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稿)20190306初入园幼儿在园适应性调查与研究.docx

上传人:晚风 文档编号:4276888 上传时间:2021-07-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稿)20190306初入园幼儿在园适应性调查与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稿)20190306初入园幼儿在园适应性调查与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稿)20190306初入园幼儿在园适应性调查与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稿)20190306初入园幼儿在园适应性调查与研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入园幼儿在园适应性调查与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愈来愈受到社会各领域的关注,幼儿园教育体系也不断趋于成熟和完善。幼儿入园生活适应是幼儿开始幼儿园生活的开端,多数幼儿在入园初期表现出各方面的适应不良,如何对此类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引起了家长和幼儿教育者的极大关注,本研究主要运用观察法,通过对当前幼儿入园适应现状的分析,探讨不同入园阶段幼儿的在在园适应性情况,并根据问卷调查分析围绕幼儿入园适应性工作的家园合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以促进幼儿更快更好的入园生活适应,为之后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做铺垫。关键词:幼儿;入园适应;人本教育;家园合作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及意

2、义幼儿健康发展是幼儿身体、心理、社会环境适应性等范畴相互作用、和谐发展的结果。幼儿健康发展的核心是身心健康,因此在对幼儿的教育实践中应当树立身心并重的教育观。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和社会两大领域都对幼儿的适应能力做了一定要求,其中健康领域的目标之一是幼儿应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要求34 岁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能较快适应集体生活;社会领域中社会适应的目标之一是幼儿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要求 34 岁幼儿对群体活动有兴趣、对幼儿园的生活好奇,喜欢上幼儿园。良好的入园适应是幼儿开启幼儿园新生活的开端,对于 34 岁刚踏入幼儿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入园生活适应则是幼儿入园适应的重中之重。作为幼儿身边

3、重要教育者的教师和家长如何适宜的引导幼儿入园生活适应显得格外重要。(二)相关概念界定1.初入园幼儿 辞海对幼儿的诠释为:从一足岁到六、七岁的小儿。从一足岁到三岁,为幼儿前期,即“托儿所期”。从四岁到六、七岁为幼儿后期,即“幼儿园期”又称“学龄前期”。2016 年 3 月起实施的新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小班招收三至四周岁幼儿。本研究所指的初入园幼儿是幼儿园小班 3 至 4 周岁初入园幼儿。此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点有: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情绪在幼儿心理活动中的作用较大;爱模仿。2.入园适应 首先追溯到对“适应”概念的解释,“适应”(Adaptation)这一概念衍生于拉丁词根Adaptare,

4、意指符合、契合。不同学者对“适应”界定不同,心理学家艾夫考认为人与环境的互动就是适应,积极的适应才能发展健康的心理。入园适应在本质上归属社会适应的范畴,是指个体或群体调节自身心理和行为状态来适应目前所处环境的变化过程,主要包括: 认知调节、态度转变和行为选择。3.人本教育 所谓人本教育,就是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和意义,发扬人的主体性和个性,极大丰富人的生活和生命,推动人的科学发展的教育。人本教育具有全纳性、整全性和生成性的特征。4.家园合作家园合作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够加强幼儿园和孩子家庭之间的联系,家长和幼儿园教师之间能够了解、配合、携手给孩子创造出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并能够使家庭

5、与幼儿园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主题。家园合作并不是一种单方面的教育方式,而是家庭与幼儿园相互结合的双向互动活动。家庭与幼儿园紧密结合起来的优点是家长可以参与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去,既可以监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同时能够了解孩子的点点滴滴。同时,家长可以向幼儿园反馈自己的意见,幼儿园也可以根据家长恰当的意见作出合适的改进,尽力为孩子们打造最适合孩子们学习成长的环境。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和幼儿园老师都具有不可取代的教育引导作用;家园合作正是将幼儿、家长与幼儿园教师紧密联合起来的工具。(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总体现状进行观察,并对教师和幼儿家长进行了问卷都

