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提升练3 现代文阅读Ⅱ 现代诗歌鉴赏.doc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311258 上传时间:2021-08-1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提升练3 现代文阅读Ⅱ 现代诗歌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专题提升练3 现代文阅读Ⅱ 现代诗歌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提升练3 现代文阅读Ⅱ 现代诗歌鉴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提升练3 现代文阅读Ⅱ 现代诗歌鉴赏.doc(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鉴赏(时间:60分钟分值:64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题。(16分)金黄的稻束郑敏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

2、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富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D这是诗人在上文描述基础上的议论,通过句子中的“而”可以读出前后是“对比”,是诗人对眼前景象思考后揭示诗歌主题的点睛之笔,诗中并没有点明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这是诗人留给读者一个无限想象的空间。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

3、逝的沉思。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D诗人采用由物到我、由我到物的安排、组织、观察方式,把主体“我”突入到客体中,把冷静的观察和深沉的思考结合起来,使诗作内蕴丰富,引人深思。D“由物到我、由我到物”有误,从整首诗歌来看,这里采用的是“由我到物、由物到我”的方式。3“金黄的稻束”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4分)答案“金黄的稻束”是收获的象征,作者又把它与创造此丰收成果的劳动者

4、的形象联系起来,作为孕育者和劳动者的母亲便是其中的典型,赞美劳动的母亲。4如何理解“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6分)答案最后几句,把流逝的历史比成流淌的小河,把站在田里的稻束比拟成人,进而提升至对人及其精神的赞美与思考。“不过”“而”的语气表明:稻束的精神超越了历史,这种坚韧美丽的精神是人类历史进程中永恒的思想结晶,使得这首诗超越了对母亲劳动者的赞颂。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58题。(16分)我是一条小河冯至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荡荡地把那些碧翠的叶影

5、儿裁剪成你的裙裳。我流过一座花丛,柔波便粼粼地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编织成你的花冠。最后我终于流入那无情的大海,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我也随着海潮漂漾,漂漾到无边的地方;你那彩霞般的影儿,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诗句隐喻“一见钟情”,这位姑娘使诗人钟情。B“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此诗句寄寓了对社会丑恶现实与人们险恶心机的批判。C“小河”流过“森林”,淌过“花丛”,最终归于大海,“大海”暗喻风平浪静的理想社会。D借自然景物“大海”的厉风狂浪,暗示社会的险恶,从而造成“我”与恋人情爱

6、的悲剧。CC项,“大海”暗喻复杂而险恶的现实人生。6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借小河流动和映入河水的岸边自然景物的变化,象征时间空间的变易,从而反衬“我”感情不变。B岸景幻化为恋人的“裙裳”和“花冠”与最后被“吹折”“击碎”“幻散”等词的运用产生了浓烈意境和诗情,体现了诗人用心。C本诗以自由体的形式写爱情诗,诗行、诗节和诗韵的安排都服从于抒情的需要,既自由舒展又有形式约束。D本诗语言特点注意遣词用字,如“荡荡”“粼粼”等叠字,形成轻柔的旋律。运用对比,显得韵味悠长。DD项,应是运用反复,显得韵味悠长。7请简述诗作的抒情线索。(4分)解析我是一条小河全篇五节,可分

7、为三个感情层次。第一层次,一对男女青年“无心”相遇,却一见钟情。第二层次(二、三节),“小河”一腔柔情地拓展和抒发,充满了爱的愉悦和甜蜜。第三层次,风云突变,情势陡转。年轻人的爱情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爱的甜蜜转为无奈和悲伤,委婉地表达了对恋人一往情深的忆念和不可改易的情意,于哀怨中见执着。答案以小河的流程为全篇的抒情线索。8简析诗作比拟手法的抒情作用。(6分)解析这是一首构思新颖、意境优美的爱情诗。 它的主要手法是以人拟物,借景抒情。诗作把“我”比作柔波荡漾的“小河”,这是诗人心灵的映像,也是诗作的中心意象。答案以人拟物的抒情手法,使诗作意蕴丰富,含蓄深沉,许多意象富有象征意味。如“小河”和“

