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校本轻松快乐学文言(文言文精讲).doc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182492 上传时间:2021-04-15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校本轻松快乐学文言(文言文精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微校本轻松快乐学文言(文言文精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校本轻松快乐学文言(文言文精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校本轻松快乐学文言(文言文精讲).doc(5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文言文助学手册文言知识一网打尽 考题技巧全部指明轻 松 快 乐 学 文 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点分布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B级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掌握高考常考查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各种意义和用法。(1)常见文言实词(2)古今异义(3)一词多义(4)通假字(5)词类活用(6)偏义复词(7)兼词【考点透析】应掌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

2、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一)古今异义古今词义变化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色彩变化。如: 变 化 情 况 示 例词义扩大范围扩大色(古:脸色;今:颜色) 皮(古:兽皮;今:皮肤表皮) 病(古:重病;今:病) 江(古:长江;今:江河)兵(古:士兵;今:军队战争) 义项增多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 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词义缩小范围缩小臭(古:气味;今:坏气味) 金(古:金属;今:金子) 丈人(古:老人;今:岳父)义项减少让(古:责备,谦让;今:谦让) 怜(古:爱,怜悯;今:怜悯)词 义转 移涕(古:眼泪;今:鼻涕) 偷(古:苟且;今:偷窃

3、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 走(古:跑;今:步行、行走) 狱(古:案件;今:监狱)感情色彩变化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 爪牙(古:武臣;今:坏人的党羽) 恨(古:遗憾;今:仇恨) 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品德恶劣)锻炼(古:玩弄法律陷害别人;今:锤炼)古今异义,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的古今词义不同,尤其是后者,容易造成用今义解释古义,它也是高考常考的热点。以逍遥游为例:词语古义例句今义志记载志怪者也。志向、志气之到去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常作代词、助词果然吃饱的样子腹犹果然。不出所料虽然即使如此虽然,犹有未树也。连词恶何,疑问代词彼且恶乎待哉。恶劣、凶恶无名忘记功名神

4、人无功,圣人无名不为人知(二)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而且属于不同词类。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如“引”:意义例句本义拉开弓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丁壮者,引弦而战。(塞翁失马)引申义拉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拉长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宣州环波亭) 引吭高歌(成语)抽、拔出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纪)伸着 狼奄至,引首顾曰。(中山狼传)拿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带领燕引兵东围即墨。(史记田单列传)承担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举荐、提拔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延请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5、廉颇蔺相如列传)援引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引经据典(成语)引导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掉转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古字通假1. 通假的具体情况:解说举例注 意 点通假字有本字而不用,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个借用的字叫通假字。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早”)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同“背”)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异,有的通假字现在的读音已与本字读音相差甚远。如: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亡”同“无”)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同“暮”)师者,所以

6、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中学教学中,把古今字也视为通假字。教材中注为“莫”同“暮”。 异体字音同义同,形不同。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俛”同“俯”)(过秦论)教材亦按通假字方式注释。2. 识别通假字的方法:字义分析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本字”)在字义上一般没有关系。如果用A来解释,A字的字意与句子的意思有矛盾,而换成本字B来解释,句子通顺,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A”通“B”。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报任安书)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句中“责”根据前文有“偿”,理解为“责任”是不通的,而理解为“债”可通,故可以断定其通“债”。句中“景”理

7、解为“景物”“情景”“景色”均说不通,故可以考虑这是一个通假字。“景”通“影”,作状语。字音分析A与B原则上都是同音字或音近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例中的“知”与“智”、“颁”与“斑”,都是同音字或音近字。字形分析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声符,或是本字的声符,或是通假字的声符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被”与“披”,共同的声符是“皮”。“具”通“俱”,通假字“具”是本字“俱”的声符。“材”通“才”,本字“才”是通假字“材”的声符。(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

8、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规律:(1)名词后带了补语,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如: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上述几例中,“舍”后带了介词结构“于其址”充当补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筑舍定居”;“寿”活用为动词“祝寿”。 (2)几个名词连用,不构成并列或偏正关系,其中一个名词常活用作动词。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藉吏民,封府库。(鸿门宴)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过秦论)两个名词连用,如果组成的是主谓关系,那么后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王”即分别活用为

