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杨先红.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145226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杨先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诗经——杨先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杨先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杨先红.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4.24.诗经两首诗经两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两首诗中的文言词语,理解诗歌内容。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这两首诗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爱情是神圣的、纯洁的。【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纯洁的爱情观。【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故事:大宋年间,辽国使者出使大宋,这辽国使者对大宋朝文人的才学早有所闻,于是,想以他本国一直无人能对的死对来为难他们。且听他出的上联是:三才天地人串讲:这上联一出,只见当时在朝的文武官员个个面面相觑,摇头叹息,同学们,难道真被一小国

2、使者难住了不成。我们来对对看,怎么样?不过,同学们对联接触得可能不多,我给大家提示一下,“三才”最早出自易经,“三才”的内容是天才、地才、人才。那什么内容也包括三部分?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阅读诗经的注解一,你也许能马上对出下联。(学生看书,教师提示学生勾画重点)串讲:有谁能对?(诗经风雅颂,很不错,你已是半个东坡了。)明确:幸亏我大宋朝有博学多才的东坡先生在,只见他略一沉吟,对:四诗风雅颂(多媒体显示)诗经将大雅与小雅,合称为“雅”,故此将“风雅颂”称为“四诗”。三对四,天地人对风雅颂,非常工整,得此对句答复,辽使为之赞叹惊愕,佩服得五体投地。师:“风”指什么?“雅”指什么?“颂”指什么?诗经

3、是我国第一部?串讲:最能代表诗经成就的是“国风”。“风”注解上说是“地方歌谣”那到底是写什么内容的呢?为何有如此高的评价呢?我们来看 诗经 的首篇“关雎”,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风的特色。白居易论诗歌白居易论诗歌“诗。诗。绮美,瑰奇。绮美,瑰奇。明月夜,落花时。明月夜,落花时。能助欢笑,亦伤别离。能助欢笑,亦伤别离。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二)一唱三叹诵关雎1范读全诗注意字音和停顿。(多媒体显示)2自由读(注意注释中的字音)朗读指导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鸠”“洲”“逑”韵角中都有 ou,并在同

4、一位置上重复,要拖长读,显出声音的回环和谐。3齐读(正音、停顿:关关/雎鸠)整体感知提问:诗也就是歌。刚才我们已经了解到,风中的诗都是地方民歌。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爱情)问:“好逑”、“窈窕”是什么意思?(君子好逑,注意“好”的读音为第三声,因为意思为“理想的配偶”不是喜欢配偶。“窈窕”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串讲:男子追求女子,经历哪些过程?这整个过程我认为是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也可以说是爱情的三部曲。(多媒体显示主题内容分析)(三)美不胜收品味关雎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合作探究:讨论关雎之美,美在何处?学生试译课文内容(按节),教师补充并归纳。讲解有关诗经的基本常识,对重点的生字词提出要

5、求。提示:人物美提示:人物美语言美语言美押韵押韵双声双声叠韵叠韵重章叠句重章叠句用词准确用词准确(四)七嘴八舌背关雎(五)诗趣盎然唱关雎(六)、小结诗经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开阔、丰盈丰盈、简单简单、洁净洁净。课后课后,让我们进一步聆听华夏先民吟唱让我们进一步聆听华夏先民吟唱,吟诵优美文字吟诵优美文字,传唱古老歌谣传唱古老歌谣,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明之辉煌!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明之辉煌!(七)课后作业A 练习册基础部分B 改写诗歌第二课时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前播放秋水边芦苇画面配在水一方二胡曲,课中以不同的画面和需要低声循环播放)

6、导语: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灿若星河,佳篇如林,大家知道诗歌的源头是哪吗?是诗经。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你看,那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秋水之畔晓雾朦胧中,痴情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诗经,走进蒹葭,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板书课题)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感知朗读,理解内容1 老师范读;2 学生练读;3 齐读;4 指名朗读;5 同桌合作,结合注释弄清诗歌大意,不明白的地方做标记,一会提出共同解决;6 共同释疑:可能的问题所谓:所说的,所思念的白露为霜:白露变成霜7 哪位

7、同学能概括诗歌内容?一个男子强烈思念心上人,苦苦追寻而不得的失望、惆怅的心理。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诗歌内容赏析景物,感受意境1 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内容呢?依据是什么?教师准备:秋季而且是深秋。白露为霜。俗语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曹丕燕歌行中也说: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2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秋天是一个令人感伤的季节。仿句说如:秋天是一个萧瑟肃杀的季节。秋天是一个思念的季节。秋天是一个凄凉的季节。小结:自古以来,在多情人眼中,秋景肃杀,最为伤悲。自古逢秋悲寂寥,它凄美而令人感伤。3 大家能否看出是一天中哪个时间呢?清晨(拂晓)白露未唏白露未已4 诗中都写

