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模考真题 · 河南省名校高三4月语文模考古诗阅读专题.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42316688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模考真题 · 河南省名校高三4月语文模考古诗阅读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模考真题 · 河南省名校高三4月语文模考古诗阅读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模考真题 · 河南省名校高三4月语文模考古诗阅读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模考真题 · 河南省名校高三4月语文模考古诗阅读专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模考真题河南省名校高三4月语文模考古诗阅读专题河南省五市2022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望蓟门祖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注:蓟门:在今北京西南,依山靠海,地势险要,是唐 朝重兵屯驻地。关北是契丹族。燕台:即黄金台,燕昭王建 台,置千金于其上,以招纳天下贤士。14.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笳鼓喧喧”渲染出一种欢快的气氛,同时这又是集结 军队奔赴沙场的序曲。B.本诗前三联均是远望之景,

2、意象雄浑阔大,表现诗人豪 迈开阔的胸襟。C.颈联看似写景,实那么写事,既表达了 “战”,又写出了 “守”,内涵丰富。D.尾联运用班超、终军两人的典故,抒发作者渴望投笔从戎、立功疆场的豪情。“衬托” “羁旅之苦” “思乡之愁”各1分;中,“以动衬 静或反衬” “喜悦” “热爱”各1分。意思相近即可。)河南省顶尖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素养调 研语文试卷(二)(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明妃曲(节选)陆游汉家和亲成故事,万里风尘妾何罪?掖庭终有一人行,敢道君王弃蕉萃?双驼驾车夷乐悲,公卿谁悟和戎非!太古以来无寸草,借问春从何处归?【注】此诗作于南宋绍熙五年(1194

3、年),当时诗人70 岁,居于故乡山阴。当时南宋政府对金人多采和亲的政策。 蕉萃:同“憔悴”。14.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开篇两句中,陆游认为汉与匈奴和亲是外交惯例,昭君 是和亲制度的牺牲品。B.第三、四句借昭君的心理活动描写,塑造了留恋君恩、 怨而不怒的昭君形象。C.第六句,诗人委婉表达了对南宋和亲政策的立场,暗示 了群臣与其政见不合。D. “双驼”点明塞漠之地,“无寸草”写出塞漠的荒僻,暗示昭君异域生活不易。15.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最后两句对全诗情感表达的作用。【1415题答案】【答案】14.B15.一语双关,回味悠长。“春”既指节 令,又指家国前途。“无

4、” “何”等字眼暗指家国前途未卜, 安昌无期。以景结情,委婉含蓄。域外之地寸草不生,何来 春意,诗人委婉批判了南宋朝廷和亲制度的弊端。以问结 尾,增强语气。最后两句紧承前文,不仅追问“春归”之时, 更在委婉质问南宋朝廷苟且偷安。【解析】【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的能力。B. “留恋君恩、怨而不怒”错误。第三、四句意为“既然 宫女中终会有一人要远嫁出行,我又怎敢说君王是嫌弃我这卑 陋的宫妃”,无留恋君恩,有怨有怒。应选Bo【1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太古以来无寸草,借问春从何处归”意思是,自古以来 域外之地寸草不生,何来春

5、意?从修辞手法看,“春”字运用了双关修辞,表层含义指的 是节令的春天,深层含义指的是国家的春天,即国家的未来;“借问春从何处归”运用反问修辞,以问结尾,加强了对南宋 朝廷苟且偷安的批判语气。从表现手法看,“太古以来无寸草,借问春从何处归”这 句话用在尾联,既是写景句,又蕴含了深沉的情感,委婉含蓄 地表达了对南宋朝廷和亲制度的批判,以景结情,含蓄蕴藉。河南省洛阳市创新开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4 月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题柱二首并序(其一)陈师道永安驿廊东柱有女子题诗云:“无人解妾心,日夜长如 醉。妾不是琼奴,意与琼奴

6、类。”读而哀之,作二绝句。桃李摧残风雨春,天孙河鼓隔天津。主恩不与妍华尽,何限人间失意人!注琼奴,据刘斧青琐高议前集卷三载:琼奴姓 王,本是仕宦大家少女,流落为赵奉常的小妾,受尽大妇鞭笞 凌辱,赵虽欲回护而无能为力。后来她随赵家赴荆楚,路过淮 山驿,在驿馆墙上题了一段写自己生平遭际的话。王安石之弟 王平甫闻之,为其作长歌以哀其事。天孙即织女星,河鼓即 牵牛星。14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诗的首句写春天桃李横遭风雨摧残,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琼奴的悲惨境遇。B.第二句写织女牛郎隔天河相望,与秦观的“纤云弄巧,飞星传恨”运用的是同一典故。C.第三句写“主恩”阻隔

