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849674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新人教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目标解读】【课程标准】1.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2.知道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3.知道西北边疆的巩固。4.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及对西藏的有效管辖、巩固西北边疆的措施等史实,理解清政府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所做的努力,培养以正确的民族观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识读清朝疆域图(1820年)清代(局部)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增强历史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后,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使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从中体会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郑成功收复台湾,打击西方侵略势力,维护了祖国统一;认识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增强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责任心【重点难点】重点:1.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2.郑成功收复台湾。 3.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4.清朝的疆域。难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七子之歌台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 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3、这是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台湾问题一直是我们华夏儿女关注的问题,台湾是祖国母亲最多灾多难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台湾历史上的第一次“分离”。清朝统治者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新课探究】1.清朝对全国的统治问题探究:阅读课文,归纳清朝的统治措施。答案提示: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思想上,推崇儒家学说。2.郑成功收复台湾(1)郑成功简介郑成功(16241662),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被称为“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郑

4、成功一生,抗清驱荷,以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的业绩载入史册,海峡两岸均立像竖碑纪念。(2)荷兰侵占台湾1624年,荷兰殖民者趁明王朝腐败无能,侵占台湾南部地区,并修筑了热兰遮和赤嵌楼两个要塞(见下图),后来进一步侵占了整个台湾。殖民者对台湾人民进行了残酷的掠夺和野蛮的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3)郑成功收复台湾史料研读:材料一郑成功舰队从金门出发后,在澎湖遇上暴风骤雨,停泊了几天。大风仍然不止,郑成功抱着“冰坚可渡”的决心,毅然率领舰队顶风冒雨,劈波斩浪,继续前进。郑成功的舰队到达台湾鹿耳门外。鹿耳门港门狭窄,暗礁淤滩星罗棋布,水又很浅,大船平时无法通过。荷兰殖民者没有在这里设防。

5、郑成功率船队赶在大潮时,出其不意地通过鹿耳门登陆。郑成功大军如从天降,荷兰殖民者大为惊恐。材料二荷兰殖民者命令停在港内的两艘战舰和两艘小艇出击,郑军乘木船英勇还击,包围了荷兰的战舰,击沉主力舰赫克托号,并用火船引燃了另一艘荷舰,迫使它狼狈逃走。中国战船控制了台湾海面,切断荷兰殖民军盘踞的赤嵌楼和台湾城之间的海上联系。郑成功率军首先进攻赤嵌楼,切断了城里的水源。赤嵌楼的荷军被迫投降。材料三郑成功致信荷兰殖民长官揆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问题探究: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是什么?答案提示:过程: (166

6、1年)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澎湖休整驶进鹿耳门登陆台湾岛进攻赤嵌楼收复台湾城收复台湾(1662年初)。意义:打击西方侵略势力,捍卫了国家主权,维护了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请解释材料三中郑成功致信荷兰殖民长官揆一的话的意思。列举史实说明“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材料三表达了郑成功怎样的思想?答案提示:意思: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已经被你们荷兰占据很长时间了,现在我们中国人要收回这块土地,你们就应当把它归还原主。史实: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派大将卫温到夷洲,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思想:表达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坚强决心。(4)清政府在台湾的建制史料研读:材料一在

7、内外压力的逼迫下,以郑克塽为首的郑氏集团终于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七月五日完全接受了清政府的和谈条件,放弃抵抗企图,向清政府缴械投诚。十三日,施琅率清军在台湾登陆,接管台湾全境。材料二(荷兰)时在垂涎,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重以夹板船之精坚,海外无敌,沿海诸省断难晏然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隅,事关封疆重大。施琅问题探究:你如何看待材料一中以郑克塽为首的郑氏集团归顺清朝?答案提示:当时清朝已经统一大陆,国内的民族矛盾已日趋缓和,台湾郑氏政权的存在,妨碍了全国的统一。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是大势所趋。郑氏集团归顺清朝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结合材料用一句话概括施琅的观点。清政府接受施琅的建议,

