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考纲.docx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917938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类考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机械类考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类考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类考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0页 共10页机 械 类一、考试科目及教材1考试科目及分值比例:专业综合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科目及分值比例如下:机械制图 约60分机械基础 约75分车工、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共同知识约135分(其中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切削原理知识与刀具、机床夹具以及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有关知识约占三分之一)物理 30分2考试教材: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教材。机械制图 主编 王幼龙机械基础 主编 李世维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主编 蒋增福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主编 徐冬元物理 主编 张大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二、试卷结构1考试题型及分值判断题约15%;单项选择题25%;填空题约25%;计算题约20%;作图题约15%;2试卷难易比例容易题占 40% 较易题占 30%中等难度题占 20% 较难题占 10%三、考试范围及要求【机械制图】一、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1图纸幅面及格式。2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标注。3字体的号数,汉字、字母、数字的写法。4图线的名称、形式、宽度,一般应用和画法。5尺寸注法:尺寸的含义,基本规则,尺寸数字、尺寸线、尺寸界线、标注尺寸的符号,简化注法。 二、几何作图1绘图工具及其使用。2线段等分法:平行线法,分规试分法。3圆的等分法:三、六等分;四、八等分。4

3、圆弧连接:圆弧连接的概念。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用圆弧连接两相交直线,用圆弧连接己知的直线和圆弧,用圆弧连接两已知圆弧(外接、内接、混合连接)。5锥度、斜度的概念、画法及标注。6平面图形的画法:尺寸分析,线段分析,画图的步骤。三、正投影法与三视图1投影法的概念(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正投影法及其特点和用途。2三投影面体系,投影面和投影轴的名称和代号。三视图的形成和名称。物体与三视图间的关系及投影规律;三视图之间的关系及投影规律。3点的投影:点的投影特性。点的投影与坐标的关系。点的投影图及投影规律。画和读点的投影图的方法。两点的相对位置。重影点的投影及可见性问题。4直线的投影:直线的对投影面的

4、位置及投影特性。三投影面体系中各种位置直线段的名称和投影特性。画和读直线段投影图的方法。5平面的投影:平面的投影面的位置及投影特性。三投影面体系中各种平面的名称和投影特性。画和读平面投影图的方法。6基本几何体:平面立体棱柱、棱锥,曲面立体圆柱、圆锥、圆球的视图画法及其特征。尺寸注法。读图的方法。在基本几何体表面上求点的方法及可见性判别。四、截交线与相贯线1截交线,截交线的性质。圆柱、圆锥、圆球的截交线,求作截交线的方法步骤。2相贯线,相贯线的性质。圆柱、圆锥、圆柱与圆球、圆锥与圆球正交的相贯线。两圆柱正交时相贯线的近似画法。五、组合体视图1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形体分析法。2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5、3组合体视图的画法:用形体分析法画组合体三视图。4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标注尺寸的基本要求,尺寸的种类及作用,尺寸基准。标注尺寸的基本方法形体分析法。尺寸的布置。标注尺寸的步骤。5用形体分析法、线面分析法看组合体视图。6补视图和补缺线。六、图样的常用表达方法1视图(1)基本视图:基本投影面,六个基本视图的形成、名称、配置及标注。(2)局部视图、斜视图的用途、画法及标注。2剖视图:剖视图的概念。剖视图的画法及标注。剖视图的种类,各种剖视图的用途和有关画法与标注的规定。剖切方法,各种剖切方法的用途和有关画法与标注的规定。读剖视图的方法。3断面图:断面图的概念。断面图的用途。移出断面、重合断面的画法及标

6、注。读断面图的方法。4其他表达方法:局部放大图,简化画法。5表达方法综合应用。七、标准件与常用件1螺纹:螺纹的形成。螺纹的基本要素。螺纹的种类。螺纹的规定画法、代号及标注。2螺纹紧固件:六角螺母、六角头螺栓及垫圈的比例画法。螺栓、双头螺柱、螺钉装配图画法。螺纹紧固件的种类及标记。3键联接的画法。4销联接的画法。5齿轮的种类、各部分名称及用途。6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各部分名称和尺寸关系。规定画法。7. 滚动轴承的结构和分类。滚动轴承的代号。滚动轴承的简化画法和示意画法。八、零件图1零件图的用途;零件图的内容。2零件视图选择原则:主视图的选择原则结构形状特征原则、加工位置原则、工作位置原则。其他视图的

