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第19讲.ppt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166549 上传时间:2021-03-26 格式:PPTX 页数:80 大小:4.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六第19讲.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专题六第19讲.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六第19讲.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六第19讲.pptx(8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9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命题时空坐标,内容索引,主干梳理 断点弥补,概念理解 重点深化,史料考法 定向突破,高考感悟 押题演练,课时作业,主干梳理 断点弥补,一、古代中国的商业 1.商业活动 (1)远古: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3)西周: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 (4)春秋战国: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5)汉代: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6)唐代:商船以规模宏大著称;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场所生意兴隆。,(7)宋元 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随着商业的发展,北宋时的益州出现

2、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8)明清: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在按地域结成的商帮中,晋商和徽商势力最强。,海外商运,交子,2.“市”的发展 (1)秦代:以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在一些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 ”。政府对“草市”也实行行政管理。 (4)唐代:“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草市,【特别提示】古代“市”的基本形态 (1)“市”

3、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前期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3)“夜市”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4)“晓市”即早市,也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3.商业城市 (1)战国:有的城市已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 已经形成。 (3)唐代 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扬州也曾经“雄富冠天下”。 作为地区经济中心的杭州、湖州也成为商业发达的都会。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有夜市、晓市及定时一聚的庙会

4、集市。 (5)清代 乾隆时期的苏州,财富“甲于天下”。 名镇有:盛泽镇、汉口镇及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商业中心,【归纳总结】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4.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概况 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 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候,只开广州一

5、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2)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及目的: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教材补缺】古代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由西汉汉武帝时的张骞首次开拓,被称为“凿空之旅”,但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并将这条线路首次延伸到了欧洲罗马帝国。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

6、的陆上通道。 2.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其航线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东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朝鲜、日本。南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3.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中国古代经济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 4.汉代至宋代,丝路贸易发展的特点 (1)覆盖范围广,远及西亚、北非、欧洲。 (2)汉代以陆路为主,宋代以海路为主,唐代陆上、海上并举。 (3)陆上丝绸之路渐趋衰落,海上丝绸之路日益繁荣。 (4)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 (5)注重平

7、等贸易、和平交往、睦邻友好。,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 和手工业的发展。 (2)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3)概况 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 的原则。 吕氏春秋提出了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原则。 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 历代王朝大多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4)影响 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 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商业,重农抑商,【教材补缺】汉武帝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 (1)盐铁官营:汉武帝时期,为了解决国家财政困难,决定将盐铁收归国家经营,从而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 (2)均输平准:在全国

8、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商品收购和转卖,有效调剂物资供应,控制市场。 这两项政策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2.“海禁”政策 (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沿革 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注重“ ”贸易体制。 清朝继承并发展了闭关锁国政策。 短暂的“开放”实质上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仍然禁止 贸易往来。 (3)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朝贡,民间,【构图解史】“海禁”“闭关锁国”与“重农抑商”政策的关系,3.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出现原因:古代中国的经济进步特别是

9、商品生产的发展,使其在明清时期开始出现;手工业进步是其出现的直接条件。 (2)出现标志:明代江南地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出现。 (3)发展表现:清代手工工场规模扩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4)缓慢原因 政府采取控制和掠夺的手段压制工商业。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5)影响:冲击并侵蚀传统的经济形态;但发展十分缓慢,只是出现在江南地区的个别部门,没有深入到农村,未促成中国社会转型。,【教材补缺】隆庆开关 1567年,隆庆帝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明朝因此经济焕发活力,成为当时世界上贸易往来最频繁的国家。

10、“隆庆开关”表现出明朝在对待国民的海外贸易政策上,突破了朝贡贸易的局限,促进了民间私人贸易的繁盛,大大推进了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促使晚明中国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它在中国古代经济史和对外贸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都起到一定的影响。,概念理解 重点深化,考点一古代中国商业与城市的发展,1.朝贡贸易 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其特点是: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政府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概念解读,针对练1(2018太原高三模拟,29

