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食品有限公司程序文件.docx

上传人:德鲁****堂 文档编号:42161863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食品有限公司程序文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XX食品有限公司程序文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食品有限公司程序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食品有限公司程序文件.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1 加工用水卫生控制程序1.1水源:本公司使用的水源为深井地下水,水井口高于地平面并加盖封闭,各项指标符合GB5749-85生活饮用水饮用标准。1.2供水设施:供水设施完好,一旦损坏后立即维修。1.2.1公司内部保存有详细的供水网络图,以便对生产供水系统的管理和维护。1.2.2车间内的各个供水管按顺序编号,避免与非生产用水的交叉污染。1.2.3 供水管道为无毒无污染的PP-R材质管道。 1.2.4洗手消毒水笼头为非手动开关。1.3供水设施的监控1.3.1生产部负责对供水设施的维护和日常维修。1.3.2生产前生产部派专人负责对供水设备进行检查,对于检查不符合要

2、求的要立即维护,使供水设施处于完好状态。1.3.3频率:车间生产之前。1.4纠正措施:发现所使用的水源存在一定的问题,指标不符合要求时,立即终止使用此水源,并对使用水源加工的产品进行隔离评估,此水源经重新检测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质检科对水质检验结果不合格时应通知生产部制定消毒方案,并进行连续监控,待指标正常后转入正常检验。1.5水质检测。1.5.1标准:符合生活饮用水饮用标准GB5749-85 的规定。1.5.2监测项目与方法微生物:细菌总数、大肠菌群 。 余氯检测方法:试纸法。第1页 共49页1.5.3监测频率1.5.3.1每年要委托市级卫生防疫站对GB5749规定的水质指标进行二次全项目

3、分析,并有报告正本。1.5.3.2在生产期间,化验室每周对水的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进行一次化验,对水的余氯每天检测一次,半年内对所有的水笼头都检测到。1.5.4纠正措施质检科对加工用水水质的微生物检测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生产,制订消毒方案,并进行连续监控,只有当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时,才能重新生产。1.5.5生产用冰的卫生质量控制本公司不涉及用冰工序,故将此项删除。1.5.6废水的排放1.5.6.1排水道每日清扫。保持排水畅通,无淤积现象。1.5.6.2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单独排向厂外的污水处理厂,并有回水弯装置,能够防止污水的倒流。1.6 记录1.6.1生产用水检验记录1.6

4、.2官方水质检验报告1.6.3供水网络图第2页 共49页2 与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度2.1与食品接触的表面包括:2.1.1加工设备:脱皮机、切片机等。2.1.2工器具:摆料盘、不锈钢桶、挑拣桌等。2.1.3包装物料,在加工员工工作服、手套等。2.2设备的使用与管理2.2.1制作要求:车间内使用的各种加工设备和工器具均用不锈钢或塑料材料制成。易清洗,不含锌、铅材料,不用竹木品。2.2.2正确设计安装和维护,保持完好的状态。2.2.3制作精细,无粗糙焊接、破裂等。2.3与食品接触面的清洗消毒程序2.3.1加工设备的清洗消毒程序2.3.1.1脱皮机班前:清水冲刷。班后:用200-250ppm的次氯酸钠溶

5、液泼洒消毒约3分钟后并用清水冲刷。连续运行生产可根据实际需要清洗消毒。2.3.1.2切片机 班前:清水冲刷。班后:用200-250ppm的次氯酸钠溶液泼洒消毒约3分钟后并用清水冲刷。连续运行生产可根据实际需要清洗消毒。2.3.2工器具清洗消毒程序(不锈钢桶、摆料盘等)班前:100-150PPm NaClo擦拭后用清水洗净;班后:清水擦拭后用100-150PPmNaClo溶液擦拭再用清水冲洗。2.3.3工作服清洗消毒程序(工作服、帽子、鞋)。2.3.3.1工作服、帽子第3页 共49页清水 加入洗涤剂机洗 手工揉洗 清水冲洗干燥(晾干) 臭氧消毒不少于60分钟。工作服、帽子,每班次清洗1次2.3.

