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与传染精选PPT.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42780943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精选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精选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原微生物与传染精选PPT.ppt(5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病原微生物与传染第1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在自然界中,细菌的种类很多,分布在自然界中,细菌的种类很多,分布很广。很广。1.非病原菌非病原菌:对人类、动物、植物对人类、动物、植物无害无害,甚至甚至有益有益的细菌。的细菌。绝大多数!绝大多数!2.病原菌病原菌:凡能导致机体发病的细菌凡能导致机体发病的细菌称为致病菌或病原菌。称为致病菌或病原菌。2022/9/162022/9/162 25454第2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2022/9/162022/9/163 35454第3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霍乱弧菌结核分支杆菌-抗酸染色2022/9/162022/9/164 45

2、454第4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3.条件性病原菌:有一些细菌通常有一些细菌通常情况下不致病,是共栖菌,在一情况下不致病,是共栖菌,在一定条件下定条件下(如机体抵抗力下降如机体抵抗力下降)可致病。如:大肠杆菌。可致病。如:大肠杆菌。4.腐生性病原菌:有一些细菌本有一些细菌本身不致病,但其代谢产物具有毒性,进入机体后呈现毒害身不致病,但其代谢产物具有毒性,进入机体后呈现毒害作用如:肉毒梭菌。作用如:肉毒梭菌。5.5.菌株或毒株菌株或毒株:n n指从指从同一种类不同个体同一种类不同个体n或或不同地区同一种动物不同地区同一种动物体内体内分离到的同一种病原微生分离到的同一种病原微生物物。202

3、2/9/162022/9/165 55454第5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发非致病性条件致病性致病性2022/9/162022/9/166 65454第6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霍乱弧菌自然情况下人是的唯一易感者2022/9/162022/9/167 75454第7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一)细菌致病性1、概念:是指一定种类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宿主发生疾病的能力。n致病性是微生物“种”的特性,即一种微生物只能引起一定的传染病。由种属遗传性决定。第一节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一、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毒力2022/9/162022/9/168 85454

4、第8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2、细菌致病性的确定柯赫法则柯赫法则 是确定某种是确定某种细菌是否具有致病细菌是否具有致病性的主要依据性的主要依据,其要点:,其要点:第一第一,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可查见,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可查见,健康者不存在;健康者不存在;第二第二,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2022/9/162022/9/169 95454第9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第三第三,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同样病症;第四第四,自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自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

5、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的纯培养。该法则也适用于其他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等。该法则也适用于其他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等。2022/9/162022/9/1610105454第10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法则评价 在确定细菌致病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法则评价 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健康动物带菌/隐性感染者 有些病原菌无法体外培养 有些没有易感动物2022/9/162022/9/1612125454第12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二)毒力:一)概念一)概念:病原菌:病原菌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称为毒称为毒力。力。n毒力是菌株的毒力是菌株的个体特征个体特征同病原菌,不同菌株,毒力

6、不同。同病原菌,不同菌株,毒力不同。不同菌株,根据毒力大小可分为:n强毒株、弱毒株强毒株、弱毒株和和无毒株无毒株。n n一般菌株毒力愈强致病性愈强。一般菌株毒力愈强致病性愈强。2022/9/162022/9/1614145454第14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二)毒力的测定二)毒力的测定常用递减剂量的材料(活的微生物或毒素)感染动物;注意:实验动物的种别、年龄、体重,剂量、感染途径以及其他因素 2022/9/162022/9/1615155454第15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通常用来表示微生物毒力大小的单位有:最小致死量(MLD)半数致死量(LD50)最小感染量(MID)半数感染

7、量(ID50)2022/9/162022/9/1616165454第16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最小致死量(最小致死量(MLD):能使特定的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能使特定的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发生内发生死亡死亡的的最小最小活微生物量或毒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素量。半数致死量(半数致死量(LD50):能使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能使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发生内发生半数死亡半数死亡的活微生物量或毒的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素量。2022/9/162022/9/1617175454第17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最小感染量(最小感染量(MID):指病原微生物对试验对象指病原微生物对试验对

