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必刷100题之诗歌鉴赏(含答案共60页).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314199 上传时间:2021-08-19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11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必刷100题之诗歌鉴赏(含答案共6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必刷100题之诗歌鉴赏(含答案共6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必刷100题之诗歌鉴赏(含答案共6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必刷100题之诗歌鉴赏(含答案共60页).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点08诗歌鉴赏疫情阻挡不了人们对美食的热情,小红搜集了一些关于美食的古诗,我们来和她一起赏析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初食笋呈座中。嫩箨香苞1初出林,於陵2论价贵如金。皇都陆海3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4。创作背景:这是李商隐的早期作品,当作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4年)。李商隐大和七年(833年)到京师应试落第,遂东游郑州、华州一带。注释:1嫩箨(tu):鲜嫩的笋壳。香苞:藏于苞中之嫩笋。2於陵:地名,今山东省邹平县东南。3皇都:指京城长安。陆海:大片竹林。这句里的“陆海”本义当为竹林,暗喻人才众多。4凌云一寸心:谓嫩笋一寸,而有凌云之志。1 作者赋予了这首诗中的笋哪些特定内涵?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2、思想情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怨王孙李清照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3全词通过描写红稀香少、_等秋景,表现了词人略带感伤,却又_的心境。4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的妙处。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越调小桃红杂咏元盍西村绿杨堤畔蓼花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捕鱼舟,冲开万顷玻璃皱。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注释)越调:越调:元曲中的宫调。小桃红:曲牌名。蓼花:生长在水边的小花。就:完成。5 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绿杨堤畔蓼花洲,可

3、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的画面。6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一句的妙处。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小题。山行留客唐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注释)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春晖:春光。轻阴:阴云。便拟归:就打算回去。7诗中“_”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_”句以退为进 ,劝慰客人既来之,则安之,不要错过这美好时光。8请品味首句“弄”字的妙处。古诗鉴赏舟过谢潭三首(之一)杨万里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帏急看紫巉岩。(注释)褰(qin)帏:掀起帘子。9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_

4、一字相呼应,写出了_。10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11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下面这首诗进行赏析。雨后池上(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雪中偶题唐 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12 这首咏雪诗很有画面感,请根据诗意,用四字短语概括出两个与雪有关的画面。13对这首诗后人有不同评价,有人说它“奇绝”,有人说它“浅俗”,请结合诗意,谈谈自己的认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卖炭翁(节选)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

5、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13 画线句一问一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15请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一句所呈现的景象。古诗赏析黄 鹤 楼崔 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6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_之感。17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黄鹤楼崔颢

6、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8 “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这两个“空”字分别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内心情感?19 相传李白登临黄鹤楼,看见楼上崔颢题的黄鹤楼一诗,连称“绝妙,绝妙!”请从景与情关系角度,简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表达之妙。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20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

7、古的名句,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好在何处?21最后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2颔联诗人以“_”、“_”自喻,表达了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抑郁和孤独思乡的感情。23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属国”是古代官名典属国的简称,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的使者身份。B颔联写途中所见,既是叙事,也是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孤独惆怅的内心情感。C颈联描写边疆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画面感强。D尾联萧关为人名,都护为官名,暗含因都护勒守燕然山,萧

8、关未能遇上都护之意。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岑参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2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岑参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题中的“歌”是古诗的常见体裁。B一、二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浩大苍茫。C从“中军”到“辕门”再到“轮台东门”,清楚表明地点转移,脉络分明。D最后两句直接抒情,作者独自看着身后雪地上的马蹄印,感慨万千。25请简析作者反复描写雪景的原因。阅读下面的诗歌,回

9、答问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6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B“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2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

10、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28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29你认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着怎样的哲理?30根据下面的提示,完成表格。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天末怀李白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

11、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品析颈联之美)仿照右栏的示例,品析诗句。(1)_ 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一“憎”一“喜”语极悲愤,暗喻李白遭人陷害,感叹文才出众者命途多舛。(品析情感之真)杜甫的这两首诗都是写给远方的李白,诗题中的“忆”和“怀”能否互换?为什么?(2)_31诗歌阅读 东溪宋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注释)东溪:即宛溪,在作者家乡安徽宣城。溪发源于天目山,至城东北与句溪合,宛、句两水,合称“双溪”。溪中多石,水波翻涌,奇变可玩。这首诗作于至和二年(1

