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姜冲剂检验操作规程.doc

上传人:恋****泡 文档编号:4230528 上传时间:2021-06-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13姜冲剂检验操作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013姜冲剂检验操作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13姜冲剂检验操作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3姜冲剂检验操作规程.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件编号:ZL-SOP-CP-01300 第 7 页 共 6 页文件名:姜冲剂检验操作规程制定人:制定日期:分发份数:5审核人:审核日期:颁发部门:GMP办批准人:批准日期:生效日期:分发至:质量保证部、质监科、质量检验中心代号 C13品名 姜冲剂拼音 Jiang Chongji 规格及包装每袋装15g,相当于原药材3g。处方依据 WS3-B-1202-92法定标准及标准依据 本品为干姜提取物制成的冲剂。【制法】取干姜,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82%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缓缓渗漉至渗漉液味淡,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加蔗糖粉适量,制成颗粒,低温干燥,即得。【性状】本品

2、为淡黄色或黄色的颗粒;肯姜的香气,味甜而辣。检查方法:取本品10g,置白板上自然光下观察,颜色应符合规定;用舌尖少许样品,性味应符合规定。【鉴别】取本品5g,置研钵中加10ml研磨约10分钟,滤过,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1)取滤液2ml,加三氯化铁试液23滴,显棕黄色。(2)取滤液2ml,加二硝基苯肼试液23滴,生成橙色沉淀。【检查】醚溶性浸出物取本品约20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适量,加热回流至提取物无色,放冷,滤过,滤液低温浓缩至约20ml,置已恒重的蒸发皿中,继续低温浓缩至干,残渣置硫酸干燥器中干燥24小时,迅速精密称定,计算,即得。本品含醚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0.35%。其他

3、应符合冲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粒度】取单剂量分装的颗粒剂5袋,称定重量,置药筛内过筛。过筛时,将筛保持水平状态,左右往返轻轻筛动3分钟。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四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过8.0%。【水分】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XH)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5.0%。检查方法:取本品粉末25g,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瓶中,厚度不超过5mm,精密称定,打开瓶盖在100105干燥5小时,将瓶盖盖好,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精密稳定重量,再在上述温度干燥1小时,冷却,称重,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止。根据减失的重量,计算供试品的含水量(%)。【溶化性】取供试

4、品10g,加热水20倍,搅拌5分钟,立即观察。可溶性颗粒剂应全部溶化,允许有轻微浑浊。【装量差异】装量差异限度:5%。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分别称定每袋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的重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超出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并不得有1袋超出限度一倍。【生物限度检查】 按二OOO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检验,结果应符合以下要求:杂菌总数: 1000个/g 霉菌总数: 100个/g 大肠杆菌: 不得检出活螨. 不得检出检验操作方法:1、前准备(1)将供试品及所有已灭菌的平皿、锥形瓶、匀浆杯、试管、吸管(1ml、10ml)、量筒、稀释剂等移至无菌室内。每次试验所用物品必须事先计划,准备足够用量,避免操作中出入操作

5、间。编号后将全部外包装(牛皮纸)去掉。(2)开启无菌室紫外杀菌灯和空气过滤装置,并使其工作不低于30min。(3)操作人员用肥皂冼手,关闭紫外杀菌灯,进入缓冲间,换工作鞋。再用0.1%苯扎溴铵溶液或其他消毒液洗手或用乙醇棉擦手,穿戴无菌衣、帽、口罩、手套。 (4)操作前先用乙醇棉球擦手,再用碘伏棉球(也可用乙醇棉球)擦拭供试品瓶、盒、袋等的开口处周围,待干后用灭菌手术镊或剪将供试品启封。2、试液的制备(1)液体供试品 取供试品10ml,置灭菌锥形瓶中,加入90ml稀释剂,摇匀,作为1:10供试液。(2)固体、半固体或粘稠供试品 称取供品10g,置于匀浆杯或适当灭菌容器中,加入100ml0.9无

6、菌氯化钠溶液,用匀浆仪(30005000r/,2/4min),振荡器或乳钵研磨等方法分散混匀。3、供试液的稀释(10倍递增稀释法)(1)取23支灭菌试管,分别加入9ml灭菌稀释剂(此时操作一般为:左手执试管并将塞打开,倾斜,右手执10ml吸管吸量,注意:勿在乙醇灯焰将供试管中菌细胞杀灭)。加完稀释剂后,试管塞应立即塞上。(2)另取1支1ml灭菌吸管吸1:10均匀供试液1ml,加入装有9ml灭菌稀释剂的试管中混匀,即为1:100供试液。以此类推,根据供试品污染程度,可稀释至1:10、1:100、1:1000等适宜稀释级(至少共3级),每递增1稀释级,必须另挽一支吸管。在作10倍递增稀释时,吸管插

