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心得体会6篇.docx

上传人:Wea****66 文档编号:4181533 上传时间:2021-04-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措并举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心得体会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多措并举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心得体会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措并举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心得体会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措并举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心得体会6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多措并举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心得体会6篇多措并举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以数字乡村建设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乡村兴则国家兴”。建设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要“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的数字乡村建设正在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成为数字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结合点。这些年,各地政府部门、数字企业等为数字乡村建设投入了各类资源要素,进行了有益探

2、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也要看到,城乡数字鸿沟较大,数字乡村建设地区不平衡、要素支撑较弱、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协同性不强等问题依然不少,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如何在数字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现数字乡村建设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是当前做好农业农村工作亟待研究和破解的重要课题。总的来看,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并以此为突破口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既需要战略谋划,更需要精准施策、对症发力。第一,要加强各层级规划的全面衔接,把数字乡村建设全面融入相关规划中。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做好整体规划设计是首要任务。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要衔接“十四五”

3、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在既有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相关规划和文件基础上,可考虑制定数字乡村建设的规划实施方案及可实施细则,做到与顶层设计的有效衔接、与不同区域发展的协同配套,确保数字乡村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第二,要加快标准体系建设,为建设数字乡村筑牢基础。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亟待解决标准化这个难题。近年来,我国数字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先后出台了一批国家和行业标准,为推动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是,这些标准仅局限于农业本身,是行业的局部标准,数字乡村标准体系整体建设还较为滞后,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比还相差较远。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作为数字乡村相关

4、技术标准规范研制任务中的先导性和基础性工作,在数字乡村建设初期阶段尤为重要,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实施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加强对数字乡村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包括标准体系的总体框架、技术标准等,又要有科学的时序安排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机制,更好满足数字化标准的普遍要求和在农村地区的特殊诉求。数字乡村标准的制定主体必须是多元的。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互联网平台等都应参与标准的制定,从而取得最大公约数,确保标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第三,要发力农村“新基建”,提升数字乡村振兴效能。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应着力提升农村“新基建”发展速度,在农村地区加快布局5G、人工智能

5、、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积极引入信息化主流技术,实现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筑牢数字乡村的发展基础。此外,还要重视完善农村地区与新技术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我国农村地区的快递主要普及乡镇地区,进村的快递网点普及度仍然不够,这对农村地区的电商发展形成了一定制约。对农村地区而言,智能快递柜等是实现非接触式服务的重要方式,因此,建议在农村地区推动智能快递柜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以解决农村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要看到,农村传统基础设施仍然是“三农”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创造条件推动其数字化转型。特别要加快推动农村地区农田、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

6、型,推进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建设。第四,要重视利用新技术、新业态,为数字乡村建设注入新动力。数字乡村建设,离不开新技术、新业态的叠加推进作用。这些年,正是借力“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农村电商让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为网络里的“近在咫尺”,帮助农产品出村进城、农民脱贫增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数据技术为支撑,在构建和完善开放的数字农业新型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从源头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问题,从田间地头到城市餐桌,推动农业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升级。特别要关注的是,眼下互联网新业态直播电商呈现了高速发展态势,在帮助农民增收脱贫、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7、用。直播电商突破了地理界限,农户和乡村企业即可成为主播,进行农业生产的田间地头等即可成为直播间,能够更好地助力农产品销售,助推乡村振兴。今后要继续用好这些新业态,推动新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把“助农兴村”活动当成经常性工作来抓,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新动力。第五,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不断提升农村劳动力数字化水平和能力。这是数字乡村建设能否落地见效的关键所在。发挥各级政府作用,为农民提供在线培训服务,培养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当前尤为重要。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人才下乡,多渠道、多形式地推动他们广泛参与数字乡村建设;要调动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对农村干

8、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广大农民数字化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的数字化水平和能力,从而更好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多措并举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激发乡村振兴的潜力,应着眼于整个国民经济3月20至22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迈上现代化新征程的中国”。在20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经济峰会上,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围绕“乡村振兴的潜力”发言,他表示,讨论乡村振兴的潜力不能单单从乡村着眼,而应该从整个国民经济着眼。对于乡村振兴的需求,国民经济还有哪些没能予以满足?抓住这个满足需求的过程,就能把“三农”问题解决得更好。以下为演讲内

