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复习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高中化学 .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855742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复习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高中化学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复习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高中化学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复习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高中化学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复习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高中化学 .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第二章 第一节一、选择题1(2009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一中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下列关于化学学习和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模型有助于解释一些化学现象B质量守恒定律是大量试验事实的总结C化学家提出的假设都能被试验证明D化学基本原理的应用是有一定条件的答案:C2(2008山东安丘高三月考)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根据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将元素分为金属和

2、非金属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ABC D解析:酸分子中氢原子个数不是划分“几元酸”的标准,如醋酸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但醋酸是一元酸;强弱电解质的划分标准是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碳和铅,碳属于非金属,而铅属于金属。答案:B3(2008青岛高三模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混合物中元素一定呈化合态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某纯净的物质不是化合物就是单质D由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解析: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既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故A错误;同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混合在一起即成为混合物,故B错误;纯净的物质不

3、一定是纯净物,如广告中常说纯净的天然矿泉水,实际上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而由同种分子组成,也就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必定是纯净物。答案:D4(2008江苏淮安高三月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甲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乙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下列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NaCl是非电解质BNaCl溶液是电解质C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DNaCl溶液中水电离出大量的离子解析:选项A、B的说法错误;无法通过甲、乙两个装置的实验来断定乙装置能够产生离子的数量大小,故D项错误。答案:C5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解析:A组中Na2CO3是盐,

4、SiO2是酸性氧化物;B组中CO不是酸性氧化物;C组中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D组分类正确。答案:D6(2008广东梅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有单质参加或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生成物只有一种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C生成阳离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D有电解质参加的化学反应一定可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解析:这是关于化学反应分类的试题,石墨与金刚石的转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A错误B正确;Fe3生成Fe2为还原反应,C错。答案:B7(2009福建福州三中高三期末)如图所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之间的从属或包含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XYZ例氧化物化合物纯净物A苯芳香烃有机化合物B溶液分散

5、系混合物C强电解质电解质化合物D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答案:D8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混合物:水玻璃、水银、氨水、盐酸化合物:CaCl2、烧碱、聚乙烯、HD电解质:CuSO4、K2CO3、冰醋酸、硫酸钡同系物:CH2O2、C2H4O2、C3H6O2、C4H8O2同位素:C、C、CA BC D答案:B9(2009福建福州一中高三月考)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酸性氧化物都可以跟强碱溶液反应B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C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D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和碱反应解析:可以和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称为酸性氧化物,所以酸性氧化物都可以和强碱

6、反应,A项正确;二氧化氮可以和水反应生成酸,但它不是酸性氧化物,B项错误;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不是碱性氧化物,C项错误;CO不跟酸反应,但也不和碱反应,D项错误。答案:A10(2009全国卷)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解析:A项:胶体中胶体粒子可能带电,但胶体仍为电中性;B项:对于某些溶液如蔗糖溶液,其溶质粒子不带电荷;C项:布朗运动是所有分散

7、系中分散质粒子都具有的规律。答案:D11(2009广东)下列说法都正确的是()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四川灾区重建使用了大量钢材,钢材是合金“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弱电解质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有氯气和二氧化氯,两者都含有极性键水陆两用公共汽车中,用于密封的橡胶材料是高分子化合物A BC D解析:硫酸钡为强酸强碱盐,属强电解质,Cl2是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故说法错误。答案:B12(2009广州)将某些化学知识用数轴表示,具有直观形象、简明易记的优点。下列用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中不正确的是()A分散系的分类:BAlCl3和N

8、aOH溶液反应后铝元素的存在形式:C常温下甲基橙的变色范围:D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解析:答案:C13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胶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易产生沉淀;溶液均一、稳定,静置后不产生沉淀B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与溶液、悬浊液区分开C光线通过时,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无丁达尔效应D只有胶状物如胶水、果冻类的物质才能称为胶体答案:C14下列有关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浊液、溶液和胶体B在Fe(OH)3胶体中加入过量盐酸不溶解C“血液透析”原理同溶液中固体颗粒的过滤原理相似D除加入电解质可使胶体聚

9、沉外,将两种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混合也能发生聚沉答案:D15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研究H2SO4、NaCl、KCl、Na2CO3、FeCl3、NaOH的性质,对于如何研究,他们设计了两种研究方案:方案1:将它们按照酸、碱、盐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方案2:将它们按照钠盐、钾盐、铁盐和其他化合物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按照方案1属于碱的有Na2CO3、NaOHB按照方案2属于钠盐的有NaCl、Na2CO3、NaOHC方案1中的碱与方案2中的铁盐反应可得到一种红褐色胶体D设计方案2的同学另取某种溶液,在其中加入上述溶液中的钾盐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

