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古代知识.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1103211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复习——古代知识.doc(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讲义标三角形的为重点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基础知识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商朝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实行宗法制,父子相传、兄终弟及。(2)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国家大事通过占卜决定。(3)行政管理体制:中央:设置相、卿士等职官直接统治王畿,即内服制度。地方:封侯、伯作为方国,实行间接统治,即外服制度。2、西周政治制度:(1)分封制:基本情况:分封对象:王族(主体)、功臣、姻亲、古代帝王后代、前朝旧贵族。分封原则:按宗法血缘关系,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分封内容:土地、物资、武装、人口。分封目的:以藩屏周,拱卫王室。诸侯义务:

2、服从政令、朝觐述职、交纳贡赋、提供劳役、随军出征等。层层分封:诸侯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分封士,形成金字塔结构。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间接统治,中央集权程度不高。评价:1国家政权更加严密,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稳定了政治秩序,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拥有至尊权威,促进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2促进边远地区开发,扩大统治区域。促进中原地区与边远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扩大了西周政治文化影响力,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3诸侯独立性相当大,西周后期,王权衰微,分封制被破坏,不利于中央集权。(2)宗法制:含义:利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分配政治经济权益,维系政治等级

3、、巩固国家统治,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特点:将血缘宗法关系与政治等级关系相结合,即政权与族权结合。评价: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团结,强化王权,形成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伦理政治;强化了贵族的特权地位,不利于社会阶层流动;对中国社会结构影响深远。(3)礼乐制度:周礼 目的:维护分封制、宗法制。评价:周礼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礼乐制度促进了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4)总述:商周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王位世袭,国家机构逐渐完备,建立职官、军队等国家机器,以部族联合或分封制为基础,

4、实行间接统治,集权程度不高,管理比较松散。3、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1)政治局势:王权衰微、诸侯争霸兼并,国家分裂动荡。(2)政治体制: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各诸侯国改革变法,封建君主专制体制逐渐确立。(3)阶级结构:地主阶级兴起,士阶层的壮大,奴隶主旧贵族衰落。(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大一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机构设置:削弱相权、加强皇权(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位世袭。(2)三公九卿:即中央政府,三公是丞相(辅政)、御史大夫(监察)、太尉(军事),九卿分掌具体事务,是职能部门。各官职互不统属、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加强皇权。(3)朝议制度:三公论政、集思广益、减少

5、君主专制的决策失误。2、地方机构设置:削弱地方权,加强中央集权(1)废分封、郡县制:郡(郡守、郡尉、监御史)县(县令、县丞、县尉)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2)意义:郡县制区别于分封制,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3、选拔和考核官员制度:一种是中央自上而下考核,一种是官员自下而上汇报政绩,根据考核结果厉行赏罚。4、法律制度:法律细密严苛,轻罪重罚,是加强皇权、中央集权的工具。5、军事措施:(1)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直道,加强北部边防。(2)开凿灵渠,统一岭南。(3)开辟“五尺道”,统一西南。6、评价:(1)秦朝的统一,扩大了帝国疆域,推动了中华民族

6、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2)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打破了传统贵族分封制,加强了皇权,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提高了行政效率,为历代王朝沿用,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国政治、社会影响深远。(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集权的发展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七国之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国,加强中央集权。唐朝:节度使制度,造成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北宋:1措施:军事上:收兵权、建禁军。行政上:重用文官,设通判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大部分收归中央。2评价:积极: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政治统一。消极:官僚机构膨胀、军队不断扩充,官僚相互推卸责任,

7、行政效率低下,财政支出浩大,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北宋积贫积弱。元朝: 1行省制度:a.内容:地方设行中书省,中央任命行省长官,拥有地方大权,但受中央节制。b.评价: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省制的开端。2宣慰司:管理边远少数民族地区。3宣政院:管辖西藏4土司制度:西南地区概述:通过打击诸侯王势力、削弱武将军权、分割地方官员权力,中央集权日益加强,宋代以后,中央集权处于绝对上风。2、专制主义的发展(1)汉朝:汉武帝:中朝,制衡外朝,削弱相权,加强君权。东汉:尚书台,取代三公。(2)隋唐:三省六部内容:中书省(决策)、门

