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解析版).docx

上传人:暗伤 文档编号:4257848 上传时间:2021-07-05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90.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2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解析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12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一、选择题1(2021长春市榆树高级中学高三期末)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B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代学习的人一定要有老师。C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王不要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D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我已经做了这篇志,五年后,我的妻子从娘家回来。【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D.“归”指女子出嫁,“吾妻来归”意思是“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故选D。2(2021浙江高三学业考试)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

2、,秋以为期请您不要发怒,以秋天作为婚期。B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后代游览此地的人,也将对这篇文章有所感慨。C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现在急切地求您,是我的过错。D望西山,始指异之望见西山,才指出它的奇特之处。【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翻译句子的能力。B.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后:后来的,这里指后人。之:助词,这里起修辞作用,延缓语气,不译。览:看,阅读。者:的人。亦:也。 感:感受。 斯:代词,这。C.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急,事情紧急。D.望西山,始指异之遥望西山,才指点西山并感到它的奇特。望:遥

3、望。异:意动用法,感到惊异。故选A。3(2021浙江高三期末)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古者富贵而名磨灭B网罗天下放失旧闻C悟言一室之内D而后乃今培风【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之通假字的能力。B.“失”,通“佚”,散失。C“悟”,通“晤”,会面。D.“培”,通“凭”,凭借。故选A。4(2021浙江高三期末)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下流多谤议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C以游无穷者D墙往往而是【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下流”,古义:地位卑微,处境低下的人;今义:指作风不良。B“告诉”,古义:申诉苦衷

4、;今义:说给人听,使人知道。C“无穷”,古今意义均为“没有穷尽,没有限度”D“往往”,古义:到处;今义:时常。故选C。5(2021浙江高三期末)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情况相同的是( )A襟三江而带五湖 填然鼓之B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请略陈固陋D臣具以表闻 既来之,则安之【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之词类活用的能力。A.襟:意动用法,以为衣襟。鼓:名词作动词,敲鼓。B.手:名词作状语,亲手。衣:名词作动词,穿。C.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固陋:形容词作名词,浅陋的见解。D.两个都是使动用法,“使闻”,“使来到”。故选D。6(2021浙江

5、高三学业考试)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侣鱼虾而友麋鹿A吾从而师之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C众不能堪,抶而仆之D阙秦以利晋【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的能力。例句:意动用法,以为伴侣。A.意动用法,以为老师。B.使动用法,使称王。C.使动用法,使倒地。D.使动用法,使获利。故选A。7(2021浙江高三学业考试)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粪土当年万户侯 万户侯:泛指有高爵显位的人。B先妣抚之甚厚 先妣:过世的母亲。C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编伍:行伍编制,指军队。D修禊事也 禊:一种风俗祭祀。【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6、C.“编伍”,指平民。古代编制平民户口,五家为一“伍”。故选C。8(2021河北衡水市衡水中学高三月考)对下列句子中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归:归附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事:从事,实行出门如见大宾 见:看见饭疏食,饮水 饭:吃。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约:约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恶:哪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授:付出子路曰:“君子尚勇乎? 尚:崇尚ABCD【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归”,称许、赞许,排除A;“见”,接见,排除C;“约”,贫困,排除B。故选D。二、文言文阅读(2021浙江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7、。桃花涧修禊诗序(明)宋濂浦江县东行二十六里,有峰耸然而葱蒨者,元麓山也。山之西,桃花涧水出焉。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前一夕,宿诸贤士大夫。厥明日,既出,相帅向北行,以壶觞随。约二里所,始得涧流,遂沿涧而入。水蚀道几尽,肩不得比,先后累累如鱼贯。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又三十步,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面正平,可坐而箫,曰凤箫台。又六七步,奇石怒出,下临小洼,泉洌甚,宜饮鹤,曰饮鹤川。又五六步,水左右屈盘,始南逝,曰五折泉。又四十步,从山趾斗折入涧底,水汇为潭。潭左列石为坐,如半月。其上危岩墙峙,飞泉中泻,遇石角激之,细沫散潭中,点点成晕

