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热病报告病例流行特征分析.pdf

上传人:奉*** 文档编号:4173720 上传时间:2021-04-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热病报告病例流行特征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黑热病报告病例流行特征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热病报告病例流行特征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热病报告病例流行特征分析.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 0 1 7 年4 月第3 8 卷第4 期C h i nJE p i d e m i o l ,A p r i l2 0 1 7 ,V 0 1 3 8 ,N o 4 4 3 l 传染病监沏 我国2 0 0 5 2 015 年黑热病报告病例流行 特征分析 郑灿军薛垂召伍卫平周晓农 1 0 2 2 0 6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 郑灿军) ;2 0 0 0 2 5 上海,中 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丝黑包室( 薛垂召、伍卫平、周晓农) 通信作者:周晓农,E m a i l :z h o u x n l c h i n a c d c c n D

2、O I :1 0 3 7 6 0 c m a j i s s n 0 2 5 4 - 6 4 5 0 2 0 1 7 0 4 0 0 4 【摘要】目的明确2 0 0 5 - - 2 0 1 5 年我国黑热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当前黑热病防治提供参考 数据。方法以中国C D C 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黑热病病例为基础,描述和分析 2 0 0 5 - - 2 0 1 5 年我国黑热病三间分布及不同类型的黑热病分布特点。结果2 0 0 5 - - 2 0 1 5 年我国黑 热病在中西部地区持续流行,流行范围较为集中,新疆两次出现暴发疫情,四川、甘肃省有下降趋 势。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和四川

3、省( 自治区) ,3 个省份的报告病例数占全国报告病例 总数的9 5 2 9 ,且报告病例集中在3 省份少数县( 市) 。发病主高峰期为1 0 1 1 月,4 月为发病小 高峰。野生动物源型与犬源型、人源型黑热病病例年龄分布明显不同,野生动物源型病例主要为 3 岁以下儿童,发病年龄高峰为l 岁以内婴幼儿,人源型与犬源型病例主要为1 0 岁以下儿童,发病 高峰为5 岁年龄组儿童。结论近年来黑热病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呈持续性、区域性流行,不同类 型黑热病发病特点不同,应进一步研究其流行规律,针对不同区域的流行特点加强黑热病防治工 作,控制其暴发流行。 【关键词】黑热病;流行区分类;年龄分布 E p i

4、 d e m i o l o g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K a l a a z a rd i s e a s ei nC h i n a ,d u r i n g2 0 0 5 - 2 0 1 5 Z h e n gC a n j u n , X u eC h u i z h a o , W uW e 幻i n g , Z h o uX i a o n o n g D i v i s i o no fI n f e c t i o u sD i s e a s e 。C h i n e s eC e n t e rf o rD i s e

5、 a s eC o n t r o la n dP r e v e n t i o n , 曰e i 面,w1 0 2 2 0 6 , C h i n a ( Z h e n gc I ,) ? F i l a r i a s i s ,K a l a a z a ra n dE c h i n o c o c c o s i sD e p a r t m e n t ,N a ,t i o n a lI n s t i t u t i o nf o rP a r a s i t i c D 诂e s e C h i M s eC e n t e rf o rD i s e a s eC o

6、n t r o la n dP r e v e n t i o n ,S h a n g h a i2 0 0 0 2 5 ,C h i n a ( X u eC Z , W uW P , Z h o u X N )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a u t h o r :Z h o uX i a o n o n g , E m a i l :z h o u x n l c h i n a c d c c n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e x p l o r et h ee p i d e m i o l o g i c

7、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K a l a a z a rd i s e a s ei n C h i n af r o m2 0 0 5t o2 015 t op r o v i d ee v i d e n c ef o r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r e l a t e dc o n t r o la n dm e a s u r e m e n t s t r a t e g i e s M e t h o d sD a t aw a so b t a i n e df r o mD i s e a s eR e

8、 p o r t i n gI n f o r m a t i o nS y s t e mo fC h i n aC D C , t oc o m p a r ef a c t o r so nt y p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p e a ks e a s o na n dt h ea g eo fo n s e to ft h ec a s e s R e s u l t s E p i d e m i co fK a l a a z a rh a db e e np e r s i s t e n ti nC h i n a N u m b e ro f