7、,致使女郎无法在芳菲年华追 求、享受自己的幸福。D.在前三句层层蓄势的基础上,结句长吟咏叹,用反问拓 开一笔,幽怨而不失蕴藉。15 .诗前小序说,“读而哀之,作二绝句”。请结合全诗及 序分析诗中之“哀”有几层含意? (6分)14 . A【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及鉴赏艺术手法的能 力。“拟人的手法”错误,应是“比喻的手法”;另外“写出 了琼奴的悲惨境遇”不准确,应是和琼奴、题柱女郎有同类遭 遇的女子。15 .女郎自哀。琼奴事固可哀,尚有平甫一歌,寄予同 情,足堪千古,而她与琼奴遭际相同,但比琼奴更为悲哀寂 寞。诗人对女郎及有相同遭遇的女子的同情。借女郎哀叹 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共同的遭

8、遇,使诗人把自己与这 位女郎联系在一起了。与其说是哀人,不如说是诗人自哀。(每点2分)【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对于诗歌情 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表达方式,二是 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答题前 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15.客心因何而惊?请结合前三联简要分析。【1415题答案】【答案】14.A15. (1)首联:军营中吹笳击鼓,号令严 明,军旗高扬,军容严整,令诗人内心震惊。(2)颔联:连绵 万里的积雪以及积雪所反射的寒光,显示了环境的恶劣,让人 心惊。(3)颈联:战场上升腾的狼烟遮蔽了胡地的月光,紧张 的形势令人心惊,但蓟门

9、有渤海、燕山的拱卫,防守严密,更 让人震撼。【解析】【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A. “欢快的气氛”有误,“笳鼓”来自“汉将营”,表现 的是军营中号令之严肃,且首句就写了 “客心惊”,故应是紧 张的气氛。应选Ao【1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燕台一望客心惊”,一个“惊”字,道出他这个远道而 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客心因何而惊呢?首先是因为汉家大将 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叠,可见军营中号令之严肃,军容之 整肃,令人震惊。往远处望,“万里寒光生积雪”,冬季本已甚寒,何况又下雪,又是多少天的积雪,更是连绵千万里的雪;雪如此之广,又积得如此之厚,不说

10、它是怎样的冷了,就是雪上反映出 的寒光,也足以令人心神震慑,托出“惊”字。再向高处望, “三边曙色动危旌”,只见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 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这种肃穆的景象,暗 写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边防地带如此的形势 和气氛,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了。向前方望,“沙场烽火连胡月”,写汉将进攻的态势。处 在条件如此艰苦。责任如此重大的情况下,边防军队却是意气 昂扬。笳鼓喧喧已显出军威赫然,而况烽火燃处,紧与胡地月 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不仅没有塞上苦 寒的悲凉景象,而且壮伟异常。又向周围望:“海畔云山拥蓟 城。”蓟城带山襟海,天生是拱卫大唐的边疆

11、重镇,防守的形 势是那么稳如磐石。一攻一守,紧张的形势与防守的严密让人 震撼。河南省安阳市202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龙吟牡丹王沂孙晓寒慵揭珠帘,牡丹院落花开未。玉栏干畔,柳丝一把, 和风半倚。国色微酣,天香乍染,扶春不起。自真妃舞罢,谪 仙赋后,繁华梦、如流水。池馆家家芳事。记当时、买栽无地。争如一朵,幽人独对,水边竹际。把酒花前,剩拚醉了,醒来还醉。怕洛中、春 色匆匆,又入杜鹃声里。【注】王沂孙:南宋末期词人,亲历了宋朝由危而亡的 过程。“自真妃”句:“真妃”即杨玉环。杨太真外传 载,开元中,唐玄宗与贵妃

12、乘月夜在兴庆池沉香亭前赏牡丹, 命李白进新词以助兴。玄宗由于耽于享乐,荒于国政,终导致 安史之乱,杨贵妃被赐死马嵬。14.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上片中“玉栏干” “柳丝”等描写交代了牡丹生长的环 境,从侧面烘托牡丹形象。B.词中从视觉、嗅觉角度写牡丹,又以“微” “乍”等 词,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牡丹之美。C.下片独赏牡丹,与牡丹种植、观赏盛况对照,表现了词 人落寞无助的心情。D.这首词文辞妍丽,托物寓意,借牡丹寄托心事,含蓄纤 曲,形成婉约俳恻的气氛。15.这首词“叹亡国之恨,发遗世悲慨”,请从词中找出两 处简要分析。【1415题答案】【答案】14.C15.上片“

13、自真妃舞罢,谪仙赋后,繁华梦、 如流水”以玄宗宠爱杨玉环的享乐荒政终于导致安史乱指宋 朝,玄宗的荒淫误国也正是南宋朝廷的写照。借唐宫遗恨抒心 中宋亡之感慨。下片结尾感叹花事将了,忧虑京洛春光虽好, 而帝业恐与春光俱逝,到时江山沦亡,生灵涂炭,发遗世悲 慨。【解析】【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的能力。C.”表现了词人落寞无助的心情”错误,“争如一朵,幽 人独对,水边竹际”是主张赏花只有在幽静清雅的溪岸竹旁, 静心一人观赏牡丹才为有益。应选C。【1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赏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自真妃舞罢,谪仙赋后,繁华梦,如流水,真妃即杨 玉环,被玄宗册封贵妃,深得宠爱。真妃