8、,真若飞雨之骤至,曰飞雨洞。洞旁皆山,峭石冠其巅。遥望见之,病登陟之劳,无往者。还至石坛上,各敷茵席,夹水而坐。呼童拾断樵,取壶中酒温之,实髹觞中。觞有舟,随波沉浮,雁行下。稍前,有中断者,有属联者,方次第取饮。时轻飙东来,觞盘旋不进,甚至逆流而上,若相献酬状。酒三行,年最高者命列觚翰,人皆赋诗二首,即有不成,罚酒三巨觥。众欣然如约。或闭目潜思,或拄颊上视霄汉,或与连席者耳语不休,或运笔如风雨,且书且歌,或句有未当,掻首蹙额向人,或持卷授邻坐者观,曲肱看云而卧,皆一一可画。已而诗尽成,杯行无算。迨罢归,日已在青松下。又明日,郑君以兹游良欢,集所赋诗而属濂以序。濂按韩诗内传,三月上巳,桃花水下之

9、时,郑之旧俗,于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执兰草以祓除不祥。今去之二千载,虽时异地殊,而桃花流水,则今犹昔也。其远裔能合贤士大夫以修禊事,岂或遗风尚有未泯者哉?虽然无以是为也为吾党者当追浴沂之风徽法舞雩之咏叹庶几情与境适乐与道俱而无愧于孔氏之徒。无愧于孔氏之徒,然后无愧于七尺之躯矣,可不勖哉!濂既为序其游历之胜,而复申以规箴如此。他若晋人兰亭之集,多尚清虚,亦无取焉。郑君名铉,彦真字也。(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注)髹(xi)觞:油漆过的酒杯。觚()翰:纸笔。觚,古人用以书写的木简。翰,毛笔。溱(zhn)、洧(wi):溱水和洧水,郑国的两条水名。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0、( )A相帅向北行 帅:带领B其上危岩墙峙 危:高耸C方次第取饮 次第:依次D今去之二千载 去:离开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桃花涧水出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真若飞雨之骤至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C曲肱看云而卧 因人之力而敝之D执兰草以祓除不祥 去以六月息者也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禊,是古人在三月上巳节时临水洗濯借以清除不祥的一种风俗。本文记述了作者与朋友们于桃花涧修禊一事,融写景、叙事、议论于一体。B本诗序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描摹细致,写桃花涧“泉石之胜”仿佛是一幅山水长卷,写出了文士们饮酒赋诗的不同神态,形

11、神兼备。C作者援引韩诗内传中的郑国修禊之旧俗,旨在追慕孔子师徒“浴乎沂,风乎舞雩”的理想人生,表达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之情。D作者认为桃花涧修禊既可以勉励贤士大夫们做一个“无愧于孔氏”的门徒,又能劝勉诸位“无愧于七尺之躯”,比兰亭之集有意义。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虽然无以是为也为吾党者当追浴沂之风徽法舞雩之咏叹庶几情与境适乐与道俱而无愧于孔氏之徒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洞旁皆山,峭石冠其巅。遥望见之,病登陟之劳,无往者。(2)已而诗尽成,杯行无算,迨罢归,日已在青松下。【答案】9D10A11C12虽然/无以是为也/为吾党者/当追浴沂之风徽/法舞雩之咏叹/庶几情与境适

12、/乐与道俱/而无愧于孔氏之徒13(1)洞旁都是山,陡峭的岩石像帽子一样盖在山巅。(我们)远远地望着它,(因)苦于登山的劳累,没有前去的人。(2)一会儿诗句全写好了,大家沿座行酒不计其数。等到诗会结束要回去时,夕阳已经照到青松下了。【分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离开”错误,应该译为距离。句意:现在距离那时已经两千年了。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都相当于介词结构,于此。B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连词,表目的;介词,凭借。故选A。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13、的能力。C“援引韩诗内传中的郑国修禊之旧俗,旨在追慕孔子师徒浴乎沂,风乎舞雩的理想人生”曲解文意。结合文本第四段内容分析,“追慕孔子师徒浴乎沂,风乎舞雩的理想人生”与援引韩诗内传没有直接关系。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追”的宾语为“浴沂之风徽”,“法”的宾语为“舞雩之咏叹”,句式对称,“法”前面需要断开,“咏叹”的后面需要断开。“庶几”表推测,或许的意思,“情与境适”“乐与道俱”句式对称,“乐”前面需要断开。“而”为连词,连接前后语句,“而”前面需要断开。其他地方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断句。句意:即使这样,也没办法照旧俗这样做了。我辈中人,应该追随沐浴沂水的风范,效法舞雩的咏叹,或