9、t h er e p o r t e dc a s e sd e c l i n e di nS i c h u a n a n dG a n s up r o v i n c e sb u tt w oo u t b r e a k sh a do c c u r r e di nX i n j i a n gU y g u ra u t o n o m o u sr e g i o n T h e e p i d e m i cw a sc o n f i n e di nf e wa r e a s T h er e p o r t e dc a s e sw e r em a i n

10、l yf r o mX i n j i a n g ,G a n s ua n d S i c h u a n w i t ht h et o t a lc a s e si nt h e s et h r e ep r o v i n c e sa c c o u n t e df o r9 5 2 9 o fa l lt h ec a s e ss e e ni nt h e c o u n t r y T h em a i np e a ks e a s o nw a sf r o mO c t o b e rt oN o v e m b e r , f o f l o w e db y

11、A p r i l T h e r e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ss e e ni nt h ea g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 so fc a n i n eK a l a a z a r ,a n t h r o p o n o t i cK a l a a z a ra n d w i l d l i f e o r i e n t e dK a l a a z a rf P 0 0 5 ) c a s e s M a j o r i t yo ft h ec a s e si n v o l

12、 v e du n d e r3 - y e a r - o l d s ,w i t h D e a ka g ei nu n d e r1 - y e a r o l d sf o rw i l d l i f e o r i e n t e dK a l a a z a r F o ra n t h r o p o n o t i ca n dc a n i n eK a l a a z a r c a s e s ,m o s to ft h e mw e r es e e na m o n gt h eu n d e r10y e a r so l d ,w i t ht h ep

13、e a ka m o n gt h e5 - y e a r - o l d s C o n c l u s i o n sI n r e c e n ty e a r s ,K a l a a z a rh a d b e e ns e e ne n d e m i ca n dp e r s i s t e n t ,i nt h em i d w e s t r e g i o n so fC h i n a b u tw i t hd i f f e r e n te p i d e m i o l o g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F

14、u r t h e rs t u d yo nK a l a - a z a rs h o u l d b ec a r r i e do nt oi n c l u d ea p p r o p r i a t em e a s u r e m e n t sa n ds t r a t e g i e s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f e a t u r e so ft h e d i s e a s e ,i nt h em i d w e s t e r na r e a so f C h i n a 【K e yw o r d s 】 K a l a a z

15、 a r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e p i d e m i ca r e a ;A g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 黑热病是白蛉传播引起的寄生虫病。根据其病 原和流行特点,我国黑热病一般分为人源型、犬源型 和野生动物源型,不同类型病例有相对稳定的流行 区和流行特点n 之3 。建国初期我国长江以北的山东、 万方数据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 0 1 7 年4 月第3 8 卷第4 期C h i nJE p i d e m i o l ,A p r i l2 0 1 7 ,V 0 1 3 8 ,N o 4 河南等1 6 个省曾广泛流行以人源型为

16、主的黑热病, 经大规模防治,6 0 年代已基本消除【3 。4 。目前,我国 黑热病主要流行于中西部的新疆、甘肃、四川等省 ( 自治区) 。新疆主要以野生动物源型为主,部分地 区流行人源型;甘肃、四川及其他流行区以犬源型为 主。本文根据中国C D C 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 的疫情数据,对我国2 0 0 5 - - 2 0 1 5 年黑热病报告病例 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 材料与方法 1 数据来源:本文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C D C 传 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 2 纳入标准:本文统计的黑热病病例为传染病 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发病时间在2 0 0 5 年1 月1 日至 2 0 1 5 年1 2 月3