8、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谈教师准备:芦苇丛生茂密。因秋来而变黄,因霜袭后会发白。秋风摇曳中更添凄凉。白露秋霜洁白,晶莹,触感是凉的河畔道路崎岖难行,险阻重重秋水柔和,沉静,澄明,清冷。成语有望穿秋水一汪秋水晓雾拂晓之时水边晨雾朦胧更添迷离之感5 现在你能否说说诗歌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清冷 孤寂 凄美 迷离6 同学们看大屏幕,选取几种景物把你在脑海中形成的画面用几句话描绘出来。(配在水一方二胡曲屏显词语:蒹葭秋风白露 秋霜 秋水 晨雾河畔道路水中沙洲师生共同感受:深秋的清晨,霜浓雾重,在青苍的天际下,河畔那一大片丛生的苍苍蒹葭,在萧瑟的秋风中起伏摇曳,茫茫秋水之上,晓

9、雾朦胧,烟水迷离把握形象,拓展延伸1 这时候,主人公出现了,他时而痴痴凝望,时而上下追寻,飘风的芦苇丛中伊人身影若隐若现。大家结合诗句体会一下主人公追寻伊人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教师准备:在不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俟一个:“在”字,主人公确信“伊人”就在水的那一边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匆忙而连续的动作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焦急,急迫“宛”字,好像仿佛之意追寻而不得时心情如何?失望怅惘痛苦只剩一人伫立水边时感受怎样?孤独寂寞小结:对于主人公来说惊喜只是暂时的,失望怅惘痛苦却是绵长的,那萧瑟的秋境正是主人公这种心绪的外化,这叫什么写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 你感觉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依据是什么?热烈向往爱

10、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著追求,坚贞不渝的人小结:任山重重,任水重重,难阻意重重,一片痴心,一份执著,主人公追寻的脚步从未停歇过。也许他会继续“从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许他会愁肠百结,相思无尽头,“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许他终于得见伊人面,抱得美人归,然而无论结果怎样,我们更看重的是主人公追寻的过程以及在那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执著无悔,那是一种至真至纯至美的人性。3 让主人公千辛万苦执著追求的伊人有什么样的魅力呢?此时我们脑海中一定已有了伊人的形象,她是怎样的?教师准备:美丽?外在?内在?气质高雅温婉动人“伊人”一定是美丽的,然而诗歌没有直接描写,我

11、们却感觉出来了,这叫什么写法?侧面烘托诗中是怎样进行侧面烘托的?一是从主人公炽热执著的追求中可以感受到,如此深深吸引主人公的“伊人”一定是内外皆美的;二是秋水白露晓雾朦胧这美丽的景致侧面烘托出来的。“伊人”是美丽的,然而这种美又是朦胧的,在主人公的视线中若隐若现,时有时无,似水中月,雾中花,这种美是怎样产生的呢?距离产生美。小结:诗歌中有很多诗句描写的就是这种距离之美如:朝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四,多少楼台烟雨中”。还有(大屏幕配乐显示以下内容)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同学们结合自己对本诗的理解,也采用泰

12、戈尔诗的形式仿写几句。(配乐屏显):教师准备:世界上最美的距离,不是紧紧相依,而是那盈盈一水间的,脉脉不得语。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你就站在那里,我却永远追寻不到你。小结:“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伊人”的这个形象深深的根植于中国人的潜意识中,她遥远而又美丽,可望而不可即,构成人们心灵中一个永远怅惘的情结,而距离和朦胧正是她的动人之处。这是作为爱情诗我们所理解的“伊人”形象,实际上“伊人”的内涵可以有更为丰富的理解:人生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是我们执著追寻和向往的,你能举个例子吗?爱情事业亲情友情理想自由还可以把伊人看作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小结: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追寻者

13、,而伊人就是我们的目标,它指引我们在平庸琐屑的生命历程中不断前行,上下求索,不论成败与否,只要执著地追求,我们的生命就会因此而诗意精彩。激情朗读,总结提升1 现在我们对诗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和把握,我们再来朗诵这诗。读前两句时语速应该较缓慢,“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连续动作焦急急迫应该语速较急促,“道阻且长”等相同句式应慢以体现险阻重重“宛在”三句读出怅惘失望之情2 下面我们共同来欣赏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这首歌是台湾作家琼瑶根据蒹葭改编的,伴随着婉转悠扬的乐曲,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蒹葭的余音绕梁之美。结束语:邓丽君婉转悠扬的歌声已成绝响,从诗经到在水一方,芦花在中国文化中成了爱情的象征,这些如珠如玉的情句,一经唱响,便荡气回肠,绵绵不绝。吟诵这些简朴而优美的诗句,那原始的不经污染的,不受约束的生命与情感永远让人回味无穷,让我们把诗经这颗璀璨的明珠装在心里,让这古老经歌谣传唱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