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试卷(精选)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江*** 文档编号:4194365 上传时间:2021-05-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试卷(精选)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试卷(精选)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试卷(精选)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试卷(精选)及答案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7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试卷(精选)及答案解析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编者注:本套试卷共30小题,依次为: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填空题(共10小题)、古诗文阅读(共2小题)、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共5小题)、教学案例分析(共2小题)、作文(共1小题),以下为精选的部分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剥(b)皮剥(b)削剥(b)蚀剥(bo)豆B.乘(chng)法乘(chng)载乘(chng)机乘(chng)兴C.搭(d)腔搭(d)理答(d)应答(d)疑D.兴(xng

2、)奋兴(xng)许兴(xng)头兴(xng)味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观摩教学摩肩接踵碑帖临摹心摹手追B.不辨菽麦学问思辨明辩是非百口莫辩C.据理力争龙盘虎据前倨后恭倔强倨傲D.耳濡目染相濡以沫儒子可教风流儒雅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我们更需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如果故步自封,就会落后甚至被时代潮流所淘汰。B.碳排放过量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伤害,如果不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C.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取代,很少有人能自始至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D.国产电影中

3、使用方言,虽然符合电影的真实再现原则,但就怕有些演员蹩脚的方言不能添彩,反而弄巧成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严格奉行的准则。B.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食品生产企业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C.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既要道法自然,更要万法归宗,以尊重、自主、开明为原则。D.他如果能够正视过去,在吸取教训的基础上脚踏实地,努力学习,成绩就会大幅提高。5.对下列诗句所运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两句诗句运用的是拟人、夸张、对比的修辞手法,体现

4、了贵妃倾国倾城的美丽形象B.“时雨点红桃千树,春风吹绿柳万枝”,这两句诗句运用的是对偶、比拟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句运用的是双关、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了刻骨铭心的相思离恨D.“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两句诗句运用的是对比、对偶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战士与将领间的矛盾,暗示了战败的原因6.下列汉字的造字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上本刃雨B.耕旗裹滋C.车豖甘舟D.瓜冠取武7.下列各项中,作品的作者都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一项是()。A.师说醉翁亭记捕蛇者说送东阳马生序B.湖心亭看雪黔之驴C.马说小石潭记、“永州八记”、答

5、谢中书书D.记承天寺夜游伤仲永8.下列作品中,标志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创作走向成熟的一项是()。A.鲁迅狂人日记B.茅盾子夜C.巴金家D.沈从文边城9.下列关于小学阶段识字与写字教学及评价的表述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不相符的一项是()。A.小学每个阶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B.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写字C.第一、第二学段识字与写字的评价要重视考查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D.第三学段要能用毛笔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10.下列关于标点符号的教学要求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不相符的一项是()。A.第一学

6、段要求能体会逗号、句号、问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B.第二学段要求能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C.第二学段要求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D.第三学段要求能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随风潜入夜,_。(杜甫春夜喜雨)12.粉身碎骨全不怕,_。(于谦石灰吟)13.学而不思则罔,_。(论语为政)14.忽如一夜春风来,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5.谈中西文化的作者是福建籍作家_。16.哈姆雷特是英国作家_的作品。17.叶圣陶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_,为中国童话开辟了道路。18.

7、“万”字的第三笔笔画名称是_。19.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与_的形式。20.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_能力。三、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1分)21.阅读以下诗歌,根据题目要求作答。(6分)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诗题“书愤”的“愤”具体内涵是什么?(2分)(2)简要赏析本诗颈联。(4分)22.阅读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回答以下问题。(5分)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

8、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9、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驼业种树业:早实以蕃以:(2)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3

10、分)四、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本大题共5小题,共34分)母亲的书琦君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我就会问:“哪本书呀?”“那本橡皮纸的。”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

11、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这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

12、,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还有一本母亲喜爱的书,也是我记忆中非常深刻的,那就是怵目惊心的十殿阎王。粗糙的黄标纸上,印着简单的图画。是阴间十座阎王殿里,面目狰狞的阎王、牛头马面,以及形形色色的鬼魂。依着他们在世为人的善恶,接受不同的奖赏与惩罚。惩罚的方式最恐怖,有上尖刀山、落油锅、被猛兽追扑,等等。然后从一个圆圆的轮回中转出来,有升为大官或大富翁的,有变为乞丐的,也有降为猪狗、鸡鸭、蚊蝇的。母亲对这些图画好像百看

