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2.pptx

上传人:小****库 文档编号:4191507 上传时间:2021-05-01 格式:PPTX 页数:234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2.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34页
高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2.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34页
亲,该文档总共2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2.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2.pptx(23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板块从答题角度寻求突破方法,-2-,整体阅读方略四个角度入手,读懂散文 一、散文的特点与分类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其文体特点是:篇幅短小。立意集中深远,“形散而神不散”。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形式多样,结构自由洒脱。表现方法灵活,融叙事、描写、议论于一体。 散文一般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3-,第一类: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

2、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4-,第二类:抒情性散文 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往往借助形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最大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

3、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5-,第三类: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又叫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哲理性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往往从一点入手,入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要,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感喟,写出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个体感受。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

4、)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6-,二、四个角度入手,读懂散文 读懂散文的根本是要从散文行文的固有规律去把握。 1.审标题,明对象,捕捉阅读线索 标题有的明示了文章写作的对象或内容,有的提供了阅读的线索,有的甚至明示或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分析散文标题,把握标题的特征,能帮助考生更快更好地阅读文本。可以说,散文的标题往往就是解读散文的一把钥匙。,-7-,如雪天(2015年上海卷)、说起梅花(2015年北京卷)、四堡雕版(2015年山东卷)、云和梯田(2015年天津卷)、甘森的西红柿(2015年重庆卷)、头脑中的旅行(2015年湖北卷)、粮食(2014年湖南卷)、浣花草堂(2014年山东卷)、祖

5、屋(2014年福建卷)、听雨(2014年全国大纲卷)、瓦(2013年福建卷)、樱桃(2013年安徽卷)、罗曼罗兰(2013年湖北卷)直接明确了写作的对象。如果在文章中写到了看似与标题无关的内容,那就要考虑它与写作对象的关系,就要琢磨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内容。有些题目一看就知道会采用借物喻人、托物寓意的写法,如瓦;有些题目一看就知道是文章写作的线索,如樱桃。,-8-,再如太湖碎锦(2015年四川卷)、纸上故乡(2015年福建卷)、比邻而居(2015年江苏卷)、独木舟之道(2014年安徽卷)、废墟之美(2014年北京卷)、负重的河流(2013年四川卷)、平常的沈从文(2013年江西卷)标题不仅明确

6、了写作对象,更表明了作者的感情倾向以及明确或隐含的主旨。,-9-,2.找线索,理思路,梳理行文脉络 散文正因为“散”,所以思路就格外重要,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体现。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线索,或为人物,或为事件,或为事物(时间、地点、道具),或为情感。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较容易地理清文章的思路,明确文章的主旨。当然,也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线索,那么,理清思路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了。 分析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散文的结构特点,分析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找出中

7、心句、过渡句、关键句,理解其含义,同时分析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住作者的思路,明确文章主旨。,-10-,散文的结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现就常见的几种结构形式列举如下: (1)静赏式:景点概述景点静赏景点联想。 特点:先交代赏景的缘由,暗示主题;多角度的写景;使用联想,用抒情的方式来深化主题。如云和梯田(2015年天津卷)、祖屋(2014年福建卷)。 (2)参游式:进入景点依次欣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 特点:移步换景,因空间转换而景色不同,情感因之而变化;有时虚实相间,适当联想,篇末暗示主旨。如甘森的西红柿(2015年重庆卷)、浣花草堂(2014年山东卷)。 (3)象征式:物的描述物的性格

8、由物及人表达志向。 特点:详细描写物,目的是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在象征之人;卒章显志;篇末深化(升华)主题。说起梅花(2015年北京卷),-11-,(4)怀念式:睹眼前景思从前景(人、事)抒怀念情。 特点:借联想和想象写怀念之物,表达寄托的情思。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的另一景,且另一景中寄托着作者的主要情感。如四堡雕版(2015年山东卷)、纸上故乡(2015年福建卷)、粮食(2014年湖南卷)。 (5)叙史式:一语统篇追述史实抚今而感慨、抒情。 特点:起点很高,表达某种情怀;追叙史实,侧重与现实有某种程度上的契合;联系现实,追昔是为了抚今,表达对现实社会的思考、感慨。这类散