9、容: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农民、农业、农村的情况都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但是对照全面现代化的要求,“三农”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短板。农业的现代化程度还比较低,务农劳动力的收入比同期其他行业的收入还要低,有不少地方的乡村才刚刚进入小康的门槛。所以乡村振兴还是一个非常重的任务。今天我想着重谈一下乡村振兴到底有多大的潜力,这些潜力是怎么分布的。讨论乡村振兴的潜力我认为很重要,因为我们不仅要看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要来问一问它到底有没有潜力,潜力在什么地方,从而针对潜力的发挥,去除体制、机制、观念上的障碍,把潜力发挥出来。在我看来,讨论乡村振兴的潜力不能单单从乡村着眼,而应该从整个国民经济着眼。首

10、先看国民经济对乡村、对农业、对农民还有哪些潜在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个需求是发展乡村、振兴乡村最重要的一个机会。抓住这个满足需求的过程,就能把“三农”的问题解决得更好。以前,一谈到国民经济就是高速工业化、城市化,大量的要素都从乡村抽到了城市,这是过去几十年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尤其是农村年轻的、生机勃勃的、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力大量离开农村,这当然也给乡村振兴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但是通过最近几年的观察,我们看到高速城市化和工业化也对乡村、对“三农”提出了一些新的、没有得到满足的要求。我认为第一个大要求,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整个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特别是对较高质量的农

11、产品,需求非常旺盛。中国人的消费开支,GDP大概一半左右是消费,消费当中一个最大比重的开支就是食品。食品的供应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无论如何一定涉农,一定跟农民土地连在一起,不管这个“农”是不是划到了城市的行政范围,它还是农,应该由农业、农民来满足这个需求。我们都说房地产很厉害,一年房地产销售额有十几万亿,可是一年中国食品的消费也是十几万亿。房子盖完可以有几十年的生命周期,一年十几万亿的食品,吃完第二年又有十几万亿的需求。目前从进出口看,很多国内的食品需求是高度依赖远程和国际贸易的。国际贸易在未来还会是我们农业满足食品需要的一个重要来源。但从近期变化看,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和对新鲜要求越来越高,而

12、新鲜跟距离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去年新冠疫情带来很大的挑战,病毒很多是在冰冻产品、冰冻食品上发现的。过去几十年形成的超长远程冷冻储存食品的供应模式,有可能要发生变化,要转到更靠近生产和消费,更容易保鲜的地方,这样做的碳排放的压力也更低,所以这个需求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中国已经有600多个城市,这600多个城市都是600个巨大的食品消费市场,所以靠近城市的这些农业、农村、农民有很大的潜力需要发挥。现在问题是农业在城市经济中占比太小,不足以引起注意。虽然它非常靠近消费中心,有很好的商业设施和物流基础,也有大量的科研力量。但是在城市经济的决策过程中,农业的占比太轻,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一个潜在的需求

13、,我认为今后这方面会发展得比较好。第二,城市居民在假期喜欢到乡村去休闲度假。现在很多景点人气很旺,但有些靠近乡村的地方,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影响整体的观感和出行体验。第三,新技术也可以在农业、农村建设当中找到应用场景。不要认为农业是个传统行业,高科技在农业实际上也有用武之地。去年以来,我陆续访问了一些高科技的农业公司,受到很大启发。我认为科技在农业里的应用,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此外,就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而言,不能仅仅就乡村来看乡村,而是要从乡村和城市的相互关系中来看。内生动力的含义是能通过给别的部门、别的板块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来获得富裕,获得自己建设的资本。而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关键

14、,在于如何界定内生的“内”。如果仅从村庄看内外,当然可以认为村庄里头还有很多动力,但是我们的眼界应该放得更宽一点,这样才会觉得动力更足。其实国民经济都是互相联系的,每个部分、每个分支是要通过满足别人的要求来武装自己、富裕自己。城市和乡村都是一致的,城市是要给别人服务,农村也是要别人服务。过去农村之所以发展不充分,主要是在为别人提供服务过程中,农村占比较低,提供的产品数量不够多,质量不够高。从这个角度来看,要加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仅靠从高收入的地方转移资源过去,也是不够的。多措并举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巩固健康扶贫成效 助力健康乡村建设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在消除绝对贫困后,欠发达地

