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劝学》导学案2.doc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309082 上传时间:2021-08-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9《劝学》导学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3.9《劝学》导学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9《劝学》导学案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9《劝学》导学案2.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劝学学案荀子学练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文中出现的大量文言实词,如“利、备、望、用、疾、致、假、绝、兴、功、强、间”等;文言常用虚词,如“于、者、而”;古今字和通假字,如“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2. 能力目标本课在阐述事理、论证观点时大量使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和比喻论证的特点。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有的态度的论述,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课内知识精粹文学文化常识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

2、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共32篇。大多数是他自己的著作,一部分是他的门人写的。这部书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和他的文章风格。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识记字音中(zhng) 参(cn)省(xng) 须臾(y) 跂(q)望 磨砺(l) 镂(lu)刻 跬(ku)步理解词义1. 重点词学不可以已(停止) 木直中绳(合乎)虽有槁暴(通“又”) 金就砺则利(变得锋利)则知明而行无过

3、矣(明达) 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后跟)声非加疾也(强) 假舟楫者(借助)非能水也(游泳) 而绝江河(横渡)锲而舍之(雕刻) 蚓无爪牙之利(爪子和牙齿)2. 通假字輮使之然也(“輮”通“煣”)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3. 多义词生利一明 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名词) 骐骥一跃(一,数词) 蛟龙生焉(生长,动词) 用心一也(专一,形容词) 非利足也(敏捷,快,形容词)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达,形容词) 金就砺则利(锐利,锋利,形容词) 而神明自得(智慧,名词)4. 异义词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

4、检查”,今义“参考”)声非加疾也(古义“强”,今义“疾病”)假舆马者(古义“借助,利用”,今义“不真实”)蟹六跪而二螯(古义“蟹脚”,今义“两个膝盖着地的一种姿势”) 金就砺则利(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的简称”)用心一也(古义“因为”,今义“使用”)5. 活用词 (1)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下;下:向下)(2)名词用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泳) (3)形容词用作名词登高而招(高:高处) 积善成德(善:善行)掌握句式1. 判断句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者,也,表判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者,也,表判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5、者,也,表判断)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者,也,表判断)青,取之于蓝(无标志判断,应翻译为:靛青,从蓝草中取得)2. 倒装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是“中心词+之+定语”模式)3. 省略句冰,水之为,而寒于水(“而寒于水”是“而冰寒于水”的省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不能十步”是“不能跨越十步”的省略)积累成语青出于蓝:靛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语出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后因以“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语出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背诵名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劝学)写作借鉴(1)论证结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二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

7、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四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2)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大量运用比喻阐明事理,是本文一大特点。比喻能使抽象道理明白具体,深入浅出,使人易于了解和接受,提高表达效果。第二段用了五个比喻,说明学习的重要意义;第三段用了五个比喻,说明学习的作用;第四段用了十个比喻,说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些比喻有的用同类事物相衬托,如:“登高而招”与“顺风而呼”,“假舆马”与“假舟楫”,“积土成山”与“积水成渊”;有的用相反情况

8、相对比,如“骐骥一跃”与“驽马十驾”,“朽木不折”与“金石可镂”等。比喻说理明白透彻,深入具体,使人信服。 语言特点:多用对偶,夹用排比,也是一个特点。排比句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流畅。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跟踪训练一、夯实基础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绳(zhng) 槁暴(p) 磨砺(l) 輮以为轮(ru)B须臾(y) 跂(q)望 靛(din)青 参省乎己(shng)C跬步(gu) 蓼蓝(lio) 骐骥(j) 生非异也(xng) D驽马(n) 蛟龙(jio) 镂刻(lu

9、) 锲而不舍(q)2. 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虽有槁暴 (晒) 輮以为轮 (使弯曲)吾尝跂而望矣 (抬起脚尖) 而致千里 (送到)君子生非异也 (资质,秉赋) 非利足也 (走路)筋骨之强 (强壮) 而绝江河 (横断)声非加疾也 (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而闻者彰 (显著) A B C D3.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已 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非蛇鳝

10、之穴无可寄托者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BCD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6. 荀子,名 ,时人尊之,称他 ,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 , 是先秦 家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二、理解鉴赏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声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 不

11、超过10字概括本节的内容: 2. 试归纳本段文字中几个“而”字的用法。 3. 本段中的几个“假”字,是什么意思?与成语“假公济私”的“假”意思相同吗?还能再举几个带“假”字的成语吗?并比较其用法。4. 译“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 “善假于物”该如何理解?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看法。三、教材回扣读下面的课文完成如下作业:1 在 上填写原文中的句子。2 解释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3 翻译标有 的句子。4 指出标有 的句子的句式特点。5 项直接写在上;、项写在各行之间的()里。劝学(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已:特殊句式:于:于:为:中

12、:)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有:槁:暴:然:就:)君子博学而曰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博学:乎:知:) 吾尝终曰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尝:而:须臾:跂:)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见者远:疾:彰:假:致:)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能水:绝: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故不 (焉:)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翻译:十驾:),;,。

13、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上:一:寄托:躁:)参考答案专题一 文言文劝学跟踪训练一、夯实基础1. A (B项“跂”读q,“省”读xng;C项“跬”读ku;D项“镂”读lu,“锲”读qi。)2. A (应为“抬起脚后跟”,应为“到达”,应为“横渡”,)应为“清楚”。)3. B 4. A5. D(分别表并列关系、修饰关系。A项介词“比”;B项助词,表句中停顿,“者也”表判断;C项助词,句中语气停顿。)6. 况 荀卿 孙卿 儒二、理解鉴赏1. 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2. (1)表修饰,例:终日而思。(2)表转折,

14、倒: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 假,借助,利用。“假公济私”的“假”为“借用”。假仁假义,假,虚假。4. 君子的本性并没有特异之处,只是善于借助物罢了。5. 可以从成功的要素角度分析。三、教材回扣 (已:动词,停止。特殊句式:介词结构后置。于:介词,从。于:介词,比。为:动词,形成。中:符合。)(有:通“又”。槁:枯。暴:晒。然:这样。就:接近,靠近。)(博学:广泛地学习。乎:相当于“于”。知:通“智”。) (尝:曾经。 而:连词,表修饰。 须臾:片刻。 跂:踮起脚后跟。)(见者远:别人在很远的地方也能看见。疾:强,指音量大。彰:显明,清晰。假:借助。致:达到。)(能水:会游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绝:横渡。生:通“性”,指天性,禀赋。)(焉:兼词,“于此”。填空: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翻译:因此,没有一步一步的积累,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之外,不积聚小的水流,就没有办法形成江海。十驾:马拉车走一天叫“一驾”,十驾指十天的路程。)(填空: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句式:定语后置。)(上:名词作状语,向上。一:专一。寄托:寄身,托身。躁:浮躁,不专一。)-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