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歌诀.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115004 上传时间:2021-02-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化常识歌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古代文化常识歌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化常识歌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化常识歌诀.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文化常识歌诀三皇五帝古中国,六合八荒定九州。炎黄二帝华夏肇,承天景命行禅让。土社谷稷有江山,左昭右穆建宗庙。牺牲玉帛弗敢加,三牲总称牛羊猪。少牢无牛诸侯祭,谒庙家祭祖道禊。夏商周朝立宗法,公侯伯子男五爵。妻生嫡子妾生庶,嫡承王爵庶分封。卿士大夫治一方,男臣女妾本奴隶。借贷傅别明债权,质剂买卖立契约。奴隶牛马质长券,兵器珍异剂短契。庶人黎民是百姓,布衣黔首成编户。巫医乐师和百工,褐夫韦带身贫贱。褒衣博带儒生装,夷蛮戎狄看左衽。春朝秋觐是定期,小聘年年大夫去。大聘派卿去代劳,五年躬亲见天子。古代朝仪有讲究,南面天子北面臣。折腰膜拜心敬仰,稽首九拜最隆重。作揖空首君还礼,揖让拱手宾主间。褒拜再拜

2、言两次,平辈等职作顿首。虚左待客有规矩,长跪庄重莫箕踞。坐西面东最尊贵,坐北向南是次位。坐南面北位不高,最下坐东面西侍。愚鄙卑敝仆窃微,伏惟陨首结草谨。家大舍小令外人,谦恭有礼受教化。殷序周庠到太学,三教九流出圣人。国子监归祭酒管,博士教授是学官。三纲定位君父夫,五常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义树家风,齐家治国平天下。初度襁褓孩提幼,总角垂髫笑晏晏。九龄黄口学指数,幼学十岁习句读。金钗豆蔻女儿家,十五及笄已成年。束发志学男十五,弱冠成人到二十。取字方便平辈称,厌恶他人直呼名。显示志趣号敬意,郡望籍贯不忘本。斋名官爵可兼称,建功立业荫后人。1.三皇五帝:历史神话人物“三皇”与“五帝”的合称,具体所指有多

3、种说法。中学生知道“三皇五帝”是我们的老祖宗即可。2.六合八荒:六合指“上、下、左、右、前、后”,八荒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北、西南”。李白有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如果拿到现在说,就成了“秦王把上下左右前前后后都收拾完了,这是多牛掰的事!”可人家一个“六合”就代表了,古人词汇比如今多得多。贾谊过秦论说秦王有“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四海”如今还用,“八荒”只存在于考试中了。3.九州:汉族先民自古就将汉族原居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怎么记住这九州呢?给你编个“小故事,巧记忆”:雍正徐扬荆,鲫鱼两眼青。至于是个什么故事

4、,请你自己脑补吧!嘿嘿!4.炎黄:传说中上古中国的两个部落领袖,这老哥俩影响太大了,以至于汉族后来被称为“炎黄子孙”。5.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社稷”合称指国家。6.昭穆:宗庙、坟墓的左右位次,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之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称“穆”。左昭右穆,一字排开,你看,死后也得这么讲规矩。7.牺牲:这里是个名词,指祭祀或祭拜用品。“牛羊豕”是最常见的祭礼,合称“三牲”(敲黑板:豕,读作“屎”,就是猪);祭祀时牛羊豕都用上,请老祖宗享用,叫“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前者天子用,后者诸侯用。我们家祭拜祖宗,用的是猪肉、鸡蛋和豆

5、腐,级别差远了。8.祭祀活动:有“家祭”,指家庭举行祭祀,向先人表示哀悼;有“祖道”,指祭祀路神,为人践行;有“禊事”,指三月上巳临水洗濯、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动。古人就是这么有仪式感。图:曲水流觞俢禊事【注】1.夏商周:被史学家称作“三代”,按血缘关系确立了宗法制度,使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2.公侯伯子男:旧说周代的五种爵位。3.傅别、质剂:均为西周时的借贷契约,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4.黎民、庶人、布衣、黔首,均指平民百姓。古人喜欢以服饰作为某类人的代称,如穿着麻毛织品的“褐夫”,缠着牛皮做成的“韦带”,裹着黑色头巾的“黔首”,以及白色的“白丁”“布衣”都是指平民;头戴“巾帼”,身披“

