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专题四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解答技巧归纳+练习—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doc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311174 上传时间:2021-08-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专题四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解答技巧归纳+练习—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代诗歌专题四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解答技巧归纳+练习—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专题四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解答技巧归纳+练习—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专题四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解答技巧归纳+练习—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学案第四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指导】一、炼字类(一)设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5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6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7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8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9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二)分析思路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

2、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用叠词写景,景物形象生动;用叠词抒情,情感强烈深沉。)、拟声词、数量词、虚词。(三)答题步骤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作用:点出该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注:有表现手法时要点出。【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

3、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州郢树烟。问:赏析本诗颔联中数量词运用的妙处。答:“一身”概括了诗人孤苦伶仃的凄惨现状,“万死”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六千里”从空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谪的距离遥远,“十二年”从时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谪的时间之长。数词的巧妙运用,写出了诗人只身去国离乡,被贬偏远蛮荒之地的孤独、困厄处境,极富感染力,读来令人震撼。【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问:“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句中的“排”字用得十分精妙传神,试作分析。答:(步骤一)“

4、排”是闯进之意。(步骤二)两山迫不及待地“闯”进门来,把苍翠的山色“送”来,生动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步骤三)该字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写出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村夜 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问: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步骤一)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步骤二)首句动静结合,勾画出一幅萧瑟凄清的乡村秋夜景象。(步骤三)寓情于景,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同时,连用两个叠

5、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二、诗眼类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或某句的字词,表现为句中诗眼和全篇诗眼两种形式。(一)句中诗眼1概念解说所谓“句中诗眼”,是就诗歌某句而言最精练传神的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它具有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丰富读者的想象、翻出诗句的新意、关乎诗意的准确等作用。2提问方式(1)本诗某某句的“诗眼”是某某字,试作简要赏析。(2)这首诗某某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3答题技巧这类题虽然说考查的是句中诗眼,但实际上考查的是炼字。这类炼字型的诗眼往往是

6、为写景状物叙事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意象特点、烘托意境氛围、抒发思想情感的。因此,分析其表达效果时要从这些方面着手,品味其妙处。注意答题时不能把该诗眼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如果题目没有给出诗眼,则需要先寻找辨析出诗眼是什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辨析诗眼:(1)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2)抓描写事物准确、生动、形象的字词;(3)抓巧妙运用修辞手法的字词;(4)抓具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词;(5)抓富有表现力的数词、虚词。具体来说,这种句中诗眼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从表达效果上来看,动词类诗眼具有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更加鲜明的效果;形容词类诗眼

7、具有生动形象展现意象特点、色彩鲜明、渲染氛围、营造意境的效果;副词类诗眼具有突出意境、强化情感的效果。4答题步骤(1)找诗眼。如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诗眼,此步骤可以省略。(2)解释含义。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3)描述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绘景象,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注意看看这个字词有没有构成特殊的语法现象,或有没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表达技巧。如果有这些方面的内容,分析时需要点出来。(4)点出效果。点出该字词的表达效果,即突出了怎样的意象特点,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例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香积寺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蜂。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8、。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之说,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步骤一)诗眼是“咽”和“冷”。(步骤二)“咽”字在句中是“呜咽”之意,“冷”字在句中是“阴冷”之意。(步骤三)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阴暗,似乎显得阴冷。(步骤四)“咽”和“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营造了恬淡宁静的气氛,烘托出诗人恬静

9、的心境。(二)全篇诗眼1概念解说“全篇诗眼”,是就诗歌全篇而言的具有统摄或贯穿全篇、揭示主旨等作用的字词。2提问方式(1)全诗的诗眼是某某字,请作简要分析。(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某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穿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5)本诗是怎样紧扣某某字词来写的?请作简要分析。(6)结合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某某字词来表情达意的?(7)诗题为某某字词,通篇虽无某某字词,但句句紧扣某某字词。请作简要分析。(8)这首诗是如何突出某某字词的?试作简要分析。注意:(4)至(8)种提

10、问方式属于变式提问,碰见此类提问,要注意辨析答题角度。3答题技巧全篇诗眼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是为突出主旨服务的。因此,在答题时要结合主旨,点面结合,重点分析这个“诗眼”是如何统摄或贯穿全篇的,或者说全诗是如何紧扣或围绕这个“诗眼”来写的。组织答案时,可以依照原诗的顺序,采用逐句、逐联、逐层的方式叙说,即每一句、每一联、每一层写什么内容,这个内容是怎样体现诗眼的。对于绝句,可以逐句分析;对于律诗,可以逐联分析;对词曲,可以逐层分析。4答题步骤(1)找出诗眼。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诗眼,则此步骤可以省略。(2)分析叙说。说明诗句内容是如何贯穿这一诗眼的,即逐句、逐联、逐层叙说。注意要扣住诗眼来叙说。

11、【例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问: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字词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案一】(步骤一)“夕”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眼”。(步骤二)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之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答案二】(步骤一)“望”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眼”。(步骤二)首联写眺望的远

