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孔孟同步练习(带答案) .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673203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孔孟同步练习(带答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孔孟同步练习(带答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孔孟同步练习(带答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孔孟同步练习(带答案) .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孔孟同步练习(带答案)孔孟的相关知识是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内容,以下是第一单元孔孟同步练习,请大家进展练习。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标题。(12分)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季康子咨询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孔子借用“风”与“草”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文中原句答复)(3分) 答:(2)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陶冶作用,一方面又号召本人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如此做是否自相矛

2、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9分)答:1、参考答案:(1)子欲善而民善(2)如此做不矛盾。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当权者应当用本身的道德来教育陶冶百姓,如此百姓自然会有礼有德;但是道德陶冶也不能无原则、不加区分的运用,冉求为季氏聚敛而附益之的做法本身就违犯了德政,道德陶冶对他已经不起作用了。孔子让弟子声讨冉求,应该正是出于对德政的维护。(大意如此即可)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标题。(12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礼记学记)(1)简要概括孔子

3、和礼记的“教学观”的共同点。(4分)答:(2)孔子和礼记表述的“教学观”有所不同,请简要评析。(8分)答:2、参考答案:(1)主张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考虑)(2)孔子认为采纳启发式教学要把握恰当时机,要在学生有所愤悱时(或内心想求通而又未通想说而又说不出”时),再进展适时开导和点拨,孔子着眼于操作。礼记则认为教学就在于让人明白道理,要引导但不强迫要求,要严格但不抑制个性,要启发但不全盘告知,从而营建使人亲近而又能主动考虑的理想气氛。礼记侧重于理念。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标题。(12分)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闻道者,必真知而笃信之,吾辈本人不能自信,心中已无把

4、握,焉能闻道?(曾文正公全集)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所表达的精神,联络现实谈谈你的理解。字数200字左右。(12分) 答:3.参考答案:第一段文字表达了一个人要想立志于追求真知,不要把物欲追求放在第一位;第二段文字则表达了要追寻真知,需要自信的精神。(4分)两则文字共同表达了追求真知过程中的精神预备。(2分)贪图物欲享受则会使人懈怠懒惰,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缺乏自信则会使人轻易言弃,不能坚持到底。(4分)作为21世纪的青年,更应将高度自信与脚踏实地、艰辛奋斗的精神结合起来。为我们的祖国奉献本人的力量。(2分)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标题。(12分) 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

5、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 季氏 子曰: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 卫灵公孟子曰: 士未能够言而言,是以言餂(tin)之也;能够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孟子尽心下)【注】 餂:探取,取利。 穿逾:指行窃。 (1)“侍于君子”的人说话有哪些考前须知? 请从正面简要概括。(6分)答:(2)依照两个选段,简要分析孔孟的言语观。(6分)答:4、参考译文与答案: 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 季氏 【译文】孔子说:陪君子说话容易犯三种过错:话没有轮到他说却

6、说了,叫做急躁;话轮到他说却不说,叫隐瞒;未曾察言观色就开口,叫做睁眼瞎。 子曰: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 卫灵公【译文】孔子说:能够和他说的话,却不和他说,这确实是失掉了朋友;不能够和他说的话,却和他说,这确实是说错了话。真正智慧的人,(该说的时候直说,)既不失人,也不失言。 孟子曰: 士未能够言而言,是以言餂(tin)之也;能够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译文】孟子说:士人不该说话的时候说话,这是用言语试探对方来取利;该说话的时候却不说话,这是用沉默试探对方来取利,这些都是钻洞爬墙一类的小偷行为。 【注】 餂:探取,取利。

7、 穿逾:指行窃。 (1)侍于君子的人说话有哪些考前须知? 请从正面简要概括。(6分) ? 答:说话要沉稳; 说话要坦诚;说话要察言观色(把握最正确时机)。(每点2分) (2)依照两个选段,简要分析孔孟的言语观。(6分)答:孔孟都认为,说话要得体适当。在孔子看来,智者要讲究说话的时机,该说就说,不该说就不说,以免失掉友人(错失人才)或说错话;在孟子看来,说话要符合义,不得存有试探取利等不良动机。5、阅读下面一则论语,答复下列咨询题。(6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叶公

8、咨询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1)上文有成语如“发愤忘食”,请从上文中再概括出一个成语 _。(2分)(2)结合“浮云”的比喻义,就节选的文段说一说孔子的人生观。(4分)答:5、【答案】(1)箪食瓢饮(箪食陋巷)、乐在其中、乐以忘忧【答案】(2)从对颜回的赞扬和自我表白中看出其安贫乐道,重义轻利。(2分)把富贵比做浮云,由于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眼云烟;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2分)【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质量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耐不了这种穷

9、困贫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质量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关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叶公向子路咨询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如此说,他这个人,发奋用功,连吃饭都忘了,欢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本人快要老了都不明白,如此而已。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标题。(12分)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假设其残

10、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庄子外篇骈拇)注伯夷,殷商末年的贤士,反对武王伐商,不食周粟而饿死于首阳山。均:一样。是:赞许。非:指责。(1)请依照上述材料简要概述庄子的观点。(6分)答:(2)请针对上述材料中庄子的观点,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参考答案:6.(1)庄子认为自由给予的生命是特别珍贵的,不应该为追求名利而损害生命。庄子认为从为外物而殉身这一角度看,君子和小人没有什么区别,从而表现出对仁义的否认态度。(每点3分)(2)庄子认为仁义道德破坏了人的纯真本性,甚至使人成为仁义的牺牲品。这种思他所倡导的符合自然、顺应人性的思想是一致的。(2分)在他生活的时代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同时也警示人们不要为谋求功名利禄而损害生命。(2分)但我们也应辩证对待庄子这一思想,不可全盘接收,对高尚道德的追求应该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2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如从热爱生命,珍视全命的角度;不过度追求功名禄的角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