11、)解读右图,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贸易兴盛 B.以中国为主的朝贡贸易体系 C.工业革命下的世界市场体系 D.新航路开辟之初的世界状态,解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途经中亚、西亚到达欧洲,与图中大多数地区无关,故A项错误; 图中中国处在贸易体系的中心,其他地区处于边缘地位,符合以中国为主的朝贡贸易体系的特点,故B项正确; 工业革命下的世界市场体系的中心是西欧国家,故C项错误; 新航路开辟之初的世界处于相对分散隔绝状态,与图中以中国为中心的贸易联系紧密不符,故D项错误。,2.十三行 十三行是清代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或“洋货行”。对外国侵略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

12、但也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与经济往来,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影响 (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变化规律 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时期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 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 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为媒介;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认知深化,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

13、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 商人地位的变化:商人由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 生产关系的变化:明清时期出现雇佣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 政治环境及政策对商业的影响逐渐加深。 (2)古代商业发展的影响 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发生了变化。,2.古代中国城市发展变化的规律,考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1.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概念解读,2.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

14、原因,针对练2(2018临沂高三模拟,9)明清时期的富商巨贾大多通过将财富转化为科举及第以及仕宦上的成功,来获得社会声望,并保护其利益。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观念的淡化B.商人重利轻义的品行 C.八股取士制度的实行D.传统功名思想的束缚,解析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强化,故A项错误; 商人重利轻义的品行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 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制度,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 传统功名思想的束缚使商人“将财富转化为科举及第以及仕宦上的成功,来获得社会声望”,故D项正确。,唯物史观辩证看待重农抑商政策 唯物史观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是从历史上的社会存在解释历史

15、上的人物、事件、制度和社会意识,“对每一特殊的历史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如对“重农抑商”政策可作如下分析: (1)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治手段使小农经济不致全面崩溃,保持自然经济结构,维护封建生产关系。,素养感悟,(2)对“抑商”的辨别与分析:首先,“抑商”主要是“抑制私营工商业”,而非不加区别的绝对抑制,汉唐时期官营工商业的发展就是这一政策的典型体现。其次,“抑商”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取,比如西汉初年的“抑商”在当时的作用主要是积极的,但是明清时期的“抑商”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取的:对内以重税、关卡、官营、矿禁等手段限制私营工

16、商业的发展规模;对外以“海禁”等政策阻断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机会。,史料考法 定向突破,材料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作“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获取材料信息,要求: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 信息:_ _,特点:以工商业活动为主要功能(经济功能加强);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

17、材料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发现问题: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奢侈之风。 思考: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奢侈之风的原因有哪些? 试答:_,从材料中发现问题,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淮扬盐商的推动;扬州地区的地位及影响。,材料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来考察中国古代社会,可以看到,至明代中后期,古代封建社会业已高度成熟,在明成化、弘治与正德年间(15世纪中叶至16世纪初叶),向近代社会转型

18、的苗头已经出现;明嘉靖年间至明末(16世纪初叶至17世纪中叶),新的近代社会因素更为普遍而显著地增长起来,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开始启动。因而,各种新因素纷纷出现的明代后期显然就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摘编自张显清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运用材料论证问题,要求:分析材料,论证“明朝中后期是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启动时期”这一结论。 论证:_ _,明代中后期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且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农业发展;商业贸易繁荣、商人势力壮大和区域性市场网络形成;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一批新的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这些都预兆着古代中国开启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高考感悟 押题演练,1.(201

19、8课标全国,27)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真题感悟,解析B对:解读材料信息可知对于图中外国使臣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这反映了当时明朝政府官员运用中国文化对外国使臣贡献的奇珍异兽进行解读。,2.(2017课标全国,24)如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

20、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解析从地图可以看出陶和曹鲁都位于山东,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故A项正确。 争霸战争往往不利于经济交往,故B项错误; 交通条件可以影响地方经济发展,而不可能“决定”,故C项错误; 地图信息未体现城市规模扩大与商业繁荣的关系,故D项不符合题意。,3.(2017课标全国,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

