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IC卡读卡器设计论文.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43059177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3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单片机的IC卡读卡器设计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基于单片机的IC卡读卡器设计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单片机的IC卡读卡器设计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单片机的IC卡读卡器设计论文.doc(4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IC卡读卡器设计)37 / 43*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独创承诺书本人按照毕业论文(设计)进度计划积极开展实验(调查)研究活动,实事地做好实验(调查)记录,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与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参考文献资料外,论文(设计)中所有数据均为自己研究成果,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工作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意.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基于单片机的IC卡读卡器的设计摘 要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由IC芯片、感应天线组成,封装在一个标准

2、的PVC卡片,芯片与天线无任何外露部分。是世界上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成功的将射频识别技术和IC卡技术结合起来,结束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卡片在一定距离围(通常为510mm)靠近读写器表面,通过无线电波的传递来完成数据的读写操作。本文首先研究了基本的理论,包括射频识别技术、ARM处理器体系结构和嵌入式系统,然后基于这些理论,给出了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的设计方案.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读卡器的收发模块,选用飞利浦公司的高集成度非接触式读写芯片MF RC设计射频收发模块,对射频芯片接口电路设计作了详细的论述;第二部分是核心控制模块,以芯片

3、FM1702为核心,对电源供应电路、存储器电路、通信接口电路、LED显示电路等设计做了一定的描述,并给出了电路.第三部分是系统的程序设计,采用移植嵌入式系统并添加任务的模式来实现读卡器的各个功能.通过对软硬件的调试实现了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的硬件与软件平台的构建.关键词:非接触式IC卡; 读卡器; FM1702芯片Based on the design of single-chip IC card readerabstractAbstractNon-contact IC card, also known as radio frequency card, by the IC chip, the

4、sensor antenna, packaged in a standard PVC card, without any exposed parts of the chip and the antenna. Is the worlds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a new technology, the success of th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and IC card technology combined, the end of passive (no power supply card) an

5、d free access to this problem is the field of electronic devices a major breakthrough. Card at a certain distance (typically 5-10mm) close to the surface of the reader, the read and write operations to complete the data transfer via radio waves.This paper studied the basic theory, including radio fr

6、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ARM processor architecture and embedded systems, and then based on these theories, given the design of the non-contact IC card reader. The system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 reader transceiver module, selection of Philips highly integrated non-cont

7、act reader chip MF RC Design RF transceiver modul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design of the RF chip interface circuit; The second part is the core control module to FM1702 core, the power supply circuit, the memory circuit, a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circuit, LED display circuit design to do a certain

8、description, and gives a circuit. The third part is the system program design, transplant embedded system mode and add the task to realize the various functions of the reader. Through the debugging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to achieve a non-contact IC card read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platform.Key wo

9、rds:non-contact type IC card; reader Embedded Systems目 录1 绪论11.1非接触式IC卡的发展历程11.2 非接触式IC卡的主要特点11.3 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的国外现状21.4 选题背景与课题任务22 系统设计的整体规划32.1 硬件设计思路32.2 硬件论证方案32.3 系统方案的确定43 硬件设计53.1.1 电源电路53.1.2蜂鸣器电路63.1.3 天线电路73.2 I/O口93.3 FM1702芯片的简介104 软件设计114.1 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114.2 系统主程序的流程图115 调 试136 结论15参 考 文 献16

10、 辞17附 录181 绪 论1.1 非接触式IC卡发展历程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由IC芯片、感应天线组成,封装在一个标准的PVC卡片,芯片与天线无任何外露部分.是世界上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成功的将射频识别技术和IC卡技术结合起来,结束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卡片在一定距离围(通常为510mm)靠近读写器表面,通过无线电波的传递来完成数据的读写操作. 工作原理射频读写器向IC卡发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片有一个I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发射的频率一样,这样在电磁波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有了电荷;在这个电荷的另一端,接