9、文大多被称之为文化散文。如废墟之美(2014年北京卷)。,-12-,分析文章结构的具体步骤方法如下: 第一步:化整为零,概括段意。(边阅读边勾画,或在段旁概括出来,注意概括要具体而准确) 语段结构分析:任何一个语段,一般有起始、展开、终结三个小层次。通常的情况起始是一两句话,同时这往往就是段落的中心句;接着展开对本段的具体记叙、描写或议论;最后用一两句话对本段进行小结。 具体方法:找每一段落的“关键句”或“中心词”。如中心句(起始句、总结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指代词。,-13-,第二步:段落整合,切分行文层次。(准确把握层次间关系,从而把握行文脉络) 全文层次分析:把握全文结构层次,是

10、领会作者写作意图,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方法。任何一篇文章,一般有起始、展开、终结三个大层次。通常的情况起始是第一、二段,交代写作的由头;中间具体描绘写作内容散文的“形”;结尾篇末点睛、总结全文、首尾呼应散文的“神”。 分析全文层次,可根据概括出的段意和文章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处结构大体一致并反复出现的标志性句子或词语,来加以整合。,-14-,3.观全文,明情理,领悟深层意蕴 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出文章的主题;从所写的事件来概括,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而找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议论性散文要注意文中对具体形象的描绘特点和文章揭示

11、形象与特征内在联系的方法,找出蕴含哲理的关键句仔细领会。另外,议论性散文往往卒章显志,或揭示哲理,或拓展境界,或启发读者思考。因此,还要特别注意文章的结尾,细细咀嚼,通观全文,辨明哲理,领悟文章的深层意蕴。,-15-,4.品语言,悟句意,分析写作手法 散文的语言是文学语言,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因而它富于形象性,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优美隽永,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品味散文语言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思考:语言的含意和作用、语言的特点、语言的风格、语言的技巧等。,-16-,一,二,把握散文结构思路的两种考法 思路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反映,是作者为实现表达目的而确定的文章内容的先后顺

12、序。结构就是思路的体现。分析结构,理清思路包括分析全篇结构,段内的句与句和段与段中间的层次等。对文章结构与思路的把握有赖于对文章的细致阅读,尤其是解题前的通读全文。,-17-,典例1,典例2,一,二,一、把握整体结构思路 文章的整体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对文章整体结构思路的把握,其实是考查作者安排材料的方式和布局谋篇的特点。 【常见设问方式】 文章的结构方式是怎样的? 文章的布局谋篇有着怎样的特点? 这篇散文以为线索,试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作者要表现的是甲,却从乙写起,这样安排材料好不好? 文中写了几幅画面,这几幅画面是如何组织在一起的?,-18-

13、,典例1,一,二,典例2,典例1寻找分析线索 (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比邻而居 王安忆 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19-,典例1,一,二,典例2,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

14、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20-,典例1,一,二,典例2,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

15、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21-,典例1,一,二,典例2,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

16、。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22-,典例1,一,二,典例2,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

17、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 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 (有删改

18、),-23-,典例1,一,二,典例2,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线索:气味。(2)作用: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的结构思路。本文主要写了闻到的比邻而居的各家的气味及由此引发的思考,通篇都围绕“气味”着笔,所以“气味”为本文的线索。从文章内容看,作者围绕这条线索,将各家的气味贯串起来,描写了比邻而居的各家或实打实或浮华等不同的生活状态、生活风格。作者对此的感悟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表达出

19、作者对各种生活状态的理解和包容。,-24-,典例1,一,二,典例2,方法点拨 1.根据中心,确定线索。 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2.根据材料,确定线索。 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线索有明有暗,时隐时现,有的有明显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25-,一,二,典例1,典例2,典例2分析布局谋篇特点 (2015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

20、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不少,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26-,一,二,典例1,典

21、例2,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画成画挂在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22、27-,一,二,典例1,典例2,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画成画挂在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

