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总复习资料完全整理(世界地理).pdf

上传人:小****库 文档编号:4277281 上传时间:2021-07-2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08.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总复习资料完全整理(世界地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总复习资料完全整理(世界地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总复习资料完全整理(世界地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总复习资料完全整理(世界地理).pdf(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12 初中地理中考总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大小:表面积5、1 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 千米;赤道周长4 万千米。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 3、纬线和经线 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除极点外)。每条纬线长度 不相等 ,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 收缩成一点。指示方向为东西方向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 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每条经线长度都相等 ,指示方向为 南北方向 特殊的经、纬线: 特

2、殊纬线 赤道最长的纬线,纬度的起始点,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以北为北纬用N 表示,以南为南纬用S 表示。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 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特殊经线 0 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 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 治天文台旧址。 180 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 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 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 W、160 E。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方向: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间

3、差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2、地球的公转 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方向: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 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海陆半球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 海陆分布: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 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洲分界线: 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非:苏伊士运河(沟

4、通地中海和红海)。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北美:白令海峡。 亚洲是最大的洲;欧洲是最小的洲; 太平洋是最大的洋;北冰洋是最小的洋。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2、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注意:“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基础上发展而成,是目前最被普遍接受、相对完善的一 个学说。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 2 / 12 块几乎全部是海洋。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日平均气

5、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12 。 2、气温的变化 日变化 :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 点( 14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年变化 : 变化特点:陆上:北半球气温7 月最高, 1 月最低;海上:北半球气温8 月最高, 2 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 气温年较差 = 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3、气温的分布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分布规律: 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垂直

6、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 米,气温约下降0、6。 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极点。世界“寒极”奥伊米亚康,世界“雨极”乞拉朋 齐,世界“干极”阿塔卡玛。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2、降水的季节变化 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3、降水的分布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分布特点: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南、 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山地 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雨极”印度阿萨密邦乞拉朋齐,世界“干极”智利阿塔卡马沙漠。 四、世界的气候 1、气候

7、的地区差异 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因素:纬度因素、地形因素、海陆因素。 各气候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海陆因素:同一纬度,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降水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地形因素:同纬度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世界气候特征及分布: 热带雨林 气候主要分布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 气候主要分布非洲、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区的南北两侧特点终年高温,分为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 气候主要分布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特点终年高温,分为旱

8、、雨两季 热带沙漠 气候主要分布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特点终年高温少雨(或炎热干燥)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主要分布中低纬度的大陆东岸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 主要分布南、北纬30 40 的大陆西岸 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 气候主要分布北纬35 60的亚洲大陆东部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 / 12 温带海洋性 气候主要分布中纬度(或南、北纬40 60 )的大陆西岸特点终年温和湿润,气温和降水年际变 化小(或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一年内降水均匀) 温带大陆性 气候主要分布北纬35 60 的大陆内部地区特点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且集中于夏季

9、 苔原气候 主要分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特点长冬无夏,全年严寒 冰原气候 主要分布南极洲、格陵兰岛和北极地区的其他岛屿特点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一、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 出生率 = 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 100% ;死亡率 = 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 100% 。 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 自然增长率较高。 2、世界人口的分布 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 人口稠密区:中纬度近海平原,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 人口稀疏

10、区:干旱沙漠地区;潮湿雨林地区;终年严寒高纬度地区;高山高原地区。 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世界的语言 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汉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主要语言的分布: 汉语主要分布地区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国家;英语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俄语 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其他许多国家;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国家;西班牙语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 国家;阿拉伯语西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 2、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发源亚洲的西部,经典圣经 ,宗教建筑 教堂 ,主要分布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发源

11、阿拉伯半岛,经典古兰经 ,宗教建筑 清真寺 ,主要分布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发源古印度,经典佛经 ,宗教建筑 庙宇、佛塔 ,主要分布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补充:道教,中国本土的宗教。 三、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2、聚落与环境 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聚落多分布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资源丰富等自然 条件优越的地区。 分布规律: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 少有或没有聚落。 聚落差异大:热带雨林:双层木楼、高架屋;热带沙漠:墙厚、窗小;黄土高原:窑洞;北极地区:冰屋。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2、 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分布: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 洲;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称之为“北方”;发展中国家决大多数分布在南半球,称之为“南方”。 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4 / 12 重要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45 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 维护世界和平”,由中国、英国、美国、俄罗斯、法国5 个常任理事国和10 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目前的联合 国秘书长是来自于韩国的潘基文。 世