14、许可以让性情与环境相适应,快乐与大道同在,而无愧于做孔圣人的门生。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冠”,像帽子一样盖(名词作状语);“遥望”,远远地望;“病”,疲劳,困苦不堪。(2)“已而”,不久,后来,一会儿;“尽”,全、都;“无算”,不计其数;“迨”,等到。参考译文:浦江县向东走二十六里,有座高耸而葱茏茂密的山,这就是元麓山。山的西边,桃花涧的水从那里流出来。元顺帝至正十六年三月上巳节,郑彦真将要在涧边进行修禊活动,并且可尽情享受山泉怪石的胜景。前一天晚上,各位贤士大夫住宿休息。到了第二天,已经出发,(众人)相随向北走,各随身带着酒壶和酒杯。大约走了二里,才看到

15、涧水,于是沿着山涧而行。涧水把道路侵蚀得无一完整,肩膀不能够并列,前后紧紧相连像鱼群一样。又走了三里,两岸都是桃花,山里寒冷,花开得晚,到现在才繁盛。又走了三十步,怪石像人一样站着,高约十尺多,面平整,(石上)可以坐下来吹箫,叫作凤箫台。又走了六七步,怪石突出,下面相邻的是一口小泉,泉水很清澈,适合给鹤饮用,叫作饮鹤川。又走了五六步,水流左右盘绕弯折,才向南消失,叫作五折泉。又走了四十步,从山脚弯曲进入涧底,水流相汇成为水潭。水潭左边有一排石头恰似排列的座位,形状像半圆的月。潭上面的陡石像墙一样耸立,飞扬的泉水从中间落下,遇到石头反向弹起,水花散入潭中,一点点地形成光晕,真的好像飞雨突然到来,

16、这里叫作飞雨洞。洞旁都是山,陡峭的岩石像帽子一样盖在山巅。(我们)远远地望着它,(因)苦于登山的劳累,没有前去的人。回到石坛上,各自铺上草席,围着水流坐下。叫童仆拾来断木枯柴,取来酒壶中的酒温热,倒满油漆过的酒杯。酒杯有托盘,随着水流漂浮,像雁群一样下行。稍稍向前,有从中取酒杯的,有对对联的,大家依次取来饮用。这时候微风从东面来,酒杯盘旋不前行,甚至有的逆流而行,碰撞时像相互敬酒。酒过三巡,年龄最大者命令摆列纸笔,要求每人赋诗两首,如果有没有完成的,就罚酒三大杯。众人高兴地答应了。有的人闭目深思,有的人用手撑着脸颊看向天空,有的人跟旁边坐的人不停地窃窃私语,有的人拿起笔书写像疾风骤雨,一边写一

17、边吟唱,有的人觉得用句不当,挠着头皱着眉头问人,有的人拿着书卷给旁边的人看,曲着手臂卧着看云,一一都可以入画。一会儿诗句全写好了,大家沿座行酒不计其数。等到诗会结束要回去时,夕阳已经照到青松下了。第二天,郑彦真因为这次游玩非常开心,收集了这次所写的诗句并且嘱托我作序。我按照韩诗内传来写,三月上巳节,桃花汛时,郑国旧俗,在溱水和洧水上,招魂续魄,手执兰草用来消除不祥不气。现在距离那时已经两千年了,虽然时间和地点都不同,但是桃花流水和从前一样。他们的后裔尚且能集合贤士大夫来进行修禊活动,难道这是郑国的遗风还没有消失吗?即使这样,也没办法照旧俗这样做了。我辈中人,应该追随沐浴沂水的风范,效法舞雩的咏

18、叹,或许可以让性情与环境相适应,快乐与大道同在,而无愧于做孔圣人的门生。无愧于做孔圣人的门生,然后才无愧于做七尺男儿,这难道不值得勉励吗?我既记述了游览胜景之事,又重申了这样的箴言。其他的像晋人的兰亭雅集,多崇尚道家的清静无为,也没什么可取之处。郑君名铉,彦真是他的字。(2021西藏拉萨市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4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诣:造诣B乃:于是,就C示:给看D闻:听说过15下列对“未闻孔雀是夫子

19、家禽。”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听说孔雀是夫人您家的动物。B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C没有闻到孔雀是夫人您家的动物。D未来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答案】14A15B【分析】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孔君平诣其父”意思是“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诣”是动词,拜见。B.“乃呼儿出”意思是“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乃”,于是。正确。C.“孔指以示儿”意思是“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氏之子看”。“示”,给看。D.“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意思是“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闻”,听说过。故选A。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0、关键词:“未”,否定词,没有;“闻”,听说;“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A.“夫子”翻译错误。C.“闻”“夫子”翻译错误。D.“未”翻译错误。故选B。参考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避风岩记明张明弼避风岩在端州之北三十里许,或曰与砚坑相近,古未有是名,余避风其下,故赠以是名也。余何以避风其下?崇