17、 1 日全国各地报告的黑热病临床诊断 和实验室诊断病例,包括前期误报为其他疾病,后订 正为黑热病的病例,删除重复报告病例和疑似病 例。所有病例均为按发病时间统计的终审病例。 3 病例发病年龄:因较多病例发病时年龄在1 岁 以内,为减小临床医师登记病例发病年龄时存在的 误差,更准确地分析年龄的分布情况,病例发病年龄 通过登记的病例发病日期减去出生日期计算得出, 0 岁组是指“发病1 3 期一出生E l 期 1 2 个月”,1 岁 组是指“1 2 个月发病日期一出生日期 2 4 个月”, 以此类推。 4 流行区分类:我国黑热病流行区一般可分为 人源型、犬源型和野生动物源型。根据各地黑热病 传播媒介

18、、传染源分布,前期已基本明确了我国以县 为单位的3 种类型黑热病流行区范围。本文根据已 明确的3 种类型黑热病流行范围,分析了不同类型 流行区报告病例的流行特点。 5 统计学分析:采用E x c e l2 0 0 7 和S P S S2 2 0 软 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地区分布: ( 1 ) 不同省份病例分布:2 0 0 5 - - 2 0 1 5 年,我国共 报告黑热病39 9 4 例,分布全国2 7 个省份,3 3 6 个 县。报告病例数位居前3 位的省份分别为新疆、甘 肃、四川,报告病例数分别占全国报告病例总数的 4 8 0 0 、3 3 1 2 和1 4 1 7 ,合计

19、病例数占全国报告 病例总数的9 5 2 9 。全国报告黑热病病例的县数 共3 3 6 个县,其中新疆、甘肃、四川省( 自治区) 分 别为7 5 、4 7 和9 8 个县,报告县数占全国总数的 6 5 4 8 ( 图1 ) 。 ( 2 ) 不同类型流行区病例分布:2 0 0 5 - - 2 0 1 5 年, 我国黑热病在新疆、甘肃、四川、陕西、山西等流行省 份人源型、犬源型和野生动物源型流行区分别报告 病例数为6 0 7 、10 6 9 和12 0 4 例 衲川州 。4 【,i 、l oI 1 巴街 图12 0 0 5 - - 2 0 1 5 年我国各省份黑热病报告病例 2 时间分布: ( 1

20、) 长期趋势:2 0 0 5 2 0 1 5 年,我国黑热病报告 病例数表现为较大幅度波动,其中以新疆黑热病报 告病例数波动最为明显,分别在2 0 0 8 、2 0 1 5 年出现 暴发疫情;四川、甘肃省近年呈稳中有降的变化,其 他地区相对稳定在较低流行状态( 图2 ) 。2 0 0 5 2 0 1 5 年人源型和犬源型黑热病病例数呈下降趋势, 人源型病例数大幅下降,野生动物源型病例数波动 明显,2 0 0 8 、2 0 1 5 年分别出现暴发现象( 图3 ) 。 牛份 图22 0 0 5 - - 2 0 1 5 f 门戈闰各省份黑热痫报告病例发病趋势 4 4 3 3 耋2 詈2 1 1 年份

21、 图32 0 0 5 - - 2 0 1 5 年我国不同类型黑热病 报告病例发病趋势 ( 2 ) 季节分布:我国黑热病全年均有病例报告, 报告病例发病主高峰在1 0 1 1 月,4 月出现小高 峰。野生动物源型流行区黑热病发病高峰在1 0 一 1 1 月,人源型和犬源型流行区黑热病发病无明显高 如如如如0N 4 4 1 j 3,一2l 蠹基毒 万方数据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 叭7 年4 月9 9 3 8 :卷第4 9 E C h i nJE p i d e m i o l ,A p r i l2 0 1 7 ,V 0 1 3 8 ,N o 4 峰期,4 、5 月发病相对较多( 图4 ) 。 月份

22、 图42 0 0 5 - - 2 0 1 5 年我国不同类型黑热病发病季节分布 3 人群分布: ( 1 ) 性别:2 0 0 5 2 0 1 5 年,我国黑热病报告病例 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l :0 6 。其中,非流行省份 病例男女I 生别比为1 :0 1 7 ,男性病例是女性的6 倍。 ( 2 ) 年龄:我国黑热病报告病例各年龄组均有分 布,主要为1 0 岁以下儿童,报告病例数占全部病例 数的4 8 3 9 ,发病年龄高峰为1 岁以下,随年龄增加 呈下降趋势;1 0 岁以上病例在各年龄组无明显变化。 非流行省份的病例以2 0 岁以上成年人为主( 图5 ) 。 9 0 0 8 0 0 7 0