11、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存储,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作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受读写器的数据 .发射原理非接触性IC卡与读卡器之间通过无线电波来完成读写操作.二者之间的通讯频率为13.56MHZ.非接触性IC卡本身是无源卡,当读写器对卡进行读写操作时,读写器发出的信号由两部分叠加组成:一部分是电源信号,该信号由卡接收后,与本身的L/C产生一个瞬间能量来供给芯片工作.另一部分则是指令和数据信号,指挥芯片完成数据的读取、修改、储存等,并返回信号给读写器,完成一次读写操作.读写器则一般由单片机,专用智能模块和天线组成,并配有与PC的通讯

12、接口,打印口,I/O口等,以便应用于不同的领域.1.2非接触式IC卡的主要特点 由于IC卡与读卡器间的通信是借助电磁波进行,不存在机械运动和电触点机构.所以在保留了接触式IC卡原有的优点的同时,又有如下诸多优点.(1) 操作便利快捷,不需要插拔卡,将卡片置于读卡器表面,即可完成操作,操作极其方便简单.(2) 可靠性高,寿命长,卡片与读卡器没有机械接触 ,故不存在接触式读卡器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卡片与读卡器二者都没有裸电触点,无需担心出现破损和脱落所导致的卡片失效;卡片与读卡器均为全封闭闭水与防尘结构,既避免了静电和尘污等对卡与读卡器的影响,可以防止粗暴插卡.这些都将大大提高了卡片乃至读卡器的可

13、靠性和使用寿命.(3) 安全性好,卡片与读卡器采用了3次相互确认的双向验证机制,在读卡器验证卡片的合法性时,卡片也对读卡器的合法性进行了验证.卡各存储区可拥有自己的操作密码和访问条件,以防止未授权非法访问,并实现芯片传输密码保护.(4) 抗干扰能力强,可建立防冲突机制,同一时间同时处理多卡,且不出现相互间的数据干扰.1.3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的国外现状目前国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按照应用的场所不同出现了全面发展的趋势,有便携式读卡器、读卡器模块、高频读卡器、低频读卡器等各种各样的产品.这些产品有的适合近距离读写,有的则适合远距离读写.因此,出现了同质化很严重的问题,各种产品之间的差别不大,性能也

14、相似,但核心技术并不在自己手上,缺乏成套系统的自主生产权.随着技术的进步,读卡器会随着多功能如条形码识别、以太网传输等方向发展,读卡器的成本也越来越低,同时读卡器将像多制式、多频段兼容且多功能的方向发展.1.4选题背景与课题任务本课题的背景是校园一卡系统收费终端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的日益信息化,技术的不断革新以与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设计出一个功能丰富,性能更加稳定的,并且具有友好人机界面的嵌入式智能终端,来取代现在市场上的基于单片机的收费终端.该读卡器必须简单,方便快捷.2 系统设计的整体规划21硬件设计思路:IC卡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IC卡的触点和读/写设备的触点良好接触之

15、前,读/写设备不应对IC卡施加有关信号,以免造成不可预料的损坏.IC卡读/写设备作为系统和用户交换的接口,必将面对各种各样复杂的应用环境.因此,在设计阶段应注意IC卡读/写设备环境.作为操作系统,管理IC卡的硬件资源和数据资源是其基本任务.IC卡上的硬件资源包括CPU,ROM,EEPROM和RAM与通讯接口,这些都由IC卡上操作系统统一管理, 使外部不能直接控制这些资源,使IC卡对外表现为一个黑匣子,从而加强了系统的性能. 智能卡通讯管理主要功能是执行智能IC卡的信息传送协议, 接收读写器发出的指令,并对指令传递是否正确进行判断.一般可采用奇偶检,CRC校验等方式判断传输错误.对于采用分组传输

16、协议的系统, 还可以通过分组长度变化来检出错误.智能卡操作系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数据安全管理. 这可以具体地分为用户与IC卡的鉴别,核实功能以与对传输数据的加密与解密操作. 智能IC卡COS的应用管理功能是对读写器发来的命令进行判断,译码和处理. 智能卡的各种应用以专有文件形式存在卡上,各专有文件则是由IC 卡的指令系统中指令排列所组成的.鉴别是指对IC卡本身的合法性进行验证,判定一IC卡是不是伪造的.如在前两讲中谈到的多采用多种卡上设置的读,写,擦除密码作为防伪的基本手段.而COS由于可以通过部软件运行来完成密码转换,因此智能IC 卡上实际写入的密码无法被读写器直接读取,安全性能更强.IC