21、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解析材料中很多人通过农工商业发家致富,说明了当时整个社会经济得到发展,故C项正确。 材料不足以说明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故A项错误; 西汉时期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 D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4.(2015课标全国,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解析明成祖迁都北京,实现了政治重心的北移,客观上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促进了贸易的发展,故选

22、B项。 明成祖时期国家早已统一,故A项错误; 迁都有利于跨区域贸易的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了以徽商和晋商为代表的商帮,故C项错误; 南宋时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这种经济格局一直到明清时也未发生改变,故D项错误。,5.(2014课标全国,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中“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可知B项的结论错误。 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3、6.(2014课标全国,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题干材料反映了清初实施海禁以前,中外贸易在民间表现突出,但外国货物在中国很少,外国银钱已在民间流行开来,体现了中国货物出口增多,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于优势地位。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外来货币是否干扰了中国市场,排除B项。 也无法体现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或清朝统治出现问题,排除C、D两项。,1.(

24、2018齐鲁名校冲刺模拟五,2)随着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重要转变,享有特权的世族贵族不存在了,奴婢、部曲等“贱民”和佃农都进入国家户籍管理,成为国家法律意义上平等的编户齐民,整个社会朝向“等齐化”发展。这一转变 A.不利于封建国家赋税的征收 B.反映了国家对民众的控制削弱 C.反映了社会等级制度的消除 D.促进了契约普遍化趋势的出现,模拟通关,解析加强户籍管理,有利于增加税收,故A项错误; 奴婢等进入国家户籍管理表明国家对民众的控制加强,故B项错误; 社会等级制度并未消除,故C项错误; 户籍管理客观上也是一种契约管理形式,故D项正确。,2.(2018湖北华师大一附中押题,

25、27)明代学者张瀚说“四方之货不产于燕(指北京)而毕聚于燕”,传教士利玛窦也说“北京什么也不生产,但什么也不缺少”。据此可推知 A.北京的虚假繁荣下埋藏着巨大危机 B.北京城市经济为统治阶层服务 C.明代中国南北经济差距越来越明显 D.明代民间工商业经济繁荣发展,解析北京是明朝的都城,是政治中心,是统治阶级聚集的地方,北京城本身生产不足但四方之货聚于北京,主要是为了满足都城皇室和统治阶层的需要,并不能说明虚假繁荣,故A项错误,B项正确; 材料并没有突出南方经济发达,故C项错误; 这里只是强调北京城是一个消费城市,而没有反映工商业经济的繁荣状况,故D项错误。,3.(2018江西五市八校第一次联考

26、题,5)据史料统计:16世纪初中国金银比价是16,欧洲是112,日本是110。据此推论正确的是 A.清朝初年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B.推动了中国海禁政策的实施 C.新航路开辟致金银汇率波动 D.刺激了中国白银货币化发展,解析材料金银比价反映出明朝银价较高,受利益的驱使,日本、欧洲白银被大量运往中国,刺激了中国白银货币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4.(2019哈师大附中模拟,27)康熙年间,清政府设立江、浙、闽、粤四处海关,关署分别设在上海、宁波、厦门和广州。其中,以上海和广州发展最为迅速。嘉道年间每年进出上海港的南北海船约在4 000艘左右,上海成为南北洋贸易的重要枢纽。这表明上海的发展得益于 A.得

27、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位置B.清初海禁政策的放宽 C.鸦片战争之后的五口通商D.清政府鼓励对外贸易,解析“清政府设立江、浙、闽、粤四处海关,关署分别设在上海、宁波、厦门和广州。其中,以上海和广州发展最为迅速。嘉道年间每年进出上海港的南北海船约在4 000艘左右,上海成为南北洋贸易的重要枢纽”表明上海发展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放宽,故B项正确。,5.(2018厦门高三期末质检题,6)据载:“乾嘉之时,南北贸易繁盛之地,有数银号,其所出之银钱各票,南可用于北,北可用于南。”这反映当时 A.出现了向信用货币演进的趋势B.白银外流影响货币供应 C.商贸繁荣活跃了中国资本市场D.官营票号控制国家命脉,解析材料反映银

