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42827409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及技能(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及人类的关系。2、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养成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的习惯。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2.难点:通过三类植物及人类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植物的情感。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引言:提问:谁能说出生态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谁最重要?引出:本单元,请学生朗读季米里亚捷夫的话。那么,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呢?板书: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

2、植物呢展示:海带、紫菜、葫芦藓、墙藓、铁线蕨、肾蕨、松树、水稻、石榴及其生活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你认识图片中有哪些植物?比较它们的形态和生活环境,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小组对提出的问题讨论后,达成共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各异。教师因势利导:“根据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将它们分为四个主要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正是这些绿色植物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植物界,也正是它们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你愿意成为它们的好朋友吗?那就让我们走近它们,进一步了解它们吧。”展示学习目标第一部分 探究藻类植物先让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中的优美诗句,展开想像的翅膀想像诗句中的景象,再用课

3、件展示衣藻、水绵、海带等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加深学生对藻类植物生活环境的感性认识。“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总结:生活在水中(海水、淡水中)。教师加以补充: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陆地的阴湿处。展示:“大多数的藻类植物终生生活在水中,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藻类植物的形态及其他的陆生植物有什么区别吗?“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起什么作用?及人类有什么关系呢?此环节既为学生提供了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的空间,又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藻类植物的形态特点等问题的欲望。通过观察、讨论,学生们概括出: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这种结构特点是及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藻类植

4、物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不需要有专门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根、起运输作用的茎以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的分化。教师简介:“藻类植物比陆地上的植物分布范围大、数量多;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空气中氧气的95”,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及人类关系的兴趣。教师提供有关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及及人类关系的部分图片,为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创设了情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关于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及人类的关系,你还知道哪些?使学生对藻类植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 “绿色植物的植物体一定是

5、绿色的吗?为什么?”“赤潮现象常引起鱼体大量死亡,为什么?等问题作为课外研究性学习课题布置下去,旨在初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第二部分 探究苔藓植物下面,我们再来认识另一类植物苔藓植物。先阅读思考:你知道苔藓植物生长在什么地方?在过去运输花卉时,往往用苔藓植物加以包裹,你知道为什么吗?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吗?教师适时以课件同时展示部分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并及时对学生的发言予以肯定、鼓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使学生对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学生更好地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6、作了铺垫。展示:“从形态上看,苔藓植物及藻类植物有区别吗?有哪些主要区别呢?这及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吗?如果你想了解本地的空气污染状况,结合本节内容,你将怎样做?”以此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阅读了解、深入探究苔藓植物形态结构的兴趣。通过学生对以上问题的讨论,既进一步了解了苔藓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如:蓄积水分、保持水土、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等),又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保护绿色植物、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最终认识到: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但茎细弱;叶绿色、小而薄、无叶脉,推断茎和叶里都没有输导组织;假根纤细,结构简单(教师补充假根只起固着作用),故要靠叶片

7、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以上特点决定了苔藓植物吸水和保水能力都不强,植株也矮小(约13厘米),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第三部分 课堂小结 播放有关藻类、苔藓、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通过观看、回顾,使学生对这两类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生活环境以及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人类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第四部分 达标检测 请比较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异同。藻类植物苔藓植物生活环境形态结构根茎叶输导组织对生物圈和人类的作用1、释放( ),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2、可作鱼类的( );3、可供( )和( )。1、具有良好的保持( )的

8、作用;2、可作为监测( )程度的指示植物。 第五部分 课外讨论: 通过P82练习第4题,我想你又多了一种辨别方向的方法。请你和同学们课后讨论一下其中的道理。第六部分 板书设计: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藻类植物:1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水中。2形态结构: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3对生物圈的作用及及人类的关系:二、苔藓植物:1生活环境:生活在阴湿的陆地。2形态结构:有叶,但没有叶脉;有茎,但没有导管;没有根,只有假根。3对生物圈的作用:1.课前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并采集一

9、些实物、标本,增加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方面的资料。 教师: 1.CAI课件(部分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一组展示不同类群绿色植物的图片,苔藓植物成片生长的图片;藻类、苔藓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对比图片;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及人类的关系的图片;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态图;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其他有关资料。) 2.各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标本、挂图、投影片、模型(如衣藻模型、有孢子囊的铁线蕨或其他有孢子囊的蕨类植物标本等)、实

