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测试--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1156231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测试--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测试--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测试--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测试--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word版含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记载,罗马帝国“行省的居民已习惯于同士兵生活在一起,并且乐于同他们往来,而事实上也有许多平民已经同士兵成了朋友并且结了婚,同时长期服役的士兵也爱他们所熟悉的旧营地,把它看成是他们自己的家乡了”。这一记载可以作为研究()A“战争与地域文化演变”的文献史料B“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物史料C“殖民活动与文化霸权”的口述史料D“人类迁徙和文化交融”的一手史料2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古印欧人大迁移()A对整个欧亚大陆区域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B使西亚、北非和希腊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C迁移持续时间短,但涉及范围大D迫使大月氏西迁,建立贵霜帝国

2、3印欧人不断地迁徙,使得世界各地的文明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碰撞、交流,有的消失了,有的同化了,却产生了更多更高级的文明。这说明()A民族与民族间的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印欧人的冲击是产生更高级文明的根本原因C社会发展落后的地区无法抵抗印欧人的冲击D不断地交流与交融推进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43到6世纪的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造成了一些国家的灭亡,也促使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下列史实能论证此结论的是A贵霜帝国的建立B赫梯帝国的建立C西罗马帝国的灭亡D花剌子模国被灭5在历史上,处于欧洲边缘的俄罗斯,曾被动接受蒙古文化。对此,约瑟夫德梅特尔曾说:“撕下一个俄罗斯人的脸皮,你就会发现一个鞑靼人”。这反映出(

3、)A俄罗斯古代文化的东方性特征B欧洲与非洲文化交流比较频繁C俄罗斯帝国文化的世界性意义D蒙古东征引发大规模民族迁移6公元前2000年前后,一支古印欧人亚人从小亚细亚等地来到希腊半岛的中部,希腊人的青铜时代就此开始。公元前1600年左右,另一支古印欧人来到希腊南部的迈锡尼,创造了迈锡尼文明。这说明古印欧人的迁徙A统一了希腊和北非的文明B加速了游牧民族文化的消亡C促成了希腊化世界的诞生D扩大了先进文明的传播范围7有学者指出:“古印欧人没有掌握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文明和华夏古文明那样的农业种植技术,只能靠捕猎为生,寻找食物成为了古印欧人的第一生存目标。”一旦发现有更适合生存的地方,他们就会拖家带口朝那

4、里迁移。这体现出印欧人迁徙主要出于A生存经济上的考量B寻找气候温和地区C武力征服周边民族D掌握农业生产技术8鸦片战争后,厦门和汕头先后成为早期贩卖“猪仔”的中心和据点。据史料所载,1843年11月1日厦门辟为通商口岸。就1845-1853年,由此出国华工已达12261,其中,以去古巴的最多,有5205人,其次为澳洲,有3585人。这主要是由于()A西方侵略者打开了中国大门B中国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C政府制定了文化输出的政策D中国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嬗变9下表反映了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据此推知()年份欧洲美洲非洲165018.30%2.40%18.30%175019.2

5、0%1.60%13.10%A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B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C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D黑奴贸易的发展和泛滥10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批准了建造太平洋铁路法案。在全长近1 100公里的中央路段,有95%的工作是由来自广东和福建两省的14 000多名华工筑路大军,在四年内完成的。这充分说明()A美国的人口结构构成非常复杂B这些华工大多为拐骗到达美国C华工为美国铁路建设作出巨大贡献D美国本地白人没有参加铁路建设11人是文化的主体,移民社会具有保存当地文化,多元文化共存、互相交融的特质。下列不同时空的移民社会不具有这一特质的是()A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B36世纪的中国C18031876年塔

6、斯马尼亚岛D2020年的新加坡121870年,华工在建造了中央太平洋铁路后,又接受低薪资的三角洲地区的开层工作。他们推着单轮车筑起堤防,四十二万五千英亩水草丛生的沼泽地逐渐被开拓。材料侧面反映了A华工解决了美国劳动力不足B华工造成美国工作岗位紧张C华人对美国开发的巨大贡献D华人强大的适应与改造能力13官方资料显示,19世纪末,已有中国人来到南太平洋的萨摩亚岛(属大洋洲);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岛上种植椰子、香蕉的华工一度达数千人。留居岛上的华人多与当地人通婚,21世纪初,萨摩亚独立国的混血华裔超过3万人,在外来血统居民中居于首位。材料可用于说明A南太平洋文明的开放性特征B殖民者对大洋洲土著的屠