6、3.2工作鞋。清水浸泡 加洗涤剂用刷子刷 清水冲洗 干燥 臭氧消毒不少于60分钟。工作鞋每班次清洗1次。2.3.4包装物料2.3.4.1包装物料验收标准:按照公司内控标准检验控制。包装材料库有防虫、防鼠设施,内外包装严格分开,下有垫板,库内干燥、清洁、防霉、防潮。2.3.4.2包装物料在成品包装前,先放入包装物料暂存库,用臭氧杀菌,时间不少于30分钟。2.3.5空气 每天班前班后对更衣室及成品包装室的空气用臭氧杀菌不低于60分钟,浓度10-20mg/m3。2.4监控2.4.1每天工作前或工作完毕后,由车间主任负责对设备和工器具的清洗、消毒状况进行检查。2.4.2除车间主任对已清洗、消毒过的设备

7、和工器具进行外观检查外,质检员每月对其进行微生物检验不少于2次。2.4.3质检科对工作服清洗消毒后的效果检测微生物,每月不少于2次。2.5纠正措施2.5.1对于检查不干净的食品接触面应重新进行清洁消毒至合格。2.5.2微生物检测不合格应连续检测,并对此时间内产品重新检验评估,必要时更改清洗消毒方案。第4页 共49页2.5.3加强员工培训,培训卫生质量意识。2.6记录2.6.1日卫生检查记录2.6.2臭氧发生器运行记录第5页 共49页3 防止交叉污染3.1控制与监测3.1.1对新进厂员工进行基本的卫生知识培训。 3.1.2加工人员的操作不能导致交叉污染(包括饰品、头发、工作服、鞋、帽、手的清洁、

8、个人物品的存放等),具体如下:3.1.2.1进入车间,不得戴手表和饰品,不得化妆、留长指甲,头发保持整洁,不得外露。3.1.2.2保持工作服、鞋、帽整洁,不得与个人物品混放,离开车间或进厕所时必须脱下工作服、鞋、帽。3.1.2.3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物品不得带入车间,车间内严禁吃零食、吸烟等不良行为。3.1.2.4加工人员进入车间都要按“六步洗手法”消毒,其步骤为:清水冲洗 皂液洗手 清水洗手 50PPm次氯酸钠浸泡消毒30秒 清水冲洗 烘干(干手器)。3.1.2.5生产前,加工人员每次离岗或每次弄脏手后,都要及时清洗消毒双手,严格执行手的清洗和消毒程序。3.1.2.6各工序的加工人员不得随便串岗

9、,以避免交叉污染。3.1.2.7落到地上的产品不能再用,视情况降级或报废处理。3.1.2.8患有碍食品卫生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进入车间。3.1.2.9工作区域内,禁止随地吐痰,对着产品打喷嚏等不良行为。3.1.2.10公司对原料及包装材料进行严格检查管理,入库前由质检员检验合格方可入库,仓库人员严格分类保管,防止交叉污染。监测频率:开工前,生产过程中随时检查。3.2车间防护3.2.1车间密封良好,窗户有纱窗,朝外的门安装防鼠板、胶帘防止虫、鼠侵入。3.2.2车间的排气与进气要加以控制,防止空气的交叉污染,挑第6页 共49页选室、包装室采用空调调节,防止外来空气的污染。3.2.3用于加工、调配、

10、包装等设备与器具在使用前要确认是否已清洁消毒。3.2.4与食品接触的器具、设备表面被废水、污物等污染时或碰到了地面及其他不卫生物品时,立即清洁消毒。监测频率:加工前,生产过程中随时检查。3.3污水排放3.3.1废水直接流入下水道,防止溢溅,有回水弯不倒流。3.3.2车间排水沟管口径应有足够尺寸,以利于水通畅排出。3.3.3车间排水沟出口有防止有害动物侵入之装置,以上设施应每天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监测频率:班前班后车间主任负责监测。3.4纠偏措施3.4.1对新员工进行卫生培训。3.4.2在头发束缚、手饰的偑戴、手的清洗、个人物品的存放、加工车间内饮食等个人卫生上如存在问题,车间主任应按规定对工人

