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复习专题:文选翻译.doc

上传人:小****库 文档编号:4210213 上传时间:2021-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学考试复习专题:文选翻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自学考试复习专题:文选翻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学考试复习专题:文选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考试复习专题:文选翻译.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课第七课(第七课景公使晏子为东阿宰无)第六课楚人献鼋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梁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子家曰:“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反谮子家,子家惧而従之。夏,弑灵公。书曰:“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权不足也。君子曰:“仁而不武,无能达也。”凡弑君,称君,君无道也;称臣,臣之罪也。文言文翻译/解释:楚国人献给郑灵公一只大甲鱼。公子宋和子家将要进见,走在路上,公子宋的食指忽然自己动了起来,就把它给子家看,说:“以往

2、我遇到这种情况,一定可以尝到美味。”等到进去以后,厨师正准备切甲鱼,两人互相看着而笑起来。郑灵公问他们为什么笑,子家就把刚才的情况告诉郑灵公。等到郑灵公把甲鱼赐给大夫们吃的时候,也把公子宋召来但偏不给他吃。公子宋发怒,用手指头在鼎里蘸了蘸,尝到味道后才退出去。郑灵公发怒,要杀死公子宋。公子宋和子家策划先下手。子家说:“牲口老了,尚且怕杀,何况国君?”公子宋就反过来诬陷子家。子家害怕,只好跟着他干,夏季,杀死了郑灵公。春秋记载说:“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这是由于子家的权力不足的缘故。君子说:“仁爱而没有勇武,总是达不到的。”凡是杀死国君,如果只记载国君的名字,这是由于国君无道;记载臣下的名字,这

3、就是臣下有罪过。楚人献鼋於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於鼎,尝之而出。一个楚国人把一只鼋进献给郑灵公,郑灵公下令召大臣公子宋和子家来观看。接到召令的时候,子公(就是公子宋)的食指无意识地动了一下,他就把这现象告诉子家说:以后只要我出现这现象,就会吃到奇珍。等到进见灵公的时候,屠夫正要杀鼋,子家与其相对哈哈大笑。灵公就问(为什么笑),子家把子公的话告诉了灵公。等到大家要吃及鼋时,灵公故意不让子公吃。子公生气了,把手指放到锅里一染,尝了下手指,就走出去了。(楚归晋知罃

4、 (成公三年)【原文】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谷。”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

5、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注释】 归;送还。公子谷臣:楚庄王的儿子。连尹襄老:连尹是官名,襄老 是人名。求:索?(zhi yTpg);l饩漯漱I子,在泌之战中被楚 国俘虏。于是:在这个时候。佐中军;担任中军副帅。(4)治戎:治 兵,演习军队。这里的意思是交战。馘(gU0):割下敌方战死者的左 耳(用来报功)。这里与“俘”连用,指俘虏。(6) 鼓:取血涂鼓,意思 是处死。即戮(lu):接受杀戮。(8)惩:戒,克制。忿:怨恨。 (9)宥(y0U);宽恕,原谅。(10)与及:参与

6、其中,相干。(11)任:担当 (12)外臣:外邦之臣。臣子对别国君主称外臣。(13)宗:宗庙。 (14)不获命:没有获得国君允许杀戮的命令。(15)宗职:祖宗世袭的职位。 (16)偏师:副帅、副将所属的军队,非主力军队。(17)致死:献出生命。【译文】晋国人想把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体归还给楚国,用 来换回知 。这时荀首经担任晋国的中军副帅,所以楚国人答 应了。楚共王为知罃 送行说:“您大概很恨我吧?”知罃 回答说:“两 国兴兵交战,臣下没有才能,不能胜任职务,所以成了你们的俘虏。 您的左右不把我杀掉取血涂鼓,让我回晋国去接受刑罚,这 是君王的恩惠。臣下确实不中用,又敢怨恨谁呢?楚王说:“

7、那么 感谢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都为自己国家的利益考虑;希望 解除百姓的痛苦,各自抑制自己的怨忿,以求相互谅解。双方释 放囚禁的俘虏,以成全两国的友好关系。两国建立了友好的关系 臣下没有参与这件事,又敢感激谁呢?”楚共王说:您回到晋 拿什么来报答我呢,”知 罃回答说:“臣下承担不起被人怨恨,君 王也承担不起受人感激。既没有怨恨,也没有恩德,不知道要报 答什么。”楚共王说:“虽然这样,你也一定要把你的想法告诉我。” 知 罃回答说,“托君王的福,我这个被俘之臣能把这把骨头带回晋 国,就是敞国国君把我杀了,我死了也不朽。如果按照君王的 好意而赦免了我,就把我交给您的外臣l饩满Cl饩卤N向我们国君