8、影儿”的缠绵依恋,表现了“五四”以后青年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向往。而“无情的大海”的狂风恶浪,蛮横地“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暗示了封建顽固的黑暗势力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无情摧残虐杀,有力地表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拓展了爱情诗的意蕴。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912题。(16分)树艾青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1940年春9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树的开头,“一棵树,一棵树”,采用反复的手法,着意强调和突现一棵棵。B“彼此孤离地兀立着”反映了中华民族遭受凌辱的精神受到

9、扭曲的现象。C诗的第二段,由“彼此孤离地兀立着”的形象,进行相似想象,慧眼独具,“在看不见的深处”,看到“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D树,只是自然界的一种具体事物,诗人托物于树,赞颂了一种独立向上、又根须相连的团结战斗的精神。CC项,不是“相似想象”,而是“相反联想”。10下列对这首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托物抒情的诗,诗歌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在冷静的客观描述之中,寄寓了丰富的思想内容。B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用树的生存景观象征了当时的社会景观,两种景观相通的纽带是表面上孤离兀立,实质上团结一致。C“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拟人的手法,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

10、的关系写得生动可感,而且人格化。D树这首诗,“树”的鲜明、突出的意象,完全是靠质朴、明快的语言集中呈现出来的,直接明了,有很深的象征意味。DD项,“直接明了”应改为“含蓄蕴藉”。11如何理解诗句“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中“但是”的含义?(4分)答案“但是”,一个转折,把读者的目光从地上转移到地下,这首诗的博大含意逐渐清楚了。这一个“但是”,有着巨大的力量,诗人是要人们知道,别只看树在地面上孤离地兀立,更重要的是要看树在地下的情景,在地下,树的根是“纠缠在一起”的。12浅析本诗的结构和主旨。(6分)答案结构:这首诗的结构很清楚,前四句写树的地上

11、景观,后四句写树的地下景观。这两种景观都是树的生存景观。主旨:诗人用树这首诗描绘出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长期的阶级压迫,使人们过着食不果腹的苦难生活,长期的奴化统治,使人们的精神萎靡不振。人与人之间,似乎都是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挣扎,似乎都是彼此孤离着。但这只是生活的表层现象,就像树在地面上的景观。中华民族是有着凝聚力的,不仅中华民族的历史证明了这点,它的现在也证明了这点。当遇到压迫的时候,特别是当民族危亡无情地置于人们面前的时候,清贫的中华儿女们会团结起来,进行殊死的斗争。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316题。(16分)灯塔守者王亚平白鸥在夜幕里睡熟了,太平洋上没有一丝帆影。乌云夺去了星月的

12、光辉,天空矗立着孤独的灯塔。远处送来惊人的风啸,四围喧腾着愤怒的涛声。在这曙色欲来的前夜,我把生命献给了光明。1935年1月5日13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鸥“睡熟了”,暗示着“灯塔守者”在醒着;“太平洋上没有一丝帆影”,而“灯塔守者”却必须为可能出现的船只时刻戒备着。B“乌云夺去了星月的光辉”,表明是一个漆黑的夜,或许将有风暴来临,因而不会有船只来往,“灯塔守者”不必过度警醒。C“远处送来惊人的风啸,四围喧腾着愤怒的涛声”,大海的风啸涛语,似乎正在告诉着“灯塔守者”什么消息。D“在这曙色欲来的前夜,我把生命献给了光明”诗句流露着“我”献身“光明”的觉悟与自豪。

13、B“因而不会有船只来往,警醒”错,“灯塔守者”必须时刻警醒,因为随时会有船只来往。14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题目叫“灯塔守者”,诗人却并未正面去描写灯塔守者工作的寂寞和艰辛,而是抓住几个富于特征的意象,来表现大海之夜的环境氛围。B在所有氛围的描写中,诗人突出了“天空矗立着孤独的灯塔”这一主体形象。它是灯塔,又是“灯塔守者”形象的外化。C诗的最后一节用了“我”这个字眼,使全诗确立了第一人称的抒情角度,显得格外意味真醇,“我”就是诗人,就是“灯塔守者”。D诗歌形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它常有引类譬喻的性质。1935年,正是中国黑暗与光明交战的年代,诗人如此深