23、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28-,一,二,典例1,典例2,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29-,一,二,典例1,典例2,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

24、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员,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弃官丢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七律,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

25、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30-,一,二,典例1,典例2,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

26、,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31-,一,二,典例1,典例2,有一次和一个西方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

27、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 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32-,一,二,典例1,典例2,答案示例:从作者名字的翻译切入,以外国人对梅花的好奇、不解与误解为主要线索来谋篇布局,对梅花内涵的阐释由表及里,逐步丰富与深入,凸显了梅花独异的美感和魅力,构思巧妙而自然。 阐发了梅花所凝聚的民族精神,表现了外国人与中国文化的隔膜,流露出对交流和理解的渴望。,解析:本题从谋篇与立意的角度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解答本题要从谋篇和立意两个方面赏析。谋篇属于表达技巧中的结构技巧,而立意则属于文章主题方面的要求,要分开作答。,-33-,一,

28、二,典例1,典例2,方法点拨 分析文章结构思路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通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情,这一步的作用是把握文章全貌。 第二步,逐段细读,寻找关键词语及中心句,然后用简明的一两句话标示段意,这一步的作用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的脉络。 第三步,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这一步的作用是理清脉络,把握全文的结构。这里所说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具体是指开头和结尾的关系,它们与主体部分的关系,以及前后照应的关系。,-34-,一,二,典例1,典例2,答题建模 1.先看内容:思考开头写了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逐层概括

29、:追寻行文的思路和内容上的变化、表达方式上的变化、作者情感的变化。 3.抓住特点:行文的结构特点一般有:总分总、先抑后扬、逐层递进等。 4.组织答案:先说明行文结构特点,再具体概括文章内容。常用的答题模板是:行文结构特点+具体解说。,-35-,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二、分析局部段落作用 段落在文中的作用因文体不同、结构不同而相同。对句段作用的分析,是侧面考查文章结构思路的常见方式。 【常见设问方式】 某段文字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画线的语句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文章一开头就写某某问题,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某段或某句话删去行不行?请简要分析。,-36-,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

30、学即练,典例1分析开头段的作用 (2014大纲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听雨 叶延滨 写下这个题目,便不自觉地在心里吟诵起那些熟悉的诗篇,而且大多是古人的句子。雨,大概是古典的。而且常常当人们进入一种诗化的境况,才会从喧嚣的市井声浪里逃出来,逃出来的耳朵才能听雨。听雨有三个条件:第一是心静而神动,心静者不为市井或朝野的得失荣辱而悲喜,心平如水,不起波澜;神动者,是心神与自然呼应,天地万象,胸中百感,互交互合。第二是独处一室,或书房与书为侣,或山中小亭坐对群峰。第三是有雨。说到这里,话题的主角就出来了,听雨者,与雨为友,其喜怒哀乐,无不是因雨而起。,-37-,典例,方法点拨,一,

31、二,即学即练,我赶走那些如雨脚一般敲击我心窗的诗句,它们虽美,但吟哦的是他人心曲。雨声已经伴千载百代的人,抒发自己的情怀。像永不退场的乐师,耐心地为一个又一个的登台者伴奏,他只是在人们不觉察之中,调动自己的琴弦。“疏雨漏梧桐,春水洗杏花,剑门斜雨细,古城涤尘轻。”这些都是人们久唱而常新的曲子,它们让我们只能相信,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 这是六月,久旱无雨的京城,下起第一场透雨。雷声沉沉地滚过,把都市里嘈杂的市声驱走,然后是闪电,是风。好风啊,让窗外一排高高的杨树,起舞俯仰地欢迎,满世界都是叶子的笑声!然后急急敲下一排雨脚,如碎玉,如奔马,如瀑布狂泻 ,-38-,典例,方法点拨,一,