6、擦,以探究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的现状,针对调查结果,发现问题并讨论应对策略。 二、初入园幼儿在园适应性调查设计(一)观察对象 本研究旨在调查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的现状,考虑到新学期小班的实际情况,想要针对全体小班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情绪管理、生活自理、规则适应、人际交往、学习活动五个方面的行为检核记录,很可能影响观察的准确性有效性。所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了S 幼儿园三个小班共 24 名幼儿(每班 4 男 4 女)作为样本代表。在此之前有在该园小班研习的经历,因而有一定默契,便于教师协助研究者运用行为检核的方法,针对样本对象展开三轮观察(初期、中期、后期),最终由研究者对观察对象行为频次统计转化为等级

7、计分(从不、很少、偶尔、经常、总是)。 表2-1 观察对象样本基本情况班级ABC合计性别男44412女44412合计88824(二)问卷调查对象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幼儿入园适应的真实情况,深入探讨部分幼儿出现问题其背后的实质原因,本研究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设计两类问卷,包括教师问卷和家长问卷,发放教师问卷9份;家长问卷30份,具体如下表所示:表2-2 教师任教班级情况班级A班B班C班人数333对幼儿园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表2-3 教师基本情况年龄段人数学历/专业人数17-22岁1高中及同等223-33岁3专科334-40岁4本科及以上440-50岁1学前教育450岁以上0非学前教育5由上

8、表可知,幼儿园中的教师多为年轻教师,学历水平普遍较高,幼儿园小班中的教师队伍中一半不是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素养和专业性都相对不足。教师在幼儿入园安排、行为观察、心理引导等能力上可能存在不足。表2-4 家长职业及学历情况类别人数比例职业情况公务员、事业单位公职人员26.67%教师、培训师310.00%医护人员13.33%专业技术人员413.33%民办私营企业职员、个体户723.33%会计金融行业就业者310.00%军人13.33%自由职业者310.00%退休人员620.00%学历情况初中及以下13.33%高中及同等26.67%大专620.00%本科930.00%研究生1240.00%合计30-从表

9、中可以看出,研究所调查的幼儿园孩子家长的职业情况方面,家长们的职业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公办幼儿园中的家长们的职业涉及政府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医生护士、老师、律师、技术工人、国企及私企职员等十多个领域,民办幼儿园中的家长们的职业相对来说私企员工、个体经营者以及自由职业的人数较多。家长们广泛的职业涉及面能够构成幼儿园内潜在的家长方面的资源,同时也能够有助于开展基于幼儿入园适应工作的良好家园合作,并为其提供充足的教育素养。家长的受教育水平整体上较高,能够围绕幼儿入园适应的家园合作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三)研究方法具体实施1.观察法 本研究通过参考半结构访谈信息,以及结合自己在幼儿园实践中的

10、预观察,针对研究对象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园实际情况,参照相关文献设置小班幼儿观察记录量表的指标体系。以行为检核的方法记录观察对象的适应情况;每周将各项目总频次统计整理,各项目均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从不、很少、有时、经常、总是,采用里克特计分法分别赋予 1 分、2 分、3 分、4 分、5 分,所获题均分越高,则代表适应状况越良好。 表2-5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观察打分表维度名称项目序号内容情绪管理1清晨入园时,能够不哭不闹顺利与家人分开2在进餐期间能够保持情绪稳定,顺利进餐3可以在良好情绪状态下独自进餐生活自理1在老师的提醒与引导下独自入睡,醒来时情绪良好2可以在愉悦的情绪下,整理衣物,穿衣等规则

