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3专题质量检测六人民版.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839158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3专题质量检测六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3专题质量检测六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3专题质量检测六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3专题质量检测六人民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质量检测(六)(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北京门头沟区一模)许多经济现象出现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下列经济现象出现在下图所示时期的是()A铁犁牛耕在农业领域中逐步推广B“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贸易C已经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区域间的长途贩运成为经济特点解析:选A。从图中的秦、韩、赵、魏、楚、燕、齐分布可知是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是在战国时期逐步推广的,故选A项;“丝绸之路”是在西汉武帝时期开通的,排除B项;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排除C项;区域间长途贩运在明清时期成为经济特点,排除D项。2(2020湖南省长郡中学三模)短缺的土地资源和庞大的

2、人口之间的矛盾造就了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尽管人口众多,劳动力仍然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要素,其要素回报率甚至长期高于土地。该生产模式反映了()A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B传统农业的经营方式C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 D人多地少的客观现实解析:选A。材料中“劳动力要素回报率甚至长期高于土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故选A项;中国传统农业实行小农个体经营,这与材料“劳动力要素回报率甚至长期高于土地”无关,排除B项;农业大国不一定会出现材料中劳动力要素回报率长期高于土地的情况,排除C项;人多地少的现实,也不一定呈现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有些同样人多地少的国家多余的农业人口会进行劳动力的转移

3、,从事手工业、商业等,排除D项。3(2020太原一模)宋朝的地主与佃农有上下尊卑之分,“主犯佃照凡人减一等,佃犯主照凡人加一等”;到了清朝,租佃制进一步发展,佃农与地主“系平等相称,并无主仆名分”。这一变化反映了()A佃农的政治权利大大提高B社会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新社会经济关系正在孕育D程朱理学的影响在逐渐减弱解析:选B。由材料可知,宋朝地主与佃农有上下尊卑之分,而到清朝佃农与地主间“系平等相称”,联系史实可知,随着租佃经济与商品经济发展,传统佃农与地主间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故选B项。4(2020怀化一模)下表为清朝顺治至嘉庆年间人口和耕地面积统计表。据此可以推断()年代人口(亿)耕地

4、面积(万亩)顺治 18 年(1661年)0.19152 850康熙六十年(1721年)0.25673 564雍正十二年(1734年)0.27389 013乾隆十八年(1753年)1.02770 811嘉庆十七年(1812年)3.61679 152A.人多地少的矛盾得到缓和B小农的经济负担日益加重C传统经济政策有必要调整D国家控制的土地资源减少解析:选C。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清朝顺治至嘉庆年间人口剧增,人地矛盾越来越严重,有限的土地需要养活更多的人口,由此可推知传统经济政策有必要调整,故选C项。5(2020济南一模)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晋国“作爰田”,把一部分公田赏赐给立了军功的贵族

5、和出身平民的士兵作私田;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向私田征税。这主要说明()A土地私有制逐步得到认可B争霸战争是经济改革的根本因素C晋鲁率先进行封建化改革D经济改革是加强王权的主要手段解析:选A。材料“公田赏赐给士兵作私田”和“向私田征税”说明国家逐步承认土地的私有性质,故选A项;经济改革的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春秋时期其他国家的改革,由此无法得出“率先”,故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经济改革与王权的关系,排除D项。6(2020厦门一模)辽阳三道壕西汉古村落遗址发掘出砖窑七座,每窑一次可以烧制一千八百块砖,两窑成一组,轮

6、流生火,可连续生产;三道壕生产的砖瓦,不仅见于本村遗址,也见于辽阳地区同时代其他遗址。据此推断,当时的三道壕()A出现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B农业生产较为落后C成为辽阳地区的商业中心D家庭手工作坊发达解析:选A。材料信息表明三道壕当时出现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没有涉及农业生产,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手工业,没有涉及商业,排除C项;“砖窑七座,每窑一次可以烧制一千八百块砖,两窑成一组,轮流生火,可连续生产”表明不是家庭手工作坊,排除D项。7(2020南充二模)农政全书卷三十五记载:“今之搅车(棉花去籽工具),以一人当三人矣,所见句容式,一人可当四人,太仓式两人

7、可当八人。”材料说明明朝()A私营手工业规模已超过官营手工业B纺织原料呈现出多样化C工具的改进大大提高棉纺织业效率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解析:选C。据材料信息可得出明朝工具的改进大大提高棉纺织业效率,故选C项;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规模已超过官营手工业,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工具的改进,而不是纺织原料呈现出多样化,排除B项;资本主义萌芽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关系,材料中没有体现雇佣关系的信息,排除D项。8(2020昆明一模)湖南省沅陵县曾出土两张元代油漆颜料广告。广告宣称“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并提醒消费者“认门首红字高牌为记”。材料反映出()A繁荣发展的广告服务业

8、B较为激烈的商业竞争C民营手工业地位的上升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解析:选B。由材料“广告宣称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并提醒消费者认门首红字高牌为记”可知,当时存在较为激烈的商业竞争,故选B项。9(2020德州期末)南宋临安城内同类商品的经营有了更多相对集中的区域,或一处或数处,称之为“团”“行”或“市”,如:花团、青果团、布行、销金行、米市、珠子市等。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商品交换活跃 B城市消费趋向奢华C工商业市镇兴起 D政府加强市场管制解析:选A。材料中出现了同类商品的集中销售区域,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故选A项;材料中主要是日常生活消费品,不是奢侈品,排除B项;工商业市镇