8、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下设六部。评价:相互牵制、相互监督、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升效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3)宋朝:设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分割相权:参知政事(分割行政权)、枢密使(分割军权)、三司使(分割财权)。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4)元朝:设中书省,替代三省,相权扩大。3、选官制度的演变(1)世官制:西周,世卿世禄制,官职限定于贵族范围,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权位,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稳定,不利于阶层流动。(2)军功爵制:战国至汉初,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官职。(3)察举制:汉武帝,由地方郡国向中央举荐人才,主要标准:孝、廉。一定程度满足官僚

9、队伍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形成利益集团。(4)征辟制:汉朝,中央和地方政府向社会征聘人才。(5)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世家大族把持选官大权,家世门第成为选官的标准,依靠门第选官的士族日益腐败、没落,缺乏行政能力。(6)科举制:隋朝,隋炀帝设进士科,根据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评价: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提升官员文化素养,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官僚体制进一步成熟。把选任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有利于形成读书风尚、重学风气,有利于公平公正。考试内容不出儒家经义范围,选拔官员缺

10、乏进取精神、创造意识。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自然科学人才缺乏。4、古代监察制度、谏议制度的演变(1)含义:监察制度是为了维护官僚体系的高效廉洁。谏议制度对皇帝的决策、言行进行监督。(2)发展历程:秦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汉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司隶校尉。隋唐:门下省负责谏议、封驳。宋朝:谏院明清:中央:督察院,地方:按察使司(司法监察),监察御史(监督地方官),六科给事中(业务监督)(3)评价: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有利于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减少决策失误。监察、谏议制度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不能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

11、。专制制度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监察官员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能,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1)表现: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的形成。(2)评价:适应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促进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断吸纳新生力量,保持统治基础的稳固。(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中央集权的加强(1)明朝:废除行中书省,设立布政使(行政)、都指挥使(军政)、按察使(监察),后增设巡抚、总督。(2)清朝: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民族

12、凝聚力、强化了民族认同。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政府的统治。2、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废丞相: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设内阁:明成祖。内阁票拟,皇帝批红。评价: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有起草批答奏章的票拟权,权力和地位日益提升,但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内阁地位和票拟由皇帝决定。司礼监:牵制内阁,宦官参政、乱政,政治黑暗。君权过分集中。特务机构:东厂、西厂、锦衣卫,加强监察,巩固皇权。(2)清朝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皇权。康熙帝:设南书房,加强君权。雍正帝:1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内容:军机大臣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评价:简

13、化处理政务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决策封闭性明显。2密折制:加强对地方行政的控制,中央权力更集中。3、概述: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提高行政效率,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发展。一人独尊,将国家命运系于一人之手,最终阻碍社会的发展。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耕作方式(1)耕作工具的演变:原始农业:刀耕火种。商周时期:出现少量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春秋战国:铁犁牛耕(汉朝以后,成为农业主要耕作方式)汉朝:耦犁、耧车隋唐:曲辕犁(农耕技术的成熟)(2)耕作技术的发展春秋战国:垄作法西汉:代田法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精耕细作)(3)

14、水利工程、灌溉工具战国时期:都江堰、芍陂、郑国渠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坎儿井)曹魏时期:翻车唐朝:筒车(4)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背景:铁犁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特点: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评价:1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2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农耕技术难以革新,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交换经济的发展。到了近代,成为了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3农民赋役沉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容易破产。2、土地制度的演变(1)土地所有制的

15、演变历程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受封者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买卖。春秋战国:井田制遭到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延续两千多年。北魏至唐前期:均田制,限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经济。宋朝:政府没有采用有力的措施,导致土地兼并严重。土地兼并:历朝土地兼并严重,政府大都抑制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但不能真正阻止。(2)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含义:地主出租土地,收取地租,地主与佃农形成租佃关系。发展:战国时期:产生汉朝时期:发展宋代:日益普遍化明清:进一步发展评价: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生产积极性提高,有利于农业稳步发展。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以种植业