14、聪明美丽,晓音律, 能歌善舞。然而,“繁华梦,如流水。” “渔阳蕈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 死。”玄宗的享乐荒政终于导致安史乱起,在赴蜀途中六军发 难,玄宗被迫命杨贵妃自缢于马嵬坡前。真是春梦如流水,一 去而不复返,“此恨绵绵无绝期。”碧山写玄宗而指宋朝,玄 宗的荒淫误国也正是南宋朝廷的写照。借唐宫遗恨抒心中宋亡 之感慨。“怕洛中春色,匆匆又入,杜鹃声里“,瞻望国家前程, 忧虑京洛春光虽好,白雁南来,帝业共春光俱逝,江山沦亡, 生灵涂炭。杜鹃声声“不如归去”予人以警策。此处词人咏花 自悼,叹帝业与春光俱逝,发遗世悲慨。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市联盟202

15、1-2022学年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李商隐诗只采黄金实,郢曲新传白雪英。素色不同篱下发,繁花疑自月中生。浮杯小摘开云母,带露全移缀水精。偏称含香五字客,从兹得地始芳荣。【注】宋玉对楚王问中有“客有歌于郢中者其 为阳春水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 弥高,其和弥寡”。浮杯,满饮。五字客,据世说新 语所载,魏司马果王命中书令虞松作表,虞松写完后上呈, 却不合景王之意,让他再行决定。但虞松思路枯竭,半天不能 更改,心想此事,面带难色,当时钟会见之便拿过来看,为他 改定了五个字,虞松心悦诚服。再

16、送景王之时,景王惊问虞 松,虞松吐实之后,景王叹道:“如此大才,应予重用。”.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这首诗既是咏物诗,也是应和诗,是诗人对马郎中移 白菊见示的应和之作。B.首联对句运用典故,暗示了马郎中以白菊所作诗作如同 阳春白雪般高雅,和者盖寡。C.颔联对句指出盛开的白菊给人以错觉,好像是从月宫里 生长出来的,非凡花俗卉。D.颈联运用比较修辞,赋予白菊云母的特性,形象地表现了白菊花瓣晶莹剔透的特点。14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简要 概括。(6分)14 . D (颈联运用比喻,把白菊比喻成云母,生动形象地表 现了白菊花瓣晶莹剔透的特点。)15

17、 .对白菊的喜爱之情;对白菊高洁品格的赞美; 对马郎中才情的赞美;对白菊得遇知音的欣喜之情。(每点2 分,答任三点即可,酌情给分)河南省许平汝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核心模拟卷(六)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寄殷尧藩先辈许浑十载功名翰墨林,为从知己信浮沈。青山有雪谙松性,碧落无云称鹤心。带月独归萧寺远,玩花频醉庾楼深。思君一见如琼树,空把新诗尽日吟。【注】许浑:字用晦,晚唐诗人,晚年因痛恨朝廷污 浊,寓居润州。殷尧藩:早年贫困,后中举当官,但不久就辞 官做了隐士。萧寺:僧寺、寺院。梁武帝萧行造寺院,命萧 子云书“萧”字,后以佛寺称为萧

18、寺。庾楼:指晋人庾亮建 造的高楼。白居易曾有诗云“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 人”。14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首联表达殷尧藩有功名和学问却宦海浮沉,借此暗示了晚唐朝政的黑暗。B.颈联以好友归去的孤影对照自己醉酒玩花的憨态,表达 对友人的思念。C.尾联把好友比作瑶池仙树,既是对他学问品德再次肯 定,又呼应了首联。D.全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肯定,也表达了希望随友人 归隐田园的愿望。15 .诗歌领联一直为人所称道,请分析这一联是如何表情 达意的? (6分)14 . D (“也表达了希望随友人归隐田园的愿望”理解错 误,全诗主要表达的是对友人高洁情怀的赞美,

19、对友人的思 念,对友人有才德却不得重用的不平,没有表达希望随友人归 隐的想法。)15 .通过比喻的手法,作者以青山、碧空自喻,把好友 比作孤傲的松树,并且将友人高洁的心灵称为鹤心;借用丰 富的意象,通过青山、松鹤表达友人高洁志趣和自己对他的仰 慕;巧用“谙”和“称”两个动词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松性 与鹤心的了解。(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赋 分)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适应性联 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夜宿田家戴复古餐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雨行山崎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

20、蝶梦中归。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1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 “走路歧”可见诗人四处漂泊,行踪无定;“旧征衣” 可见诗人之困窘。B.诗人有雨行山路之苦,又有夜宿田家之喜。一 “苦” 一 “喜”,比照鲜明。C.庄周化蝶,真实与虚幻难分,诗中运用典故,抒写了诗 人迷茫怅惘之感。D.诗歌以景结情,以“自飞”写大雁,使客观景物带上了 浓厚的主观色彩。15.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写道:“明月别 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请赏析戴诗和辛词中“蛙声”运用之精妙。(6分)答:14 . B (“夜宿田家之喜”错,诗人的情感应是感伤。)15 .戴诗中,“蛙声”嘈杂喧闹,诗人以此衬托四处漂泊 的羁旅之苦、久游思归的思乡之愁。辛词中,词人夜行黄沙 道中,夜深人静,稻花飘香,一片“蛙声”,词人以动衬静, 以此抒发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