14、情地讴歌为光明捐躯的“灯塔守者”,是有其深意的。C“我”是诗人,但不是“灯塔守者”。15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具有怎样的表现作用?(4分)答案诗歌描写了下列意象:熟睡的白鸥、昏暗的星月、孤独的灯塔、呼啸的狂风、喧腾(愤怒)的涛声。借助于这些意象渲染出夜色的浓重,为下面刻画灯塔守者做了铺垫。16诗中的“灯塔守者”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深刻用意?(6分)答案诗中的“灯塔守者”在险恶的环境中坚守着孤独的灯塔,他寂寞孤独但又执着顽强。诗人以“灯塔守者”自喻,表现了对光明的追求和为光明而献身的精神。教师备选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4题。(16分)枫叶余光中秋天,最容易受伤的记忆;霜

15、齿一咬,噢,那样轻轻就咬出一掌血来。红叶沙白风,把红叶,掷到脚跟前。噢,秋天!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经霜后我才发现1下列对余光中枫叶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表明秋天万物萧索,容易引起人们许多伤心往事的回忆。B因为秋霜摧残万物,花叶凋零,故有第二行的“霜齿”之喻。C因为枫叶有五个角,经霜后变成红色,故有末句的“血掌”之喻。D末句“咬出一掌血”,赋予绿色以生命,并寓有奋斗、牺牲之意。DD项,强加寓意,其实此诗只是抒写悲秋的情怀。2下列对两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都写到秋天的树叶经霜后,变成了血红的色彩这一自然现象。B两首诗都借助于景物描写,或抒发感情,或寄寓

16、人生哲理。C两首诗都含有相同的寓意:只有经过痛苦的磨炼和严峻的考验之后,才能走向成熟。D两首诗在形式上有不同的地方,红叶押了韵,韵脚的韵母是an,枫叶没有押韵。CC项,枫叶并无此寓意。3红叶一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拟人,一个“掷”字写出了秋风劲吹、树枝稀疏的状况。双关,“经霜”一词既是枫叶经霜变红的实写,也喻人生磨难。4“绿色”和“热血”两者相去甚远,作者是如何把二者相提并论的?(6分)答案“绿色”常象征生命蓬蓬勃勃,“热血”则常使人想到流血牺牲,两者相去甚远,似乎不能相提并论,可诗人却独具慧眼,他从枫叶中发现了“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这就提高了诗歌的思想境界,不再是

17、单纯地咏物写景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58题。(16分)“代沟”上握手辛笛过午的阳光照亮林荫里灰鸽白鸽跳跃在绿色草坪我边在诗页上题字边听你絮语低声我忘记了你是我学生的女儿你忘记了我祖父般的年龄你谈论你青春的梦想我心灵上响起驼铃隔代人共同来找生命的支点鸿沟能不能就美好地犁平1981年5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市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标题为“代沟上握手”,根据诗歌内容“代沟”指隔阂,“握手”指相互理解,友好相处。B“梦想”前有“青春”这一前缀修饰,我们可以知道“青春的梦想”是年轻人的美好憧憬。C这首诗写了隔代之间亲切对话的情景,诗中“犁平”一词表现了交谈的气氛融

18、洽。D本诗的主旨句是“隔代人共同来找生命的支点/鸿沟能不能就美好地犁平”。CC项,诗中“忘记”一词表现了交谈的气氛融洽。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不仅勾画出交谈时的环境,烘托出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而且也为全诗定下了明朗的基调。B中间六句接连使用了对比的写法,反差鲜明,既表现了隔代人之间的友情,也表现了他们不同的理想和追求。C最后两句提出弥合“代沟”的方法,“生命的支点”可以理解为追求真善美的共同目标和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D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节奏急促,激情昂扬的语言同时使读者可以品味到一种宁静、甜蜜的韵味,受到美好情愫的感染。DD项,“节奏急促,

19、激情昂扬的语言”表述不妥。 从全诗来看,节奏并不急促,也没有昂扬的激情,反而是我们从诗歌中可以读出在特定的环境当中和特定的人物身上,“代沟”也有可能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温馨氛围中,消弭得了无痕迹。诗歌展示的就是这么一幅有声有色令人欣悦的图景。7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愿?(4分)答案作者希望消除代沟,使父母与孩子能很好地沟通,老人和年轻人能很好地沟通。8你是怎样处理和父母之间的代沟的?(6分)答案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待心平气和后再进行沟通调节,达到双方意见一致。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912题。(16分)手推车艾青在黄河流过的地域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手推车以唯一的轮子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