15、区的健康问题仍然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指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健康乡村建设”。在新发展阶段,巩固健康扶贫成效,推动健康乡村建设,既是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的民生关切,又是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战略之间的有机融合。需要从四个方面着力。推动制度优化,织牢织密健康防护网制度不仅是直接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保障机制,还是推动城乡居民跻身“共享”平台的基础。我国在持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及健康扶贫实践中,已然探索出一系列有益做法并取得显著成效,规范化提升经验总结,继而形成行之有效的制度,是促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16、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系统梳理,做好医疗卫生保障制度衔接与托底。脱贫攻坚胜利收官不是终点而是以此为基础的新起点,要在现实的医疗卫生环境下巩固健康脱贫成效,提升政策的稳定性、合理性,切实筑牢兜底保障。二是补齐短板,提升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科学规范性。如不断增强制度可持续运行测算,提高保障水平与保障效度,夯实基础公共卫生制度建设。三是推陈出新,探索农村健康养老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及医养、康养结合的新模式。强化资源配置,促进健康服务公平可及医疗资源是医疗行为得以开展的基本要素,也是公共卫生服务传递的基础媒介,其公平可及性是健康乡村建设的实践起点。健康扶贫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配备

17、,便捷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但从“高质量”发展要求与现实需求来看,还应进一步强调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形成动态有序的分配格局。其一,持续加强硬件设施投入。与时俱进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配备现代化、数字化诊断设备,为基层使用先进技术和手段治愈疾病提供辅助器械,也为人工智能、模拟医院等解决基层临床问题的互联网创新技术普及与应用创造条件。其二,坚持引进与本土化并重的医护人员培养机制。农村基层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存在天然弱势,要健全人才交流升迁、激励保障机制,做好“进出”文章;同时,立足属地实际,着力培养归属感较强的“本土化”人才,辅之培训提升等配套机制,双管齐下扩大医护人员配置的溢出效应。

18、其三,切实履行资源互通、共享的机制要求。进一步增强城乡卫生资源有效配置,切实落实基层首诊、上下转诊、异地就医之间的有序衔接,真正形成分级诊疗的就医格局。加强协作治理,提升健康问题应对能力健康治理是促进和保护人民健康所实施的所有行动与措施的总和,需要个人、家庭、社会和政府各方共同参与,以协作的方式凝聚国民健康的强大合力。一是加强医共体的健康协作治理。拓展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服务范围,使之成为带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火车头”。二是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协作治理。发挥政府在健康领域的主体作用,加强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城市环境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增强应急预案储备,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19、创新医防协同、联防联控及重大疫情救治等机制。三是加强与市场主体及社会力量的健康协作治理。重视引入市场保险机制,为重特大疾病支出困难的家庭提供多重风险分担路径;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对市场主体或社会组织开展的免费体检、援建升级乡村卫生室、培训村医等公共卫生服务和环境治理活动给予鼓励并出台相关的政策优待。创新管理方式,增进健康风险评估与监控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其健康管理的手段与方法也应顺势而为,在强化健康风险评估与监测的同时还要全面提升公共健康服务的效度。一方面,以困难群体为重点,持续关注,防止致贫返贫。健全脱贫人口因病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利用科技赋

20、能,构建健康服务管理平台和智慧健康管理生态系统。快速收集、分析、预测疾病数据和区域健康走势,对重大疾病进行有效管理和预防;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健康需求,确定若干优先领域,强化干预,打造有针对性的健康服务模式;提高慢性病监测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推动健康知识与急救科普。多措并举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协同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五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

21、新型城镇化”,强调“十四五”时期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作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既是消费提振的“加速器”,也是投资扩张的“催化剂”,二者的协同推进将持续释放城乡生产生活消费、就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需求潜力。因此,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能够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持久、稳定、协同的动力源。协同建设城乡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键是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为此,要充分发挥需求对城乡发