13、不厌,有时指着它对我说:“阴间与阳间的隔离,就只在一口气。活着还有这口气,就要做好人,行好事。”母亲常爱说的一句话是:“不要扯谎,小心拔舌耕犁啊。”“拔舌耕犁”也是这本书里的一幅图画,画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女鬼,舌头被拉出来,刺一个窟窿,套着犁头由牛拉着耕田,是对说谎者最重的惩罚。所以她常拿来警告人。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日,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日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日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

14、、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和大哥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母亲当然还有其他好多书。像花名宝卷本草纲目绘图列女传心经弥陀经等的经书。她最最恭敬的当然是佛经。每天点了香烛,跪在蒲团上念经。一页一页地翻过去,有时一卷都念完了,也没看她翻,原来她早已会背了。我坐在经堂左角的书桌边,专心致志地听她念经,音调忽高忽低,忽慢忽快,却是每一个字念得清清楚楚,正正确确。看她闭目凝神的那份虔诚,我也静静地坐着一动不动。念完最

15、后一卷经,她还要再念一段像结语那样的几句,最末两句是“四十八愿渡众身,九品成令登彼岸”。念完这两句,母亲宁静的脸上浮起微笑,仿佛已经渡了终身,登了彼岸了。我望着烛光摇曳,炉烟缭绕,觉得母女二人在空荡荡的经堂里,总有点冷冷清清。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11)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一)文本解读(12分)23.本文以“母亲的书”为线索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哪些好处?(6分)2

16、4.有人认为文中第段主要表现母亲的迷信思想,你同意吗?请结合文本阐述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4分)25.本文在叙事写人中往往蕴含着作者深沉的情感,请从文中举出两个例子并简要分析。(2分)(二)教学设计(22分)2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建议指出,“阅读教学要细细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请你根据这一教学要求,为文章第段画线的语句写一份教学片段设计(只需写出教学过程部分的设计)。(14分)27.请你根据文本特点和义务教育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为本文的课堂教学设计一个主板书,并简要说明理由。(8分)五、教学案例分析

17、(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2829.缺六、作文(本大题共50分)30.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据央视新闻消息,为了在2022年冬奥会滑雪项目取得好成绩,国家体育总局冰雪项目事业部在南京举办“跨界选才”活动。目前已有200多名814岁的校运动员报名参加,接受国家的挑选,他们来自江苏、广西、广东、湖南等多个南方地区城市,原项目为体操、蹦床、跳水、武术。要求:作文主题、内容自理,不得抄袭、套用。2017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试卷(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答案】D。解析:A项,“剥皮”的“剥”应读作“bo”;B项,“乘机”

18、和“乘兴”的“乘”都应读作“chng”;C项,“答应”的“答”应读作“d”;D项全部正确。2.【答案】A。解析:A项没有错别字;B项,“明辩是非”的“辩”应改为“辨”;C项,“龙盘虎据”的“据”应改为“踞”;D项,“儒子可教”的“儒”应改为“孺”。3.【答案】B。解析:A项,“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符合语境。B项,“指日可待”是指事情或者理想希望不久就可以实现,暗含褒义色彩,而选项中表示灾难将近,用该成语不符合语意。C项,“自始至终”是指从开始到结束,符合语境。D项,“弄巧成拙”的意思是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符合语境。4.【答案】C。解析:A项语序不当,“接受、理解和掌握

19、”应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B项两面对一面,应去掉句中的“是否”;D项关联词位置不当,本句有两个主语,故“如果”应该在“他”之前。5.【答案】A。解析:A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一句并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而是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粉黛”代指千娇百媚的女性。6.【答案】A。解析:A项,四个汉字都是指事字;B项,“耕”是会意字,“旗”“裹”“滋”都是形声字;C项,“车”“豖”“舟”都是象形字,“甘”是指事字;D项,“瓜”是象形字,“冠”“取”“武”都是会意字。故本题选择A项。7.【答案】D。解析:“唐宋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名

