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讲义.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575491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斯福新政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罗斯福新政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罗斯福新政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斯福新政讲义.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罗斯福新政1932年美国总统大选,H胡佛与F罗斯福对阵。最终F罗斯福以2280万票对1575万票大获全胜,比以往任何总统候选人赢得的县份都多。其关键是,美国选民对胡佛的失望和对“新政”的期待。在需要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化解经济危机时,胡佛死守自由主义和不干涉主义的传统,对人民缺乏同情友善,对贫苦人民不予救济,甚至残酷镇压退伍军人,种种一切使他失尽民心。而罗斯福在1932年7月2日接受总统提名时坦率表达:“我向你们保证,我对自己立下誓言,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罗斯福出生名门世家,政绩累累。自1929年任纽约州州长以来便做了大量社会改革方面的工作,赢得了广大支持。罗斯福热心政治,积极赞成对资本主义进

2、行改革,克服其弊病,主张通过抑制资本,扶助农工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他总是倾向于邪恶,纠正不公,帮助身处逆境的人求得解脱,并改善穷人处境 雷克斯福德特格韦尔:民主主义者罗斯福:富兰克林D罗斯福,纽约州加登城:道布尔戴公司,1957,第50页。不仅拥有新政的感情和认识,罗斯福还具有出色的政治技巧。唐纳德里奇伯格评论道:“有的时候,他好像是个无所畏惧而且没有污点的骑士巴雅;有的时候,他会像个汲取和实行马基雅维利全部学说的王子的化身。” 见所著我的英雄,纽约,1954,第279页。这样的罗斯福给予了美国人希望。那么,罗斯福上台时面临的局势到底如何呢?从经济上看,工商业衰落,企业损失严重,失业人数逐年逐

3、月增加,农业状况更加惨淡;从社会状况上看,大批失业工人、贫苦农民纷纷进行抗争,越来越多急于寻找工作的人成为了流浪者;从政治上看,知识分子为共产主义所吸引,右派也日益活跃,一批法西斯协会、黑衣社、民族主义党等右翼组织纷纷成立,很多人赞美独裁极权;然而最严重的是,人们失去了信心,无论政界、金融界人士都已束手无策。罗斯福了解事情的严重性,但他更懂得如何成功。在1933年的总统就职演说中,他着力赢得人们的支持和信心,他说:“首先让我申述我坚定的信念:唯一值得我们恐惧的事是恐惧本身那种阻滞我们作出必要努力以便变后退为前进的无名的、没有理由和根据的害怕。” 塞缪尔罗森曼编:与罗斯福共事,纽约:哈珀出版社,

4、1952,第2卷,第11页。不仅如此,为了保证新政的顺利实施,他需要高度集中的权力,以便这个国家“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一样行动。为此,他向国会“要求应付紧急状况的最后手段”,从而获得了以往任何一任总统都不曾拥有过的权力。为了使自己的决策正确无误,罗斯福设置了“智囊团”,其成员为总统的重要顾问,但不属于政府官员。“他们都有着较高的学位和学问,有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都倾向于国家干预经济。” 何顺果著:美国历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第221页,文字有改动。罗斯福行动果断,入主白宫后便开始了“百日紧急”行动,敦促立法机关为总统解救国家危机给予法律支持。国会召开特别会议,通过多项法令,大体

5、可用“三R”概括,即复兴(Recovery)复兴和加强陷入空前严重危机的经济;救济(Relief)救济和安置大规模失业者和贫民;改革(Reform)革除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弊病。旨在通过强有力的行政干预使国家摆脱危机。新政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1935年前,第二阶段为19351939年。第一阶段重在复兴,第二阶段重在改革,救济则贯彻始终。最初的新政只有一个大概方向,并没有周密健全的计划,随着措施的实行不断完善,总的来说是试验性的。罗斯福在3月6日下令全国银行停业4天,以便通过立法,进行整顿。3月9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保持银行私人所有,但开始加紧了国家对银行、货币、信贷的控制与管理。为

