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疑难点整理汇总(高分必备).docx

上传人:鹿哥 文档编号:4170061 上传时间:2021-03-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疑难点整理汇总(高分必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疑难点整理汇总(高分必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疑难点整理汇总(高分必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疑难点整理汇总(高分必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疑难点整理汇总知识结构时空定位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点一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洋务运动1自然经济的解体(1)原因鸦片战争后,洋纱大量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西方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2)表现洋纱、洋布涌入,“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减少了在农业经济中自给自足的成分。(3)影响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2 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2)主要活动(19世纪6090年代)类别旗号表现军事工业“自强”安庆内军械所(曾

2、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天津机器制造局(崇厚)民用工业“求富”上海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李鸿章)、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张之洞)筹划海防“自强”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培养人才“自强”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3)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4)影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了一定的瓦解作用。释疑重难多角度认识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考点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1)产生条件a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b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

3、术的诱导。c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提供了客观条件。产生a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b分布: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c企业: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影响: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2) 初步发展背景a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b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表现a民族资本的总额增加了一倍多。b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c由沿海向内地扩展。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 短暂的春天(1912 1919 年)(1)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为中国民族资本

4、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表现新建厂矿、资本增加,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实业家:张謇(南通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等。(3)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3 较快发展(1927 1936 年)(1)原因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全国基本统一。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2)表现:很多工业部门有较大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3)影响: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也为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4 日益萎缩(1937 19

5、45 年)(1)原因:日军的掠夺;战争的破坏;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压榨。(2)表现沦陷区:民族企业被日军所毁或吞并。国统区:国民党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5陷入绝境(19461949年)(1)原因:美国的经济侵略;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国民政府增加苛捐杂税,并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2)表现: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 释疑重难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地位和作用(1) 特点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多重压迫。从分布看,主要集

6、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从发展历程看,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2) 地位和作用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从政治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从处境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

7、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始终没有成为近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考点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原因(1)“欧风美雨”的影响。(2)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3)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2 表现(1)物质生活: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民国时期中山装流行;新中国成立初期服饰受政治的影响较大。(2)社会习俗:婚俗从包办婚姻到自由恋爱,丧俗从土葬到火葬;民国时期开展剪辫、放足运动。(3)交通工具:19世纪60年代轮船

8、出现;19世纪末铁路运输发展;20世纪20年代民航事业起步。(4)通信工具:1877年,有线电报传入中国;1882年,电话出现;1906年,无线电报出现;21世纪手机用户激增。(5)大众传媒:1873年,中国人开始自办报刊;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诞生;1958年,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诞生。3 影响(1)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 释疑重难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时期历史背景表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等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中的衣、食、住、行变化尤其明显辛亥革命前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带有民主平等色彩的服饰、称呼、婚丧仪式逐渐推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落后现象被取缔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改变,城市生活有保障,但农民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切实关注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