20、家的名称。A项,师说的作者是唐韩愈,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北宋欧阳修,捕蛇者说作者是唐柳宗元,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是明宋濂;B项,湖心亭看雪的作者是明张岱,黔之驴作者是唐柳宗元;C项,马说作者是唐韩愈,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名篇,作者是唐柳宗元,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南朝梁陶弘景;D项,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北宋苏轼,伤仲永的作者是北宋王安石。8.【答案】B。解析: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以1930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子夜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走向成熟。9.【答案】C。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关于识字、

21、写字的建议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A项说法正确。“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B项说法正确。第三部分“评价建议”关于识字、写字的部分指出,“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第四学段要重视考查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C项说法错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关于第三学段识字、写字的要求指出,“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D项说法正确。10.【答案】A。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对阅读的

22、要求指出,“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A项说法错误。第二学段对阅读的要求指出,“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B项说法正确。第二学段对习作的要求指出,“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C项说法正确。第三学段对阅读的要求指出,“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D项说法正确。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填空题11.【答案】润物细无声12.【答案】要留清白在人间13.【答案】思而不学则殆14.【答案】千树万树梨花开15.【答案】林语堂16.【答案】莎士比亚17.【答案

23、】稻草人18.【答案】撇19.【答案】游戏20.【答案】评价三、古诗文阅读21.【参考答案】(1)本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陆游居于家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陆游虽年逾花甲,却仍有上阵杀敌之心,拄杖北望,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意欲报国却无处再寻战场,小人误国而自己作为一介书生实无去处体现价值,愤懑之余无以寄托,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纵观整首诗歌,诗人先是叙述平生之志,回想青年时代的自己驰骋疆场,如今对镜叹息鬓发斑白,少年时代的志向无法实现,最后两句抚今追昔,表现出壮志未酬的凄怨。可见全诗句句是愤,字字是愤,“愤”既是故土未复、时不我待之“愤”,也是

24、时局纵容奸佞当道,自己无可奈何之“愤”。(2)颈联叙诗人的豪气尚在,但壮志难酬,引用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自比长城的典故,是说自己曾以古人的功绩来期望自己,可惜豪情落空,身心衰老,一事无成,表达出无限的感叹哀伤,也深切地流露出了怀才不遇,想为国立功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之情。本诗语言精练,概括力强,前两联写出了诗人青、壮年时期的不同感情与生活情况,颈联则着重描写当下时节的壮志难酬。虽壮志犹存,但抗金复国的愿望还是落空了,国无良相,庸人误国,读来令人义愤填膺。22.【参考答案】(1)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职业”;连词,“而且”。(2)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

25、他们都不如我。四、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23.【参考答案】作品以“母亲的书”为线索叙事写人,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如“橡皮纸书”把母亲对外婆的想念和对父亲的思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又如母亲喜爱的“十殿阎王”一书,突出表现了母亲“做好人,行好事”“不要扯谎”的品质。作品以“母亲的书”为线索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突出。24.【参考答案】我不同意这个观点。这一文段表面上是写母亲喜爱“十殿阎王”所描述的场景,相信佛教的生死轮回和因果报应,但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表现母亲的迷信思想。我们应该深入琢磨作者这样写母亲的原因是什么。通过钻研文本,就能够明确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现母亲善良的品格

26、和对世界怀有的美好愿望。25.【参考答案】本文在叙事写人中往往注入了作者深沉的情感。比如母亲等我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父亲的来信,低诉知心话。字里行间隐含着年轻母亲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父亲的思念。又如母亲每天燃烛跪蒲诵佛经,给幼年的“我”的感觉是“母女二人在空空荡荡的经堂里,总有点冷冷清清”。母亲把莫大的愁绪化解成了博爱,施爱于万事万物,率真中隐含着对母亲悲苦一生的体认与同情,平平淡淡的语言却注入了深沉的情感,读来令人深受感动。26.【参考设计】教学过程:(一)学生朗读第段画线的语句,要求:体会哪些语句需要重读,表现了母亲的什么情感?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点评其重读音适当与否,并讨论所表

27、现的母亲的情感。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指导需要重读的语句:“至宝”“真正”“悄悄地”“千山万水”“知心话”。这些语句表现了母亲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字里行间无不隐含着年轻母亲对爱情的向往,也渴望有爱的滋润。(二)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母亲要等花儿绣累了,我睡着了,才会悄悄地抽出信来,与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导:母亲“等花儿绣累了”是因为思念父亲,只能用做事来消减这种思念之苦;而等我睡着了,是因为不愿让女儿看到自己的这种痛苦,同时也能专心地、安静地与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三)学生改写母亲读父亲来信的情节,以体现母亲的情感。要求:用具体的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来体现

