使某一工业流程的废弃物成为另一工业流程的原料,实现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减量排放。推进煤矸石、煤泥、煤层气与煤共伴生资源及粉煤灰、尾矿等工业废弃物资源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利用。开展煤矿和电力等矿井水、工业污水循环利用,提高污水资源化综合利用率。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以天然药物为主

33、、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现代中医药业。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科技风险投资、科技咨询和中介服务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有序承接产业转移营造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的体制环境,探索承接产业转移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提高完善金融服务水平,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积极引导产业集聚,合理规划和稳步推进各产业园区的建设。五、重点产业布局“十三五”期间,威宁县工业化发展的重点是突出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同时围绕煤化工、新能源、特色食品、装备制造业和其他轻工业,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优化调整空

34、间布局,推进和完善园区基础建设,促进工业集中区健康发展。(一)做强传统支柱产业立足威宁特色,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以节能减排为抓手,以现有产业为基础,继续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围绕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延伸产业链,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 煤炭产业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煤炭产业发展政策,统筹煤炭工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统筹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推进煤矿兼并重组,促进规模化发展,积极出台政策引导鼓励煤矿企业加快建设和改造进度。整合煤矿集中分布在炉山、东风、新发、龙场、龙街、黑土河、迤那、石门坎、海拉和金斗等10个乡镇,单井规

35、模达30万吨/年以上,实现规模化和集团化管理,设计总产能约780万吨/年,计划在2017年完成扩能改造工作。继续以金龙矿区为重点,推进疙瘩营、新寨、响水等井田的资源精探和煤矿布局工作,规划新布局煤矿14处,新增设计能力540万吨/年(其中,30万吨/年8处,45万吨/年4处,60万吨/年2处)。到2020年,全县煤矿设计总产能达到1300万吨。优化产品产业结构,重点推进水煤浆、煤炭液化、煤炭地下气化、工业型煤、活性炭项目和煤电一体化燃煤发电项目建设,逐步改善威宁县现有煤炭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短、抗市场风险能力低的现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快煤矿先进采掘技术的推广和支护材料改革进程,大力推广井下

36、煤矿安全设施设备的安装及使用,淘汰落后采煤技术与工艺,提高和改善资源回收率和矿区生态环境。加大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煤炭企业技术改造,积极发展煤矸石资源化、无害化综合利用产业。大力提高煤矿回采率、原煤洗选比率和煤矸石利用率,建立资源节约型矿山企业。持续发展重点推进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加快煤炭产品深加工,启动水煤浆、煤炭液化、煤炭地下气化、工业型煤等项目的研发和建设,推进煤电一体化燃煤发电项目建设。大力推进煤炭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提高煤矿回采率、原煤洗选比率和煤矸石利用率,建立资源节约型矿山企业。到“十三五”末,原煤产量达1300万吨/年左右,煤炭洗选比重达到60%以上,原

37、煤产值达95亿元以上。煤炭资源综合回收率达到90%以上,大中型煤炭企业和煤矿主要工业污染源治理和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法规标准。煤矿矿井水复用率达到90%以上,排放达标率100%;煤矸石利用率达到90%以上;煤泥利用率实现95%以上。 电力产业积极引进优强企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及配套产业,形成“水火风光” 多元发展的能源发展格局。(1)水电产业十三五期间,规划开发拖洛河的白岩沟、法尔河、落水洞、板桥四级电站,可渡河的石塔、杨家、大川洞电站,洛泽河的林家桥电站、哈喇河的三级水电站,牛栏江的大岩河水电站,龙街河的龙河水电站等,总装机容量约为45万千瓦。到2020年,全县水电总装机容量80万千瓦以

38、上。(2)火电产业充分利用煤炭资源及煤种特点,规划建设煤电一体化燃煤发电厂项目,一期工程装机容量2660MW,计划2018年底建成投产;二期工程装机容量4660MW,计划2020年底开工建设。(3)风电产业继续推进风电场项目建设,规划在观风海、小海、二塘、么站、云贵、新发、猴场、黑土河等片区新建风电项目16个,总装机容量80万千瓦。到2020年底,全县风电装机总规模达到200万千瓦以上。同时,支持风电机组技术的引进、合作和自主研发,促进风电项目的实施以及装备制造产业链的形成。(4)太阳能光伏产业推进光伏发电站项目建设,规划在海、牛棚、云贵、盐仓、么站等乡镇新建光伏电站15个,装机容量45万千瓦

39、。到2020年底,全县光伏电站装机总规模达到50万千瓦。积极发展硅片、太阳能电池与组件、集成系统与设备等光伏产品,努力构建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具有特色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研发、制造、示范基地。持续发展重点规划新建水电站8个,装机容量45万千瓦;规划新建威宁煤电一体化燃煤发电项目一期工程,装机容量266万千瓦;规划新建风电场16个,总装机容量80万千瓦;规划新建光伏电站15个,装机容量45万千瓦。到2020年,全县电力产业装机总规模达到450万千瓦以上(其中,风电装机总规模200万千瓦,水电装机总规模80万千瓦,光伏电站装机总规模50万千瓦,火力发电装机规模132万千瓦),电力产业总产值达70亿元以