10、物投影仪、显微镜。 3.实验材料用具:新鲜的水绵临时装片;新鲜的海带、紫菜(带根状物);盆栽葫芦藓(68盆);盆栽铁线蕨(68盆)放大镜、培养皿、清水、尺子、小铁铲、水槽。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藻类植物1生活环境2形态特征3对生物圈的作用和及人类的关系方案一:观察CAI课件(衣藻、水绵、海带等及其生活环境、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及人类的关系等),观察模型、实物,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小组探究、讨论交流,寻找问题的答案。方案二:将课前采集的实物课上观察(根据地区差异有选择的采集海水或淡水中的藻类植物),也可观察装片以及衣藻的模型。合作探究,提出问题、思考交流、达成

11、共识。探讨课本79页观察及思考的讨论题。方案三:有表情地朗读课本中的优美诗句,请见过诗句中景象的同学向大家描述介绍一下。观看挂图或书上的彩图。发散性思维,讨论书79页观察及思考的讨论题。展示CA1课件或录像,创设问题的情景,指导学生观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并可参及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发言,并对探究加以指导。创设问题的情景。鼓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进行适当的点拨、巡视、指导,参及小组讨论,学生总结、教师适当予以补充。教师在学生朗读时可根据意境,配以彩色板画。指导学生观察板图及课本插图,并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并可参及小组讨论。鼓励展开充分的想像,各抒己见。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并板书。

12、苔藓植物1.生活环境2.形态特征3.对生物圈的作用及及人类的关系方案一:观察CAI课件或录像(葫芦藓、苔藓植物及生活环境等有关资料及图片)。观察后,对比藻类植物,发现问题、提出间题、实验探究、合作交流、逻辑推理,探讨自己发现的问题及书上的讨论题。方案二:观察实物或标本(有条件的地方可采集葫芦藓、墙藓、地钱等实物),实验探究。方案三:观察挂图或书上的彩图,讨论书上第81页思考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最终达成共识。指导学生观看CAI课件、录像,展示学生要观察的实物,鼓励自主探究,鼓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参及小组讨论、并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点拨、巡视、指导,共同总结藻类植物及环境相适应的形态

13、特征。指导学生观察挂图及课本彩图,并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蕨类植物1.生活环境2.形态结构3.对生物圈的作用及及人类的关系方案一:通过CAI课件观察并比较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特点及生活环境,质疑,制定探究计划,合作实践,进一步观察蕨类植物实物。方案二:观察标本、挂图或书上的彩图或投影片。小组讨论蕨类植物的特点及作用,并表述、交流。小组将讨论结果归纳,并在全班交流。方案三:先展示课余收集的有关蕨类植物的资料或实物,表达交流自己对蕨类植物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有关知识。CAI展示有关的图片、实物、标本,鼓励学生质疑、指导完善探究方案,并对探究过程予以适当

14、的点拨提示。指导观察,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比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得出结论。及时予以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主动参及课外实践的学生予以表扬鼓励,进一步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情感。知识回顾较比、讨论、综合、归纳。引导学生对三种植物类群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及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它们对生物圈的作用和及人类的关系。可采用列表等其他方式归纳总结。第二节种子植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4.参及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及人交流和合作。 重点和难

15、点 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课前准备 教师:观察种子的结构所需的各种材料用具: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图片;藻类、苔藓、蕨类、种子四类植物的CAI课件(扫描或下载);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其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课件(扫描或下载);动态展示桃的果实和种子的CAI课件动画:桃的果实(完整)纵向剖开(展示种子) 学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教师活动一、观察种子菜豆种子的结构;玉米种子的结构;菜豆、玉

16、米种子结构的异同。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法,4人小组合作实验,通过观察和讨论,说出菜豆种子、王米种子的结构。 方案二:对照老师出示的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看书,同学间讨论交流知道两种种子结构。 方案三:结合方案一、二注:时间充裕、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的情况下 方案四:在看书自学的基础上,观察教师板画的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结构图,并能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学生讨论交流,填充表格。巡视、指导,提供挂图、剪贴图、用彩色粉笔板画。 均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纠1正、补充、完善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出示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表格。二、产生种子的主要意义方案一:观察

17、课前收集的种子、果实,感受种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然后在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就讨论提纲,实验小组讨论、比较得出结论。 方案二:观察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突出放大孢子)以及种子植物(突出放大果实、种子)的CAI课件,实验小组就讨论提纲讨论、比较得、出结论。巡视、参及讨论、出示课件、指导、点拨。出示讨论提纲如下:1.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2.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1二者异同方案一:将苹果、桃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察“桃的果实、种子”、“松的球果和种子”挂图