21、祯己卯仲秋,余供役粤帏。二十五日既竣事,则遍谒粤之大吏。大吏者,非三鸣鼓吹不启户,非启户则令长不敢入。余东驰西骛,目厌于阍驺卤簿绛旗朱帽之状,耳厌于笳鼓引赞殿喝之声,手足筋骨疲于伏谒拜跽以头抢地之事,至不择店肆而解衣卧之。凡六日而毕,则又买舟过肇,谒制府。制府,官厌贵,礼愈绝,控拜数四,颔之而已。见毕即登舟,将返杨山。九月朏,宿三十里外。力引数步,偶得一岩。江回峰抱,风力稍损,乃息焉。及旦而视之,则断崖千尺,上侈下弇,状如檐牙。仰而睨之,若层衡之列烟上,崩峦倾返,颓石矗突,时有欲落之势,栗乎不可以久留焉。狂飙不息,竟日居其下。胥仆相扶,上舟一步,得坐于石隙草际。听怒涛声,若奔车败马;望沸波,若

22、一群白鹅鼓翼江心。石崖磔磔不沾土壤而紫茎缠带青芜数尺一偃一立若青狮奋迅而不得去又若怒毛之兽风过毛竖不能自休。身住江坳,目力相界,不能数里,而阴氛交作,如处黑帷。从者皆惨容而相告曰:“日复夕矣,将奈何?”余笑而语之曰:“第安之,第安之。吾视夫复嶂重峦,缭青纬碧,犹胜于院署之严丽也;吾视夫谷响山啸,激壑鸣川,犹胜于高衙之呵殿赞唱也;吾视夫藉草坐石,仰瞩云气,俯观重泉,犹胜于拳跽伏谒于尊宦之阶下也。天或者见吾出则伛偻,入则簿书,已积两载矣,无以抒吾胸中之浩浩者,故令风涛阻滞,使此孤岩以恣吾数刻之探讨乎?或兹岩壁立路绝,猿徒鼯党,犹难托寄,若非习金丹火龙之术,腾空蹑虚,不能一到。天亦哀山灵之寂寞,伤水

23、伯之孤清,故特牵柅余舟,与彼结一日之缘耶?余年少有志,与羽服思玄之徒,上烟驾,登月馆,以望四海三山,如聚米萦带。而心为时夺,至堕俗网,往返数千里,徒以充厮养之役,有才无时,甘于下人。今日见此水石,若见好友,犹恐谆芒、卢敖诸君诋余以井甃之识,而又何事愁苦于兹岩之下乎?”从者皆笑,余乃纳以兹名。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厌于阍驺卤簿绛旗朱帽之状 厌:厌恶,厌烦B九月朏,宿三十里外 朏:月初生未大明的样子,代指农历初三C若一群白鹅鼓翼江心 鼓:扇动,振动D猿徒鼯党,犹难托寄 托寄:寄托,此处指寄情感于此岩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至不择店

24、肆而解衣卧之/侣鱼虾而友麋鹿B栗乎不可以久留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C第安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犹胜于院署之严丽也/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了作者在完成公事之后“遍谒粤之大吏”,然后“买舟过肇,谒制府”“将返杨山”,避风雨于一巨岩之下的故事,并借此抒发人生遭际的感慨。B作者在文中将优雅、神奇的自然风物与险象环生的官场进行对比,倾吐了与其在险恶的官场上忍气吞声,还不如到避风岩下去领受狂飙、恶浪、崩峦之惊险的心声。C作者写官场繁弦密鼓、东驰西骛、令人窒息,写避风岩则渲染了“阴氛交作”的氛围;抒发感慨时情绪激昂,色彩浓郁;议论则口若悬河,言

25、语铿锵,极富穿透力。D作者为此岩取名“避风岩”有两重含义,一是在此躲避自然界的风雨,二是于此摆脱官场颓风。全文构思巧妙,借景言情,多用对偶句、排比句、比喻句,行文有气势。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石 崖 磔 磔 不 沾 土 壤 而 紫 茎 缠 带 青 芜 数 尺 一 偃 一 立 若 青 狮 奋 迅 而 不 得 去 又 若 怒 毛 之 兽 风 过 毛 竖 不 能 自 休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狂飙不息,竟日居其下。胥仆相扶,上舟一步,得坐于石隙草际。(2)而心为时夺,至堕俗网,往返数千里,徒以充厮养之役,有才无时,甘于下人。【答案】16D17B18B19石崖磔磔/不沾