40、上。 冶金产业充分利用煤、电等优势资源,以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技术创新、推进企业重组为重点,围绕“采-选-冶-深加工”产业链对各冶金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坚持技术先进、环境友好、严格准入的原则,采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档次,提升冶金企业的整体实力。持续发展重点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大力推进循环经济,适度发展金属制品及深加工产品。重点推进钢铁、有色企业的升级改造和综合利用工作。到“十三五”末期,冶金产业总产值达30 亿元。 建材产业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优化,以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为抓手,利用高新技术,大

41、力发展节能、节土、利废、环保的建材产品,坚持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建设全县的建材产业。结合本地区水泥行业发展实际,合理布局,鼓励和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水泥生产线建设,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切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开展城镇生活垃圾处理与水泥联建;推进煤矸石、粉煤灰、尾矿、炉渣等工业废弃物资源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利用;发展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和粉煤灰蒸压砖、石膏板和砌块、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 持续发展重点 重点建设和完善符合国家政策并受国家鼓励发展的水泥生产线。 开展工业固体废物煤矸石、粉煤灰、尾矿、炉渣等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研究,因地制宜,积极发展高强度、高孔洞率、高废渣掺量、高保温隔热性能的全

42、煤矸石烧结砖或空心砖、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粉煤灰高掺量免烧砖、粉煤灰蒸压砖以及其他利废制品。大力扶持一批上规模、具备科技实力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8家以上。到“十三五”末,全县水泥生产能力达到150万吨,新型墙体材料生产能力达到150万立方米/年,建材产业产值达到 45亿元以上。(二)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努力把煤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特色食品和其他轻工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煤化工产业按照“优化布局、高效利用、精深加工、安全环保”的原则,对现有焦化企业进行优化升级改造,在控制传统焦

43、化总量,提高行业标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改进其工艺设备,积极开发和引进炼焦新技术,推进焦炉大型化、焦化产业新型化、焦炉煤气及焦油加工的深度化,实现高温余热回收、焦炉气的有效利用,延伸焦化产业链。重点推进威宁二塘福利铁业有限公司、福威焦化有限公司、安盛煤焦有限公司、登峰炭化型煤有限公司等煤化工企业的升级改造工作。到2020年,全县捣固焦炭设计产能120万吨/年,定型煤设计产能60万吨/年,清洁型煤60万吨/年。升级发展重点 通过淘汰落后、优化布局,对现有焦化企业进行优化升级改造。 推进威宁二塘福利铁业有限公司、福威焦化有限公司、安盛煤焦有限公司、登峰炭化型煤有限公司等煤化工企业的升级改造

44、工作。到2020年,全县捣固焦炭设计产能120万吨/年,定型煤设产能60万吨/年,清洁型煤60万吨/年。到“十三五”末,全县煤化工产业产值达45亿元。 新能源产业充分利用威宁县现有资源、能源优势,重点开发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建立健全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围绕提升新能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壮大产业规模和优化产业布局。持续发展重点引进生物质固体燃料致密加工成型、高效燃烧及供热、气化和液化等关键技术,建设一批生物质、农林废弃物直燃与气化发电供热供气示范工程。推广“秸秆-捡拾成型-工业燃料”和“秸秆-气化-热气电”等生态循环技术。转变能源消费结构,对生物质

45、发电项目实行标杆上网电价政策,促进和鼓励生物质发电产业健康发展。 特色农产品加工和其他轻工业(1)特色农产食品加工业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突出“特色”、“绿色”产业, 以“名、优、新、特、精”产品为发展方向,以马铃薯、苦荞、水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为产业支撑,立足产品深精加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实施“市场化、国际化、名牌化、集群化”战略,促进零散生产向延伸主导产品为中心的产业链、产品群转变;加快产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5家以上国内外、省内外知名的大型食品加工企业落户产业园区,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到“十三五”末,全县农产品深加工、特色食品等产业占全县工业经济的比重和贡献率

46、明显提高,特色食品加工业产值达30亿元。(2)白酒工业以现有产业条件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利用县域资源优势,积极开发果酒、苦荞、党参、天麻等保健酒,培育一批名优品牌,形成以中档酒为主体产业格局。(3)其它轻工业充分园区基础条件,发展彩印、服装、制鞋、民族工艺等轻工企业,引进20家优轻工企业入住园区,推动威宁县轻工企业发展。持续发展重点大力开发具有威宁特色的方便型、营养型、保健型的天然产品;重点建设马铃薯深加工、苦荞系列食品加工、果品饮料加工业,把威宁县建设成为贵州省重要的马铃薯、精品水果、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优势资源的深加工重点基地。到“十三五”末,特色食品加工及其它轻工产业总产值达55亿元;规模以上龙头食品企业在40家以上。 民族医药产业大力发展药材产业化种植,加快药材种植基地和加工基地建设,重点发展党参、天麻、半夏、黄柏、三七、杜仲、厚朴等特色中药材的优良种子种苗繁育生产技术、大宗及特色中药材民族药材加工技术。深入开展特色优势药材资源保护、研究和综合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