11、适应1在游戏过程中不霸占玩具,并在游戏结束后积极主动将玩具放回规定区域2能够积极在老师的引导下排队,乐于做榜样人际交往1可以与老师积极沟通,并回应老师的询问和引导2愿意与老师情感互动表达(牵手或拥抱)3愿意和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流和游戏学习活动1对老师组织的集体活动表现出热情和期待2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回答问题、完成作业2.问卷访谈借助掉擦问卷,并随机进行访谈,了解家长及教师关于幼儿入园适应问题进行的行相关行为,了解围绕“幼儿入园适应”问题家园合作的现状。三、初入园幼儿在园适应性调查结果分析(一)幼儿适应性观察结果概述为了有层次的进行初入园幼儿在园适应性的调查,本研究共开展3轮观察活动。表3-1 入园

12、三阶段小班入园适应情况观察结果维度名称情绪管理生活自理规则适应人际交往学习活动适应总分2018年9月入园初期N242424242424最小值87615743最大值2025202520110均值16.520.831621.4216.591.25题均值4.134.1744.284.134.152018年10月入园中期N242424242424最小值991013849最大值2025202520110均值16.7920.9216.7521.516.6792.63题均值4.24.194.194.34.174.212018年11月入园后期N242424242424最小值11207171477最大值2025

13、202520110均值18.2923.5418.2123.1218.88102.04题均值4.574.714.554.624.724.6图3-1 入园三阶段小班入园适应情况变化题均值第一轮观察中,情绪管理(题均分 4.28)适应状况最优,规则适应(题均分 4.00)状况相对要弱;情绪管理和学习活动(题均分 4.13)状况大致相似;从标准差来看,生活自理这一维度上幼儿间的差异较悬殊,而人际交往水平差距最小。 第二轮观察中,情绪管理(题均分 4 .30)在各维度中最优,而学习活动(题均分 4 .17)相对要弱;生活自理和规则适应(题均分 4.19)状况大致相似;从标准差来看,生活自理这一维度上幼儿

14、间的差异较悬殊,而规则适应水平差距最小。第三轮观察中,学习活动(题均分 4.72)适应状况有所突破,而规则适应(题均分 4.55)状况相对要弱。但各维度题均分分布较均匀。从标准差来看,规则适应这一维度上幼儿间的差异较悬殊,而生活自理水平差距最小。 1.整体适应性分析三个不同观察时期,无论是各维度还是总体适应状况,都呈现出趋于良好的态势。即幼儿的适应水平朝着更加均衡的态势发展。从入园初期、中期、逐渐过渡到后期,随着入园时长的增加,小班幼儿的总体入园适应性逐步提高,达到更高的适应水平。 2.不同年龄段适应性分析幼儿阶段是一个成长迅速的阶段,不同的年龄会有不同的适应差异。研究根据观察对象具体出生年月

15、日换算出三个年龄分组,观察结果如下:图3-2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情况总体在年龄上的差异图3-3 小班幼儿入园情绪管理在年龄上的差异图3-4 小班幼儿入园生活自理在年龄上的差异图3-5 小班幼儿入园规则适应在年龄上的差异图3-6 小班幼儿入园人际交往在年龄上的差异分析不同年龄的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情况在各维度的总体水平差异,不难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水平逐步提高,且在不同纬度上具体差异不同。在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方面,小班幼儿适应发展水平呈现先慢后快的趋势;在总体适应水平和生活自理、规则适应方面则是先快后慢。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小班幼儿在各维度上的关键期和重要的年龄转折点,以便展开有效的教育。

16、 (二)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1.双方态度积极但效果不明显表3-5 双方对幼儿入园适应工作上家园合作的态度态度人数比例教师很重要678.60%重要22.00%不重要10%家长愿意合作2183.80%不愿意合作13.70%看情况合作812.50%调查发现,在对幼儿入园适应工作上家园合作这一事情上,无论是幼儿园的老师还是幼儿家长其态度大致相同,参与意愿较强。部分家长的态度较摇摆或不统一,选择了“看情况”和“不愿意”,本研究对这一部分家长进行了进一步访谈,发现这部分家长参与家园合作态度摇摆的主要原因是工作比较忙,不能按时并且有效的参加家园合作活动。在研究调查中发现,年龄相对年轻和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孩子