12、055)诗人乡居时。野凫(f):野鸭。蒲茸:初生的菖蒲。北宋著名文学家胡仔对诗歌颔联曾作评:“似此等句,须细味之,方见其用意”。请你在通读全诗后,从内容、情感的角度也来细细品味这一联。32阅读艾青诗歌煤的对话,完成下列各题。煤的对话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试分析“煤”这一形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

13、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33 试就选文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及作用谈谈你的理解。34 有人评价余光中笔下的“乡愁”是“形象化的可触摸的”又有一种“厚重的沧桑感”,任选一点,对此谈谈你的理解。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行路难(共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乐府旧题,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

14、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以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悲愤、郁闷的心情。C“冰塞川”“雪满山”两个比喻表现诗人想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志向难以实现的矛盾、痛苦的心情。D“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的悠闲生活的渴望、向往。3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自古为人称道,说说你的理解。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霁雪唐戎昱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注解)此诗又题“韩舍人书窗残雪”。37 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的画面。38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檐

15、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一句的妙处。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酒泉子长忆观潮宋潘阆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注释)酒泉子:词牌名。观潮:观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是钱塘江观潮日,这几日潮水如海,还有弄潮儿手举红旗,跳入江中,迎浪前进。弄潮儿:指与潮水搏击的水手或潮中戏水的少年。38 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的画面。40赏析“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中“尚”字的妙处。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新年作唐代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

16、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注释)此诗为作者被贬潘州(今广东茂名市)南巴尉时所作。长沙傅:贾谊。西汉贾谊曾为大臣所忌,贬为长沙王太傅,这里借以自喻。41 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所展现的画面。42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小题。东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42 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的画面。44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甲)秋夜独坐唐王维独坐悲双鬓

17、,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乙)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45 两诗都写“夜”,但季节各异。甲诗中的“山果”“草虫”与题目中的“_”呼应,乙诗写的季节可从“_”一词推断出。46两首诗都提到“独”,但是表达的心境不同,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小题。夜泊钱塘明茅地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47本诗颔联描写了树、_、_、雁等景物,表达了诗人的心情。48赏析“离心迸落叶”中“迸”字的妙处。阅读下面的古诗词,

18、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宋元好问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滤释)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隙。济源:地名,今属河南。49上阙以设问开篇,引出昔日与友人畅游大明湖的回忆,巧妙地将荷花、荷叶喻为“_,_”,烘托了_的心情。50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一句的妙处。诗词赏析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19、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1 “钟”“割”两字用得很好,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52诗中画线的两句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古诗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53第二句中_和_两字,最能突出诗题“城东早春”中的“早”字。54下列有关此诗内容和写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清”字用得贴切,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喜人,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显得很清幽。B全诗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初春之景是眼前

20、之景,是实写;“花似锦”为想象之景,是虚写。C全诗用了“对比”的手法:早春“清景”与“花似锦”形成对比,“诗家”与“看花人”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花团锦簇、游人如织的春天景色的喜爱。D如果从诗歌创作的角度看,也可以把此诗看作一种创作见解:即诗人必须感觉锐敏,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重复那些已经俗滥的旧套。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早梅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梅花绝句南宋陆游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注释:迥:远。此诗是陆游退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时年七十八岁,已被罢官归园田居十二年。55两

21、首诗都用_来比喻梅花,突出梅花的白。第一首诗仅描写了一树梅花,而第二首诗描写了_的梅花。56两首诗都写到了梅花的生长环境,前者是“迥临村路傍溪桥”,后者是“山中”,这看似无心之笔,实际上却寓意深刻,请你进行简要分析。57小刚想要给木兰柴这首诗写一篇小赏析,觉得有困难,于是在微信上向婷婷求助。请你帮婷婷给小刚回复微信,解答他的问题,把下面微信的空缺处补写完整。木兰柴唐 王维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注释)木兰:落叶乔木。柴:通“寨”,用树木围成的栅栏。彩翠:鲜艳翠绿的山色。疫行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们一定可以战胜这次疫情!现摘录了两首诗歌,请同

22、学们完成下面的小题。(甲)送瘟仙崔相淮琼楼黄鹤楚声寒,九省通衢步履艰。一曲落花弹月瘦,几弦流水战魔酣。澄清玉宇八方奋,靓耀江城四海援。医者仁心同济世,神兵十万斩瘟仙。(乙)瘟劫(节选)清 艾绍濂阴阳乃失调,沴气蒸成疫。剩此孑遗民,卒然中不怿。亟延扁鹊医,束手苦无策。病症莫能名,朝偏不保夕。58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想当初,在崔颢的黄鹤楼一诗中“_,_”这样的美景,着实令人神往,而且从送瘟仙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武汉具有_的独特地理价值(请用原文回答)。而如今,却因为此次肺炎不得不”闭门谢客”,可惜之至。59结合诗句,分析(甲)(乙)两首诗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23、下列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60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61诗人看待社会人生的精神态度对你有什么启示,谈谈你的看法。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61 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如何写景的?63诗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展示了将士们怎样的精神面貌?阅读