6、裙钗”,则是指妇女;“青衣”指婢女,“青衿”则指读书人,读书人好好学习,做了高官就是“缙绅”;战士披“袍泽”,道士着“黄冠”。6.左衽:我国古代部分少数民族或是明代初期汉族女性所着的服装,前襟向左掩,不同于中原一带人民的右衽。我也不清楚左衽好还是右衽好。但在古代,“左衽”常表示落后、野蛮的异族。孔子就曾给管仲点赞:“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就是说,如果没有管仲管理齐国,尊王攘夷,我们就会沦落到“被发左衽”的地步。图:宗法制度图册【注】1.古代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庠序为地方学校,大约等同于我们上的小学和中学;太学、国子监就是大家心目中的985高校,不过,那时候招

7、生计划很少,一般人考不上。国子监领导是祭酒(不是“喝酒”),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或北大、清华校长。2.三教:儒释道(儒教、佛教、道教)。3.九流: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还有一位叫农家。读几遍顺口溜就记住啦。图:“三教”儒释道3.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如今有一纲已经彻底变化,就是“夫为妻纲”变成了“妻为夫纲”了。4.孝悌忠义: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于君主,取信朋友。这是古代仁人志士修身的基本要求。我有位同学叫“李孝悌”,名如其人。5.修齐治平:礼记所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人生目标。现在,你明白央视主持人“李修平”名字的含义了吧?【注】1.座

8、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座次分朝堂、室内、车上三种情况。朝堂南向为尊,室内东向为尊,车上左边为尊。皇帝在朝堂聚会群臣,要坐北朝南、面南背北,越靠近皇帝官位越大。平时我们在室内会客则不同。因为古代室内东西长而南北窄,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故有“东家”“西宾”的说法。古人将宾客和老师都安排在坐西朝东的座位上,以示尊敬。所以,对宾客和老师也尊称为“西席”或“西宾”。鸿门宴中说:“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通过座次可见尊卑。但在车骑上又与此不同,车骑上位次是以左为尊,今天还有“虚左以待”的成语。2.九拜:古代

9、的礼拜形式,有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等。其中稽首最为隆重。其中“振动”如何做,我也实在想不出来。【说明】根据山西陈琳老师的歌诀修订充实。注释:三皇五帝: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是指太古时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关于“三皇五帝”,自古以来就众说纷纭,小编整理了两种最普遍的说法,“三皇”一是指“天皇、地皇、人皇”,二是指“伏羲、女娲、神农”,至于五位古帝,说法也各异。一般认为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八荒:又称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九州:说法较多,

10、一般为禹贡中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左昭右穆:昭穆是我国古代的宗法制度,指宗庙、墓地或神主的辈次排列。古人在室内座次以东向为上,其次才是南向、北向和西向。故以始祖居中,东向;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的左方,朝南,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朝北,称穆,故亦称左昭右穆制。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 ,猪)三牲全备为“太牢”。若只有羊、豕,没有牛,则称为太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

11、种制度。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卿士大(d)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傅别:是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傅别,出处周礼“听称责以傅别”。质剂:是指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这种契约写在简牍上。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质”、“剂”由官府制作,并由“质人”专门管理。春朝秋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家大舍小令外人:谦敬词的概括,对别人称比自己年龄大的家人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

12、、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殷序周庠:“序、庠”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夏称“校”,商称“序”,周称“庠”,都是民间办学的性质。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是国家的高等学府。三教:指儒、释、道三教。 初度:指生日之时出自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襁褓: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古代指23岁的儿童。垂髫(tio):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一般指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总角: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

13、,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一般指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黄口:泛指十岁以下儿童。金钗:古人指女子十二岁的年龄。豆蔻:古人指少女十三岁,现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及笄:古人指少女十六岁。古代女子满16岁结发,用笄贯之,也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束发:古人用来指十五岁左右的男子。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后多指二十岁左右的男子。剖符丹书不担忧,察举征辟被选荐。氏明贵贱姓别婚,乌纱深衣科举得。论语大学加孟子,“四书”中庸要牢记。诗书礼易带春秋,儒家五经影响深。找到乐经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会。童生院试考秀才,