8、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答案提示:台湾的弃留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危。 措施: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意义: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3.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1)确立达赖、班禅的册封和继承制度史料研读:材料一顺治九年(1652年),达赖五世受邀请,率领藏官侍从三千人亲赴北京。达赖五世到北京后,住在特地为他修建的西黄寺里面。顺治帝在太和殿设宴,为达赖洗尘。第二年,达赖五世回西藏时,顺治帝又送去有汉、藏两种文字的金册金印,封他为“达赖喇嘛”。“达赖”是蒙语海的意思,“喇嘛”是藏语上

9、师的意思。材料二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又遣使册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 。“班禅” 是梵文大师的意思,“额尔德尼”是满语珍宝的意思。材料三清政府确定了达赖和班禅的封号以及他们在宗教上、政治上的法定地位,并规定了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从而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问题探究:顺治帝和康熙帝的册封有何作用?答案提示:顺治帝和康熙帝的册封,法定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称号,确立了他们在西藏的地位。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经过中央政府册封,这就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2)设置驻藏大臣史料研读:材料一雍正五年(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一人,作为中央政府的

10、代表常驻西藏,协助地方政府处理政务。材料二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经清朝中央审定颁行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详细规定了驻藏大臣的地位和职权,明确指出:驻藏大臣督办西藏事务,地位与达赖、班禅平等。达赖喇嘛的转世必须由驻藏大臣用清朝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达赖、班禅的坐床典礼,也由驻藏大臣主持。问题探究: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驻藏大臣的地位如何?驻藏大臣的职能是什么?答案提示:地位:督办西藏事务,地位与达赖、班禅平等。职能: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3)确立金瓶掣签制度史料研读:材料一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政府向藏族地区颁发金瓶,目的是革除西藏活佛转世制度存在的弊端,防止

11、藏族贵族操纵大活佛转世。金瓶高35.5厘米,底径14.4厘米,腹径21厘米,瓶内放置如意象牙签。举行掣签仪式时,将入选灵童的名字、出生年月用汉、藏、满三种文字写在牙签上,用纸包上放进瓶内,选派有学问的活佛念经祈祷七日,然后由清政府派驻的驻藏大臣主持,在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前用金箸将金瓶内的其中一个纸包钳出,此纸包牙签上所写的灵童就被确定为转世灵童。材料二问题探究:清政府设立金瓶掣签制度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提示:保证选择转世灵童的公平性,防止一些地方分裂分子利用这个机会制造分裂局面,更重要的是体现中央权威、维护国家统一,将活佛转世系统纳入中央政府管辖和国家典章法制范围之内。4.巩固西北边疆(1)“回

12、部”与和卓“回部”:在西北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居住着维吾尔等族人民,由于他们多数信仰伊斯兰教,清代常把这个地区称为“回部”。和卓是波斯语的译音,本是穆斯林对伊斯兰教始祖穆罕默德后裔和伊斯兰教学者的尊称。维吾尔族上层贵族也自称“和卓”。(2)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碑 为了纪念平定准噶尔叛乱这一历史事件,以昭示后人,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在昭苏县格登山上建了这座格登山纪功碑。碑高2.95米,宽0.83米,厚0.27米。碑外还修有御碑亭。格登碑在格登山上已默默地矗立了200多年。它时时刻刻都向人们进述着那一段统一战胜分裂的血与火的历史,让人们永远不要忘记。问题探究:清政府为什么要

13、出兵平定准噶尔部?平定准噶尔部有何意义?答案提示:原因:其叛乱活动严重威胁国家的统一。意义: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北地区的控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3)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史料研读:材料一1757年,大小和卓发动了反对清朝中央政府的叛乱,他们号召各城起兵反清,一时协从的有几十万人,叛军控制了天山南路的大部分地方。他们不仅残暴搜刮维吾尔等族人民,而且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清政府派人招降,惨遭叛军的杀害。材料二1758年,清政府派军队进入南疆(天山南路)平叛,并宣布此次进兵,只为擒拿大小和卓,维吾尔等族人民皆为无罪之人,不会株连。材料三大小和卓逃奔巴达克山(今阿