11、加以纠正,如有必要进行卫生培训,消毒液每四小时检测一次浓度,浓度达不到要求或较脏时进行更换。3.5记录3.5.1日卫生检查记录3.5.2消毒液监测记录第7页 共49页4 手的清洗和消毒、厕所设施的维护与卫生保持4.1控制与监测4.1.1洗手消毒设施设于车间入口处,洗手消毒设施设有充足的非手动开头,并设有干手器、消毒液等,手部消毒液为50PPm次氯酸钠,良好的进入车间洗手消毒程序是:工作人员更换工作服 换鞋 清水洗手 皂液洗手 清水洗掉皂液 50PPm次氯酸钠浸泡消毒 清水冲洗 烘手器干手。4.1.2在生产车间设有卫生间,并不会对车间造成直接污染,卫生间设施齐全,通风良好,干燥、方便清洁,水冲厕

12、所、污水排放畅通。入厕要遵守一定的程序:更换工作服 换鞋 入厕 出厕 洗手消毒 换工作服 换鞋 洗手消毒进入车间。4.1.3进入车间的工作人员应穿戴整齐洁净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工作人员严禁染指甲、化妆,并严格执行消毒程序,确保下列情况下彻底洗手、消毒:(1)工作以前;(2)上厕所以后;(3)接触废物、垃圾、脏的器具之后;(4)任何原因离开工作区返回后。4.1.4每次进入加工车间时由车间主任负责对工人的洗手消毒程序进行监督检查,并每日对车间的洗手设施进行监督检查,由化验室对员工洗手消毒后手的卫生状况进行微生物检测。4.1.5每班工作结束后,将工作服、帽、鞋拿到更衣室放入专用容器内,由洗衣房

13、人员统一清洗、消毒,干净的工作服放入指定的更衣柜内。4.2纠正措施第8页 共49页车间主任对更衣室、厕所设施的清洗工作进行监督、纠正可能会造成的污染的情况。4.2.1若卫生间设施、洗手设施损坏,由车间主任报办公室及时维修,并对工人不正确的入厕程序进行纠正。4.2.2对工人不正确的洗手程序进行及时纠正,并根据化验室微生物抽检结果对员工洗手消毒程序进行纠偏,直至符合卫生要求。4.3记录4.3.1日卫生检查记录第9页 共49页5 防止食品被污染物污染控制程序5.1污染物的来源与控制5.1.1空气中的灰尘与颗粒5.1.1.1工厂道路经过水泥硬化处理,且保持道路的清洁,以减少尘土。5.1.1.2厂区内种

14、植了草坪和冬青,进行了大面积绿化。5.1.1.3公司卫生检查小组每天对厂区的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对于卫生清扫不彻底的地方要及时清扫。5.2水滴和冷凝水的控制5.2.1发现与食品接触面有冷凝水现象时,应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有关措施,避免再发生,并格里有关的食品,待评估。5.2.2及时清扫。5.3外来危险品5.3.1外来危险品均由专人负责储存,并远离产品及包装物。5.3.2车间内严禁使用杀虫、杀鼠剂等有毒物质5.4无保护装置的照明设备和其它易碎物质5.4.1玻璃器具分类:照明灯、灭蝇灯、钟表等5.4.1.1车间、仓库安置三防灯。5.4.1.2定期检查玻璃器具的完好状态。5.4.1.3收集的碎玻璃用容器

15、密封后运出。5.5润滑剂:在生产车间内对设备维护保养时使用的润滑剂,按有毒、有害、化学物品控制程序进行控制。确保不会对食品造成污染。5.6残留清洁剂和消毒剂等化学物品。5.6.1严格按照规定比例对各种化学物品进行配制。5.6.2设备和工器具清洗消毒严格按程序进行。第10页 共49页5.7防害虫、鼠的器材放置不会污染原料、产品及其包装材料。5.8监控5.8.1厂区道路每天由专人清扫。5.8.2车间主任每天要对车间内玻璃器具的完好状况进行检查。5.9纠正措施5.9.1对可能造成产品污染的情况加以纠正,并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估。5.9.2对清洁消毒用品实施正确的管理。第11页 共49页6 有毒化学物质