13、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WTO ,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主要职能是“减少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限 制,控制和减免关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在2001.12.11加入世贸组织。 七年级下册 亚洲东南亚、南亚、西亚、日本、印度 一、自然环境 1、世界第一大洲 地理位置 位于太平洋的西岸,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亚洲与大洋洲的分界线:阿拉弗拉海 地形和地势地形和地势特征: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水系特征: 河流呈放射状流

14、向周边海洋。内流区面积广大。主要河流及注入的海洋:鄂毕河、叶尼塞河、 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湄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印度河注入印度洋;亚洲中部的锡尔河和阿姆河是 世界上两条著名的内流河。 5、亚洲 / 世界之最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世界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群岛:马来群岛 世界最高高原: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 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 6、复杂的气候 亚洲气候类型( 9 种) 面积最广的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季风气候:亚洲东部温带季风气候;亚洲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

15、岛、中南半岛) 其它: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西亚);高原山地气候;寒带气候 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7、人口最多的大洲 人口超过 1 亿的国家( 11 个) 亚洲 6 个:中国、日本、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世界 5 个:俄罗斯(欧洲)、尼日利 亚(非洲)、美国、墨西哥(北美洲)、巴西(南美洲)。 一、东南亚 1、十字路口的位置 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 交通:马六甲海峡被称为联系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 “十字路口” ,被日本人称为是 “海上生命线” 。 2、热带气候与农业

16、生产 两种热带气候 马来群岛大部分,马来半岛南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 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粮食作物: 稻米;泰国、 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四种产量世界第一的热带经济作物及产地: 泰国的橡胶;马来西亚的油棕,印度尼西亚的椰子;菲律宾的蕉麻。 5 / 12 东南亚人喜食米饭的原因:人口稠密,对粮食的需求量大,而种水稻产量大;高温多雨的气候有利于 水稻的生长;本区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 3、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地形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主要河流:河流自西向,东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公河(澜沧江)、湄南河、红河。 人口、城

17、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利与弊 有利条件:提供大量城市建设用地;为城市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水运通道;若城市位于上 游,能够利用廉价清洁的水。 不利条件:河流水患;河流污染,城市环境恶化。 3、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是海外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聚居地。 旅游胜地:缅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越南的 下龙湾;新加坡的花园城市。 二、南亚 (包括印度 ) 南亚是指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包 括印度 (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巴

18、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以及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两个印度洋上的 岛国,共有7 个国家,另外还包括一个地区克什米尔地区。 地形: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印度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是一年可分三季,每年6 月至 10 月为雨季,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雨水;11 月至 次年 2 月为凉季,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3 月至 5 月为热季,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高温少雨。西南季风进退时间 和强弱程度不一, 容易发生旱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处于西南季风的 迎风坡,是世界降水最多的地方,被称为“雨极”) (1)印度河:发源于我国西藏地区,流经中

19、国、巴基斯坦,注入阿拉伯海,是巴基斯坦重要的灌溉水源。 (2)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是南亚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宗教与社会:南亚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源地。佛教流传于斯里兰卡和不丹;印度教盛行于印度和尼泊 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印度的泰姬陵被誉为“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 印度主要的城市: 首都新德里;最大的城市和麻纺织中心加尔各答;最大的港口和棉纺织中心 孟买;班加罗尔有“硅谷”的美称,是印度的软件之都。 (1) 农业:南亚的经济以农业为主。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孟加拉国西部;小麦主要 分布在西北

20、部干旱少雨地区;黄麻以恒河下游地区种植面积最广;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部地区。其中,印 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和黄麻。 (2)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 服务外包产业的特点与发展条件如下: 特点: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软件外包产业是发展最快的产业, 其业务约占世界市场的2/3 ,被称为“世界办公室”。 发展条件: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等。 三、西亚 (1)位置、范围:西亚地处亚洲、非洲、欧洲三大洲,介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湖 )之 间,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土耳其海峡连接黑海与地中海