17、家长提到,学校教育和家长教育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方面都很重要。同时,他们认为,自身平时工作太忙,教育子女的经验不足,教师对孩子的教育更为主要,这些家长不愿意担负自身所应该担负的责任。而且,调查中大多数年龄较大且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长认为孩子交给幼儿园,自己也不能做什么,幼儿园应该主动承担教育责任,这些家长主要为孩子的爷爷奶奶,其秉持的观念就是“幼儿园收费就应该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同时,有些老师也没有明确自身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这些老师提到家长根本不知道如何应对孩子抵触上幼儿园的事情,因此不愿意与老师沟通交流,同时他们在跟家长进行沟通时只是在批评孩子的不好的表现使得家长难堪。由此可知,在如何承担孩

18、子的教育责任这个问题方面,老师和家长的态度不尽相同,这也间接导致了家园合作工作开展的不顺利。2.家园合作的内容存有不足对于家园合作的内容调查结果如下:表3-7 “关于初入园孩子的那些方面,您比较关注并与家长/老师沟通更多”(多选)教师家长人数占比人数占比健康状况777.78%2893.33%饮食睡眠555.56%2273.33%知识学习222.22%1033.33%能力培养444.44%1860.00%情感体验333.33%723.33%其他111.11%310.00% 有上表可以看出,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家长均十分关注孩子的“饮食睡眠”、“健康状况”和“能力培养”,但是对幼儿的“情感体验”方面关

19、注度较低,家与合作实际交流中缺乏在幼儿入园适应性调整的内容。另外一个问题则在于合作内容不具备针对性,就家长一方而言,有的家长注重孩子的健康与饮食和睡眠,有的家长重视孩子相关能力的培养,有的家长重视与孩子的感情培养。家长们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关注点不同,教师也就会着重跟家长探讨以上方面,但对孩子入园心理变化、入园适应行为的沟通较少。(三)本章小结观察结果表明,该园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整体水平较高,不同观察时期在情绪管理、生活自理、规则适应、人际交往、学习活动题均分都在 4 分以上。且通过不同观察时期的对比可以看出,幼儿在整个入园适应过程中总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这也说明近年来社会对幼儿入园适应问题的

20、关注,引起了幼儿园和家长的重视,在入园前会采取多种措施提前帮助幼儿了解幼儿园,减轻初入园的种种陌生和恐惧,大多数幼儿是能够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就具体情况而言,不同时期幼儿入园适应情况有所差异,规则适应方面表现较为薄弱,这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研究发现不同入园时长的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情况在“情绪管理”“生活自理”“人际交往”“学习活动”“适应总分”上差异显著,其中情绪管理这一维度极其显著。幼儿的情绪易受外界因素影响,需要很长的一段适应过程适应,在适应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的引导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这方面,家园合作还需改进。四、增强初入园幼儿在园适应性的建议(一)对教师的建议1.端正小班幼儿

21、入园适应问题的教育态度 影响幼儿入园适应的因素错综复杂,幼儿的家庭环境、性格气质、行为习惯千差万别,因而教师应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幼儿角度平等理性地客观评价、尊重差异。激励教师以积极的视角去评价幼儿,以正面肯定代替负面的否定,以身作则,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幼儿。同时具备全面发展性的眼光,宽领域多角度地关注幼儿入园适应,相信在此过程中幼儿的积极变化。针对有不同情况适应困难的幼儿,应当及时无条件的关注,用积极的回应满足其需求,让幼儿感受到作为独立个体的尊严和存在感。尤其对于年纪更小的幼儿,更应得到教师个别化的协助和鼓励,突破最近发展区,提高幼儿的自我效能感,而不应将其视作降低工作效率的干扰因素。树立科学

