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李清照(共43张PPT).ppt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312307 上传时间:2021-08-19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5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声慢》 李清照(共43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声声慢》 李清照(共43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声声慢》 李清照(共43张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声慢》 李清照(共43张PPT).ppt(4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声声慢 李清照,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简析】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梦令和点绛唇,从如梦令和点绛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见到一个什么样的清照呢?明确:开朗活泼快乐是的,因为少女时代的清照是快乐幸福的,所以她写出了清新明快的词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李清照在后期却写出了与如梦令和点绛唇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词声声慢这首词被誉为“

2、千古绝唱”。下面,我们先一起来读读这首词。,画中这位娴静清秀的女子端坐于舟中。天色暗了,人沉醉了,小舟“误入藕花深处”,不远处有一群水鸟惊飞四散。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你看到这幅画时,你会想起哪句诗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乐。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然而,这样的心情是否贯穿她生命的终始呢?,愁,如果在这个“愁”前加上定语,应是怎样的愁?,明确:相思之愁、甜蜜的愁、 离愁、闺愁、闲愁,李清照简介,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

3、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你吟诗来我作对。赵还热衷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清照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李清

4、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品读词人别样愁情 提示: 1.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 2. 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3.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怎样入愁,入,即进入,清照起笔就哭诉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清照在寻觅什么呢? 动作 若有所失 寻觅无果 冷冷清清,是什么冷清呢? 环境 处境冷清 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又写出了清照什么样的心理呢?沉痛凄厉 所以,清照起笔就给我们定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悲苦愁绝,品读直接抒情的句子,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

5、惨戚戚。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人的动作、神态 环境的悲凉 内心世界的 巨大伤痛 起句形象用了七组叠词,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运用叠词的作用?,音乐美、增强感情举列:朱自清荷塘月色起句不寻常,连用七组叠词,这是李的大胆创新,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是诗赋曲中也绝无仅有的。真可谓“前无古人”,当然“后有来者”。李对音律有极深的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在齿舌音间来回反复吟唱,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别有一番愁情。,开篇的用七组叠字渲染愁苦之情,这样的开端,在宋词中是绝无仅有的,这是词人在 艺术

6、上大胆的创造。“寻寻觅觅”反映词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排遣寄托,就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样。这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者别的什么。它们似乎是遗失了,又似乎本来就没有。作者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的虚化来表现,便赋无形于有形,把心里活动刻画格外形象生动。只这一句,就把她由于敌人的侵略、政权的崩渍、流离的经历、索漠的生涯而不得不承担的、感受的,经过长期消磨而仍然留在心底的悲哀,充分地显示出来了。,心中若有所失,要想抓住一点什么,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所得到的仍只是空虚,这才如梦初醒,感到“冷冷清清”。此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说,

7、由环境而感染到心倩,由外而内。接着“凄凄惨惨戚戚”,则直接表白内心的情感,哀伤愁苦更进一层。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由冷清的环境过渡到惨戚的心灵。开头三句,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把词人国破家亡、漂泊他乡、晚景凄凉的愁苦之情,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赏析结句之妙: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为何生愁?愁有哪些?,本句是对前文的概括,“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等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

8、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愁,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直接抒情的句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探究意象: 作者在词中主要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愁,淡酒、晚风、 过雁、黄花、 窗、 梧桐、 细雨,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什么是意象呢,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清照在写作

9、愁情的时候,同样是借助一些意象来抒写。所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意象,品愁情。,间接抒情:,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雨 梧桐,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等。,此句写气温骤变的感受:点明节令秋天。秋天的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冷。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也睡不好,最难调理休息。并非天气原因而是人的心情。,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

10、琵琶行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结论:酒是“愁”的象征,风,怎敌他晚来风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结论:秋风渲染愁情,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结论:过雁象征离愁,黄花,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这两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枯

11、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到这里,作者的感情已渐渐融入到了落花之中。,雨,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梧桐,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到底命运在清照身上刻下了

12、哪些烙印呢,让时间老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吧!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祸不单行 孤苦飘零,由亡国到丧失,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可谓祸不单行、孤苦飘零呀。晚景凄凉,没有子嗣的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连最公正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

13、了吧?到底声声慢中的愁是一种什么样的愁呢?,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欣赏、背诵,情愁独居之寂寞家愁丧夫之哀国愁亡国之恨比起清照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的相思闲愁,这份愁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内涵呀。,课堂总结 : 通过对比,我们清晰看到了词人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由此可见,个人遭遇和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抓住词中所选择的意象,在这些意象背

14、后,我们看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早年的“愁”是“闺怨”、“离愁”、“相思之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晚年的“愁”则是在经理了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之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深沉的愁。,我为清照写碑文,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虽然我们不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但我相信,她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一座丰碑,只是这碑上还缺少碑文。这碑文就交给同学们来

15、写吧。,最后,让我们齐声背诵声声慢,在诵读声中送别清照,向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耐归期未可期。 1.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2.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凄凉哀伤的象征。由文中“声声只道不如归”可知,其叫声象“不如归去”,联系“行人”一词,就可知本词主题是游子怀乡。 最后两句既是自言自语又是对杜鹃问的回答。不是自己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归期,生活不能自己主宰。”争奈“意”无奈“,正式游子思家而有家难归的感慨。,探究性作业,根据所学知识,搜集相关作品,比较分析柳永、李煜、李清照三位诗人表现其“愁绪”的作品中“愁”的不同含义。愁情 愁情 人生经历 意象 词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