16、的标识、储存和使用控制程序本公司使用的有毒化学物质有消毒剂、清洁剂、杀虫剂、机器润滑油、食品添加剂、化验室用有毒化学药品,并建有有毒有害物品一览表。6.1有毒化学物质的分类。6.1.1清洁消毒剂:次氯酸钠、洗洁精等。6.1.2杀虫剂:敌敌畏等。6.1.3机器润滑油:46#机油等。6.1.4化验室用有毒化学药品试剂:三氧化二砷等。6.2购买要求6.2.1所使用的有毒化学物质必须标有生产批号、主要成分、使用剂量及注意事项等。6.2.2监控频率:接收有毒化学物质时。6.3贮存要求6.3.1清洁剂、消毒剂、杀虫剂和机器润滑油等均由耐腐蚀且封口严密的材料盛放,并且远离生产加工区域,贮存于专用库内,并由仓

17、库保管员专人管理。6.3.2化验室用有毒化学药品均存放于试剂室内,并由专人保管。6.4使用6.4.1有毒化学物质的使用必须遵循使用多少领多少的原则,使用时填写好使用记录。6.4.2各生产环节用的消毒剂浓度与不同工序要求相一致,按配制规程配制,在有效期内使用。员工洗手和消毒:50-80PPm 次氯酸钠溶液工器具消毒:100-150PPm 次氯酸钠溶液。设备:200-250PPm 次氯酸钠溶液第12页 共49页6.5监控6.5.1部门负责人每天都要对使用的有毒化学物质进行检查,检查其标识是否明确,配制是否符合要求。6.5.2工作过程中要随时注意。6.5.3监控频率:接收有毒化学物质时。6.6纠正措

18、施6.6.1无产品合格证明的有毒化学物质拒收,对于资料不全的单独存放,获得所需资料后方可接收,资料不全的退给供应商。6.6.2标识不清或存放不当,应对其重新标识或纠正。6.6.3如出现乱拿误用及配比错误等情况,立即报告并据情况写出纠正方案。6.7 记录6.7.1有毒有害物品一监表6.7.2化学药品使用记录6.7.3消毒剂配制记录第13页 共49页7 员工健康与卫生控制程序7.1健康查体 每年公司都要组织生产人员(检验人员)进行一次健康查体,体检合格后上岗,必要时要做临时的健康检查。新员工必须经过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健康证由办公室统一保管。7.2员工进入车间时的卫生控制7.2.1洗手、消毒程序:

19、清水冲洗 皂液洗 清水冲洗50PPm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消毒30秒 清水冲洗 烘手器干手。7.2.2员工需接受车间主任如下检查,工作服是否干净、整齐,是否身上粘有异物,指甲是否过长,手是否有伤或化脓现象。7.2.3与生产无关的物品严禁带入车间,员工不得带首饰,不得化妆,涂指甲油等。7.2.4非生产人员进入车间,卫生消毒程序同7.2.1一样。7.3生产过程中的控制7.3.1生产车间严禁吸烟,出车间必须脱下工作服及鞋,换上一般工作服及鞋,进入车间必须重新按程序换工作服,洗手、消毒。7.3.3工作人员不得乱串岗。7.3.4工作过程中按要求定时洗手、消毒。7.4加强员工卫生意识的培训 公司制订年度培训计划

20、,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并记录存档。7.5监控频率:7.5.1每年进行1次健康查体。7.5.2车间主任每天对员工的健康状况都要进行了解。7.6纠正措施7.6.1调离工作岗位直至痊愈。7.6.2加强员工的卫生知识培训。第14页 共49页7.7记录:7.7.1年度培训计划7.7.2日卫生检查记录 第15页 共49页8 虫害的防治8.1加工车间各入口设有塑料软帘,灭蝇灯、挡鼠板,车间与外界联系的排水沟设有防护罩,以防止虫、鼠的侵入。8.2防鼠措施及方法8.2.1各员工入口设挡鼠板、胶帘。8.2.2车间下水道通口处用防护网密封,防止老鼠的进入。8.2.3物料库与厂区周围放置粘鼠板等捕鼠设施。 8.2.4