9、动词“称王”。两个名词连用,如果组成的是动宾关系,那么前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 “刑、藉、瓮、绳”都与后面的名词组成动宾关系,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杀、登记造册、用破瓮作、用草绳系”的意思。(3)名词前如有结构助词“所”,则一起组成“所字结构”,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如:置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与妻书)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例中,“罾、志、虏”本来都是名词,意思是“鱼网”、“志向”、“俘虏”,与“所”一起组成“所字结构”,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捕捉”、“立志”、“虏获”。 (4)名词用在“之、其、尔、汝、我”等代词前面,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汝幸而偶

10、我。(与妻书)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上述几例中,名词“偶、蹄、名”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为“嫁给、用脚踢、命名”。 (5)如果一个名词前面有“敢、未”等状语,这个名词也就可能活用成了动词。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 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上述几例中,名词“毒、果、前”均活用作动词,译为“憎恨、实现、走上前”。2.名词用作状语 (1)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1、: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其下平旷,有泉侧出。游褒禅山记(从旁边)使不上漏。(项脊轩志)(从上边)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用箕畚)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依法)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战国策)(象蛇一样)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表示行为的身分或对待的方式。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过秦论)(如客人)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用对待兄长的礼节来)难点探析普通名词作状语虽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相同,但意思大不一样。通过句子或上下文的意思来确认。潭西南而望,

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壮号哭,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加点部分如果是主谓结构,译为“蛇爬行”“小儿啼哭”显然不对。结合分析句法关系来确认。分析句法关系,主要从两方面着眼:一是弄清动词的主语,名词作状语的句子,往往在这个名词前面还另有主语,如“嫂蛇行”“老人儿啼”,“嫂”“老人”作全句的主语,“蛇”“儿”就不可能还是主语,而只能是状语了。二是看主语与用作状语的名词是否是并列关系。如果是并列关系,就可能是并列主语;如果不是并列关系,就先确定谓语动词主语,另一名词必然是状语。如果句中主语不容易确定,或根本就是无主语句,那就只能根据上下文意来判断了。如: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如不结合上下文

13、,就很难确定“犬坐于前”的“犬”是主语还是状语。如果是主语,则是“其中一条狗坐在前面”;如果是状语,则是“其中之一像狗那样坐在前面”。从上下文意看,这一句是说其中一只狼的情况,因而“犬”必然是“坐”的状语。(2)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主要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1)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有时用连词“而”或“以”连接谓语。这是现代汉语里所没有的。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在早晨、在傍晚)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原毁)(时时)(2)文言文中“日”、“月”、“岁”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时所表示的意义和它们平时的意义有所不同,已经不是单纯的时间修饰。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4、。(伤仲永)(每天)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捕蛇者说)(每年)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一天比一天地)(3)方位名词用作状语 文言文中,方位名词也可以直接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核舟记(在右边、在左边)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在外边)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向上)3.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复活、使长肉)元济于城上请罪,进城梯而下之。

15、(李元济雪夜入蔡州)(使下来)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使灭族)4.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把当作宾客)吾从而师之。(师说)(以为师)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以为鉴)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语句中,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语及判断句谓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它就活用为名词。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小的方面、大的方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出师表)(忠良诚实的人)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

16、器)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多数是由于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山多石,少土。(登泰山记)(有很多、缺少)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痛恨、因而痛苦)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与交好)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使遭受痛苦、使贫困)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从军行)(使灰暗)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

17、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与妻书)(以为快乐)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以为耻) 动词活用1.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吾射不亦精乎? (卖油翁)(射箭的技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列论战)(伏兵)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追亡逐北。(过秦论)(逃跑的军队)2.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

18、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使挨饿)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使愤怒)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使受惊、使鸣叫)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使起舞、使哭泣)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晋侯饮赵盾酒。(左传)(使喝)难点探析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在形式上与使动用法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这就需要认真具体分析具体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来分辨。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使活下来)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使学习)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使跟从)子路宿,杀鸡