26、土壤/而紫茎缠带/青芜数尺/一偃一立/若青狮奋迅而不得去/又若怒毛之兽/风过毛竖/不能自休20(1)急骤的狂风不停下来,(我们)整天待在这处危崖下边。随从仆人搀扶着我,朝停船的地方走了几步,在岩石空隙里的草地上得以坐下。(2)可是我的心却被时运改变,以至于落入世间尘俗的束缚里,往返奔波几千里路,白白地充当服侍人的差役,(虽然)有才华(却)没有好的时运,甘心做地位低下的人。【分析】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猿徒鼯党,犹难托寄”,意思是“猿猴鼦鼠之类的生灵,也难以在此安身”。托寄:托身、安身。故选D。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连词,

27、表顺承,相当于“就”/连词,表并列,相当于“和”“与”。B.均为兼词,相当于“于此”。C.音节助词,不译/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D.介词,表比较,相当于“比”/介词,向。故选B。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优雅、神奇的自然风物”错,结合原文“及旦而视之,则断崖千尺,上侈下弇,状如檐牙。仰而睨之,若层衡之列烟上,崩峦倾返,颓石矗突,时有欲落之势,栗乎不可以久留焉”,文中的自然风物并不是“优雅”的,而是险象环生、奇险无比的。故选B。1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石头山崖张开时,不沾带一点土壤。而紫色的藤蔓缠绕着岩石,地上的杂草有几尺高,一山倒伏

28、一山直立,如同青色的狮子奋起奔跑但又不能离开地面,又像一头兽毛直竖的野兽,狂风经过时浑身的毛发竖起,不能自己停止。“磔磔”修饰“石崖”,与后面的“不沾土壤”主语都是“石崖”,应在“磔磔”后断开;“而”字一般用于句首,前面断开;“紫茎缠带”“青芜数尺”都是主谓结构,各自断开;“一偃一立”是说山的状态,“若”是比喻,应在“若”前断开;“又”表示另外一件事,一般用于句首,“又”前面断开;“怒毛之兽”是比喻句中的主语,后面可以断开;“风过毛竖”“不能自休”都是说“怒毛之兽”,各自断开。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本题得分点有:(1)息,停止;竟日,整天;相,偏指一方,“我”;坐于石隙草

29、际,状语后置句。(2)为,表被动;夺,改变;俗网,世间尘俗的束缚;徒,白白地;时,时运;下人,地位低下的人。参考译文:避风岩在端州北边三十里左右的地方,有人说它与砚坑距离较近,自古以来没有这个地名,我在它的下边避风,因此赠给它这个名字。我为什么在那下边避风呢?崇祯己卯年的八月,我到广东一个地方供职。二十五日已经办完事,就四处拜访广东的大官。这些大官们,不擂三次鼓、吹奏三次管乐就不打开大门,不打开大门县令等下级官吏就不敢进去。我东奔西跑,眼睛看厌了那些守门人、骑马驾车的随从、仪仗队和衙役的红旗红帽的样子,耳朵听厌了胡笳鼓乐赞唱和殿堂上的吆喝声,手脚筋骨也被伏地拜谒、跪拜磕头的事情弄得筋疲力尽,以

30、至于不找旅馆就脱下衣服(在车上)睡了。一共花了六天的时间结束了拜访,就又买了条小船路过肇庆府,拜见肇庆总督。总督,地位极为显贵,根本不讲究礼节,我向他再三叩拜,他只微微点头而已。我拜见完立即上船,将要返回杨山。九月初三,我们在府城三十里外的地方过夜。我们迎着大风奋力赶了一小段路,偶然遇到一处山岩。这里江水回旋,山峰环抱,风力稍微减弱一点,我们就把船停在这里歇息了。等到天亮一看,只见陡峭的山崖高耸千尺,上宽下窄,形状像檐际翘出如牙的部分。抬头斜视它,就像一层层屋宇排列在云烟之上,崩塌的山峦险峻,向下倾斜,倒塌的山石耸立突出,随时都有想落下来的态势,让人心里害怕不敢在这里久留。急骤的狂风不停下来,