21、生活区:由专人负责清洁卫生,及时运走生活垃圾,保持清洁卫生。8.3防虫措施及方法8.3.1宿舍内外每天进行卫生清理,厕所每天清理2次,保持干净清洁卫生8.3.2 厂区内发现有虫害的滋生地,应及时清除并彻底消毒,严禁在与生产相关的区域喷洒杀虫剂,喷洒杀虫剂应在生产结束后进行。8.3.3车间及物料库安置蚊蝇诱杀器。8.3.4车间入口安装胶帘,窗户安装纱窗,防止蝇、虫侵入。8.4监控频率8.4.1由专人每日检查粘鼠板,对捕鼠情况做好记录,对杀虫灯,每日检查并清理做好记录。8.4.2杀虫剂是经国家管理部门批准的,保存好合格证明和相关证明。8.5纠正措施8.5.1根据发现死鼠的数量和次数以及老鼠活动痕迹

22、的情况,及时调整防鼠方案,必要时调整粘鼠板的疏密。8.5.2根据杀虫灯检查记录以及虫害发生情况及时调整灭虫方案。8.5.3害虫害鼠活动活跃的季节必要时加强措施。第16页 共49页第二章 加工设备设施维护保养程序2.1设备的识别和分类公司实现产品符合性活动所需的主要设备包括:脱皮机、切片机等。2.2设备的购置2.2.1生产部根据生产的要求及公司发展的需要,对设备进行采购,注明设备名称、用途、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等由总经理审核批准后,生产部具体实施采购,对采购的设备建立设备台帐。2.3设备的验收2.3.1采购完成的设备,由生产部组织车间进行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由生产部记录设备名

23、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随机附件及资料等内容。2.3.2验收不合格的设备,生产部与供方协商解决,如不合格进行退换。2.3.3生产部对验收合格的设备进行编号,备件办理入库,随机说明书、合格证、装箱单等文字资料交办公室存档。2.4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2.4.1生产部组织编写设备操作规程,发放给生产车间。所用的设备必须有操作规程,操作工应由生产部技术负责人培训合格后上岗。2.4.2生产部每年12月份制定下年度设备检修计划,按计划安排机修或车间人员执行。2.4.3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是预防事故发生的积极措施,在每天上班前、下班后15-30分钟,由操作人员进行。通过对设第17页 共4

24、9页备的检查,清扫和擦拭,使设备处于清洁、安全、润滑良好的状态。2.4.4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设备,经常巡回检查,操作中通过听、看、闻等方法观察设备的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2.5设备的报废2.5.1无法修复或无使用价值的设备,由生产部报总经理批准后,即可报废。2.5.2报废的设备应从生产区撤去,挂报废牌标识。2.6设备维护保养,制定检修计划2.6.1设备的维护保养分类规定:2.6.1.1一级保养:设备的一级保养定为三个月进行一次,除电器部分由电工负责外,其余由操作人员、设备维修人员共同完成。2.6.1.2清扫、检查、调整、电器部分,检查电器接触是否良好,接线是否牢固。2

25、.6.1.3彻底清洗、擦拭设备内外表面和死角部位,清除表面污垢、油污。2.6.1.4检查、调整必要的零部件,调整各运动部件的间隙,更换易损件。2.6.1.5检查紧固件和操纵装置,做到齐全可靠。2.6.1.6必要时对设备局部拆卸检查,调整和修复。保养后应达到:外观清洁、呈现本色,油路畅通,油窗明亮,润滑良好,设备磨损减少,设备缺陷排除,事故隐患消灭,设备操作灵活,运转正常,保持完好状态。2.6.2二级保养:设备的二级保养半年进行一次,以维修人员为主,操作人员为辅。2.6.2.1完成一级保养的全部检查内容。第18页 共49页2.6.2.2检查传动系统,修复更换磨损件。2.6.2.3清洗变速箱或传动