17、卡由于其高存储量和高性,应用领域十分广泛,除覆盖了传统磁卡的全部功能外,还拓展到许多磁卡不能胜任的领域.22硬件论证方案: IC卡是一种集成电路卡,它的读/写设备是每个IC卡应用系统必不可缺的周边设备.该设备通过IC卡的8个触点向IC卡提供电源并与IC卡相互交换信息.虽然IC卡是从磁卡发展而来的. 本IC卡读/写器的硬件系统设计主要有:IC卡的插拔检测,IC卡的电源控制,IC 卡与CPU的接口以与必要的人机界面.软件系统主要由IC卡数据读/写模块,串行通信模块等组成.2.3 系统的方案确定对于本论文的基于单片机的IC卡读卡器系统来说,整个系统由电源模块、时钟电路模块、显示电路、报警系统几个部份

18、组成。整个系统由单片机控制,能够通过借口把数据从PC上显示出来。电源模块负责提供电力;显示电路负责显示实时数据,报警系统负责当数值超过卡数据时,通过蜂鸣器提示,系统整体结构框图如图2.1所示。图2.1 系统结构框图3 硬件设计3.1 单片机的简介STC12LE5A16S2是16K Flash的宏晶STC12C5A60S2系列单片机,采用宏晶第六代加密技术,STC12C5A60S2系列单片机器件是1个时钟/机器周期8051单片机,低功耗、高速、高可靠、强抗静电、强抗干扰。STC12LE5A16S2特性:(1)高速:1个时钟/机器周期,增强型8051核,速度比普通8051快6-12倍;(2)宽电压

19、:3.6-2.2V(3V单片机);(3)增加第二复位功能脚/P4.6;(4)增加外部掉电检测电路/P4.6,可在掉电时,与时将数据保存进EEPROM,单片机引脚图如下:图3.1 单片机引脚图各个引脚的介绍P0 口是一个漏极开路型准双向 I/O 口。在访问外部 存储器时,它是分时多路转换的地址(低 8 位)和数据总线,在访问期间激活了 部的上拉电阻。在 EPROM 编程时,它接收指令字节,而在验证程序时,则输出指 令字节。验证时,要求外接上拉电阻。 P1.0P1.7(1-8):P1 口是带部上拉电阻的 8 位双向 I/O 口。在 EPROM 编 程和程序验证时,它接收低 8 位地址。 P2.0P

20、2.7(21-28):P2 口是一个带部上拉电阻的 8 位双向 I/O 口。在访 问外部存储器时,它送出高 8 位地址。在对 EFROM 编程和程序验证期间,它接收 高 8 位地址。 P3.0P3.7(10-17):P3 口是一个带部上拉电阻的 8 位双向 I/O 口。 3.1.1 电源电路电源电路是指提供给用电设备电力供应的电源部分的电路设计,使用的电路形式和特点。有交流电源也有直流电源。常见的电源电路有交流电源电路、直流电源电路等。本系统所用的电源电路电路图如下 图3.2 电源电路3.1.2蜂鸣器电路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

21、警器、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机、定时器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 ;蜂鸣器主要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两种类型。 本系统中的蜂鸣器系统用于,当该读卡器系统正常运作时,通过蜂鸣器响两声来表示,该蜂鸣器电路如下:图3.3 蜂鸣器电路3.1.3天线电路本次设计的系统,系统数据存储在无源Mifare卡中。读写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将能量传输给Mifare卡。并与之建立通信。天线是非接触式IC卡读写模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读写模块和非接触式IC卡通信过程中,天线用于产生能发射和接收射频信号的磁通量而磁通量用于向卡提供电源并在读写模块和卡片之间传送信息。因此,在设计中要求天线线圈的电流最大,以用于产生最

22、大的磁通量,并要确保有足够的带宽。读写模块的性能与天线的参数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对天线的性能进行优化之后。读写模块的读卡距离可以达到10 cm。 由于FM1702SL的频率是1356 MHz属于短波段,因此可以采用小环天线。小环天线有方型、圆形、椭圆型、三角型等,本系统采用的是矩型天线。天线的最大几何尺寸同工作波长之间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一般定义为: L1(2) (1) 式中,L是天线的最大尺寸,是工作波长。对于136 MHz的系统来说,天线的最大尺寸在50cm左右。 在天线设计中,品质因数Q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对于电感耦合式射频识别系统的读写器天线来说。较高的品质因数值会使天线线圈中的电流强