21、,是沟通亚洲和欧洲的重要通道;霍尔木兹海峡是 波斯湾海上唯一出口,被称为“世界油阀”。 (2)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原狭小(主要位于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主要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 格里斯河。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为主。 6 / 12 (3)畜牧业:土耳其的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的紫羊羔皮等畜产品都很著名;用羊毛织成的地毯,是阿富汗、伊 朗等国重要的出口商品。 (4)农业:本区的农业主要分布于河谷平原和沙漠中的绿洲。主要的农作物有椰枣,伊拉克是世界上著名的椰 枣生产国。 主要的灌溉农业区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叫两河平原。 以色列由于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如滴灌农业。 (5)石油储量、

22、产量、输出量均占世界第一。分布: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匮乏的水资源 (1)原因:气候炎热少雨,河流稀少。(2) 解决办法:海水淡化工程、节水农业等。 5多元的文化 (1)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三教圣城:耶路撒冷。 (3)西亚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 绝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这些国家被叫作 “阿 拉伯国家”。麦加大清真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清真寺。 四、日本 1、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北温带。 领土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岛、四国和九州岛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占3/4 ,平原狭小;富士山

23、,著名的活火山,为其最高峰;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 的平原。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气候: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多火山、地震: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2、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条件:不利资源贫乏,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 有利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劳动力资源丰富;科技先进。 经济特征: 主要贸易对象: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 工业部门:钢铁、机械、汽车、电力、纺织、电子 工业分布: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五大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3、民族:单一的大和民族。 欧洲欧洲西部、俄罗斯、法国 一、欧

24、洲(包括欧洲西部) 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欧洲位于北半球,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东部与亚洲的大陆部分相连,西濒大西 洋,北临 _北冰洋,南靠地中海和黑海,西南隔地中海的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 (2)地形和地势: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山脉分布在南北两侧。 (3)气候:西部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南部地中海沿岸以地中海气候为主,中部属温蒂大陆性气候,北部属 寒带气候,阿尔卑斯山脉分布有高山高原气候。 (4)河流: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量丰富平稳,有利于航运。伏加尔河是欧洲最长河,注入里海。多瑙河是 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注入黑海。莱茵河航

25、运价值最高,注入北海。 人口与国家:主要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欧洲是七大洲中发达国家数目最多的大洲。 3欧洲西部的经济 进口原料 依靠科技 加工产品出口产品 海运便利 7 / 12 (2)工业:该地区以制造业为主,技术水平高,生产效率高,工业中心多,是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是 世界上发达国家个数最多的地区。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是工业大国。 (3)农业:农业比重小,生产水平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 (4)现代畜牧业 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较高,生产高度机械化、自动化。 畜牧业发达的原因:欧洲西部地处中纬度大陆的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

26、,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地形 以平原为主,草场广布,因此畜牧业发达。 (5)服务业:体系完善,产值大,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6)旅游业: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是世界上著名旅游大国。 旅游资源 a挪威峡湾风光、午夜的太阳。b荷兰风车、“郁金香王国”。 c波兰华沙肖邦雕塑。e法国巴黎罗浮宫博物馆、“艺术之都”巴黎。 f瑞士阿尔卑斯山滑雪场、“钟表王国”。g西班牙地中海沿岸阳光沙滩、斗牛。 h希腊奥林匹克遗址公园。i奥地利“音乐之都”维也纳。 j英国伦敦白金汉宫、马克思墓、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大笨钟、塔桥。 k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千年古都”罗马、“水城”威尼斯、庞贝古城。 二、俄罗斯(“金砖五国”

27、之一) 1、国土辽阔 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幅领土1707 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唯一地跨两个大 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 自然环境特征 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主体在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临波罗的海。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的地形,欧洲部分主要是东欧平原,亚洲部分有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高原,东 西伯利亚山地。 地处较高纬度,大部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地处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 康”,被称为“北半球的寒极”。 欧洲部分:伏尔加河,俄罗斯的“母亲河”,是欧洲第一长河;与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相 通,称为“五海通航”。 亚洲部分:鄂

28、毕河(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阿穆尔河(黑龙江)。里海(世界最大的湖)、贝 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 2、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丰富的自然资源特点:俄罗斯的自然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 重要产地:库兹巴斯煤;库尔斯克铁;秋明油田、第二巴库石油。 四大工业区 圣彼得堡工业区:造纸、电子、食品、纺织工业发达;乌拉尔工业区:主要有石油、钢铁、机械等工业部 门 莫斯科工业区:工业最发达地区,有汽车、飞机等部门;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煤炭、石油、电力、钢铁工 业重要 工业特征: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 3、交通与城市 发达的交通: 特点: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铁路

