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大纲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705992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人教大纲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案人教大纲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人教大纲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人教大纲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人教大纲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理念第十二册古诗三首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课古诗,教学时要以新课标有关学生学习古诗的评价要求和阅读才能的评价要求为根据,以评促学,评中导学,使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以评促学,既有老师的评,又有学生的互评,评学生是否能凭借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评学生是否能适当理解诗的表达方法;评中导学,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注释中未解的古今词义差异较大的词语,引导学生深化诗的意境,体验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的新天地。教学目的1、学会三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出塞。3、凭借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2、深化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真诚感情。教学重点和难点深化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时间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长歌行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的揭题后告诉学生,这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课古诗;然后共同回忆学习古诗的根本要求:能凭借注释理解诗的大意,能感受、体验诗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的表达方法,能主动记诵积累。(明确学习古诗的根本要求,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根底。)二、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意(一)老师范读课文。(二)学生自读古诗,并想想从诗中感遭到什么。(三)检查学生的朗读和对诗意的初步感知。(学习古诗也需要初步整体感知。)三、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一)学生凭借注释理解诗句意思。1、老师告诉学生,利用注释学

3、习古诗文,是学习古诗文的根本方法,看看注释,想想每一诗句的意思,然后说给同桌听,看看能不能说明白。2、学生先自学,后同桌交流。(二)反应时老师作适当的指导。1、理解注释中未解的词义:生光芒:焕发生命的光荣。2、逐句理解诗意后,要求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句与句连接不连接时,老师要加以引导,使句子能通畅、连接。(理解古诗诗句意思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根本功。)四、引导学生深化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先独立考虑,然后讨论:这首古诗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是怎么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对诗中多层取喻的表达方法,学生不易理解,老师可适当指导,引导学生赏读: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光阴,及

4、早努力。诗的前八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丽的春景:清晨,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粘满了雨露,朝阳升起以后,晒干了露水,葵菜沐浴在一片阳光之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享受大自然阳光雨露的恩泽,焕发出无比的光荣。但是,秋天一到,他们都要失去艳丽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败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青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不断向东流到大海,一去不复还了。我们在年轻力壮时假如不珍惜光阴,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只能白白地悲伤了。(二)利用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加深理解要珍惜时间,读过哪些有关时间的诗文?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你本人对时间有什么体会?(多层取喻是这首诗教学的难点,老师有必要做适当的讲解。)五、

5、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和尝试背诵(一)指导朗读老师再次范读后,让学生自读体会,同桌互读交流,最后找好朋友(包括老师)朗读交流。(二)指导背诵想想,怎么样背诵背得快,记得牢?(老师指导:在理解的根底上背诵,记得快;抓住能引起联想的重点词语背得快,如可抓住“园中葵”“百川”等词语协助经历。)(朗读、背诵也需要指导,不能放任自流。)六、作业1、自学七步诗,对曹植多一些理解。2、搜集边塞诗。(拓展课外阅读,是更为有效的作业)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七步诗出塞一、复习我们是怎么样学明白长歌行的?在学生答咨询根底上,老师要强调:(1)利用注释理解诗句意思;(2)要深化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3)在理解的根底上背诵。(

6、再次强化学习古诗的根本要求。)二、学习七步诗(一)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意。(二)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1、学生利用注释理解诗句意思。2、交流时老师作适当的指点:对注释中已解的古今词义差异大的词语老师要提示学生留意,如:“持”与“然”;对注释中未解的古今词义差异较大的词语要适当讲解,如:“以为”是“把作为”的意思。(三)引导学生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想到用豆萁煮豆,作者有什么强烈感受?2、“豆萁煮豆”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作者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强烈的感受?怎么样表达这种感受?(作者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强烈的感受?学生假如对曹植理解不多,老师可适当补充:曹植、曹丕都是曹操的儿子,曹植才华横溢,深受

7、曹操的喜欢,后来曹操死了,曹丕当了皇帝,妒忌曹植的才能,想把他置于死地,要他在七步之内写出一首诗,否则杀头。曹植确实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抗争。)(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理解七步诗的写作背景,才能理解“同室操戈、兄弟相残”的悲愤心情。)二、学习出塞(一)指导学生凭借注释读明白诗句。1、学生自读、理解。2、老师适当指导。对注释中未解的学生又难以理解的词句要适当指导,如:但使:只要。不教:不让,不使。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期的明月,秦汉时期的边关。对本句互文的修辞手法不必涉及。(二)指导学生理解诗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在唐诗成百上千首边塞诗中,王昌龄这首七绝被誉为

8、唐诗绝句第一,这是为什么?可提示学生考虑方向:这首诗表达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怎么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在学生交流时,老师适当指点,引导学生赏读:与多数边塞诗尽力描写战争生活的艰辛险峻不同,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宏伟的边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反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保卫边疆、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英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宽阔,有恢弘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气概。三、指导感情朗读这首诗应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自然成诵。四、交流边塞诗对学生没有交流的名诗,可予适当提示,如唐朝王翰的凉州词、卢纶的塞下曲和陈陶的陇西行等,看能不能朗读或背诵出来。(此诗用语平淡,但意境恢弘,有必要指点学生赏读。)(本教学设计特色有三:一是设计思路新,着眼于小学生学习古诗的评价要求和古诗的学习特点来设计教学;二是在简约的教学线路中蕴涵着丰富的教学信息;三是不避嫌疑,在引导学生深化诗的意境和赏读方面能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