28、号的银钱各票“南可用于北,北可用于南”,反映了银票相当于今天的支票,故A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南北贸易”,非国际贸易,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银票可以通行于南北,以适应商品经济繁荣的需要,非资本市场投资例如股票、期货、金银买卖等,故C项错误; 材料只是反映了银票通行于南北,没有指出票号的所有权,故D项错误。,课时作业,一、选择题 1.(2018大庆二模,26)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许多历史著作都突出地加重了对南方社会发展进程的记载。晋书记载有关江南水利兴修之事,宋书记载北方人口南迁和侨立州郡的情况,隋书极言扬州之盛,称丹阳“埒于二京,人杂五方”,通典记载了江南漕运对于关中的重要性。这说明 A

29、.北人南迁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 B.江南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变化 C.历史著作带有时代特点的印记 D.历史撰述越多越接近历史真相,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宋代,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魏晋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不能体现出江南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化,故B项错误; 魏晋隋唐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推动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材料中的著作记载了相关内容,故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史书记载了当时的主要社会现象,与历史撰述越多越接近历史真相不符,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2

30、.(2019商丘模拟,26)宋代早市批售或零售“果子”竞争激烈,商贩用其特有的声韵叫卖,在勾栏瓦舍中的艺人听了相关的叫卖声而产生了“文八娘叫果子”的节目。这反映出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文化创造 B.商贩叫卖之语符合宋词韵律 C.商业活动发展打破时空界限 D.勾栏瓦舍成为主要休闲场所,解析根据题目中“宋代早市批售或零售果子竞争激烈”“听了相关的叫卖声而产生了文八娘叫果子的节目”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文化创造,故A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3.(2018衡水金卷模拟五,26)至元二十一年,元朝政府实行“官船官本商贩之法”,就是说,政府出本钱出船,

31、然后招人去用官家的船进行海外贸易。获得的利益,政府得七分,个人得三分。这个政策反映出元代 A.实施“与民争利”的做法 B.封建海关赋税过于沉重 C.对海外贸易采取鼓励态度 D.私人海外贸易空前发达,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政府出本钱出船,然后招人去用官家的船进行海外贸易。获得的利益,政府得七分,个人得三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 “获得的利益,政府得七分,个人得三分”不是指海关税收,故B项错误; “政府出本钱出船,然后招人去用官家的船进行海外贸易”说明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鼓励,

32、故C项正确; “政府出本钱出船”可见并非私人海外贸易,故D项错误。,4.(2018聊城模拟,26)成书于明朝末年的温氏母训指出,“治生是要紧事”,“士农工商、各执一业,各人各治所生”,并且认为“通文义的商贸”与“学孝弟(悌)的秀才”“知稼穑的公子”的地位一样。这表明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家训重在灌输封建伦理 C.经商谋生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D.社会阶层流动速度加快,解析据材料“士农工商、各执一业,各人各治所生”和“通文义的商贸地位一样”反映原来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受到冲击,商业的地位提高,故A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5.(201

33、8成都模拟,26)晚明时期,盛行文人士大夫与陶工合作制作茶壶的风气,不仅要在壶身刻诗铭句,还要刻上文人名款和匠人名款。这一风气反映出当时 A.瓷器制作技术的高超 B.匠籍制度已经被废除 C.传统等级观念的突破 D.市民文化居主导地位,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从材料中文人士大夫也参与制作茶壶,可知反映出文人对手工业者的歧视减少,故体现传统等级观念的突破,故C项正确。,6.(2018呼和浩特模拟,27)明朝开国铸造铜钱、发行“大明宝钞”,禁止民间以金银货物交易;到洪武末年,南方经济发达的地区,皆以金银定价,禁而不止。政府也开始在一些地方“田赋折银”和“