24、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64 从用典的角度对“生子当如孙仲谋”作简要赏析。65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请结合这首词分析其语言风格豪放的特点。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65 诗中描写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67“可汗问所欲”时,

25、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8 本诗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9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69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莫笑”“足”的好处。7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26、下面小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72 使至塞上一诗中首联交代了什么内容?试结合诗句进行分析。73使至塞上和秋兴八首(其一)的颔联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试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7、73 从修辞角度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75词的下阕颂扬孙仲谋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76 自选角度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77 秋瑾自称“鉴湖女侠”,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词人的“侠气的”?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

28、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78 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分析本诗在色彩运用方面的特点。79请从用典角度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79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你读出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81请从炼字或哲理角度赏析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

29、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82 本诗前两联连用三个“黄鹤”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8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是如何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83 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呈现的画面。85请从声和色的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

30、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86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87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一句。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87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两句。89“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蕴含着怎样的哲理?请简要概括。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90

31、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两句诗中的“笑”“足”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91用自己的话描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呈现的情景。并谈谈这两句诗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91 诗歌前两句连用两个“不见”,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9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是如何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

32、怜白发生。94 请从用典的角度赏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95请结合全词内容,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体会词人内心的情感。考点08诗歌鉴赏参考答案【答案】1初生之笋,勃勃生机。象征年少,胸怀大志。2怀才不遇或者壮志难酬。【分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嫩箨香苞初出林”,诗人起笔便细细描绘了初生之笋的形态。这样壳嫩笋香的初生之笋,洋溢着勃勃的生机,只待春雨浇灌,即能昂扬九霄。“凌云一寸心”,谓嫩笋一寸,而有凌云之志。这里是一个双关语,喻人年少而有壮志。2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忍剪凌云一寸心”,诗人痛惜嫩笋被食,喻人壮志未酬。全诗以嫩笋比喻自己,嫩笋一寸而有凌云之志,诗人同样如此,年少而胸怀

33、大志。可悲哀的现实却是嫩笋被食,凌云之志也夭折在“初出林”的时候。诗人也一样壮志未酬,空有“嫩箨香苞”美质,却没有了昂扬九霄的机会。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既哀且怨之情充溢全诗。【答案】3 莲实叶老 露洗萍草 愉悦、闲适 4运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不愿离去,而是说安歇在河岸上的鸥鹭不愿让游人抛下它们离去,表明词人(或人们)对此地景色的喜爱与陶醉之情。【分析】3本题考查理解诗词内容的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抓住关键词句概括体会。词作下片,词人集中笔触描绘湖面景致,“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湖面上已无夏日那种“十里荷花”盛景,但词人睹此情形,丝毫没有惆怅、悲凉之感,而是觉得枯老的荷叶和饱满

34、的莲房,也一样给人以欢愉。更何况还有临近岸边的苹花汀草,似经过清露泼洗过一番,清爽,葱俊,在这里作者写了莲实叶老,露洗萍草等秋景。“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词人心胸宽阔、朗爽,不仅不感到悲,反以为喜、以为亲。也表现了词人愉悦、闲适的心情。4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的意思是:沙滩上睡眠的沙鸥头也不回的飞向了沙滩,他们也好像在怨恨这些游湖的人类,这么美好的景色你们都不多游览欣赏一会儿?你们那么早就归去了?这里词人明明是自己留恋这里的湖光山色,深深地沉醉其中,不愿离去。但却不明说,反婉转地说是眠沙鸥鹭舍不得游人离去,以致不肯理睬归去的游人。这是将鸥鹭人格化

35、,将作者对景象的情感移情到鸥鹭身上,更深切、更含蓄地表现了词人对此地景色的喜爱与陶醉之情。【答案】5江堤绿杨成荫,小洲上蓼花飘飞,远处溪山秀美可爱。傍晚时分,江面上烟水茫茫,让人感到秋天的凉意。6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残霞妆就”一句将晚霞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秋天傍晚时分,洞庭湖的美丽壮观,表达了诗人的欣喜和喜爱。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天边的晚霞比作刚刚梳妆完毕的少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傍晚时分洞庭湖的美丽,表达了诗人的欣喜和喜爱。示例三: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将天空的云和天边的晚霞赋予动感,富有生机和情趣,暮色残云飘散天边,晚霞就像刚刚梳妆完的少女,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秋天傍晚时