7、杀C大洋洲华裔居民的生产生活D中华文化圈覆盖的空间范围14二战期间,大批犹太难民辗转来到上海避难。他们中多数人喜欢吃上海菜和中式点心,甚至还会说几句上海话,有的人喜欢中国戏剧,还会打太极拳。这反映了()A战争阻断民族发展进程B上海国际地位显著提升C人口迁徙推动文化交流D中国文化影响范围扩大151982年春,一场国民性的“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在新加坡开展起来,该运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增强国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出“新加坡人”,让每个新加坡国民将自己归属于新加境,把新加坡看作扎根于斯的乡土。这场运动的开展()A植根于华人为主体的人口结构B造就了新加坡国际化都市的地位C增强了东南亚地区的文化

8、认同D形成了和谐共处的多元文化局面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16、17世纪英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中等阶层兴起并迅速上升为社会的中坚阶层,据社会史学家的说法。市民既包括财产市民,即商人、企业家、大农场主和手工工场主等、又包括文化市民、即那些拥有学识的专业人士等,这两类群体是城市的精英群体、构成了城市的中等阶层,中等阶层本身具有的社会开放性促使各类群体纷纷浦入,社会流动加快,社会结构更趋合理、从而保证了社会良性运转,社会转型平稳过波。另外、中等阶层在教育方面既是受益者又是引领者,推动了这一时期“教育革命”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中等阶层在以上各方面的合力作用下

9、。建构了本阶层独有价值观及社会认同,并成为民众普遍向往和追求的社会新风尚。摘编自郝英杰16-17世纪英国中等阶层研究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商品市场、近代工业化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等都深刻撞击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动摇着封闭的社会阶层体系。一方面使处于社会变迁中的各主要群体自身发生了重大转变,造成传统社会内部具有单一流动途径的阶层体系发生裂变,“士、农、工、商”的旧格局不复存在。与此同时,伴随社会经济的新变动和国家政策的指向,使传统“四民”结构中的商人群体开始由边缘走向中心,并且此时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力量,如:市民阶层、新知识分子群体等。晚清以来社会群体的变动代表着阶层结构的演化方向:一方

10、面表现为封建社会阶层体系的分解和近代新阶层体系的形成,另一方面又表现为新旧两种阶层结构的混合发展。同时,无论是新生的社会群体还是旧有的社会力量,其发展都不够成熟且带有畸形的特征,难以单独组合成完整的社会阶层体系。摘编自程蕾中国近代社会群体变迁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7世纪英国社会群体变迁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相较于16-17世纪英国、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群体变迁的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群体变迁的认识。17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材料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

11、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南北美洲。1763年之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和几乎整个非洲。不过,在南北美洲和英国自治领,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我们已经看到,生产率的提高和医学的进步导致19世纪欧洲人口的急剧增加。由此带来的人口压力是通过海外移民寻找出路的。铁路和汽船有效地将大批的人运过海洋和大陆,而种种迫害更是进一步迁移,正如爱尔兰的土豆饥荒所造成的自然灾害那样。这种种因素合在一起,导致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移民。每过去10年,人口迁移的潮流便有巨大的增长。19世纪20年代,总共才有14

12、.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中,有大约260万人离开欧洲,而在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高达900万,也就是每年有近100万移民。从世界历史的观点来看,这种规模极其巨大的迁移的意义在于:除很大一部分人涌入亚洲的俄国地区和一小部分人慢慢流入南非外,迁移的目标完全是针对美洲和大洋洲的。结果,西伯利亚、南非除外的英国自治领和南北美洲在种族几乎完全欧化。虽然拉丁美洲的印第安居民设法活了下来,但幸存下来的只是少数。选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1763年以来欧洲移民的主要趋势,简要分析欧洲大规模移民的主要原因。(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13、识,分析欧洲大规模移民的影响。1A2A3D4C5A6D7A8A9A10C11C12C13C14D15D16(1)主要特征:中等阶层成为社会的主导阶层;社会群体间的流动加快;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一致。(言之成理即可)影响:促进了社会转型;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变革;促进了社会新风尚的形成。(言之成理即可)(2)不同之处:受西方侵略影响;阶层变动更加剧烈;社会阶层体系不成熟、不完整。(言之成理即可)主要原因:旧有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经济的发展;社会思想的解放;社会运动的推动;西方文化的影响。(答出两点即可,言之成理即可)(3)认识:社会群体变迁与一定时期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密切相关;社会群体变迁又会反过来影响当时,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言之成理即可)17(1)主要趋势:欧洲移民主要是向南北美洲和大洋洲迁移。主要原因: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使得欧洲人口剧增;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也使得欧洲人口剧增;人口增长带来的人口压力需要通过向外移民寻找出路;铁路、汽船等新式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也为欧洲向外移民提供了可能。(任答两点)(2)影响:使南北美洲几乎完全欧化,不仅是种族上的欧化,还导致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欧化;伴随移民潮的是各种殖民迫害也带到了南北美洲和大洋洲;拉丁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大量被消灭。(任答两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