6、了得到群众支持,罗斯福于3月12日晚发表了第一次炉边谈话,保证在银行存款是安全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与此同时,通过了节约法,缩减政府开支和减少退伍军人5亿美元津贴,有助于恢复企业界的信心和安抚保守派。4月7日,取消禁酒令,一扫以往沉闷气氛的同时,每年预计将增加1亿到1.5亿美元的税收,经过一系列紧急措施,银行逐渐恢复。有了这一步的成功,恢复和救济工作全面展开。在农业方面,首先在1933年5月12日通过了农业调整法,由政府限制生产,对自愿减少生产的农民发放现金补贴,对超出部分收取重税,支持农民暂时贮存农产品等待时机,或者政府直接收购。旨在减少农产品过剩,支持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其购买力

7、。其次,在农田水利设施上,设置专门机构,保持和改善土壤肥力,防止洪涝灾害,促进土地合理利用。最著名的莫过于田纳西流域工程计划 田纳西流域工程计划是一种地区性综合治理和全面发展规划,它的实施大大提高了该地人们的生活水平。管理局利用水力生产和出售肥料,在农村电气化管理局的配合下,将电力输送到广大农村。第三,利用金融信贷,发放贷款,保持其生产积极性。在工业方面,1933年6月16日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第一,暂停部分反托拉斯法的实施,但要限制生产,稳定物价,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加以监督;第二,第七条第一款规定,工人可以和雇主进行集体谈判,作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缓和阶级矛盾;第三,政府为企业发放执

8、照,遵守产业法规的可贴上“蓝鹰”标志。在金融方面,1933年5月27日通过证券法,要求每次发放新证券要附上相关的财务信息说明,以便控制证券交易中过分的投机行为,保证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4月19日,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制。1934年6月通过白银购买法,确立了以白银为通货发行基础的方针。在社会救济方面,实行以工代赈与直接救济相结合。首先是3月12日建立的民间资源保护队,为青年人提供就业机会,同时保护自然资源,每周30美元工资(25美元要求寄到家里)。5月12日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而后成立公共工程局,通过大规模的投资和兴办公共工程,缓建严峻的就业形势。美国基础设施得以快速发展。这些措施基本遏制了经济的

9、进一步崩溃,也带给了人们信心。然而,第一阶段均带有紧急和暂时的性质,并未触及根本。其主要的得益者是大企业主和大农场主。工人的就业、救济、组织工会,农民与老年人的贫困等问题的解决非常有限,于是出现了复杂的社会冲突。垄断企业和大资本家在经济危机最险恶的阶段过去之后,对新政加之于企业的管制以及允许工会力量的增长十分不满,对新政加以攻击。各种牌号的法西斯运动出现,左翼政治力量从左的方面否定新政,还有形形色色的人民群众要求扩大新政,进行社会改革。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第二次新政开始。最初,保守派阻力加大,司法部门企图废除新政的立法,新政派内部也有较大分歧,使得罗斯福举棋不定。垄断资产阶级不再如当初那般支持

10、新政,当1935年5月27日联邦最高法院判定工业复兴法违宪时,罗斯福终于放弃了与企业界合作的幻想,通过了一批深入改革的法案,其重点是通过国家干预抑制垄断资本,扶助“被遗忘的人”。最早的立法是1935年1月7日通过的社会保障法。一方面实行失业保险,另一方面对老年人实施社会保障。规定凡年工资在6000美元以下者必须参加全国的老年保险制度。费用由雇主与雇工平摊,惠及5000万人。65岁以上未参加者则由联邦与州共同负责照顾。它使美国走上了福利国家的道路。在社会救济方面,4月8日通过紧急救济拨款法,决定对没有能力工作的人群由州政府进行直接救济,同时建立“工程振兴局”直接给予有能力工作的350万人工作。其