29、、公路、航空、内河、海洋和管道运输均很发达,以铁路运输为主。 分布:欧洲部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和亚洲部分有一条非常重要的铁路亚欧大陆桥。 8 / 12 河运:伏尔加河。海运: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摩尔曼斯克(北冰洋)、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 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着南部山区修建的原因: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北部地区冻土层很深,难度大。 重要的城市 莫斯科:首都,最大城市,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有著名的红场、克里姆林宫。 圣彼得堡:最大港口,第二大城市。 三、法国 (1)地理位置:法国位于欧洲西部,大陆轮廓略呈六边形。 (2)地形和地势: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30、(3)气候:西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属地中海气候。 (4)河流:塞纳河自东南向西北流经巴黎盆地、巴黎城区及西欧平原,注入大西洋。 2经济:工农业都很发达,服务业地位突出。工业以汽车、飞机制造、医药、服装、化妆品为支柱产业, 核电占全国发电量70% 以上;该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小麦、玉米、葡萄和牛肉等产量均居欧洲西部各国之首, 葡萄酒 产量居世界首位,畜牧业和园艺业发达,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巴黎盆地是主要的农业区,西南 部和地中海沿岸盛产葡萄。3交通:交通发达,已形成现代化运输网络。马赛是全国最大的海港城市。 4文化与旅游:法国是世界旅游大国。首都巴黎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31、,是举世闻名的大 都市;巴黎圣母院、罗浮宫、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和凡尔赛宫等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艺术极品”;巴黎时装、 法国香水和艺术表演等享誉世界。 美洲美国、巴西 北美洲: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分别穿过北美洲的南部和北部,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美洲北部,东临 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巴拿马运河和加勒比海。 南美洲: 赤道和南回归线分别穿过南美洲的北部和中部,位于西半球,跨南北半球,美洲南部,东 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巴拿马运河和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北美洲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美国、加拿大是发达国家,其余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墨西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而且是 玉米 的

32、原产地。 南美洲混血人种占多数,号称“世界人种大熔炉”经济 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近20 年来,一些国家努力 发展现代工业。以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热带经济作物有甘蔗、咖啡、天然橡胶等。 注:拉丁美洲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一、美国 移民国家:只有一个国家的主体人口为移民时,这个国家才能称为移民国家。 项目北美洲南美洲 自然 环境 地形 地形特点: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高山地区:高 大的落基山脉。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东部高原 山区: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 地形特点: 以高原和平原为主。西部:科迪 勒拉山系南段的安第斯山脉。东部:由北向 南高原与平原相间分布 地势东、西部高,中间低西高东低

33、 气候 气候类型多样,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跨寒、温、 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太 平洋海岸山脉西侧多雨湿润,东侧高原、盆地形成半干 旱地区,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热带范围广阔, 以湿热气候为主, 拥有面积 广阔的热带草原气候区, 以及世界面积最大的 热带雨林气候区。 干旱气候区面积较小,缺 乏寒带气候,南回归线以南温带气候区狭窄。 南美洲是七大洲中最湿润的大洲 河湖 /自 然资源 主要河流有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五大湖是世界上 最大的淡水湖群,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亚马孙河是世界第二长河,是世界上流量最 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丰富多样的自然 资源矿产资

34、源、水力资源、动植物资源 9 / 12 白种人:占主体黄种人:“唐人街”,印第安人的“保留地”。黑种人:仅次于白种人的第二大人种 地理位置:大部分位于温带和亚热带,三面濒临海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领土组成:本土48 个州, 2 个海外州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 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平原面积广大。西部高山区:落基山脉;中部平原区:中央大平原;东部山地区: 阿巴拉契亚山脉 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河流密西西比河“老人河”,世界第四长河 五大湖:世界最大淡水湖群,“美洲大陆的地中海”,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淡水湖。 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地位:是世界最

35、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特点:机械化和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 水果和灌溉农业区:位于太平洋沿岸南段。该地区地势低平,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少雨,适合亚热带 水果和谷物生长成熟。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位于西部山间高原、盆地。该地区多高原、高山,降水少,适宜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发展。 小麦区:位于玉米带南北两侧。该地区地势平坦,土质好,雨热同期,适合小麦生长,有密西西比河流经, 灌溉便利。 玉米带:位于大平原中部。该地区处于温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适合玉米生长。 乳畜带:位于纬度较高的五大湖及东部地区。该地区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合牧草生长;城市和人口分 布密集,肉奶需求量大。 混合农业区。