20、尖音穿过寒冷与静寂从这一个山脚到那一个山脚彻响着北国人民的悲哀在冰雪凝冻的日子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从这一条路到那一条路交织着北国人民的悲哀1938年9下列对手推车中的“尖音”和“辙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难听的噪音B难看的荒漠土地C北国人民的悲哀 D农民劳作的艰辛C从内容上看,全诗分两部分:围绕手推车的“尖音”进行艺术渲染,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呼应。紧扣手推车留下的“辙迹”进行铺陈,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交织,从听觉到视觉给人以强烈的触动。10下列对诗歌所传达的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们民族的痛苦和

21、灾难B农民耕种时的艰辛C中国历史的停滞D北方农民生活方式的单调、沉重和悲哀B诗歌虽然没有写到推车的农夫,只写手推车的唯一的轮子,“从这一个山脚/到那一个山脚”“从这一条路/到那一条路”,迟缓而笨重地、孤独而无休止地移动着,发着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在灰黄土层上刻画着深深的辙迹。但通过这一看似简单的意境描写,传达出中国历史的停滞、北方农民生活方式的单调、沉重和悲哀,以及我们民族的痛苦和灾难。11艾青是一个造境的高手,请阐述本诗是如何只用几组意象便形象地勾勒出一九三八年的北国人民的生活图画的。(4分)答案几组意象如“枯干了的河底”“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冰雪凝冻的日子”“贫穷的小村”“辙迹”

22、“单独的轮子”“广阔与荒漠”等,其情感基调与色彩是一致的,共同渲染出压在北国人民头上的沉沉的悲哀,在这死一般的寂静中,唯有独轮车固执的尖音,暗示着某种终将爆发的反抗。12诗歌通过怎样的艺术构思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回答。(6分)答案诗歌通过对北方农民常用的独轮手推车单调、刺耳的“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象征北方农民无限的悲哀,那贫瘠的黄土地,寒冷与静寂的山脚,那曲曲弯弯的山间小道,再伴随着独轮车发出的尖叫声,勾画出一幅凝重、昏暗、贫穷、荒凉的北国农村风景图,十分形象地表达了“北国人民的悲哀”这一主旨。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316题。(16分)冬(之一)穆旦我爱在淡淡的太阳短命的日

23、子,临窗把喜爱的工作静静做完;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我爱在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独自凭吊已埋葬的火热一年,看着冰冻的小河还在冰下面流,不知低语着什么,只是听不见。呵,生命也跳动在严酷的冬天。我爱在冬晚围着温暖的炉火,和两三昔日的好友会心闲谈,听着北风吹得门窗沙沙地响,而我们回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我爱在雪花飘飞的不眠之夜,把已死去或尚存的亲人珍念,当茫茫白雪铺下遗忘的世界,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来温暖人生的这严酷的冬天。1976年12月13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第一节写

24、诗人在一个冬日里平淡平凡的生活,但从这平淡平凡中又可看出诗人坚忍不屈的身姿和激昂慷慨的情怀。B如果说第一节写的主要是“我”所做的,那么第二节主要写“我”所见的,如“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冰冻的小河”等。C第三节写冬夜生活的乐趣,有“温暖的炉火”,有“好友”,有“回忆”,屋内小环境中的温暖压倒了冬日的严寒,快乐驱赶了忧伤。D第四节中,“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来温暖人生的这严酷的冬天”流露出诗人心迹,写出诗人面对苦难的坦然之情。A“又可看出诗人坚忍不屈的身姿和激昂慷慨的情怀”错误,根据“又冷又昏黄”“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可知诗人有着淡淡的忧伤。14下

25、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各节均为五行,前面具体展开,最后以感叹作结;各节二四五行押韵,一三行不押韵,显得错落有致,回环有序。B诗人在“冬”这个核心意象的统摄下,通过“北风”“茫茫白雪”等意象,营造出昏黄、凄冷、死寂而又悲凉的意境。C穆旦的诗歌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诗中意象的内涵具有开放性,如“严酷的冬天”和“冰冻的小河”均有象征意义。D诗中的“冬天”融合视觉、听觉,带给读者强烈的官能感受,如“昏黄”“茫茫白雪”等视觉和“门窗沙沙地响”等听觉。B“营造出昏黄、凄冷、死寂而又悲凉的意境”错误,从诗歌整体来看,冬天虽然是严酷的,但也是温暖的。15“才到下午四点,便