18、,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三:观察动态的展示桃的果实和种子的CAI课件,再观察“松的球果和种子”的图片投影,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仑,得出答案。巡视、指导、展示挂图、出示课件1以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共同点是“裸”“被”为启发点,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答案。出示补充的图片。出示课件2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方案一:观察书上的图以及老师补充的图片,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方案二:观察CAI课件,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方案三:跟随老师到校园里或学校周围,认识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组织好学生,指导学生观察识别。3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方案一:在看书自学基础上,及实际

19、相联系,结合常见的被子植物,如梨、杏、蒲公英、苍耳、柳、榆等,小组讨论,得出答案。方案二:观察“当地几种被子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课件,小组讨论,得出答案。启发、点拨出示课件出示讨论提纲:1.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和种子成熟后,果皮各起什么作用?2.种子的传播及环境相适应,如借动物、风力、水力传播等,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都不结种子,而我们常见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粮食,绝大多数都结种子,故统称为种子植物。这样温故而知新,自然而然导入新课。“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可以说,我们都是靠种子植物养活的。不同植物的种子其大小、形状各异,如:海椰子的种子,大到重达1 5

20、00 g左右,而斑叶兰的种子,小到1亿粒的重量才有50 g。那么,不同植物的种子其结构是否也迥异呢?以此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第一部分:观察种子 在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之前,老师要使学生了解观察生物体的基本步骤(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等),然后学生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4人小组合作实验,结合老师出示的菜豆种子结构挂图,自制的玉米种子结构剪贴挂图,通过观察和讨论、比较,能够说出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并且能够描述这两种种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注:玉米种子结构的观察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指导学生观察清楚,可自制一张剪贴挂图来讲解它们的位置关系。剪贴图的制法是:照着

21、现成的玉米种子结构的挂图,绘制一个及挂图上的胚同等大小的胚的结构图,剪下来,并把子叶及胚根、胚芽之间的连线剪开,仅让子叶及胚轴相连。再将这张图贴在原挂图的胚部,使子叶、胚芽、胚根的边缘游离,教学时用手掀开即可。)第二部分:产生种子的主要意义 实验结束后,教师对实验结果作一概括性小结:种子的基本结构相同,表面有一层种皮,里面是胚。胚实际上就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学生观察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突出放大其生殖细胞孢子)的CAI课件,再观察种子植物(突出放大其果实、种子的CAI课件,就老师给的讨论提纲实验小组讨论交流。)讨论提纲如下: 1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22、2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在各实验小组代表积极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予以肯定并加以完善:孢子于是个生殖细胞,而种子是种器官,种子的生命力比孢子强得多,种子植物之所以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能产生种子是一个重要原因。第三部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学生将课下收集的苹果、桃、梨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老师以“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相同点是“子”,不同点是“裸”、“被”为启发点的点拨下思考、讨论,顾名思义得出答案: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二者相同点是都能产生种子,不同点是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

23、无果皮包被;而被子植物的种子不裸露,外有果皮包被。 学生观察常见的裸子植物、被于植物的CAI课件,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学生观察“当地几种被子植物的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课件,小组就老师出示的讨论提纲展开讨论。讨论提纲如下: 1.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果皮起什么作用? 2.在种子成熟后,果皮起什么作用? 3.种子的传播及环境相适应,主要分借风力传播、借动物传播、借水力传播三种,请同学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在各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老师概括完善: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果皮包在种子外面,起保护作用;在种子成熟后,果皮则有助于种子的广泛传播,从而扩大

24、了后代生活的范围,促进了该物种的繁荣。举例说明(略),所以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分布更广、种类更多。第四部分:课堂小结 教师用亲切的语言通过层层设问及同学进行交流: 1.你知道种子植物及生物圈中其他三类植物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 2.你能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吗? 3.你能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4.你能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吗? 5.你认同了“种子的传播是及其周围生存环境相适应的”这一观点了吗?在温馨的氛围中,让学生提纲挈领,理清思路,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第五部分:达标检测 通过填空题、选择题,填表题等练习,让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及,教师适时进行鼓励性评价,

25、既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又使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第六部分:课后实践 课后认识校园里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体验绿色植物及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3.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井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5.通过参及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重点难点: 1.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26、 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玻璃瓶或烧杯、玻璃水杯、罐头瓶等;通过咨询和查阅相关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了解种子萌发的一般规律;试做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实验;收集各种不同类型的种子;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做好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演示实验。 教师:培养皿、滤纸或纱布等实验用具;课前一周分发给每位同学30粒菜豆种子,引导学生先自己探究;用Flash动画制作的动态展示菜豆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过程的CAI课件及用Flash制作的完整的种子、无胚的种子、子叶或胚乳图片;被部分切除的种子发育情况的CAI课件;设计实验讨论提纲。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问题