23、度也较大,由此可改善对卡的传送功率。品质因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f0是工作频率,Lcoil是天线的尺寸,Rcoil是天线的半径。 通过品质因数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天线的带宽: B=f0/Q (3) 从式中可以看出,天线的传输带宽与品质因数成反比关系。因此。过高的品质因数会导致带宽缩小,从而减弱读写器的调制边带,导致无法与卡通信。一般系统的最佳品质因数为10-30,最大不能超过60。本设计中的天线电路如下:图3.4 天线电路3.2 I/O口STC12LE5A16S2单片机部有P0、P1、P2、P3四个8位双向I/O口,外设可直接连接于这几个接口上,而无须另加接口芯片。P0-P3的每个端口可以按字

24、节输入或输出,也可以按位进行输入或输出,共32根口线,用作控制十分方便。P0口为三态双向口,能带8个TTL电路。P1、P2、P3口为准双向口,负载能力为4个TTL电路,如果外设需要的驱动电流大,可加接驱动器。P0 口是一个漏极开路型准双向 I/O 口。在访问外部 存储器时,它是分时多路转换的地址(低 8 位)和数据总线,在访问期间激活了 部的上拉电阻。在 EPROM 编程时,它接收指令字节,而在验证程序时,则输出指 令字节。验证时,要求外接上拉电阻。 P1.0P1.7(1-8):P1 口是带部上拉电阻的 8 位双向 I/O 口。在 EPROM 编 程和程序验证时,它接收低 8 位地址。 P2.

25、0P2.7(21-28):P2 口是一个带部上拉电阻的 8 位双向 I/O 口。在访 问外部存储器时,它送出高 8 位地址。在对 EFROM 编程和程序验证期间,它接收 高 8 位地址。 P3.0P3.7(10-17):P3 口是一个带部上拉电阻的 8 位双向 I/O 口。 3.3 FM1702芯片简介FM1702SL是复旦微电子股份基于IS014443标准设计的非接触卡读卡机专用芯片,该芯片采用的是06微米CMOS EEPROM工艺制造可支持ISOl4443 typeA协议和MIFARE标准的加密算法。芯片部集成了模拟调制解调电路。因而只需搭接最少量的外围电路就可以工作。FM1702SL芯片

26、支持SPI接口,其数字电路具有TTL、CMOS两种电压工作模式。特别适用于ISO14443标准下的水、电、煤气表等计费系统的读卡器的应用。该芯片的三路电源都适用于低电压。该芯片电路如图3.5图3.5 FM1702芯片电路功能特点:高集成度的模拟电路,只需最少量的外围线路;操作距离可达10cm;支ISO14443typeA协议;包含512byte的EEPROM;支持MIFARE标准的加密算法;包含64byte的FIFO;数字电路具有TTL/CMOS两种电压工作模式;软件控制的power down模式;一个可编程计时器;一个中断处理器;启动配置可编程;数字,模拟和发射模块都有独立的电源供电;采用S

27、OP24封装;支持SPI接口。4 软件设计4.1 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本设计中采用Keil C51软件进行编程,Keil C51是美国Keil Software公司出品的51系列兼容单片机C语言软件开发系统。Keil C51软件提供丰富的库函数和功能强大的集成开发调试工具,全Windows界面。另外重要的一点,只要看一下编译后生成的汇编代码,就能体会到Keil C51生成的目标代码效率非常之高,多数语句生成的汇编代码很紧凑,容易理解。图4.1 编程环境在进行系统软件设计时,先要对本课题所选用的硬件有一个熟练的掌握,知道系统的组成、数据的传输、信号是如何被控制的以与信号的显示。搞清楚各个部分的子程