8、象(如实验动如实验动物物,鸡胚鸡胚,细胞等细胞等)发生发生传染的最小传染的最小剂量剂量。半数感染量(半数感染量(ID50):指病原微生物能指病原微生物能对半数试验对象对半数试验对象发生传染的剂量发生传染的剂量。2022/9/162022/9/1618185454第18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微生物的毒力微生物的毒力-病原微生物所特有的一病原微生物所特有的一种生物学性状。种生物学性状。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不同菌株,不同毒株:不同菌株,不同毒株不同条件不同条件:同一菌株,同一毒株:同一菌株,同一毒株 流行初期毒力强,后期弱,经培养后毒力流行初期毒力强,后期弱,经培养后毒力弱、感染后增强。弱、

9、感染后增强。(三)微生物毒力增强与减弱(三)微生物毒力增强与减弱(三)微生物毒力增强与减弱(三)微生物毒力增强与减弱2022/9/162022/9/1619195454第19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增强微生物毒力的方法:增强微生物毒力的方法:1.1.通过易感动物或实验动物通过易感动物或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实验动物 猪瘟猪瘟猪猪 猪丹毒猪丹毒鸽子鸽子2.2.与其他微生物共生与其他微生物共生 或被温和噬菌体感染或被温和噬菌体感染 如魏氏梭菌与八叠球菌共生毒力增强。如魏氏梭菌与八叠球菌共生毒力增强。2022/9/162022/9/1620205454第20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减弱微

10、生物毒力的方法1人工培养基长期培养:毒种不同,减毒速度不一.2在高于最适生长温度下培养 炭疽疫苗、鸡霍乱731 3干燥处理4特殊培养基中培养:特殊化学物质 甘油胆汁培养卡介苗 特异抗血清、噬菌体、抗菌素5.通过非易感动物布氏杆菌羊型通过鸡育成5号疫苗。2022/9/162022/9/1621215454第21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保持微生物毒力的方法保持微生物毒力的方法 1 1低温保存低温保存 2 2冷冻干燥冷冻干燥2022/9/162022/9/1623235454第23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二、细菌的致病作用(一)构成病原菌毒力的因素病原菌的毒力由侵袭力和毒素构成。一)

11、侵袭力(Invasiveness):是指病原性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卫屏障,在体内生长、繁殖、扩散的能力。包括:侵袭性酶和菌体表面结构 2022/9/162022/9/1624245454第24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侵袭性酶:胞外酶 透明质酸酶:结缔组织透明质酸透明质酸酶:结缔组织透明质酸胶原酶:胞外基质的胶原蛋白胶原酶:胞外基质的胶原蛋白 神经酰氨酸酶:肠粘膜上皮细胞间质神经酰氨酸酶:肠粘膜上皮细胞间质 磷脂酶:细胞膜磷脂磷脂酶:细胞膜磷脂 卵磷脂酶:细胞膜卵磷脂卵磷脂酶:细胞膜卵磷脂。2022/9/162022/9/1625255454第25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G菌:菌毛,受

12、体是糖蛋白。G+菌:菌体表面的突出物。如A型链球菌的膜磷壁酸,受体是类蛋白和糖蛋白(1)菌毛等粘附因子 细菌的附着力菌体表面结构2022/9/162022/9/1626265454第26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二二)毒素毒素(Toxin)细菌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和释放的具有损害宿主组织、器官并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的毒性成分.。毒素内毒素外毒素2022/9/162022/9/1627275454第27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1)外毒素(Exotoxin)是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周围环境中的毒素。蛋白质,因而具有蛋白质的理化特性,易被热、酸、碱、重金属等破坏;毒性很强,产

13、生的症状有高度特异性,具选择性毒害;2022/9/162022/9/1628285454第28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例:n 1mg纯化的A型肉毒梭菌毒素可杀死2000万只小白鼠n 1mg纯化的破伤风菌毒素可杀死100万只小白鼠n是已知生物毒和化学毒中最强的一类。2022/9/162022/9/1629295454第29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良好的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较高的特异性抗体,即抗毒素;紧急预防和治疗 主要是某些G菌及部分G产生。2022/9/162022/9/1630305454第30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类毒素:外毒素经0.30.4的甲醛37处理37天后