14、生员第一称案首。乡试秋闱出举人,举人还数解元棒。会试春闱考贡士,院乡会殿层层考。殿试皇帝来策问,殿试揭晓传胪仪。金榜题名入仕途,进士及第分三甲。一甲三人称鼎甲,状元榜眼加探花。二甲三甲各若干,两甲第一曰传胪。连中三元人不多,同榜进士皆同年。脱褐易赭入班列,银鱼绯衣证身份。吏部考功明陟镌,封赏除授拜官职。升迁拔擢进加官,转迁徙改出调职。兼领行摄署假权,一官两职人能干。左迁贬谪窜放降,罢黜夺免回桑梓。闾阎什伍到里甲,徭役丁税输朝廷。北门南牙分曹治,北省南台设掾吏。三省六部职责清,中书门下尚书省。草拟诏旨中书令,中书舍人侍郎下。审核诏书黄门监,黄门侍郎给事中。诏命执行尚书令,左右仆射做副手。吏部天官

15、管文官,户部地官收赋税。礼部春官看典章,祭祀科举加外交。兵部夏官选武官,军饷钱粮户部给。刑部秋官掌法律,刑狱诉讼他决断。工部冬官兴土木,屯田水利工程多。单门双户建房屋,堂前室后东西阁。序牖北向开窗户,东阼西阶连厢榭。宗庙皇宫观阙高,祸起萧墙是内乱。接遇宾客大鸿胪,将作大匠建宫庙。手工制造大司空,司马太尉主邦政。租税钱谷大司农,均输盐引创收支。大理市卿平冤案,按察采访纠善恶。皇帝顾问大学士,记录言行起居注。谏官保氏文王创,规劝皇帝拾遗责。禁宫守卫执金吾,翰林院里庶吉士。刺史别驾乘传车,郡守俸禄二千石。郡县督邮做佐吏,太子洗马侍东宫。僚属从事经略使,侍中侍郎枢密使。注释:符:封建时代的帝王在建国之

16、后,就会封赏有功的诸侯将士,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察举征辟:汉代的选拔官员制度。所谓察举,就是由州,郡等地方官,在自己管辖区内进行考察,发现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以“孝廉”“茂才异等”“贤良方正”等名目,推荐给中央政府,经过一定的考核,任以相应的官职;所谓征辟,是由皇帝或地方长官直接进行征聘。科举(制度):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其萌发于南北朝时期,真正成型是在唐朝。明朝时期,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童生试:也叫“院试”,明

17、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被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

18、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泛指平民老百姓。里甲:明代社会基层组织。城市中的里又称坊,近城者则称厢。每里人户为一百一十户。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堂阁、牖(yu):古院落由外而内的次序是门、庭、堂、室。进了门是庭,庭后是堂,堂后是室。牖,指开在墙壁上的窗“,现泛指窗。观阙:一是指古代帝王宫门前的两座楼台,二指宫殿,三指庙宇。

19、萧墙:指古代宫室内作为屏障的矮墙。宦海沉浮经历过,乞身告老归故里。解官致仕乞骸骨,请老移疾是婉辞。不禄而卒填沟壑,活受封赏死得赠。人去有谥显褒贬,不论官谥和私谥。天子身殂山陵崩,皇后殡天诸侯薨 。尊号庙号加谥号,东宫践祚要改元。肇始建元汉武帝,年号干支来纪年。甲乙丙丁戊己庚,天干还有辛壬癸。十二地支从子始,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后跟随,干支纪年立春起循环组合一甲子,度日如年最难熬。朔朏望晦看月相,夜半鸡鸣到平旦。日出食时升隅中,日中日昳到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后,三更五鼓又一天。日旬月期满一年,元日新春换桃符。上元灯节吃元宵,寒食清明思先人。端午龙舟吊屈原,七夕乞巧望鹊桥。中秋月圆多思念,重阳登

20、高菊花酒。春分社日祈丰收,除夕守岁又一年。人生苦短悲迟暮,而立不惑倏忽间。五十半百知天命,六十耳顺称花甲。七十古稀悬车年,八十耄耋过伞寿。百岁高寿是期颐,双稀双庆世难有。殓窆攒宫葬死者,近亲斩衰穿三年。齐衰如期穿一年,大功九月小功五。缌麻五服礼最轻,袒免奔丧五服外。五声八音十二律,黄钟大吕演宫调。传统文化包罗广,细细品读巧记诵。注释:践祚:指即位,登基。朔:天文学名词,又称新月。指每月农历初一。朏:新月开始生明,亦用为阴历每月初三日的代称。夜半: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夜半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以地支称其名为子时,与三更相对应,相当于前一日夜间11时正至次日凌