32、二,即学即练,我躺在床上,听雨声从窗外跳进屋里来,又沿着白石灰抹的老墙往上爬,爬出一道道渍印。这是我最早的记忆,好像是我们搬进那座南方老城一条叫斌升巷的窄街。那是一个旧公馆,房子是木结构为主的,木框里砌上砖抹上白灰。我们的房子背墙临街,墙的上部有两只小窗,用来通气透光的。小窗很高,又从不开,布一张挂满灰尘的蛛网,让人想到许多故事。故事是雨声送进来的,这是我对这个世界最早的印象:雨夜里两只高墙上的窗,窗上挂着一张蛛网,网不住的雨声和更声漏湿了童年。(前两年我调出这个城市,妻子说我不喜欢这个让雨水锈满青苔的老城。) ,-39-,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我有一段让大雨泡着的记忆,那是196

33、6年秋。那年本是我参加高考升大学的日子,“文化大革命”一声炮响,升学成了泡影,父母又先后被“革命群众”揪了出来,我被派到川滇边界山区农村“搞社教”。正是屋漏偏遇连阴雨的时候,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心里下着雨,外面也是雨,风声雨声,让人心怵。山区搞运动,免不了天天晚上的会。山里人住得分散,一家守一个山头,我这个小工作队员,每天就戴一顶大斗笠,提一盏马灯,风中雨中满山地转悠。田坎又窄又滑,一下雨就变成了鳝鱼背,真不知一天摔多少跤。啊,这也许是我命运的象征:漫天风雨,长夜窄路,一盏孤灯,一张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洗了百遍的脸。(到现在说到“文化大革命”,我的耳边就响起一片暴雨在一只斗

34、笠上踢踏的声浪。) ,-40-,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我对雨声的记忆不全是灰色的,有苦味的记忆,也有温馨的时候。那是在陕北,夏天终日在秃山峁劳作的我们,就像在火炉上烘着的红薯,每天都盼望着天上有块能下雨的云。高原的雨少,下一次就真叫恩赐。下雨可以不出工,可以凉凉地躺在炕上,听雨声让高原有了笑语,听苞谷拔节的脆响,让自己干涸的心,也有一个绿草般的梦。(庄稼人听雨能听出的快乐,这种快乐进城后就少了,至少不是那带着土味和草味的快乐了。) 听雨,是听时间的脚步声,只是各人有各人的雨声,这是我刚刚想明白的。 文章为什么在开头一段就说“雨,大概是古典的”?请谈谈你的理解。,-41-,典例,方法

35、点拨,一,二,即学即练,参考答案:从文章结构上说,呼应题目,引出话题;从文章主题上来说,暗示现代人已经难得有听雨的闲情逸致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答本题,不要当成理解语句含意题,答题时需要考虑这一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具体解答时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从结构上看,向上呼应题目,向下引出话题。从内容上看,“古典的”一词言外之意是现代人很难有听雨的闲情逸致。,-42-,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典例2中间段的作用 (2013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胡杨人家 刘之蔚 分布在额济纳荒漠里的黑水城、红城还有无法考证的大同城,在国人的感情世

36、界和历史记忆里是复杂和纠结的。这里曾经的一切,胡人、党项人、土尔扈特人、蒙古铁骑、丝绸之路、居延海、黑水河、耶律阿保机、成吉思汗、萧太后、科兹洛夫、黑将军如今谁又在乎过?谁又知道,额济纳就是党项语发音的“黑水城”? 每年的九月下旬,黑水河的上游水闸都要放水,额济纳沿黑水河生长的胡杨林仿佛一夜间被镀上了金色。因为得到黑水河的滋润,这里的胡杨林要比其他地方的早黄一个月左右。,-43-,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日出之前赶到二道桥,当走到四道桥,已接近晌午时分,刚过了一座新修的木桥,想找个地方交个“地税”,但见有一处胡杨林煞是茂密,便不及细想一溜小跑往里钻了进去。 不曾想到在这林子掩映之下居