14、,其毒性即可丧失,但仍保持其抗原性,这种丧失毒性而仍具抗原性的外毒素,称为类毒素。2022/9/162022/9/1631315454第31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类类型型细菌外毒素疾病作用机制症状和体征神经毒素破伤风梭破伤风梭菌菌痉挛毒素痉挛毒素破伤风破伤风阻断上下神经元间正常阻断上下神经元间正常抑制性神经冲动传递抑制性神经冲动传递骨骼肌强直骨骼肌强直肉毒梭菌肉毒梭菌肉毒毒素肉毒毒素肉毒中毒肉毒中毒抑制胆碱能运动抑制胆碱能运动神经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释放乙酰胆碱肌肉松弛麻痹肌肉松弛麻痹细胞毒素白喉杆菌白喉杆菌白喉毒素白喉毒素白喉白喉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肾上腺出血、心肌肾上腺

15、出血、心肌损伤、外周神经麻损伤、外周神经麻痹痹葡萄球菌葡萄球菌表皮剥脱毒素表皮剥脱毒素烫伤样皮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肤综合征表皮与真皮脱离表皮与真皮脱离表皮剥脱性病变表皮剥脱性病变A A 型链球型链球菌菌致热外毒素致热外毒素猩红热猩红热破坏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破坏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猩红热皮疹猩红热皮疹常见外毒素2022/9/162022/9/1632325454第32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常见外毒素类类型型细菌外毒素疾病作用机制症状和体征肠毒素霍乱弧菌霍乱弧菌肠毒素肠毒素霍乱霍乱激活肠粘膜腺苷环化激活肠粘膜腺苷环化酶酶,增高细胞内增高细胞内 cAMP cAMP水平水平小肠上皮细胞内水小肠上皮细胞

16、内水分和分和NaNa+大量丢失、大量丢失、腹泻、呕吐腹泻、呕吐产肠毒素大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肠杆菌肠毒素肠毒素腹泻腹泻不耐热肠毒素同霍乱不耐热肠毒素同霍乱肠毒素肠毒素,耐热肠毒素使耐热肠毒素使细胞内细胞内cGMPcGMP增高增高同霍乱肠毒素同霍乱肠毒素产气荚膜梭产气荚膜梭菌菌肠毒素肠毒素食物中毒食物中毒 同霍乱肠毒素同霍乱肠毒素呕吐、腹泻呕吐、腹泻金黄色葡萄金黄色葡萄球菌球菌肠毒素肠毒素食物中毒食物中毒 作用于呕吐中枢作用于呕吐中枢呕吐为主、腹泻呕吐为主、腹泻2022/9/162022/9/1633335454第33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革兰氏阴性菌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在细菌生活状态下

17、不释放或不分泌到外界环境中去,只有菌体细胞自溶、死亡崩解,或人工方法(超声波处理、反复冻融、研磨等)破坏其细胞的完整性时,才释放出来的毒素。(2)内毒素内毒素(Endotoxin)2022/9/162022/9/1634345454第34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主要成分为脂多糖(LPS),主要毒性成分为类脂A;对热具有相当的抵抗力;160,2-4h 毒性比外毒素弱,产生的症状没有特异性;一般小白鼠致死量约为200400 g。(2)内毒素内毒素(Endotoxin)2022/9/162022/9/1635355454第35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抗原性弱;只能刺激机体产生微量的抗

18、毒素;产生的微生物:G菌及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产生 经甲醛处理后也能降低毒性,但不能称为类毒素。内毒素无特异性的致病作用,动物机体各种内毒素中毒反应基本相同,主要表现为:2022/9/162022/9/1636365454第36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A)(A)热源性热源性热源性热源性(pyrogenecity)(pyrogenecity)(C)(C)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endotoxemia)和休克和休克和休克和休克(D)(D)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

19、scular coagulation,DIC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内毒素的生物学活性、毒害作用内毒素的生物学活性、毒害作用(B)(B)白细胞数目改变白细胞数目改变白细胞数目改变白细胞数目改变 2022/9/162022/9/1637375454091第37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内毒素的有益作用内毒素的有益作用内毒素在机体内能激活各种防御内毒素在机体内能激活各种防御内毒素在机体内能激活各种防御内毒素在机体内能激活各种防御-免疫功能免疫功能免疫功能免疫功能内毒素诱生内源性调节因子内毒素诱生内源性调节因子内毒素诱生内源性调节因子内