26、箱。2.6.2.4调整检查各操作手柄,使其灵活可靠。2.6.2.5清洁电机,更换润滑油,检查电机绝缘。2.6.2.6整理电器线路,做到线路整齐安全,接地线符合规定。2.6.2.7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调整、修复和更换必要的零部件。二级保养后设备应达到完好的标准,提高大修理间隔期内的设备完好率。2.7设备的检修分类的规定: 大修:分解整个设备,修理基准件,更换或修复全部磨损件,调整电气部分,清除缺陷,恢复设备原有性能,精度及效率,翻修外表。 中修:设备部门分解,修复或更换磨损件,对精度,性能达不到工艺要求的部位进行针对性修理,恢复设备精度,性能。 小修:针对日常检查发现的问题,拆卸部分零部件检

27、查、修整、更换或修复少量磨损件,同时检查、调整、紧固机件,恢复设备使用性能。2.8工作环境2.8.1人员定置 每台设备或每道工序将操作者定置,即规定具体的操作者名单,特定的工序或设备只能由经培训合适,有资格的操作者操作。2.8.2定置应考虑设备操作要求或工序要求及操作者的资格和能力。2.8.3没有操作能力的人员不能擅自操作。2.9物品定置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应放在指定的区域,并对不易区别的加以标识,物品不能乱放,防止混用、误用。第19页 共49页2.10现场文件2.10.1现场文件由使用人员妥善保管,保持运行有效,不准使用失效或作废文件,文件应保持清洁、清晰,并放在指定位置。2.11现场卫生2

28、.11.1应保持现场地面清洁,不得有积水,工作台要整洁,不得放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不得乱放,乱贴画,不得有灰尘。 工作区外不准有半成品、成品,保持通道顺畅。2.11.2下班前擦拭设备、打扫卫生,设备无油污、无灰尘。保持环境清洁,玻璃干净,环境设备卫生经下一班检查确认后方可交接,否则不得下班,下一班一旦接班,必须对环境卫生负责,下脚料放在指定的位置,不得乱放。当班应把下脚料及时清理出车间。2.12仓库、车间 严禁吸烟,配备防虫、防鼠设施,通风良好,光线充足,以确保食品卫生质量安全。2.13 记录2.13.1设备台帐2.13.2设备检修计划 第20页 共49页第三章 计量、监控设备校准程序3.1计量

29、、检测设备的申购、配备与购置3.1.1各部门根据使用部位提供的应用场合、精密度、量程等指标,确定种类、型号、测量范围、等级等。3.1.2使用计量、检测设备的部门需要配置添加该装置时,由该部门填写申购计划单,经总经理批准后,由指定采购员进行采购。3.1.3对公司购置的计量器具,品管部建立计量器具台帐。3.2计量、监控设备的周期校准3.2.1由品管部负责编制年度检定计划,根据计划执行周期校准。3.2.2强制校准的设备仪器,送国家法定计量部门校准,并出具鉴定合格证书。3.2.3对进行的内部校准由品管部编制相应的校准方法、校准周期等内容,按校准周期实施校准。3.2.4校准合格的测量、检验设备,由校准人