16、为主、家畜饲养业为副。(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3)男耕女织的个体经营方式。(4)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二)手工业的发展1、各手工行业发展:(1)冶炼业:原始社会:冶铜技术出现。商周:青铜铸造繁荣西周晚期:铁器出现。春秋时期: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世界冶炼史的奇迹,大大推动生产力发展。汉朝:高炉炼铁、炒钢技术、水排(水力鼓风冶铁工具),中国是最早使用煤的国家。南北朝:灌钢法(2)陶瓷业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宋朝:制瓷技术高度发达,五大名窑,景德镇成为瓷都。明清:青花瓷、粉彩瓷器、珐琅彩。(3)纺织业中国:最早养蚕缫丝织绸,发

17、明纺织技术。商朝:织机西周:提花技术汉朝:规模大,技术高超,获得“丝国”称号。宋元:棉纺织业成为新兴手工业部门,元代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松江成为棉纺中心。明清:南方丝织业鼎盛,苏州、杭州、南京成为丝织业中心。2、官营、家庭、民营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特点:历史悠久,官府垄断,资金雄厚,规模经营,集中生产,管理严格,不计成本,不进市场,缺乏竞争,产品精美,工艺高超,素称发达。发展历程:西周: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唐宋:出现了雇牡工匠,由征役制到雇募制,是生产关系上的一大进步。评价: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交流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传承具有封闭性,导致失传,工匠缺乏人身自由,劳动创造性

18、受到束缚。(2)家庭手工业:是副业,用于缴纳赋税、家庭消费,很少进入市场,可以稳定小农经济,但是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3)民营手工业(民间消费)。1、发展:春秋战国、秦汉:发展魏晋南北朝:摧残隋唐:恢复与发展两宋:艰难发展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棉纺织技术,改变纺织品消费比例。明朝中叶: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出现。(三)商业的发展1、商业的发展商朝: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集中统一管理商人。春秋战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被打破,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秦汉:重农抑商,时间、空间限制,艰难发展。隋唐:草市发展

19、,柜房、飞钱、邸店两宋:商业空前繁荣:商业环境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最早纸币“交子”,商税是重要财源。明清: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区域性商帮出现:晋商、徽商。2、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发展:宋朝以前:城市中的市、坊分开,官府严格管理交易活动(时间、空间)。宋朝以后:城市中的市、坊界限、交易时间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政府直接管理,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草市更加普遍,商业市镇发展,出现四大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2)城市的发展:历代都城: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中心。新兴城镇:丝绸之路开通、大运河的开凿

20、、经济重心难移,南方城市发展:扬一益二。3、对外贸易的发展西汉: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唐朝:广州,市舶使宋朝:海外贸易税收成为重要财政来源。元朝:泉州,世界第一大港。清朝:海禁政策、闭关锁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朝贡贸易: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以厚往薄来、备尝其价为原则,不追求最大经济效益,而是宣扬国威,加强中外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奢侈品的需求。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四)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资本主义萌芽(1)背景:商品经济和雇佣劳动的发展,自由劳动力市场出现,手工工场发达。(2)产生: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发达的江南地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3)特点:生产具有雇佣关系,分工协作

21、,专业化、社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较高,区域性和不平衡性明显。(4)发展缓慢的原因: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官府剥削沉重,农民极端贫困,商品市场狭小。封建专制统治压制工商业发展,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海外市场的拓展。重农抑商的政策,迫使商人转投土地剥削之中,阻碍了扩大再生产,限制新生产关系的辐射力,压制了工业化的变革。2、重农抑商(1)背景:农业生产、小农经济,确保政府赋役征派、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安定人心、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君主地位。(2)演变历程:商周时期:政府鼓励商业发展。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封建王朝大多继承重农抑商(重本抑末)。西汉:汉武帝抑制大商人