20、毒素诱生内源性调节因子激活激活激活激活 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巨噬细胞KK细胞细胞细胞细胞T T、B B细胞细胞细胞细胞2022/9/162022/9/1638385454第38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3)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要点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要点要要 点点内内 毒毒 素素外外 毒毒 素素来来 源源GG菌菌GG+及及GG菌菌存在部位存在部位胞壁成分,裂解后释放胞壁成分,裂解后释放胞浆内合成分泌至胞外,胞浆内合成分泌至胞外,细菌溶溃后释放细菌溶溃后释放化学成分化学成分脂多糖脂多糖 蛋白质蛋白质稳稳 定定 性性160160,2-42-4小时破坏小时破坏60-8060-80,3030

21、分钟破坏分钟破坏毒性作用毒性作用较弱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微循环障碍休克,DICDIC等等较强较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应引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应引起特殊临表现起特殊临表现抗抗 原原 性性弱,能使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弱,能使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尚未制成类内毒素尚未制成类内毒素强,能使机体产生抗毒素强,能使机体产生抗毒素可脱毒成为类毒素可脱毒成为类毒素2022/9/162022/9/1639395454第39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三、病毒的致病作用(一)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1、杀细胞效应n n产大量病

22、毒,抑制或干扰宿主细胞的生物合成、代谢、有丝分裂-细胞裂解n n溶酶体的破坏细胞自溶2022/9/162022/9/1640405454092第40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泡2、细胞病变变圆、空泡3、细胞融合-扩散4、细胞表面出现病毒编码的抗原5、包涵体的形成6、细胞凋亡基因控制的程序化死亡7、基因整合-细胞转化2022/9/162022/9/1641415454第41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1、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病毒感染细胞抗体病毒感染细胞产生新抗原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细胞溶解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膜表面炎症肾小球基底膜血尿关节滑膜-关节炎2022

23、/9/162022/9/1642425454第42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2、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n n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识别细胞表面的新病毒抗原-杀伤宿主细胞3、病毒引起免疫抑制AIDS病毒-HIV2022/9/162022/9/1643435454第43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2022/9/162022/9/1654544444lSIVSIV(猪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在肺泡巨噬细胞内复制,:在肺泡巨噬细胞内复制,并可杀死巨噬细胞;并可杀死巨噬细胞;l鼠伤寒沙门氏菌与猪霍乱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与猪霍乱沙门氏菌:可改变中:可改变中性粒细胞的功能,使杀菌力减弱;性粒细胞的功

24、能,使杀菌力减弱;l细小病毒细小病毒:损害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损害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l猪肺炎支原体猪肺炎支原体可减弱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可减弱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l l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可使胸腺萎缩;可使胸腺萎缩;l伪狂犬病毒伪狂犬病毒可损害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的杀菌可损害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的杀菌功能。功能。l蓝耳病毒、蓝耳病毒、HIVHIV。第44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第二节 传 染的发生2022/9/162022/9/1645455454第45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两个概念两个概念1.感染感染感染感染/传染传染传染传染(Infectio

25、n)(Infection):是指一定种类的:是指一定种类的:是指一定种类的:是指一定种类的微生物在特定的条件下微生物在特定的条件下微生物在特定的条件下微生物在特定的条件下,侵入机体侵入机体侵入机体侵入机体,在一定部在一定部在一定部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位生长繁殖位生长繁殖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反应过程。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反应过程。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反应过程。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反应过程。2.发病发病(Disease)(Disease):病原微生物感染之后:病原微生物感染之后:病原微生物感染之后:病原微生物感染之后,对对对对宿主造成明显的损害宿主造成明显的损害宿主造成明显的损害宿主造成明显的损

26、害,在临床上有明显症状。在临床上有明显症状。是感染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感染的一种表现形式。2022/9/162022/9/1646465454第46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一、感染来源一、感染来源2022/9/162022/9/1647475454第47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二、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的必要条件二、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的必要条件1.毒力和数量毒力和数量2.入侵门户(即传染途径)入侵门户(即传染途径)3.易感动物易感动物4.外界环境条件外界环境条件机体机体机体机体防御防御防御防御病原病原病原病原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侵入侵入侵入侵入机体机体机体机体传染传染传染传染生长