7、选择原则。典型零件的结构形状特点和表达方式。3零件图的尺寸标注:尺寸标注的要求。尺寸基准。标注尺寸的形式和注意事项。典型零件尺寸分析。常见结构尺寸的规定注法。4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表面粗糙度、公差与配合、形状与位置公差、热处理及表面处理在图上的标注和识读。5零件的工艺结构:铸造圆角、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倒角和倒圆的标注。过渡线画法。6看零件图的方法步骤。会读轴套类、轮盘类零件图。注意: (一)投影基础知识与组合体部分1.掌握:正投影与三视图。2.熟悉:圆柱的截交线。3.熟悉:两圆柱正交的相贯线(近似画法)。4.掌握:图样的常用表达方法。 (二)标准件与常用件部分1.理解:螺纹的规定画法。2.理

8、解:直齿圆柱齿轮的画法。3理解:平键联接的画法。 (三)零件图部分熟悉:常用典型轴套类、轮盘类零件图的识读。能识读一般复杂程度的零件图。【机械基础】考试要求参照以下(机械基础知识)教学考试要求执行。【金属材料和热处理】一、金属材料的性能1明确:导热性、热膨胀性、抗氧化性、耐腐蚀性的概念。2掌握:强度、塑性、硬度、韧性、疲劳强度的含义。3了解:工艺性能的含义。二、钢的热处理常识1了解:热处理的概念及目的。2熟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热处理的方法。三、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性能、用途1掌握:碳素钢的概念、分类、牌号的表示方法;了解:碳素钢的性能及用途。2掌握:合金钢的分类、牌号的表示方法;了

9、解:常用合金钢的性能及用途。3熟悉:铸铁的分类、牌号的表示方法;了解:铸铁的性能及用途。【工程力学】一、力的概述1掌握:力的概念和力的合成与分解。2了解: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3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及作用和反作用定律。4掌握:力矩和力偶的概念及计算。二、一般构件的受力分析方法1了解:约束力、约束反力的概念。2掌握:柔性约束、光滑接触面约束、铰链约束、固定端约束及其约束反力的特点。3能分析:简单的物体受力,能画出:简单的物体受力图。三、平面力系1掌握:汇交力系的解法。2了解:平面一般力系及平行力系的解法。四、材料的强度1掌握:拉伸与压缩的概念,内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了解:应力的计算及许用应力、安

10、全系数的概念。3了解:拉压时的强度计算。4掌握:剪切的概念。5了解:剪切时的强度计算。【机械传动与常用机构】一、概述:弄清机器和机构、构件和零件等概念。二、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1掌握:螺纹的主要参数以及螺纹的旋向、头数、牙型的概念。2掌握:螺纹的分类,能识别螺纹的标记。3了解:螺纹的应用。4掌握:螺纹联接的几种形式及应用。5掌握: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6了解:螺纹传动的类型。三、带传动1掌握:带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传动比及特点。2了解:带传动的基本要求,三角带的结构和标准。3熟悉:带传动的张紧、安装及维护。四、链传动1了解:链传动的特点、应用场合及传动比计算。2了解:传动链的类型。五、齿轮传动

11、1掌握:齿轮传动的特点、分类、传动比计算。2了解: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3掌握: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尺寸的计算。4掌握:渐开线齿轮的啮合特性。5了解:齿轮齿条传动的特点。6了解: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的特点。7了解:齿轮失效的形式。六、蜗杆传动掌握:蜗杆传动的特点、传动比计算。七、轮系1了解:轮系的主要功能、分类。2掌握:各种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3会判断:定轴轮系从动件的转向。八、轴系零件1掌握:轴的功用、分类。2了解:轴的常用材料。3了解: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形式和周向固定形式。4初步了解:轴的结构在加工,装配工艺方面的要求。5了解:键联接的功用及键的类型和应用。6了解:滑动轴承的结

12、构、应用和材料及润滑。7熟悉: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特点。8了解:滚动轴承的选用及滚动轴承的安装、调整、润滑密封。9了解:各种常用联轴器和离合器的结构原理、特点及应用。10了解:各类制动器的工作原理。九、平面连杆机构1掌握:铰链四杆机构基本类型的判别方法。2掌握:铰链四杆机构中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的基本概念。3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应用。十、凸轮机构1掌握:凸轮机构的组成、特点。2掌握:凸轮机构的分类和应用。十一、间歇运动机构了解: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十二、弹簧了解:弹簧的功用、种类、结构、制造和材料。【液压传动】1了解:液压传动的特点及应用范围、液压系统的组成和液压传动的工作