11、中包括吸纳大量的专业人员,对文化人实行以工代赈, 工程振兴局主持了联邦剧院计划、联邦艺术计划、联邦作家计划等,发挥了专业人士的才干,对美国文化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将戏剧、绘画等艺术送到普通民众中去;专门成立全国青年处,给成百万的大中学生以半工半读的机会。为了重新分配财富,1935年,罗斯福主张对个人收入、遗产、赠款以及公司根据纳税能力征收高税,经过反复斗争,与8月31日通过了新的税收法,取消了联邦遗产税,提高了馈赠税和财产税,略增了公司所得税,并对利润超过15%的企业征收过份利得税,引起了企业界和富人的强烈不满,有人称之为“向成功者敲竹杠”。对于金融方面,一些银行界巨擘声称“宁要政府管理而不要

12、纽约银行帮统治”,1935年8月23日通过银行法,授予总统7位联邦储备委员会任命权,将公开市场证券交易的权力转移到政府,同时所有大的州银行受董事会监督。总之,新的银行法确立了国家对货币和信贷的管理。控股公司通过金字塔结构和连续所有权达到财富和资本集中的目的,投机倒把,各州无力控制。罗斯福表示反对这种公司,拟定了逐步消灭控股公司的“死刑条款”。经过一系列斗争,于8月26日通过了公共事业控股公司法,虽然没有完全取消控股公司,但取消了所有凌驾于营业公司两层以上的控股公司,并通过证券交易委员会加以监督。在劳工方面,通过了瓦格纳康纳里全国劳工关系法,规定企业为了不让工人组织工会率先成立的公司工会非法,规

13、定工人有通过自己选择的代表与资方进行集团谈判的权力,成立超党派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支持工会。1938年6月25日又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确定最低工资、最高工时以及禁止童工的规定。在新政期间,联邦法院攻击新政立法,罗斯福加以反击。这场斗争主要是扩大与反对国家直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斗争,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一般垄断资本主义的斗争 参阅刘绪贻:“富兰克林D罗斯福与联邦最高法院斗争的性质”,历史研究,1990年第4期,第170179页。最高法院迫于形势转变态度,罗斯福赢得了战斗,但在政治上损害了罗斯福在民主党和国会里的阵地。反对派因此联合,最终促使新政势头减弱。19371938年经济衰退使新政有所回升,

14、但好景不长。1939年国内外政治局势对新政发展不利:国内一方面民主党内部裂痕加深,另一方面,1938年中期选举,共和党有所复兴,反对者力量壮大;国际上,1939年国际局势的变化,迫使罗斯福将精力转移到反法西斯斗争上,新政逐渐退居守势,仅仅维护往昔成就。有人说,凯恩斯主义是罗斯福新政的指导思想;也有人说,凯恩斯理论是在罗斯福新政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实际上,凯恩斯理论,特别是国家干预理论与新政是基于各自背景独自提出的。当然,两者并非全无关系。它们有着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共同认识,基于挽救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共同目标走到一起,凯恩斯主义有了试验场所,新政也有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刘涤源先生曾说:“罗斯福新政是

15、没有凯恩斯理论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 引自王华荣:凯恩斯传,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第154页。何顺果先生曾说:所谓“新政”,就是在大危机危机资本主义制度根本利益的情况下,扩大和利用总统和国家行政的权力,采用有限通货膨胀、兴办国家和公共工程、增加个人和企业所得税和利得税,建立社会安全保障体制,抑制大资产阶级和垄断集团过分扩张的权益,对各种产业关系和利益关系进行大幅度调整,来确保充分就业、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全的方针政策和制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传统的自由企业制度,把自由主义推进到国家资本主义阶段 何顺果:前引书,第232页。总之,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甚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有着重要的意

16、义。第一,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缓和了经济危机引发的严重恶果和由此激化了的阶级矛盾,部分地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困境,使国民经济免于彻底崩溃,恢复了社会生产力。一批公共工程、水利设施的兴办,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后来美国的繁荣有着积极意义。第二,新政的实施是美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某些民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避免了美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它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为美国参加反法西斯阵营并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巩固的基础。 第三,新政的实施把美国推向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理论上直接冲击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思潮,竖起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旗帜,为垄断资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以后美国和其它许多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府所效法。 第四,开创了新的福利国家的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延长了资本主义的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