7、入1级稀释液内不低于液面2.5cm,反复吸吹约10次。吸液时,应先吸至高于吸管上部刻度少许,然后提起吸管,贴于试管内壁调整液量至刻度,再沿第2级稀释管的内壁靠近液面(勿接触液面)缓慢地吹出全部供试液(吸管内应无粘附或残留液体),然后将吸管放入消毒缸内。4、注平皿 在进行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以刻稀释吸管,吸取各级稀释液各1ml至每个灭菌平皿中(从高稀释级至低稀释级吸液时可用1支吸管),每一稀释级注23个平皿(此时,一般为左手执平皿,将盖半开,右手执吸管),注平皿时,将1ml供试液慢慢全部注入平皿中,管内无残留液体,防止反流到吸管尖端部。注平皿时,将1ml供试液慢慢全部注完毕,另2个作霉菌、酵母

8、菌数阴性对照,如另用YPD琼脂测定酵母菌数时,则再增加2个平皿作酵母菌数阴性对照)。5、倾注培养基 将预先配制好的培养基(细菌计数用营养琼脂,霉菌、酵母菌计数一般用玫瑰红钠琼脂)熔化,冷至约45时,倾注上述各个平皿约15ml,以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快速旋转平皿混匀,注意,混匀时勿将培养基溅到皿边及皿盖上,置操作台待凝。6、培养 细菌计数平板倒置于3035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霉菌、酵母菌计数平板于2528培养箱中培养72小时。7、菌落计数(1)一般将平板置菌落计数器上或从平板的背面直接以肉眼点计,以透射光衬以暗色背景,仔细观察。勿漏计细小的琼脂层内和平皿边缘生长的菌落。注意细菌菌落与霉菌菌落和酵

9、母菌菌落以及它们与供试品颗粒、培养基沉淀物、气泡等的鉴别。必要时用放大镜或用低倍显微镜直接观察或挑取可疑物涂片镜检。(2)供试品如为微生物制剂,应将有效微生物菌落排除,不可点计在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数内。排除的方法需按该制剂微生物品种而定,并须观察菌落特征及染色形态。(3)供试品稀释液常含有不溶性原料、辅料,培养基注皿后亦可能产生沉淀物,经过培养后的时形成数量很多且难与菌落肉眼相鉴别的有形物。为了有利于菌落计数,可在操作时将适宜稀释级的供试液多增加注皿(12个平皿),注皿后不经培养而放置于冰箱(勿结冻)中,在计数菌落时作为对照。或用0.001TTC营养琼脂注皿,经培养后可将细菌菌落与其他有形物区

10、别开来。有些软膏等非水溶性供试品,经营养琼脂注皿后呈乳白色,培养后生长的菌落不易辨认和点计,为防止这种情况,也可用0.001TTC营琼脂注皿,经培养后生长的菌落为红色,衬于白色背景上易于点计。(4)若平板上有2个或2个以上菌落重叠,肉眼可辨别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若平板生长有链状菌落,菌落间无明显界线,一条链作为一个菌落计,但若链上出现性状与链状菌落不同的可辨菌落时,仍应分别计数,若生长蔓延的较大的片状菌落或花班样菌落,一般不宜作为计数用。(5)记录各稀释级平板的菌落数,求出各稀释级2个或3个平板菌落的平均数。当菌落数在15以上的同稀释级二平板菌落数相差1倍时,该稀释级菌落数不得作为计

11、数依据;当2个平板菌落数均在15(含15)以下时,两个平板菌落数的差值允许范围为04,17,29,310,412,514,615。超出以上范围即视为操作误差,不得作为计数依据。(6)下列情况下、点计菌落时间需提前或延长培养时间: 菌落生长呈蔓延趋势者,细菌点计需在24小时,霉菌点计需在48小时作初步点计(点计霉菌菌落数时,动作宜轻,勿反复翻转平板或造成震动,使早期形成在孢子散落在平板的其他部位,又萌生新的霉菌菌落,导致计数误差)。 在48小时点计细菌,72小时点计霉菌时,菌落极小不易辨认,需延长培养时间47 天,再点计菌落数。 对有疑议的供试品以YPD培养基作酵母菌计数时,可培养至1周再点计菌