8、 请求按家法在宗庙里处死我,我也死而不朽。如果得不到我们国 君杀戮我的命令,而让臣下继承祖宗的职位,依次序让我承担军 事要职,率 所属军队去治理边疆,即使遇上您的将帅也不敢违礼 回避。我将尽心竭力到献出自己的生命,不会有别的想法,对 晋王尽到为臣之礼,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君王的。”楚共王说:“晋 国是不能同它相争斗的。”于是,楚王隆重地礼待知 ,并把他 放回晋国了。【读解】知 罃不愧为一代辩才,他选取了一个战无不胜的立足点:国 家利益。用国家利益作为盾牌,把楚共三层层进逼的三个问题 回答得滴水不漏,使对手再也无言以对,于无可奈何之中不得不 罢手。知 的防守几乎达到了最佳境界,无懈可击。如果完全以为

9、知 罃是灵机一动,随机应变地在玩外交辞令和 技巧,并不完全对。他所打的国家利益的牌,既是一种技巧和策 略,同时也是合乎情理的真实观念。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从 前传统的价值观念已不为人们所信奉,一切注重实际利益,成了 普遍的时代潮流。大概除了像孔子这样的思想家之外,很少有人 关注现实利益之外的东西。即使祖先、神灵,在很多情况之下也 不过是个招牌,一种表面文章,并不具有实质性的内容。在一切实际利益之中,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是作为一个忠臣 必须烙守的原则,也是他言行举止的归依。如果连这一点也不顾, 那么为臣的基本原则便丧失了。无论人们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他 们在实中或多或少地要追问自己所作所为的目的性

10、,追问为什 么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总要有一个最终的依托。价值、观念、信 仰会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个人也可以在其中作出选择。但 是,国家利益在任何时代都应当是统治集团中的成员必须关注的, 其中的每个成员都应当以自己的言行来维护国家利益,实际上,他 们的个人利益、个人命运,也是同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家利益是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如果抽取了国家利益,们爱 国主义就成了空洞的、抽象的精神,实际上是不会具有吸引力和 感召力的。国家利益是非常实在的,非常具体的。统治集团中的成员应 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体现,同样,平民百姓也应当自觉维护国 家利益,因为大家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祁 奚 荐 贤祁奚请求

11、告老退休,晋侯向他询问接替他的人选。他称道解狐,这是他的仇人。晋侯打算任命解狐,他却死了。晋侯又问祁奚。祁奚回答说:“午可以胜任。”当时羊舌职死了,晋侯说:“谁可以接替他?”祁奚回答说:“赤可以胜任。”由于这样就派遣祁午做中军尉,羊舌职为副职。 君子认为祁奚为这种情况下能够推举有德行的人。称道他的仇人而不是谄媚,安排他的儿子而不是勾结,推举他的副手而不是结党。商书说:“不偏私不结党,君王之道浩浩荡荡”,这说的就是祁奚啊。解狐能被推举,祁午能被安排,羊舌赤能有官位,建立一个官位而成就三件事,这是由于能够推举好人的缘故啊。唯其有德行,才能推举类似他的人。诗说:“正因为具有美德,推举的人才能和他相似

12、。”祁奚就是这样的。祁奚请老(1),晋侯问嗣焉(2)。称解狐(3)其仇也。将立之而卒。 又问焉。对曰:“午也可(4)。”于是羊舌职死矣(5),晋侯曰:“孰可以 代之(6)?”对曰:“赤也可(7)。”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8),羊舌赤佐之(9)。 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10)。称其仇,不为谄(11);立其子,不为比(12);举其偏,不为党(13)。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14)。” 其祁奚之谓矣。解狐得举, 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为善,故能举其类。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15)。” 祁奚有焉。 【注释】(1)祁奚:字黄羊,晋国大臣,三年前任晋国中军尉。请老:告

