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必修一 第20、21、22课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2010-2020年真题汇总及解析.docx

上传人:半** 文档编号:4194777 上传时间:2021-05-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必修一 第20、21、22课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2010-2020年真题汇总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 必修一 第20、21、22课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2010-2020年真题汇总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 必修一 第20、21、22课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2010-2020年真题汇总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必修一 第20、21、22课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2010-2020年真题汇总及解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备注:无)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备注:无)2010 23 海南【答案】 A【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有效信息和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题目立意在于考查和平统一方针取得重大进展的历史进程。题干中给出的信息是80年代台湾民众的返乡运动。1987年,数万老兵在台北发起返乡探亲运动,向台当局要求准许老兵回大陆撰亲,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同情和支持。在社会压力下,台湾当局决定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中华人民共和园国围务院随即公布了关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接待办法的通知,至此,两岸打破了自1949年以来长达38年的冰封期。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A,其余三个选项的年代与本

2、题不符。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非选择题1(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分)【分析】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是中国悠

3、久历史的重要内容, 从中也可反映出中国人民探索维护社会秩序、加强社会治理、推进文化传播的曲折前进的历程。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村民自治运动更是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处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时刻,基于中国国情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极其重要,不仅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提高社会文明水平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社会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因此,总结中国历史上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演变以及经验教训实有必要。本题意在选取中国历史上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三项重要制度(乡约制度、城镇乡地

4、方自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 作为典型例证,部分地从纵向贯通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演变,通过简明扼要的材料激发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考查考生对古代乡约制度、近代城镇乡地方自治制度和现代村民自治制度的特点、意义的认识。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宋明理学、专制主义,近代的民族危机、西方思想传播、清末新政和现代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等,都是高中历史学科的必备主干知识。考生作答本题,除了需要具备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等能力外,还需要应用到多项学科关键能力,如:客观叙述历史事实的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准确掌握历史时序、将历史

5、事物置于特定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的能力,运用归纳、概括比较等历史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等。 本题第(1)问有两个问题,即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和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考生需要在全面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并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读的基础上,淮确理解乡约制度的内容和特征,客观叙述和说明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评价乡约制度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要求考生有较高的归纳、概括和比较能力。通过阅读材料一,可知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从以道德教化为主到增加宣讲“圣谕”的内容、从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两个

6、方面。对于第二个问题,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别从维护社会秩序、发展生产、促进文化传播等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第(2)问要求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考生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以分别从清政府的内忧外患、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传播和清末政治制度改革等三个方面作答。本问因考查的知识点都是考生比较熟悉的中国近代史必备主干知识,作答的难度不大。 第(3)问要求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本题题干指出村民自治是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举,即其相对于以前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而言具有伟大的创造性的意义。考生再结合所学知识,把材料三的有关信息置于改革开放和新时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就不

7、难答出若干条意义来,如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推进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等。本题作为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历史试题,不仅考查了多个必备主干知识点和学科关键能力,而且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历史学科立德育人的正确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对于历史的创造作用,并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答案要点】 (1)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3 分)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3 分)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2 分)有利于发展生产;(2 分)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

8、播。(2 分)(2)背景:内忧外患;(3 分)西方民主思想传播;(3 分)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3 分)(3)意义: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 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每项 2 分,答出其中两项即可得满分,本小题总分不得超过 4 分2(2014全国新课标卷高考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目录A第一章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

9、阶级斗争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 政变第二章 (略)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目录B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第三节 宗教改革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第二章 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第二节 (略)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2011年版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10、,观点明确,合理充分。)【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发现问题、进行历史阐释并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本题提供了两份世界近代教材目录章节表。节选的目录都是从第一章开始,这就把考生的思考起点收拢到相对固定的历史区域之中了。在这个区域内进行观察、比较、思考,从中发现问题。按照题目要求,首先要对两份R录进行比较,而比较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所发现的问题,既可以是相对宏观的,也可以是具体的;既可以涉及历史观念、史学理论,也可是对具体历史事件的分析。因此,在发现问题的环节上本题没有固定要求,不管是发现了“西瓜”还是看 到了“芝麻”,都是对问题的提取。从这个意义上说,本题做到了 开放。发现问题之后就是对问题的分

11、析与解释。题目要求“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也就是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你所发现的这种不同。这是对考生历史阐释能力的集中检验和考查。进行阐释可以有不同的角度,至于考生选择什么角度、选择一个或多个角度,本题特别注明没有限制,意在不对考生的思维给予定向和限制,从而再次体现了本题开放式特点。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见仁见智,百花齐放。既然要求的是“分析”,需要考生对历史持有正确认识的同时,要分析得合理充分。这里的“充分”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 是比较全面,二是比较深人。本题并不要求每个考生都要做到既全面 又深入,只要达到其中之一即可。从本题给出的示例可以看出需要分析的层次和程度。示

12、例选择了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进行分析:首先指出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而这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这就概括指出了时代特征。之后分析了时代特征对历史研究和教学的影响: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作为时代特征的反映,在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上,才会有目录A的这种呈现。这就把时代特征与目录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分析逐层深人。在对目录B的分析上,也是循着同样的层次逻辑:时代特征历史研究领域变化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水平。可见,考生需要分析出层次感并照顾到相关的各个方面。在示例处理上,也与以往不同。在给出具体示例后,特别注明“为 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这就明确强调了示

13、例的作用,即只 是为类似的答案提供参考,不能用作标准答案。从开放题的角度说,只 有合理或不合理(是否符合题意)的答案,没有标准答案。对示例这一 说明,显示出命题者对开放性的进一步追求,力求从评分上规避用示例 对考生作答方式、内容、思路进行框限的情况。【答案评分说明】 不同之处: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 原因分析: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录B反映了 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示例说明:本示例仅就教材出版时代分析原因,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其他角度不再示例。)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