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孙权劝学 导学案(无答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1138652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 孙权劝学 导学案(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4 孙权劝学 导学案(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 孙权劝学 导学案(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 孙权劝学 导学案(无答案).doc(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班级: 小组: 姓名: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导学案一、人物资料 1、有关文中人物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吕蒙(178-219) ,东吴国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

2、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2、有关资治通鉴的信息: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今属山西省)人。家居涑水乡(山西省西南部),人称涑水先生。晚年自号迂叟。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仁宗宝元二年(1039)进士,宋神宗即位,诏为翰林学士,以不善骈文坚辞不就,乃任御史中丞。熙宁三年(1070),神宗和王安石开始变法,司马光因政见不合,自请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15年,绝口不论政事,致力于编写资治通鉴。哲宗元年(

3、1086),起任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尽废新法。当政八月而卒。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对史料取舍慎重,考证详密。其中像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成为历史散文的名篇。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二、重点词语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资治通鉴() 卿() 邪( ) 涉猎( ) 孰( ) 遂(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孤:古义_ 今义_博士:古义 今义 )(2)但当涉猎(但:古义_ _ _ 今义_ _)(3)见往事耳(见:古义_ 今义_耳:古义_ 今义_。

4、往事:古义_ 今义_ )(4)既更刮目相待(更:古义_ 今义_)3、辨析一词多义当:当窗理云鬓( ) 就:蒙乃始就学( )但当涉猎( ) 指物作诗立就( )当涂掌事( )见:见往事耳(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轻声朗读,思考:本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照例子填空。 孙权劝学 吕蒙( )学鲁肃( )学2、吕蒙的态度有何变化?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3、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用原文回答) 4、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四、研读课文,品析人物深入理解课文,探究人物人格魅力。1、品味孙权的话语,你认为孙权说话的技巧在哪里?(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

5、现了孙权的什么心理?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句话有几层意思,分别是什么? 2、鲁肃对吕蒙“刮目相待”后,为何“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五、拓展阅读,迁移应用阅读孙权劝学和师旷劝学两篇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公曰:“善哉!”注释 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盲臣

6、:师旷为盲人,故自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1)卿今当涂掌事今( ) (2)蒙辞以军中多务以( )(3)但当涉猎但( )(4)恐已暮矣暮( ) (5)盲臣安( )敢戏君乎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_3晋平公担心学欠好的原由是_,吕蒙不肯学的原由是_.(不超出五个字)4.比较赏析:(1)孙权劝学主要采用_描写,表现出孙权_的性格特点,鲁肃_的性格特点,作者采用的这种写法叫做_。(2)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这里的“暮”是指_,他这样认为是因为_;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_的意思,他这样理解的理由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