27、的提出方案一:描述课前培养的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4人小组合作,结合生活经验,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方案二:观看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CAI课件),4人小组合作,自主性学习, 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 子才能萌发?引导学生进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确定问题。播放录像(或CAI课件),创 设问题的情景,启发学生提 出问题。2.作出假设方案一:4人小组合作,阅读并参照课本上提供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有的组还提出阳光、土壤、肥料等),并思考如何检验假设。方案二:观察教师的实验演示,联系

28、生活实际,通过合作学习,大胆作出假设。指导看书,鼓励学生作出假设,设疑: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引导学生对多种假设进行分析、排除某些因素(如肥料等。)演示、启发学生调动经验储备,进行大胆假设。巡视、指导,参及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设计出简便易行的方案。3.制定计划 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在小组内讨论并修订计划。明确操作步骤,做好实验分工,确定组长,讨论内容记录员,实验主操作人,观察记录员。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修订、完善实验探究计划。推测实验结果。方案二: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围绕教师的指导提纲,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明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好实验分工

29、,确定组长,讨论内容记录员,实验主操作人,观察记录员。推测实验结果。方案三:全班分成4个大组,分别针对不同因素(水、空气、温度、土壤等)设计实验方案,探讨它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每个大组又以4人为1小组在自己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推出最佳方案,并用简图和文字书面表达出实验设计思路。巡视指导导,参及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设计出简便易行的方案。出示讨论提纲,指导学生讨论,针对性制定实验方案。帮助分组,巡视、指导,参及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4.实验探究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课下实验探究,定时观察,认真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提出注意事项,督促、检查,随时抽查,适时给予评价,5得出结论:环境条件:逅宜的温度

30、、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方案一:各小组代表描述种子萌发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方案二:观察录像,相互交流说出实验探究的结果。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并进行描述。6表达和交流:交流探究的过程,分析结果。方案一:各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反思,撰写探究的报告。方案二:组间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并进行评比。评出:最佳方案、创意、假设、选材、观察、报告奖等对有创意的给予肯定,不成功的帮助分析原因,鼓励重做。组织学生间的交流和自评,参及互评。7本探究实验成功的关键进一步领会“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意义,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设置对照组实验条件的重要性。二、种子萌发的自

31、身条件:1.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方案一:根据课本的要求,自主性学习抽样检测的方法,课上实验操作,课下观察记录。方案二:看书自学抽样检测的方法,合作交流,课下进行实验操作及观察记录。方案三:事先做了这个实验的生物课外小组同学在课堂上描述实验的过程,展示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并提出实验(重点是抽样)的要求。指导看书,强调正确取样的方法,分发实验装置。指导组间交流,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和说明。组织描述、纠正补充。2.探究的结果:交流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步骤、现象及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强调发芽率的计算方法。3.种子萌发自身条件的分析:完整的、活的胚储藏丰富的营养,渡过休眠期方案一:结合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

32、验结果及种子的结构,联系生活实际,组间交流,分析出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方案二:观察CAI课件(完整的种子、无胚的种子、子叶或胚乳被部分切除的种子萌发情况),结合测定发芽率的实验结果,大胆猜测、表达和交流,得出结论。方案三:演示并观察煮熟的花生、大米粒、豆瓣等在外界条件适宜时的萌发状况,并分析原因。指导学生温故而知新,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推理得出科学的结论。提示、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观察、分析对比不同情况下种子萌发的情况,互相交流,得出结论。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三、种子的萌发过程:胚根根胚轴一连接根和茎的那段胚芽茎和叶方案一:结合实验观察,自学看书,小组之间交流,描述萌发的

33、过程,互相补充。方案二:观察动态展示菜豆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的过程的CAI课件,并描述归纳。课件展示,提出观察的提纲,引导学生进行环环相扣的观察和探究。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学流程师导入:我猜想大家平时一定愿看动画片。生:对,愿意看!(生齐声说)师:那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动画片(播放农民播种的flash课件)生:聚精会神地看大屏幕。(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准备)师:从画面上,大家能看到什么?生:我看到了农民在播种,画面上还有树、太阳、土地师:同学们能从画面中看出是什么季节吗?生:应该是春季。师: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看出是春季的?生1:农民穿的棉衣,暖暖的太阳,土地也比较干燥