28、序与他们的流程图,然后用Keil C51软件进行编程,最后将它们系统的编程。4.2 系统主程序流程图系统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流程图和系统程序两个部分。根据整个系统设计的要求,完成读取卡必须经过以下几个步骤:读卡器系统首先进行初始化,判断在射频区域是否有IC卡,接着读取IC卡卡号,若正常,则蜂鸣器响两声,再传给PC机,并显示数据。其流程图如下:开始 初始化否有卡?是读IC卡卡号蜂鸣器响2声传输给PC机显示数据图4.2 流程图5 调 试 5.1 读写器连接1. 把通讯线串口232交叉线“DB9”端插到PC 机的串口1/2 上2. 把USB线的T型端插到读写器的T型USB座子上,另一头接电脑的USB口,

29、从电脑取电.3. 读写器上电以后可以听到”嘀,嘀”两声蜂鸣器的响声,说明FM1702复位初始化正常.如果没有听到蜂鸣器声,表明读写器没有正常上电或射频模块没有接好.5.2 启动软件1. 进入功能选项“参数设置”里面,可以设置串口通讯参数:串口号、波特率、校验位、数据位、停止位等等,设置好了以后点击“修改串口”,如果出现“串口参数设置成功”,表明串口设置成功,如果出现异常,请按照提示做出改动。2. 设置完毕以后可以点击“测试读卡器”,如果出现“读卡器连接成功”,并且听到读卡器的蜂鸣器响声,证明串口设置正确!如果出现“读卡器连接失败”,表明串口设置有问题;或者没有任何提示时,表明波特率设置错误,请

30、重新设置。3. 读写器默认参数:Com1、9600bps、N、8、15.3卡片读写测试 1.把一Mifare One 卡片放在天线区域围2. 进入功能选项“低级操作”里面点击“寻卡”,如果出现“寻卡成功!”表明寻卡正常,如果出现“执行失败!”表明出现异常,请检查卡片是否在寻卡围,如果确认卡片没有问题,那读写器有异常。6 结 论在本系统的开发应用过程中,由本人独立完成IC卡读写器的设计,但是,由于本人经验、知识积累的欠缺,本设计还存在很多不足和欠缺.但是,IC卡读卡器还是应用特别的广泛,此次的设计还是比较实用,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本次设计结束了我的大学生涯,它是具有标志性的.它不仅仅是一次毕业论

31、文设计,在设计中我通过实践,掌握了更多的专业知识,由于亲自动手实践,查阅了大量有关于IC卡,单片机的资料,更加深刻的记忆其中的容.在设计中培养动思维方式、动手能力,这对今后的生活、工作、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同学的互助,让我更懂得工作需要团体精神!这比设计本身更有意义.参 考 文 献:1 罗亚非等.凌阳16位单片机应用基础. 航空航天大学,2005.52 笃仁,保君.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技术。机械工业,2003.83 薛筠义,彦斌.凌阳16位单片机原理与应用,2003.24 徐爱卿.Intel 16位单片机,2002.75 霍孟友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2004.16 王爱英智能卡技术清

32、华大学7 红利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实例与分析航空航天大学8 黄淼云,也白,王福成.智能卡应用系统M.:清华大学,2001.9 何立民单片机应用技术选编航空航天大学200410 周立功单片机公司策划的单片机试验与实践200411 居水荣单片机开发系统综述半导体情报200112 于宏军,冬艳智能(IC)卡技术全书:电子工业1996 辞通过这段时间的不懈努力,我的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同时也意味着自己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首大学的四年时光,有喜有忧,有进取也有彷徨,但这所有的一切都将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巨大收获.所以我首先感我的母校-新华学院,正是在这里,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让我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得到了提升

33、,而且也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事方面的道理,使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匪浅,当然,这除了自身努力之外,与各位老师、同学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指导老师涂德凤老师给予了我细心的指导.在论文写作之初,由于我们都是第一次做自己的毕业设计,所以说我对毕业设计的概念很模糊,没有很好的理解设计这一概念,使自己从写作论文开始就走了很多的弯路,导致我对自己的毕业设计感到很迷茫,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指导老师老师给与了我耐心细致的指导和帮助,他首先从设计这一概念上着手,让我充分理解毕业设计是一种自己的设计这一概念,使我把握住毕业设计的这一主方向,然后从这一方向着手,逐步进行各方面的设计,包