36、 棉花带:位于密西西比河中下游地区。过去该地区热量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棉花生长。由于 土壤肥力下降等原因,植棉业已经衰落,现已成为以畜牧业为主的多种作物区。 亚热带作物带:位于亚热带沿海平原(墨西哥湾沿岸、佛罗里达半岛)。该地区气候湿润,地势低平,有利 于亚热带作物生长。 小麦和林牧业区:位于太平洋沿岸北段。该地区地势崎岖,多山地,气候温和湿润,山区森林密布,适合 种植小麦及发展林牧业。 3、工业 发展优势:自然资源丰富,交通运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 工业分布:东北部地区:发展条件煤、铁资源丰富:阿巴拉契亚山区的煤、五大湖西部大量的铁矿。运输 便利:大西洋沿岸有许多优良港口,五大湖和

37、密西西比河的水运、铁路运输、高速公路运输发达。平原土壤肥沃。 开发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城市密集,有雄厚的人才基础和广阔的消费市场。 南部地区:发展条件墨西哥湾西北地区石油资源丰富。环境优美。 西部地区:发展条件西部山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有色金属。环境优美 。工业中心:纽约: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和金融中心、全国最大的城市和海港。底特律:全国最大 的汽车工业中心。芝加哥:全国第二大城市和交通中心。匹兹堡:钢铁工业中心休斯敦:美国最大的石油化 工基地、宇航研究和发展中心旧金山:华人在美国的最大聚居地。附近的“硅谷”是世界上最大的新技术、新 产品开发中心。洛杉矶:有“电影城”好莱坞和迪士尼乐园

38、。西雅图:美国最大的飞机制造中心。 首都华盛顿位于哥伦比亚特区,有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等。 二、巴西 1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是大西洋西岸的西半球国家。其80% 的国土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 是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2)地形、气候: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为亚马孙平原,占国土面积的1/3 ,属热带雨 林气候,终年高温,降水丰富;南部是巴西高原,占国土面积的2/3 ,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干、湿季 明显。 (3)河流: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巴拉那 10 / 12 河发源于巴西高原,注

39、入大西洋,是南美洲第二大河、世界第五大河。位于下游的伊泰普水电站由巴西和巴拉圭 共建。 (4)自然资源:矿产 (煤、石油、铁 )资源丰富,铁的储量和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森林 面积居世界第二位;水力资源丰富。 2发展中的工农业 工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因:该地区气候温和湿润、交通便利、人口集中,有充足的劳动力,开发较早。 现代工业部门: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已跻身于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前列。 3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2)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的原因:兴建公路、开辟农场、垦殖开荒等。 (3)破坏热带雨林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影响全球气候。 (4)

40、保护热带雨林的措施:改变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方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开发方式。 4人口与人种: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人种主要是 白色人种,其次是混血种人。 5文化特色:桑巴舞、狂欢节、足球。 6主要城市:首都巴西利亚;全国工商业和金融中心、最大海港、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最大 的城市和工业中心圣保罗。 第十章非洲和大洋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埃及、澳大利亚 三、非洲 (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 1地理位置:非洲位于东半球,东濒印度洋,西临印度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 与亚洲之间隔着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亚洲相连。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

41、分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赤道横 穿中部,绝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2地形、地势和主要地形区 (1)地形:高原面积广大,占非洲大陆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故非洲有“高原大陆”之称;高大山脉仅分布于大 陆的西北和东南边缘。(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3)主要地形区:埃塞俄比亚高原在非洲东南部,号称“非洲屋脊”。乞力马扎罗山在非洲赤道附近, 是非洲的最高峰,被称为“赤道雪峰”。撒哈拉沙漠在非洲北部,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刚果盆地在非 洲赤道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东非大裂谷在非洲东部,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断裂带。 3气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气候,气候类型以赤道地区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分布范