34、生2:农民一般都在春季播种。师:大家说得都不错。老师还想问问大家,农民为什么要在春季播种呢?生1: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适合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生2:我觉得春天的雨水也比较多,适合植物的生长。师:同学们的回答也提醒了老师,我国唐代的大诗人杜甫曾经有首诗,就是描写这个季节的雨水的,谁记得这首诗?生:是春夜喜雨吧。师:你能为大家朗诵一下这首诗吗?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师:说得非常好。我们从诗人对春雨的描述之中,也能感受到诗人流露出的对春雨的喜悦之情。师:春天还有什么条件适于播种?生:春天的温度适宜,土地变松软了,不像冬天那么硬师:从同学们的描述中,我们知道春天为播种提供了

35、这么多条件,所以农民要抓住这个时机进行播种,才会有一年的好收成。现在假设你是这位农民,在种子播种下去后,你最关心的是什么?生:种子是否能发芽或萌发。师:说得真好,跟农民想到一块儿去了。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农民播种前要先选选种,也就是说种子本身应该具有萌发的条件,除此之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才能使种子萌发呢?生1:我认为种子萌发需要阳光和空气。师:请你到前面来,把这两个条件写到黑板上。生2:种子的萌发还需要温度,(师提示:是什么样的温度?)适宜的温度。生3:种子萌发还需要土壤、肥料、水分(学生一一将这些条件写在黑板上)师:如果我们把种子本身的条件称为内部条件,那么这些条件就是种子萌发需要的外部

36、条件,也就是环境条件。假设某个同学认为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他怎样让人相信呢?生:做实验,看结果。师:对,俗话说“眼见为实”,这节课就给大家一个机会,同学们可以验证一下种子萌发是否需要你所假设的环境条件。老师为了方便大家课上实验,也准备了一些材料,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生:老师准备的材料有:绿豆、红豆、玉米、黄豆、培养皿(装种子)、塑料口杯(可用来盛装种子)、带盖的容器、锡箔纸(遮光的作用)、吸水纸、标签、土壤、铁屑(能及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清水、量筒、烧杯、蜡烛(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火柴(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可随时提问学生材料的作用,为学

37、生进行实验做好准备。)师:前面这些材料大家一会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需要来选取。我看大家都着急了,但老师现在还不能把材料发给大家,因为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还要先做一件事,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事情吗?生:想一想该怎么做,制定方案,有一个实验计划。师:对,这样才能不盲目,提高效率。那好,现在大家就以我们课前分好的小组为单位,每组选一个你们想探究的条件,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或者是你们自己准备的材料,简要写出你们组的实验计划,我们来看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根据教师提供的探究报告,学生课上完成探究计划的制定,探究报告内容见附录)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本组探究计划(教师可针对水分、空气等条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38、,如果学生探究的条件较为集中,教师可适当进行分散)师:大家都在很认真地进行计划的撰写,但是很遗憾,时间到了,没有完成的小组先停一下,一会儿,你们可以口头汇报。哪一组愿意把你们组的实验计划说一说,给大家一个参考?(提示学生应先告诉大家所选择的条件)生:我代表我们组进行汇报。我们小组假设种子萌发需要水,为了探究这个条件,我们选择的实验材料是:黄豆,因为黄豆的萌发时间较短;容器是培养皿,培养皿用来观察实验过程很清楚;其他材料有标签、土壤和清水。我们的实验步骤是:首先选择实验的样本数为10粒黄豆种子,因为种子数太少没有说服力,偶然性较强,而数目太多又不便于观察。我们组需要2个培养皿来进行实验,因为要设

39、置对照实验,才能保证结果的科学性。我们组设计的实验步骤是首先将10粒黄豆种子分成两组,每组5粒;将两个培养皿分别贴上标签1和标签2,再放入等量的土壤;将5粒种子分别放入培养皿中,一个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水,另一个培养皿不放水,把它们都放在有阳光的窗台上,第二天开始观察记录,这是我们小组的实验计划。师:我发现大家听的也很认真,同组同学有没有补充?(同组补充)这个小组的同学真是出乎老师的意料,计划制定得非常详细,给大家开了个好头,他们为了做的更好,一定还想听一听大家的意见,大家来说说这个计划怎么样?(同伴互助)生1:我觉得他们的计划制定很完善。在计划中考虑了样本的大小,设置对照实验,在实验中变量只有