22、的儿童观、教师观、师幼互动观念,尊重幼儿差异、把握幼儿入园适应各阶段成长规律,以“幼儿为中心”作为一切教育工作的核心,锻炼教育监察技能、保持敏感度。积极心理学相信每个幼儿身上的潜能,教师对于幼儿个体潜能的激发,积极的肯定期望,还有益于整个班级的发展。2.把握幼儿的适应期规律,提升情绪监控技能 积极心理学中相信每名幼儿的潜能,教师要把握幼儿入园适应发展的规律特征,预测不同阶段幼儿可能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中可能会发现幼儿的潜在能力,这样在面对混乱局面时有备无患,进而有针对性地抓住幼儿发展关键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作重点。入园初期帮助幼儿调节不良情绪尤为重要,防微杜渐,这也是后期最容易波动出现的

23、问题;注意保持已经适应的部分,表扬为主,积极强化,以免重蹈覆辙降低效率;国庆长假后幼儿可能面对二次适应,理性应对个别幼儿的适应倒退现象,建立弹性适应规范,缓解幼儿适应困难。提升对幼儿适应情况进行监控的技能,可以采取灵活的优化策略,如适当调节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对于自理能力薄弱的幼儿而言可以降低活动转换带来的焦虑;针对特殊习惯和情绪欠佳的幼儿,入园初期可以给予幼儿相对自主化的活动时间。积极心理学家认为仪式感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我认同感,寻找归属感,因而一日生活中的仪式如:周一的升旗仪式、每日的入园离园、各种活动的准备工作等等,都能帮助幼儿稳定情绪的同时,训练其对幼儿园的适应能力。 (二)对家长的

24、建议1.充实幼儿入园前的准备首先是心理准备,家长要正确看待这一变化,克服自身的紧张焦虑,认识到这是幼儿开启与外部世界沟通的第一步,为幼儿的成长喜悦。要相信幼儿的适应能力,正确对待幼儿可能出现的不适应表现,为幼儿传达积极的情绪。积极心理学理论表明,保持和谐愉悦的家庭环境,让幼儿体验到积极快乐的情绪,幼儿因此会形成健康的依赖感,在新环境中抗挫能力更强。在入园前一到两个月,可以循序渐进地为幼儿描绘幼儿园的相关信息,让幼儿意识到即将发生的变化,在心理上帮助幼儿熟悉接纳陌生的幼儿园环境,并感受到去幼儿园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和入园的欲望。注意运用正面言语,耐心宽容,顺应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避免

25、无形中为幼儿带来消极影响。 其次是物质准备,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家长可以带领幼儿去商场和书店选购喜爱的服饰、图书、玩具,多倾听尊重幼儿的意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体验到“我长大了”的喜悦和乐趣。 最后是能力准备,应尽早建立幼儿健康的生活常规,在完成简单任务中获得积极的体验,预防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可能产生的无助感,这也是入园后大多数家长最关注的问题。良好的进餐、午睡、如厕习惯,自理能力的提高更容易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鼓励幼儿学会倾听、表达、交流互动,入园后与教师和同伴的交往则会促进其适应。此外,情绪管理能力、学习兴趣、规则意识的启蒙教育都十分必要,需要家长从多角

26、度培养幼儿综合能力。 2.重视培养小班幼儿积极人格品质小班幼儿正处于开始寻找问题原因的阶段,但他们尚未有自我反省认知的能力,因而重要他人的解释风格就显得尤为重要。入园适应过程中遇到困难很正常,家长应采取乐观的解释态度,给予幼儿积极的评价,不吝啬对幼儿的支持、鼓励和肯定,建立幼儿的安全感和对自身的积极评价,有助于幼儿面对困难时信心满满、从容应对。避免幼儿形成“习得性无助”,倡导民主化的教养方式,宽严有度、严慈相济、合理期望、奖惩分明,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这种健康教育环境有利于幼儿适应能力的提升和稳定的情绪控制能力。(三)提升家园互动实际成效 1.树立科学的家园合作观念要顺利开展家园合作工作,幼儿