28、母亲的情感。教师根据学生改写,适当点评。(四)教师小结。作者通过母亲把父亲来信当作“至宝”,并在我睡着之后,“悄悄地”与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的情节,将母亲的思念与愁绪体现得自然而又深切,我们要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品味,读出并感悟出作者对母亲悲苦一生的体认与同情,读出那种令人怆然泪下的感觉。27.【参考设计】主板书:母亲的书母亲的书情感内涵橡皮纸书怀念外婆父亲的信思念父亲“十殿阎王”做善良、诚实的人黄历祈求平安佛经化愁绪为博爱本草纲目记忆力强博古通今母心似天空设计理由: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第三学段目标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

29、基本表达方法。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文的板书设计就是通过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了解母亲所读之书,即文章的表达顺序以及体会母亲所读的每种书的情感内涵,初步感悟“母心似天空”的情怀,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五、教学案例分析2829.缺六、作文30.【写作指导】本题只提供了一个阅读材料,要求阅读材料后写一篇议论文,能够从材料中提炼出中心思想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段材料的中心思想在于“跨界选才”,可以从此处着手。选拔人才的固有思路是选择专业相关、背景相符的,而这一次却不同以往,打破专业

30、的限制,从不同的领域选拔人才。这一点体现了国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培育人才的进步之处。另外,注意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在写作过程中要体现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等关键因素。【参考范文】打破固有思维如果有人给我们展示一张有黑点的白纸,引起我们注意的往往是黑点而不是白纸。或许是我们的本能使然,也或许是习惯作祟,但不管是出于本能还是习惯,其最终反映出的是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思维模式。现今,国家体育总局冰雪项目部的“跨界选材”无疑就是在打破固有思维,一个人的实际能力远远不止他所展现出的那一个点,还有大片空白。轮滑运动员里不乏短道速滑的高手,曲棍球运动员中也有冰球好手,其他运动项目中一定也存在在冰雪项目上有巨大

31、发展潜力的运动员。“跨界选材”所展现的“跨界思维”,启示我们要善于打破固有思维,拆除思维里的墙。打破固有思维,可以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好。一般人想将苹果分成多份,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纵切。而第一个横切苹果的人,发现了苹果中还隐藏着一个美丽的五角星。这个五角星一直都在,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它,它在等一个能打破固有思维的人去发现它。生活中的很多美好就像苹果里的五角星,如果总是囿于定势思维,缺乏勇气和创意去尝试,这些美好就可能永远不会被发现,徒留错过后的遗憾。打破固有思维,才能使自我有更广阔的发展。在泰国,象在出生后一直被拴在大树上,小象拼尽全力都无力逃脱。慢慢的,它放弃了努力,并形成一种观念

32、绳子是无法挣脱的。等到小象长大了,尽管它变得力大无比,却再也没有做任何尝试,就这么被一根小小的绳子轻易束缚住,甘心接受训练、配合表演。在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我们总是按照既定的思维,认为自己昨天做不到的事情,今天也不必去做,并且放弃了努力,那我们发展的道路将会更加艰难,我们会像那些大象一样,陷入思维定势的藩篱。所以,只有拆除思维中的墙,不断突破自我,才能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打破固有思维,就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让我们知道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画家。但除此之外,达芬奇还是科学家、发明家,擅长雕刻、音乐、建筑,通晓生物、数学、物理等学科,是真正的全才。试想,如果达芬奇只是在他所擅长的某一方面继续发展,缺乏对各个领域的探索精神,忽略各个学科、各类知识之间的联系,我们就无法看到那么多不朽的名作,文艺复兴的光辉历史也将因此而黯淡许多。所以,作为教师,不应将学生囿于既有身份、既定能力之内,而是要给学生更多挖掘潜能的机会,让他们尝试着去开发自己在更多的领域里的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要实现这一切,我们就必须能够打破思维、攻破思维的高墙。教育亦如此,要大胆解放思想,打破传统理念束缚,要积极探索学生的具体能力,利用学生已有的教育资源,开发他们更多、更好的潜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越走越远,我们的学生才能走得更宽更广,成长得更加茁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事业单位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