34、徭役折银”。这一变化表明 A.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 B.民间推动朝廷政策调整 C.政府降低赋役征收份额 D.钱钞造成交易定价困难,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因为民间使用金银货物交易,促使政府由禁止民间金银货物交易到开始在一些地方出现“田赋折银”和“徭役折银”,反映了民间推动朝廷货币政策调整,故B项正确。,7.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加剧,随之而来的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道光苏州府志卷一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商品经济推动人口流动 B.聚居是城

35、镇化进程的动因 C.政府放宽人口迁徙限制 D.苏州府官员理念开放宽容,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A项内容与材料中“商业化速度加剧,随之而来的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相符,故A项正确; 聚居是结果,与材料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加剧”不符,故B项错误; C项与材料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不符,材料未涉及政府放宽限制,故C项错误; D项与材料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不符,材料没有涉及官员理念,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8.(2019河南中原名校预测金卷,26)元末顺德人孙蕡在广州歌中写道:“广南富庶天

36、下闻,四时风气长如春闽姬越女颜如花,蛮歌野曲声咿哑。苛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春风列屋艳神仙,夜月满江闻管弦。”广州歌主要描绘了元代广州 A.商贾大量云集 B.长途贩运发达 C.城市经济繁荣 D.国际贸易发达,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由材料“闽姬越女颜如花,蛮歌野曲声咿哑”说明娱乐业发达,材料“苛峨大舶映云日”说明贸易发达,从材料“贾客千家万家室”说明商业发达,以上均说明城市经济繁荣,故C项正确。,9.(2018沧州高三12月教学质量检测题)宋代蔡襄说:“现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司马光则直言:“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

37、问聘财之多少。”据此可知,宋代 A.商业的兴起瓦解了传统的伦理 B.经济发展冲击了旧的婚俗观念 C.财富成为宋代择偶的首选条件 D.政府对商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宋代商业的兴起瓦解了传统的伦理与材料的内容强调婚俗观念的变化不符,故A项错误; “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表明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旧的婚俗观念,故B项正确; 财富成为宋代择偶的首选条件与史实不符,因为宋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 政府对商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与史实不符,因为宋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1,2,3,4,5,6,7,

38、8,9,10,11,12,13,14,10.(2018赣州适应性考试,26)在对待商业的态度上,赵匡胤认为“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享天年”;赵光义也号为“令两制议政,丰之术”;神宗时也“尤先理财”,令众“政事之先理财为急”。由此可知,当时的政策导向是 A.重农抑商 B.农商并重 C.重视商业 D.重义轻利,解析材料中体现了对抑商政策的放松,故A项错误; 材料强调重视商业发展,并不是农商并重,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中宋代的统治者认为“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尤先理财”等信息可知是重视商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 材料中未涉及义利的关系,故D项错误。,1,2,3,4,5,6,7,8,

39、9,10,11,12,13,14,A.中国经济发达领先于世界各地 B.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达 C.新航路开辟对中西方贸易影响 D.海禁对中国商人和外国商人政策差异,11.(2018内江模拟,27)明清时期的中外贸易,中国长期顺差,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见下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在“18世纪初期18世纪末期”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但由于中国奉行“海禁”政策,使外国的大宗商品很难进入,而传统的工业品渠道始终存在,此时中国依然处于出超状态,故D项正

40、确。,12.(2018安徽A10联盟最后一卷,27)乾隆年间,“(江南地区)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该现象 A.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说明了商业资本操控国计民生 C.表明了自然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艰难,解析“绅衿商贾”发财致富之后,并没有把大量的资本用于扩大再生产,而是用来买田置地,这样就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成长,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二、非选择题 13.(2019临沂模拟,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晚明时期,奢侈消费的风气最早出现在明正统至明