30、员进行标识。3.3计量、监控设备的使用、搬运、维护和贮存3.3.1相关部门在使用过程中轻拿、轻放,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要求操作,确保设备的计量和监控能力与要求相一致,防止发生可能使校准失效的调整,并做好维护工作。3.3.2在使用计量、监控设备前,按规定检查是否正常,是否在校准有效期内。3.3.3使用过程中随时擦除上面的尘土污物,上油保养,在使用前调至最佳状态。3.3.4使用部门在计量监控设备的搬运、维护和贮存过程中,遵守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的要求,防止其损坏或失效。第21页 共49页3.4质检科做好计量、检测设备的校准记录。3.4.1发现计量、检测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汇报主管部门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31、3.4.2确定计量、检测设备的失准时间,对已鉴定结果进行评价及时做好修复工作。3.5对使用年久、自然磨损而无法修复的计量、检测设备,使用部门填写报废单,并将原始记录卡、实物一并交主管部门审批。贵重大型设备报废时,相关部门报总经理批准后处理。3.6计量、监控设备的使用环境3.6.1计量、监控设备的工作环境:计量、检测设备和附件保持清洁、适宜的工作环境,保持温、湿度和振动程序的适宜,并符合相关技术文件的规定。3.7记录3.7.1检定计划3.7.2计量器具台帐3.7.3校准记录第22页 共49页第四章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4.1加工流程入库贮存4.2过程设置车间工艺过程划分为一般、关键、特殊工序。4.2

32、.1关键工序:脱皮、切片工序。4.2.2特殊工序:烘干工序4.2.3一般工序:除特殊工序和关键工序之外的其他过程。4.3一般工序控制原则:4.3.1生产工人通过培训上岗,转岗人员要经转岗培训,办公室确认后登记上岗。4.3.2按规定要求进行检验或试验,保持设备和设施的完好性。4.4关键工序控制原则:4.4.1除满足一般工序控制要求外,满足以下要求:4.4.2执行“定人、定机”制度,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保持相对稳定。4.4.3脱皮工序: 开启脱皮机,加入水并开启打气泵,待脱皮机运行正常后加入切蒂后的带皮大蒜。调整合理的转速确保脱皮质量,脱皮率控制在85%以上。4.4.4切片工序:漂洗完毕的蒜米加入切

33、片机,合理调整切片机使蒜片厚度控制在1.6-1.8mm,发现有刀形不均、鱼鳞片或连刀现象要及时更换刀片。第23页 共49页4.5特殊工序控制原则:4.5.1操作人员通过培训学习,合格后方可上岗。4.5.2加工过程监控记录由作业人员及时、完整、如实地填写。4.5.3烘干:蒜片进入炕道前,均匀摆放在烘盘内放入烘架进入炕道,烘烤温度控制在60-65烘烤时间控制在4-6小时,烘烤期间随时注意观察,每半小时做一次记录,确保产品质量。4.6过程要求4.6.1由销售部制订销售计划并通知生产部,生产部制订生产计划下达各班组。4.6.2生产部按计划要求,对设备进行修理维护,做好修理记录。4.6.3在生产过程中各

34、职能部门,按职责进行生产管理工作。4.6.4生产部负责生产现场的环境、卫生、产品码放整齐、物流畅通。4.7 卫生4.7.1原材料必须经过质检科检验,化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符合质量卫生标准和要求的不得投产使用,并要与合格品严格分开,防止混淆和污染产品。4.7.2生产设备、工具、容器、场地等在使用前后均彻底清洗、消毒,维修、检查设备时不得污染食品。4.7.3成品包装用的包装物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包装是在包装室进行,非包装人员进入包装间时,必须换工作服、帽、鞋,经过消毒后方可进入,防止异物带入包装间。4.7.4操作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4.7.5操作人员进入车间前,穿戴整洁统

35、一的工作服、帽、鞋,工作服应盖住外衣,头发不露于帽外,并要把双手洗净。4.7.6直接与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接触的人员,不戴耳环、戒指、手镯、项链、手表,不浓艳化妆、染指甲、喷洒香水等。第24页 共49页4.7.7上班时不酗酒,工作时不吸烟、饮酒、吃食物及其他有害食品卫生的活动。4.7.8生产车间不带入和存放个人生活用品,如衣物、食品、烟酒等4.8记录4.8.1烘干工序记录表4.8.2切片工序记录表第25页 共49页第五章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5.1不合格品的确认、标识、隔离5.1.1质检科对不合格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经过检验进行确认。5.1.2仓储科对确认的不合格品做出标识、隔离存放并做出记录。5.