14、富汗东部)。清军派人与巴达克当地部族交涉,不久,当地部族将大小和卓杀死,把尸首送交清朝。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问题探究: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清军为什么能取得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胜利。答案提示:大小和卓的分裂活动,残杀虐待维吾尔等族人民,丧失民心,违背历史的发展趋势,维吾尔等族人民因此支持清军的斗争;清政府的平叛策略正确,只擒拿大小和卓兄弟,宣布维吾尔等族人民无罪,不株连,不杀无辜民众,顺应民心。(4)设置伊犁将军史料再现: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以后,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乾隆年间,清政府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这是新疆地

15、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军府制的实行,对加强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具体解读: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朝军队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5)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土尔扈特与渥巴锡a.土尔扈特:明末清初,我国北方的蒙古族分为三大部,即在今内蒙古地区的是漠南蒙古,在今外蒙古一带的是漠北喀尔喀蒙古,游牧于天山以北一带的是漠西厄鲁特蒙古。厄鲁特又分为四部,即和硕特、准噶尔、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四部中,准噶尔部势力最强,先后兼并了土尔扈特部及和硕特部的牧地,迫使土尔扈特人转牧于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b.渥巴锡:(17441775),蒙古族,是

16、我国厄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第七代首领,他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民族大迁徙奇迹,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东归民族英雄”。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渥巴锡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伟大的民族英雄。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a.史料研读:材料一1724年,沙皇俄国加强了对土尔扈特的控制,沙俄政府为了对外扩张,向他们征收苛重的赋税,不断地征发兵丁。土尔扈特的七八万战士在沙俄的对外战争中丧失了性命。沙皇政府还沿伏尔加河、乌拉尔河、萨马拉河修筑堡垒,驻扎军队,准备随时镇压土尔扈特部的反抗。材料二1771年初,渥巴锡跨上战马,举起鲜艳的彩条旗,率领近17万部众,踏着积雪,向太阳升起的东方迈进。他们摆脱了沙俄几万军队的追袭渥巴锡率领大队

17、人马继续向东挺进,战胜缺粮饥饿、严寒酷暑和疾病等重重困难,完成了东返祖国的壮举。材料三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接待渥巴锡b.问题探究:根据材料一,分析土尔扈特部为什么要回归祖国。结合材料二,想象一下土尔扈特部在回归途中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答案提示:原因:受到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 困难:自然条件恶劣,沙皇军队的堵截和追击,其他国家的劫杀,饥饿的困扰和疾病的威胁等。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内容,说一说乾隆帝是如何安置土尔扈特部的。土尔扈特部东返祖国有什么重要意义?如何评价渥巴锡?答案提示:安置:乾隆帝热情接待了渥巴锡,并发放大批牲畜、米麦、布匹和毡庐,妥善安置了土尔扈特部众。意义: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

18、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评价:渥巴锡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民族大迁徙奇迹,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5.雅克萨之战材料一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康熙帝材料二【问题探究】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状况?结合材料二说说清朝使“边徼之民”“获宁息”的过程及结果。答案提示:(1)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损害了我国人民的利益。(2)过程: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3)结果: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

19、是中国的领土。6.清朝的疆域(1)材料研读:材料一材料二 (2)问题探究:请你说出清朝疆域的四至。对比清朝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找出其中的异同。答案提示: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示意图如下:相同点:基本版图相似,台湾等地一直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同点:清代疆域更为辽阔、广大,今天的中国地图上已经没有北部的乌里雅苏台及东北外兴安岭、库页岛等地,疆域范围缩小。【课堂小结】清朝中央政府通过对达赖、班禅的册封以及驻藏大臣的设置,从而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等,使清朝中央加强对新疆等地区的统治。清朝前期的疆域,基本奠定了今天我国版图的基础。 【板书设计】-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