37、然“藏”有毗邻的两座蒙古包,心中不禁窃喜,直奔过去。 从外观上可以判断出,这两座蒙古包不是旅游区常见的忽悠游客的山寨包,而是真的有人在此居住。此时胡杨林外飞沙走石,而林子里安静得仿佛时间都为此凝固了。 见蒙古包开着门,没敢靠近,朝里吆喝了声:“家里有人吗?” 随着应答声,门里探出一张中年妇女的脸,黑里透红带着油光,乐呵呵地喊我进去喝茶。晃悠一上午的我此时的确已是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便腆着脸不客气地问:“有吃的吗?”那中年妇女回答脆脆的:“有,跟我们一块吃羊肉饺子吧。”,-44-,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我还有朋友在林子外,能一块来吃吗?要多少钱?”我有点儿得寸进尺了。 这一问,也许

38、有些唐突,只见对方一愣。不知啥时她的身后又多了一张年轻姑娘的脸,有着蒙古人特有的刚毅的线条,煞是好看。姑娘接过话题问道:“你们几个人,还想吃啥?” “有手抓羊肉不?” “有!”回答一样是脆脆的,伴以银铃般的笑声。 我就纳了闷了,这哪像是不期而遇,明明是到亲戚家里。便回身招呼伙伴们钻进了一座摆着一张折叠餐桌的蒙古包。不一会儿,蒙古包外由远而近传来一阵摩托车的马达声,循声望去,一个男人出现在门口。,-45-,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老代。这是我真真切切在额济纳近距离见到的第一位蒙古汉子,不高的个头,但十分的壮实,一样的黝黑发亮得让城里人无比艳羡的肤色,健康阳光。不曾想到的是,在后面的交谈

39、里我才发现,之前印在我脑海里的蒙古汉子应该是端着苍鹰的姿势,个顶个儿膀大腰圆的摔跤手模样,而老代很浓缩且很腼腆。 关系就这么在你一句我两句的沟通中变得融洽起来,就像一壶好茶,浸出物是慢慢地释放出来的。 但我还是心里没底,提到了餐费的问题。老代憨憨地说昨天也有人要吃手抓,给了60元。 我没说啥,心里有底了,见他们开始包饺子了,我说:“让我媳妇儿来帮忙包可以吗?” “可以啊,来吧。”,-46-,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我又认真地“调侃”了一句:“俺们山东人包饺子,肉馅儿要塞得满满的。” 老代乐呵呵地回了一句:“没事啊,包成包子都行。” 饺子是用搁在外面空地上的炉子煮的,到了晚间这炉子就得

40、抬进蒙古包生火烧水取暖。姑娘在煮饺子,我就开始拍照,这时才开始观察老代家周边的一切。荒漠深处的额济纳,秋天显得十分的短促,犹如礼花般绽放的黄色叶片或繁如花海或星星点点,映衬着千年胡杨那遒劲的枝干,美得让人窒息。 手抓羊肉上来了,是一整块羊胛骨肉,在甘肃,在青海,在陕西,没少吃手抓羊肉,这回真长见识了。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吃到的最棒的手抓羊肉!问起老代,为啥会给我们上这块肉。,-47-,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我们就会杀一只羊,用最好吃的肉来招待客人,你们吃完走了,这块骨头,我们洗一洗,拴上一根麻绳要挂在蒙古包上的。” 呜呜,我差点没感动得冒泡儿。 慢慢聊着,我这才

41、知道,之前最先打招呼的那位中年妇女是老代的丈母娘,而那位年轻的姑娘是老代媳妇儿,我的眼镜差点儿没掉地上,这关系一时我都没反应过来。老实说,刚开始我把他媳妇儿当他女儿了。老代没生气,反而开怀大笑,蒙古人的豪情和大度一览无余。,-48-,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因为忙活我们这顿饭,等我们吃完了,人家一家才开始用餐,怪不好意思的。又等了一袋烟工夫,才最后过去把饭钱硬塞给了老代。之前说好了的:两盘羊肉饺子、一份手抓羊肉,共60元。给老代一张,没让他找钱,老代有点不好意思收,这时候,我的态度有点强硬了,必须收下!见他们也喝茶,也不管他们喜不喜欢,留下我摄影包里带的所有的“大红袍”,挥一挥衣袖,