26、又冷又昏黄”中的“又冷又昏黄”有何作用?(4分)解析解答此题,要先弄清楚“冷”和“昏黄”的内涵,联系整首诗尤其是第一节来看,“冷”指向的是天气,“昏黄”指向的是“淡淡的太阳”,这两个词都突出了“冬天”的特征。然后联系上下文分析“又冷又昏黄”在结构上的作用,看是否照应了什么内容,或者为什么内容做了铺垫。答案“冷”指天气寒冷,“昏黄”指阳光暗淡,突出了“严酷的冬天”的特征;与首句中的“短命”相呼应,传达出年衰岁暮之感;为下文的深沉感慨“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做铺垫。16冬(之一)并不是一首单色调的诗,而是体现了现实生活和诗人感情世界关系的复杂性,甚至是矛盾,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矛盾之处。(

27、6分)解析解答此题,要明白题干中所说的“矛盾”指什么。题干中说“体现了现实生活和诗人感情世界关系的复杂性,甚至是矛盾”,那么这个矛盾指的就是“现实生活”和诗人的“感情”的矛盾。结合诗句来看,现实是“严酷的冬天”,有“北风”,有“茫茫白雪”,但诗人“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据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答案在“死寂的原野”上,小河却仍在冰下“低语”;在“严酷的冬天”,“我”却享受着“人生的乐趣”;在诗人笔下,“严酷的冬天”与“感情的热流”并存,两者相反相成,交叉渗透,丰富了诗歌意蕴。(意思对即可)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720题。(16分)乡愁四韵余光中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

28、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一九七四年三月17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依次选用四个极具特色的不同意象来抒发诗人久积于心、久久难忘的乡愁情结。B本诗围绕不同的意象展开层层联想,由此及彼,极大地丰富了乡愁的情感内涵。C不说“红海棠”而说“海棠红”,是为了强调“红”的鲜艳灿烂,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D从“醉酒”到“沸血”,

29、从“家信”到“母亲”,表现了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程。D该诗歌意象的选择是并列式的,体现的都是诗人浓浓的乡愁,并没有表现“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程”。18下列对本诗与乡愁在内容与艺术特色上的比较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两首诗歌都是乡愁诗,都表达出特定时期与特定地理条件下所具有的思乡之情和民族情感。B两首诗歌意象单纯而有张力,邮票、船票等意象侧重于象征,红海棠、白雪花等意象侧重于写实。C在意象的组合上,乡愁以时间为线索,意象间有递进意味;而本诗则采用并列的意象组合。D乡愁不刻意锤字炼句,语言质朴浅显;而本诗则以逆常悖理的语言达到意想不到的诗美、诗味。BB项表述有误,应

30、该是“邮票、船票等意象侧重于写实,红海棠、白雪花等意象侧重于象征”。19诗人为什么选取“长江水”这一意象来表达乡愁?请简要分析。(4分)解析分析诗人为什么选取“长江水”这一意象来表达乡愁,就要看这一意象有什么特殊之处。长江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物象,长江象征着中国,诗人以此间接表明了自己思念的对象是中国。再分析长江水的什么特点能表现愁绪,联系课本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化无形为有形的表达效果,即可推出答案。答案长江是中国的象征,以“长江水”来表达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化无形为有形,以长江水的绵延不绝象征游子的绵长柔情。20闻一多提出诗歌讲求“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分析本

31、诗是如何体现这“三美”的。(6分)解析解答本题,要先明白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具体指什么。“音乐美”侧重于音韵和谐,可从诗歌的平仄、韵脚的角度分析;“绘画美”强调辞藻的选择要艳丽、鲜明,有色彩感;“建筑美”就是形式美,可从诗歌的句子和每节诗形式上的特点分析。然后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本诗即可得出答案。答案音乐美:每一节诗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四个乐段之间音韵和谐,形成了回环复沓、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绘画美:“长江水”“海棠”“雪花”“腊梅”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富有画面感。建筑美: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一节诗首尾呼应,句式均齐,段节匀称。六、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124题。(16分)致大海舒婷