27、生长生长生长繁殖繁殖繁殖繁殖机体机体机体机体防御防御防御防御毒力、数量毒力、数量毒力、数量毒力、数量 抵抗力抵抗力抵抗力抵抗力毒力、数量毒力、数量毒力、数量毒力、数量 抵抗力抵抗力抵抗力抵抗力传染病传染病传染病传染病隐性传染隐性传染隐性传染隐性传染死亡死亡死亡死亡康复,康复,康复,康复,产生免疫产生免疫产生免疫产生免疫带菌者或带菌者或带菌者或带菌者或带毒者带毒者带毒者带毒者2022/9/162022/9/1648485454第48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1 1 1、病原微生物的毒力与数量:、病原微生物的毒力与数量:、病原微生物的毒力与数量:、病原微生物的毒力与数量:1)1)有一定毒力,

28、能破坏和抵抗动物机体的防卫有一定毒力,能破坏和抵抗动物机体的防卫有一定毒力,能破坏和抵抗动物机体的防卫有一定毒力,能破坏和抵抗动物机体的防卫有一定毒力,能破坏和抵抗动物机体的防卫有一定毒力,能破坏和抵抗动物机体的防卫机能。机能。机能。机能。机能。机能。2)2)2)有一定数量,可在动物机体内生长繁殖。有一定数量,可在动物机体内生长繁殖。有一定数量,可在动物机体内生长繁殖。有一定数量,可在动物机体内生长繁殖。有一定数量,可在动物机体内生长繁殖。有一定数量,可在动物机体内生长繁殖。2 2 2、病原菌入侵门户、病原菌入侵门户、病原菌入侵门户、病原菌入侵门户、病原菌入侵门户、病原菌入侵门户病原微生物进入

29、动物机体必须有一定的途径,病原微生物进入动物机体必须有一定的途径,病原微生物进入动物机体必须有一定的途径,病原微生物进入动物机体必须有一定的途径,否则即使有毒力、数量,亦不致感染。否则即使有毒力、数量,亦不致感染。否则即使有毒力、数量,亦不致感染。否则即使有毒力、数量,亦不致感染。破伤风破伤风破伤风破伤风破伤风破伤风创口(经消化道无害)创口(经消化道无害)创口(经消化道无害)创口(经消化道无害)创口(经消化道无害)创口(经消化道无害)副伤寒副伤寒副伤寒副伤寒副伤寒副伤寒消化道(经创口无害)消化道(经创口无害)消化道(经创口无害)消化道(经创口无害)消化道(经创口无害)消化道(经创口无害)202

30、2/9/162022/9/1649495454第49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3 3 3、易感动物、易感动物、易感动物、易感动物、易感动物、易感动物不同种类的动物不同种类的动物不同种类的动物不同种类的动物不同种类的动物不同种类的动物不同病原微生物不同病原微生物不同病原微生物不同病原微生物不同病原微生物不同病原微生物不同易感不同易感不同易感不同易感不同易感不同易感性性性性性性草食动物草食动物草食动物草食动物草食动物草食动物-炭疽;偶蹄兽炭疽;偶蹄兽炭疽;偶蹄兽炭疽;偶蹄兽炭疽;偶蹄兽炭疽;偶蹄兽-口蹄疫口蹄疫口蹄疫口蹄疫口蹄疫口蹄疫羔羊、仔猪羔羊、仔猪羔羊、仔猪羔羊、仔猪羔羊、仔猪羔羊、仔猪

31、-大肠杆菌;雏鹅大肠杆菌;雏鹅大肠杆菌;雏鹅大肠杆菌;雏鹅大肠杆菌;雏鹅大肠杆菌;雏鹅-小鹅瘟小鹅瘟小鹅瘟小鹅瘟小鹅瘟小鹅瘟营养状况:缺营养状况:缺营养状况:缺营养状况:缺营养状况:缺营养状况:缺VitA-VitA-化脓性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缺缺缺缺缺缺Vit CVit CVit C结核菌;结核菌;结核菌;结核菌;结核菌;结核菌;4 4 4、外界环境条件、外界环境条件、外界环境条件、外界环境条件、外界环境条件、外界环境条件1)1)1)动物体抵抗力降低,不易感状态变易感动物体抵抗力降低,不易感状态变易感动物体抵抗力降低,不易感状态变易感动