19、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使吃)3.动词作状语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跑着)忽啼求之。(伤仲永)(哭着)数词的活用数词一般活用为动词,但比较少见。“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梁惠王上)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氓)以上几例中的“一”、“二三”均为数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 “统一”、“数次改变”。难点探析 “使动”和“意动”的辨析“使动”和“意动”都是词的活用,二者结构相似,但有区别,表现在以下两点上:(1)表示的意义不同。用如“使动”的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变为什么”的意义;而用如“意动”的词,对宾语含有“认为(感到)它怎样”,或者“把它当成

20、(看作)什么”的意义。如: 父利其然也。(伤仲永)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例中“利其然”是“认为这样做有利”的意思,“利”,形容词用作“意动”;例“活之”是“使之(他)活”的意思,“活”用作“使动”。 (2)表现的主客观不同。“使用”必须是主语使宾语表示的人或事发生了变化,这是一种客观的变化,“意动”的主语没有让宾语表示的人或事发生变化,只是主语的一种主观认识,因而“使动”的主语可以是人或物,而“意动”的主语一般只能指人。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主语“春风”是指物,“春风”使江南岸发生了变化(绿),因而“绿”用作“使动”。再如前例中“父”指人,主语(父)主观上认为“其然”有利,因而“利其

21、然也”的“利”是意动用法。(五)偏义复词在文言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中的偏义复词现象。也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偏义复指”。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异同:偏指“异”,“不同”)昼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劳作”)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指“去”,“离去”)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公姥:偏指“姥”,“婆婆”)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指“兄”,“兄长”)又如2003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难

22、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六)兼词诸1、 用于句中,“之于”的合音,其中“之”为代词,“于”是介词。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 穆公访诸蹇叔。(崤之战)2、用于句尾,“之乎”的合音。“之”为代词,“乎”是句末表疑问的语气词。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 闻强氏授甲攻子,子闻诸?(左传)盍“何不”的合音,其中“何”是疑问代词,“不”为否定副词。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 焉1、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在其中”“从这里”“在这件事上”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青麻头

23、伏焉。(促织)2、相当于“于何”,译作“在哪里”“从哪里”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旃“之焉”的合音,其中“之”是代词,“焉”是语气词。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诗经) 无其殃之也,其将聚而歼旃。(左传)叵“不可”的合音,可直接译为“不可” 居心叵测(成语) 马岱曰:“曹操心怀叵测”(三国演义耳“而已”的合音词,可译作“罢了” 荆州之民附曹者,逼于兵势耳。(赤壁之战)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鸿门宴)掌握解释文言文实词的方法1、 字形分析,看形推义。即根据字形判断词的意义。文言文中,即使是生僻的词语,也可以根据造字法中的象形、会意和形声,均可推

24、断词的基本意义。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乡。(归园田居)“羁”字看其字形,为马被辔头罩住,可理解为束缚之意。类似从“罒”的字均有“网罗、束缚”的意思。有“罗(网)、罟(网)、罩、罹”等。2、语境分析,因文定义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我们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再”与“一”、“三”相对使用,可见它不是指“又一次”,而是“第二次”。(徐)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夺:强迫 (2004年高考江苏卷第11题B项)题干解作“强迫”显然也是望文生义,由上文不难推断应为“强行改变(他的主张)”3、构词分

25、析,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考课内”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联想到已学过的课文、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和成语。(1)联系成对的反义词、同义词。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这种特殊的互文对举现象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反义词并用如“进退”、“高下”、“富贫”、“穷达”。同义词并用如“宫室”、“辅相”、“臣虏”、“货赂”。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晏子治东阿)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陈情表)例中由“货”推知“赂”指财物。“无

26、”与“鲜”相对,故可理解为“无”、“少”。(2)联系成语。即从成语和习惯用语中考察古词古义。由于不少成语中保留了古文言句法及一词多义现象,因此解题时联想自己熟悉的成语典故,也是解答文言实词题的方法之一。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氓)危乎高哉!(蜀道难)亡去不义。(鸿门宴)例中,“爽”义为“差错”,成语有“屡试不爽”,词语有“爽约”。“危”为“正”义,成语有“正襟危坐”。“亡”有“逃跑”义,“北”有“失败”义,成语有“追亡逐北”“亡命天涯”,词语有“逃亡”“败北”等。韩轨遂投城遁走(2004年高考辽宁卷第11题A项)句中“投”是否作“投奔”解呢?据上文“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