32、大海的日出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大海的夕阳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曲,还由海风日夜日夜地呢喃;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都被海涛秘密秘密地埋葬。有过咒骂,有过悲伤,有过赞美,有过荣光。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哪儿是儿时挖掘的沙穴?哪里有初恋并肩的踪影?呵,大海,就算你的波涛能把记忆涤平,还有些贝壳,撒在山坡上如夏夜的星。也许漩涡眨着危险的眼,也许暴风张开贪婪的口,呵,生活,固然你已断送无数纯洁的梦,也还有些勇敢的人,如暴风雨中疾飞的海燕。傍晚的海岸夜一样冷清,冷夜的巉岩死一般严峻。从海岸到巉岩,多么寂寞我的影;从黄昏到夜阑,多么骄傲我的心

33、。“自由的元素”呵,任你是佯装的咆哮,任你是虚伪的平静,任你掳走过去的一切。一切的过去这个世界有沉沦的痛苦,也有苏醒的欢欣。1973年2月2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海的日出/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大海的夕阳/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表现出了大海富于变化,给人带来感叹与联想。B“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都被海涛秘密/秘密地埋葬”写出了大海的包罗万象,也体现出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C贝壳撒在山坡上,海燕疾飞在暴风雨中,象征了人们面对波涛汹涌、风云变幻的现实生活,勇敢地反抗并与之搏斗的不屈的意志。D最后一节欲扬先抑,揭示出无论大海怎么咆哮

34、,多么虚伪,多么残暴,人生中沉沦的痛苦只是暂时的,苏醒的欢欣才是永恒的道理。D“沉沦的痛苦只是暂时的,苏醒的欢欣才是永恒的道理”理解错误。正确的理解是这个世界既有沉沦的痛苦,也有苏醒的欢欣,永远是悲喜并存的。2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运用比喻、顶真、回环的修辞手法,揭示了大海与生活的相似性。B“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是动与静、空间与时间的结合,引发人们的联想。C第三节呼告大海,第四节呼告生活,这两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靠第二节的最后两行诗句挽结在一起。D“哪儿是儿时挖掘的沙穴/哪里有初恋并肩的踪影

35、”运用设问手法,表现了对儿时、青年时期美好生活的回忆。D“设问手法”错,这两句是疑问句;“表现了对儿时、青年时期美好生活的回忆”错,应是对美好经历无处寻觅的惆怅。23“多么寂寞我的影”“多么骄傲我的心”中的“寂寞”“骄傲”如何理解?(4分)解析从诗歌中“从海岸到巉岩/多么寂寞我的影”看,作者已经将自己与大海融为一体。联系上下文语境,“我”之所以感觉寂寞,是因为从外形(影)看,傍晚的海岸是冷清的,冷夜的巉岩是严峻的。从内心的角度(心)看,外表的冷清与严峻正是内心自信、沉毅、理智、坚定的表现,所以“我”感觉骄傲。答案作者将大海与自己融为一体,将“海岸”“巉岩”作为自己的化身,它们在傍晚与冷夜里的身

36、影是孤独、冷寂的,因而是“寂寞”的。它们虽然外形看起来是寂寞的,可是它们的内心保持着夜一样的冷清、死一般的严峻,这体现了自信、理智地对待困难和考验的态度,“我”为之自豪和骄傲。(或:作者面对大海,面对冷清的海岸与严峻的巉岩,觉得自己渺小、寂寞,但自己内心坚定,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因而感到骄傲。)24面对抒情对象,诗歌前两节使用第三人称,后面又转用第二人称和第一人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解析人称的选择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当作者的感情比较沉静时,使用第三人称,可以方便自由地描写、议论,内容也显得比较客观。当感情变得激越时,作者转用第二人称或第一人称,对抒情对象以“你”或“我”相称,如此可以方便抒发激烈的感情,从而强烈地感染读者;同时,对事物以“你”或“我”相称,也有拟人和呼告的效果,从而增加抒情对象的形象性。从综合角度看,综合运用多种人称,可以使行文富于变化,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答案诗歌前两节使用第三人称,是全知全能的视角,方便作者客观地展现大海的形象特点。后转用第二人称和第一人称,将大海、生活拟人化,生动形象,便于直接抒发心中澎湃的情感;同时产生呼告的效果,增强了感染力。根据情感变化不断变换人称,方便自由地描写和抒情,使行文富有变化,增强作品的艺术性。2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