36、1.3生产部对确认的不合格半成品进行标识、隔离、存放。5.14不合格记录的内容包括不合格品的名称、数量、生产工序及不合格的原因。5.2不合格品的分类设置原则5.2.1轻微不合格品指不影响产品性能出现轻微超标的不合格品。5.2.2一般不合格品指不影响产品主要特性的不合格品。5.2.3严重不合格品指影响产品主要特性的不合格品。5.3不合格品的判定、评审和处置5.3.1质检科对到厂原料是否合格进行判定、评审,对轻微不合格品和一般不合格品经协商后让步放行,发现严重不合格品时,通知采购部对不合格进行处置。5.3.2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生产部进行标识和隔离,并对不合格进行评审和处置。5.3.3对不合

37、格品根据情况,进行评审后,采取的处理方式有:混掺、让步放行、降级处理、报废等。5.3.4本公司让步放行的产品, 经顾客同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放行。5.3.5化验员对最终产品化验后,将信息以检验报告单的形式反馈给品管部,品管部进行判定评审,生产部按规定处置。5.3.6对返工后的产品,由化验人员加大化验频次,每批化验两次合格后,再由成品保管员入库。5.3.7销售后发现不合格的产品,业务部反馈信息给品管部后,第26页 共49页品管部向总经理提出退货或换货申请,总经理批准后由品管部处置。5.3.8品管部对不合格品处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并做好记录。5.4 文件、记录5.4.1质量记录控制程序5.4.2

38、检验报告单 第27页 共49页第六章 检验控制程序 品管部负责对本公司检验活动进行策划,确定原料、半成品与成品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取样方法、判定准则等。6.1进货检验控制程序6.1.1原料到厂后,由供应部通知质检科进行取样,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6.1.2本公司原料未经检验不入库,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对于轻微和一般不合格原料,不对最终产品造成质量影响的,经与供应商协商后可以让步接收;严重不合格原料,拒绝接收。6.2半成品的检验控制程序6.2.1质检科接到生产部通知后,到生产线取样后进行检验。6.2.2半成品未经检验不得流入下一道工序,经检验不合格的半成品由生产部进行标

39、识和隔离,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和处置,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6.3成品检验控制程序6.3.1成品检验由质检科负责实施,成品取样数量和取样方法按规定进行,成品检验项目和结果判定按有关规定执行。具体见实验室手册6.3所有成品只有在规定要求的检测项目及合同规定的各项检验和试验活动已圆满完成,检验结果在符合要求后才能入库或出厂,当最终检验出现不合格品时,必须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6.4 检验和化验记录产品检验报告单由品管部负责收集、整理和汇总,严格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进行。具体检验项目和操作规程见实验室手册第28页 共49页6.5记录6.5.1检验报告单6.5.2不合格品控制程序6.5.3质量记

40、录控制程序第29页 共49页第七章 产品标识、追溯管理程序7.1产品标识7.1.1进入公司的原料由质检科检验其质量满足要求后入库,以检验报告单和货物保管卡作为标识。7.1.2生产车间从仓库领取原料时,详细记录原料的品名、领取日期及数量等,以领料单作为标识。7.1.3半成品生产过程中,做好每道工序的必要记录以包装袋为标识。7.1.4加工完毕后的成品经检验合格,以成品包装袋和检验报告单作为标识。7.1.5购进的原料、半成品、加工后的成品的标识,未经质检科的同意,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换、涂改或损坏。7.1.6各相关部门负责所属区域内产品的标识,负责将不同状态的产品分区摆放,负责对所有标识的维护。7.2标识的管理7.2.1标识的有效性,由品管部统一安排并对实施进行跟踪。7.2.2标识损坏不清时,各责任部门及时通知品管部,由品管部采取更换或清除、销毁措施,保持物标一致。7.2.3各部门注意状态标识的保护和检查,发现无状态标识或标识不清的产品,将其隔离存放,再由品管部通知有关部门及时查清原因和应有状态,予以重新标识。7.3产品的可追溯性7.3.1生产部组织生产时做好生产过程的有关记录,发现质量和安全卫生问题马上进行追溯,依据各种标识和记录,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制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