27、园和幼儿家长就应该树立合作意识,形成相互合作达到共赢的观念。幼儿园和幼儿家长在进行家园合作的过程中,应该明确自身的定位:幼儿园教师不应自视高于幼儿家长,不重视幼儿家长在其中的重要的作用,只是对幼儿家长提出指示和要求而忽视家长自身的需要;同时,作为幼儿家长,家长们应该树立合作的意识,加强自身合作观念,不应该仅仅将教育孩子看成是幼儿园及其教师的责任,忽视自身应该承担的重要作用,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家长应该主动且积极的参加幼儿园举办的相关亲子活动,在此过程中深入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适应状况,发现孩子在幼儿园与在家庭中行为举止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之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能

28、够及时纠正。2.提高家园合作针对性当前幼儿园不仅应该开展一些亲子等教育活动来加强家长和教师、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还需要引导家长密切关注自身幼儿的入园前期阶段心理及行为的变化。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比较侧重理论,而家庭对幼儿的教育通常是在日程的实践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家庭教育必不可少。在当前围绕幼儿在园适应性开展的家园合作工作过程中,幼儿教育者应该在重视幼儿的身心整体健康方面、睡眠和饮食方面、学习能力方面的基础上,关注孩子的情绪心理变化和与人交往能力的培养。五、结论本研究围绕幼儿在园适应性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开拓了以往研究入园适应的视野,对研究结果采取质性量化结合的处理方法,综合运用了观察法、访

29、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了小班在不同时期入园适应的总体现状,比较分析了不同时期的差异,同时探讨了围绕幼儿在园适应性工作开展的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研究结果的整理、归纳总结,站在幼教工作者、家长两方面提出若干建议,但仍存在不足之处,日后研究中继续努力提升。 参考文献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08.2贺灿.中国幼儿教育年鉴 2011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12:257.3唐之享.人本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0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幼儿园工作规程Z.2016-03-1. 5杨瑞娟,张秀云. 幼儿在园适应性问卷的研制J. 赤

30、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0):261-264.6夏凤琴,姜淑梅.教育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04.7周龙影.教育心理学新论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3.11.8柳阳辉.学前教育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04:162.9吴荔红.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01.10蔡菡.让理论看得见-生态变迁与幼儿教育M.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12.11陈雪飞. 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性的调查研究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06):61-63.12杨翠美. 幼儿入学社会适应性教育的实践探索J. 淮北师范大

31、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02):185-188.13杨思亮,何苗. 幼儿园教师幼儿心理健康观结构模型的建构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8,36(04):1-6.14张巧亮. 培养新入园幼儿的适应性刍探J. 成才之路,2017(26):70-71.15汤雅黎. 和谐视角观照下的幼儿适应行为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9):6-9.16张晶. 幼儿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自我控制的影响:父母共同养育与喂养方式的链式中介效应A. 中国心理学会.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中国心理学会:,2017:1.17冯喜珍. 幼儿入园适应行为研究A

32、. 中国心理学会.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中国心理学会:,2001:2.18魏媛玲. 浅谈小班新入园幼儿的适应性问题J. 中国校外教育,2016(25):136-137.19唐林兰. 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探析J.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95-97.20范秀娟. 小班新入园幼儿适应性情况的调查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2001(03):57-60.21Sylva K,Stein A,Leach P,et al. Effects of early child-care on cognition,language,and task -related behaviours a

33、t 18 months: An English studyJ.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11,29: 18-45.22Bates,John E,Viken,Richard J.Sleep and Adjustment in Preschool Children:Sleep Diary by Mothers Relate to Behavior Reports by TeachersJ.Child Development,2002,1.23Fails nelson,Regena.The transition to Kinderga

34、rtenJ.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2004,32(3):187-190.24Sullivan,Dana.Easing into preschoolJ.Parenting,2002(16):104.25Kim Juhu,Murdock Tamera,Choi Donghwa.Investigation of parentsbeliefs about readiness for kindergarten:An Examination of National Household Education SurveyJ.Education Research Quarterly,2005,29(2):3-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