31、我们整天待在这处危崖下边。随从仆人搀扶着我,朝停船的地方走了几步,在岩石空隙里的草地上得以坐下。只听到江上狂怒的波涛声,就像战败逃跑的车马狂奔乱跑;望见喧腾的波浪,就像一群白鹅在江心振动着翅膀。石头山崖张开时,不沾带一点土壤。而紫色的藤蔓缠绕着岩石,地上的杂草有几尺高,一山倒伏一山直立,如同青色的狮子奋起奔跑但又不能离开地面,又像一头兽毛直竖的野兽,狂风经过时浑身的毛发竖起,不能自己停止。我们住在江边的低洼的地方,眼睛能看到的地方不能达到几里远,而阴郁的雾气迭起,如同处在黑色的帷幕里。随从们都脸色凄惨地相互说:“太阳又要下山了,我们该怎么办才好?”我笑着对他们说:“少安毋躁,少安毋躁。我看这里

32、重峦叠嶂,缠绕着青绿色,比起那官署的森严华丽更胜一筹;我看这(被狂风激荡的)山谷呼啸鸣响,(被恶浪)激荡的川溪河流呼啸奔腾,比起高大衙门中的吆喝赞唱更胜一筹;我看垫着草坐在石块上,仰观去雾,俯视深渊,比起屈膝下跪趴着拜在尊贵的官员阶下更胜一筹。上天或许见我出门就折腰屈膝事人,进门就埋头处理官簿文书,已经连续两年了,没有能抒发我内心的浩然正气,因此让狂风恶浪阻滞我,让这孤岩来放纵我一段时间来探幽寻胜?或许这岩壁立于无路可走之处,猿猴鼦鼠之类的生灵,也难以在此安身,如果不是通晓金丹火龙之术,可以腾空而行的人,就不能来到这里。上天也同情山神的寂寞无助,忧思水神的孤独凄清,因此特意阻止我坐的船,与它结

33、下一天的缘分吗?我年轻时有这样的志向,与身穿羽服、思考玄理的人一起,走上祥云,登上月馆,来远望四海三山,就像聚积的米堆和萦绕的丝带一样。可是我的心却被时运改变,以至于落入世间尘俗的束缚里,往返奔波几千里路,白白地充当服侍人的差役,(虽然)有才华(却)没有好的时运,甘心做地位低下的人。今天看到这些江水山岩,就好像看到了好朋友一样,唯恐谆芒、卢敖诸位仙人指责我井底之蛙的见识,又怎么会在避风岩下愁苦呢?”随从们(听了)都笑起来,我于是就取了“避风岩”这个名字。(2021浙江高三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临川县古永安持复寺田记(明)汤显祖天下有闲人则有闲地,有忙地则有忙人。何谓忙人?争名者

34、于朝,争利者于市,此皆天下之忙人也,即有忙地焉以苦之。何谓闲人?知者乐山,仁者乐水,此皆天下之闻人也,即有闲地焉而甘之。甘苦二者,诚不知于道何如,然而趣则远矣。朝市之积,则有田庐;山水之馀,则为寺观。故寺观者,忙人之所不留;而田庐者,闲人之所不夺也。临川古为名郡,五峰、三市在焉。三市者,市也。五峰之间,闻有观九,寺十三。盖入明以来,大为忙人割夺尽,乃至稗粥无所。而古永安寺境界岿然独完,其田则大半无有矣。邑侯袁公起于薪、黄,来宰于兹。拔图而叹曰:“临川人之憎闲人也,一至此乎!有能从吾言而反其田者,吾徒也。”于是郡弟子刘某首籍所买田若干亩,上之侯以归于寺,侯为欣然。而适是时,有僧大千购得南都藏以至

35、,而尊置之寺。侯曰:“有其书矣,而无其人何?”于是有浮梁僧水月,为达观先生弟子,精心苦行,通于评唱之义,适来寓斯。人士与游,始知有所谓宗门者。久之,长干寺僧大初来讲莲华经,听者千余人。得田而食,无不欢喜赞叹,曰:“此固我侯之福田也。嗟夫!当忙人之急得此田也,也不曰彼无父母妻子这属,先王所禁游民者,吾非真有所憎利其田,姑以蕃其种类去耳。嗟夫!此所谓夺闲人之以将养忙人也,固一其说。然试以语彼,使天下皆忙人而无一闲人,皆忙地而无一闲地,则亦岂成其世相也哉!且今所从游于二氏者,彼亦有所业,非所禁游民也。如其为游民,法固禁之久矣。所惜者,游人之非游,而闲人之未尝间也。非闲非游,不可以涉道。如以食百千万人