40、一个,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这样能保证实验的结果是由这一个变量引起的。生2:我觉得他们的计划制定得很好,但我想提醒他们,在观察的过程中,有水的培养皿中水分可能蒸发掉,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分,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老师也想提醒你们,实验中考虑了样本的数量大小,这很好,但样本是否同一批号对实验效果有无影响呢?这些都是实验中要考虑进去的因素,考虑越全面,实验结果越准确。师:刚才我们分析了如何探究水分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有没有小组探究的是空气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老师想听听你们是怎么做的?生:我们小组想验证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我们选择的是10粒绿豆种子、2个带盖容器、吸水纸

41、、清水、标签和一些铁屑。首先在两个容器内放入等量的吸水纸,倒入等量的水后各放入5粒绿豆种子,贴上标签;在一个容器内放入一些铁屑,另一个容器内不放铁屑,两个容器都盖上盖子,放在温暖的地方观察就可以了。师:嗯,这个小组是这样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同组有没有补充?其他同学对这个实验方案怎么看?(同伴互助)生1:倒入容器内的水应该适量,不应没过种子,否则种子就会烂掉。生2:还可以用别的方法进行实验。比如说:用水将几粒种子完全浸没,另几粒种子暴露在空气中,由于水中的气体较少,也可以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生3:我也有一个办法,只是实验起来需要小心。可以用老师提供的蜡烛,将蜡烛燃烧后放在装有种子的

42、容器内,蜡烛燃烧后会消耗氧气,这样也可以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师:这几位同学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的方法,从他们刚才的描述中,我们能知道他们想探究的是种子萌发是否需要什么气体啊?生:氧气。(齐声说)师:对了,是空气中的氧气。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同学们用了很多方法,比如让铁屑生锈的方法、蜡烛燃烧的方法和用水浸没种子的方法来减少容器中的氧气。这些方法中有物理方法,也有化学方法。蜡烛燃烧是化学反应,铁屑生锈也是化学反应,能看出大家的思维非常活跃。同学们也不要忘记,在进行探究实验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对照实验的设置和单一变量的控制。这是我们实验结果科学、准确的保证。师:好,现在给大家时间,快速

43、修改、完善你们组的实验计划。生:组内修改计划(教师巡视指导)师:好,时间到了。你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会使我们的实验过程更加严谨。同学们在平时做事情时也应该多交流看法,这样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是不是?生:对!师:好,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实验了。咱们每组派一名同学到前面取你们组需要的实验材料,其他同学在下面做好分工准备,大家可以开始了。生:取本组需要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师:对学生选取材料、分组实验进行指导。(十分钟后)师: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完成的小组先停一下,大家课后继续做。已经完成的小组,哪个小组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组的实验装置?生:学生展示过程略。(教师可事先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找出共性

44、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评价。如果学生在实验设置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教师可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找出不同,对本组的实验装置进行修改。师:老师也提前作了一组探究空气、水分等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让我们在课余时间一起来观察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结果,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好不好?生:好。师:大家想不想提前欣赏一下种子萌发的过程?生:想!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放种子萌发过程录像片段,画面最后定格在萌发出的幼苗上)师:同学们在课下观察我们的实验时,能不能看到这个过程?生:不能。师:为什么啊?生:它是经过技术处理过的。师:对,它是科学工作者们用特殊的手段拍摄下来的,是一个被放大的过程

45、。当我们看到这个过程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由衷地感谢他们,正是由于他们,我们才能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欣赏到这生命的瞬间。其实,每次看到这个画面,都会让老师想起你们,在座的同学们,在老师眼里,你们也是一粒粒的种子,是父母的一粒种子。在家里,父母会批评你,在学校,老师也会教育你,同学们会帮助你,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你们快点萌发,茁壮成长。拓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班级 姓名 日期 提示:1实验时要注意安全。2小组成员一定要分工合作呀!其中有人负责取材料,有人负责作记录;实验时也需要大家集体的力量!植物学家给种子开始发芽这一时刻起了一个名字,叫做萌发。探究过程:1我们组想探究的环境条件是(打选择,也可写出没有列出的条件):阳光 空气 水分 温度 土壤 2根据要探究的条件,我们选择的实验材料有(打选择):种子:绿豆 红豆 玉米 黄豆容器:培养皿 塑料口杯 带盖容器其它材料:锡箔纸 吸水纸 标签 土壤 铁屑 清水 蜡烛 烧杯3我们组选择的实验样本数为(打选择):24粒种子 1020粒种子理由是。4我们需要几个容器来进行探究实验:1个2个理由是。5以下是我们小组的实验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