32、物体抵抗力降低,不易感状态变易感2)2)2)传染媒介条件增强,如乙脑、马传传染媒介条件增强,如乙脑、马传传染媒介条件增强,如乙脑、马传传染媒介条件增强,如乙脑、马传传染媒介条件增强,如乙脑、马传传染媒介条件增强,如乙脑、马传 贫贫贫贫贫贫均由媒介昆虫传播。均由媒介昆虫传播。均由媒介昆虫传播。均由媒介昆虫传播。均由媒介昆虫传播。均由媒介昆虫传播。2022/9/162022/9/1650505454第50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三、感染类型三、感染类型三、感染类型三、感染类型三、感染类型三、感染类型(一一一一)隐性传染隐性传染隐性传染隐性传染:入侵的病原入侵的病原入侵的病原入侵的病原毒力毒

33、力毒力毒力毒力毒力较弱,较弱,较弱,较弱,较弱,较弱,数量不数量不数量不数量不数量不数量不多,且动物多,且动物多,且动物多,且动物多,且动物多,且动物体有一定的体有一定的体有一定的体有一定的体有一定的体有一定的抵抗力抵抗力抵抗力抵抗力抵抗力抵抗力,侵入的病原只能进行,侵入的病原只能进行,侵入的病原只能进行,侵入的病原只能进行,侵入的病原只能进行,侵入的病原只能进行有限的繁殖,损害较轻,有限的繁殖,损害较轻,有限的繁殖,损害较轻,有限的繁殖,损害较轻,有限的繁殖,损害较轻,有限的繁殖,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只出现不出现或只出现不出现或只出现不出现或只出现不出现或只出现不出现或只出现轻微的临床症状。轻

34、微的临床症状。轻微的临床症状。轻微的临床症状。轻微的临床症状。轻微的临床症状。(二二二二二二)显性传染显性传染显性传染显性传染显性传染显性传染入侵的病原毒力强入侵的病原毒力强入侵的病原毒力强入侵的病原毒力强入侵的病原毒力强入侵的病原毒力强,数量多数量多数量多数量多,且动物体的且动物体的且动物体的且动物体的且动物体的且动物体的抵抗力不能有效地限制病原繁殖和损害,抵抗力不能有效地限制病原繁殖和损害,抵抗力不能有效地限制病原繁殖和损害,抵抗力不能有效地限制病原繁殖和损害,抵抗力不能有效地限制病原繁殖和损害,抵抗力不能有效地限制病原繁殖和损害,出现比较出现比较出现比较出现比较出现比较出现比较严重病理变

35、化,出现典型的临严重病理变化,出现典型的临严重病理变化,出现典型的临严重病理变化,出现典型的临严重病理变化,出现典型的临严重病理变化,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床症状。床症状。床症状。床症状。床症状。2022/9/162022/9/1651515454第51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一般显性传染主要有下列类型:一般显性传染主要有下列类型:一般显性传染主要有下列类型:一般显性传染主要有下列类型:一般显性传染主要有下列类型:一般显性传染主要有下列类型:1 1外源性传染和内源性传染外源性传染和内源性传染外源性传染和内源性传染外源性传染和内源性传染外源性传染和内源性传染外源性传染和内源性传染 外源性

36、传染外源性传染外源性传染外源性传染是指外界病原菌侵入动物机体引是指外界病原菌侵入动物机体引是指外界病原菌侵入动物机体引是指外界病原菌侵入动物机体引是指外界病原菌侵入动物机体引是指外界病原菌侵入动物机体引起的传染,大多数传染病属于此类。起的传染,大多数传染病属于此类。起的传染,大多数传染病属于此类。起的传染,大多数传染病属于此类。起的传染,大多数传染病属于此类。起的传染,大多数传染病属于此类。内源性传染内源性传染内源性传染内源性传染内源性传染内源性传染是由寄生在动物是由寄生在动物是由寄生在动物是由寄生在动物是由寄生在动物是由寄生在动物体内的条件性病体内的条件性病体内的条件性病体内的条件性病体内的