36、之闲者在以养百千万忙人其必无冀于有道者矣则亦蕃其种类而己然则侯所为存寺者或不在田而在道饭器无殊香色有异。后之游闲往来食于兹田者,其亦有感于侯之弘愿云。(选自汤若士小品,删刷节)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古永安寺境界岿然独完 完:完好B于是郡弟子刘某首籍所买田若干亩 籍:登记C通于评唱之义 通:普遍D则亦岂成其世相也哉 相:面貌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天下有闲人则有闲地 则耻师焉B乃至稗粥无所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此固我侯之福田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当忙人之急得此田也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7、A作者认为天下有闲人也有忙人,闲人纵情山水着意寺观,朝市的忙人忙于积累财富,两者志趣不同。B临川县原本有很多的寺观,但自明朝以来,大都被忙人掠夺殆尽,大多寺观景象衰败,僧人稗粥无所。C僧人大初在长干寺讲习莲花经时,听众有上千人,都能得到寺田的供给,大家非常感激袁公。D作者非常看重悠游闲适的状态,他认为把供养闲人的财富掠夺去供养忙人,是不利于道的弘扬的。2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如 以 食 百 千 万 人 之 闲 者 夺 以 养 百 千 万 忙 人 其 必 无 冀 于 有 道 者 矣 则 亦 蕃 其 种 类 而 已 然 则 侯 所 为 存 寺 者 或 不 在 田 而 在 道 饭 器

38、无 殊 香 色 有 异2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知者乐山,仁者乐水,此皆天下之闲人也,即有闲地焉而甘之。(2)临川人之憎闲人也,一至此乎!有能从吾言而反其田者,吾徒也。【答案】21C22B23C24如以食百千万人之闲者夺以养百千万忙人/其必无翼于有道者矣/则亦蕃其种类而已/然则侯所为存寺者/或不在田而在道/饭器无殊/香色有异25(1)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这些人都是天下的闲人,(世上)也就有清闲的地方让他们享受了。(2)临川人憎恶闲人,竟然到了这地步!能听从我的劝导返还寺观田地的,就是我的同类人。【分析】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 “通:

39、普遍”错,根据“通于评唱之义”中“通”的语法作用,应该是作谓语,是动词,其宾语是“义”,故选项解释为“普遍”不符合句意,应该是“精通”的意思。故C项错。故选C。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 副词,就/连词,却;B. 副词,均解释为“竟然”;C. 表判断/表句中停顿;D.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故ACD意义和用法不同。故选B。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僧人大初在长干寺讲习莲花经时”错,原文是“久之,长干寺僧大初来讲莲华经”,意思是“时间久了之后,长干寺僧人大初前来(永安寺)讲授莲华经”。故C项错。故选C。2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40、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首先表示句末语气词的“矣”“而已”后应该断开;“夺以养”是动词,在句中应该作谓语,那么根据原文,其主语是“以食百千万人之闲者”,宾语是“百千万忙人”,故“人”后断开;“侯所为存寺者”是主语,后面阐述这些人的情况,故“者”后断开,“饭器无殊”“香色有异”属于对称结构,故“饭器”“香色”前断开。故正确的断句为:如以食百千万人之闲者在以养百千万忙人,其必无冀于有道者矣,则亦蕃其种类而己。然则侯所为存寺者,或不在田而在道,饭器无殊,香色有异。2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乐:喜爱;此皆天下之闲人也:判断句;甘:使动用法,让享受。(2)一:竟然;“反”通“返”,返

41、还;徒:一类人。参考译文:天下有清闲的人就有清闲的地方,有忙碌的地方就有忙碌的人。什么是忙人呢?在朝廷上争夺名位,在集市上争夺利益,这些都是天下的忙人,也就有忙碌的地方使他们劳累。什么是清闲的人呢?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这些人都是天下的闲人,(世上)也就有清闲的地方让他们享受了。享受与吃苦(受累)这两者,实在是不知对于道怎么样,但是对于情趣而言就相差远了。(忙人)在朝廷、集市积累名利后,就会置办田产房屋;(闲人)在游山玩水之余,就会修建寺庙道观。所以寺庙道观这样的地方,是忙人不会停留的;而田产房舍,也是闲人不会抢占的。临川自古以来就是名郡,五峰、三市都在这里。三市是一个做买卖的地方。