13、原理。2掌握:压力、流量的基本概念。3了解:柱塞泵、叶片泵、齿轮泵的工作原理、结构。4了解:液压缸的型式及应用。5了解:液压控制阀的工作原理、结构、符号及应用。6了解:液压辅助元件的结构、作用及应用。7了解:常用的液压回路的动作原理及应用。车工工艺和技能训练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共同知识】一、金属切削原理知识与刀具(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第一章)1掌握:切削用量的基本概念和切削用量的选择。2掌握:车刀主要几何角度的作用及选择。3掌握:常用车刀材料的性能及用途。4熟悉:切削液的种类及选择原则。5了解:切削力的概念及影响切削力的因素。6了解:切削热、切削温度的概念及影响切削热的因素。7掌握:刀具磨损

14、的基本形式、过程和刀具耐用度的概念。8熟悉:车刀刃磨的砂轮种类选择和刃磨90外圆车刀的基本方法。9了解:切屑的类型、积屑瘤的成因,掌握积屑瘤对切削加工的影响。10掌握:断屑的概念及影响断屑的因素。11了解:减小表面粗糙度值的工艺措施。二、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1掌握:(光滑圆柱体)尺寸公差、偏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有关计算。2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及其含义。3掌握: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的刻线原理及读数方法。4熟悉:尺寸公差带图、配合公差带图的作图方法。5熟悉: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及其含义。6了解:形位公差带的形状。7能够判别:配合性质。三、车床夹具基础知识(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第七章)1掌握:工

15、件基础知识定位原理、定位方法及定位元件的选择。2了解:夹紧装置的类型和基本要求;夹紧力的方向和作用部位。3了解:夹紧机构的结构原理和使用特点。四、车削中等复杂工作与工艺规程知识(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第八章)1掌握:基准、工序、安装、工位、工步的概念,能合理选择定位基准。2掌握:工序的划分。3熟悉:常用车床夹具。五、钻孔、扩孔、锪孔和铰孔(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第六章)1掌握:标准麻花钻头的切削角度及对切削性能的影响。2了解:钻孔切削用量对生产率、钻头耐用度和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掌握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和计算方法。3了解:切削液的作用。4了解:钻夹头、扩孔、锪孔和铰孔的工艺要点。5. 熟悉:常用钻床夹

16、具。六、钻床(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第十三章)1熟悉:钻床夹具的组成。2掌握:工件的定位原理、定位元件和定位方法。3了解:夹紧装置的类型和基本要求。【物理】一、考试范围根据教育部2000年8月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大纲(试行),结合机械类专业的专业需求,考虑到多数中等职业学校所开物理课时偏少、未能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学时要求,2008年物理考试的范围暂时局限在物理学的机械运动部分。二、具体内容及要求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理解误差的概念;了解有效数字的组成及其应用。(2)了解参考系的定义、参考系的选择。(3)理解质点的定义。(4)理解时刻的概念;理解时间的概念、单位。(5)了解位移的定义、表示方法

17、;了解路程的定义。(6)理解标量和矢量。(7)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单位;理解瞬时速度的定义、单位。(8)理解加速度的定义、单位。(9)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10)理解自由落体速度;了解重力加速度。(11)理解力的概念、单位、力的三要素。(12)理解重力的概念。(13)理解弹力的概念。(14)理解滑动摩擦力的定义;了解静摩擦力。(15)掌握力的合成;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掌握力的分解。(16)理解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17)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18)理解力矩的定义、单位;理解力矩的平衡。(19)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2

18、0)掌握牛顿第二定律;了解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度量。(2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22)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简单应用。(23)理解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量和基本单位。(24)理解功的概念、单位;理解功率的定义、单位。(25)理解功能的定义、单位;掌握功能定理及应用。(26)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单位。(27)了解弹性势能。(28)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29)理解动量的定义、单位。(30)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31)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频率、线速度、角速度及其关系。(32)了解弹簧振子的运动;了解振动的振幅。(33)理解振动的周期、频率及其关系。(34)了解受迫振动。(35)了解共振

19、及其在技术上的意义。2能力培养(1)通过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功和能等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对单向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单一物体的运动和受力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并由此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物理模型(如质点、弹簧振子)的提出和等效方法的运用(如分力、合力)等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并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3)通过功和能的概念、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使学生学会以功和能的概念及有关规律作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出发点,再通过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使学生练习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力学问题,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演示实验(1)合力和分力。(2)共点力的合成。(3)三角架受力时各臂受力的方向。(4)瞬时速度的测定。(5)加速度的测定。(6)钱毛管。(7)物体的惯性。(8)作用力和反作用力。(9)动能与物体质量、速度的关系。(10)重力势能与物体质量、高度的关系。(11)弹性势能。(12)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13)圆周运动线速度的方向。(14)弹簧振子。(15)受迫振动和共振。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