13、老,请求 退休。(2)晋侯;指晋悼公。嗣:指接替职位的人。(3)称:推举。解狐:晋国的大臣。(4)午;祁午, 祁奚的儿子。(5)于是:在这个时候。羊舌职:晋国的大臣当时任中军佐,姓羊舌,名职。(6)孰:谁。(7)赤: 羊舌赤,字伯华,羊舌职的儿子。(8)中军尉:中军的军尉。(9)佐子: 辅佐他,这里这指担当中军佐。(10)于是:在这件事情上。举:推荐。善:指贤能的人。(11)谄(chan):谄媚,讨好。(12)比:偏袒,偏爱。(13)偏: 指副职,下属。党:勾结。(14)这两句话见于尚书。洪范。王道: 理想中的政治。荡荡:平坦广大的样子。这里指公正无私。(15)这两句诗 出自诗.小雅.裳裳者华

14、。 【译文】 祁奚请求告老退休,晋悼公向他询问接替他的中军尉职务的人。祁奚推举解狐而解狐是他的仇人。 晋悼公要立解狐为中军尉,解狐却死了。晋悼公又问他,祁奚回答说:“祁午可以任 中军尉。” 正在这个时候羊舌职死了, 晋悼公问 祁奚:“谁可以接替羊舌职的职位?”祁奚回答说:“ 羊舌赤可以。” 于是,晋悼公让祁午做了中军尉,让 羊舌赤辅佐他。 君子认为 祁奚在这件事情上能够推举贤人。推荐他的仇人,而不 谄媚;推立他的儿子,而不偏袒;推举他的下属,而不是勾结。尚书。洪范说:“没有偏袒不结党,王道政治坦荡荡。”这话大概是说的祁奚 这样的人了。解狐得到举推,祁午得到职位,羊舌赤得到官职;立了一个中军尉的

15、官,而得举、得位、得官 三件好事都成全了,这正是由于他能推举贤人。恐怕只有贤人,才能推举跟自己一样的人。诗.小雅.裳裳者华说:“只因为他有仁德,才能推举象他的人。” 祁奚就具有这样的美德。 【读解】 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能做到象 祁奚这样,不管是仇人也好,还是自己的亲属、部下也好只以德行和才能作为推荐的标准,这样的人古往今来都是少数,确实不多。假如世界上充满了象 祁奚这种坦坦荡荡、不偏不党的君子,世界将会是另一个样子,祁奚也就失去了光彩。正因为稀少,大多数人做不到,他才成了榜样, 才有了光彩,才让我们称赞。 从人们的愿望来说,总希望祁奚越多越好,世界也将因此变的越来越美好。但是,希望和现实总是

16、有差距的 ,有时甚至还会很大。一方面我们不会因为现实不如意而放弃希望;另一方面,我们也不会有了前人榜样 ,心怀希望,从而闭目不看现实。这大概是一个永远的结论,难以解决。 理想与现实比较起来,要虚无飘渺的多,因为我们总是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周围生活的真实模样: 人们拉帮结伙,你吹我捧,一方面胆子更大,另一方面手法更新,再加上更新的创造, 比如“炒”,比如人走茶不凉把尾巴留下。当你实实在在地面对这些东西时,能不丧气吗?。 我们总是在失望和丧气中想起一句不老不新的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表面上看起来这话充满积极乐观的气味,但是一想到玻璃缸里的 金鱼,就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晏婴论和与同(昭

17、公二十年)-和是万物人事的最高境界 【原文】 侯至自田(1),晏子待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 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 烹鱼肉,燀执以薪宰夫和?6),之以味(7);济其不及(8),以泄 其过(9)。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 献其否以成其可(10);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 政平而不干(11),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嘏无言。时靡有争(12)。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13),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14)、二体(15)、一三类

18、(16)、四物(17)。五声(18)、成 律(19)、七音(20)、八风(21)、九歌(22),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 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 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23)。今据不 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 能食之?若琴瑟之一专,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注释】 侯。指景公。田:打猎。这里指打猎处。遄(chuan)台: 国地名,在今山东临淄附近。子犹。国大夫梁丘据的字。造。到。 往。羹:调和五味(醋、酱、盐、梅、菜)做成的带汁的肉。不加五 味的叫大羹。醯(XT):醋。醢(hai):用肉、鱼等

19、做成的酱。梅:梅子。 燀(chan):烧煮。(6)和:调和。(7):调配使味道适中。 (8)济:增加,添加。(9)泄;减少。过:过分,过重。(10)献:进言指 出。(11)干:犯,违背。(12)这四句诗出自诗商颂烈祖。戒:具 备,意思是指五味全。平:和;指味道适中。(zong):通“奏”,进献。 嘏(gu):通“假”。至:指神灵来到。无言:指肃敬。(13)济。这里的意思是相辅相成。五味:指、甜、苦、辣、咸五种味道。五声:指宫、商、角、 徽、羽五个音阶。(14)一气;空气,指声音要用气来发动。(15)二体:指舞蹈的文舞和武舞。(16)三类:指诗中的风、雅、颂三部分。(17) 四物:四方之物,指乐