21、晨1时正。鸡鸣: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与四更相对应。相当于凌晨1时正3时正。平旦: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寅时,相当于清晨3时正5时正,即是我们古时讲的五更。日出: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卯时,相当于清晨5时正7时正。食时:即古人吃早饭的时间,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辰时,相当于上午的7时正9时正。隅中:指临近中午的时候,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巳时,相当于每日的9时正11时正。日中:指日头正当午,又称中午,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午时,相当于每日的11时正12时正。日昳:太阳偏西为日跌。以地支命名为未时,相当于每日13时正15时正。晡时: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申时,相当于每日15 时正至17时正。日入

22、: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酉时,相当于每日17正19时正。黄昏: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戌时,相当于每日19时正21时正。人定:意为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亥时,相当于每日21时正23时正。窆(bin):本意是把死者的棺材放进墓穴。又引申为埋葬、墓穴等义。袒免:古代丧礼,凡五服以外的远亲,无丧服之制,唯脱上衣,露左臂,脱冠扎发,用宽一寸布从颈下前部交于额上,又向后绕于髻,以示哀思。【注】古人称谓非常讲究:1.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2.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

23、感,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3.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4.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柳宗元又称柳河东。5.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6.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柳宗元称柳柳州。7.郡望: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如韩愈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其实韩愈是河阳人,但韩姓在昌黎最发达,所以韩愈自称“韩昌黎”,哈哈,有什么意思啊?古人说话很讲究礼仪,有“表谦副词”和“表敬副词”

24、:表谦副词是表示自己谦卑的副词,有“辱、敢、窃、伏(伏惟)、猥、叨、忝、愚、谬”等。表敬副词是表示对对方尊敬的副词,有“请、敬、谨、幸、惠、蒙、垂、恭、钧”。【说明】根据山西陈琳老师的歌诀修订充实。【注】古人做官,大致有以下途径:1.剖符丹书:帝王在建国之后,就会封赏功臣,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叫做“剖符”;还会赐给功臣世袭的享有免罪等特权的证件,叫做“丹书”。古代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持有“剖符丹书”的人,就是现在的“官某代”。2.察举征辟:这是汉代推举官员的方法,类似于现在的“综合招生”,地方官推荐,皇上征辟。3.隋朝开始实施科举制。(1)

25、科举考试级别:童试乡试会试殿试。(2)科举考试排名升级: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探花榜眼状元。(3)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参加者叫童生,合格者为秀才。(4)乡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秋季举行,故称秋闱。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叫解(ji)元。(5)会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春季举行,故称春闱。考中者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6)殿试:皇上主持,对贡士考查排名,录取者分为“三甲”。“一甲”相当于获得“一等奖”,共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相当于二等奖,赐“进士出身”称号。“三甲”若干名,也发奖状,赐“同进士出身”称号。(7)连中三元:一个

26、人取得乡试第一,会试第一,殿试第一,身兼解元、会元、状元,叫“连中三元”“三元及第”。这是绝对学霸,历史上仅有21人。图:科举制度一览图【注】1.绯衣银鱼:古代官员的穿戴。2.镌陟:降职和升官。下面的“封赏除授拜升迁拔擢进”为升职,“转迁徙改出”为调任,“兼领行摄署假”为兼职,“左迁贬谪窜放降罢黜夺免”为降职。3.闾阎(l yn):平民居住的地区,借指民间。什伍:古代户籍编制,五家为伍,十户为什,相联相保。里甲:明朝的基层组织形式。【注】1.中央官职设置: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隋代演变并确立为三省六部制;明代最高政务机构为内阁,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清代

27、设立军机处。2.地方行政设置: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宋代全国分二十几个路,元明设省。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以上官职,读几遍熟悉名字即可,古文翻译时别把“刺史”译作“刺杀历史”,“知州”译作“知道喝粥”。【注】1.乞身、告老、致仕、请老、移疾乞骸骨均为辞官退休的委婉说法。2.古代死也有不同说法,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注】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今指太行山以东。2.关东:秦汉时指函谷关以东,明清时指山海关以东。3.江左:即江东,古代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注】1.古代计时:古代将一日划分为十二时辰,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不必记忆,了解即可)随着人们作息时间的变化,以上称呼逐渐名不副实,遂改用十二地支来表示,每个地支相当于今天的两小时,子时为现在的夜间十一点至次日一点,依此类推。2.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图:春夏秋冬与二十四节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