22、展的引导功能,激活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巨大内需潜力,开拓城乡消费市场,畅通城乡之间的经济循环。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发展要求。建议强调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目前,城乡发展仍然存在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布局不合理、需要进一步提高空间规划的品质等问题,必须把协同建设城乡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作为促进城乡协同发展进而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一是优化生产空间,建设绿色、高效、协调的城乡生产体系。以“专业村”“特色镇”“新型工业园区”建设为依托,发展旅

23、游、文化、养老、休闲等绿色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推进城乡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激发大规模投资需求,为农民就近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二是优化生活空间,扩大城乡消费需求。既要激发城乡居民的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费,更要推动在线医疗、在线教育、新零售、智慧养老等新型消费扩张,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三是优化生态空间,激发城乡生态安全建设需求。在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和生态保护底线基础上,统筹规划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沿河、沿海、沿湖绿化行动和绿道、风廊、水网建设力度,构建纵横交错的生态安全网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城乡开放合作水平,畅通双循环通道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

24、统工程,需要实施全方位开放合作战略,在各领域实现城乡深度融合发展,通过各层次微观市场的顺畅来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通道。打破城乡壁垒,畅通城乡循环通道。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视角来观察,城市和乡村作为不可切割的整体,二者应该相互促进。城市化不是简单地将农村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乡村振兴也不能简单地仅依靠农业、农村自身的发展或只依靠城市对农业、农村的反哺,必须打破城乡之间的发展壁垒,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加大区域合作开放力度,畅通国内大循环通道。以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关中平原、成渝双城等为中心,搭建各类区域发展合作平台,畅通区域间循环的通道,实现不同区域之间优势互补、互利互惠,通过扩大区域间城乡市场

25、的沟通与融合,充分释放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促进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在更深领域畅通国内大循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城乡资源有序流动建议提出,“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贯彻这一要求,需要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土地资本、知识资本、人力资本、物资资本、金融资本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缩小土地征收范围。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

26、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完善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必须抓住“人”这个关键要素,注重人力资本开发,提升人才能力,促进人才流动,推进人才共享,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智力支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打破城乡界限、区域界限,引导劳动力在城乡间有序流动;开发人力资本,打造城乡共享的人才队伍。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收益权改革,促进科技成果在城乡发展中的转化与应用;健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基于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完善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传输、使用、保密管理制度

27、,推进数据要素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实现更多的功能。多措并举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结合文章”近日,对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适应形势任务变化,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成为了党新的奋斗目标,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让农民富起来,让乡村强起来,让乡愁留下来,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上走向共同富裕。写好“政策”篇,筑牢返贫防线。“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8、脱贫攻坚虽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但是返贫诱因仍较多,扶贫政策来不得“断崖式降温”,必须留出政策接口和缓冲期,逐步实现帮扶常态化。严格落实关于“四个不摘”的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真正走上持续发展轨道。注重分类施策,对于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需把事前预防和事后帮扶结合起来,及时为其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兜住民生底线;针对易地搬迁的,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加强职业培训,引导其提升学习、务工、经商等技能,同步提升安置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进行动态化监测,充分用好村干部、行业部门、科技手段“三股力量”,持续推进常态化摸

29、排,利用大数据,建立“互联网+”监测系统,对发生大额医疗、大额教育支出等有返贫致贫风险的情况及时预警响应,采取有效帮扶措施。写实“产业”篇,培育致富沃土。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培优做强乡村产业是远离贫困的长久之计。要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格局,依托当地自然条件,发展特色种植业,致力于打造本地区的农产品品牌,提升产业价值。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推进农业与加工业、文化旅游业、康养服务业等高度融合发展,拉长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贫困地区的交

30、通、水电暖、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实现农村公共设施维护运管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全面提升地区营商环境,以环境的优化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写活“人才”篇,涵养源头活水。人才蔚起百业兴,做好脱贫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必须切实解决人才瓶颈问题。要筑牢支部底子,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立足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双线要求,从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乡镇企业家等群体中精挑细选,组建一支有干劲、会干事、能带富的干部队伍。搭建人才发展平台,通过兴办生态农业园、农业科技示范区、农村电商产业园等,厚植人才发展沃土,吸纳一批懂技术、善经营、有资金的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为乡村发展增活力、添