20、器用四方之物做成。(18)五声:即五音。(19)六律:指用来确定声音高低清浊的六个阳声,即黄钟、太簇、姑洗(xian)、蕤 (rui)宾、夷则、无射(yi)。(20)七音:指宫、商、角、微、羽、变宫、变微七种音阶。(21)八风:八方之风。(22)九歌;可以歌唱的九功之德,即水、火、木、金、土、谷、正德、利用、厚生。(23)这句诗出自诗 豳风狼跋。德音:本指美德,这里借指美好的音乐。瑕:玉上的斑点,这里指缺陷。【译文】 景公从打猎的地方回来,晏子在遄台随侍,梁丘据也驾著车赶来了。景公说:“只有梁丘据与我和协啊!”晏子回答说: “梁丘据也不过是相同而已,哪里能说是和协呢?”景公说:“和协与相同有差

21、别吗?”晏子回答说:“有差别。和协就像做肉羹,用 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火烧煮。厨工调配味道,使各种味道恰到好处;味道不够就增加调料,味道太重就 减少调料。君子吃了这种肉羹,用来平和心性。国君和臣下的关系也是这样。国君认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里下进言 指出不可以的,使可以的更加完备;国君认为不可以的,其中也 包含了可以的,臣下进言指出其中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因此。 政事平和而不违背礼丁,百姓没有争斗之心。所以诗商颂 烈祖中说:还有调和的好羹汤,五味备又适中。敬献神明来 享用,上下和睦不争斗。先王使五味相互调和,使五声和谐动听, 用来平和心性,成就政事。音乐的道理也像

22、味道一样,由一气。二 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各方面相配合 而成,由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迅速、高下、出 入、周疏各方面相调节而成。君子听了这样的音乐,可以平和心性。心性平和,德行就协调。所以,诗豳风狼跋说:美 好音乐没瑕疵。现在梁丘据不是这样。国君认为可以的,他也说 可以;国君认为不可以的,他也说不可以。如果用水来调和水,谁能吃一下去?如果用琴瑟老弹一个音调,谁听得下去?不应当相同的道理,就像这样。”【读解】晏婴在这里所发的议论,是抽象的哲理。看来,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还是有知书识理的人,还是有人沉下心来思索社会。 人生、宇宙的一些重要问题。就这一点而言,

23、我们这个浮躁轻慢的时代,是不是也可以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呢?莫非现代化就是让 大伙儿急功近利地全往一条觅食的道上去挤吗?莫非我们真像动物一样只知道吃饭穿衣?莫非我们除了物质、金钱以外,就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关心了吗? 话说回来。 晏婴所讨论的“和”与“同”,很典型地代表了咱们国人的思维特点和方式。 和与同,表面上看起来很相似,它们的表现有一致性,。但在实质上,它们完全不同。同,是绝对的一致,没有变动。没有多样性,因此,它代表了单调、沉闷、死寂,它也没有内在对活力和动力,不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东西,也不符合宇宙万事万物。 起源、构成、发展的规律性。 和,却是相对的一致性,是多中有一,一中有多,是各种

24、相互不同、相互对立的因素通过相互调节而达到的一种统一态、平衡态。因此,它既不是相互抵消、溶解,也不是简单地排列组合, 而是融合不同因素的积极方面结成和谐统一的新整体。它保留了各个因素的特点,又不让它们彼此抵消,因而是一个具有内在活 力、生命力、再生力的整体。 和的观念,既是宇宙万物起源、构成、发展的规律之一,同时也是咱们祖先对事物的独特理解。换句话说,和的内涵,既包括了自然规律,也包括了人的理智对秩序的追求,即人为的秩序。 和的观念被付诸实践,就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国家兴盛的理想状态是和谐:君臣之间、官民之间、国与国之间、朝野之间,相互理解、支持、协调,利益趋于一致;文学艺术的最 高境