22、势力: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加征重税,加强对经济的控制。明清:专卖制度、海禁和闭关锁国,破坏民营商业的正当经营。(3)影响: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重农抑商成为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一个重要原因。3、“海禁政策(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2)背景:明初倭患猖獗,清初东南沿海的抗清势力强大,西方殖民势力的东来,威胁政府的统治秩序;注重维护朝贡贸易;同时傲慢自大,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对外贸易。(3)形成过程: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清朝顺治帝颁布“海禁令”

23、,清朝乾隆帝只准在广州“十三行”一口贸易。(4)实质:官方垄断对外贸易,禁止民间贸易。(5)影响:中国对外贸易萎缩,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失去了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造成中国社会的保守、封闭,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1、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铁器和牛耕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促进商业繁荣、城镇兴盛,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受到猛烈冲击;王室衰微、诸侯并起,尚未建立一统的观念形态。(2)各国竞相改革,士阶层的崛起,形成了思想流派。(3)“学在官

24、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教育、学术重心下移。2、各家代表及主张(1)儒家: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政治主张:核心主张“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克己复礼,主张正名,恢复西周礼乐制度,维护尊卑等级制度,以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政治思想较保守。哲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注重社会实际问题。教育主张: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性本善,提出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荀子主张:君舟民水,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吸收法家思想,主张礼法并施。朴素的唯物思想,制天命而用之;性本恶,礼乐教化。荀子、孟子继承发展了儒家思想

25、,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显学。(2)道家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哲学主张:道是万物本源,摈除了“天命观”的绝对权威。世界是不停运动的,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庄子:齐物论,万物本质相同;世界万物是相对的,顺应自然,放弃差别观念,超越功利,追求思想自由。(3)法家:韩非子:以法治国,变法革新,强化君权,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适应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趋势。(4)墨家:墨子:兼爱、非攻、节俭、尚贤。讲求实际功利。主要贡献是:认识论、逻辑学。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主张平等,和平。3、影响::(1)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系的基本精神:儒家孕育了

26、政治理想、道德准则;道家构建了哲学基础;法家奠定了变革精神。(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匈奴为患,西汉稳定潜伏着危机,汉初黄老之学不再适应时代的需要。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2)主张及其意义:“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命观,有利于加强君权,同时利用“天”制约君主,规劝君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三纲

27、五常”,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3)影响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2、儒学成为正统(1)措施:重用儒士,儒家学说成为选人标准,士人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大兴。设五经博士,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教科书,垄断教育。兴办太学,儒学教育官方化、制度化,打破世官制,大大提高儒学地位。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利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导致了古代中国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三)宋明

28、理学1、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儒学三教并立,相互影响。(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韩愈首倡儒学复兴。2、程朱理学: 复兴儒学,融合佛道,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1)人物:程颢、程颐,朱熹(2)主张:理是万物本原,理在气先(核心);伦理道德是天理,天理即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探究万物,认识天理。(3)影响:从哲学高度论证了专制统治和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的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对周边国家影响很大。3、陆王心学:(1)陆九渊:心即理,发明本心。(2)王阳明:心

29、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4、影响:(1)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2)强调三纲五常,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自然欲求,消极影响。(3)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1、背景:(1)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工商阶层兴起。(2)专制集权强化,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动荡。(3)程朱理学、八股取士,因循守旧,阻碍新思想的产生。拜金风盛行,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2、代表人物及主张:(1)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肯定自然欲求,个性自由,男女平等。(2)王夫子:批判宋明理学,唯物思想,肯定人的自然欲求

30、和私利。(3)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工商皆本。(4)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注重实学。3、影响:(1)为儒学变革注入新活力。(2)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后世影响深远。(3)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深刻影响了清末民初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1)造纸术:西汉已经发明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2)印刷术:唐朝雕版印刷,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3)火药:唐代发明火药,唐末用于军事。(4)指南针:战国发明司南,北宋发明指南针。(5)四大发明对西欧社会