41、正德年间(14361521),嘉靖(15221566)以后奢侈风气渐渐明显化,城市尤其是江南地区乃奢侈风气的发源地。据嘉靖泾县志载,该地在明初人尚俭朴,“衣不过土布,非达宦不得辄用纻丝”。但是,“至成化、弘治间,生养日久,轻役省费,民弥滋殖,此后渐侈。男女衣文绣,女子服五彩,衣珠翠,金银满饰,务华靡,喜夸诈。”明代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相应的“禁奢令”,据估计有119次之多。 巫仁恕品味奢华: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二在18世纪,即使是身处社会下层的英国人也热衷于消费,他们不停地购买钟表、亚麻布、窗帘、书籍、刀叉餐具、陶器、烟草、

42、巧克力和茶叶等各种奢侈品。有人哀叹:“对服装的偏爱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愚蠢行为,更令人悲哀的是,它几乎完全打破了过去的等级差别。”在王室的鼓励下,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抑奢法”,根据经济收入严格规范了各个阶层的着装和举止方式。但“抑奢法”收效甚微。“伊丽莎白一世将消费品开支作为管理的手段”,在贵族间引发“社会竞争”,“伊丽莎白时期的贵族别无选择,只有冒险大量支出”。为了保证地位并强化自我形象,他们利用了最易见的符号形式日益增长的奢侈服装。 据胡鹏从莎剧服装看早期现代英国“抑奢法”、社会秩序与“国族性”等,1,2,3,4,5,6,7,8,9,10,11,12,13,14,(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

43、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奢侈之风盛行的背景和影响。,答案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发达;社会财富和居民收入的增加;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潮。影响: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冲击身份等级观念;容易导致国家和个人贫困;滋生安逸享乐的不良社会风气。,(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政府禁奢措施的特点,并简析其收效甚微的原因。,答案特点:多次颁布法令;指向下层民众,维护等级秩序。原因:奢侈之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对上层和官吏的奢靡之风未加限制;缺乏坚定的执行者。,1,2,3,4,5,6,7,8,9,10,11,12,13,14,14.(2018河南中原名校预测金卷,4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

44、问题。 材料1120世纪的中国江南地区自宋以降已经迈入农商社会的门槛。农商社会的前身,无疑是建立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之上的古代农业社会;农商社会的发展前景,当然应是现代工商社会。亦即农商社会是处在古代农业文明和现代工商业文明之间的一个历史阶段。从商品性农业的成长,市镇网络的形成,早期工业化进程的启动,经济开放度的提高,以及交换手段、商业信用、包买商和雇佣劳动等角度概括出江南农商社会的五大特征。江南农商社会形成于宋元,成熟于明清,自晚清以后发生调整和分化。历史上中国宏观经济盛衰变化的长波受到生态、战乱和制度三个要素的影响和制约,尤以制度要素最为重要。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之下,东南沿海地区自宋元至明初已

45、现开放型市场经济的雏形,,1,2,3,4,5,6,7,8,9,10,11,12,13,14,却因明清专制集权政府闭关锁国政策之打击而步履蹒跚,终在18世纪西方工业革命之后落后于政治民主、经济自由之世界演进大势。江南区域经济近千年的变迁轨迹表明,经济现代化历程是先从市场化发轫,再发展到工业化、城市化,即由商业革命引发工业革命,从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 摘编自葛金芳“农商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宋以降(1120世纪)江南区域社会经济变迁,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同意材料中关于江南地区自宋代以来进入农商社会的观点。商品性农业的成长促使农村传统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江南市镇兴起、市镇网络形成,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区域贸易、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扩展。市场容量增大,经济开放度提高,一些发达地区由封闭向开放转变。早期工业化进程开始启动,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的自给自足向专业化分工、主要面向市场转变;纸币、商业信用包买商和雇佣劳动等带有近代色彩的新经济因素出现并成长。,评价材料中关于农商社会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3,4,5,6,7,8,9,10,11,12,13,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