27、再联想到成语“投笔从戎”,可知此处“投”应为“扔掉,舍弃”。(3)联想课文。遇到需要解释的词语,联想初高中的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帮助我们判断。如: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11题C项)鸿门宴中有:“不如因而善遇之”,“遇”为“对待”之义,根据上下文语境,不难发现此处“遇”应该解作“对待”,而不是“优待”。4、推断句法,理其结构古汉语有其特殊的句法结构,任何一个实词与其前后的词构成特定的语法关系,因此考生也可从句法结构入手分析。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 愿陛下矜悯愚诚。(李密陈情表) 其一犬坐于前。(狼)“愚”:例中作主语,我;例中作定语,我的。

28、例是否可看成作状语呢?不行。因为它前面不能再补出主语。由此可知,“愚”符合名词特点(作主语、定语),词性应为表谦敬的名词。例,按现代汉语的理解,可以为“其中的一条狗坐在前面”,但联系前后文,何来“一条狗”。其实,这里句子的主语是“其一”,即“其中的一只狼”,谓语的中心词是“坐”,“犬”是用来修饰谓语的,而非主语。正确的译文是“其中的一只狼象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又如“为之”这一结构中的“为”,是介词,还是动词?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而为之泣。(触龙说赵太后)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郑伯克段于鄢)例“为之”后是动词“泣”,“为”为介词。例“为之”后是名词“所”,“为”为动词。因此,其区分格

29、式应为:“为之”动词为:介词;“为之”名词为:动词。5、常规不通,通假代入通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如2006年高考江苏卷: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2)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这两题每句的翻译要注意,实词“振”通“赈”,应译为“救济”;“罢”是通假字,通“疲”,应译为“疲乏、疲惫”。根据前后文,“振”后带有宾语,译为“振作”说不通,就要考虑通假。“民罢于征发”,如果按常规理解,“

30、罢”有“停止、完结、罢官”的意思。老百姓不可能停止“征发”,那是当官的权力。因此要考虑通假。过秦论(中)有:“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 论积贮疏有:“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6、熟悉传统,掌握常识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近几年试卷中时有涉及,高考已考过“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用事”,题目解为“凭感情做事”,也是不明文化常识之故。古文中“用事”专指“掌权”,教材中学过的触龙说赵太后中有“太后新用事”。要注意掌握我国古代有关的天文、地理、历法、官职及其变化和年龄、时间

31、的特定称谓。以官职的任免为例: 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表任命的:授、拜、除、封。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表恢复的:复、还。表辞官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表主管的:知、典、主。“下车”,即官吏到任。“视事”,掌管事务,也就是任职。“新用事”,刚刚执政。 “享国”,即帝王在位,“享”是亭有,占有,过秦论中有“享国之日浅,国家无是事”。 “摄”,掌管政务。 “即”和“就”都表示帝王或者诸侯臀

32、上其位,“文帝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迁九江太守。”“擢”,提拔, “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 “拜”,授给官职, “特拜(张养浩)陕两行台中丞。” “授”和“除”,意义同“拜”,都是授官、任命。 “躐跻”,越级升官,“(高)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 “左迁”。降职,贬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谪”,贬官或被贬, “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免”,撤职, “张仓免相,孝义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 “黜”,废去,贬退, “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 “贬”,降职, “(欧阳修)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

33、 “疏”,被疏远, “屈原既疏,不复在位。” “徙”。一般的调职,多用于平调, “绍圣初,予(苏辙)以罪滴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移”。也大都表平调, “授浃城尉。天圣中,移渑池尉。” “署”,代理,暂任, “寻荐为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书记。” “行”,代理官职, “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 “加”,表示兼职, “加银青光禄大夫”(有银章青绶者)和“加金紫光禄大夫”(有金章紫绶者)。 “征”是被皇上征聘、征召,“辟”是被官府征聘并举荐,“举”是推举,“选”指选拔,“察”是考察和推荐,意思比较接近。 “官”是做官,“之官粤西”就是“到粤西做官”。 “宦于洛阳”就是“在洛阳做官”。