23、 0 “6 0 0 鋈i : 3 0 0 2 0 0 】O O 0 三一c 苎兰兰毒毒矗专毒毒暑尊;z - r 毒。- 4 蓝三 - 董- 董j 图52 0 0 5 - - 2 0 1 5 年我国黑热病报告病例年龄分布 野生动物源型流行区主要是3 岁以下儿童发 病,占该流行区黑热病总病例数的9 1 4 5 ,其中尤 以l 岁以下为发病年龄高峰,3 岁以上儿童少有发病 ( 图6 8 ) 。人源型与犬源型黑热病流行区病例年 龄分布较为一致,主要发病人群是1 0 岁以下儿童, 分别占病例总数的4 5 、5 6 ,发病高峰主要为5 岁 年龄组 流行区报告病例年龄分布 4 发病一诊断时间:2 0 0 5

24、 - - 2 0 1 5 年,我国黑热病 报告病例发病一诊断时间M 为1 2 5 8d ,其中新疆、甘 肃、四川、陕西、山西省的发病一诊断时间M 分别为 1 4 5 8 、9 0 0 、1 5 6 5 、1 5 5 4 和2 3 5 0d ,非流行省份的发 病一诊断时间M 为3 0 7 5d ,明显高于流行省份。从 时间趋势看,近年来全国黑热病报告病例发病一诊断 时间没有明显变化,其中非流行省份发病一诊断时间 有增加趋势,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新疆发病一诊断时间 下降明显( 图9 ) 。 图72 0 0 5 2 0 1 5 年我国犬源型黑热病流行区 报告病例年龄分布 4 5 4 0 3 5 菇3 0

25、 至2 5 要2 0 15 1 0 2 0 0 52 0 0 62 0 0 7 2 0 0 82 0 0 9 2 0 1 0 2 0 1 l2 ( ) 12 二( J 1 32 0 1 4 2 ( ) l j q :份 图9 我国黑热病主要流行省份报告病例 发病一诊断时间变化 讨 论 6 0 年代我国大部分地区基本消除黑热病后,新 疆、甘肃、四川I 等中西部省份至今仍持续有病例报 告。近年来我国黑热病流行特点:中西部持续性、 地方性流行,部分地区时有暴发流行。2 0 0 5 2 0 1 5 年我国黑热病病例报告主要来自于中西部省 份,新疆、四川、甘肃为主要流行区,其中新疆黑热病 疫情呈现大幅波

26、动,喀什地区伽师县分别于2 0 0 8 、 2 0 1 5 年两次发生暴发流行,甘肃、四J I 【省近年有下 降趋势;陕西、山西省持续在低水平流行。全国黑热 病流行区报告病例的范围( 县数) 相对稳定,呈地方 O O O O O O O O q O O 蟠如”如巧如”m, 滔墨喜 万方数据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 0 1 7 年4 月第3 8 卷第4 期C h i nJE p i d e m i o l ,A p r i l2 0 1 7 ,V 0 1 3 8 ,N o 4 性流行。黑热病流行有较为明显的集中趋势,病 例主要发生在新疆、四川和甘肃省( 自治区) 的部分 县( 区) ,新疆主要为南疆

27、的喀什地区伽师县,四川主 要为川北的黑水、茂县、九寨沟等县,甘肃主要为陇 南的文县、武都、舟曲等县。不同类型流行区黑热 病流行特点明显不同。人源型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喀 什地区、疏附、疏勒县等;野生动物源型主要分布在 新疆南部的伽师、巴楚等县,该流行区黑热病传染源 一般怀疑为野生动物,但缺少从野生动物中直接检 出病原体的证据;犬源型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北部的 茂县、黑水、九寨沟等县,以及甘肃省南部的文县、武 都、舟曲等县,该流行区传染源主要为犬,犬感染与 发病与人群的发病明显相关b “ 。3 类报告病例的流 行特点显示,不同类型流行区报告病例的年龄分布 差别明显,野生动物源型流行区病例发病年龄高峰 为