42、与老代一家人道别,没有相约来年,轻轻地带着一份纯真,我们走了,还觉得有点儿豪迈。 回来的路上,在想一件事儿,如果戴望舒是蒙古族的,他还会不会潇洒地轻轻挥一挥衣袖,撑着那把油纸伞去幽会那丁香般的姑娘?扑哧。 (选文略有删改) “关系就这么在你一句我两句的沟通中变得融洽起来,就像一壶好茶,浸出物是慢慢地释放出来的”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9-,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参考答案:略去谈话内容,突出谈话效果;结构上承上启下。,解析:解答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要考虑其在结构上的作用,看段落是在文章的开头、中间,还是结尾。本段在文章的中间部分,中间段多属于过渡段。此外,还要考虑其在内容上的作用。

43、,-50-,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典例3结尾段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月夜 韩少功 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51-,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还是冬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记时之法,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原因不在于别的什么他们即使全部生活

44、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感觉。,-52-,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从树荫里筛下的满地光斑,明灭闪烁,聚散相续;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凉台设计得特别

45、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有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53-,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在这时候出现了,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织女也在这时候出现了,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咕隆咚地一口完全吞下。我是躺在凉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也许我是一个无知

46、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54-,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即练,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山谷里一声长啸,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选自散文集山南水北) 文章最后一段具有怎样的含意和作用?,参考答案:“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侧面写出月光的皎洁、明亮。“山谷里一声长啸”,衬托出乡村月夜的宁静。再次点题,将读者带进宁静而美好的月夜,暗指“人应怀着虔诚的心与大自然亲近”这一主旨。景语作结,富有诗意而又耐人寻味。(答出其中的任意三点即可),-55-,典例,方法点拨,一,二,即学

47、即练,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答题的角度:内涵、作用。“山谷里一声长啸,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结尾这句话,应分开一一分析。“山谷里一声长啸”,写到声音,自然是以声衬寂,写出乡村的宁静;“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借助鸟被惊飞,体现月光之皎洁。而这两句话都属于写景,从收尾的技巧上来说,这是以景结情;本文的标题是“月夜”,最后的描写又再次点题。,-56-,方法点拨,典例,一,二,即学即练,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如开头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过渡段承上启下(或启下);结尾段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

48、卒章显志。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要注意三个角度: (1)内容角度。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感情等有哪些作用。 (2)结构角度。注意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不可机械照抄。如答“承上启下”,必须写出承上解说(或说明,或总结,或照应)什么内容,引出下文什么内容;答“照应”时,必须写出与哪些内容相照应。 (3)表现手法(或写作目的)。或与什么内容形成对比,或为下文的抒情(或议论)做铺垫,或以小见大,突出(或象征)什么主旨。,-57-,方法点拨,典例,一,二,即学即练,答题建模 分析段落作用一般的答题模式是: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 1.开头段作用引起

49、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呼应下文;为做铺垫;渲染气氛。 2.中间段作用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等);由转而写到 3.结尾段作用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深化主旨,表达,-58-,方法点拨,典例,一,二,即学即练,4.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的作用穿插的材料或描写人物,或叙述事件,或摹状实物,或绘制图景,或旁征博引,但都是与主题材料形成了某种特定的关系,更好地增添意蕴,丰满文章,凸显主题。如2015年湖北卷头脑中的旅行第1题,2014四川卷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第3题,-59-,方法点拨,典例,一,二,即学即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生死之间 雷抒雁 一位墨西哥的作家曾说:“死亡不是截肢,而是彻底结束生命。”是的,即使一个人的手不慎失去了,残肢还会提醒他手曾经的存在。死亡,如雪的融化,雾的消散,云的飘移,永远没有了,没有了。 可是,记忆没有随着死亡消失,每天,一进房门,你就寻找那张让你思念、惦记,你如此熟悉的面孔。如果没有找到,你会情不自禁地喊一声“妈妈!”然后,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去找,看她是在休息还是在操劳是在洗那些永远洗不完的衣物,是在为孩子们做晚饭,还是在专注地看电视?可是,这一回,你的声音没有得到回应。房子里空荡荡的,她不在。看着墙上那张照片,你知道她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