42、围最广的气候类 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其特征是全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 以上,气候普遍 炎热,因而非洲被称为“热带大陆”;降水分布很不均衡,赤道附近降水非常丰富,南、北回归线两侧大多干旱 少雨。非洲是世界上干旱面积最大的大洲。 4河流、湖泊: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刚果河是径流量居世界第二位的 河流,自东向西注入大西洋。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一大湖、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5矿产: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6动植物:非洲是咖啡、油棕、椰枣、香蕉等作物的原产地。 7种族构成:非洲北部以白种人为主;撒哈拉以南非

43、洲人口的90% 以上是黑种人,故该地区被称为黑种人 的故乡。 8撒哈拉以南非洲快速发展的经济 (1)经济模式:单一商品经济。原因:多数国家长期受殖民主义者统治和掠夺。 (3)特点: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措施:发展民族工业,发展特色农业、沙漠旅游业等。 四、埃及 (1)位置和范围: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大部分处于低纬度地区,地跨亚、非两洲,西与利比亚相邻,南接苏 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濒地中海。领土面积约100 万千米 2,还包括苏伊士运河以东、亚 11 / 12 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岛。 战略位置:埃及既是亚、非两洲之间的陆路交通要冲,也是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行的捷

44、径,战略位置 十分重要。 (2)地形:以低矮高原为主,地形平缓,没有大山,沙漠面积占90% 以上。 (3)气候:大部分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尼罗河三角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属地中海气候。 (4)河流: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被埃及人民称为“生命之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苏伊士运河是人工 开凿运河, 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 2人口与城市:人口的90% 以上是阿拉伯人,多信奉伊斯兰教,国语为阿拉伯语。首都开罗位于尼罗河三 角洲,是非洲最大的城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亚历山大是全国最大的港口。 3工农业:埃及的工业规模在非洲仅次于

45、南非,产业以纺织业和食品加工业为主,石油工业已成为其支柱 产业之一;该国农业生产集中在灌溉条件便利的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区,农产品主要有棉花、小麦、玉米、甘 蔗和水果等,尤以生产优质长绒棉著称,被誉为“棉花之国”。 4旅游业: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旅游业发达。国际旅游收入是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卢克索古城、卡纳克神庙都是世界著名的古迹,阿斯旺水坝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旅游资源主要分 布在尼罗河沿岸,原因是该区域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基础设施相对完善,靠近水源,文明遗迹多。 五、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气候类型的分布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湿润气候地中海

46、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1自然环境 澳大利亚位于东半球和南半球,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唯一独占一块 大陆的国家,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2) 地形:西部是高原(在高原的沙漠中 有世界上最大的独块岩艾尔斯巨石),中部是平原、盆地(有丰富的地下水资 源,其中澳大利亚大盆地是世界最大的自流盆地),东部是山地 (大分水岭 )。 (3)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 (4)河流:墨累河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大分水岭。 2.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古老特有的物种:袋鼠(国徽上的动物,被称为动物界的跳远名将)、鸸鹋 (国徽上的动物 )、琴鸟、考拉、 鸭嘴兽。 (2) 形成原因:澳大利亚

47、长期孤立存在于南半球海洋中,自然环境单一,生物的进化非常缓慢。 3“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羊毛数量和出口绵羊最多的国家。 (2)地广人稀,农业产业化、机械化程度高,农牧产品主要用于出口。 (3)三个牧羊带:从东南、西南沿海到内陆依次是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粗 放牧羊带。 (4)发展养羊业的有利条件:地势低平,草原广阔,地下水丰富,没有大型食肉野生动物。 4“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矿产资源特点:品种多、储量大、品质优、埋藏浅、易开采。 (2)重要的出口矿产:铁矿、煤矿。 (3)经济支柱:服务业(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澳大利亚是南半球最

48、发达的国家。 5城市和人口 (1)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澳大利亚白色人种约占90% ,通用语言是英语。 (2)主要城市:首都堪培拉。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及港口城市悉尼,海滨有著名的悉尼歌剧院 等建筑。全国第二大城市墨尔本。 12 / 12 第十一章极地地区 极地地区 地区: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北冰洋 ),被亚、欧、北美洲三大洲包围;气候严寒、降水少、多暴雪。气温比南 极高,降水量比南极多,风速比南极小 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北极地区居民:因纽特人。我国的北极科考站:黄河站(2004 年) 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南极洲 ),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包围。气候酷寒、干燥、烈风,有“冰雪 高原 ”“白色荒漠”和“风库”之称 自然资源矿产、固体淡水、海洋生物资源等 无国家和常住人口 我国的南极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