28、1 岁以下,3 岁以下占9 1 4 5 ,极少有3 岁以上儿 童发病,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一1 ;犬源型与人源型流 行区年龄分布相对一致,发病年龄高峰为5 岁年龄 组,1 0 岁以下儿童病例为主,1 0 岁以上病例仍有一 定比例,与野生动物源型流行区年龄分布明显不 同。另外,不同类型流行区报告病例的发病季节明 显不同,野生动物源型流行区病例发病高峰时间为 l O 一1 1 月,犬源型与人源型流行区发病没有明显的 高峰期,4 5 月发病相对较多。 我国黑热病上述流行特点主要可能与黑热病传 播媒介的分布、病例类型、当地地形特点、气候变化、 近年防治工作开展情况等有关。我国新疆的吴氏白 蛉,甘肃、四川

29、等地的中华白蛉均为野栖、野生类型, 当地山区、沙漠等环境适宜白蛉栖息,难以控制,使 当地黑热病长期流行成为可能随。“。近年来,四川、 甘肃等省黑热病疫情下降趋势可能与当地逐渐加强 的黑热病防治工作,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条件的 改善有关。新疆伽师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 近年当地气温变化大,当地黑热病媒介白蛉栖息情 况、传染源、传播途径尚不十分清楚,缺乏明确有效 的防治手段,黑热病两次暴发流行可能与此有关。 野生动物源型与犬源型流行区的病原均主要是婴儿 利什曼原虫,人源型流行区的病原主要是杜氏利什 曼原虫哺,但从年龄分布和季节分布看,犬源型与 人源型流行区比较一致,与野生动物源型流行区明 显

30、不同,其原因可能与当地媒介分布特点、传染源、 传播途径以及人群免疫状态等有关,也可能是引起 野生动物源型流行区的病原在致病机制方面有新的 变化。出现两次暴发疫情的新疆伽师县为野生动物 源型流行区,当地媒介白蛉的栖息习性、传染源、传 播途径均尚不清楚。有研究发现牛、羊等动物血样 P C R 检测阳性率为1 6 。1 “,但当地家畜动物在传播 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我国黑热病报告病例发病一诊断时间变化,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了黑热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情况。从全 国看,近年病例的发病一诊断时间M 没有明显变化, 但发病较多、近年防治工作力度较大的新疆有明显 下降,非流行省份发病一诊断时间明显比流行区长,

31、 近年有增加趋势,可能与缺乏黑热病诊断知识有关。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黑热病在中西部省份呈 持续性、地方性流行,且有明显集中趋势。黑热病流 行因素尚不清楚,需进一步研究。黑热病防治工作 需要进一步加强。 利益冲突无 参考文献 G u a n L R ,W a n gJ Y ,Y a n g Y TC u r r e n tC h a l l e n g e s t o L e i s h m a n i a s i sC o & r o li nC h i n a J E n d e m i cD i s e a s e sB 证1 l e t i n , ,2 0 0 3 ,1 8 L lJ

32、 :4 6 4 9 D O I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0 3 7 1 1 2 0 0 3 0 1 0 1 8 11 2JK h a n a lB ,P i c a d oA ,B h a t t a r a ll q R e ta 1 S p a t i a la n a l y s i so f L e i s h m a n i ad o n o v a n ie x p o s w ei nh u m a n sa n dd o m e s t i ca n i m a i s i nar e c e n tK a l a a z a rf o c u s1 nN e p a l lJ P a r a s i t o l o g y 2 0 1 0 1 3 7 ( 1 1 ) :1 5 7 9 一1 6 0 3 D O h1 0 1 0 1 7 9 0 0 3 1 1 8 2 0 I o o 0 0 5 羔i ( 收稿日期:2 0 1 6 一1 2 2 9 ) ( 本文编辑:王岚) 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