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751889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格物致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格物致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格物致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格物致知》.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习目标:1、交流说出“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内涵及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2、交流总结文章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3、细致交流热爱科学、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学习重点1、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学习难点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教学方法:情感教学法、朗读法教学过程:自主预习一、情境导入: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用如此精美的比喻来歌咏书籍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学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它将告诉我们怎样做才是真正的

2、学习、真正的求知。二、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丁肇中( ) 袖手旁观( ) 不知所措( ) 彷徨(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格物致知: 袖手旁观: 3、四书指: 、 、 、 。五经指: 、 、 、 、 。4、走近作者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的安阿伯。青少年时期,丁肇中是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度过的,在国内念完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并导

3、致了一系列相关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讨论编写阅读提纲。讨论并归纳: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 第一部分(l2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第二部分(312段):分析问题。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已,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层(1112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c以“我”举例。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

4、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合作交流1、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要有格物致知精神。2、“格物致知”出之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 “格物致知”出至四书大学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3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4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5问: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有没有一样? 不一样。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探究质疑1第4段举

5、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已”,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 在的世界的。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2实验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 实验的过程应该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3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4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 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而是需要小心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5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不会做研究。6问: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 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属于举例论证。拓展延伸1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2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寻求真理的堆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 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3、小结: 本文就中国学生的现状,指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希望我们这一代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文章用举事例讲道理论证了中心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