37、条件性病体内的条件性病原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原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原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原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原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原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的传染。时引起的传染。时引起的传染。时引起的传染。时引起的传染。时引起的传染。2 2 2单纯传染、混和传染和继发传染单纯传染、混和传染和继发传染单纯传染、混和传染和继发传染单纯传染、混和传染和继发传染 单纯传染单纯传染单纯传染单纯传染单纯传染单纯传染是由是由是由是由是由是由一种病原菌一种病原菌一种病原菌一种病原菌一种病原菌一种病原菌引起的传染,大多数引起的传染,大多数引起的传染,大多数引起的传染,大多数引起的传染,大多数引起的传染,大多数动物体的感

38、染过程属于此类。动物体的感染过程属于此类。动物体的感染过程属于此类。动物体的感染过程属于此类。动物体的感染过程属于此类。动物体的感染过程属于此类。2022/9/162022/9/1652525454第52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混合传染混合传染混合传染混合传染是由是由是由是由是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菌同的病原菌同的病原菌同的病原菌同的病原菌同的病原菌同时引起的传染。如牛同时患结核病和布氏杆时引起的传染。如牛同时患结核病和布氏杆时引起的传染。如牛同时患结核病和布氏杆时引起的传染。如牛同时患结核病和布氏杆时引起的传

39、染。如牛同时患结核病和布氏杆时引起的传染。如牛同时患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菌病。菌病。菌病。菌病。菌病。继发传染继发传染继发传染继发传染是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后,是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后,是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后,是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后,是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后,是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后,由于机体抵抗能力降低,由于机体抵抗能力降低,由于机体抵抗能力降低,由于机体抵抗能力降低,由于机体抵抗能力降低,由于机体抵抗能力降低,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另一种病原微生物随之而入随之而入随之而入随之而入随之而入随之而入引起的传染

40、。引起的传染。引起的传染。引起的传染。引起的传染。引起的传染。2022/9/162022/9/1653535454第53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3 3 3局部传染和全身传染局部传染和全身传染局部传染和全身传染局部传染和全身传染局部传染和全身传染局部传染和全身传染 局部传染局部传染局部传染局部传染局部传染局部传染是指动物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较强,是指动物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较强,是指动物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较强,是指动物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较强,是指动物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较强,是指动物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较强,侵入的病原微生物毒力较弱或数量较少,病侵入的病原微生物毒力较弱或数量较少,病侵入的病原

41、微生物毒力较弱或数量较少,病侵入的病原微生物毒力较弱或数量较少,病侵入的病原微生物毒力较弱或数量较少,病侵入的病原微生物毒力较弱或数量较少,病原体被限定在原体被限定在原体被限定在原体被限定在原体被限定在原体被限定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发生病理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发生病理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发生病理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发生病理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发生病理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发生病理变化变化变化变化变化变化的过程。的过程。的过程。的过程。的过程。的过程。如化脓性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奶牛如化脓性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奶牛如化脓性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奶牛如化脓性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奶牛如化脓性葡萄球

42、菌、链球菌等引起的奶牛如化脓性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奶牛乳房炎。乳房炎。乳房炎。乳房炎。乳房炎。乳房炎。倘若局部传染未能被机体防御系统有效控制,倘若局部传染未能被机体防御系统有效控制,倘若局部传染未能被机体防御系统有效控制,倘若局部传染未能被机体防御系统有效控制,倘若局部传染未能被机体防御系统有效控制,倘若局部传染未能被机体防御系统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向病原微生物向病原微生物向病原微生物向病原微生物向病原微生物向全身扩散全身扩散全身扩散全身扩散全身扩散全身扩散并造成相应组织器官并造成相应组织器官并造成相应组织器官并造成相应组织器官并造成相应组织器官并造成相应组织器官的病理损伤,则为的病理损伤,则为的病理损伤,则为的病理损伤,则为的病理损伤,则为的病理损伤,则为全身传染全身传染全身传染全身传染全身传染全身传染。2022/9/162022/9/1654545454第54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全身传染表现形式有:全身感染毒血症:菌不入血,毒素入血致病全身中毒菌血症:菌入血,不繁殖败血症:菌入血繁殖致机体损伤中毒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引起败血症并致脏器化脓。2022/9/162022/9/1655555454第55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2022/9/162022/9/16感感谢谢大大家家观观看看第56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