12、落数。(7)供试品按营养琼脂平板点计细菌菌落数;固体供试品按玫瑰红钠琼脂平板点计霉菌菌落数,一般液体供试品按玫瑰红钠琼脂平板点计霉菌及酵母菌总数。8、菌数报告规则(1)细菌数选取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稀释级,霉菌、酵母菌数选取平均菌落数在30100之间的稀释级作为报告菌数的依据。如只有1个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在30300(30100)之间,则将该稀释级的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2)如有2个相邻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在30300(30100)时,则按比值计算。当比值2时,则以2个稀释的平均菌落数均值报告。当比值2时,则以低稀释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 比值=(3)如有3个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均在

13、30300(30100)之间,则以后2个稀释级计算级间比值报告。(4)如各稀级平均菌落数均在300(100)以上,则按最高稀释级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如各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均在30以下,则按最低稀释级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5)如各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30100)之间,则以最接近30或300(100)的稀释级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6)如各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均无菌落生长或最低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小于1时,应报告菌数10个/g或ml。如供试品原液平板均未生长霉菌及酵母菌,报告未检出霉菌及酵母菌/ml。(7)当各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时,如高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大于或等于低

14、稀释级平均菌落数时,应以培养基稀释法重新测定,按测定结果报告菌数。培养基稀释法: 取低稀释级供试品(原液或1:10、1:100供试液)3份,每份各1ml,分别注入5个或5个以上平皿中(每皿0.2ml或0.2ml),每1个平皿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约15ml,混匀,凝固后,倒置培养,计数。5个或5个以上平板点计的菌落之和,即为每1ml菌落数,共得3组数据。以3份低稀释级供试液菌数的平均值乘以稀释倍数报告。9、结果报告(1)菌落数在100以内时,按实有数据报告。(2)菌落数大于100时,取两位有效数字报告,第三位按数字修约规则处理。10、复试 供试品细菌数、霉菌及酵母菌数其中任一项一次检验不合格,应重

15、新取2倍包装量供试品,依法作单项复试两份,以三次检验结果的均值报告。11、注意事项(1)供试品检验全过程必须符合无菌技术要求。使用灭菌用具时,不能接触可能污染的任何器物,灭菌吸管不得用口吸。(2)从供试品稀释至倾注琼脂培养基操作应在1小时内完成,避免由于时间过长导致菌细胞繁殖或死亡。(3)供试液稀释及注皿时应取均匀的供试液,以免造成实验误差。(4)为避免细菌菌落蔓延生长,宜采取下列方法处理:开盖干燥 将已凝固的琼脂平板开盖,倒置斜放于净化工作台上,开机12小时后合盖,放入培养箱培养;换陶瓦盖 将已凝固的琼脂平板盖上新近干热灭菌的陶瓦盖。加TTC于倾注培养基前,在每1000ml营养琼脂内加入灭菌

16、1%TTC溶液1ml(最终浓度为0.01%),混匀后倾注平皿。 一般情况下,以营养琼脂平板计数,玫瑰红钠琼脂平板计数霉菌、酵母菌数。在特殊情况下,如营养琼脂平板生长了霉菌、酵母菌,且多于玫瑰红钠琼脂平板的霉菌和酵母菌菌落数,则以营养琼脂平板的霉菌、酵母菌数报告;反之,如玫瑰红钠琼脂平板生长了细菌,且多于营养琼脂平板的细菌菌落数,则以玫瑰红钠琼脂平板的细菌数报告。如营养琼脂平板生长的霉菌、酵母菌数或玫瑰红钠琼脂平板生长的细菌菌落超过该品种微生物限度规定时,经复试2次,如3次结果的平均值仍超过规定,应判供试品不合格。标准依据:来源于(中国药典 2000年版一部附录XIII C)。标准依据 本标准来

17、源于WS3-B-1202-92、中国药典二OOO年版。内控项目 项目名称法定标准企业内控标准合格品优质品性状本品应为淡黄色或黄色的颗粒;肯姜的香气,味甜而辣。为淡黄色或黄色的颗粒;肯姜的香气,味甜而辣。为淡黄色或黄色的颗粒;肯姜的香气,味甜而辣。鉴别(1)、(2)应呈正反应(1)、(2)呈正反应(1)、(2)呈正反应检查本品含醚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0.35%本品含醚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0.35%本品含醚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0.35%粒度应符合规定符合规定符合规定水分应不得过5.0%不得过5.0%不得过5.0%溶化性应符合规定符合规定符合规定装量差异5%5%5%细菌总数1000个/g1000个/g50个/g霉菌总数100个/g100个/g50个/g大肠肝菌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活 螨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外观质量标准贴签整洁,包装完好,无破瓶或漏液现象。【功能与主治】暖脾胃,散风寒。、用于胃寒,心腹冷痛,胀满或外感风寒。【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5g,一日23次。【贮藏】密封。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