36、分洞庭湖的美丽壮观,表达了诗人的欣喜和喜爱。【分析】5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描绘画面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点,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江堤上栽着绿杨柳,小洲上蓼花飘飞,一派可爱的秀美山溪景致。今晚凉意袭来,江上烟水茫茫。其次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杨”“溪”“山”“烟水”;第三要抓住这些意象的特点“绿”“可爱”“秀”“茫茫”,最后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写即可。6考查赏析诗句。赏析诗句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关键词;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

37、;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五、揭示其蕴含的哲理。此句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残霞妆就”中“妆就”一词赋予晚霞以人的动作和情态,结合“一片洞庭秋”可知,写出残霞似锦,妆点洞庭秋色,一片茫茫,无际无涯的美丽的洞庭湖秋色,也托出了作者心中的欣喜,虽未言情而情从景出。【答案】7 轻阴 入云深处亦沾衣 8“弄”是摆弄、卖弄的意思,这里是展现、呈现的意思。山中万物都在春光中摆弄姿态,争奇斗艳。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万物以人的情态和意趣,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山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分析】7“莫为轻阴便拟归”意为:不要因为几朵阴云就打算回去。其中的“

38、轻阴”说明了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天有阴云,怕是要下雨了。“入云深处亦沾衣”意为:去到山中云雾深处衣服也会沾湿。既解除客人的疑虑,也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8考查诗歌的炼字。“山光物态弄春晖”意为:山光物态呈现于春日的光辉中。“弄”的本义是摆弄,卖弄。在句中表示是展现,呈现。诗人没有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充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一个“弄”字,把山光物态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山光物态的生机勃勃,引人入胜。作者运用借景抒情的写法,表现了自己对于美好

39、春光,对于自然风物的喜爱之情。【答案】9 忽(“才”也可) 船行之快 10急切、好奇、惊喜。(答出两点即可)【分析】9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诗的开头两句,写风向由向北忽而转成向南,顺风行驶,舟行迅疾,转眼间已经由黄田到了谢潭。两句中“才”、“忽”、“转眼”等词语相呼应,表现出客观物象的瞬息变化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生动地显示出船行的迅疾与舟中人意外的喜悦及轻快感。10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要了解诗句意思,再体会思想感情。诗的后头两句意思是舟行中忽然仿佛瞥见船外有一座山峰的影子,掀帘急看,那突兀险峻的紫色峰峦已经扑到了眼前。这里突出表现的仍是船行的迅疾。上句还是仿佛若有所见的缥缈峰影

40、,下句却已是埃岩突兀在目,从仿佛瞥见到“褰帏急看”,不过瞬息间而已。“急”,急切的意思,这里利用同一物象在短时间内所引起的不同视觉感受,既写出船行之快,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好奇之感。【答案】11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解答时就要紧扣“静”与“动”,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41、。这里紧扣“水打荷叶”的景象,衬托出荷塘的幽静。前两句“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词语,写出了池塘的静态美感,给人一种空灵之感受。“照”是在静中求动的点睛之墨,它使池上的安详平静中暗含了动意,其作用不只是为了使写法上有所变化,更是为了让人对下两句所写的风起荷响的动景有精神上的准备。后两句“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描绘的是一时平静之后的动景,用“忽起”“垂杨舞”两种意象,写出雨后的美景动态之感。风吹树摇、积雨落入荷心,其实这正是不久前的“一雨”的余响。【答案】12示例:乱(雪)飘僧舍、密(雪)洒歌楼、沾(雪)湿茶烟、渔人晚归等。13白如话;“奇绝”

42、体现在写景,选材有特色、有深意,特别是“渔人披得一蓑归”这一景象描绘,富有诗情画意,也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的崇敬之情。【分析】1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正确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即可。诗歌的意思是:雪花胡乱飘洒,寺院中煮着茶青烟湿气弥漫;雪花密密地斜洒落在歌台酒楼上,楼中喝酒的客人酒力发作正微醒着。傍晚来临时江上水天一线仿在画中,渔人正披着蓑衣划船回家。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这是一首咏雪诗,但诗中并没有直接写雪景,而是选取了雪中几个有特点的画面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渔人披得一蓑归来进行描绘,表现了雪景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用四字可概括为:“僧舍飘雪”“沾雪湿茶”“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