25、界也是和谐:有限和无限、虚与实、似与不似、刚与柔、抑与扬等等因素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补充,相互调节;人们处理事务、人关系也崇尚“和为贵”,用自我克制来消除矛盾、分歧,用相互切磋来发扬各自所长,通过寻找利益的一致之处,把各方的不同之处加以协调。 我们还应注意到,“和”的最终旨归,是人的内心的心性平和,也就是说,“它的最后落脚点,还是人自身的生存状态。因此,它是内向的,而不是外向的;是人本的,而不是物质的。宋人献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译文:宋国有个人得了一块玉石,便把它献给自己尊敬的齐国大夫

26、子罕,子罕不肯收。献玉石的人说:“我给玉匠看了,玉匠说这是块宝石,所以我才敢把它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石当作宝。如果你把玉石给了我,我们都失掉了自己的宝。还不如各自都保留自己的宝。”子罕最终也没有要那块宝玉。第七课景公所爱马暴死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病死,公,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 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之而问于公曰:“ 古时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惧然曰:“ 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 以属狱。”晏子曰:“ 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请为君数 之,使自知其罪,然后属之狱。”公曰:“ 可。 ”晏子数之曰:“ 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

27、,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一杀公马,使公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 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齐景公派一个养马的人饲养所爱的马,马得急病死了,景公很生气,命令人拿刀肢解养马的人。这时,晏子在景公面前陪着,身边的人拿着刀进来了,晏子制止他们,然后问景公说:“ 古时候尧、舜肢解人,从躯体的什么地方开始?”景公惊恐地说:“ 尧、舜不肢解人,肢解人从我开始。 ”于是不肢解养马的人了。景公说:“ 把他关进监狱。 ”晏子说:“ 这样做使得他不知道自己的罪行就死了,我请求替您历数他的罪行,使他知道自己的罪行,然

28、后把他送进监狱。”景公说:“ 可以。”晏子一件一件地列举说:“ 你的罪行有三条:景公要你喂马而你让马死了,是判处死罪的第一条;你所饲养死的马又是景公认为最好的马,这是判处死罪的第二条;使得景公由于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了后,必定怨恨我们的国君,诸侯听了后,必定轻视我们齐国。你饲养死景公一匹马,使百姓对景公积聚怨恨,使军队被邻国削弱,这是判处死罪的第三条。现在把你关进监狱。”景公感慨地说:“ 您把他放了吧,您把他放了吧,不要损伤我的仁爱之心了!”景公出猎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

29、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翻译:齐国的景公出去打猎,上山时看见老虎,到沼泽地看见蛇。回去后,叫来晏子问他道:“今天我出猎,上山看见老虎,到沼泽看见蛇,大概是所说的不祥吧?”晏子说:“国家有三种不祥(的情况),这个不在其中。就是有贤能(的人)却不知道,一不祥;知道(贤能)但是不用,二不祥;用但是不委以重任,三不祥。所谓不祥,就是象这种情况。今天上山看见老虎,(那山)是老虎的家;到沼泽看见蛇,(那沼泽)是蛇的巢穴。去老虎的家,去蛇的巢穴,看见它们,何来什么不祥呢

30、?”晏子为齐相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翻译 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抽打着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十分得意。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今天,我看他出门,智谋深远,态度谦虚。现

31、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可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婚。”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大夫。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 晏子辞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里旅!” 公笑曰:“子近市,识贵贱乎?” 对曰:“既窃利之,敢不识乎!” 公曰:“何贵何贱?”是时也,公繁于刑,有鬻踊者故对曰:“踊贵而屦贱”公愀然改容公为是省于刑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其

32、是之谓乎”翻译起初,齐景公要为晏子更换住房,说:“您的住房靠近集市,低湿窄小,喧闹多尘土,不能居住,请更换到高爽的房子里去。”晏子辞谢说:“君王的先臣在这里客身,下臣不足以继承先人,住在这样的房子对下臣已经是过分了。而且小人靠近市场,早晚能得到所需要的东西,这是小人的利益,哪里敢给里旅(旅是众的意思)添麻烦?”景公笑着说:“您靠近市场,知道物品的贵贱吗?”回答说:“既然以它为利,岂敢不知道呢?”景公说:“什么贵?什么贱?”当时景公滥用刑罚,有出卖假腿的,所以晏子回答说:“假腿贵,鞋子贱。”景公为此减省刑罚。君子说:“仁人的话,它的利益多么广大啊!晏子一句话,齐侯就减省刑罚。诗说:君子如果喜悦,祸乱差不多就会停歇。说的就是这个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