34、括软、硬件的设计,各硬件设备的选择等,使我慢慢的对毕业设计有了自己清晰的设计思路和想法,到最终顺利完成自己毕业设计论文,在此我对我的指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同时我还要感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同学.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也为我以后步入社会,从事各方面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我再次向我的指导老师涂德凤老师表示衷心的感!您不厌其烦的对我进行指导和帮助.附 录附录一硬件原理图附录二系统主程序附录一硬件原理图附录二系统主程序#include STC12C56A.h#include #include #include main.h#include slrc1702.h#include

35、iso14443a.hbit g_bReceOk; /正确接收到上位机指令标志bit g_bRc1702Ok; /RC1702复位正常标志unsigned int g_cReceNum; /接收到上位机的字节数unsigned int xdata g_cCommand; /接收到的命令码unsigned char xdata g_cSNR4; /M1卡序列号unsigned char g_cIcdevH; /设备标记unsigned char g_cIcdevL; /设备标记unsigned char g_cFWI; /unsigned char g_cCidNad; /unsigned ch

36、ar xdata g_cReceBuf64; /和上位机通讯时的缓冲区struct TranSciveBufferunsigned char MfCommand; unsigned int MfLength; unsigned char MfData64; ;unsigned char xdata ScanTimes=0;unsigned char xdata CardIDbuf8=0x55,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unsigned char xdataSendBuf8;void UartSendByte(unsigned char *buf,un

37、signed char len) unsigned char i;ES=0; TI=0;for(i=0;ilen;i+)SBUF=bufi;while(!TI);TI=0; TI = 0;ES=1;/P13-P17 开漏输出配置 P1M0=0xF8 P1M1=0xF8void main( ) char idata status; /P13-P17 开漏输出配置 P1M0=0xF8; P1M1=0xF8; InitializeSystem( ); Rc1702Ready( ); PcdConfigISOType( A ); WDT_CONTR=0x3c;/1.13s UartSendByte(C

38、ardIDbuf,4); while ( 1 ) WDT_CONTR=0x3c;/1.13s if (g_bReceOk) g_bReceOk = 0; g_cCommand=g_cReceBuf0; switch(g_cCommand) case 0x01: ComHlta(); break;/响应上位机发送的A卡休眠命令 case 0x02: ComRequestA(); break;/响应上位机发送的寻A卡命令 case 0x03: ComAnticoll(); break;/响应上位机发送的A卡防冲撞命令 case 0x04: ComSelect(); break;/响应上位机发送的A

39、卡锁定命令 case 0x05: ComM500PiccAuthE2(); break;/校验密码 case 0x06: ComM500PcdLoadKeyE2(); break;/下载密码 case 0x07: ComAuthentication(); break;/响应上位机发送的A卡验证密钥命令 case 0x08: ComM1Read(); break;/响应上位机读M1卡命令 case 0x09: ComM1Write(); break;/响应上位机写M1卡命令 case 0x0A: ComM1Decrement(); break;/响应上位机扣款命令 case 0x0B: Coms

40、ond(); break; case 0x0C: / 参数设置 g_cReceBuf0=1;/contact g_cReceBuf1=0; break; if(ScanTimes)/询卡时间到 ScanTimes=0;/加入异常处理status = PcdRequest(0x26, CardIDbuf);/if (status != MI_OK)status = PcdRequest(0x26, CardIDbuf);/if (status = MI_OK) status=PcdAnticoll(&CardIDbuf);/CardIDbuf 低位在前A卡防冲撞命令if (status=MI_O

41、K ) status=PcdSelect(CardIDbuf, &g_cReceBuf2);/A卡锁定命令PcdHalt();/A卡休眠命令if (status=MI_OK )SendBuf0=0xAA;SendBuf1=0xFF;/帧头SendBuf2=CardIDbuf3;/卡号1SendBuf3=CardIDbuf2;/卡号2SendBuf4=CardIDbuf1;/卡号3SendBuf5=CardIDbuf0;/卡号4SendBuf6=CardIDbuf0 + CardIDbuf1 + CardIDbuf2 + CardIDbuf3;/卡号校验和 UartSendByte(SendBuf,7);/发送 卡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