31、的进步影响: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了文化教育,促进了思想解放,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奠定基础。火药打倒了封建骑士阶层、封建城堡,促进了封建制的瓦解。指南针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迎来地理大发现。2、天文学成就:商朝:甲骨文的日食记录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战国: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东汉:张衡,发明了浑象仪、地动仪。唐朝:僧一行、梁玲赞发明黄道游仪,实测子午线。元代:郭守敬发明简仪,编订授时历,我国古代最优秀历法。3、数学成就:东汉:九章算术,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数学形成完整体系;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4、农学成就:西汉:汜胜之汜胜之书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我

32、国现存最早农书。元代:王祯农书,重视机械。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汲取西方农业科技。5、医学成就:战国:黄帝内经,中医学奠基之作。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医圣。华佗发明麻醉剂、五禽戏。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国古代医药学最高成就“东方药物巨典”。6、手工业: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7、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和组织;重视交通发展,四通八达。8、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特征:儒家注重社会人文问题,轻视自然科学研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与抽象。强调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二)汉字

33、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1、文字的发展:(1)起源:商代甲骨文,最早的成熟的汉字。(2)统一: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加强了文字的交流功能,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3)演变趋势:由繁到简。2、书法艺术发展:(1)秦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富于图案美;(2)汉隶书:平衡对称,整齐安定,雄放洒脱,浑厚深沉。(3)行书:兼有规矩和放纵,审美与实用结合。王羲之,虚玄灵动,飘逸潇洒。(4)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审美价值高。隋唐,张旭、怀素,笔势飞动,意绪狂放。(5)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笔画详备,结构形体完整。实用价值高。颜真卿、柳公权。3

34、、绘画艺术:(1)国画特征: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2)代表:魏晋时期:顾恺之,人物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隋唐时期:阎立本、吴道子步辇图,吸取印度、波斯美术风格。两宋时期:风俗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明清: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为一体,强调个性,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三)文学成就1、诗歌(1)春秋末年: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语言质朴,现实感强,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基础。(2)战国时期:屈原创作楚辞离骚,句式灵活,瑰丽华美,想象奇特,开创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先河。(3)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4)唐诗:唐

35、朝开放繁荣的多元社会环境,科举考诗赋,诗歌进入黄金时期。李白(浪漫主义)、杜甫(现实主义)、白居易(讽喻诗)。(5)宋词: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词受到市井生活欢迎。柳永、李清照(婉约派),苏轼、辛弃疾(豪放派),(6)元曲:宋代的散曲、元代的杂剧合称元曲。生动活泼,抒情叙事兼长。关汉卿、马致远。2、小说(1)发展: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唐朝短篇小说,宋代的话本。(2)明清小说的蓬勃发展。原因: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经济领域工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小说素材丰富;市民阶层的精神需要;印刷术不断完善。代表:四大名著(四)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1、背景:京剧是在

36、徽戏、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的优点和特长逐渐形成。2、正式形成:清道光年间。3、特征:属于板腔体、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4、影响:比较全面和集中的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成为“国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一、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一)自然地理环境对民主政治的影响1.贫瘠的土地:多山地、少平原耕地,土地资源短缺,限制粮食生产,无法自给,人地矛盾尖锐,为海外殖民、海外贸易提供动力。2.宜人的气候:地中海气候,适合种植葡萄、橄榄等经济作物,促进酿制葡萄酒、橄榄油等工商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提供物质基础。2.优越的海洋资源条件:三面环海,海岸线曲折,岛屿多,港湾

37、多。为海外贸易,海外殖民活动,经济文化交流提供条件。3.海外贸易、海外殖民、经济文化交流等活动广泛开展,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壮大,为民主政治奠定基础。(二)城邦政体对民主政治的影响1.城邦的建立:公元前8-6世纪,以城市为中心,又称城市国家。2.城邦的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公民能直接参与城邦政治。3.城邦的公民:除妇女、奴隶、外邦人之外的本邦成年男子。(1)公民重视参政素质的培养。(2)公民珍视个人自由,参政热情高。(3)公民集体荣誉感、城邦意识强烈。4.城邦的发展:(1)城邦是商业中心,海外贸易、工商业的发展,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更加强烈追求民