10、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Ag答案:D16(思维拓展题)假定奥运五环旗中的每一环表示一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常见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且四种反应中必须包含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及复分解反应,适合的一组是()选项蓝黑红黄绿ASiO2CuSO4溶液O2NaOH溶液AgBO2稀H2SO4CO2FeNaOH溶液CO2稀H2SO4Al(OH)3NH3NaOH溶液DMgCO2KOH溶液AlFe2O3答案:B二、非选择题17(2009广州河田中学高三月考)A、B、C三只烧杯中,依次分别盛有NaOH溶液、KSCN溶液、煮沸的蒸馏水,各滴入FeCl3溶液,试根据实验现象分别回答以

11、下问题:(1)分别写出三只烧杯中形成分散系的名称:A_,B_,C_。(2)写出A中形成分散系的离子方程式_。(3)写出C中形成分散系的化学方程式_。解析:Fe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Fe33OH=Fe(OH)3,形成悬浊液;FeCl3溶液滴入KSCN中,发生络合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FeCl3溶液滴入煮沸的蒸馏水中,发生反应:FeCl33H2O(沸水)Fe(OH)3(胶体)3HCl。答案:(1)悬浊液溶液胶体(2)Fe33OH=Fe(OH)3(3)FeCl33H2O(沸水)Fe(OH)3(胶体)3HCl18(2009厦门模拟)“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不知怎样走出

12、来,因为迷宫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或者是水溶液),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1)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_。(2)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酸和碱中和反应的有_个,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个,其中能“吃掉”盐酸的盐是_,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填写物质序号),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4)如果将盐酸换成氯气,它能沿着盐酸走出的路线“走出”这个迷宫吗?为什么?_。解析:(1)图中物质、均不与盐酸反应,沿该路线可走出迷宫。(2)盐酸与NaOH、Ca(OH)2的反应属于酸和碱

13、中和反应,与Zn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能“吃掉”盐酸的盐是Na2CO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CO2H2O。(3)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H2SO4、NaCl,属于非电解质的是CO2、SO2。(4)如果将盐酸换成氯气, 它沿着盐酸走出的路线不能“走出”这个迷宫,因为氯气或氯水有强氧化性,遇到二氧化硫、铜时都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被“吃掉”。答案:(1)(2)21Na2CO3CO2H=CO2H2O(3)(4)不能,因为氯气或氯水有强氧化性,遇到二氧化硫、铜时都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被“吃掉”19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1)上图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_。

14、 (2)以Na、K、H、O、C、S、N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下表的后面。物质类别酸碱盐氧化物化学式HCl_Ba(OH)2Na2CO3_CO2Na2O2(3)写出转化为的化学方程式_。(4)呼吸面具中用作为O2来源的反应原理为: _。(5)实验室制备常用_和_反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答案:(1)树状分类法(2)H2SO4(或HNO3)NaOH(或KOH)Na2SO4(或K2CO3或Na2SO3或NaNO3等)(3)2NaOHCO2(少量)=Na2CO3H2O(4)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5)盐酸碳酸钙将气体通入澄清石

15、灰水中,若变浑浊,即可说明是CO220(2009北师附中模拟)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1)如图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氢氧化铁胶体丁达尔效应实验的示意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_,原因是_(试从分散系的分类进行讨论说明)。(2)欲在树林中观察到丁达尔效应,你认为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_,理由是_。(3)去树林观察丁达尔效应有诸多不便,聪明的你想出了许多在家里看到丁达尔效应的方法,其中最简单、最环保的方法是:_。解析:(1)进入烧杯前,光穿过的空气是溶液,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该图中的明显错误是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2)清晨,水蒸气被太阳加热,形成水雾,可能构成1 nm100 nm的分散质,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清晨。(3)打开暖瓶(加热水)让水汽升腾起来,用一束光照射即可。答案:(1)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进入烧杯前,光穿过的空气是溶液,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2)清晨水蒸气被太阳加热,形成水雾,可能构成1 nm100 nm的分散质,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3)打开暖瓶(加热水)让水汽升腾起来,用一束光照射即可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事务文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