12、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三、赏句类(一)设问方式(1)句历来被人称道,请赏析。(2)请赏析联的妙处。(3)请从角度赏析两句。(二)分析思路赏析语句分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该句;一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赏析语句是一种综合性强、自由度大的题型。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诸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于这些题。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

13、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答好这种题型有三个关键词:角度、效果、分析。角度主要有两个:一是内容角度,一是艺术(形式)角度。内容角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全诗意境与作者情感等方面来赏析。艺术角度主要是表达技巧角度,另外有意象、语言等角度。一般而言,要从两个角度同时切入:内容(句意和情感)与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多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两个角度切入。艺术效果主要有三方面:写景、造境、达情。“赏析”的“赏”是指“角度”“效果”,“析”就是分析,就是把你赏的过程和心得有层次地、令人信服地写出来。不能笼统空泛,要结合具体诗句、词语进行分析。(三)答题模式:描绘诗句

14、内容,理解诗句含义+表达技巧、语言、结构等方面的特点+表达效果【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初见嵩山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问:“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答:(步骤一)这一句写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步骤二) 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一个“出”字,以动写静,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步骤三)作者造语新奇,给人一种新鲜感,更生动地表达出诗人初见嵩山的喜悦心情。【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

15、答问题。杂诗 曹植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问:这首诗起笔两句“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历来被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答:(步骤一)这两句写高台上常常吹着悲风,早晨的太阳照着北林。(步骤二)起笔两句在内容上统领全诗(内容角度),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技巧),所选景物如高台、朝日、悲风、北林都具有悲凉、阔大的特点(分析)。(步骤三)营造了高远的意境(效果一),渲染了悲怆的气氛(效果二),并以“悲”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效果三)。四、语言风格类(一)设问方式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

16、格。2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3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二)分析思路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三)答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

17、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案】(步骤一)此诗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二)“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送皇甫别驾往开州 李攀龙衔杯昨日夏云过,愁向燕山送玉珂。吴下诗名诸弟少,天涯宦迹左迁多。人家夜雨黎阳树,客渡秋风瓠子河。自有吕虔刀可赠,开州别驾岂蹉跎?【注】李攀龙,明代著名文学家,被尊为“宗工巨匠”。此诗是李攀龙在友人皇甫汸被贬往开州时所作。玉珂,原指马勒上的饰品,此处指代远

18、行的皇甫汸。吕虔刀,事见晋书王览传,吕虔为三国魏刺史,有佩刀,相者谓三公可佩。虔以授王祥,祥又授王览。后以之为称诵辅相之语。问:明诗别裁集评价这首诗体现了“雄浑沉雄”的诗风,请结合相关诗句对这一风格进行赏析。答:这首送别诗,虽有朋友离别时的惆怅感伤,但无低沉哀婉之态,诗人宽慰友人看淡官场暂时的失意,激励他建功立业,积极进取,基调是高亢豪迈的。(总说)颔联是对友人的开导:诗人用旷达之语劝慰友人,已在诗坛享有盛名,不必沉溺于被贬的失意中。颈联想像友人旅途境况,境界开阔苍凉,没有一般送别诗的缠绵悱恻之意。尾联以激昂铿锵之声令人振奋:诗人勉励友人,相信他会得到贵人提携,定能东山再起,不必虚度光阴。(分

19、说)【过关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注】几度:几年。翻:反而。共传:一起举杯。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询问年龄。“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字,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惜”字,表现出彼此珍惜

20、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1B【B项,“诧异、自责的神态”错,应该是“欣喜、惊奇的神态”。】2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2“寒”“暗”二字客观地描写了与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孤灯照雨雨愈寒,湿竹环绕,烟云飘浮,显得更浓更暗;“寒”“暗”二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备感凄暗;“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展现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染了诗人悲凉黯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34题。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21、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注】谢玄晖:即谢朓,南朝齐著名诗人。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了后面将要写的内容。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D作者笔触所及

22、,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3B【B项,“相接”是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4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凝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三、四句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4诗眼分别是“摇”“滴”。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也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以动感,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点绛唇

23、春愁 赵鼎香冷金炉,梦回鸳帐馀香嫩。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消瘦休文,顿觉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注】赵鼎(10851147):南宋政治家、词人,宋高宗时曾任宰相。休文:南朝时才子沈约的字,沈约一生多愁善感,后有“沈约腰瘦”之说。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前两句写醒来时闲雅静谧的场景,“嫩”字运用通感手法,表现出余香的幽淡轻微。B上片最后一句用“一枕”修饰“恨”,使抽象情思具体可感,突出主人公不尽的愁绪。C下片开头化用典故并运用借代手法来写感受,“顿”字突出消瘦之快,令人感伤。D这首婉约词写闺阁之思,通过景物描写曲折含蓄地表露了主人公的情感,意境幽美。5C【C项,“借代手法”分析错误,应是夸张手法,来突出“消瘦”的程度。】6这首词最后两句“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6“杏花吹尽”“薄暮”等寓情于景,写出主人公的凄凉和担忧春色将逝之情。“紧”字通俗而生动,既写出了东风紧吹的力度,又写出了作者守住春色不放的深情。结构上,以景结情,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