9、兴起是在明清时期,且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宋代政府放宽了对市场的管制,排除D项。10(2020桂林、贺州、崇左一模)通过对比东汉十四州示意图与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我们可推知()A汉唐间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B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C唐中央对吐蕃实施了有效管理D汉唐间中央开始直接管理地方解析:选A。由材料图示可知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这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故选A项。11(2020凌源抽测)汉武帝时,在全国27个郡国设立了36处盐官,置盐官令和盐官丞具体负责;在40个郡国设立了50处铁官,置铁官令和铁官丞具体负责。这反映了西汉()A政府加强干预操

10、控经济 B盐铁行业发展迅速C民间私营工商业的滞后 D重视解决民生问题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实施盐铁官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操控,故选A项;材料反映了政府对盐铁行业的措施,未体现盐铁行业的发展情况,所以反映不出盐铁行业发展迅速,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政府实施盐铁官营的经济政策,体现不了民间私营工商业的发展概况,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的盐铁官营政策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维护封建统治,而非解决民生问题,排除D项。12(2020兰州二模)乾隆二十年,一些英国商船从广州开往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A清朝加强防

11、范中外交往B清朝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C宁波与广州贸易地位一致D中外贸易冲击原有管理体制解析:选D。题干中“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体现了清朝政府针对一些英国商船来浙江贸易的现状,乾隆帝批示灵活处理,折射出中外贸易对原有管理体制的冲击,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0汕尾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主要集中在闽广商人手中,长期以来在朝贡贸易下,海外商人属于非法商人,直到1567年开放“海禁”以后才获得合法身份,但商船、数量和贸易地区仍受到严格限制,海关税饷虽有定额,但往往官吏“

12、卖放指吓,倍索常例之外”。另外明朝政府刑法民法部分,有时“以罚代刑”,有时“以刑代罚”,更别说有独立的商法或海商法了。15世纪到17世纪,中国海外贸易商人的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是独资和合伙制度,其雇佣的工人多由虚拟血缘关系的“义男”“义女”组成。这一时期商人群体虽然形成了商帮,但组织涣散,缺乏自发形成的海外贸易同业组织。摘编自王晶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研究材料二近代中国从身居高位的官僚到凡夫俗子、学徒、手工业者等都有经商倾向,例如南通状元张謇,成为“通官商之邮”的大绅商;光绪十五年进士王同愈脱离官场从事商务等。近代沿江沿海的口岸处在中外关系的前沿位置,因“贸易旺、信息灵、人气盛”,成为商人群体的摇篮,

13、据统计,19121928年,商人群体中,浙江商人占总数的34%、江苏占26%、广东占17%、福建占5.3%。伴随着商人群体的崛起,1904年诞生了跨行业、不限籍贯、拥有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民主色彩的商会,其宗旨是振兴中华工商业。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经济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海外贸易商人群体的状况,并分析其成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海外商人群体相比较,近代中国商人群体的特点并说明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3分)答案:(1)状况:发展不均衡,商人多集中在少数沿海地区;商人实力较弱;商人受到政府官员的压制勒索;明清没有专门法律支撑商人群体发展;明

14、清商人群体发展较为传统,带有宗法血缘色彩;商业组织不强大。(任答三点即可)成因:明清推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以及“海禁”政策;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2)特点:来源更广泛;主要集中在沿江沿海的通商口岸;成立了近代商会;受到爱国民主思想的影响。(答出三点即可)影响: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转型;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提供了社会基础,推动了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有利于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经济的侵略,推动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答出四点即可)14(2020贵州省适应性考试)阅读材料,完成

15、下列要求材料曹雪芹(17151763年)的作品红楼梦,是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缩影。小说情节摘编如下:第十六回,凤姐和赵嬷嬷谈话时说:“那时我爷爷专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第八十八回,贾芸求情凤姐时说:“听见老爷总办陵工,侄儿有几个朋友办过好些工程,极妥当的。”贾府建造偌大一座“省亲别院”只花了一年工夫,主要就是依靠专业工匠和“人丁”来完成的。第九十三回,叙述衙门差役打击客商的情景:“更可怜的是那买卖车,客商的东西全不顾,掀下来,赶着就走。那些赶车的但说句话,打得头破血流的。”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

16、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12分)(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要从材料中提取情节,如由材料“贾府建造偌大一座省亲别院只花了一年工夫,主要就是依靠专业工匠和人丁来完成的”得出贾府依靠专业工匠和“人丁”短期内就完成了“省亲别院”。其次,根据情节并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得出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18世纪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再次,结合中国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史实进行评价。最后,多角度全面阐述分析,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论从史出。答案:示例情节:贾府依靠专业工匠和“人丁”短期内就完成了“省亲别院”。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18世纪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概述和评价:中国18世纪上半期,在政府重农抑商政策下,市民阶层虽然受到打压,但在反对封建势力中开始发展壮大,封建社会的思想体系受到挑战;工场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劳动分工的扩大和大批雇佣劳动力的出现,标志着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商品的侵入,对中国有所影响,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进行官府控制下的朝贡贸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