42、五峰之间,听说有九皇道观,十三个寺庙。自从明朝建立以来,大多被忙人分割抢夺光了,竟然到连(僧人)都没有地方吃到稗子粥了。而古永安寺是境内岿然不动独自完好的地方,但那里的田地也大半没有了。邑侯袁公从薪州、黄州任职,后来来到这里担任县令。打开地图慨叹说:“临川人憎恶闲人,竟然到了这地步,能听从我的劝导返还寺观田地的,就是我的同类人。“于是郡内弟子刘某首先登记了所买的田地若干亩,上交给邑侯袁公以归还给寺里,邑侯袁公为此感到很高兴。恰恰在这个时候,有个僧人大千购得南都藏经来到永安寺,并恭敬地放置在寺里。邑侯袁公说:“(现在永安寺里)有那些经书了,但没有人(来诵读)又怎么办呢?”于是有个浮梁僧人水月,精

43、心苦练修行,精通经书评唱的要义,刚好来到并居住在这里。有名望的人和他交游,才知道有所谓佛教宗派。时间长了以后,长干寺僧人大初来(古永安寺)讲授莲华经,听的人有一千多人。他们能得到寺田的供给,没有不欢喜赞叹的,都说:“这原来是我们邑侯袁公的福田啊。”唉!当忙人急着得到这些田时,难道不是说他们是没有父母妻子儿女的人,是先王所禁止的游民吗?我不是真的对他们夺取那些田的好处有所憎恶,(他们)姑且是来繁衍自己的种类罢了。唉!这就是所说的夺取闲人的财物来供养忙人啊,同那个说法本来就是一个意思。然而试着来告诉他们,假使天下都是忙人而没有一个闲人,都是忙忙碌碌的地方而没有一处清闲的地方,那么哪里还是社会的本来

44、面貌呢!况且现在跟随在佛、道两家后面游学悟道的,他们也都从事某种行业,不是先王所禁止的游民。如果他们是游民,法令坚定地禁止他们(占有田地)好久了。可惜的,游人不是真正的游人,而闲人不曾清闲啊。既不清闲也不能各处从容地行走,是不可以涉足道的。如果把百千万个闲人的财物掠夺来供养百千万忙人,那样也一定是对有道的追求不抱希望了,繁衍自己的种类罢了。这样那么邑侯袁公为保存寺庙所做的事情,或许不在田地而在于布道。盛饭的器皿没有什么不同,但香色有异。后来游闲往来从这块田地获得供给的人,他们或许也会对邑侯袁公的宏大的心愿有所感慨吧。(2021上海市建平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送武进龚明府之官序(

45、南唐)徐铉古人有言,士君子志竟既立,名誉不闻,盖朋友之过也。呜呼!予於龚生有之。始予居献纳之地,生已为赤县尉。尝窃议谓生宜参谏垣宪府之任,而未果拔茅之志,遽为赋鵩之行。生不旋踵亦左授天长用武之地。朝廷置建武军于其所,使为将者治之,习兵与儒,其志不通也。处长与佐,其势不钧也。军市之征,日困於民。王泽之流,不被于俗。及生之至,官联始举。删烦革弊,丕变旧风。逾年告归,举邑之民,相率遮道不听去。乃潜匿佛庙室中,耆耋辈索而获焉,扶之上车,拥之而还,竟不得已中夜而遁。异哉!遗爱之风若此,考功之吏弗闻。丙寅岁,予避兵于池阳,遇生侍亲郡中,勉之东下。是时甘泉有烽火之急,天子下哀痛之诏。予谓生必自致青云之上,以解天下之倒悬。而出入三年,始为武进宰。噫!非朋友之过乎?尝试论之曰:才不才在我,用不用在时。道之所存,其人乃贵。功名宠禄,何足算哉!苟泽及于民,教被於物,则百里之广,千室之富,斯可矣。与夫扬孟之徒,坎坷闾巷,垂空言于後世者,不犹愈乎?行矣龚生,苟有良田,何忧晚岁。赠言之要,其过此乎?26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乎B耶C焉D矣27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立下远大志向,但是声名没有得到很好地传扬,大概是因为在交朋友上有过失。B龚明任期满了之后,按照惯例归去,但是当地百姓不舍得他离开,最后他选择留任。C作者认为龚明以实干恩泽百姓,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