34、 “知江州”即“掌管江州”或“做江州知州”,“知”是掌管或做知州(若是府、县则为知府、知县)。五人墓碑记中有“以大中丞抚吴者”,其中的“抚”是做巡抚。也有用具体的职官名作动词的,如2005年江西卷的“检校”(吏部侍郎),2005年重庆卷的“签书”(仪州判官),2006年湖北卷的“提点”(湖北刑狱)等。皇帝即位叫“践祚”,践是登上,祚是台阶,封建帝王登台阶以主持祭祀,因以“阼”指帝位。2006年全国卷南史何远传有“武帝践祚”之句。我国封建社会大臣老了请求辞职时,有一种委婉说法叫“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去,使骸骨得以归葬其乡土。如2004年全国卷汉书疏广传:“广遂上书乞骸骨。”我国

35、古代京城的官员到地方任职叫“出”,如2006年江苏卷宋书董槐传:“嘉熙元年,(槐)出知常州。”古代有的人死后被追加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这是谥号;与谥号不同,还有一种是追加爵位或官位的,这叫“赠”,如2003年全国卷旧唐书裴矩传:“贞观元年,赠(裴矩)绛州刺史,谥日敬”。“为”可单独表示一般的任职,释为担任,如“季布为河东守”(2006年全国卷);也可单独表示升职,释为升任,如“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2006年全国卷第11题翻译);还可与其他词配合表示降职(或升职),如“安第初,征为博士”(2006年四川卷)考点对应直练(一)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语的古义。1. 往往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

36、起义)( )2. 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 )3. 何苦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4. 垄断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 ( )5. 自信宁信度,无自信(郑人买履)( )6. 结束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7. 老子遥见老子杖藜而来(中山狼传)( )8. 牺牲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9. 可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10. 烈士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11. 无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12. 绝境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13. 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14.

37、开张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 )15. 感激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16. 深入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表)( )17. 有意将军岂有意乎(隆中对)( )18. 有时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论积贮疏)( )19. 鞠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表) ( )20. 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 )21. 中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22. 稍稍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23. 无赖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 24. 纵士卒无赖(段太尉逸事状) )25. 于是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26. 大风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 )27. 中心中心

38、藏之,何日忘之(叶公好龙)( )28. 以为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29. 作文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30. 其实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31. 非常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32. 河北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33. 河南臣战河南(鸿门宴)( )34. 学者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35. 从而吾从而师之(师说)( )36. 不必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37. 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38. 风流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39. 风流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 )40. 山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

39、矣(过秦论)( )41. 自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孔雀东南飞)( )42. 处分处分适兄意,哪得自专由(孔雀东南飞)( )43. 逢迎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 )44. 交通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45. 生人生人作死别,恨恨哪可论(孔雀东南飞)( )46. 可怜东家有贤女,可怜体无比(孔雀东南飞) )可怜身上衣正单(卖炭翁)( )47. 秋天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8. 因为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49. 突出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 )50. 老大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 )51. 颜色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 )52.

40、 果然腹犹果然( )参考答案1. 往往处处,到处2. 会计会,聚会;计,商议3. 何苦怎怕,怕什么4. 垄断山川阻隔5. 自信相信自己6. 结束整装7. 老子老人8. 牺牲祭祀的牛羊等9. 可以可,可以;以,凭,10. 烈士有志节操守的男子11. 无论更不用说12.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13. 卑鄙出身低微,行为鄙鲁14. 开张扩大15. 感激感动奋激16. 深入长距离进入17. 有意有某种打算18. 有时按一定时间19. 鞠躬恭敬,谨慎弯下身子20. 中间中间夹杂着21. 稍稍渐渐22. 无赖活泼玩皮为非作歹23. 于是在此,在这上24. 大风麻疯病25. 中心心里26. 以为把看作27. 作文写文章28. 其实它的果实29. 非常名词,重大的变故30. 河北黄河以北31. 河南黄河以南32. 学者求学的人33. 从而从,跟从;而,而且34. 不必不一定35. 所以用来,靠它来36. 风流杰出、英俊37. 风流繁华景象,流风余韵38. 山东崤山以东39. 自由自作主张40. 处分安排,处置41. 逢迎迎接42. 交通交接相连43. 生人活着的人44. 可怜可爱可叹45. 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