31、后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通过专家授课、参观学习等形式,重点对本土人才和返乡人员开展关于苗木栽培、蔬菜种植、电商物流等技能性培训,提升其对实用性技术的运用能力,强化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撑。写妙“文化”篇,提振精神风貌。“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文化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提供丰富精神食粮方面发挥着直接而重要的功能。要充分发挥文化在脱贫致富中的引领作用,通过歌舞、戏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讴歌脱贫过程取得的丰硕成果,引导广大群众珍惜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效,为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践行“知识改变命运”宗旨,充分发挥教育在解决贫困问题上的长期性关键作用,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让贫困家庭的孩

32、子接受更高质量教育,使得掌握一门学问、一门技术成为常态,通过长期稳定就业,彻底斩断穷根。扎实推进移风易俗,通过评选出老百姓身边的道德模范、行业标兵等先进典型,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引导,弘扬崇德向善、扶危济困、扶弱助残等传统美德,不断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多措并举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乡土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近日,“中国最美乡村”兴山县昭君村举办花朝节暨汉服摄影大赛,数百名身着汉服的青年男女走进景区打卡,与青山秀水相映成趣,掀起一场古风热潮。独特的文化韵味不仅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昭君村的美,更展示了昭君村的文化之“魂”。乡村振兴,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

33、文化,提振精神。只有挖掘、传承独特的文化,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不竭源泉,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的精神动力,推动乡村繁荣发展。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乡村振兴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乡村文化建设是支撑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动力。目前,乡村振兴战略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整治村容村貌,发展农业,振兴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同时,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凝聚人心、提振精神的作用,才能真正激发振兴的动力,为乡村振兴引来源头活水。譬如,河南省探索以文化建设激活

34、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既补短板,又做内功,既抓硬件投入,又重机制完善。音乐厅村里扎根,图书馆书香进门、千村联欢唤醒“村文化”一系列探索孕育了一股向上的精神力量,并辐射到千家万户。改变了3000多个孩子没有音乐老师的境况,让不知舞蹈为何物的村民会跳三四种舞、唱四五段豫剧。1120个村庄办出了属于自己的乡村春晚。丰富的文化活动激活了乡风文明,唤醒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了广大村民强大的归属感,提高了乡村文明程度。乡村振兴不仅要注重文化建设,更要打好特色文化牌,树立文化自信,稳固乡村独有的“根”,铸就乡村特有的“魂”,使美丽乡村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化身传统文明的活化石。譬如,兴山县是昭君故里,拥有

35、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山水资源。近年来,兴山不断挖掘昭君文化资源,围绕昭君文化品牌建设,开发与昭君相关的遗迹,将其打造成集历史文化、村落文化、田园风光、人文与自然山水景观于一体的文化休闲旅游区。让“昭君出塞和亲”历史事件和“昭君遗址遗迹”等古汉自然生态景观“天人合一”,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获得“2019中国最美乡村”荣誉,吸引了知名青年艺术家李玉刚“寻梦昭君”,并创作大型诗意歌舞剧昭君出塞,将昭君文化传播到海内外。兴山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传承和彰显了地域文化,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昭君品牌,实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发展愿景。乡村振兴要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

36、护,擦亮非物质文化名片。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是农民,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着一个地域的精神血脉,构成了一方百姓的精神寄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应当代代相传。譬如,年仅14岁的兴山县非遗文化传承人余思懿,3岁时就对自己的太姥姥、被尊称为“三峡民歌王”“鄂西歌后”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家珍唱民歌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倡议组建“

37、四世同堂民歌团”,参与兴山非遗文化下乡、宜昌市非遗文化展演、央视“记住乡愁”录制、央视“2020年丰收歌会”等数十场演出,用稚嫩的童音演绎古老的地域风情,让兴山的千年古音回荡神州大地。又譬如,兴山县高岚小学在抓教育教学的同时,还主动传承兴山名歌,学生童声清唱兴山名歌五句子歌谣获得宜昌市第四届青少年宫文艺汇演金奖,不仅展示了学生的艺术风采,还在他们心里种下了传承非遗的种子。强调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要让农村“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记得住乡愁”就是要保存好乡村的文化记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把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作为“助推器”,不断焕发乡村活力,勾画“本土居民不愿离开”“离开的游子盼着回来”和“外地的游客想着进来”的美好蓝图,共同筑牢乡村之基,守护乡村之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