38、主权利。(2)城邦汇是思想文化中心,汇集文化资源,创造出富含民主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城邦文化。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过程(一)梭伦改革奠定民主基础1.背景:(1)贵族制取代君主制,建立集体领导制度,为民主制准备条件。(2)工商业发达,新兴工商业者阶层壮大。(3)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2.措施:(1)经济方面: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保证公民的人身自由。鼓励工商业发展。(2)政治方面:实行财产等级制度,分为四个等级,财产与等级、权力成正比,打破了贵族制强调出身的世袭原则。建立四百人议事会,作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前三个等级可以入选,扩大平民参政权。建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监督机构,扩大平民司法

39、权。确立新的选举法:抽签选举,差额选举。体现了机会均等,公平、公正的民主原则。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均可参加。3.评价:(1)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体制奠定了制度基础、社会基础。(2)改革采用中立的政策,未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二)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民主制度1.措施:(1)陶片放逐法,严密控制反民主势力。(2)建立十个地区部落选区。(3)抽签产生五百人议事会,各部落轮流执政,各等级均可入选。(4)各部组成十将军委员会。2.评价:(1)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所有公民均可参与国事,参政权空前扩大,

40、雅典民主政治确立,雅典国家最终形成。(三)伯利克里改革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1.背景:(1)希波战争的胜利,保存了民主火种。(2)雇工贫农政治地位提升。(3)民主派十分活跃。2.措施:(1)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抽签产生。(2)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公民陪审法庭拥有充分权力。(3)向公职人员、参政公民发放工资、观剧津贴,保证低等级公民参政权。3.评价:大大削弱了贵族的政治权力。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进入“黄金时代”。三、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一)基本特征:人民主权、直接民主、轮番而治。(二)特征体现: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公民陪审法庭(民众法庭)。集体领导、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41、。(三)民主制度: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四、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一)意义:(1)有利于正确决策、修正错误、监督政府、文化发展。促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空前繁荣。(2)开西方民主政治先河,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有深刻影响。(二)局限:(1)民主范围限于公民群体,是男性公民的民主。(2)本质是奴隶制民主,压制了社会整体发展能力,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3)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4)抽签选举、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误用。(5)后期,政局动荡,民主生活沦为争权夺利、政治腐败的工具。

42、罗马法(一)罗马法的发展演变1、公民法:(1)概念:从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它是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也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2)特点: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而涉及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不够完善。(3)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颁布:公元前499年,立法委员会颁布评价:是古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从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是罗马法的起点;但它是以往罗马法的汇编,其中搀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2、万民

43、法(1)背景:在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不断对外扩张,罗马人广泛与外界接触,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显现;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万民法体系。(2)根本原因:维护统治的需要;直接原因:罗马版图的扩张。(3)内容(罗马法的核心内容)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特点: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不触动原有公民体系的前提下,万民法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变得简法灵活而有实用有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3、自然法(1)概念: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

44、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2)提出:共和国晚期的著名政治学家和法学家西塞罗。(3)意义: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化,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二)罗马法的影响(1)对古代罗马有利于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为国家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2)对近代世界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重要影响,是当代很多法律制度的源头。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近代资产阶级利用和发展罗马

45、法思想,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武器。(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背景:(1)希腊城邦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达。雅典成为希腊政治、文化中心,人们参政率高,人地位提高。(2)自然哲学的兴起,自主意识产生,人的精神觉醒。(3)工商业发展,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2、代表人物及主张:(1)智者学派:普罗塔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重视人的作用、价值、尊严。否定了神。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但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完全从个人利益出发,忽视道德。(2)苏格拉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重塑道德,挽救城邦;“美德即知识”,强调道德;性本善论。强调理性,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3)柏拉图:理想国,根据智慧品德进行社会分工,建立贤人统治国家,奠定理性主义的基础。(4)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哲学真正成为科学,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人类是最高级的。(5)斯多亚学派:芝诺、西塞罗,强调理性,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